田英章楷书兰亭记
欧阳询《兰亭记》单字放大版,欧体劲瘦表现的一览无遗,学欧佳品
欧阳询《兰亭记》单字放大版,欧体劲瘦表现的一览无遗,学欧佳品
欧阳询曾经也写过兰亭序,不过欧阳询写的时候把兰亭序写作兰亭记,字体比较劲瘦,笔锋犀利,并且兰亭记残字很少,是学习欧楷的精品,和九成宫有很大的区别,也可以说练习兰亭记可以写出更有个性的欧楷。下面我把兰亭记单字放大版发上来公大家习。
欧阳询楷书《兰亭记》(楷书)毛笔书法作品字帖欣赏
欧阳询楷书《兰亭记》(楷书)毛笔书法作品字帖欣赏[简介]《兰亭记》,唐太宗贞观二年(628)二月,欧阳询楷书。
欧阳询楷书《兰亭记》,笔画挺秀劲遒,结体险绝严谨,气势高雅雄浑,堪谓欧体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兰亭记》原石久佚,拓本传世极少,且忽隐忽现,见者寥寥。
一九八四年,由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书法大辞典》认为此贴“系后人集欧书”。
一九八七年,著名欧书大家田蕴章先生于山东获观原拓,经多次推敲考证,进而对《辞典》“集书”之说产生疑义。
田氏以为《兰亭记》应属欧阳询亲笔之作,并提出三点论述,作为探讨。
《兰亭记》应系集书还属亲笔,尚须考定,有俟将来,但精湛的书法艺术令人倾倒,对于学习欧书者来说,更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欧阳询楷书《兰亭记》01[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02[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03[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04[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05[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06[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07[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08[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09[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10[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11[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12[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13[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14[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15[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16[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17[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18[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19[放大]欧阳询楷书《兰亭记》20[放大]。
【鉴赏】欧阳询楷书《兰亭记》
【鉴赏】欧阳询楷书《兰亭记》
弘扬欧公精神,学习欧体书法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兰亭序》,唐太宗贞观二年(628)二月书,笔画挺秀劲遒,结体险绝严谨,气势高雅雄浑,堪谓欧体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兰亭序》原石久佚,拓本传世极少,且忽隐忽现,见者寥寥。
精湛的书法艺术令人倾倒,对于学习欧书者来说,更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欧阳询楷书《兰亭序》欣赏
▼
局部放大图欣赏
▼。
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兰亭记》欧体书法爱好者不可错过的范本
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兰亭记》欧体书法爱好者不可错过
的范本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
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今天小编带来欧阳询版本的楷书《兰亭记》
《兰亭记》,唐太宗贞观二年(628)二月,欧阳询楷书。
《兰亭记》原石久佚,拓本传世极少,且忽隐忽现,见者寥寥。
1984年,由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书法大辞典》认为此贴“系后人集欧书”。
但是对于学习欧书者来说,这不失为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欧阳询《兰亭记》楷书作品赏析
欧阳询《兰亭记》楷书作品赏析来源:千尺学堂精品课程 2022-09-19 17:07 发表于北京欧阳询《兰亭记》楷书作品赏析当代人学书法的人数是历代所不能比的,在古代只有一些书香门第,能够读得起书的人才有条件练习书法,这类人不足一成,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讲,识字尚且困难,书法更是离他们比较远。
所以关于书法的技巧方法以及一些名家碑帖,往往在少数文人手中流传,这也是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谈到的书法谱序中的人物。
欧阳询楷书《兰亭记》到了今天,每个人都可以练习书法,但是在没有名家指点的情况下,很多人练习走了弯路。
当代很多人由于受到了田蕴章和田英章两位先生影响,学习欧楷者很多,这使得欧体楷书成为了当下很热门的字体。
欧阳询楷书《兰亭记》欧阳询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书法险绝峭拔,被誉为“楷书的极则”,学习欧体楷书从欧阳询的楷书入门,是没有问题的。
学习欧楷要对于欧体楷书的碑刻作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欧阳询的楷书没有墨迹流传下来,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欧阳询楷书《兰亭记》他平生的楷书碑刻作品很多,早年时候欧阳询写下了险绝峭拔的《皇甫君碑》,这件作品点画瘦劲,笔力劲挺,是典型的北朝风貌,同时在笔法上又融入了南朝的风韵,是隋碑当中的一件“神品”。
74岁的欧阳询奉敕写下了著名的《九成宫碑》,《九成宫碑》固然极好,但是其险绝之势蕴含在平正当中,对于细节的把握极其精准,初学者学习这件作品颇有难度。
次年欧阳询写下了《化度寺碑》,此碑在后世影响力极大,成为众多欧楷练习者入门的佳作。
欧阳询楷书《兰亭记》晚年的欧阳询又写下了《虞恭公碑》、《李誉墓志》等等作品。
我们今天介绍一件冷门的欧阳询作品,此作叫做《兰亭记》!欧阳询写的这件楷书《兰亭记》,是近年来才被世人挖掘的一件作品,此作在笔画上颇有挺拔秀逸的风貌,在结体上也尽显险绝风貌。
此作在1984年的时候,被收录进了《中国书法大辞典》。
3年之后,田蕴章先生见到了此作的原石,在对原石进行反复地推敲与考证之后,田蕴章先生认为此作应为欧阳询亲笔之作,传至今日,殊为难得!欧阳询楷书《兰亭记》欧阳询的这件《兰亭记》,在用笔上尚未摆脱北朝碑学的风貌,整体的气息没有以上诸碑的平和韵致,所以此作若是欧阳询亲笔所书的话,应该是其早年的作品。
田英章书法作品大全4
田英章书法作品大全42013-4-5 9:18:59字帖下载《田英章毛笔楷书千字文》字帖下载《田英章毛笔楷书千字文》人民美术出版社;高清晰放大书法字帖图片85张。
... 阅读全文>>标签:字帖字帖下载毛笔楷书千字文2013-3-311:41:44《田英章虞恭公碑技法精解》楷书字帖下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田英章虞恭公碑技法精解》.pdf楷书字帖免费下载;全书扫描书法字帖图片226张。
文件大小:79.45MB下载:田英章虞恭公碑技法精解.pdf... 阅读全文>>标签:楷书字帖字帖下载楷书字帖下载楷书字帖免费下载2013-3-2 15:32:38田英章书法楷书兰亭记田英章书法欣赏楷书兰亭记;放大高清晰图片7张。
... 阅读全文>>标签:书法楷书兰亭2013-3-1 13:22:02田英章书法2字作品欣赏第三辑田英章书法2字作品欣赏第三辑;行草书法作品图片40幅... 阅读全文>>标签:书法2字作品作品欣赏2013-2-28 9:15:56田英章2字行草书法作品第二辑田英章2字行草书法作品第二辑;书法作品图片40幅... 阅读全文>>标签:行草书书法作品2字行草书法2013-2-27 10:06:52 田英章2字书法行书作品第一辑田英章2字书法行书作品第一辑,放大书法作品图片42幅。
... 阅读全文>>标签:2字书法行书行书作品2013-2-24 14:48:21田英章字帖欣赏《毛笔行书笔法教程》2田英章书法字帖欣赏《毛笔行书笔法标准教程》第三部分间架结构书法图片65张... 阅读全文>>标签:字帖字帖欣赏毛笔行书笔法2013-2-23 20:12:33 田英章字帖《毛笔行书笔法标准教程》1田英章书法字帖欣赏《毛笔行书笔法标准教程》第一部分基本笔画+第二部分偏旁部首书法图片48张... 阅读全文>>标签:字帖毛笔行书笔法2013-2-23 10:39:26书法图书下载《田英章墨迹选》.pdf书法图书下载《田英章墨迹选》.pdf;中国字帖著名品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欧阳询《兰亭记》原大
欧阳询楷书《兰亭记》,笔画挺秀劲遒,结体险绝严谨,气势高雅雄浑,堪谓欧体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兰亭记》原石久佚,拓本传世极少,且忽隐忽现,见者寥寥。
一九八四年,由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书法大辞典》认为此贴[系后人集欧书]。
一九八七年,着名欧书大家田蕴章先生于山东获观原拓,经多次推敲考证,进而对《辞典》[集书]之说产生疑义。
田氏以为《兰亭记》应属欧阳询亲笔之作,并提出三点论述,作为探讨,一、全篇气韵连贯,无集字的生硬迹象。
二、如果是集字,其字未在其他碑帖中见过。
三、文中有两处笔误,一个是“列坐其次”写成了“列坐其间”,“列叙时人”的“列”字漏写了,于是补与后面,如果是集字,应该不会出现这种失误。
不过天枢觉得也未尝没有集字的可能,欧阳询的很多碑帖都没有流传下来,没准就有哪一篇碑帖里巧了,就有兰亭序里大量文字,而缺少“序”、“次”两字,于是换为“记”和“间”,而“列”字只有一个,所以后一个“列”字就缺失了,集完后又不知怎的把列字添加在后面,比较两个“列”字,确实很一致,几乎没什么变化,我想欧阳询也不至于这么刻板吧。
哈哈,说笑罢了。
《兰亭记》应系集书还属亲笔,尚须考定,有俟将来,但精湛的书法艺术令人倾倒,对于学习欧书者来说,更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天枢按:现在市面上卖的《兰亭记》只有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田蕴章题签作序的《欧阳询楷书兰亭记》,但是出版社在印刷的时候没征求田老的意见就放大了,很不适合临习,于是天枢在网上查找其原大信息,但遍寻不获,后以淘宝上翻刻版拓片大小计算其字大概尺寸,并用photograph将网络上的图片切割重新组合,由一页三列改为一页四列,编辑成此文档,用A4纸打印即可约等于原大,共15页,其效果比出版社的放大本要好得多,经济适用,以饷同道。
当然没有田老的题序,喜欢其题序的当然可以买一本出版社的书。
兰亭记
欧阳询 兰亭记
《兰亭记》,唐太宗贞观二年(628)二月,欧阳询楷书。
欧阳询楷书《兰亭记》,笔画挺秀劲遒,结体险绝严谨,气势高雅雄浑,堪谓欧体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兰亭记》原石久佚,拓本传世极少,且忽隐忽现,见者寥寥。一九八四年,由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书法大辞典》认为此贴“系后人集欧书”。一九八七年,著名欧书大家田蕴章先生于山东获观原拓,经多次推敲考证,进而对《辞典》“集书”之说产生疑义。田氏以为《兰亭记》应属欧阳询亲笔之作,并提出三点论述,作为探讨。
田英章楷书字帖古诗
田英章楷书字帖古诗1.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1.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3.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欧阳询《兰亭记》高清附释文
欧阳询《兰亭记》高清附释文欧阳询《兰亭记》民国拓本,楷书,笔画挺秀劲遒,结体险绝严谨,气势高雅雄浑,堪谓欧体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兰亭记》原石久佚,拓本传世极少,且忽隐忽现,见者寥寥。
一九八四年,由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书法大辞典》认为此贴“系后人集欧书”。
一九八七年,著名欧书大家田蕴章先生于山东获观原拓,经多次推敲考证,进而对《辞典》“集书”之说产生疑义。
田氏以为《兰亭记》应属欧阳询亲笔之作,并提出三点论述,作为探讨。
《兰亭记》应系集书还属亲笔,尚须考定,有俟将来,但精湛的书法艺术令人倾倒,对于学习欧书者来说,更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释文】《兰亭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列。
勃海欧阳询书;贞观二年二月初二日。
::修禊(xiū xì )古时一种濯除不洁的节日。
::流觞(liú shāng )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形骸(xíng hái )指人的形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英章楷书《兰亭记》!【书画典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xì),各有诗,辑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书写序文手稿,曰《兰亭集序》。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世人也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dàn)斋,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人为"二王",
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
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原文: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一辈子。
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如果碰到和我想法一样的,(我)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谬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以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
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