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9 海燕》研讨课教案_29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9海燕教学设计 教案 说课
【教学任务】
主备人
武侠
单位
地方镇第二初级中学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
2.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3.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4.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1.学生听录音范
读,在听读的过程中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找到容易读错或读不准的字词并注上音。
2.注意语气、语
调、节奏停顿和重音处理,边听边标画
按照示例,学生自由仿读。或由学生接力朗读。教师对学生朗读时在重音、节奏、感情等方面出现的不足,适时给以纠正,指导朗读,其间,可穿插齐读。
3.学生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圈点评注后交流,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参与讨论。
3.引导学生讨论明确本文的学习目标。
感受海燕的学习氛围。
生: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本文的文体是:散文诗。这种文体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这篇作品选自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叫《海燕之歌》。
生:列宁称该文的
作者为“无产阶级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小市民》。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问题最佳
解决方案
展示交流
1.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回顾海燕的形象?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二单元 9海燕
明确: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波浪还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2)这一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先用“越……越……”紧缩句,描写暴风雨逼近情景。乌云凶暴,加上雷声轰响,狂风吼啸的声音描写,渲染了黑暗社会环境的气氛。在这种情景下,波浪“歌唱”“冲向高空”“迎接雷声”“呼叫”“争鸣”,写出了波浪乐观地与狂风搏斗,显示了大海的力量。而“狂风”“不甘心”“恶狠狠”“甩”和“摔”,这些词语,写出了它的猖狂反扑。
4.12-13节,环境起了怎样的变化?
写大海与闪电激战:先写风“吼叫”雷“轰鸣”,用声音渲染气氛,再把乌云比喻为“青色的火焰”在“燃烧”,气氛比前更为紧张。“闪电”像“一条条的火蛇”,这是新出现的形象,大海抓住它的箭光。“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再次显示大海的力量。这场激战象征阶级斗争的激化,大海的胜利象征了革命必胜。沙皇反动势力虽气焰嚣张,最终还是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
()蜿yán()寂mò()zhèn()怒
合作探究(一)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划分层次,归纳层义。
3、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仅仅是写海燕吗?
4、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海燕的?并体会其作用。
合作探究(二)
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然后回答。
1、课文三次描写海燕的英姿,海燕的叫喊,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海燕是怎样的形象?那些词语最能体现出海燕的这种精神?
海燕
课题
海燕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
1、理解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9海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海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通过诵读初步感知课文。
2、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教材分析:《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
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悟,赏析海燕形象。
教学步骤:一、导入美文。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
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
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
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玛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1868年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
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
二、整体感悟。
文体常识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9 海燕》研讨课教案_28
《海燕》教案一、教材分析《海燕》写于1901年,是高尔基的一首著名的散文诗。
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海天情景,来反映列宁领导的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夕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并借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地飞翔和欢乐地叫喊的形象,来欢呼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首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学习象征手法及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把握这篇文章的主题。
能力目标1.熟读成诵,在诵读过程中反复品味语言中蕴涵的感情。
2.初步形成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浓烈的革命激情。
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3.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海鸭、暴风雨、闪电等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评析以及方法指导,在课堂中营造“对话情境”,引导学生人情人境,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与生活对话。
2.圈点批注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种海鸟叫做海燕,(示课件,在狂风和乌云聚集的海面上,海燕在展翅飞翔)它有大海赋予的坚硬的翅膀,它有大海赋予的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上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
这节课让我们走入《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来感受高尔基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最强音。
2、美文赏读⑴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心中的海燕,同学们做好两件事:一是明确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二是哪些字词容易读错或读不准请注上音。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胆怯(qiè) 掠起(lüè) 号叫(háo) 呻吟(shēn yín) 翡翠(fěi) 蜿蜒(wān yán)⑵学生赏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阅读 9 海燕》研讨课教案_7
让激情迸溅,让思维翱翔————《海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深刻的内涵。
2.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设计思想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联系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细读品味重要文段,让学生感悟作品的内涵和海燕形象。
2.创设自主学习探究情境,让同学能积极参与课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象征手法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及海燕形象的典型性。
教学过程环节一、曲调未成,激活内心情感在课的开始我播放一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那样一个苦难的、地狱般的、不堪回忆的中国历史,体味中国最黑暗时期这个女青年的热血沸腾,引入在1901年俄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一位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热血青年——高尔基,也唱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引入《海燕》,了解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1901年,俄国正面临经济危机,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下岗。
面对沙皇的黑暗统治,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也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非常激烈。
就在这紧要关头,出现了一批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静观其变,趁机渔利。
高尔基——这位勇敢的革命斗士, 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为了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批判假革命者、不革命者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吹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号角。
环节二、入情入境,感悟海燕形象1、教师配乐范读:《海燕》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散文诗。
请同学们允许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我心中的海燕。
好吗?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篇文章呢?设计意图:苏轼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用自己真切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才能产生心灵的共鸣。
2、个人表情诵读:请同学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大声地、自由地读出你心中的海燕。
3、小组揣摩细读:思考:你心中的海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四个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找出相关语句或段落,并说明看法(可以从修辞,表达效果,营造意境等几个角度分析),以“从————中,我读到了海燕的————”的句式,把你心中的海燕形象告诉小组的其他同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海燕》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海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海燕的形象。
1.2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1.3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2学会通过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怀。
3.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海燕的形象。
1.2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2.1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海燕,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对海燕的初步了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词、难句。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情感体验(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海燕的形象。
(2)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课文时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
6.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海燕的形象。
2.选取文章中的一个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3.写一篇关于海燕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海燕的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课文内容解析1.课文概述《海燕》是郑愁予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描绘海燕勇敢坚强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拼搏的向往。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海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海燕》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从整体上领会作品的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好朗读一环,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诗味。
分辨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流程图初读课文↓品析海燕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感知海燕的三个场景画面↓细读课文↓领悟写作技巧↓精读课文教学流程一、第一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爱蓝天白云下的雄鹰,也爱辽阔草原上的骏马,但我爱疾风暴雨中的海燕。
因为它不仅是搏击海浪的勇士,精勇无畏的精灵,还是一位胜利的预言家。
不信,请听我朗读俄国著名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教师范读课文。
(二)生快速扫读课文,用笔划出标志着暴风发展变化的三个短语或句子,明确海燕在暴风雨中飞翔的三个场景。
板书。
孕育图逼近图来临图(三)在三幅画面中,作者描写了包括海燕在内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具什么性格特征?有条理地板书:自然环境:云狂风雷电大海暴风雨自然环境中的事物:海鸥海鸭企鹅海燕二、第二教学流程:(一)介绍写作背景。
导语:作为俄国著名文学家,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难道仅仅是为了描写自然界中的海燕吗?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
简介时代背景。
(二)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文中描写的景物各象征着什么?(学生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风云雷电→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暴风雨→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大海→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海燕→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三)揭示作品主题。
作者用象征手法,充满激情地描绘了一个在暴风雨中英勇无畏,乐观自信,富有献身精神的海燕形象。
鼓舞人们行动起来,投身革命的浪潮,去迎接伟大的战斗。
三、第三教学流程:(一)佳句欣赏。
从写作技巧上,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刻画海燕形象的?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品味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诗文,说说它的写作特点及所表现的思想内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 海燕》教案
《海燕》(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把握海燕的形象,学习象征、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体会散文诗优美的意境,理解“海燕”的艺术形象。
2.理清本文的象征意义并结合实际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方法:1.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及有关信息2. 教学资料夹教师教法:引导点拨法学生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操作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互动今天来到美丽的甘井中学,我倍感亲切,因为到现在,老师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有六年都是在甘井渡过的,先不必说梁山的峭拔,也不必说仙宫河的蜿蜒,单是咱们甘井孩子的淳朴善良就给老师留下了很多美好快乐的回忆,所以甘井可以称得上是我的革命根据地,今天再次来到这里,看到同学们脸上幸福的笑容,个个朝气蓬勃,人人精神抖擞。
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但是我坚信:这节课会架起我们师生情感的桥梁,我们会成为心心相通的朋友。
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老师没听清楚,大声说愿不愿意?(二)激情导入春天来了,走进美丽的大自然,看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柔美;在广阔的绿茵场上,看到运动员奋学生倾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操作意图力拼搏的身影,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力量之美。
今天让我们随着高尔基的,一起走进海燕的世界,感受到海燕带给我们的搏击之美。
(板书课题:海燕)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海燕的形象,学习象征、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师活动学生倾听读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检查预习落实双基激发兴趣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谁先来说说通过预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点评:哦,材料很详实。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海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海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深刻内涵。
2.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善于飞翔的鸟谈起。
二、明确学习目标1.出示目标。
2.学生齐读目标。
3.教师解读目标。
三、预习检查1.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作者。
高尔基: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高尔基的代表作品: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
(2)写作背景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
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诗,是高尔基1903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
2.检查诵读情况。
四、读课文,概括内容,分析海燕的想象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让学生概括出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三个画面。
(建议开展课堂朗读比赛。
)暴风雨将来之时(1-6段):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7-11段):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即临之时(8-16段):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2.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海燕形象,并合作探究海燕的象征意义。
五、精读课文,深入理解(一)阅读第一部分1.思考:课文还写了其它海鸟,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其它海鸟的句子,并谈谈对它们的印象。
2.点明海燕所处环境的一句是:在苍茫的大海上“苍茫”是什么意思?空阔辽远,没有边际3.“像黑色的闪电”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比喻。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海燕》教案 (新版)新人教
海燕课题海燕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高尔基的《海燕》原文选自《高尔基全集》,它的体裁是散文诗。
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加强诵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不惧怕困难,迎着困难前进,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
另外,文章语言比较优美,内蕴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七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阅读与学习也掌握了一些步骤,经过以往的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养成了一定的习惯。
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兴趣。
但由于受现实条件限制,学生视野不够开阔,知识面较窄,思维不够活跃。
加上时代与环境的变化,学生理解作者写海燕的目的较难,理解其象征意义是本课难点。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象征手法、对比和烘托。
3、体会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难点:理清本文的象征意义并结合实际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1.通过网络搜集了解作者高尔基的生平经历。
2.阅读语文主题阅读丛书“自然咏叹”专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1、导入语:他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他?——高尔基2、他说: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3、他还创造了一个令人震撼的艺术形象——海燕4、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经典,品味人生。
任务一:预习检测清除障碍5、采用组内互查的形式2、检查落实预习情况3、订正其中重要的读音。
4、走进作者高尔基(1868—1936),___作家,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领会文章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
(2)在朗读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深刻内涵。
(3)学习海燕精神,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教学重难点:
教学工具的使用:
平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
在鸟类中你最喜爱的是什么?
有这样一种鸟,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搏击风浪,在暴风雨来临前,其他鸟儿瑟瑟发抖,它却可以勇敢的高呼“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它就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听读
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呢?(众):充满激情。
老师配乐范读。
下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用“这是_的海燕”的句式造句。
(使用pad班级贴纸墙,传送答案到大屏幕)例如:这是勇敢的海燕。
答案写在海燕矫健的翅膀里。
(预设:高傲的海燕;渴望暴风雨的海燕;敏感的海燕。
)
三、品读
自读课文,感受海燕的形象。
建议同学们这样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并找出相应的句子具体分析海燕的形象。
四、深读
通过朗读,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文章的美。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在当时却引起了政府当局的恐慌,被认定为非法出版物而被政府查封,并且就要将作者高尔基流放,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探究:你觉得高尔基仅仅只是在写海燕?
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作本文的。
(幻灯片展示背景资料)
问1:听了刚才的背景介绍,你觉得高尔基仅仅只是在写海燕?
明确:其实,除了写海燕本身的形象以外,还另有所指。
请小组合作讨论、猜测:
明确:《海燕》刻画了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燕”的形象。
问3:为什么选用海燕这个意向?
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是自然现象。
因此,海燕一词是合成词,在俄文中含有“暴风雨”和“信使”“预言者”之意。
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是时代的战斗宣言,它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表现了一种英勇无畏坚强乐观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现在大家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写本文了吧?“这篇课文没有写硝烟炮火,也没有写刀光剑景,可是很不
宁静,令人感到一种激烈斗争的气息。
你感觉到了吗?除了海燕,文章中其他意象还有什么象征含义?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连线题。
解析:波浪和风云雷电是对立的。
波浪象征人民的力量。
风、雷、电的形象和《雷电颂》中风、雷、电的形象一样吗?(《雷电颂》中的风、雷、电是正面形象,《海燕》中的是反面形象。
)
问4:这样写用的是什么写作方法?
明确: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说话的,散文诗也是如此。
鲁迅借江南的雪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借北方的雪来表达自己对战斗人生的渴望。
郭沫若用风雷电来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巴金在《日》《月》里,用光和热来象征对光明和幸福的追求。
正因为如此,诗歌才有了张力,才有了深邃形象的意境美。
海燕这首诗以宏伟的大自然做背景,极力渲染了雷电交加、狂风怒吼的紧张气氛,塑造了一个高傲的暴风雨的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海燕,下面让我们一起配乐朗诵再次体验那豪情万丈的革命理想主义激情。
五、悟读
时光流转,百年历史已成过去,革命风暴渐行渐远,但人生的风暴常至常兴,海燕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挑战生活的暴风雨需要更大的勇气。
人们常说:温室里长不出擎天大树,暴雨里才显出雄鹰的羽翼。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暴风雨吗?
师:当生活中的暴风雨来临的时候,你会想到《海燕》中的哪一句话?
师: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对自己说一句鼓励的话,并记录下来。
(使用pad传送功能,大屏展示每一个同学的话)
六、小结:
是啊,生活中有和煦的爱的阳光,但更多的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而生活的暴风雨,能将我们摔打得更结实、更睿智、更坚强。
你们正是一只只振翅待飞的海燕,面对人生的暴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