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广播剧的特征及在广播节目中的实际应用
融媒时代“微广播剧”探索
融媒时代“微广播剧”探索浙江广播电视台的微广播剧团队也是发挥着频道中广播剧创作的优势紧密的和融媒体的发展联系起来,把声音的特色全部展现出来,并且通过网络化来传播微广播剧的特色,这样就从社会中得到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因此团队就很快地成为了广播剧中的创新先驱。
在团队的合作中,微广播剧的发展才会更加的顺利,所以还需要把我们的团队创建的更加美好,把更好的微广播剧带给听众,把更多的正能量让人们了解到,这样我们的社会也就更加美好了,从而还能让社会的发展进步,下面就根据几个方面来叙述一下微广播剧。
一、肩负使命,全民互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广播剧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微广播是要将非常优质的音频内容和弘扬正能量的旋律传播给大众,并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够体现出来,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微广播剧发展的更加强大,可以用微广播剧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出去,弘扬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提升自身的修养,多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情,并且含有见义勇为,对别人的事情也要诚实守信,在工作方面要敬业奉献,对待父母更要孝顺,把这些正能量的主题通过微广播剧的形式传播给大众,这也就发挥了微广播剧的重要作用,也能够顺应着时代的发展。
微广播剧带给人们的不仅仅只是剧情而已,它还可以把我们更多的社会主义精神弘扬出去,他也是肩负着很多使命的,这样就能够进行全民互动,和大众萌联系起来,能够更加亲切的体会到大众们的需求,这样微广播剧就会把那些正能量的东西带给他们,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中,微广播剧的发展是必然的,但是微广播剧的发展也需要顺应着时代的变化,跟随着时代的变化,才能把更好的微广播剧带给大众,让大众们切实地体会到微广播剧的美妙。
二、创新宣传,引导舆论,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在一些故事中,当它们发生的时候,人们都不会去刻意观察它是如何发生的,但是微广播剧可以把当时的情景重新现的面前,把当时的情景都再现出来,追溯到原现场,重新构造一个故事,让听众们都耳目一新,没有把抗洪试剂就能够用丰富多彩的声音体现出来了,这种模式超越了日常普通的新闻报道,让听众们更能丰富的感受到。
融媒体环境下微广播剧与广播剧异同之比较
融媒体环境下微广播剧与广播剧异同之比较作者:李多娇来源:《中国广播》2016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通过对融媒体环境下微广播剧与广播剧在传播方式、制作成本、写作方式、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异同比较,总结出:融媒体环境下微广播剧不仅不会取代广播剧,反而会推动广播剧的市场化进程,融媒体环境下广播剧将与微广播剧并驾齐驱、各展所长、共荣共存。
【关键词】微广播剧广播剧传播制作发展【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1924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由电台录制的广播剧《危险》,自此电台开始了广播剧制作史,迄今已近百年。
广播剧是由播音员或配音演员演出的戏剧,它以人物对话和解说为基础,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
微广播剧则基本具有广播剧的审美特征,根据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员电台讨论结果,将微广播剧定义为时长基本锁定在3~8分钟的微型广播剧。
应该说,微广播剧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这种时间更短小的形式更便于网友收听,也便于车载人群非集中注意力的伴随式收听。
但微广播剧(以下简称微剧)虽具有广播剧的基因,却又与广播剧存在很多不同。
一、传播方式当今,在传播媒介移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大趋势之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
然而即便是在融媒体环境下共生,传播方式的不同仍然是微剧与广播剧最大的不同点。
微剧本身就是移动互联时代的产物,它可以将不同介质的媒体融合在一起,无论是传统广播还是互联网平台,微剧都可以得到传播,而广播剧的传播在今天更多地仍然是依赖传统广播媒体。
在传统广播媒体中,广播剧的传播为单向传播,电台播出,听众接收,听众是终点,听众收听往往意味着传播行为结束。
而融媒体时代,微剧不仅可以通过电台播出,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传播。
受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网络电台等点击收听或下载收听,相对于收听行为,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收听者都可能成为传播者。
所以,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传播即结束,新媒体中的收听则意味着新一轮传播的开始,这就注定微剧比广播剧更容易得以传播。
融媒时代“微广播剧”探索
立体传播 , 大赛作品点击量 阅读量转发
量过 百 万 , 在 众 多 听众 网友 中形 成 崇 德 向善 、 见 贤 思 齐 的 浓厚 氛 围 。
此 次 活 动 对 于 践 行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最 大化 。融媒 体 时代 , 微 广播 剧
成 为各 大广 播 电台颇 为青 睐的产 品 , 其 生产 方式 、 传 播渠 道 、 消 费对象 、 收 听 终 端 乃 至 商 业 模 式 等 也 不 断 得 到
方畅想 ” 全 国 优 秀 创 新 节 目。
的 社 会 效 益 和 丰 厚 的经 济 收 益 , 团 队 迅 速 成 为 广 播 剧 业 界 的创 新 先 驱 。
一
、
肩 负使 命 , 全 民互 动 , 弘
扬 社 会主 义核 心价值 观
微 广 播 剧 的 主题 和 选 材 可 谓 是 丰 富 多 彩 、不 拘 一 格 。 如 何 将 艺 术 性 与
这种 模 式 大 大 地 超 越 了 广 播 日常普 通 的新 闻报 道 ,带 给受 众 更 丰 富 的 听 觉 感受和广播体 验。
系 列 微 剧 借 助 网 络 力 量 在 多 媒 体
特点 , 具有 较强的移动场景 结合性 , 是
最 早 实 现 将 不 同介 质 的 媒 体 融 合 起 来 的产 品 之 一 ,从 而 使 传 播 效 果 和 产 品
“ 微广 播剧 ” 的创新 突破 , 取 得 了 良 好
“ 传统 广播+ 多 网络终端 ” 的 融 媒 体传播 , 形 成立体多维 的宣传攻势 , 使 内容 产 品 影 响力 达 到 最 大 化 ,其 效 率 和 质 量 令 同行 刮 目相 看 。 该系列微 剧 , 作为 典型案 例 . 在 2 0 1 6年 度 “ 中 国 广 播大会 ” 上进 行交流 . 并 获得 2 0 1 6 “ 东
融媒体时代微广播剧发展探析
微广播剧,顾名思义就是指微型的广播剧,也可以说是传统广播剧的微缩版。
微广播剧作为音频类的文化产品,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完整的策划、演员角色的对话以及系统的声音资源制作体系,是一种非常适合在短时间休闲状态下进行收听的娱乐作品[1]。
融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途径大大拓宽,伴随着各类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的接收和传递,在这样的背景下,微广播剧的载体就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广播电台,而是可以借助于各类新媒体平台来实现广泛的传播。
但是目前微广播剧在制作传播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作为有潜力可挖的新兴行业,更加需要探索在融媒体时代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微广播剧的特点优势(一)内容广泛且丰富微广播剧具有内容广泛且丰富的特点。
一般来说微广播剧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结合当下的热点事件和热点题材,结合观众的实际需求进行内容的创作,从而吸引听众的注意,引起听众的共鸣。
如2020年疫情期间,不少电台推出的防疫知识微广播剧,就以制作简单、普及知识及时、传播快速,发挥了出色的宣传作用。
当前一个阶段在进行微广播剧制作时,家庭伦理、社会百态、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等都是微广播剧取材的范围[2],与此同时伴随着微广播剧传播平台的拓宽,公益宣传、社会教育、商业定制也已经成为了广播剧的新兴主题,可以说微广播剧的题材内容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根据内容的不同既可以制作单独的微广播剧,又可以进行连续广播剧集的制作。
(二)制作成本较低微广播剧相比于传统的广播剧来说,由于时长一般是限制在3—5分钟,最长也不会超过10分钟,这就大大降低了广播剧的制作成本。
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微广播剧的制作流程和制作设备都相对简便,同时作品的内容又非常精简,甚至不需要专业的团队,仅由自媒体参与就可以完成为广播剧的制作。
(三)受众认可程度较高伴随着微广播剧的发展,其展现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深受社会公众的认可和喜爱。
究其原因就在于微广播剧充分的适应了当前人们在融媒体时代碎片化、自主性阅读和收听的习惯,由于制作时长短小精悍,能够非常方便地实现在电台、车载设备、各类新媒体平台和新兴电子产品之间的融合,从而发挥出最大的传播效果,借助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在微博、微信、抖音以及各类新兴声音App上,如喜马拉雅、荔枝FM、猫耳FM等平台上进行传播,是非常适合人们进行休闲娱乐的一类声音作品。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 2019 2
93
传媒评论
年第 期
\ 2019 2
\ RADIO&TELEVISION
广电
94
传媒评论 年第 期
中矛盾纠结,广播剧里的主人公却能用巧妙的办法来 破解两难,既拒收了礼,又让大家心情愉快。《舅舅的 套路》用“套路”这个诙谐的说法,体现了村支书在处 理具体现实问题时的智慧和担当,这样揭示独特见解 的作品自然会让人印象深刻。
2、合理的想象能力:只有一个细节是很难成篇 的,这就需要编剧调动自己的阅历展开合理想象,而 且要把自己代入进去,如果我是“他”可能会发生什 么?会怎么做?会出现哪些冲突?在“点赞村支书” 系列里有这样一个故事细节:某贫困村村支书听说村 里有个老板要去邻省办家具厂,对方能解决他的资金 问题,这位老板之前做建筑生意,好多人欠他钱没还, 如果要回村里办家具厂就必须给出让他回心转意的 条件。村支部去帮着讨债是已知细节,但这是大家都 能想象得到的情节,讨回了,老板固然感动,但有没有 更进一步的意料之外的细节?一方面在讨债,不一定 及时到账,另一方面建厂要投入,这里肯定会有时间 差,想象一下,是不是存在“先垫付再追回”的可能? 针对这一想象,编剧继续深入采访,果然证实了这一 想象,最终再添悬念和感动。
广播剧的演绎艺术
广播剧的演绎艺术广播剧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它通过声音的传递,借助声音效果和配乐,使观众在听觉上获得沉浸式的体验。
广播剧在其中展现了独特的演绎艺术,通过声音的处理和演员的表演,营造出生动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本文将探讨广播剧的演绎艺术,并分析其与传统戏剧的异同。
一、广播剧的声音处理广播剧的声音处理是其独特之处,可以通过音效、配乐和配音等手段,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声音效果,使听众获得真实感和情感共鸣。
声音是广播剧的核心元素,通过技术手段加工处理,使得听众可以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心情、场景的真实感,以及不同环境和情境的变化。
音效的运用可以模拟各种自然现象和特效,如雨声、风声、爆炸声等,使剧情更加生动。
配乐的运用则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烘托气氛,增强情感的表达。
配音则是广播剧中的重要环节,演员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演,将角色形象传递给听众。
二、广播剧的表演艺术广播剧的表演艺术与传统戏剧有一定的区别,因为广播剧没有视觉元素,演员只能通过声音表演来传递情感和形象。
因此,广播剧的演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声音表演技巧。
首先,演员需要准确地把握角色在剧情中的心情和情感,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演,使角色形象更加真实。
其次,演员需要善于运用语速、音调和音量等技巧,来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此外,演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声音技巧和声音训练,以确保声音的清晰度和质量,使听众能够听清每个细节。
三、广播剧与传统戏剧的异同广播剧与传统戏剧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存在一些异同。
首先,广播剧主要依靠声音表演来传递情感和形象,而传统戏剧则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
其次,广播剧在场景的描述上依赖于声音效果,而传统戏剧则依靠布景和舞台设置。
此外,广播剧通常在时间上更加灵活,剧本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而传统戏剧则较为固定。
然而,广播剧与传统戏剧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它们都是一种戏剧形式,都有剧本和角色。
其次,两者都需要演员通过表演来传递情感和形象。
广播剧声音的艺术呈现
广播剧声音的艺术呈现广播剧是一种通过声音和音效来呈现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
声音在广播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传递情感和信息的媒介,还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声音效果来增强剧情的吸引力。
本文将探讨广播剧声音的艺术呈现,并分析其在情感、氛围、人物刻画和场景描绘方面的应用。
一、情感的表达广播剧声音的艺术呈现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通过声音的音调、音量和语速等,可以传递出角色的情感状态,使听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内涵。
比如,当角色感到悲伤时,声音可以低沉、细腻,让听众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伤心和无奈;而在喜悦的时刻,声音则可以高昂、明亮,给人以欢乐的感觉。
二、氛围的营造广播剧声音的艺术呈现对于氛围的营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效的加入,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场景和气氛,使听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故事中去。
例如,在描写黑暗、紧张的情节时,可以通过音效的运用,如沉闷的音乐和阴冷的背景音来营造出紧张的氛围,让听众感受到紧迫感和压力。
三、人物形象的刻画广播剧声音的艺术呈现可以通过声音的共鸣、音调的变化和语速的适应来刻画人物的形象特征。
每个角色的声音都应该与其性格和角色属性相符合,让听众通过声音能够准确地把握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比如,一个豪放的女性角色应该有富有韧性和张力的声音,而一个胆怯的男性角色则应该有柔弱却又略带颤抖的声音。
四、场景的描绘广播剧声音的艺术呈现也可以通过声音营造出逼真的场景描绘,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真实的场景。
通过音效的运用,如海浪的声音、鸟儿的鸣叫和车辆的喧嚣等,可以使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然环境或者城市生活的真实感,增加听众的沉浸感。
综上所述,广播剧声音的艺术呈现在情感、氛围、人物刻画和场景描绘方面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声音的精细呈现,可以将故事情节更好地传递给听众,使他们能够在倾听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更真实的体验。
因此,在创作和制作广播剧时,我们应该注重声音的处理和运用,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广播剧的知识点总结
广播剧的知识点总结广播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创作和表现方式,同时也有着其独特的知识点。
以下是广播剧的知识点总结:一、广播剧的历史广播剧起源于20世纪初的广播电台,最早是在无线电广播中播放的音乐、戏曲和故事。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广播媒体的普及,广播剧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产生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从最初的单声道广播到现在的立体声、环绕声和虚拟现实技术,广播剧的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不断追求更加真实和震撼的听觉效果。
二、广播剧的特点1. 艺术形式:广播剧是一种以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不依赖于视觉和舞台布景,而是通过声音的表演和效果来实现情节的展现和角色的刻画。
因此,广播剧在艺术上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2. 表演方式:广播剧的表演方式主要是声音表演,演员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情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使听众能够在听觉上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同时,广播剧还通过音效和音乐的配合来营造氛围和情绪,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3. 叙事方式:广播剧的叙事方式通常是通过旁白或对话的方式来呈现故事情节,同时还可以借助声音效果和音乐来增强叙事的效果和感染力。
因此,广播剧在叙事上具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听众在听觉上能够更加专注和投入。
4. 创作手法:广播剧的创作手法主要是通过文字的描写和配音的表演来实现,同时还需要借助音效和音乐的配合来增强情感和氛围。
因此,广播剧的创作需要创作者对声音的表现力和效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音乐和声音效果的素养。
5. 观众体验:广播剧的观众体验主要是通过听觉来实现的,因此要求观众在欣赏广播剧时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使自己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和体验剧情和角色的情感。
同时,广播剧还可以借助音效和音乐的营造来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代入感,使听众能够更加投入和享受。
三、广播剧的创作要点1. 故事情节:广播剧的故事情节是创作的核心,它需要有一个紧凑的结构和生动的情节,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细节和有趣的人物。
浅谈微广播剧创作的中的一些技巧——短小精悍、匠心独运
文化长廊 CulturalCorridor16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浅谈微广播剧创作的中的一些技巧——短小精悍、匠心独运文/卢晓旻 王云摘要:微广播剧,是传统广播剧为适应信息化时代而衍生出的剧种。
其短小精悍的题材,无疑更适合移动端传播的特质,也更符合现代人利用碎片化时间接收信息的生活规律。
区别与有声书读物的单一播讲形式,微广播剧继承了传统广播剧利用音乐、动效、多角色声音表演来构筑空中立体世界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戏剧性和生活化相统一的结晶。
在微广播剧创作中,也体现出一些区别与传统广播剧创作的特殊技巧。
主要表现在剧本创作、声音表演与后期合成三个方面。
关键词:戏剧性;生活化;声音的艺术对于我们现在享有的信息化时代,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名称,叫做“微时代”。
在微时代中,短小精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形态。
人们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信息沟通,形成情感交流。
为适应这样的传播规律,微广播剧自2011年以来,作为传统广播剧的衍生剧种,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
微广播剧一般时常不超过十分钟,具有戏剧最基本的特点,起承转合,铺垫、矛盾、转折、高潮缺一不可,这就要求创作者开始尝试全新的创作方法。
下文中笔者将结合2020年2月份以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出品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系列微广播”创作始末,浅谈在微广播剧创作中的一些技巧。
1 剧本创作紧扣题目,拒绝“注水”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主流媒体围绕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科普防疫知识等内容展开大量工作。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在疫情期间推出了如《英雄联盟》、《出征》、《无处遁逃》、《妈妈我爱你》、《陪伴》、《最高荣誉》、《新生》等共20期原创微广播剧,聚焦疫情发生以来各界动态,用生动的故事,传递温情、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本系列微广播剧坚持原创,声情并茂,紧跟疫情防控节奏,反映并记录疫情防控工作中值得铭记的点滴,用文艺作品更加生动的表达方式,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广播剧的现状及创新性研究
广播剧的现状及创新性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播剧是一种通过声音、音效和演员表演来传达故事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20世纪初的无线电广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广播剧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广播剧不仅作为一种娱乐形式,还承载着文化、教育和社会意义。
在数字化时代,广播剧的传播途径更加多元化,不仅可以通过广播电台传播,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手机应用等方式进行传播。
这为广播剧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观众基础。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广播剧与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产生了更加密切的联系。
例如,广播剧可以与动画、影视作品结合,形成跨媒体创作,进一步拓展了广播剧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力。
总之,广播剧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广播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方向。
1.2 研究意义研究广播剧的创新性不仅可以促进广播剧产业的发展和推广,还可以提升广播剧的艺术品质和表现力。
探讨广播剧的创新方向和技术应用,有助于拓展广播剧的表现形式和受众群体,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广播剧,促进广播剧行业的蓬勃发展。
研究广播剧的创新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推动广播剧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广播剧的发展现状广播剧自问世以来,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革,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娱乐形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广播剧在广播电台、互联网平台等多个渠道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受众认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众口味的变化,广播剧的制作水平和内容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广播剧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仍然受到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
首先,受众群体逐渐转向视听效果更加直观和立体的影视作品,对于只有声音作为媒介的广播剧产生了一定的冷漠态度。
其次,广播剧制作周期长,成本高,效益不明显,导致很多广播电台和制作公司对广播剧的投入不足,制作质量参差不齐。
浅谈微广播剧写作的独特——微剧与长剧的区别
浅谈微广播剧写作的独特——微剧与长剧的区别作者:郝佳音来源:《剧作家》 2017年第3期郝佳音摘要:“微”字自微博之后,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微信”“微电影”“微访谈”“微小说”“微生活”“微招聘”等等,近几年,在业内又出现了微广播剧。
微广播剧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广播剧,它播出时长短,可用于广播、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传播,可实现实时收听,具有伴随性强、操作方便、快捷等特点,适合年轻人及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人群。
关键词:长剧微广播剧区别戏剧写作广播剧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戏剧。
广播剧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文艺形式,在国内外均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喜爱。
这种艺术形式在解放听众双手和眼晴的同时,音乐、音效又能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人有置身其境之感。
所以,听广播剧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那么有人会问,广播长剧和广播微剧有什么区别呢?就是一个长点一个短点呗!宏观上看似乎是这个道理,实则不然,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微剧与长剧的区别1.从故事时长上来说。
长剧一般分为连续剧、系列剧、单本剧。
单本剧不超过60分钟,有的以30分钟为节点,分为上、下两集;连续剧、系列剧等,每集不超过30分钟。
而微剧一般不超过10分钟,有的8分钟,还有一些台组织的微剧大赛,只要求5分钟,甚至还有3分钟、1分钟也都属于微剧的时长范畴。
2.从故事构架上来说。
广播长剧跟所有的戏剧故事一样,起、承、转、合,每个环节、每个转场都要交代得非常清楚。
如果是广播连续剧,那么需要有每集间的一个连接关系,或者是情节连接,或者是人物与情节一起连接,而事实上,好的广播连续剧都是人物与情节一起连接的。
连续剧一般是根据长篇小说或者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其中情节比较复杂,人物也比较多,单本剧容纳不了,就要采用连续剧的形式展开。
而连续剧是一种结构庞大的剧集种类,其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都是具有连贯性的,直到最后结束。
而微剧在故事构架上相对比较简单,人物也相对较少,情节不复杂,基本就是围绕着一个事件做文章,俗称“一件事情、两次冲突、三个人、四场戏”。
信息碎片化时代生产的微广播剧探究
信息碎片化时代生产的微广播剧探究摘要现代社会,信息化急速发展爆炸的时代,社会“碎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反映在媒介领域,就是媒介市场和受众群体的“碎片化”。
本文对信息“碎片化”与微广播做了概述,并对信息“碎片化”时代背景下微广播剧的实践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信息碎片化;微广播剧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的备受欢迎,伴随着信息“碎片化”的微时代已经的到来,信息的传递呈现出个性化、产异化、快捷化、多元化等特点,由此引起人们的生活理念、思考方式、个性需求等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迎合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行业都在积极利用“微”特点来整合新的优势,作为传统媒体渠道的广播行业,通过推出更符合当下大众需求的碎片化、快节奏、灵活性的微广播剧,以适应网络电台及微博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1信息“碎片化”与微广播剧概述1.1信息“碎片化”信息“碎片化”一般而言是指通过网络等传播渠道,信息以简短快捷、甚至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信息的传播与传统的逻辑性的文本模式不同,碎片化的信息通过超链接等形式被无序的组织起来,而“碎片”相互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就给大众提供了一种类似“快餐式”的便捷信息环境。
信息“碎片化”时代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社会阶层分化的“碎片化”趋势,使得网络、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朝着“碎片化”的方向发展[1]。
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数字电视、手机视频等移动传媒广泛使用,大众化传媒对象被分割,传媒市场的整体性被打破。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时代性变化,对信息要求的及时性以及对广播等传媒节目的要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
作为传统大众媒体之一的广播,必然要通过广播节目的创新与信息碎片化深度融合,微广播剧应运而生。
1.2微广播剧微广播剧是传统广播剧在信息“碎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2012年,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举办了“中国首届广播剧微剧大赛”,推动了微广播剧的发展,为广播剧的市场竞争力增添了新的元素和动力。
应用文之微广播剧的特征及在广播节目中的实际应用
微广播剧的特征及在广播节目中的实际应用【摘要】微广播剧是在广播剧基础上衍生出的艺术形式,符合当下广播碎片化、快节奏、融媒体发展的特征和需求。
微广播剧自诞生以来,不仅在传统广播节目中得到有效使用,在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领域也表现强劲,使广播剧这一艺术形式换发出勃勃生机。
本文对微广播剧的艺术形式特点进行论述,并分析探讨了微广播剧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关键词】微广播剧碎片化融媒体【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2012年,浙江广电集团举办的“首届中国广播剧微剧大赛”,开启了中国微广播剧(下称微剧)的纪元,发动了微剧的创作和传播引擎,使广播剧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以一种新的方式焕发出勃勃生机。
微剧不仅具备传统广播剧的艺术特征,更顺应了当前广播碎片化的播出模式和互联网可听、可看、可转发的发展趋势,受到更多受众喜爱。
微剧已经列入“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和“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评析奖”,这无疑给微剧创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微剧在极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受众,微剧在广播节目中的实际运用是微剧的生命力所在。
一、微剧的概念及特点微剧要有完整故事情节、集中的戏剧冲突和演员角色对话。
时长十分钟以内,一般是三五分钟。
适合在微信、手机终端、网络等各种平台上播放,是一种在短时间休闲状态下收听的声音产品。
①1.微剧具有广播剧的基本结构特征传统理论对广播剧是这样概述的:广播剧是适应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
根据听众只能凭听觉进行欣赏的特点,广播剧以人物对话和解说为基础,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
人物对话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手段。
广播剧要求人物对话要个性化、口语化,富于动作性,演员播演一定要吐字清楚,表达准确生动,感情充沛真挚;配乐应当富有特色,波澜起伏,动人心魄,音响效果必须逼真;解说词应当帮助听众了解剧中情景和人物的动作状态。
根据这一理论,广播剧的特征基本可以概括为:完整的故事情节、集中的戏剧冲突、展示剧情的人物对话、烘托气氛的音乐、促进表现力的音效。
微广播剧的特点与写作技巧
▲
微广播剧的特点与写作技巧
付艳阳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人民广播电台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兴媒体开始占据市场,传统媒体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微 广播剧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并发展的,它是传统广播剧的一种变体,具有传统广播剧的基本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写 作方面也要根据微广播剧的特点来进行创作。本文首先分析微广播剧的特点,然后介绍微广播剧的写作要点,最后阐述微广播剧 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微广播剧;特点;写作要点;写作技巧 1 微广播剧的特点 微广播剧, 即微型广播剧, 时间很短, 基本上在 3~10 分钟,虽然和传统广播剧 一样,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有饱满 的角色,但是故事情节相对来说比较简 单,剧本形式比较简短灵便,角色数量 较少。内容形式上的简单化、时间上的 简短化正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与工 作模式。一般来说,微广播剧的目标受 众偏年轻,年龄集中在 20~30 岁。当然, 微广播剧也具有传统广播剧的特征。微 广播剧是一门充满想象的艺术,也就是 说微广播剧是通过声音这一介质传播到 听众耳朵里的,用户并不能看到真实的 故事画面,也不能通过画面或者人物的 动作、神态去揣摩人物的情感以及故事 情节等。所以,微广播剧的听众只能通 过人物的对白、 解说, 或者是其中的音乐、 音响,来想象故事发生的氛围,想象人 物此刻的心理、情感等。 2 微广播剧的写作要点 2.1 写作题材和角色设置 在创作微广播剧本的时候,首先一 定要确定写作题材。微广播剧剧本和电 影、电视剧的剧本不同,电影、电视剧 剧本的题材可以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可 以发挥无尽的想象力去创设一个虚拟的 生活空间,然后在这个空间里去设置角 色和故事情节。一般来说,微广播剧的 题材只能是来源于生活或者是从小说中 选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微广 播剧只能通过声音去演绎故事,所以在 选材上会有局限性,一些在生活中只能 运用视觉而不能通过声音来传达的故事 题材便不适合用于微广播剧中。而且, 题材一定要精简,比如从小说中选取一 88 个片段,要注意这个片段的量是否会超 过微广播剧的时间和内容范围。其次, 微广播剧写作时要注意角色的设置。因 为微广播剧的时间很短,但又要在有限 的时间内交代清楚故事情节,引起听众 的情感共鸣,还能让他们在听完以后可 以清楚地转述给他人。 2.2 用耳朵去创作 用耳朵去创作,是微广播剧剧本写 作区别于其他影视作品写作的关键。前 文已经说过,微广播剧是要用声音、语 言去传达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情 感,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一定不能用影视 剧本写作的思维去思考。微广播剧最终 是要通过语言、声音传播给听众,听众 也是在声音的基础上产生联想的。所以, 微广播剧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 剧本的结构、人物语言,即使是细微的 人物感受也要通过语言传达出来。 3 微广播剧的写作技巧 3.1 用陡起的方式开头 微广播剧剧本的开头和其他影视作 品的开头不同,虽然所有剧本的开头一 般都不需要完全交代与主题有关的信息, 但基本上还是会用大量的环境描写、心 理描写等去渲染某种氛围或者制造某种 悬念,就连传统广播剧也要做不少铺垫。 但微广播剧受到时间和篇幅的限制,要 在短时间内交代清楚主要矛盾,将人物 情感和性格传达到位,开头的时候一定 要精炼、奇巧。开头往往可以采用陡起 的方式,十分简要却又清楚地交代主要 的人物关系及主要的矛盾。 3.2 减少出场人物的数量 微广播剧在写作的时候,还要根据 微剧的创作规律来进行,主要表现在人 物数量的精简上面。虽然传统广播剧中 的人物也可以很多,有的甚至达到几十 个,但是微广播剧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 内让主要人物发声,所以要把一些可以 不出现或者出不出现都不会影响故事发 展的人物省去,即使出现在剧本中,也 可以把他们当作路人一笔带过,将台词 和故事主要集中在一两个关键人物身上。 3.3 内容选择要富有生活气息 在写作上除了要注意开头的方式,精 简人物,还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微广播剧 的内容最好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如一 般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的,或者可以听到 的、看到的故事情节。语言风格上,比如 人物的对白设计应该根据年轻群体的特征 来写作,尽量要休闲化并具有时代特点。 4 结语 微广播剧是传统广播剧的一种变体, 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在广播剧 日益受到互联网冲击的同时,微广播剧 却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尤其是在微 信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微信订阅号收听 到自己喜欢的微广播剧。正是因为如此, 更要研究微广播剧的特点及其写作的技 巧,只有掌握微广播剧的写作技巧,才 能创作出精巧、受人欢迎的好作品,而 且可以推动传统广播剧的市场进程,和 广播剧一起不断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 梁延 , 孙曼莉 , 易星 . 融媒时代 “微 广播剧”探索 [J]. 新闻前哨 ,2017(3). [2] 孙征 . 网络时代微广播剧的发展 [J]. 福建师范大学 ,2015(9). [3] 李 多 娇 . 融 媒 体 环 境 下 微 广 播 剧 与 广 播 剧 异 同 之 比 较 [J]. 中 国 广 播 ,2016(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广播剧的特征及在广播节目中的实际应用作者:梁燕董庆来源:《中国广播》2017年第07期【摘要】微广播剧是在广播剧基础上衍生出的艺术形式,符合当下广播碎片化、快节奏、融媒体发展的特征和需求。
微广播剧自诞生以来,不仅在传统广播节目中得到有效使用,在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领域也表现强劲,使广播剧这一艺术形式换发出勃勃生机。
本文对微广播剧的艺术形式特点进行论述,并分析探讨了微广播剧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关键词】微广播剧碎片化融媒体【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2012年,浙江广电集团举办的“首届中国广播剧微剧大赛”,开启了中国微广播剧(下称微剧)的纪元,发动了微剧的创作和传播引擎,使广播剧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以一种新的方式焕发出勃勃生机。
微剧不仅具备传统广播剧的艺术特征,更顺应了当前广播碎片化的播出模式和互联网可听、可看、可转发的发展趋势,受到更多受众喜爱。
微剧已经列入“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和“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评析奖”,这无疑给微剧创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微剧在极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受众,微剧在广播节目中的实际运用是微剧的生命力所在。
一、微剧的概念及特点微剧要有完整故事情节、集中的戏剧冲突和演员角色对话。
时长十分钟以内,一般是三五分钟。
适合在微信、手机终端、网络等各种平台上播放,是一种在短时间休闲状态下收听的声音产品。
①1.微剧具有广播剧的基本结构特征传统理论对广播剧是这样概述的:广播剧是适应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
根据听众只能凭听觉进行欣赏的特点,广播剧以人物对话和解说为基础,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
人物对话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手段。
广播剧要求人物对话要个性化、口语化,富于动作性,演员播演一定要吐字清楚,表达准确生动,感情充沛真挚;配乐应当富有特色,波澜起伏,动人心魄,音响效果必须逼真;解说词应当帮助听众了解剧中情景和人物的动作状态。
根据这一理论,广播剧的特征基本可以概括为:完整的故事情节、集中的戏剧冲突、展示剧情的人物对话、烘托气氛的音乐、促进表现力的音效。
微剧是广播剧的微缩版,无论时长是多少,也同样要具备广播剧的基本要素。
微剧是广播剧的浓缩、凝练、取舍,这也是微剧有别于情景剧、广播专题、有声小说等题材的特点之一。
2.以小见大、主旋律、公益性是微剧的主要内容特征纵观近几年微剧的作品,从选材上看,包罗万象,涉足广泛,但更多的是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积极向上、公益为主的题材。
如浙江广电传媒策划的“最美浙江人”百集系列微剧,选取100位“最美浙江人”为原型,用最短小的篇幅、最走心的形式塑造他们的故事。
沈阳都市频率广播剧团队创作的百集《心灵鸡汤连连送》,将亲情、友情、爱情用微剧的形式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表现出来,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反馈。
中国微剧大赛的主题从第一届的“畅想未来”到2013年的“美丽中国”,再到2014年的“中国梦·我的梦”,始终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放在首位。
2016年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好人好报”全省微剧大赛,讲述荆楚大地的好人故事,树立起“好人好报”的社会风尚,契合了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文艺创作的需求。
3.立足传统媒体,并在网络和移动端全面铺开的传播特征微剧篇幅短小,但在短小的篇幅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人物对话凸显戏剧冲突,音乐、音效恰到好处,让微剧首先具备了较强的可听性。
微剧可以随时穿插在日常版节目中,反复在不同时段播出,符合当下广播碎片化播出的特点和随进随出的收听习惯,播出的到达率很强。
微剧改变了以往广播剧制作复杂、播出频率少、影响力不足的状况。
在融媒体时代,受众不仅是接收者,同时也是传播者,网络、个人微信、微信公众平台、音频播出平台为微剧传播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可能性。
③4.微剧体量小、成本低的制作特征微剧创作相对简单,制作成本低,便于各地方台实际操作。
传统广播剧的创作周期一般都较长,前期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结构策划、谋篇布局,后期还需要不少的演职人员参与录制。
大篇幅的广播剧中,加入的音乐和音效也很多,制作难度较大,经费投入多,产量不高。
许多实力较弱的地方台对广播剧的制作只能望洋兴叹,可望而不可为。
而微剧的剧本从创作题材上可以以小见大,从谋篇布局上可以短小集中,人物较少。
微剧制作所需音乐音效资料相对的低门槛和融媒体传播带来的成就感,使得更多的地方台在微剧创作上看到一片生机,不少年轻的广播从业人员也纷纷大胆尝试,有力地推动了微剧的发展。
二、微剧在广播节目中的实际运用微剧诞生以来,不仅在传统广播节目中得到有效运用,在网络、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也表现强劲,而且后者的表现更引人关注。
其实,微剧在日常广播节目中还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大有潜力可挖。
1.利用真实题材创作的微剧丰富了广播新闻类、纪实类报道的表现手段2016年夏天,洪涝灾害肆虐湖北。
在铺天盖地的抗洪报道中,湖北广播电视台“微剧”团队迅速推出了《2016年防汛记忆》系列新闻微剧,以新闻人物为基础,以情景再现为手段,追溯原现场,重构新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用丰富多彩的声音元素展现抗洪事迹,以优质精美的音频产品致敬抗洪精神,这种模式大大地超越了其他的新闻报道形式,带给受众更丰富的听觉感受和广播体验。
④系列微剧《最美浙江人》《哈密好人》《感动沈阳》《呦呦青蒿》都是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
通过微剧的艺术表现技巧,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丰满、更立体,而且反复播出,增加了受众的接收机会,非常适合推出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为传统的新闻类题材报道方式增添了新的表现手法。
2.微剧在广播公益宣传上的优势许多微剧都将题材聚焦在爱国主义、社会公德、伦理道德、温暖情怀、心灵洗礼上。
这和广播平时的公益类内容如出一辙,但比公益类广播更具有故事性和可听性。
广播剧的特点是讲故事,通过故事打动人,使我们要提倡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被受众接受。
通过情感共鸣,来引导人们的观念更新。
各种节庆日也是微剧题材的重要来源,例如:微剧《妈妈的生日》讲述的是儿子过生日,爸爸送来一个存折,让孩子买辆车上班用。
这是一份特殊的礼物。
存折的密码是妈妈的生日。
孩子非常开心,第二天去买车的时候,给爸爸打来电话,问密码是多少;爸爸说是你妈的生日,孩子却说,我知道是妈妈的生日,但是妈妈的生日是哪天啊?剧情戛然而止。
然而,剧情结束时孩子的问话却让所有听众陷入深深的感慨之中,比起传统的母亲节祝福类或提醒类公益广告,这幕听完后让人陷入思考的微剧显然更富有思想内涵。
3.内容丰富的微剧专栏现在,一些地方台开辟了专门的栏目,播放自制的广播微剧。
其内容广泛,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受到众多广播剧爱好者的喜爱。
既有年轻群体喜欢的校园趣事、幽默搞笑、都市生活、文学名著、励志故事,也有中老年群体喜欢的家庭伦理、市井民情、百姓生活、历史人物等题材。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体量不大,独立成篇、持续播出。
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吸引原本喜欢评书、长书连播、有声小说的固定听众,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群体和移动收听群体收听。
比起传统广播剧,微剧更具有都市化、休闲化的气质,符合快节奏生活下人们的收听需求。
三、微剧在商业领域的初步探索微剧作为广播产品,一样离不开市场,需要经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检验。
从目前情况看,微剧的社会效益明显,普遍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经济效益方面虽然暂时不能和社会效益对等,但也出现了良好的势头。
各地宣传部门对一些重要题材微剧的创作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
一些企业也关注到了微剧的活力以及融媒体传播所带来的商业利益,开始尝试用这种别具一格的形式宣传品牌,塑造企业形象。
仅就微剧和商家的合作而言,一种是广告植入,如故事都发生在同一地点(商家),或人物多次提到的某种产品;另一种是单独为商家制作剧本:讲述企业发展、塑造企业人物、用故事表现企业理念或品牌形象。
一些独立的节目制作公司在这方面也做了积极探索。
远誉广告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为广播媒体服务的公司,他们制作了一档微剧节目《都市微生活》,节目围绕四位都市男女生活故事展开,通过场景、角色和情节将所要宣传的商品植入到剧集当中,经过精心编排使广告与情节融为一体,让受众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感受到商品和品牌信息。
受众在这种非对抗状态下易于接受广告,效果远远超越传统广告的形式。
《都市微生活》的内容涉及都市时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购物维权、养生保健、子女教育、工作加薪、租房换房、聚餐K歌、旅游休假等,针对的都是社会主力消费群体。
四位男女主角身处不同社会角色和阶层,他们植入的广告涉及银行、汽车、化妆品、亲子类、数码产品及场所推广等诸多行业。
《都市微生活》的营销模式值得广播媒体借鉴和探讨。
媒体收听习惯的改变,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广播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面临挑战与机遇。
应运而生的微剧为广播剧创作与传播带来曙光,激发了广播人创作广播剧、微剧的新一轮热潮。
在创作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不断适应新形式,探索新模式,培养锻炼创作队伍,让最具广播特点的广播剧、微剧更多地被受众喜爱,让这种艺术形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注释③殷满仓:《融媒体时代微广播剧发展探究》,《今传媒》,2015年第10期。
④梁延、孙曼莉、易星:《剧坛微论——试论融媒体时代“微剧”的创新探索实践》,央广网, 2017年2月24日。
(本文编辑:黄一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