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技术第十四次课

合集下载

供热工程全套课件

供热工程全套课件
书本中,第一、二章在暖通空调中讲。 第三、四、五、九、十、十一在流体输配管网中讲。
讨论课程安排
第一章 室内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概述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供暖设计中最基本 的数据。它直接影响供暖系统方案的选择,供 暖管道管径和散热器等设备的确定,关系到供 暖系统的使用和经济效果。
第一节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绪论
生产、输配和应用中、低位热能的工程技术称为供热工程
研究对象:采用水或蒸汽为热媒,应用中、低品位热能的 用户(如供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和消 耗中、低品位热能的生产工艺用热系统。
供暖系统: 热源
热网
热用户 三部分组成
绪论
热源——泛指能从中吸取热量的任何物质、装置或天 然能源。
热网——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 系统。
局部辐射采暖热负荷附加系数
采暖区域面积与房 间总面积比值
附加系数
0.55 1.30
0.40 1.35
0.25 1.50
第八节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与经济传热阻
最小传热阻:
围护结构内表面不结露
结露会导致耗热量增大,围护结 构易损坏
室内舒适性要求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过低,人体向 外辐射热过多,产正不舒适感。
地带
第一地带 第二地带 第三地带 第四地带
(㎡·℃/W)
2.15 4.30 8.60 14.2
(W/㎡·℃)
0.47 0.23 0.12 0.07
地面传热地带的划分
(2)贴土保温地面(组成地面的各层材料中, 有导热系数小于1.16 W/m·℃的保温层)各地 带的热阻值,可按下式计算
R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0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十一章1.振动光谱——分子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比同一振动能级中转动能级之间能量差大100倍左右,他们大多在近红外区域内,因此称为红外光谱。

2.转动光谱——分子转动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很小,转动光谱位于电磁波谱中的远红外及微波区域内。

3.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分子振动的频率决定分子所吸收的红外光频率。

4.红外吸收光谱——分子吸收红外光引起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信号。

5.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物质时,如果分子中某一基团的振动频率正好与其相同,物质就能吸收这一频率的红外光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6.叁键和累积双键区——2500~2000 cm-1各种叁键基团和累积双键的伸缩振动区域7.氢键区——4000~2500cm-1含氢基团的伸缩振动区。

8.双键区——2000~1500 cm-1各种双键基团包括共轭双键以及苯基伸缩振动区域。

9.特征吸收峰——用于鉴定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10.特征谱带区——氢键,双键,叁键区的特征性强,所以4000~1500 cm-1的区域称为官能团特征频率区。

11.核磁共振谱——记录原子核对射频区电磁波的吸收,简称NMR。

12.质子磁共振谱——氢原子核共振谱,简称PMR。

13.化学位移——由于化学环境所引起的核磁共振信号位置的变化。

14.自旋偶合——相邻碳上氢核的相互影响。

15.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硝基苯在强酸介质中,用金属还原时,总是得到苯胺,用催化加氢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16.胺的碱性——胺与氨相似,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质子结合,形成带正电的铵离子。

17.胺——可看作氨的衍生物,即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产物。

18.胺的烃基化——与卤代烃(通常为伯卤代烃和具有活泼卤原子的芳卤化物),醇等烃基化试剂作用,胺基上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

19.胺的酰基化——伯胺和仲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与酰卤,酸酐等酰基化试剂反应,生成N-取代酰胺和N,N-二取代酰胺。

第14章核磁共振波谱法-2013秋

第14章核磁共振波谱法-2013秋
1950年前后,W.G Proctor等发现化学位移和自 旋偶合现象,开拓了NMR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脉冲傅立叶 变换核磁共振方法和仪器得以实现和推广,引起 该领域的革命性进步。
现代NMR技术特点
更高灵敏度和分辨率,300、400…,1000MHz 超导NMR 谱仪;
苯环的磁各向异性
δ≈7.3
H
H
H
H
H
H
H
-2.99
H
H
H
H
H
H
H
H H
9.28
H H
双键和叁键的磁各向异性
δ=5.25
δ=2.88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3.氢键的去屏蔽效应
氢键的形成能使羟基或其它基团上的氢 核的δ值明显增大,氢键起到了相当于去屏蔽 的作用。由于影响氢键形成的因素很多,所 以羟基和氨基上的氢核δ值都有一个较大的变 化范围。
n+1规律只适用于I=1/2,且△ν/J >10 的初级谱。 对于其它I≠1/2,该规律可改为2nI+1。
n+1规律示例—偶合常数相等
2-溴丙烷的NMR谱
n+1规律示例-偶合常数不等
δc
δb
Jac Jbc
Hb Hc
Jab Jbc
Ha
δa
CN
Jac Jab
丙稀腈三个氢的自旋分裂图
偶合常数
自旋-自旋偶合时核磁共振谱线发生分裂, 产生的裂距反映了相互偶合作用的强弱, 称为偶合常数,单位为赫兹。对简单偶合
(Δ /J>10),峰裂距 即偶合常数。高级偶 合 (Δ /J<10),n+1律不再适合,偶合常

医疗仪器原理

医疗仪器原理
? 利用机械能的设备 :呼吸机 、输液泵 、体外反搏和主动脉内气
囊反搏
? 其他治疗设备 :高压氧舱 、低温麻醉设备、冷冻刀等 、远红外 理疗设备及电化学治疗设备 、麻醉机
第二十三页,共27页。
辅助(fǔzhù)仪器设备
? 一部分与医疗有关(yǒuguān)的仪器既不直接 作疾病(jíbìng)诊断,也不直接用于疾病(jíb 这些是医学辅助设备。
? 医疗(yīliáo)仪器是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成果的
体。 ?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是现代医疗仪
器设计和开发的核心和基础。
第九页,共27页。
第十页,共27页。
二、什么是医疗(yīliáo)仪器
第十一页,共27页。
医疗器械定义(dìngyì):
? 指单独(dāndú)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分类有助于了解不同科室对医疗仪 器和工程技术的需求,但很多设备各个
科都使用,会有很多重复。
第十九页,共27页。
按物理原理(yuánlǐ)分类
? 医用电子仪器 ? 医用光学仪器 ? 医用放射(fàngshè)仪器
? 医用核物理仪器(yíqì)
? 现代医疗仪器是声、光、电、机械一体
医疗仪器(yíqì)原理
第一页,共27页。
教材内容
? 第一章:总论(zǒnɡ lùn) ? 第二章:生物电测量(cèliáng)设备
? 第三章:监护仪 ? 第四章:临床(lín chuánɡ)检验设备 ? 第五 ~八章:医学成像设备 ? 第九章:用于人体功能替代的设备 ? 第十 ~十一章:治疗设备 ? 第十二章:其他设备
第十二页,共27页。
医疗仪器(yíqì)的特点
现代医疗(yīliáo)仪器通常都是集电子、机

红外测温典型图谱

红外测温典型图谱
第四章 隔离开关红外检测诊断故障典型图谱 ............................................................ 34
1. 隔离开关刀口过热 ...................................................................................................................... 34 2. 隔离开关转头过热 ...................................................................................................................... 35 3. 隔离开关接线板过热 .................................................................................................................. 36
第五章 互感器红外检测诊断故障典型图谱 .................பைடு நூலகம்.............................................. 37
1. 电流互感器头部过热 .................................................................................................................. 37 2. 电流互感器头部温度异常........................................................................................................... 38

出土秦汉法律文献整理研究的新成果_读_二年_省略_奏谳书_张家山二四七号墓出土法

出土秦汉法律文献整理研究的新成果_读_二年_省略_奏谳书_张家山二四七号墓出土法

第28卷第4期2010年7月政法论坛Tri bune o f Po liti ca l Sc i ence a nd Law Vol .28,No .4 Jul .2010作者简介:徐世虹,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3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院重大课题“秦汉法律研究”(课题编号07JJD820173)的成果之一。

本文写作过程中承李力教授多次提供资料与信息,亦得课题组成员李力教授、邬文玲副研究员、张忠炜博士切磋之益,在此谨致谢意。

① 日文名为“江陵張家山漢簡〈奏讞書〉を読む”。

② 日文名为“張家山第二四七号漢墓竹簡訳注”。

出土秦汉法律文献整理研究的新成果3———读《二年律令与奏谳书———张家山二四七号墓出土法律文献释读》徐世虹 摘 要:近30年来,秦汉法律文献伴随着考古发现而数量大为增加,各种整理、释读成果相继产生。

在出土秦汉法律文献的整理研究中,红外线影像技术的运用日益为人所重,成为提高释文质量的有效手段,近出《二年律令与奏谳书———张家山二四七号墓出土法律文献释读》为其较有影响者。

将散乱的册书编联复原是出土秦汉法律文献重要的基础研究之一。

编联既应着眼于出土位置,亦当注重对律文的贯通把握。

在律篇的归属上,汉魏、汉唐律传承背景下的非单一对应关系不可忽视。

解明出土法律文献中的法律概念与重要词汇,对正确理解当时的制度具有关键作用,对其做出简明规范而又“网罗法意”的解释,仍是需要研读者逐步推进的长期工作。

关键词:出土秦汉法律文献;武大《释读》;红外线影像技术;编联;注释近30余年来,秦汉法律文献有两次重大的考古发现。

上世纪70年代面世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堪称是划时代的发现,其丰富的内容大豁阅者之目,使人们对秦律的认识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此后80年代发掘所得的张家山247号汉墓竹简,不仅使出土秦汉法律文献的数量大为增加,亦使秦汉法律的研究承前而跃上一个新台阶。

14-1 电磁波 相对论简介

14-1 电磁波 相对论简介

——要点深化—— 1.在电磁波中,每处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方向总是
互相垂直的,并且都跟那里的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这就是
说,电场和磁场的振荡方向都跟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因此 电磁波是横波.
2.电磁波的传播速度v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即v=
λf.任何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光在真空中的 传播速度c=3.0×108 m/s.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答案:BD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知识回顾——
1.定义:交替产生的振荡电场和振荡磁场向周围空间的
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是横波.
3.它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等于光速c=3.0×108_m/s.
4.波速v、波长λ与频率f的关系:v=λf.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3×108 m/s. (4)从图象上确定发出电磁波到接收到反射波所需的时 间. (5)注意电磁波所走的路程是障碍物到雷达距离的2倍.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基础自测——
图1 雷达向远处发射无线电波,每次发射的时间是 1 μs,两次 发射的时间间隔为 100 μs,在指示器的荧光屏上呈现出的尖形波 如图 1 所示, 已知图中 ab=bc, 则障碍物与雷达之间距离是多大?
周期性变 位移随时间和空间做 化的物理量 周期性变化 传播
传播需要媒介,波速 与媒质有关,与频率 无关,分横波和纵波 两种 由质点(波源)的振动 产生
电场E和磁感应强度B随时 间和空间做周期性变化
传播无需媒质,在真空中 波速总是c,在媒质中传播 时,波速与媒质及频率都 有关系.横波 由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电磁 振荡)激发
产生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晶体的点阵结构

晶体的点阵结构

14种布拉维格子之十:正交C心 oC(或 oA, oB)
请 点 击 按 钮 打 开 晶 格 模 型
14种布拉维格子之十一:正交面心(oF)
请 点 击 按 钮 打 开 晶 格 模 型
14种布拉维格子之十二:单斜简单(mP)
请点击按钮打开晶格模型
14种布拉维格子之十三:单斜C心(mC)
请点击按钮打开晶格模型
晶体的性质与结构特征
人类对晶体的最初认识也许是从采集石器时发现外形
规则或光彩夺目的天然矿物开始的. 世界各地的考古发掘
表明,人类使用玉类宝石至少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我国西 汉时期刘胜夫妇墓葬中的两套金缕玉衣就用了4600多玉片. 唐宋诗词中更是屡屡出现“云母屏风烛影深”之类的佳句. 地球上的晶态物质比比皆是,矿物中有98%是晶体.动
请点击按钮打开晶格模型
14种布拉维格子三:立方面心(cF)
请点击按钮打开晶格模型
14种布拉维格子之四:
四方简单(tP)
请点击按钮打开晶格模型
14种布拉维格子之五: 四方体心(tI)
请点击按钮打开晶格模型
14种布拉维格子之六:六方简单(hP)
黑色与灰白色点 都是点阵点.黑点 与蓝线表示一个 正当格子
现代科技中的晶体——超导材料
现代科技中的晶体——高强度材料
铝化镍中Ni与 Al的穿插使这种合 金在高温仍有很高 强度, 抗腐蚀能力 强. 对能源系统具 有重要意义.
现代科技中的晶体——高强度材料
在Ni、Co、 Al等基体中生长
出的碳化钽针状
晶体,像混凝土 中的钢筋一样, 使材料强度大大 增加.
晶体的周期性结构与点阵
请点击按钮打开晶胞模型
CsCl型晶体结构
CsCl型晶体中A、B是不同的原子,不能都被抽象为点阵 点. 否则,将得到错误的立方体心点阵!这是一种常见的错误: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件:第十四章+第4、5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件:第十四章+第4、5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X 射线、γ 射线有重叠,γ 射线波长最短,紫外线波长最长,故
B 正确,D 错误。
答案:B
2.关于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常用来在医学上做人体透视
B.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的健康
C.紫外线热效应显著,制成了紫外线炉
D.γ 射线最容易用来观察衍射现象 解析:红外线具有很强的热效应,制成了红外线炉,穿透能
雷达探测的原理和应用
1.雷达的原理 利用电磁波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的特性。 2.雷达的构造及特点 一般由天线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输出装置(显示器)、电 源、用于控制雷达工作和处理信号的计算机以及防干扰设备等构成。 (1)雷达既是无线电波的发射端,又是无线电波的接收端。 (2)雷达使用的无线电波是直线性好、反射性能强的微波波段。
红外线
热作用强
加热、遥测、遥感、红外线制导
可见光
感光性强
照明、照相等
紫外线 化学作用荧光效应 杀菌消毒、治疗皮肤病等
X射线
穿透力强
检查、探测、透视、治疗
γ 射线
穿透力最强
探测、治疗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B.4.5×105 m
C.3×105 m
D.无法确定
图 14-4-3 解析:由题图知两波形相差 3×10-3 s,即敌机与雷达站距离为 s

红外遥控器信号接收和显示的设计

红外遥控器信号接收和显示的设计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总结报告题目:红外遥控器信号接收和显示的设计(设计选题十四)姓名:班级:学号:成绩: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红外遥控器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电器设备中,但各种型号遥控器的大量使用带来的遥控器大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使得检测成为难题,因此智能的红外遥控器检测装置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在该红外遥控器信号的接收和显示电路以单片机和一体化红外接收器为核心技术,具体由单片机最小系统、单片机与PC机间的通信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和流水灯模块组成。

在本系统的设计中,利用红外接收器接收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并通过软件编程将接收信号存储、处理、比较,并将数据处理送至数码管显示模块。

总之,通过对电路的设计和实际调试,可以实现红外遥控器信号的接收与显示功能。

根据比较接收信号的不同,在数码管显示电路及流水灯电路上显示相应的按键数字或闪烁变化功能,并可实现单片机及PC机之间的通信功能,使得控制信号能在PC机上显示。

关键词:单片机红外接收器HS0038 解码串口调试设计任务结合单片机最小电路和红外线接收接口电路共同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信号接收与转发系统,用普通电视机遥控器控制该系统,使用数码管显示信号的接收结果。

1、实现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2、当遥控器按下数字键时,在数码管上显示其键值。

如按下数字键1,则在数码管上显示号码01。

3、当遥控器按下音量△及音量▽时,用两位数码的周围段实现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的流水灯功能。

(为使得音量的增减清晰显示,试验中在单片机的P1口外接一排流水灯,具体功能的实现见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运用串口调试助手,在遥控器有按键按下时,将其键值显示在PC机上。

* 当遥控器按下频道△及频道▽时,在数码管上显示加1或减1后的数值。

一、系统方案比较与论证1、方案比较与选择为了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红外解码部分是核心,红外解码是指将遥控发射器所产生的红外遥控编码脉冲所对应的键值翻译出来的过程。

物理选修3-4自主练习:第十四章5.电磁波谱含解析

物理选修3-4自主练习:第十四章5.电磁波谱含解析

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

红外线可以穿透云雾,是因为它的波长____________,所以它____________的现象比较显著,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γ射线可以穿透金属,是因为它的频率____________,穿透能力较强。

答案:长衍射大2.(1)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都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2)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_。

(3)对于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来说,最易发生明显衍射的是____________。

(4)红光、橙光、黄光和绿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波速最大的是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1)波速(2)频率(3)红外线(4)红光绿光3.电磁波的不同成分具有不同的特性,其中红外线的最显著作用是____________效应,紫外线的最显著作用是____________效应,伦琴射线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__。

答案:热荧光穿透能力4.科学家发现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分子不断受到破坏.下列各项电磁波,哪一项会因臭氧层受损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最大危害( )A.可见光B。

紫外线C。

伽玛辐射D.微波思路解析:由于太阳光中存有大量紫外线,而过多的紫外线会伤害眼睛和皮肤,故因臭氧层受损而对人类构成最大伤害的是紫外线.答案:B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和γ射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均一样,为3×108 m/sB。

红外线应用在遥感技术中,是利用它穿透本领强的特性C。

紫外线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红外线在水中的传播速度D。

日光灯是紫外线的荧光效应的应用思路解析: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均为c;红外线在遥感技术中用到了它的热效应;紫外线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红外线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可以制成日光灯。

由此可知A、C、D正确.答案:ACD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次课第五章热成像系统5.1 概述热成像系统系指接收面辐射源发出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换成可见光图像的装置。

热成像技术的发展综合了红外探测器件、光学设计、扫描技术、信息处理等学科的进步成果。

可以说,热成像技术是当代红外技术最高水平的集中体现。

热成像系统的应用研究在整个红外应用研究方面目前几乎处于主导地位,它在军事、工业、地质勘探、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医疗等方面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5.1.1 热成像系统的发展历史热成像作为红外技术的一个新领域,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末,其开拓性的工作是M.Czerny等人在1929年的研究成果——蒸发式热象仪:当红外热图投射到涂有挥发性液体的簿膜上时,液体产生正比于吸收能量的挥发。

在日光照射下则可看到干涉条纹。

这种热象仪由于对比度、灵敏度及响应速度都很低,没有大的实用价值。

30年代初,出现了采用银-氧-铯光发射表面的红外变象管。

这种变象管在一端接收红外热图,在另一端显示可见光图像。

随后的10年间,经改进后的这种成像仪用作夜视镜及夜间瞄准具在美国普遍装备了部队。

与此同时,研制出一种磷光表面的红外显示器。

该装置是根据红外辐射投射到磷光表面时,该表面受激产生可见光的机理。

但此种装置灵敏度和分辨率较差。

这一时期的红外成像装置均是直接显示方式,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40年代,热成像的研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途径;一种是发展具有分立探测器的光机扫描系统,另一种是发展诸如红外光导摄象管一类的非光机扫描成象器件。

1952年,美国陆军制成了第一台光机扫描的慢帧速热像仪,所成的象被记录在照象胶片上,属非实时装置。

50年代期间,随着快速时间响应探测器件(如Insb)的出现.实时快帧速热像仪应运而生。

相继研制出了几种实时的光机扫描热象仪。

60年代以后,是热成像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

据统计,1960年至1974年问,仅美国就研制出了50余种快速光机扫描热成像系统。

1970年前后,美国、前苏联及一些西方国家相继在若干种类的军用飞机上安装丁红外前视装置。

民用方面,热象仪已广泛地应用于医疗诊断、油、气管道监测、电力设备监视、金属、冶金工业测温等。

60年代中期,出现了用热释电材料代替摄像管中光电导靶面而制成的热释电摄像管。

随后,这种摄像管不断得到改进,使此类摄像仪的性能逐步提高,至今也已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

70年代中期以后,红外CCD成像器件的出现,对热成像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了新一代小体积、高性能、低功耗、无光机扫描及电子束扫描的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出现。

从技术和工艺上讲,红外成像系统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代红外成像系统。

研制工作始于七十年代初期,它采用点元红外探测器或线列红外探测器,利用光机扫描机构实现二维成像。

信号处理电路主要采用模拟信号处理技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美国的通用组件红外成像系统和英国以SPRITE探测器为核心的红外成像系统。

第二代红外成像系统。

研制工作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包括采用时间延迟积分技术(TDI)的4n扫描型红外成像系统和凝视型红外成像系统。

4n 扫描型红外成像系统的主流产品主要采用288×4和24.×4的探测器阵列。

凝视型红外成像系统,取消了光机扫描机构,整个系统的空间分辨率、灵敏度都大大提高。

探测器的材料从传统的锑化铟(InSb)、硅化铂(PtSi)和碲镉汞(HgCdTe)向III-V族元素发展;探测器阵列的大小从最初的64×64元向512×512元、1024×1024元甚至更高元素发展;信号处理电路采用了最新的数字信号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如自动增益、非均匀性校正、直方图均衡等),信号处理的能力和容量成数量级的增长。

图像的显示不再局限于CRT,采用了多种平板显示技术。

5.1.2 热成像系统的构成与分类景物的热辐射经热像仪的光学系统在焦平面上形成热图,置于焦平面上的且具有空间扫描功能的红外探测器件将二维空间的热分布转变成一维时序电信号,再经过放大和视频信号处理后送至显示器,在同步信号参与下显示出景物的热图像。

热成像系统的基本构成如图5-1所示。

接收系统对景物的分解方式决定了热成像系统的类型,基本上可分为三种(不包括用于直接观察的红外变象管),即光机扫描、电子束扫描及固体自扫描。

采用光机扫描方式的热像仪原理结构如图5-2所示。

单元探测器与物空间单元相对应。

当光学系统作方位偏转及俯仰偏转时,单元探测器所对应的物空间单元也在方位及俯仰方向上作相应移动。

光学系统偏转角的大小决定了热像仪的观察范围,即视场。

光机扫描方式的特点是探测器相对总视场只有较小的接收范围,而由光学部件作机械运动来实现对景物空间的分解。

采用电子束扫描方式的热像仪主要指热释电摄像仪,其原理结构如图5-3所示。

景物空间的整个观察区域同时成像在摄像管的靶面上,图像信号通过电子束检出。

只有电子束所触及的那一小单元区域才有信号输出。

摄像管的偏转线圈控制电子束沿靶面扫描,这样便能依次拾取整个观察区域的图像信号。

电子束扫描方式的特点是光敏靶面对整个视场内的景物辐射同时接收,而由电子束的偏转运动实现对景物图像的分解。

固体自扫描系统是通过面阵探测器实现的。

其原理结构如图5-4所示。

面阵探测器中的每个单元对应于景物空间的一个相应小区域,整个面阵探测器对应于所观察的景物空间。

通过采样换接技术,将面阵探测器各单元产生的信号依次送出。

固体自扫描方式的特点是面阵探测器对整个视场内的景物辐射同时接收,而通过对阵列中各单元器件的信号顺序采样来实现对景物图像的分解。

若面阵探测器采用CCD 器件,则采样换接是通过CCD 的信号移动方式实现的。

上述的分类方法不是绝对的,有的热成像系统是不同扫描方式的结合。

如线阵CCD 成象仪,是俯仰光机扫描与方位固体自扫描的结合:有的热释电热像仪采用将光学部件作机械运动(章动或旋转)对靶面进行调制。

从目的情况看,光机扫描热像仪和热释电摄像仪正在逐步退出舞台,CCD 热像仪在各类应用中已占绝对优势。

当然,红外CCD 制造还在不断地进步完善。

5.1.3 热成像系统的基本技术参数热成像系统的基本技术参数是:一、光学系统的通光口径0D 和焦距0f它们是决定热像仪性能和体积的关键参数。

二、瞬时视场角α、β在光机扫描及固体自扫描系统中,单元探测器尺寸为)(2m b a μ⨯,水平及俯仰方向的瞬时视场角α、β由a 、b 及光学系统焦距)(0mm f 决定。

)(0mrad f a =α (5-1) )(0mrad f b =β (5-2) βα⨯称作一个分辨单元。

α、β的大小反映了热像仪空间分辨率的高低。

三、观察视场角H W 、V W在光机扫描系统中,水平及俯仰方向的观察视场角H W 、V W 由光机扫描机构的偏转角及视场光阑决定(有些情况下也与0f 有关)。

对于电子束扫描和固体自扫描系统,H W 、V W 由摄像器件的总光敏面积与0f 决定。

四、帧时f T 和帧速∙F在上节中述及的三类热成像系统都是帧扫描系统,亦称成帧摄像方式。

完成一帧扫描所需的时间称为帧时)(s T f 。

单位时间完成的帧数称为帧速∙F (帧/s)。

有 )(1s F T f ∙=(5-3)五、扫描效率η 光机扫描机构对景物扫描时,实际扫过的空间角度范围通常比观察视场角H W 、V W 要大。

观察视场完成一次扫描所需的时间与扫描机构实际扫描一周所需的时间之比称为扫描效率η,即f fovT T =η (5-4)其中fov T 是对视场完成一次扫描所需的时间。

通常空间扫描是由水平扫描和俯仰扫描合成的,所以扫描效率也分为水平扫描效率H η和俯仰扫描效率V η,有V H ηηη= (5-5)六、滞留时间d τ对光机扫描系统而言,物空间一点扫过单元探测器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滞留时间d τ。

探测器在观察视场中对应的分辨单元数为αβVH W W n = (5-6)由d τ的定义,有∙==F W W n T V H f d αβηητ (5-7) 热像仪的综合性能参数是在以上各基本技术参数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综合分析得出的。

5.2 光机扫描成像系统光机扫描器的作用是使光学系统所成的景物热像对探测器作相对移动,以便探测器能对景物热像进行顺序分解。

光机扫描器可分为两种类型:平行光束扫描器和会聚光束扫描器。

平行光束扫描器的原理如图5-5所示。

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可摆动的平面镇反射后再进入光学聚焦系统。

这种扫描机构是直接对由物方来的光线进行扫描的,所以又称作物扫描方式。

会聚光束扫描器的原理如图5-6所示。

入射光束先经光学系统会聚,在会聚光路中插入摆动的平面反射镜,对会聚光束进行扫描。

这种扫描机构是对像方光线进行扫描的,所以又称作像扫描方式。

另有一种扫描机构称作伪物扫描方式,也属于平行光束扫描的类型,其原理结构如图5-7所示。

物方光线经望远镜压缩光束宽度后再由扫描机构扫描,然后经光学会聚部件聚焦成像。

5.2.1 光机扫描部件光机扫描机构中的扫描部件有下面几种:1) 摆动平面反射镜;2) 旋转多面反射镜;3) 旋转折射棱镜;4) 旋转光楔;5) 摆动透镜;6) 旋转V 型反射镜。

在光机扫描方式的热成像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是前面三种扫描部件。

本小节对这三扫描部件作一介绍。

对于扫描部件工作特性的讨论,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 扫描部件转角γ与物方入射光束偏转角W 的关系;2) 扫描部件造成的象差;3) 扫描效率,4) 扫描部件尺寸。

一、摆动平面反射镜(一)平行光束扫描器(物扫描及伪物扫描)平面反射镜用作平行光束扫描是无像差的。

1、平面反射镜作为物扫描时,其入射光线即是物方光线,镜面转角γ与物方入射光线的偏转角W 的关系是γθ2==W2、当平面反射镜用作伪物扫时,镜面的入射光束就是望远镜的出射光束,若望远镜的角放大率为Γ,则 Γ=Γ=Γ=γθ2'W W3、扫描效率:为观察视场完成一次扫描所需的时间fov T 与扫描机构实际扫描一周所需的时间f T 之比。

方转角镜面扫描一周对应的物视场角=物方扫描角速度物方扫描角速度⨯⨯==f fov f fovT T T T η 镜面摆动的角度应该根据所要求的视场角来设计,使空程尽可能小。

摆动平面镜通常只在正程使用,回程不用,所以平面反射镜的扫描效率一般小于50%,由于往复运动的惯性,存在过扫描,实际的扫描效率还要低。

有的系统将回程扫描速度加快以提高扫描效率,有的系统中将回程也用作扫描,但这需要在视频信号处理或显示方法上采取响应的措施,使正程与回程的图像协调一致。

摆动平面镜是作周期性往复运动,因为扫描机构有一定的惯性,所以扫描速度不能太大。

(二)、会聚光束扫描摆动平面镜常在会聚光束中作扫描器用。

1、物方转角W 与镜面转角γ的关系式为)(2cos 2sin rad b a b arctg W ⎥⎦⎤⎢⎣⎡+=γγ 当γ很小时,近似为)(2rad ba b W +=γ从上图可见,在镜面的基准位置M 时,从透镜中心到探测器的光程为b a +,当镜面摆动到'M 时,主光线向轴外偏移,相应光程为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