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18章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
名词解释部分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 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新建的建筑总面积与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 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 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件
20209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布局的变化
工业化初期,圈层式的向外扩张 出现了城市的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内容不断变化 城市中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区域 城市类型也不断增加
203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与环境
城市是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的过程, 成为人类改造自然最为彻底的地方
5、居民点四周挖壕沟、筑墙或栏杆
2006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的形成
由于生产工具的不断提高、进步,生产力得到迅速发 展,农业及畜牧业生产均有大量剩余,则产生交换行为。 这就出现了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居民点——城市。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 制社会发展阶段中产生的。
203038.6
城市规划原理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一)生态环境问题 (二)交通问题 (三)郊迁现象 (四)区域城镇的联系更为密切
20304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在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高水 平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 的生态问题: • 城市大气和水质恶化 • 人口拥挤 • 热岛效益
201048.6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的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前工业时期,此时的城市为古
代的城市) 工业社会(工业时期,此时的城市为近代
的城市)
20105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古代的城市发展
(一)城市与防御要求
“ 筑城以守余”—— 加强了防御的要求,产生各 种不同的城墙。
兵器技术的进步—— 如火药用于战争,迫使城 墙加厚,包砖等。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1.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第一篇城市与城镇化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2.城市化水平指城镇水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简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5、有机疏散思想(1)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与变化的机体(2)它从生物的成长现象中得到启示,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即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
(3)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的思想制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把城市分解成一个即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
各部分布置有住宅、商店、学校以及生产车间等,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
7.“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目的的界定。
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
宪章认为:(1)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2)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3)新建居住区要多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4)应从整个道路系统入手规划交通,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
《城市规划原理》PPT课件
6、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对局 部地区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 基础设施的配置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7、近期建设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 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 事实所作的安排。
--精品--
纽约
--精品--
重庆
--精品--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内涵
概念: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内容: 1、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战略研究; 2、土地使用的配置及城市空间组合; 3、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及各项基础设施的综
--精品--
(三)、城市分散与集中发展的统一: 1、城市间的相互作用; 2、城市与区域的相互作用; (四)现代城市空间理论: 1、区位理论; 2、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3、地租与竞租理论; 4、邻里单位与居住小区; 5、行为空间理论; (五)现代城市规划方法论。
--精品--
霍华德田园城市
--精品--
概念规划
--精品--
第二节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合安排; 4、城市政策的设计与设施; 5、城市发展的时序安排和建设的规划管理。
--精品--
城市规划的任务: 1、从整体利益出发,合理、有序配置城市空
间资源; 2、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资源运作效率,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确保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4、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原则,确保各项
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 控制的区域。 2、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 发建设、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3、开发区: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 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和各类开发建设地区 的统称。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第一章1、两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城市:“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 是一种交易场所。
3、按照行政区划的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的不同,还可以把市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建制镇无可争议的是城镇的一种类型。
4、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5、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之间攻伐频繁,也正是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筑城的高潮。
6 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7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1 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 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3 城市化水平高。
8 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再城市化9、1989 年12 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规划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
而在2007 年通过的《城乡规划法》中已经废除了这一条。
第二章1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买一个朝代最显著地特点2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希波丹姆的布局形式3 田园城市的理论4 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5 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1 城市全球化;2 区域一体化;3 信息网络化;4 全球城镇化。
6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 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符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2 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 3 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4 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7 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1 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2 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第三章1、1909 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而中国是在2007 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
城市规划原理(ppt 93页)
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是城市最主要的 活动之一。
城市生活居住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住宅(家庭生 活单元)、居住区。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考虑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
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 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求的产生是一个由低 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 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 的人文环境。
整体性 经济性:节地、节能、节材、节省维护费用 科学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生态性:改善居住区功能,提高居住区质量,同时带来经济与环境效益 地方性与时代性:反映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居民的生活习惯、建筑材料与历史文脉
等因素
超前性与灵活性 领域性与社会性 健康性
人的活动
空间
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国际居住标准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孙中山
• 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 • 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 • 舒适标准:每人一个房间 • 豪华标准:每人一套房
现在我国正朝着舒适标准努力,争取每户一 套房,每人一间房。
系统的整体性
居住区的各系统不是 孤立的,它与周围地区和 整个城市相应的各项系统 密切相关。
3.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可保证居民生活方便、安全、安静,城市道路分工明确。
(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组团构成
第三节 住区的规划设计
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1 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1.2 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一、住区规划结构有哪些基本形式?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住区?答:p497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适用于居住区-小区-组团、小区-组团类型的住区)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住区(适用于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独立式组团类型的住区)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适用于居住区-小区-组团类型的住区)二、如何确定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规模与布置方式?未来的住区建设中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布局将产生哪些新的趋势?答: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居住区级800~1000m;居住小区级400~500m;居住组团级150~200m。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方式一般以居住人口规模大小分级布置:1)第一级(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
2)第二级(居住小区级):内容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3)第三级(居住组团级):内容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新趋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老龄化增加,再加上我国区域发展条件和生活水平的差异,在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方面具有需求和标准方面的差别。
例如,养老设施相对不足;近年来城市居民对群众性体育运动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部分职责转向社区,亟待成立社区各类公共服务中心及相配套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因此,对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对群众性体育设施、老年服务设施的配置需求与标准的确定,将是未来住区建设中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布局的主要核心问题。
三、城市住区更新规划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它对于城市更新具有什么意义?答:城市住区更新规划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用地的调整2)住户的再安置3)具有历史价值的住宅、地段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保留4)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规划建设意义:1)弥补总体规划对城市更新系统性研究的缺失2)实现城市规划对城市更新的公共政策效应3)满足城市功能更新的管理要求4)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规划规划原理-精品PPT课件
1.2 城市规划编制组织
①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具体工作由城市人民政 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
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⑦ 在城市总体规划报送审批前,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征求社会 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
2.1 概念
概念1——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 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 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① 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
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 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 ② 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 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 ③ 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供水、排水、防洪等 设施的布局;
④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② 按规定提出进行编制工作的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组织编制。其中,组织编制直辖市、 省会城市、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组织编制其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③ 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按规定提请审查。其中,组织编制直辖市、省会城市、 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报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审查;组织编 制其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报请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城市规划原理
——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最新完整版本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最新课件
35
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
一、总体规划的任务、期限与内容
1、总体规划的任务
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
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
这两个子系统是社会系统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
最新课件
15
第二节 规划的概念与特征
一、规划的概念
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 标而预先安排行动 步骤并不断付诸实 践的过程。
最新课件
16
P. Hall: “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
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先目标得以实现”。
Sociedad Interamericana de Planification: “规划是将人类知识合理地运用至决策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 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 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最新课件
19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3)《华沙宣言》(1981) 人 + 建筑 + 环境
(4)《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世纪议程》 可持续发展
最新课件
30
五、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综合性 2、政策性 3、地方性 4、长期性和经常性 5、实践性
最新课件
31
第二章 城市总体规划概论
最新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第18章 城乡住区规划 归纳总结
第一节 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 1.1住区的概念住区是城乡居民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
1.2住区的类型1.2.1 按城乡区域范围不同划分(1)城市住区:可以只设置为住区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2)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职工及其家属,对象单一;远离城市,较强独立性;需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食品、豆制品加工厂,综合性医院等设施;(3)乡村住区:与农业生产经营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1.2.2 按建设条件不同的划分新建筑区 旧住区1.2.3 按住宅层数不同划分低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住区、各种层数混合修建的住区。
1.3住区的规模1.3.1 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步行距离,最大800—1000m );(2)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一般在600—1000m ,城市干道间用地在36—100hm2(3)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4)其他影响:住宅层数(容积率影响人口规模),自然地形条件,城市历史街区环境,居民社会心理感受。
1.3.2 美国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中所划分的三种规模住区(1)住宅单体和小组群住宅(2)邻里: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多元交通网络系统;公共空间环境。
(3)都市聚落,由邻里聚集而成1.3.3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住区规划的划分(1)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小区: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1章到第18章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第1章到第18章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整理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知识点整理归纳
文件编号: F5-06-C8-73-4C整理人 尼克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知识点整理归纳附件1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代码:03305)课程考试大纲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1.2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方针1.3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1.4 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与体系1.5 城市规划学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第二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2.1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2.2 城市规划的要素2.3 城市规划体系第三章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3.1 城市系统3.2 城市用地的基本功能3.3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3.4 城市用地的构成3.5 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4.1 城市规划的编制主体、要求及原则4.2 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4.3 城市战略规划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5.1 城市性质5.2 城市规模5.3 城市总体布局5.4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5.5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成果要求5.6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例第六章城市分区规划6.1 城市分区规划概述6.2 城市分区规划的原则与程序6.3 城市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6.4 城市分区规划的成果要求6.5 城市分区规划实例第七章城市详细规划7.1 城市详细规划概述7.2 控制性详细规划7.3 修建性城市详细规划7.4 城市详细规划实例第八章城市交通规划8.1 城市交通规划概述8.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8.3 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8.4 城市交通规划案例第九章城市绿化规划9.1 城市绿化概述9.2 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测度9.3 城市绿化规划的编制要求、目标与内容9.4 城市绿化规划的编制与成果要求9.5 城市绿化规划案例分析第十章城市商业用地规划10.1 商业用地规划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10.2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10.3 城市商业用地规划的主要内容10.4 上海中心商务区规划简介第十一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11.1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概述11.2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主要内容11.3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程序和方法11.4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成果要求11.5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的实例第十二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12.1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12.2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分类及措施12.3 城市更新12.4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第十三章城市规划的实施13.1 城市规划实施的作用13.2 城市规划实施的内容13.3 城市规划实施原则13.4 城市规划法律体系与制度实施13.5 城市规划实施中的公众参与13.6 案例:上海城市规划体系与实施措施第十四章 AutoCAD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4.1 AutoCAD简介14.2 AutoCAD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城市规划原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工程造价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城市规划原理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类。
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人口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城市人口应该是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
城市用地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的统称。
城市土地使用用地规模由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建设用地数量,等于人口数量乘以人均用地建设面积。
城市规模( City size ) 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
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对可能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和开发的区位条件所进行的工程评估及技术经济评价。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区划用地区划<zoning>是将地方政府所辖的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地块,对每个地块制定管理规定的规划。
功能规划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实体规划( Physical planning )为开发或改造一个地区而预先做出的设计,把现有一切自然和人为的物质条件纳入规划,加以全面考虑,包括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最佳开发战略等。
国土规划( Territorial planning )为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中国领土以内地上、地下、海洋或大陆架的自然、人力和经济资源而编制的最高一级[在区域规划之上]的规划。
建设场地规划( Site planning ) 为某一地块的建设所准备的设计和平面布置图、说明书及工程细节,包括对设施的位置、标高、排水、市政设施、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绿化等细节的考虑。
城市规划原理
2005年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美)著,严小婴译,城市并非树形,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86年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美)著,陈治业等译,城市设计新理论,知识产权
年。 方可著,当代北京旧城更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吴良镛著,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计委地区经济司,城市化:中国现代化的主旋律,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凯文·林奇(美)著,项秉仁译,城市意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伊利尔·沙里宁(美) 著,顾启源译,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
张捷、赵民编著,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年
王建国著,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赵和生著,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阳建强、吴明伟著,现代城市更新,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周干峙等著,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2020年3月23日
参考杂志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学刊 城市问题 规划师 国际城市规划 城市发展研究 Urban Study ……
2020年3月23日
教学章节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人口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 第六章 城市道路与交通 第七章 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 第八章 居住区规划 第九章 城市公共空间 第十章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第十一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
出版社,2002年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美)著,俞孔坚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
城市规划原理计划出版社pdf
城市规划原理计划出版社pdf
城市规划原理计划出版社pdf
篇一:城市规划原理概述(整合)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学习的内容
1、城市的产生和定义
(1)城市的形成
(2)城市的定义
2、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的发展
(2)近代城市的发展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的发展
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3)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4)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三、学习的建议
1、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2、本章学习的建议
着重学习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掌握现代城市规划的早
期思想;熟悉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掌握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形势。
二、学习的内容
1、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2)西方古代城市的规划思想
2、现代城市规划产生与发展
(1)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2)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3)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4)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3、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1)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知识经济与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
(3)经济全球化与城镇体系的结构重组。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近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了大量的农业人口,使之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展也并吞了周围的农业用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这些加速了城市化。
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原料,产品要运输至外地,就出现了城市仓储运输用地。
铁路、车站、码头及公共建设均有着自己的选址要求,都改变着城市的结构布局。
二、城市化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一)人口职业的转变: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
(二)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
(三)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居住由分散变密集,从靠近自然环境向人工环境为主转变。
城市化也可称城镇化,城市与镇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均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区别仅是文字使用与规模的区别,“市”和“镇”尚有行政建制的区别。
城市化水平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的程度。
人口按职业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按户籍分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一、城市规划的任务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扩大)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不仅是在行政级别意义上的城市,也包括在行政管理设置、在市级以上地区,也包括够不上城市行政设置的镇、乡和村等人居环境。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地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二、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和资源、可持续发展(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保护文化遗产与新科学技术应用协调、从实际出发重视当地客观条件和历史传统(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生活和谐:城市设施现代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求;不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及收入状况,不分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为弱势集团提供优先权,这是规划师的基本立场。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篇城市与城市规划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第一次人类的劳动大分工 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不从事畜牧业的分工。
2、第二次人类的劳动大分工 商业不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城市 名词 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4、现代城镇的定义都包含三个本质特征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5、城镇化的含义 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6、城镇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7、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①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丌断上升②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③城镇化水平高,丌仅是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8、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①起初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②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 进入了快度提升阶段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60%以上③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 农村的剩余劳劢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60%。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是 《周礼·考工记》。
2、《管子》认为 “因天材 就地利 敀城郭丌必中觃矩 道路丌必中准绳。
”3、建于公元7世纪的隋唐长安城 是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觃划的。
4、城市的四大功能 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1、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 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觃、与项法和相关法。
2、对于城市规划区①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甲请阶段②建设用地觃划许可证甲请阶段③建设工程觃划许可证甲请阶段。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1、城市规化 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
第二篇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第五章生态与环境1、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②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③城市生态系统是丌完整的生态系统④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丌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用地指标
住宅用地指标决定于4个因素: 一 住宅居住面积定额 二 住宅居住面积密度 三 住宅建筑密度 四 平均层数 平均每人住宅用地=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定 额/层数/住宅建筑密度/平在系数
城市旧住区的更新规划
城市旧住区更新的原则 城市旧住区的主要问题: 城市旧住区的概念:城市旧住区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历史年代, 住宅建筑,公共配套设施和住区外部环境需要更新改造的住 区。这些旧住区中,既有历史上不断形成的在城市中非经规 划的居住地段、街区,也有我国建国以后陆续规划建造的但 因种种原因需要更新改造的新区。 城市旧住区的主要问题: 一 布局混乱,工厂和居住混杂,犬牙交错,道路分工不明,交 通不畅。 二 房屋质量较差,缺少户外公共绿地和各类活动场地,城市基 础设施陈旧且超载,不能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 三 交通拥挤,居住人口密度较高,居住拥挤,合住户、困难户、 缺房户多、住宅成套率低、住宅建筑密度高。 城市旧住区更新的特征:复杂性 长期性和阶段性 综合性
住区外部环境规划设计
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 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作用:住区外部环境的质量对居住生活的质量十分重 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居民在选择住房的观念中,其外部环境已 成为选购住房的一个重要因素。 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内容: 一 住区整体环境的色彩,包括建筑的外部色彩 二 绿地的设计 三 道路与广 场的铺设材料和方式 四 各类场地和设施的设计 五 竖向设计 六 室外照 明设计 七 环境设施小品的布置和造型设计。 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 整体性 二 生态型 三 实用性 四 艺术性 五 趣味性 六 地方性 七 大量型 八 经济性 九 健康型
住区绿地及其功能
住区绿地规划的作用: 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广量大, 且与居民关系密切,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也具 有重要作用. 住区绿地的功能: 一 改善小气候 二 净化空气 三 遮阳 四 隔声 五 防风 防尘 六 杀菌 防病 七 提供户外活动场地 满足健身需要 美化居住 环境。 住区绿地的组成与标准: 一 公共绿地 二 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附属绿地 三 宅旁和 庭院绿地 四 街道绿地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
按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性质分类: 一 教育 二 医疗卫生 三 文化体育 四 商业服务 五 金融邮 电 六 社区服务 七 市政公用 八 行政管理 按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繁程度分类:设施 按营利与非营利性分类: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又可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大类。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与意义: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 的需要,主要为本区居民服务,其总体水平综合反映了居民 对物质生活的客观需要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社会对 人的关怀程度,是城乡生活文明程度的反映。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内容的变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 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与项目的 设置,取决与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各地的生活习惯、 住区周围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人们社会生活组织 的变化等要素。
城市旧住区更新规划调查研究
旧住区更新规划调查内容 一 土地使用状况调查 二 建筑现状调查 三 居住人口状况调查 四 配套公共设施调查 五 市政公用设施现状调查 六 旧住区产业现状调查 七 生态环境质量调查 八 改造资金筹措 九 社区文化与社会网络 十 行政区划范围与改造权限
用地的调整
用地调整的必要性: 由于城市旧居民住区大部分是历史上逐渐形成的,有的 还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布局混乱、土地使用很不合理等情况, 因此在进行旧住区的更新改造时,首先要合理的调整用地性 质。 调整用地的原则: 一 居住用地宜相对成片集中,以便组织居民生活和经济合理地 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二有利于工厂企业等单位的生活与管理; 三 打破用地单位所有界限,综合利用城市土地、以提高土地的 利用效益; 四 利用市场机制和手段合理进行用地置换。
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平衡表作用: 一 对土地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 的依据之一; 二 进行反感比较,检验设计方案用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 理性; 三 审批居民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基地总面积 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住宅总建筑面积/居住用地面积 人口精密度=规划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 人口毛密度=规划总人口/居住用地总面积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即总建筑面积密度
住区的功能
一 居住功能 二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高效性 三 环境保护 维持生态过程 四 社会互动功能 五 对多样性的包容
住区的规划结构 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其中最有影响的住 区结构模式包括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 邻 里单位模式 居住考法单元模式 扩大小区模 式 新城市主意模式等。
住区的规划设计
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基本理念:住区规划设计的对象是居民,因此必 须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和树立人与自然和 谐,永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基本原则:包括住区及其环境的整体性 经济性 科学性 生态性 地方性与时代性 超前性与灵活 性 领域型与社会性 健康性等。
城乡住区规划
住宅的概念: 住宅是丞相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 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 住宅的类型: 一 城市住区 二 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宅 三 乡村住区 四 新建住区和旧住区 五 低层住区 多层地区 中高层住区 高层住区或各种 层数混合修建的住区
住区的组成 功能与规划结构
住区的组成要素: 物质要素-由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组成。自然要素指地形 地 质 水文 气象 植物等;人工要素指各类建筑物以及工程设 施等。 精神要素-指社会制度 组织 道德 风尚 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 文 化艺术修养等。 住区的组成内容: 建筑工程 和 室外工程 住区的用地组成: 住宅用地 公建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 住区的环境组成: 内部居住环境 外部居住环境:空间环境 空气环境 声环境 热 环境 光环境 视觉环境 生态环境 邻里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