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币国际化四阶段
090603人民币汇率30年变迁分
新汇率政策—2005汇率制度改革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的,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991年4月1日 管理浮动汇率制 1994年1月3日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关于“参考一篮子货币” 关于“参考一篮子货币”
不钉住美元---利大于弊? 不钉住美元---利大于弊? ---利大于弊 如何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 如何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
1985-1994年“外汇调剂价格”和人民币汇率
外汇调剂价格 1985年 1月 1985年10月 1986年 7月 1988年 3月 1989年12月 1990年11月 1992年 2月 1993年12月 1994年 1月 3.08 4.20 4.20 5.70 人民币汇率 2.80 3.20 3.72 3.72 4.72 5.20 5.40 5.80 8.70
年份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贸易收支 -13123 -9140 -1661 -5315 -5620 9165 8743 5183 -10654 经常项目 -11417 -7034 300 -3802 -4317 11997 13272 6401 -11609 资本项目 综合收支 8971 5994 6001 7133 3723 3255 8032 -250 23474 -2440 -2048 4783 2374 -479 12047 14537 -2060 -1769
关于管理浮动汇率制
从国际经验看,管理浮动制的特点之一是允许汇 率有较大的波动幅度(例如年升值10%以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1977年4月决议 1、干预不能妨碍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不能是为 了对其他成员国取得不公正的竞争优势而实施 2、干预要兼顾国内外的利益 2007.6-- 汇率操纵” 2007.6-- “汇率操纵” :旨在或事实上影响汇 外部不平衡的汇率政 率水平。应避免采取导致外部不平衡 外部不平衡 策
货币国际化
货币国际化什么是货币国际化[1]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随着本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扩展,在本币职能基础上,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流出国境,在境外逐步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从而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中,货币国际化是指某国货币越过该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
国际货币是货币国际化动态运动的结果,货币国际化的发展形态是形成国际货币。
因此,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也是国际货币的形成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持续稳定,使得人民币的经济基础和国际地位不断增强,人民币已经走出国门,漫向货币国际化的新征程。
但要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许多条件还不具备,因此我们必须总结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过程的经验,以便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借鉴。
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2]货币国际化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判断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2)国际货币发行国无论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对内要高度的统一;(3)国际货币发行国要使该国货币本身能够自由兑换,以使该国货币在国际间能够广泛的自由流通;(4)严守货币纪律,不能够乱发钞票(这是永久成为国际货币的最重要的条件)货币国际化的四个阶段货币第一阶段经常项目下的国际收支实施自由兑换,即政府不对私人部门因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交易需要,而进行的本外币兑换进行限制,仅仅对私人部门的交易真实性进行检验。
第二阶段资本项目可兑换,即政府不对私人部门因投资和金融交易等的需要而进行的本外币兑换进行限制,迄今除比利时等屈指可数的小型开放经济体之外,绝大多数国家达成本币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政府对资本流动有少量限制并不矛盾。
第三阶段政府推动本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其他国家可接受的交易、投资、结算和储备货币,至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显然是美元和欧元。
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货币体系发展趋势
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货币体系发展趋势一、国际金融体系的概念及特点国际金融体系是指由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市场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所构成的复杂体系。
国际金融体系是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体系的特点包括货币流动性强、资本流动性强、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高等。
二、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演变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的金本位制度。
20世纪初,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金本位制度崩溃。
随之而来的是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诞生,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作为全球支付与结算的重要货币,国际金融体系开始进入固定汇率制度时期。
1971年布雷顿森林协议解体后,国际金融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制度时期。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及特点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之间进行货币交换所采用的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两种。
其特点是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提高货币的流动性,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四、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可以归纳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金本位制度。
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黄金汇兑标准体系。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四阶段是1971年布雷顿森林协议解体后至20世纪末的自由汇率体系。
第五阶段是21世纪以来的多元化货币体系,其中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五、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货币体系的互动关系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密不可分,两者之间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际经济形势。
固定汇率制度时期,国际金融体系主要以布雷顿森林为代表,其特点是货币稳定、国际贸易增长迅速。
浮动汇率制度时期,国际金融体系的特点是集权的国际货币政策体系变成了分权的国际货币政策体系,同时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也影响到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
六、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发展将会更加多元化与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国民经济和宏观经济效应
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国民经济和宏观经济效应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包含着两大重要含义,即基本可兑换性以及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员。
这样的框架下,人民币国际化则需要从四个方面稳步推进,即①资本项目逐渐、有序开放;②人民币境外流通及离岸市场发展;③利率市场化以及④一个基于市场化原则的有弹性的汇率机制。
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而在今年国际国内双重变革的背景下,任务显得更加紧迫。
国际方面,美元贬值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深化,使得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面临两难选择;国内方面,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使得劳工成本上涨以及“年轻劳力”的不断减少,使得产业转型以及结构调整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推进中国经济几大关键转型。
其一,贸易成本的降低,更平衡的经常项目盈余以及本地居民获得更多投资海外的机会,会促使本国经济逐渐转向内需-外贸并重的经济模式;其二,服务贸易以及金融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会使得服务业占比逐渐提升;其三,提高金融市场化水平,使目前行政为主的管理手段所造成的资源分配扭曲得到缓解。
近期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使得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停止、资本管制应该加强的呼声高涨。
对于这一观点,我们并不赞同。
首先,对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问题,我们一直强调,由于人民币贸易顺差正在下降、打压房地产资产泡沫会减少热钱流入、中国的高通胀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等原因,人民币升值压力未必会长期存在。
其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四大改革,资本项目开放、离岸市场建设、利率与汇率改革不应单一来看,或者用先后顺序来区分,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同时并举。
汇率贬值预期的出现,是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好时机,也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好时机。
再次,从国际经验来看,20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教训十分深刻。
日本80年代推动国际化是失败的,究其原因是由于当时日本决策者希望通过各种保护措施,使日本免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巨大影响,但这种“隔离”式的保护却与日元国际化的初衷相互矛盾。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和流通,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汇率自由化、人民币资产市场的国际化、跨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等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国内外资产和货币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影响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从国际货币体系的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汇率自由化。
2005年中国开始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在汇率形成机制上逐步实现市场化,进而实现人民币汇率自由化的基本条件。
第二阶段:人民币资产市场的国际化。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境外机构可以通过各类渠道购买人民币债券、股票和其他金融资产。
此外,中国也积极推进境内外人民币市场的联系机制,使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
第三阶段:跨境贸易清算自由化。
人民币贸易结算顺利实施,并且扩大到了跨境投资和融资活动,推动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和流通。
第四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步入全面化阶段。
此时,人民币不仅可以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作为外汇储备、资产配置和投资工具。
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人民币成为第七个国际结算货币,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
1. 促进贸易投资自主权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使中国在贸易及投资活动中摆脱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从而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增强了贸易和投资自主权。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助于提高进出口贸易的效率和成本,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
2. 降低贸易成本随着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推广,企业在跨境贸易中可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无需经过第三方货币,将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吸引更多国际大型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促进金融行业的国际化和创新。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还会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开放,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发展中国金融市场。
当前中国强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合适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前中国强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合适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观众,今天我们来讨论的话题是“当前中国强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合适”。
我作为正方的第一辩,我认为这是非常合适的。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在逐步提高。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增加外汇储备,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提高人民币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和使用,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和声誉,提高人民币的稳定性和可信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和贸易。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主导,这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不稳定性。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提高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是非常合适的,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币的稳定性和可信度,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辩: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观众,我是正方的第二辩,我将继续为大家阐述人民币国际化的合适性。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降低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
目前,许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融资时需要使用美元,这增加了融资成本。
如果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企业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透明度。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和使用,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增加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做出贡献。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影响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作为中国经济的核心支柱,其国际化对中国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积极影响,包括促进贸易便利化、降低贸易成本、推动出口增长和促进金融创新。
同时,也会评估其中的挑战,如管理风险和国际竞争力。
一、促进贸易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国贸易提供了更多便利。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间的广泛接受和使用,中外贸易双方可以通过使用本币结算来减少使用第三国货币的需求。
这有助于简化贸易流程、减少外汇风险,提高交易效率。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还推动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增加。
二、降低贸易成本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降低中国贸易的成本。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减少了贸易双方的汇兑成本。
使用本币结算可以避免货币兑换的费用,并减少由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也推动了国内和境外金融机构的竞争,使得贸易融资和支付服务更加丰富和便捷,进一步降低了跨境交易的成本。
三、推动出口增长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更多的汇率选择,使得出口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汇率风险。
此外,使用人民币结算还可以降低跨国企业在结算环节的成本,增强其竞争力。
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的国际承认度提高,国际买家更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商品的出口增长。
四、促进金融创新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增强,中国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民币产品和服务。
这包括发行和交易人民币债券、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以及人民币跨境支付等。
这些创新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力。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管理风险是其中之一。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使用的增加,中国政府需要更加注重外汇市场的稳定和监管,以防止外汇波动带来的金融风险。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也推动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小学教育]人民币介绍
我国目前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其中新中国成立后发行了四套。
1948年12月1 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人民币,这是我国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带有明显的战争时代色彩,印刷质量稍差,技术、工艺不统一,票面设计图案较单调,色彩变化少,票券的面额、版制种类繁多,纸张质量差,容易破损,给人们带来不便。
第二套人民币是1955年3月1日发行,克服了第一套人民币的缺点,版面图案体现了各民族大团结,印制技术也有提高,新旧人民币的折合率是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第一套人民币已被国务院下令收回。
为适应经济的发展,方便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货币使用,1962年4 月15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与第二套人民币的比率是1/1,两种钞票面额等值,并在市场上混合流通,第三套人民币印制比较精细,各种券别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
第四套人民币于1987年4月27日发行,是目前市场上正在流通使用的人民币。
为进一步适应市场货币需要量增加和券别结构调整的需要,方便不同层次的交易核算和流通使用,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于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与第三套人民币等值。
两套人民币在市场上并行混合流通,第四套人民币突出了防伪性能,首次使用安全线,工艺技术很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68号国务院令,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10月1日在全国发行了第五套(1999年版)人民币100元券。
新版人民币发行后与现行的人民币等值流通,具有相同的货币职能。
新版人民币钞票主要特征:主色调为红色,票幅长155cm,宽55cm。
正面图景为毛泽东头像。
左边为椭圆形花卉图案。
票面左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右下方为盲文面额标记。
背面主景为人民大会堂内园柱图案,票面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画面。
第五套人民币在防伪技术上采用多种技术:主要有人像水印、红、篮色纤维、磁性文字、手工雕刻图像、隐性面额数字等到十多种防伪技术。
辩论赛流程和规则
辩论赛流程和规则辩题: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辩论赛流程:一、主席致辞辩题相关背景资料;选手结合自己的辩题进行自我介绍;简单介绍比赛流程和规则。
二、比赛阶段三、辩论流程1、第一阶段(陈词阶段)(1)立论陈词正方一辩陈词3分钟,反方一辩陈词3分钟。
(2)立证陈词(进一步阐述本方观点)正方二辩陈词3分钟,反方二辩陈词3分钟。
2、第二阶段(盘问阶段)(1)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任何选手(只限一名)选手回答。
(2)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任何选手(只限一名)选手回答。
(3)提问用时累计1分钟,回答用时累计3分钟。
3、第三阶段(自由辩论阶段)由正方首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正反方轮流发言。
共用时10分钟,每方用时5分钟。
4、第四阶段(总结陈词阶段)反方四辩总结陈词,用时4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用时4分钟。
5、观众提问观众可分别向正反方提问1—2个问题。
观众提问不影响得分。
1)正方一辩发言(立论)(2 分30秒)反方一辩发言(立论)(2 分30秒)(注: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30 秒时,主席提醒辩手,时间用完时,主席举红牌宣布终止发言。
)1 、正方二辩针对反方二辩或三辩提问。
2 、正方三辩针对反方二辩或三辩提问。
3 、反方二辩针对正方二辩或三辩提问。
4 、反方三辩针对正方二辩或三辩提问。
(注意:每一轮攻辩阶段为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
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
用时满时,主席举红牌宣布终止发言,不得再提问或回答。
重复提问、回避问题均要被适当扣分)(特别注意:问者只能问,答者只能答)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1 分30 秒)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 1 分30 秒)(注:攻辩小结阶段,在每方用时剩余10秒时,主席提醒辩手,时间用完时,主席举红牌宣布终止发言。
)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
每方限时 5 分钟,双方总计10 分钟。
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计时照常进行。
2023届高考历史热点四: 人民币的国际化
2023届高考历史热点四:人民币的国际化热点说明: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稳居全球主要货币前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过去一年“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今年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知识链接】一、中国古代及世界近现代国家货币发展特点及原因1、中国货币发展历程2、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5)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的演变3、英镑国际化背景:(1)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英国确立了金本位制;(3)各国对英镑的信任;(4)英镑的使用便捷;(5)世界市场的形成4、美元国际化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借助两次世界大战(3)英镑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终结(4)“马歇尔计划”的实施(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6)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等。
5.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出现的新特点和背景特点:国际货币多元化背景:(1)经济全球化的加强(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3)传统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4)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6、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1)坚持改革开放,夯实国内经济基础,维护币值稳定;(2)强化金融体系建设,进一步完普国内金融市场;(3)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广贸易项目的人民币结算,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
二、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指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尚不能自由流通的条件下,通过制度性的安排,使其能够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具有外汇储备功能的国际货币。
1、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1)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人币实现国际化之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对全球进行活动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2)减少汇率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中国人民币发展流通故事
中国人民币发展流通故事
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货币改革和升值、贬值、重评等重大事件。
下面是人民币发展流通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原有的纸币被废除,开始发行新的人民币。
当时人民币面值最高为一百元,但是由于战乱、通货膨胀等原因,人民币币值迅速贬值。
第二阶段:三次货币改革
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中国政府进行了三次货币改革。
第一次改革是1955年,将人民币进行赤字削减,并大幅提高基础利率。
第二次改革是1961年,实行统一的市场价格,并对外汇和货币进行改革。
第三次改革是1978年,取消了售价双轨制,建立起了市场价格的体系。
第三阶段:人民币的国际化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人民币也逐渐获得了国际认可。
2005年,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2016年11月30日,人民币加入国际清算银行特别提款权测算系统,成为全球五大主要货币之一。
第四阶段:人民币数字化
随着科技发展,人民币也开始数字化进程。
201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个部委联合发文,正式提出推进数字化货币研究与试验的重要任务。
截至2021年,人民银行已在多个地区试行数字人民币,并逐步推广。
总之,人民币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但是通过不断引入改革和创新,人民币成为了当今世界五大主要货币之一,超越欧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民币的货币体系建立及历史演变
人民币的货币体系建立及历史演变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也是全球范围内使用广泛的货币之一。
中国的货币体系建立和发展历经多个阶段,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改革。
本文将深入剖析人民币的货币体系建立及历史演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民币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第一阶段:清朝时期货币体系清朝时期,中国面临的是一个地方货币割据的局面。
各地方发行自己的货币,货币品种极为繁多,使货币交换变得非常不便。
清政府意识到了货币一体化的必要性,也开始尝试对货币进行整合。
因此,在清朝时期,中国开始了自己的货币体系建立过程。
在清朝时期,中国的货币分为钞票和银元两种。
钞票以“宝元”为主,共有19种,银元则是以“满洲国元宝”和“中华元宝”为主。
但由于清政府铸造的银币大多数量过于庞大、重量不一,因此清朝时期的货币充满了混乱。
第二阶段:民国时期货币体系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了民主革命,同时货币体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经济需求,民国政府大幅度整合了银元的种类,同时发行了国货和法货两种货币。
国货中的“贰十铜币”和“贰拾银币”成为了主流货币,这两种货币一直沿用到20世纪30年代。
同时,在法国积极推动下,民国政府开始使用法国法郎兑换国际贸易,形成了以法国法郎为主的外汇体系。
虽然法郎的铸造和发行地点都在法国,但由于法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法郎在中国境内使用非常广泛,直到1949年未解放区货币整合之前,法郎一直在中国境内流通。
第三阶段:新中国建立以后货币体系的建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中国货币体系的建立也随之开始。
中国人民银行被授权作为中央银行,负责发行货币、管理货币和信用、执行货币政策等职责。
新中国开始发行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共有5个面值,分别是1、5、10、20、50元,被称为“全新人民币”。
同时,政府开始整合货币体系,废除了原有的货币品种,关闭旧的货币机构,并开始推行新的货币体系。
新中国建立后的货币体系主要分为两部分:现金流通和储蓄存款。
“十四五”时期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破解四大难题
一、疫情冲击下人民币国际化逆势前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及全球经济社会运行带来巨大冲击,贸易与投资遇阻,国际金融市场巨幅震荡,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
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顶住压力,逆势前行,国际使用规模与市场认可度再上台阶。
第一,人民币国际支付结算规模再创新高。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复工复产,贸易与投资动能相对强劲,为人民币国际使用夯实了基础与信心。
在全球经济金融动荡的背景下,我国鼓励本币优先,跨境人民币使用流程更加简化便利。
以重庆为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办理时间由原先的1-2天缩短至5分钟左右。
市场驱动为主,政策支持为辅,带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大幅增长。
2020年,我国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28.4万亿元,同比增长赵雪情文章回顾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四五”时期人民币国际化步入攻坚阶段,需要破解资本项目可兑换、从结算货币跨越到计价货币、应对人民币融资贵融资难问题、营造新型互利合作关系等四大难题。
* 本文为中央财经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汇率市场变化、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风险防范”(项目编号71850005)资助成果。
44%。
其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为6.77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规模为3.81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1%和37.1%,二者合计金额突破10万亿元大关。
在我国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中,人民币使用占比达37.5%,创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SWIFT 统计,疫情冲击下人民币“岿然不动”,继续稳居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地位。
第二,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与风险管理的重要选项。
疫情冲击下,国际金融市场经历巨幅动荡,一度陷入流动性危机,市场恐慌情绪急剧攀升,主要央行开启超宽松货币浪潮,多国利率降至零,甚至深陷负值区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金融体系保持基本稳定,货币政策处于正常区间,人民币利率、汇率相对坚挺。
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与对策
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与对策作者:邵占强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年第11期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使得人民币逐渐成为世界资本市场上的重要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本文深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人民币国际化障碍,针对性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优化化应加强改革,形成更优化的利率机制。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深化;离岸市场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1)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2015年8月,人民币首次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的支付货币,说明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深化。
根据SWIFT数据,全球人民币支付使用量上升8.33%,占全球支付市场的份额达到3.72%,而在2012年仅为百分之0.92%(居全球第13位);日元占有量为3.42%,首次落后于人民币。
2012至2015年间,人民币也已超越8个其他国家的货币(日元、澳元、加拿大元、瑞士法郎、港币、瑞典克朗、新西兰元),最新的排名是:第一为美元,第二为欧元,第三为英镑,第四位就是人民币。
此外,2015年7月人民币海外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长60%,在一个月内超过100万笔。
目前,全球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支付的,已经达到了1800多家,比2014年同期增长13%,在这些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虽然使用人民币支付,但未在大陆或者香港设立网点。
(2)中国人民银行增持黄金优化国际储备。
2014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额度已然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这很好地支持了人民币的国际化。
但不符合规律的是,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据了绝大一部分,央行增加黄金储备是为了分散美元过多的风险,即降低美元汇率变动所形成的汇率风险以及尽量避免美元贬值导致外汇缩水,这样能够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中的形象与地位。
(3)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逐渐扩大。
香港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港的人民币债券发行可以很好地反应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状况。
人民币升值四阶段
凤凰网财经 > 外汇 > 人民币动态 > 正文人民币升值四阶段2010年03月29日11:22理财周刊【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数据文本刊记者邢力2005年7月21日,我国进行了历史上第四次汇改。
人民币汇率告别长达10年的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体制,而进入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确定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取向。
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人民币放弃与美元挂钩,引入参考一篮子货币;二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当天的8.2765:1改为8.11:1,一次性小幅升值2%;三是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翌日买卖中间价,上下波幅0.3%。
此后,人民币升值之路,大体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7月~2006年6月这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缓慢走高,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汇率首次破8,但此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过一个多月的焦灼期,先后有5次在8元大关反复,真正最终破8是在6月26日以后。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正处于上一景气周期的中期,股市也开始由熊转牛。
第二阶段:2006年7月~2008年8月随着2007年中国经济景气周期的登顶,人民币升值幅度也迅速加大,短短两年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从8:1升值6.8:1附近,升值幅度高达15%。
与此同时,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也快速增长,泛滥的流动性又把中国的股市和楼市推向了高峰。
但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快速升值,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开始面临困境,到了2008年上半年,沿海出口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第三阶段:2008年9月~2009年2月突然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人民币汇率进程进入了第三阶段。
当时几乎所有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都显著贬值。
中国的出口也面临极大压力,但仍保持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维持在6.81-6.85的区间内。
由于这一时期中国重新盯住美元,导致人民币对欧元、英镑等其他货币大幅升值。
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与运行机制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与运行机制分析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使用的货币体系。
它是全球经济运行的基石,也是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纽带。
然而,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与运行机制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各经济体的发展和繁荣。
本文将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与运行机制,包括其主要特点、演化历程、优缺点和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点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国际货币是多重而混杂的,采用主要货币之间的兑换,中心国家货币的作用存在,汇率制度来源复杂,存在着贸易顺差和逆差的不平衡等问题。
首先,国际货币体系是多重而混杂的。
世界范围内有各种各样的货币流通,而它们之间的汇率关系又是多变的。
因此,人民币、美元、欧元等货币作为国际交易的主要货币,往往要求在交易中进行多次兑换,这也增加了交易的成本。
其次,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中心国家货币的作用。
世界上的中心国家货币主要是美元,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贸易大国。
由于美元的地位,美国可以利用它来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运作,这一点也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
第三,汇率制度来源复杂,世界范围内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
这包括了可自由兑换的汇率制度、可变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这些制度对于货币转换和国际贸易的开展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最后,国际货币体系也存在着贸易顺差和逆差的不平衡问题。
一些国家的贸易顺差过大,而另一些国家的贸易逆差则相应过大,这可能导致财政经济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性。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化历程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化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金本位货币体系,它是指国家将货币的价值和黄金挂钩,在国际贸易中流通。
第二阶段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它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制度的诞生,同时美元也被定为世界储备货币。
第三阶段是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它是指国际货币市场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形成。
第四阶段是区域性货币合作,它强调区域货币合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与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与发展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加深,国际货币体系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这一进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国际货币体系的适应性调整。
第一阶段:以黄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黄金是国际支付和储备的主要标准。
各国货币的价值与黄金挂钩,即可兑换为黄金。
这种以黄金为中心的体系保证了货币的稳定性,但也存在着固定汇率和流动性的限制。
第二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储备。
根据该体系,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
通过这样的安排,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国际贸易得以促进。
第三阶段:浮动汇率体系。
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以黄金兑换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
随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
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不再固定,而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而波动。
这样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汇率的灵活性,但也带来了汇率波动和金融风险。
第四阶段:多元货币体系的出现。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新兴经济体崛起,国际货币体系逐渐出现多元化趋势。
尽管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国际货币,但其他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例如,欧元、日元和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储备中的使用逐渐增多。
这种多元货币体系有助于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提高全球金融稳定性。
尽管国际货币体系已经经历了多次演进,但它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全球货币供应与经济实力之间的不匹配。
由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主导地位,美国可以通过发行更多的货币来满足全球需求。
这造成了各国货币之间的不平衡,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金融波动。
其次,国际货币体系的治理机制存在不足。
国际货币体系的决策权和权力集中在少数国家手中,这导致了一些新兴经济体的不满和挑战。
因此,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治理机制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最后,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应对全球金融风险和不稳定性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民币国际化四阶段作者:王洋天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03期【摘要】2008年的金融海啸横扫世界经济引发了各国对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多种弊端的深刻反思,在危机过程中全球改革或重建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国在寻求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不断增强,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重要的有利条件。
本文将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由低到高分为初级、中级、成熟、高级四个阶段,并分别从基本特征、国际收支、矩阵条件三个角度来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收支 ;离岸市场根据IMF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某国货币超越本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
国际货币就是指在国际间的支付中被广泛使用的,以及在外汇市场上被广泛交易的货币。
所以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超出中国国界,成为国际上大部分国家普遍愿意使用并通用的,易兑换的,具有货币具备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并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
但应该强调的是,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其目标是使得我国能够摆脱对其他国际货币特别是美元的依赖并获取对战略资源的定价权。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在经济结构以及金融制度等各方面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改革。
如果按照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由低到高本文认为可以分为初级、中级、成熟、高级四个阶段,当然这四个阶段并非泾渭分明,临近的两个阶段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另外取代美元地位的高级阶段也并非一定要实现与能实现。
下文分别从基本特征、国际收支、矩阵条件三个角度来分别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这四阶段。
一、基本特征人民币国际化四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如下:表1 人民币国际化四阶段的基本特征资料来源:本文总结。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我国的经济规模以及贸易规模均位于世界前列,但经济结构与贸易结构都比较落后,贸易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对外议价能力较弱。
通货膨胀水平较低但汇率比较僵硬,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有限,国内金融市场以及离岸人民币市场均不够发达。
在这种条件下,导致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比较困难,人民币的使用也比较有限,功能无法得到完全发挥。
人民币的主要使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货币职能的发挥主要集中在私人部门对外贸易,还无法有效满足私人部门的投资需要以及政府部门的储藏需要。
在这一阶段,人民币还没有建立比较好的境外循环系统,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还很低。
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有积累人民币国际化的经验,国内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内金融市场与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发展,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制度改革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等金融体系改革。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中级阶段,我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与美国相当,贸易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水平,经济结构与贸易结构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贸易产品核心竞争力有所提高,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
汇率弹性较高,资本账户得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以及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较为发达,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比较顺利,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可接受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拓展但仍然呈现区域性特点,在这一阶段由于离岸市场的发展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基本可以行使所有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但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经达到了日元的水平。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与贸易结构,进一步加大汇率弹性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推进国内金融市场深度、广度及流动性的全面提高,培育与促进多个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共同发展,鼓励企业海外并购与对外投资,为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成熟阶段,我国的经济规模与贸易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水平,经济结构与贸易结构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贸易产品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跨国公司的数量得到快速提高。
汇率清洁浮动,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较高,国内金融市场发达,上海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离岸市场不再以香港为主,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以及纽约人民币离岸市场快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人民币已经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由于经济结构以及金融制度的完善,人民币可以全面行使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经可以和欧元与美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并且在这一阶段后期由于经济以及政治上更加成熟,有可能人民币、港元、新台币以及澳门元,这四种货币实现统一,并成为其他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的锚货币。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高级阶段,人民币主要任务是挑战并取代美元地位。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单单靠经济实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政治手段。
在这一阶段,可能会有几种情况,一种是随着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以及历史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亚元”成为美元强有力的挑战者。
另一种是期间金砖国家经济发展顺利,并进成新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形成货币联盟。
第三种,国际货币体系产生巨大的变革,产生了一种全球范围内都接受的超主权货币。
二、基于国际收支的角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做了权威的界定,所谓国际收支指的是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这里指的经济交易指的是经济价值从一个经济体向另一个经济体的转移,主要包括五种类型,即金融资产与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易,商品劳务相互之间的交易,金融资产相互之间的交易以及商品劳务与金融资产单方面的转移。
将国际收支按照特点账户分类并用会计方法编制出来的统计报表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
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这种特点,就决定了本币国际化导致经济交易的变化势必会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出来。
同样的人民币国际化四个阶段的不同要求与特点也必然能够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来加以分析。
表2 人民币国际化四阶段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简表资料来源:本文总结。
表2是一个国际收支平衡表简表,根据分析的要求省略了一些不影响分析的子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及误差与遗漏。
其中最重要的是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经常账户收支差额能够反映该经济体的国际竞争力,是汇率能否保持稳定的重要判定指标;在经常项目下商品和服务项目收支差额反映该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收益账户主要包括两大类,职工报酬及投资收入,其中投资收入差额能够反映该经济体对外投资的规模及收益状况。
资本和金融账户下面包括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其中最重要的是金融账户,能够反映出该经济体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发达程度。
人民币国际化由浅入深的过程,也是要求我国经济结构以及金融制度的进一步调整完善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国际收支平衡表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深入的结果。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经常账户应该保持顺差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民币的稳定,而一种货币是否稳定是该货币能否国际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经常账户中,商品账户是顺差的服务账户是逆差的,这是我国初级阶段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要求我国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由一个服务出口小国转变为服务出口大国,由一个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国转变为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国,表现在平衡表中商品账户逐渐平衡,服务账户逐渐积累盈余。
另外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也是我国走出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外投资势必逐渐加大,投资收入账户也会从逆差向顺差进行转变。
在初级阶段,资本与金融账户总体来讲应当保持平衡,这一方面使得人民币的输出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得到减弱,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由于初级阶段资本账户的管制等特点,决定了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两个账户都是顺差的,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对外投资的加大必然使得这两个账户由顺差向逆差进行转变,从而可以增加我国的投资收入。
在初级阶段,人民币对外输出还比较有限,主要依靠商品项目的结构性输出以及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其他投资进行输出,这也是制约初级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到了人民币国际化中级阶段,随着相关经济金融改革的深入发展,经常账户的顺差逐渐减少但仍有结余,其中商品账户仍然顺差但产品出口结构发生了改变,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已经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服务项目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完成以及进一步开放,绝对数量进一步增加,但由以往的逆差逐渐平衡。
而随着对外投资的增加,投资收入开始增加,投资收入相互趋于平衡。
在中级阶段,资本与金融账户对外输出人民币的功能越来越大推进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中级阶段,人民币对外输出更加多样化,除了经常账户下商品与服务项目结构性输出之外,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直接投资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输出渠道。
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成熟阶段,汇率清洁浮动,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处于世界前列,人民币国际化基本成功。
在这一阶段人民币面临最大问题就是“特里芬两难”,即如何既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又能满足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需求。
美元并没有妥善的处理这一问题,导致美元地位的一再下降。
而人民币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避免美国双逆差的情况,使得国际收支账户能够维持基本的平衡或可接受的逆差,想要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对经常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进行合理的规划。
从经常账户角度来看,只有经常账户能够维持平衡人民币的币值才有稳定的基础。
另外成熟阶段的特点又要求经常账户不能是一种全面顺差,因为这会导致境外人民币存量的减少。
所以就需要服务项目以及投资收入项目下的盈余来弥补商品项目下的赤字。
从资本金融账户来看,其成为人民币最主要的输出渠道,并且对外证券投资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资本输出国,大量的资本输出使得人民币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
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高级阶段,人民币已经被一种新的货币所代替。
对国际收支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有所放松,所面临的“特里芬两难”得到缓解。
三、总结表3 人民币国际化四阶段资料来源:本文总结。
参考文献[1]姜波克.国际金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姜波克.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管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杨长勇.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相关问题分析[J].观察与思考,2010(6).[4]欧阳祖友.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与推进策略[J].上海金融,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