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滕王阁序文言文知识点
滕王阁序文言文知识点《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
这篇文章用典贴切,对仗工整,语言优美,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其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1、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2、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二、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
2、一介书生古义:一个。
今义: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
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古义:指男子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今义:指戴帽子。
4、盛筵难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三、一词多义1、故(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3)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2、属(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3、尽(1)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2)潦水尽而寒潭清干涸4、且(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5、引(1)控蛮荆而引瓯越连接(2)恭疏短引序文(3)引壶觞以自酌拿起四、词类活用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动用法,使……放下。
3、腾蛟起凤“腾”“起”,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
4、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逃窜。
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用作动词,看,望。
8、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五、特殊句式1、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雅望之都督阎公”2、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懿范之宇文新州”3、童子何知宾语前置,“童子知何”4、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判断句5、杨意不逢宾语前置,“不逢杨意”6、钟期既遇宾语前置,“既遇钟期”六、重点虚词1、而(1)襟三江而带五湖连词,表并列(2)控蛮荆而引瓯越连词,表并列(3)潦水尽而寒潭清连词,表承接(4)爽籁发而清风生连词,表承接(5)地势极而南溟深连词,表并列(6)怀帝阍而不见连词,表转折2、之(1)都督阎公之雅望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2)宇文新州之懿范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孟学士之词宗助词,的(4)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助词,的(5)台隍枕夷夏之交助词,的(6)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七、文学常识1、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高考语文滕王阁序知识点: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滕王阁序知识点: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滕王阁序知识点: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④既克,公问其故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则智者尽其谋
④聊乘化以归尽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4、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②恭疏短引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
④引次江北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
②穷且益坚
③日暮途穷
④不忍穷竟其事
7、数:
A、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
8、趋:
①他日趋庭
②入而徐趋
③今背本而趋末
④使者驰传督趋
⑤趋令销印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首咏史诗,以描写滕
王阁的壮丽景色和滕王风采为主要内容。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诗歌
结构和意义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历史背景
《滕王阁序》创作于唐朝初年的盛世,描写的滕王阁是唐太宗
李世民时期的作品。
这是唐朝繁荣昌盛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都达到了巅峰,社会风气开放自由,艺术创作繁荣发展。
二、诗歌结构
《滕王阁序》共分为五个部分,以五章形式展开。
每一章都以
描写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滕王的风采为主要内容,通过雄辩的笔触
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独特刻画,展示了作者对滕王的景仰和敬畏之情。
三、意义
1. 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滕王阁序》通过对滕王阁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展示了其的壮丽和雄伟之境。
诗中描绘的“建筑飞阁流丹霞,着地无涯卷碧波”等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画面。
2. 揭示滕王的风采
《滕王阁序》通过对滕王的英勇风采的赞美,展示了滕王的威风和气派。
诗中描写的“驰道辚辚,承轮尘沙”,以及“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生动地描绘了滕王的英武形象,使人们对滕王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3. 追念历史伟人
《滕王阁序》通过对滕王的赞美,也间接追忆了历史的伟人和他们的功绩。
作者通过对滕王的描述,将读者带入到过去的岁月,勾起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回忆,进而弘扬历史文化。
4. 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词多义
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④既克,公问其故 形容词,旧 连词,所以 副词,特意 名词,原因
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则智者尽其谋 ④聊乘化以归尽 副词,全,都 动词,没,干涸 动词,全部用出 动词,完,尽头
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动词,是,属于
且:
连词,可是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副词,将近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副词,姑且,暂且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副词,将要
文言句式
1、物华天宝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4、所赖君子安贫 5、童子何知 6、纤歌凝而白云遏 7、怀帝阍而不见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物有华天有宝 省略句 胜友如云聚集 省略句 渔舟唱于晚 省略句 所赖君子安于贫 省略句 宾语前置 被动句 被动句 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滕王阁序
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 3、腾、起:腾蛟起凤 4、屈:屈贾谊于长沙 5、窜:窜梁鸿于海曲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7、目:望长安于日下, 目吴会于云间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
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使动用法,使…出走
名词,类 动词,在,掌管
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连词,则,就
《滕王阁序》知识点归纳
滕王阁序》知识归纳每课记一记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瓯(o u)越翼轸(zh和)睇眄(mi di)捧袂(m& )台隍(hu印g)舸(g e)舰遗(chu m)飞潦(I do)水簪(zm)笏桑梓(z 1)帝阍(htn)懿(y i)范彭蠡(I 1)虢(gu 6)州2、注意下列括号内的词语的意义。
地(接)衡庐(接壤。
)(极)娱游于暇日(尽情。
)所(赖)君子见机(依赖。
)今兹(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等终军之(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处(涸辙)以犹欢(比喻困厄的处境。
)(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兰亭(已)矣(过去。
)文学常识积累1.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
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
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
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
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2.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3.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滕王阁序》主要知识点归纳
《滕王阁序》主要知识点归纳
一、历史背景:《滕王阁序》写作于唐代,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
辉煌的时期之一、王勃通过描写豪华浩渺的滕王阁,展示了唐代盛世的繁
荣和富饶。
二、滕王阁的建筑:滕王阁是唐朝时建造的一座宫殿式建筑,位于今
天的湖北省荆州市。
滕王阁建筑壮丽,装饰华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富庶
和文化的繁荣。
三、滕王的传说:滕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虚构人物,他是隋朝末年
的一个冒充王爷的妖人。
《滕王阁序》中描绘了滕王的奢华生活和他的政
治抱负,以此来表达王勃对理想国的追求。
五、王勃的思想:王勃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文学家。
《滕王阁序》中,
他通过滕王的形象,表达了对时代和社会的批判,主张人们追求内心的自
由与理想而非纯粹的功名利禄。
他追求公正、真实和自由的精神,对当时
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表示不满。
六、艺术特点:《滕王阁序》在艺术上别具一格,展现了王勃独特的
文学才华和创作风格。
王勃善于借景抒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深化,表达了他对理想国的向往。
同时,他运用了夸张、修辞和对比等手法,使
作品更加生动丰富。
七、传承与影响:《滕王阁序》被后人广泛传唱,并对后世文学产生
了重要影响。
其中,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长恨歌》即以《滕王阁序》为
借鉴,以类似的文体和手法描写了长安城的盛世景象。
可以说,《滕王阁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影响深远。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知识点梳理高中语文《滕王阁序》知识点梳理引言:《滕王阁序》是王勃的名篇之一,也是考试出题的重点文章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滕王阁序》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一、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云销雨霁(“销”通“消”,云气消散)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二、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穷困;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三、重点字词1、台隍枕夷夏之交 (动词,倚,据)2、俊采星驰 (有才能的人)3、都督阎公之雅望 (美好的声望)4、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的风范)5、千里逢迎 (迎接)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介词,在; 序:季节的次序。
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7、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凫,野鸭;渚,水中小洲;穷,极)8、舸舰弥津 (渡口)9、落霞与孤鹜齐飞 (野鸭子)10、声断衡阳之浦 (名词,水滨)11、逸兴遄飞 (飘逸的兴致,急速)12、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13、穷睇眄于中天 (穷:极。
睇眄:斜视。
)14、极娱游于暇日 (极:尽情地。
娱游:欢乐。
)15、识盈虚之有数 (名词,定数)1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失路:迷路,不得志。
)17、命途多舛 (不顺)1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境艰难,不得志; 将; 放弃; 远大崇高的志向 )19、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远; 旋风)20、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缨,绳。
请缨,请求给他一根长缨,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
等:等同。
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21、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小步快走;叨,谦辞)22、胜地不常,盛宴难再 (胜:美好。
再:第二次)23、兰亭已矣 (已:过去)24、恭疏短引 (书写,撰写; 序)四、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4、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5、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7、数: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8、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9、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副词,将)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归纳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归纳《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滕王阁序》有哪些知识点呢?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
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销”通“消”。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①穷且益坚。
穷,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穷困。
②一介书生。
一介,古义:一个。
今义:常用下浑成之美。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古义: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④难再。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云尔,古义: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
今无此意。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学士,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腾蛟起凤。
腾、起: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窜梁鸿于海曲。
窜:使动用法,使……出走。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星: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目:名作动,看,望。
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副作动,都包括。
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形作名,才俊。
一言均赋。
“赋”,名词活用作动词,铺陈。
雄州雾竟,俊采星驰。
零、星: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雾”“像星”。
四美真,二难并。
美、难: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故: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形容词,旧。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连词,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
副词,特意。
既克,公问其故。
名词,原因。
尽: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
动词,没,干涸。
则智者尽其谋。
动词,全部用出。
聊乘化以归尽。
滕王阁序知识点归纳
滕王阁序知识点归纳通假字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古今异义千里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奉承、拍马屁时维九月古义:语气词在今义:维护、维持俨骖騑于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没有钱,穷困。
阮籍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肆无忌惮。
盛筵难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一词多义故:(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故:旧。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
(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地。
(4)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
尽:(1)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
(2)潦水尽而寒潭清尽:没,干。
(3)则智者尽其谋尽:全部用出。
(4)聊乘化以归尽尽:完,尽头。
属:(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属于、隶属(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属:掌管即:(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即:接近,随着(2)胡天八月即飞雪即:就(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即:则,就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次:驻扎穷:①穷岛屿之萦回(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数:A、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但是,表转折)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矣: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词类活用①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②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③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④ 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⑤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⑥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⑦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⑧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⑨雾: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雾一样)⑩骇:川泽纡其骇瞩(使动使……吃惊)⑾谁悲失路之人古义:为动用法,为…而悲伤12、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上,下:名词作状语13、恭疏短引疏名词作动词写出特殊句式(1)判断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复习
滕王阁序一、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云销雨霁所赖君子见机二、古今异义①穷且益坚(穷:。
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
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一介书生(一介:。
句意:一个。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
今无此意。
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④盛筵难再(再:。
今相当于“又”。
旬意:难有二次遇到。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
今无此意。
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
今常用来指学位。
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阮籍猖狂(猖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逢迎,;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童子,;今指儿童。
)⑩彩彻区明(彩,;今指彩色。
)三、重点字词1、台隍枕夷夏之交2、俊采星驰3、都督阎公之雅望4、宇文新州之懿范5、千里逢迎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7、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8、舸舰弥津9、落霞与孤鹜齐飞10、声断衡阳之浦11、逸兴遄飞12、气凌彭泽之樽13、穷睇眄于中天14、极娱游于暇日15、识盈虚之有数1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17、命途多舛1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境艰难,不得志; 将;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19、北海虽赊,扶摇可接20、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21、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2、胜地不常,盛宴难再23、兰亭已矣24、恭疏短引 (书写,撰写; 序)四、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桓侯故使人问之④既克,公问其故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②潦水尽而寒潭清③则智者尽其谋④聊乘化以归尽③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4、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②胡天八月即飞雪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5、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②恭疏短引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④引次江北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②穷且益坚③日暮途穷④不忍穷竟其事7、数:A、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8、趋:①他日趋庭②入而徐趋③今背本而趋末④使者驰传督趋⑤趋令销印9、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 胜:①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归纳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
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销”通“消”。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①穷且益坚。
穷,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穷困。
②一介书生。
一介,古义:一个。
今义:常用下浑成之美。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古义: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④难再。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腾蛟起凤。
腾、起: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窜梁鸿于海曲。
窜:使动用法,使……出走。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星: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目:名作动,看,望。
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副作动,都包括。
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形作名,才俊。
一言均赋。
“赋”,名词活用作动词,铺陈。
雄州雾竟,俊采星驰。
零、星: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雾”“像星”。
四美真,二难并。
美、难: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故: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形容词,旧。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连词,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
副词,特意。
既克,公问其故。
名词,原因。
尽: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
动词,没,干涸。
则智者尽其谋。
动词,全部用出。
聊乘化以归尽。
动词,完,尽头。
惟思自尽。
动词,死、灭。
尽态极妍。
副词,最。
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连词,可是。
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副词,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副词,姑且,暂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连词,尚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被广泛称赞为长篇序文的代表作之一、全文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表达了对道德败坏、政治腐化的愤懑之情,抱怨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混乱。
下面是关于《滕王阁序》的知识点整理。
一、作品简介:二、文学特点:1.辞章华丽:古人注重辞章的华丽,通过极其丰富的比喻,夸大、渲染事物的形象,以求增强文章的艺术美感;2.文采翩翩:整篇文章文采翩翩,辞藻华丽,以气势恢宏的笔调写下了滕王阁的盛况,表达了对逝去盛世的怀念和对当时政治黑暗的愤懑;3.社会批判:文章通过描写滕王阁的堕落和朝政的腐败,对当时社会的道德败坏和政治黑暗进行了批判,有着浓厚的现实意义。
三、史础知识背景:1.滕王阁:滕王阁是南岳衡山的真正的名胜,其鼎盛时期吸引了无数游客,成为语词典教材中流传下来的名字。
滕王阁在唐代也是非常有名的建筑,为唐高祖李渊所建,位于湖南衡阳。
2.滕文公:因公事劳累而嗜赌成痴,将家产一笔勾销的粗蠢笑话,高慢、自负的行为,使他扬名天下。
王勃正是以滕文公的形象反衬出唐代长公主的情况以及王勃控诉的内容,从而引出更大的社会议题。
四、语言风格及修辞手法:1.比拟修辞:通过使用大量的比拟手法,如“天门中断楚江开”、“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等,展示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2.夸张修辞:为了表达对社会的不满,王勃使用夸张修辞手法,如“部曲十万”、“庆忌之间欲告天下皇帝”等,以加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
3.运用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夸张、悔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框架紧凑,使词句更加优美。
五、主要意义:1.批判社会黑暗:《滕王阁序》通过对滕王阁的景色描写,以及对滕文公的描绘,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败坏、政治腐化,表达了王勃深深的忧虑和对社会黑暗的愤懑之情;。
《滕王阁序》知识点
• (2)用词方面的特点:用典与藻饰 • A.用典:骈体文用典目的主要在于使文章 委婉、含蓄、典雅、精练。文中典故不仅要用 得恰当,而且要引导学生欣赏其善于把古代事 典与眼前的情景巧妙结合起来的艺术手法。如: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 临川之笔。” • B.藻饰:即追求词藻华丽。颜色、金玉、 灵禽、奇兽、香花等类词是骈体文用得最多的 词语。这一特点在文章的第三段中有明显体现。
• • • • • • •
1、通假字 (1)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 (2)俨骖騑于上路 (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通“消”)
• • • • • • • • •
2、词类活用 (1)一言均赋 (2)目吴会于云间 名词用作动词,铺陈) 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 (4)四美具,二难并 (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5)襟三江而带五湖 (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 2、关于骈体文 • 骈体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文体,又 称骈俪文。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用杂言, 所以唐宋以后也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 的基本特点在于: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 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骈体文形成于 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成为文章的正宗,中 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 • (1)语句方面的特点:骈偶与“四六” • A.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 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 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例 如:
潦水尽而寒潭清 (形容词,完了、没有
(2)胜 胜友如云 躬逢胜饯 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形容词,盛大的 胜地不常 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 • • • • • • •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文言语法1、通假字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2、古今异义一介书生古义:量词,个今义:介绍,介于千里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奉承、拍马屁时维九月古义:在今义:常作“维护”、“维持”之义。
俨骖騑于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没有钱,穷困。
所赖君子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看机会,看形式。
阮籍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肆无忌惮。
盛筵难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谁悲失路之人古义:同情今义:悲伤。
3、一词多义故:(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故:旧。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
(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地。
(4)、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
尽:(1)、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
(2)、潦水尽而寒潭清尽:没,干。
(3)、则智者尽其谋尽:全部用出。
(4)、聊乘化以归尽尽:完,尽头。
属:(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是。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属:在。
即:(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
(2)、胡天八月即飞雪即:就(3)、且壮士之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即:则。
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数:A、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矣: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4.词类活用①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②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③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④ 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⑤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⑥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⑦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⑧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⑨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⑩雾: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雾一样)⑾骇:川泽纡其骇瞩 (使动使吃惊)5、特殊句式(1)、判断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滕王阁序 知识点总结
LOREM IPSUM DOLOR LO
LOREM IPSUM DOLOR
知识点总结
《滕王阁序》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积累
1. 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 序,文体的一种。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 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二、通假字
1.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散)
2.时运不齐(”齐“通”济“)
三、古今异义 1.千里逢迎(古:迎接 今:奉承迎合) 2.俨骖騑于上路(古:高高的道路 今:启程) 4.阮籍猖狂(古:狂放 今:肆无忌惮)
3.孟学士之词宗(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学位名)
6.君子见机(古:事前洞察事物细微 今:看机会) 7.童子何知(古: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9.老当益壮: 年纪虽大但志气豪壮。
10.穷且益坚: 处境艰难但意志更加坚定。
11.涸辙之鲋: 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1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
候得到补偿。 13.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或知己。也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 14.盛筵难再: 比喻美好的光景不可多得。 15.陆海潘江: 比喻人学识渊博,才华横溢。
四、词类活用
(一)名作状 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2.上出重霄,下临无地
(二)名作动 1. 目吴会于云间 2.烟光凝而暮山紫 3.梓泽丘墟 用眼睛看 呈现出紫色 成为荒丘废墟 “以…为衣襟” “以…为束带”
(三)意动
1.襟三江而带五湖 (四)形作名 1.四美具,二难并 “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2.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指俊杰。
2.人杰地灵: 指杰出的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滕王阁序》详细知识点归纳
《滕王阁序》详细知识点归纳《滕王阁序》详细知识点归纳穷且益坚。
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岂效穷途之哭。
形容词,走到头的。
穷则独善其身。
形容词,穷困。
舍:舍簪笏于百龄。
动词,舍弃。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名词,客舍、住所。
退三舍而避之。
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吾舍之矣。
动词,释放、放弃。
临:临别赠言。
副词,将要。
临帝子之长洲。
动词,面对。
不临深渊。
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临视则虫集冠上。
到、走近。
怀:怀帝阍而不见。
动词,想念。
有怀投笔。
名词,心思。
怀其壁从径道亡。
动词,揣着。
序:序属三秋。
名词,时序。
滕王阁序。
序言、序文。
雁行有序。
名词,次序、秩序。
序八州而朝同列。
动词,安排次序。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物(有)华天(有)宝。
省略谓语。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
省略谓语。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省略介词。
所赖君子安(于)贫。
省略介词。
童子何知。
宾语前置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
被动句。
怀帝阍而不见。
被动句。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介词结构后置。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介宾结构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定语后置句。
宇文新州之懿范。
定语后置句。
孟学士之词宗。
定语后置句。
王将军之武库。
定语后置句。
等终军之弱冠。
定语后置句。
慕宗悫之长风。
定语后置句。
童子何知。
宾语前置句。
结构分析全文共四个段落:第一段叙事,是个引子;第二段基本上是写景;第三段基本上是抒情;第四段叙事,照应开头。
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滕王阁宴会,作者用略写的方法,分散在各个段落之中,但文章的重心不是饯宴,而是以写景为铺垫的抒情。
全文由地理人文的叙述到良辰美景的描绘,再由美景转到抒情,紧密联系,转换自然。
展开来看,作者从叙写洪州的形胜入手,极尽铺陈谊染之能事,把宴会盛况,膝王阁内外上下的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
然而王勃并非为游山玩水而来,他只是路过此地,被这里的山光水色所吸引,因而很容易触景生情,从宴游盛会的聚散联想到人生的穷通离合,禁不住“兴尽悲来”,自会有一番感概要抒发的。
高二语文滕王阁序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滕王阁序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2云销雨霁通“消”,消散3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2.古今异义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古义:县令今义:动词,宰杀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古义:在今义:维护,维持3谁悲失路之人古义:同情今义:悲伤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贫穷,少钱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古义:远今义:赊欠等6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古义:这今义:常作判断词7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3.一词多义1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名词,时序、时节滕王阁序名词,序言、增序宾主尽东南之美动词,全尽2尽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干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3胜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形容词,美好的4凝烟光凝而暮山紫动词,凝止纤歌凝而白云遏动词,慢慢延长5 穷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形容词,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形容词,困厄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投无路4.词类活用1 名词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2 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下临无地向下,往下3 方位名词作动词。
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4 形容词作动词。
穷岛屿之萦回穷尽,极尽5 动词作名词。
山原旷其盈视视野6动词使动用法。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使……腾空,使……飞起川泽纡其骇瞩使……吃惊/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使……受屈/ 窜梁鸿于海曲使……逃匿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并列。
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2 连词,表转折。
处涸辙而相欢/怀帝阍而不见3 连词,表承接。
爽籁发而清风生2.于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在”。
访风景于崇阿2 介词,引出动作的方位,可译为“在”。
望长安于日下3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穷睇眄于中天/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宾主尽东南之美此句为不带判断词的判断句2.疑问句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疑问代词“谁”,表反问2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疑问副词“岂”,表反问3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疑问副词“岂”,表反问3.倒装句1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于上路俨骖騑、于崇阿访风景,状语后置 2奉晨昏于万里晨昏奉,时间状语后置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结构的六种模式模式一:议论文段标准模式:观点+材料+分析+小结由议论文的三要素引入议论文段常用结构模式:观点+材料+评论+小结示例一: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变幻。
(观点)扎拉•菲利普斯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外孙女,曾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她高雅的举止让英王室为之自豪。
然而,当扎拉公主毅然决定成为一个马术骑手时,她生命的光芒改变了颜色。
脱去冠冕,褪去礼服,她和普通骑手一样艰苦地训练,挤在地摊上挑选别人用过的马鞍。
2006年9月,她成功地赢得了“欧洲全能骑术锦标赛”冠军,整个英伦为之振奋。
(事例)在赛场这个新位置上,扎拉公主宛如露珠,尽显光芒。
她那金黄色的皇室标签变成了鲜红色的勋章。
在皇宫里,她的美丽让皇室生辉;在赛场上,她的技术让众人折服。
(评论)在生命的锦缎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25岁的扎拉学习,怎样让适合锦色的繁花添到锦缎上绽放,怎样在不同的位置中找到生命光芒的方向。
(小结引申分析)(317字)优点:观点明确,层次清晰,材料典型;分析紧扣中心,鲜明贴切,小结深化主题。
模式二、四段十二句,一篇满分作文搞掂!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两道作文题。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务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1995年高考题)请认真读读下面这篇满分作文,讨论一下这篇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第1段(1)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鸟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
(2)寓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材料作文一般采用“引述材料” 的开头方法。
但切忌照抄和罗索。
本文为我们作出了示范。
(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
(2)句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立论准确,观点鲜明。
这个开头,小巧明快,可谓凤头。
) 第2段(3)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康的品格。
(4)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可堪称一代儒将。
(5)可是面对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向他学习,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最终忧郁而死。
(6)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象绊脚石,阻碍了我们发展,使我们不能清醒的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德的形成。
这一段,用了(3)(4)(5)(6)四句话,联系历史论证,构成一个严密的论证过程。
(3)句从“是什么”的角度,提出一个分论点。
(4)(5)句举例。
(6)句议论。
这是个常用的议论语段模式:提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在这论证过程中,有些同学往往缺“议”,只有“分论点+事例”,没有讲道理。
这就会使文章肤浅。
本文作者不但举例典型,且在举例后扣住事例,扣住论题,从周瑜的史事中挖掘出嫉妒的危害和对人们的启示议论精当。
我们要有这种“议论的意识、习惯”防止“有例无议”的毛病。
另外:本文的例子,来自课本,课本是一个论据宝库,要好好开发。
第3段(7)一个人如是,一个国家也如是,想要发展,必须博采各国之长,正视自己的不足。
(8)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
(9)十年浩劫结束,邓小平领导人民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吸收外国先进经验的政策,使神州大地再次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不是承认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不嫉妒的结果吗?(10)两者比较,道理昭然若揭。
这一段也用了(7)(8)(9)(10)四句话,(7)既注意了过渡,又提出了一个论点,承上启下,用笔十分经济写法绵密。
这一点很值得学习。
(8)(9)(10)句的论证结构与上段相同,但内容和角度发生了变化:一、由上段的“反面例证”转向“正面例证”,而且从“个人存亡”转到“社会发展”,由“小”到“大”逐层深入。
二、由史实转向现实,这既达到了题目“联系现实生活”的要求,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富于生活气息。
这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
第4段(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不嫉妒别人的优点和成功,而应当虚心向别人学习,靠自己的努力创一番天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里,我们的经验还很不足,必须向外国吸收成功的经验,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文章最后一段收篇。
(11)句,作者用一句名言收拢上文两层论证。
有以一当十之效。
(12)句十分严密,一呼三应。
前一分句呼应反面论证一段,后一分句呼应正面论证一段进而呼应开篇的中心论点,也是“联系自我”,真可谓一石三鸟,真可谓“豹尾”!写作点拨:这篇文章的示范性,可模仿性极强。
整篇文章,四段,十二句。
首段引入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结尾收拢和照应,中间两段论证,正反对比,每一段又由“立――摆――议”三层组成。
一篇满分作文12句话搞掂,看来,写议论文并不难。
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基本要素,掌握了这一常规写法,我们写议论文就不会摸不着边际无从下手了。
如果我们在通过反复练习,加强材料的积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写出好的议论文是轻而易举的事。
也许这时,我们也就可以抛开所谓的模式,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高考拿个满分也并非难事!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努力吧!模式三中心论点+分论点式。
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例如《理想的阶梯》《说“勤”》《谈骨气》等等。
下面是《说“勤”》的结构提纲:中心论点:“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
‟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分论点一:勤出成果。
分论点二:勤出智慧。
这种模式最适合高考考场快速成文,也是最简单易学的,因此,可以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来训练。
论点一定要用一句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
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
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1、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3、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4、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可以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模式四中心论点+三联系(联系历史、联系现实、联系自我)+结尾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段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偏向于举例论证;第三段,从现实的角度去思考,第四段从自我的角度去思考。
第五段结尾。
这是议论文“化大为小”的简单高效实用的一种模式,这个模式能使内容充实。
文章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模式五层进模式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这是一种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可收到逐层深入之效。
( 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分论点:( 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能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模式六六段综合式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
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简述材料,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弯起绕八,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
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
只是要写好详例剖析殊为不易,不少学生忘记了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过于详尽,变成了记叙文的写法,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
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
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
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
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种模式,可能需要较宽的知识面,但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非常适合考场作文。
它的优势很明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
高考优秀作文《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1988年全国卷)的结构:《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结构:第一段,追根溯源,引出习惯:千年历史,沉重习惯。
第二段,举例论证,习惯可变:人们习惯了“迪斯科”。
第三段,连举三例,强调危害:爱迪生、赵王和猿人。
第四段,辨证分析,指明危害:缺乏创新,永远落后。
第五段,冲破习惯?安于现状?正反对比,敲响警钟。
第六段,联系实际,习惯沉重;呼吁冲破,焕发潜能。
此文就是六段定“乾坤”,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值得借鉴。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许许多多,每一种都要学习,每一种都要掌握,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要什么都去训练,否则可能什么都练不好。
可从上面几种模式中选择一二种,反复练习,熟能生巧,一年下来,结构模式胸有成竹,考场上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标准递进式议论文孤独与幸福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
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
”(名言引入)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中心论点)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
“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
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
(诠释论点)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分论点一“是什么”)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
(议论)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
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例证)。
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