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的三大策略
应用行为分析
【主要内容】ABA的基本知识:名称与历史起源;理论基础与原理;基本思想与原则;课程与实施要求ABA的重要前提:行为评估与分析ABA的基本原则:目标行为分析/分解ABA的操作方法:分解式尝试教学法(DTT);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RT)ABA的三大策略:强化策略;刺激控制策略;厌恶控制策略ABA的主要应用:适应行为的培养;问题行为的解决ABA的发展趋势:言语-语言治疗与ABA相结合ABA的基本知识.名称与历史起源.理论基础与原理.基本思想与特点.课程与实施要求名称与历史起源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也称“行为训练法”、“行为改变技术”等。
“行为分析”是研究行为、行为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一门科学;“应用行为分析”是将行为分析所得的结果进行应用,以达到理解行为和环境之间功能性关系的科学。
Applied—应用学校(学业学习/功能性学习/职业训练/人际互动/班级管理)家庭(生活训练/家事学习/亲子互动/教养方式/休闲娱乐)社会(社交活动/职场适应/社会规范)医疗(行为/药物/心理)Behavior—行为所有面向(社会/认知/情绪/语言/游戏/心智/动作技能)可观察、可度量、具体的(三者缺一不可/行为目标的基础)排除主观价值判断(教育公平/个别化教育)Analysis—分析(科学、验证、系统化)ABA作为一种干预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伊瓦·洛瓦斯(Ivar Lovaas)针对自闭症最突出的行为障碍问题,基于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操作条件作用而发展演变出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行为训练技术和操作系统。
Lovaas博士及助手于1987年和1993年发表了两个追踪研究,结果表明ABA早期治疗能显著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功能。
19个接受密集行为治疗的孩子,有9个能成功地完成常规教育课程,并在智力测验、适应技能和情绪功能方面,看不出他们和同伴有什么差别。
行为改变技术:ABA策略运用
社会文化环境改变了!生活方式变 了!
• • • • • • • 营养物质代谢失衡 大龄妊娠 环境污染(如汽车废气) 意外事故 独生子女过度保护 望子成龙、拔苗助长 …
过渡保护是对孩子探索外界、学会 做人做事情权利的剥夺
例如
• 35岁以下孕妇中,后代发生唐氏综合症 (先天愚型智力残疾)发生率约为1/100, • 而45岁以上的孕妇中后代发生该综合症的 比例高达至1/50。
传统的行为技术
• “行为矫正”的做法。将行为矫正简单的看成是对行为的 后果进行控制,尤其是使用惩罚。由此,他们建立起一个 行为干预的模式。 • 在他们看来行为问题多是负面的,当儿童发生行为问题时, 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去抑制或消除行为问题,多局限于对行 为的后果进行操作,也就是在问题行为发生后,通过给予 其厌恶的后果来控制问题行为的发生。 • 这样,他们的行为干预经常只有一个入手点,即通过控制 后果去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这种单一的行为干预模式会 使得人们多倾向于使用“惩罚”的策略,如斥责、隔离、 体罚等去处理学生行为问题。尤其当儿童发生严重问题行 为时,很多治疗机构更是会采用肢体处罚或限制的方式如 电击、捆绑、拘禁儿童等来进行治疗工作。
刺激-反应
尝试-错误
允许学生犯错误!
• • • • 尝试与错误中学习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 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需的 让错误和失败成为教育的资源而非阻碍
新行为论者
• Hull以及Tolman:除可观察到的行为外, 内隐的意识过程也包含在内。 • 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个体的反应、动作、活 动、或行动都看成有机体与环境互动的结 果,行为只是有机体发生内部变化的一种 外化表现而已。
• 她觉得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入园的儿童中属于自然 分娩的在减少,剖宫产的幼儿比例持续增加。现在, 全园70%左右的幼儿约是剖宫产儿,小班一个班级 中的剖宫产儿高达90%。章园感到不解得是:现在 怎就这么多的人不能正常生孩子?同样,令她苦恼 的是:剖宫产儿的快速增加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少 新问题,令园方头疼。这些孩子表现为:吃饭慢, 咀嚼不协调;一堂20分钟的课,能集中5分钟已算 不错;自控能力差,坐不住,不知他们想要干什么; 我行我素,行为古怪,脾气大。虽说不停在动,但 跑起步来同手同脚,平衡能力差,动不动就摔跤。 做操乱做,不看老师的示范,常常同手同脚,左右 不分。这些孩子越多,各种活动组织越是困难,意 外小事故发生就越来越多。学校只能适当减少活动。 儿童早期教育有步入恶性循环的危险!
ABA教学方法介绍
ABA教学方法介绍ABA教学方法,即应用行为分析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心理学原理的教育方法,主要用于辅助自闭症患者和其他发展迟缓儿童的教育和干预。
ABA教学方法在过去几十年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对ABA教学方法的详细介绍:一、概述ABA教学方法是由行为分析师培训和实施的一种个别化教育干预方法。
其目标是通过对孩子举动适当的教育和习惯养成,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和社交技能。
ABA教学方法是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儿童学习新的技巧和行为。
ABA教学方法遵循一系列精确的步骤,来确保学习和教学的正确性。
这些步骤包括设定目标、收集数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效果。
通过对孩子的举动进行分析和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二、基本原理ABA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建立正向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使用激励和强化技术来增强和巩固学生的目标行为。
这种方法强调通过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来增加和巩固期望的行为。
同时,也会通过消除不良行为的积极惩罚来减少和遏制不良行为。
三、教学步骤1.设定目标:为每个学生设定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行为目标,以明确期望的学习结果。
2.数据收集: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行为反应,收集数据以评估学习进展和履行目标。
3.制定计划:根据收集的数据,制定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化教学计划,并确定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4.实施计划:根据教学计划,教师开始实施教学,并使用激励和奖励技术来增强和巩固期望的行为。
5.评估效果:定期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行为变化,以确定教学计划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四、教学策略和技术1.步骤式指导:将学习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可管理的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3.模仿和角色扮演: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帮助学生学习新的行为和社交技能。
5.积极定时提及:根据学生的进展情况,在适当的时间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增加学生的动力和积极性。
五、优势和应用领域1.个性化教学:ABA教学方法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ABA训练的主要技巧
ABA训练的主要技巧1.目标设定:ABA训练的第一步是制定明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当具体、可观察、可量化,并且要与被训练者的现实生活需求和个人能力相符合。
目标应当明确指明了所期望的行为表现,例如“每天展示出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正确的情绪调节方式”。
2.离散试验训练:离散试验训练是ABA训练中使用最广泛的技巧之一、它将期望行为细化为一系列离散的步骤,并通过反复进行这些步骤的实施和反馈,以帮助被训练者逐渐掌握目标行为。
离散试验训练强调的是小步进、即时反馈和及时强化。
3.提供清晰的指令:在进行ABA训练时,提供清晰明确的指令对于被训练者的理解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指令应当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并且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示范等方式进行辅助说明。
4.使用正向强化:正向强化是ABA训练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它通过提供积极的奖励,鼓励被训练者正确地展示目标行为。
正向强化可以是物质奖励,如糖果、玩具等,也可以是非物质奖励,如表扬、拥抱等。
5.程序重建和一致性:在ABA训练中,程序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一旦确定了目标和方法,就应当保持稳定且一致的实施和变量控制。
如果发现目标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改善,需要进行程序重建,重新审视目标的设定和执行过程。
6.数据采集和分析:ABA训练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系统地记录和分析被训练者的行为表现,可以及时评估和调整训练方案,以便实现最佳效果。
7.使用提示和提示渐变:对于一些复杂的或新的目标行为,被训练者可能需要一些提示来完成。
提示可以是物理的,如手势指导;也可以是语言的,如口头提示。
在ABA训练中,使用提示是为了帮助被训练者逐步独立地展示目标行为,因此,提示应当逐渐减少,以促进自主表现。
8.社交技能训练:除了基本的目标行为,ABA训练也重视社交技能的培养。
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包括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微笑、问候、分享等。
这些技能对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和适应至关重要。
9.家庭参与和一体化干预:ABA训练强调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进行干预和支持。
aba使用方法
aba使用方法ABA使用方法简介ABA是一种常用的行为分析工具,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帮助我们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行为干预计划。
本文将介绍ABA的基本概念及其常用的使用方法。
ABA的三个阶段1.Antecedent(前因):指引发某种行为的刺激或事件。
在记录行为时,需要准确记录前因,以便分析和理解行为的触发条件。
2.Behavior(行为):指特定的行为,ABA的关注点主要是非自愿行为。
在记录行为时,需要详细描述行为的具体情况,包括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等。
3.Consequence(后果):指行为发生后的环境反馈。
后果可以是积极的(增加某个行为的可能性)或消极的(减少某个行为的可能性)。
在记录行为时,需要准确记录后果,以便分析和调整行为的后果。
ABA的使用方法1. 数据收集•在使用ABA之前,需要明确记录观察的行为和相关信息。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电子表格或专门的数据收集工具来完成。
•对于每次观察,记录行为的前因、具体描述、持续时间、频率和强度,以及行为的后果。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数据,找出与行为相关的模式和规律。
•利用统计分析工具,如条形图、饼状图等,可视化数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数据。
3. 行为干预•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行为干预计划。
根据行为的前因和后果,设计适当的干预策略来增加或减少特定行为的发生概率。
•干预策略可以包括正向强化、负向强化、正向惩罚和负向惩罚等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干预策略。
4. 实施和监控•实施行为干预计划,并不断监控行为的变化。
•在实施过程中,保持记录行为数据,以便随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总结ABA作为一种行为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对特定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和干预。
通过明确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结合合适的行为干预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变和引导个体的行为。
但在使用ABA时,也需要注意保护被观察者的权益和隐私,确保行为干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ABA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ABA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应用行为分析)是一种基于科学方法的心理学理论和应用,旨在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来提高其学习和适应能力。
ABA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目标制定、数据采集、分析和干预设计等。
首先,目标制定是ABA训练的基本原则之一、在ABA训练中,目标制定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的行为目标。
目标应该是具体、可量化和可观察的,以便后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其次,数据采集是ABA训练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对个体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可以获取详细的行为数据。
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记录行为频率和时长等方式进行。
数据采集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变化,为后续的分析和干预设计提供依据。
然后,分析是ABA训练中的核心环节之一、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个体行为的规律和原因,并为干预设计提供指导。
分析主要包括兴奋性和抑制性条件、反馈和奖励效应等方面的分析,帮助理解个体行为的背后原因。
最后,干预设计是ABA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干预设计中,根据分析的结果和目标的制定,制定具体的干预方案和策略。
干预设计需要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法,如正向强化、任务提示和提示逐步撤销等。
通过干预的实施,可以促进个体行为的积极改变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ABA训练并不仅适用于特殊教育领域,它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组织管理、工作场所和社会心理学等。
ABA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一种科学、系统和有效的方法,它通过对个体行为的分析和干预,提高其学习和适应能力,促进其行为的积极改变。
总的来说,ABA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目标制定、数据采集、分析和干预设计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的有机结合和实施,可以帮助个体实现行为的积极改变和发展。
ABA训练不仅适用于特殊教育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对个体和组织的行为改变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ABA之DTT讲解
ABA之DTT讲解一、ABA(VB)起源原理20世纪30年代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最早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每次给狗喂食的同时摇铃。
当狗见到食物时自然会分泌唾液。
但巴甫洛夫发现,狗在听到铃声不给食物时,同时也会流口水。
这种现象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
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创始人斯金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件反射。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强化生物的自发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斯金纳在实验箱内放一只处于饥饿状态的老鼠,老鼠在箱内乱窜时,偶尔按压了一下能掀动食物的横竿获得了食物,强化了几次之后,条件作用就迅速形成了。
踩竿反映是对环境“操作”因此称其为“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主要区别在与:前者是一个反映—刺激过程,而后者则是一个刺激-反映过程。
斯金纳在人的被试中开展实验形容证明,人的反映可以用语言声音或手势代替具体的强化物。
同时,在实际治疗中,只能治疗者对期望的某种行为予以奖励,这种行为就会获得强化,反之就会消退。
若施以惩罚,则会加快消退的速度。
1962年美国UCLA大学心理系的洛瓦斯(Lvar Lovaas)教授把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逐渐完善建立起来的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当今不断的实验操作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了今天四步纠错法就是我们所谓的(VB)。
通过各种实验表明此教法应用到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能取到良好的成效。
“回合式操作教学法”或“分解式操作教学法”英文缩写为DTT(Discrete Trial Teaching)则是ABA的具体教学操作方法和核心,是非常具体、系统的教学方法。
在教自闭症儿童学习任何一个课程时几乎都可以用到它。
二、回合操作法“回合式操作教学法”或“分解式操作教学法”英文缩写为DTT(Discrete Trial Teaching)则是ABA的具体教学操作方法和核心,是非常具体、系统的教学方法。
aba原理原则
aba原理原则ABA原理原则是应用行为分析学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方法,用于改变和提高个体的行为。
ABA原理原则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的行为,找出行为背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变和塑造行为。
ABA原理原则的第一个步骤是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
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才能了解个体的行为模式和习惯。
观察和记录的方式可以是直接观察,也可以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了解个体的行为是什么,以及行为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ABA原理原则的第二个步骤是分析个体行为背后的原因。
行为分析学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和控制的。
因此,我们需要分析个体行为的背后原因,找出导致行为发生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是外部的刺激,也可以是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
通过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找到改变和塑造行为的方法和策略。
ABA原理原则的第三个步骤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变和塑造行为。
根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为改变计划。
这个计划可以包括增加或减少特定的刺激,建立或消除特定的习惯,以及提供相应的奖励或惩罚等。
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可以改变和塑造个体的行为,使其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ABA原理原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应用于儿童教育、自闭症干预、心理治疗、组织管理等领域。
在儿童教育中,ABA原理原则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行为模式和学习习惯,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在自闭症干预中,ABA原理原则可以帮助干预者了解自闭症患者的行为特点和需求,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干预计划和策略。
在心理治疗中,ABA原理原则可以帮助治疗师了解患者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需求,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计划和策略。
在组织管理中,ABA 原理原则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行为模式和工作习惯,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计划和策略。
总之,ABA原理原则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方法,用于改变和提高个体的行为。
以aba为原则的教学策略
以ABA为原则的教学策略引言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应用行为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行为科学方法。
它基于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通过建立正面的激励机制来引导学习者的行为变化。
以ABA为原则的教学策略已经被证明在许多不同的学习环境中非常有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以ABA为原则的教学策略,并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ABA的基本原则ABA教学策略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正向强化:通过给予学习者积极的奖励或反馈,增加他们展示目标行为的动机和意愿。
2.离散试验:将复杂的任务拆解成一系列小步骤,逐步引导学习者完成目标任务。
每个小步骤都要进行反复的、离散的尝试。
3.数据驱动决策:ABA强调对学习者行为的系统记录和分析,以便教师可以根据数据调整教学策略和进度。
以ABA为原则的教学策略以下是以ABA为原则的教学策略的具体内容:1.目标设定在教学开始之前,明确设定学习者的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且能够分解为一系列小步骤。
2.数据收集与分析持续记录学习者的行为数据,并进行分析。
这包括目标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准确性等方面的观察。
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以评估学习者的进展并做出相应调整。
3.正向强化使用正向强化手段,如赞扬、奖励或其他有意义的激励措施,以增加学习者展示目标行为的动机和意愿。
强化应该及时、明确和具体。
4.拆解任务将目标任务拆解成一系列小步骤,每个步骤都要具体明确,并且能够被学习者理解和完成。
逐步引导学习者完成每个步骤,逐渐提高任务的难度和复杂性。
5.反馈与调整给予学习者及时的反馈,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需要改进。
根据学习者的进展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进度。
6.多次重复通过多次重复练习,帮助学习者巩固目标行为。
反复的实践有助于建立新的技能和习惯,并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动机。
ABA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ABA为原则的教学策略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教育领域,包括特殊教育、儿童早期教育、学术教育等。
ABA
• 1962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洛瓦斯针对自闭症最突出 的行为障碍问题,基于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和操作条件作用而发展演变出的一套较为完整的 行为训练技术和操作系统。 • Lovaas博士和其学生在1987和1993发表了2个追 踪研究,结果表明ABA早期治疗能够改善自闭症 儿童的功能。19个接受密集治疗的孩子有9个能 完成常规课程并在智力测验、适应技能和情绪功 能和同伴没有什么差别。其他孩子也在语言和社 交等方面有很大突破。在这研究中,孩子开始治 疗在3岁以下,平均每周个别治疗40小时,平均 治疗2年或以上。
5
ABA
学习理论 (行为是可以塑造的) 代表人物:斯金纳 行为学理论 (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代表人物:华生
行为改变的公式:将ABA的原理放进实践操作之中 S(刺激可控制的) 的) 原理:行为是可以改变的,条件是控制刺激和结果。 目的:建立适应性(正性)行为,减少不适应(问题)行为。 .论点:自闭症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为缺陷综合征,但在精心设计的训练计划和环境下症 状可以得到改善。
应用行为分析法 (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简称ABA) Applied-应用
Behaviour-行为
√所有面向(社会/认知/情绪/语 言/动作技能) √可观察、可度量、具体的(三者 缺一不可,行为目标的基础)
√学校(学业学习/职业训 练/人际互动/班级管理) √家庭(生活训练/亲子互 动/教养方式/休闲娱乐) √社会(社交活动) √医疗(行为/药物/医疗)
测量
• 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 • 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 • 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 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aba调控途径 -回复
aba调控途径-回复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应用行为分析)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心理学方法,用于改变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模式。
它通过系统地应用行为学原理,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并通过分析、设计和实施特定的行为干预程序,来帮助人们改变不利的行为或发展有益的行为。
ABA调控途径,即ABA在干预行为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下面将详细介绍。
第一步:目标设定ABA调控途径的第一步是设定明确的目标。
在干预一个行为之前,需要明确该行为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可达到的,并且与被干预个体相关。
例如,一个目标可以是一个孩子学会说出一个特定的单词。
第二步:行为分析行为分析是ABA调控途径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涉及对目标行为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以了解发生在目标行为之前和之后的事件。
通过分析行为的环境因素和后果,可以确定行为发生的原因和维持因素。
行为分析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记录行为以及与相关人员和家庭成员进行访谈。
第三步:制定计划在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针对目标行为的干预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且根据对目标行为的研究和分析来确定。
计划通常包括为目标行为提供正面的强化措施,以加强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并提供替代行为来取代不利行为。
第四步:实施干预一旦制定了干预计划,就可以开始实施干预。
干预的方式和方法因个体的情况而异,可以包括直接指导、模拟示范、使用咨询工具等。
在实施过程中,要持续记录和监测目标行为的变化,并及时对干预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
第五步:评估干预效果ABA调控途径中的最后一步是评估干预的效果。
通过定期评估目标行为的变化,可以确定干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评估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行为记录以及使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进行。
根据评估的结果,可以对干预计划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调整,以便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结起来,ABA调控途径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干预方法,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行为分析、制定计划、实施干预和评估干预效果,来改变人类和动物的行为。
ABA基本训练原则
ABA基本训练原则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基本训练原则是一种行为分析方法,通过对特定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来创造适合个体需求的训练环境,以增强所需的行为表现。
以下是ABA基本训练原则的详细介绍:1. 目标设定(Goal Setting)目标设定是ABA训练的首要步骤。
在制定目标时,需要明确标识所需训练的行为,使目标具体、明确和可测量。
这有助于评估训练的进展,并确保训练过程的有效性。
2. 分析行为(Behavior Analysis)行为分析是ABA的核心原则之一、通过对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更好地理解行为的原因和后果。
分析行为可以帮助找出行为背后的驱动因素,进而改变或塑造该行为。
3. 正向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正向强化是一种通过增加奖励或好处来增加特定行为发生的方法。
通过为目标行为提供激励,个体会更倾向于重复这种行为。
正向强化应该根据个体的需求和偏好进行选择,并及时提供以增加效果。
4. 提供模型(Modeling)提供模型是指通过展示和示范所需的行为来鼓励个体学习和模仿。
这可以通过直接示范、视频展示或图示等方式来实现。
提供模型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敏感和自然地掌握所需的行为。
5. 指导提示(Prompting)指导提示是一种通过提供额外的支持或提示来帮助个体完成特定行为的方法。
这些提示可以是物理引导、视觉提示、语言提示或模型示范。
逐渐减少和淡化指导提示可以帮助个体逐步独立地完成任务。
6. 分散练习(Distributed Practice)分散练习是指将训练任务分成小的可管理的部分,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反复练习。
通过分散练习可以提高个体的学习效果和记忆能力,并避免因连续训练而引起的疲劳和厌倦。
7. 个体化训练(Individualized Training)个体化训练是指根据个体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训练计划和方法。
每个人的需求和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和调整,以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ABA的基本知识
专题一应用行为分析(ABA)【主要内容】✧ABA的基本知识:名称与历史起源;理论基础与原理;基本思想与原则;课程与实施要求✧ABA的重要前提:行为评估与分析✧ABA的基本原则:目标行为分析/分解✧ABA的操作方法:分解式尝试教学法(DTT);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RT)✧ABA的三大策略:强化策略;刺激控制策略;厌恶控制策略✧ABA的主要应用:适应行为的培养;问题行为的解决✧ABA的发展趋势:言语-语言治疗与ABA相结合ABA的基本知识.名称与历史起源.理论基础与原理.基本思想与特点.课程与实施要求名称与历史起源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也称“行为训练法”、“行为改变技术”等。
“行为分析”是研究行为、行为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一门科学;“应用行为分析”是将行为分析所得的结果进行应用,以达到理解行为和环境之间功能性关系的科学。
⏹Applied—应用✓学校(学业学习/功能性学习/职业训练/人际互动/班级管理)✓家庭(生活训练/家事学习/亲子互动/教养方式/休闲娱乐)✓社会(社交活动/职场适应/社会规范)✓医疗(行为/药物/心理)⏹Behavior—行为✓所有面向(社会/认知/情绪/语言/游戏/心智/动作技能)✓可观察、可度量、具体的(三者缺一不可/行为目标的基础)✓排除主观价值判断(教育公平/个别化教育)⏹Analysis—分析(科学、验证、系统化)ABA作为一种干预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伊瓦·洛瓦斯(Ivar Lovaas)针对自闭症最突出的行为障碍问题,基于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操作条件作用而发展演变出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行为训练技术和操作系统。
Lovaas博士及助手于1987年和1993年发表了两个追踪研究,结果表明ABA早期治疗能显著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功能。
19个接受密集行为治疗的孩子,有9个能成功地完成常规教育课程,并在智力测验、适应技能和情绪功能方面,看不出他们和同伴有什么差别。
aba训练方法(一)
aba训练方法(一)什么是“aba训练”?ABA训练(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中文名为应用行为分析,是一种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使用实验和数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治疗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激励和惩罚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从而帮助他们逐渐适应社交环境和生活方式。
ABA训练的基本原则ABA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正反馈(Positive Reinforcement): 通过给予奖励或者积极鼓励的方式增强一个人的积极行为。
2.负反馈(Negative Reinforcement):通过给予批评或者惩罚的方式减少一个人的消极行为。
3.泛化(Generalization):指在不同的情境下,一个人能够运用已学的技能,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ABA训练的方法ABA训练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指令-反应-反馈法:教练会告诉学生做什么,学生完成任务后得到反馈。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技能。
2.连锁技能法:教练会先教授一项基本技能,再逐步给出其他更高级的技能,并且让学生能够把前面学习的知识与后面的技能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3.分步式技能法:在这个方法中,教练会遵循一个既定的步骤,不断将任务拆解成几个小的、容易理解的部分,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整个任务。
ABA训练在实际中的应用ABA训练已被广泛用于儿童的行为干预和教育培训等领域,例如:1.认知类障碍治疗:ABA训练对于认知类障碍,如自闭症、孤独症、弱智等病症,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2.行为类障碍治疗:ABA训练可以对儿童的行为类障碍如多动症、注意缺陷过动症等进行诊断,通过技能培训和行为改变,帮助儿童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3.教育培训:ABA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心态和自信心。
结论ABA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行为改变和治疗方法,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ABA行为疗法实施方案
幼儿园ABA行为疗法实施方案一、方案背景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行为疗法是一种针对孩子的行为和学习问题的治疗方法。
ABA疗法通过建立正反馈机制和规律性训练,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
由于ABA疗法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方案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ABA行为疗法实施方案,以便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能够更好地实施这种治疗方法。
二、方案目标本方案旨在帮助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了解ABA行为疗法,并提供详细的实施指南。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ABA行为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如何识别孩子存在的问题;3. 掌握如何制定适合孩子的训练计划;4. 能够正确实施ABA行为疗法,并在日常教育中灵活运用。
三、方案内容1. ABA行为疗法基本概念和原理(1)基本概念: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是应用行为学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正反馈机制,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从而达到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问题的目的。
(2)基本原理:ABA疗法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则:①正反馈原则:当孩子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时,应给予及时、明确、恰当的奖励,以增强其积极行为;②负反馈原则:对于孩子不良的行为应及时惩罚或给予相应惩罚措施,以减少其不良行为;③规律性训练原则:ABA疗法主要通过规律性训练来促进孩子积极行为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2. 识别存在问题ABA疗法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识别存在问题。
识别问题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情况制定相应计划。
具体步骤如下:(1)观察幼儿园中存在问题的孩子并记录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或学习障碍;(2)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并确定所存在的问题具体是什么;(3)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和学习状态等信息,进一步分析问题;(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3. 制定适合孩子的训练计划制定训练计划是ABA疗法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ABA的三大策略
ABA的三大策略从应用的角度,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分为三大块:.强化策略:强化、消退、区分强化、强化程序(塑造和串联)等。
.刺激控制策略:分化和泛化.厌恶控制策略:负性强化与惩罚这三大策略联合对行为的功能分析,一起构成了临床行为控制技术的核心技术。
【消退法】1.含义:对于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随,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强化消失会导致消退,换言之,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意义: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不去强化而去淡化,既可以消除不正确行为,又不会带来诸如惩罚等导致的情感受挫的副作用。
3.举例:小孩的许多无理取闹的行为实际上是学习的结果,因为他们通过哭闹能得到诸如玩具、冷饮等强化物。
如果你加以理会,没有采取消退策略,那么,间歇性强化就发生了,孩子就赢了,这会鼓励他们以后继续哭闹、发脾气。
为矫正这种行为,父母只要不予注意(不予强化)就能停止他们的撒娇,因为父母的无端让步实际上正起着强化不正确行为的作用。
4.注意:在使用消退法时不要用语言与孩子沟通,也不要注视他,否则容易强化其问题行为,但可以有简单的指令,如“不要打”、“不要哭”、“不要叫”等。
【塑造法】1.含义:塑造法是行为改变的一种方法,指通过强化近似成功的反应逐步建立新的行为。
ABA是将行为分解成细小部分进行教学的,我们可以通过强化近似的反应来“塑造”孩子不断趋近和最终完成所塑造的行为(目标行为)。
⏹例1:在学习“模仿拍手”的课题时:给出指令“这样做”并示范拍手之后,孩子只是举起自己的手,在辅助他完成这个动作后强化他。
随着进展,孩子开始将双手碰在一起,但还不能连续重复,辅助他重复拍手后给予强化。
随着塑造进程的延续,孩子被强化的行为越来越接近标准的“拍拍手”。
ABA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ABA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ABA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目标的分解、强化和辅助是ABA的基本训练原则,回合式操作教学法、塑造法和连环法则体现了ABA的具体训练方法.训练方法的实施是以遵循训练原则为基准的;而训练原则正是在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得以具体体现的。
分解目标就是强调把每个能力分成最小、最简单的单元进行教学,它是运用连环法和塑造法的前提。
连环法是将简单的单元行为连成链条形成更复杂的行为;而每个单元行为的建立都要用塑造法来完成;在塑造的过程中要通过指令、强化、辅助所构成的一个个回合加以具体操作运用。
因此,连环法的运用是以塑造法为基础的,而塑造法的完成是以一个个回合具体体现的。
(一)回合式操作教学法回合式操作教学法包括指令、个体反应、结果(强化或辅助)、停顿4个基本的元素.指令发出后,孩子出现正确反应马上强化,然后停顿.预示着一个回合的结束。
如果在指令后出现错误反应,停顿。
进入下一个回合:重新发指令→辅助→强化→停顿。
如果孩子在指令发出后1—3秒钟没有反应就认为是无反应,立刻重复指令,如仍失败。
第三次发指令后立刻辅助。
关于回合的目的,Lovaas 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回合可以帮助孩子注意到刺激;使教者和孩子马上知道反应是否正确;帮助教者以一致的方式要求孩子,以免引起孩子理解上的混乱,延误进步;帮助教者快而容易地辅助孩子的进步.1、指令Lovaas认为由于孤独症儿童问题的出现同时发生在感觉输入和加工两个过程。
迅息进入到大脑以后不能进行有效地过滤以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因此,发指令时要注意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教者的声音大而自信以确保孩子接收到,做出我们所期望的反应。
其次,指令要适合孩子的接受能力。
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要求。
同一个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
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从简单到复杂。
重复指令是一种指令无效性的表现,也是很多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错误.我们要求发出指令后要给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等待的过程是期待孩子独立做出反应的过程。
以aba为原则的教学策略
以aba为原则的教学策略以ABA为基础的教学策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正向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发展和改善他们的技能和行为。
ABA是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的缩写,它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和评估个体的行为,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学习和行为改变。
ABA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包括:1.分析行为:ABA的第一步是仔细分析学生的行为,包括其频率、强度、时长和可能的触发因素,以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干预方向。
2.制定目标:在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后,制定具体、可量化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可以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评估学生的进展。
3.提供正向激励:ABA强调正向激励,即通过给予学生奖励和赞扬,增强他们正确行为的意愿和能力。
这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4.使用反馈:ABA鼓励教师及时、准确地提供学生的行为反馈。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效果,进而调整和改进他们的行为。
5.个性化干预:ABA认为每个学生都独特,需要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根据学生的个别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在ABA教学策略中,教师主要扮演着评估者、设计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他们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方案。
他们应该遵循ABA的原则,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改善技能和行为。
此外,家长也应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密切合作,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进展,以便在家庭中给予支持和延续学校中的教学。
ABA教学策略可以在各个领域应用,包括语言和沟通、社交技能、学术技能等。
对于语言和沟通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ABA的原则,通过分析学生的语言行为,制定个性化的目标和计划。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配对技术,将新的词汇或语句与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社交技能方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社交交往方式,例如与他人保持眼神接触、回应他人的提问等。
应用行为法(ABA)基本概念.
关于ABA的几个基本概念(一)ABA的基本特点ABA大家都知道就是行为应用分析法。
1将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和行为进行分解,直到最细小的但可观测的行为单元。
如:“吃饭”可以分解为:“走到餐桌前”、“坐在椅子上”、“拿自己的餐具”“吃自己碗里的东西”等等。
行为可以无限往下分,尽可能的细小。
通过有系统的训练,帮助孩子学会有社会适应性的行为和活动。
每一种特殊儿童不能出来的行为,从简单的“看”别人,到复杂的如主动的交流和社会活动,都可以被分解成为许多工作步骤。
2、要求孩子必须对每个指令做出反应。
3、孩子的错误反应肯定不能得到解决奖励,即不能被强化。
例如:发脾气,刻板行为,自伤,退缩等)。
4、同一课题的训练要重复很多次,直到在没有成人的任何指导和辅助下,孩子也能有稳定的正确的反应,将孩子的反应记录下来并且按照特定的、客观的定义和标准来评价。
课题的不同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有的孩子三次就会了,有的孩子则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每个孩子都如此不同。
多长时间学会只有上帝知道。
5、教学计划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而个别化设计的(IEP)。
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意思。
(二)ABA的基本操作分式——回合操作教学法(DTT)指令(刺激)——(孩子)反应——结果(强化)——停顿。
下一个回合。
要对指令作出反应,听指令做反应是社会行为。
(三)行为的分解和目标行为1、行为的分解——将一个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单元行为,对每一个单元行为还可以继续分解,这样逐级将一个行为拆分为更小的,有先后顺序的行为链。
洗手的分解:会洗手要具备的能力:开水龙头——洗手——关水——擦手。
如果不会洗手,就要现分解洗手——搓手——打香皂——冲手。
现在都是用洗手液,更方便了,设备的发展也可以改善孩子们生活的艰难。
平时没事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总想多少年后自己S了后孩子怎么办哪。
不试永远不了解孩子。
教孩子时不要一根筋,一种方法打不开孩子的心灵再寻求另一种。
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但能解决孩子的问题也能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帮助,但要一步步的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A的三大策略从应用的角度,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分为三大块:.强化策略:强化、消退、区分强化、强化程序(塑造和串联)等。
.刺激控制策略:分化和泛化.厌恶控制策略:负性强化与惩罚这三大策略联合对行为的功能分析,一起构成了临床行为控制技术的核心技术。
【消退法】1.含义:对于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随,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强化消失会导致消退,换言之,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意义: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不去强化而去淡化,既可以消除不正确行为,又不会带来诸如惩罚等导致的情感受挫的副作用。
3.举例:小孩的许多无理取闹的行为实际上是学习的结果,因为他们通过哭闹能得到诸如玩具、冷饮等强化物。
如果你加以理会,没有采取消退策略,那么,间歇性强化就发生了,孩子就赢了,这会鼓励他们以后继续哭闹、发脾气。
为矫正这种行为,父母只要不予注意(不予强化)就能停止他们的撒娇,因为父母的无端让步实际上正起着强化不正确行为的作用。
4.注意:在使用消退法时不要用语言与孩子沟通,也不要注视他,否则容易强化其问题行为,但可以有简单的指令,如“不要打”、“不要哭”、“不要叫”等。
【塑造法】1.含义:塑造法是行为改变的一种方法,指通过强化近似成功的反应逐步建立新的行为。
ABA是将行为分解成细小部分进行教学的,我们可以通过强化近似的反应来“塑造”孩子不断趋近和最终完成所塑造的行为(目标行为)。
⏹例1:在学习“模仿拍手”的课题时:给出指令“这样做”并示范拍手之后,孩子只是举起自己的手,在辅助他完成这个动作后强化他。
随着进展,孩子开始将双手碰在一起,但还不能连续重复,辅助他重复拍手后给予强化。
随着塑造进程的延续,孩子被强化的行为越来越接近标准的“拍拍手”。
一旦学生拍起手来,就不再强化他的近似反应,而是在他完成标准动作后才给予强化。
⏹例2:用塑造法逐步延长孩子坐在椅子上做课题的时间,如果你要求孩子能坐住10分钟,就可能要从3分钟甚至更少的时间开始强化,直至将孩子的行为塑造到10分钟。
2.运用:一个得到强化的反应,应该比之前的反应更接近所期望的行为。
经常需要采用塑造法的情况:①身体动作:对儿童动作进行强化,使这些动作越来越接近正确的动作;②语言技巧:对儿童逐步改善的发声进行强化;③书写及绘画:在儿童画出的字母越来越近似于卡片上的字母时给予强化。
3.意义:能够增加孩子获得强化的机会,并使他有成就感。
4.原则:注意“赏进不赏退”,“赏好不赏差”的塑造原则。
【连环法/连锁法】1.含义:是首先将目标行为分解为不同的单元行为,将这些单元行为连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教。
最终使孩子能独立完成一个包含有一系列动作的活动(目标行为)。
2.要点:先对目标行为进行分解,以确定孩子已经习得哪些单元行为,哪些还没有,先练习各个单元行为。
在采取连环法之前,你必须确定孩子已经能独立完成每一个单元行为。
3.形式:前进连环法(从第一个单元动作开始至最后)和后退连环法(从最后一个单元动作开始练习,示范全过程的步骤,在最后一步停下来,之后的方法与前进法相似)(注意:无论使用前进连环法还是后退连环法,在训练孩子学习独立完成第一步时,其他的步骤要在辅助下完成。
)【刺激控制技术】刺激控制技术实际上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行为现象,主要包括分化与泛化这两个概念。
分化训练与泛化训练也有一些些特殊形式:辅助、模仿训练与指导训练。
1.分化⏹刺激分化:行为之前的变量中,影响某行为发生的因素被称为分化性刺激;该因素对行为形成影响的过程称之为刺激分化。
譬如,一个儿童跟着妈妈去商店,见到他心仪的东西就哭闹着要,不满足他就打滚、尖叫、捶头顿足;而跟着爸爸去同样的场合,则表现得很乖,虽然同样渴望得到他所心仪的东西,但即使不满足,也没有歇斯底里的表现。
由上例可见,行为之前的环境变量中(商店),爸爸与妈妈这两个不同的刺激对儿童的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
⏹分化训练:通过在分化性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某行为总是被强化而分化性刺激缺乏的情况下总是被消退的过程,使得分化性刺激获得对某行为发生的控制性作用。
分化训练相对于过去我们所讨论的区分强化,前者在于区分不同的情境,使得某行为在某一情境下被强化,而在其他情境下被消退;后者在于区分不同的行为,使得某行为总是得到强化,而其他行为则都被消退。
2.泛化(1)含义:又称类化,就是指在一系列的情境中使某一行为得到强化,直到该行为泛化到同一类刺激中的其他成员。
因此,泛化就是某一被强化的行为在一个新的情境里(新的刺激呈现时)出现的现象。
所谓新的刺激,就是任何当它呈现时某行为从来没有受到过强化的刺激;所谓同类刺激,就是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刺激的统称。
泛化训练就是通过特定的手段与程序,使得泛化现象出现的过程。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讲,泛化训练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技术。
(2)意义:①泛化是ABA训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一旦一个技巧在一个环境中(如教室)被教会,就要将它转移到变化了的环境中进行泛化。
②泛化关系到训练的有效性,即可以确定行为的改变是因为孩子学到了东西。
要使一个教学方案达到有效性,就要系统地进行泛化训练。
(3)形式:刺激的泛化和反应的泛化⏹刺激的泛化:在一个环境中学会的行为,以后在其他环境中也能表现出来,尽管这些环境并没有包括在教学计划中。
为了达到刺激泛化的最大化,需要引进更多的环境差别因素进行练习。
请记住刺激泛化的基本规则:如果没有就建立它。
具体方法如下:●在不同的环境中训练:如果孩子只是在一个地方做训练(如学校或训练机构),没有在其他地方学习(如家里)的经验,那么环境变化后他的表现会有差别,即很难或几乎没有泛化能力。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注意:①训练要在一个以上地方进行;②在学校或训练机构教的课程内容,在家里也应该进行。
●有不同的老师上课:有多个“重要的成年人”参与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在教自闭症孩子时经常的情形是:孩子跟老师在一起时表现得很乖,学习得也很好,但跟父母在一起时却表现得很差;或者一个一直由父母训练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学校无法跟老师学习。
因此,应该是孩子身边所有的成年人都要介入到训练中来。
经过跟一定数量的大人学习后,孩子对大人的“区别”对待就会被打乱,新学会的行为也就因能够适应不同的人而泛化。
●将刺激物共同化:至少在开始训练的阶段,将家里和学校/训练机构的外表布置得相似会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在家里也使用孩子在机构/学校也使用的教具;尝试将家里的吃饭化境布置得与学校的接近;如果孩子在学校有比较处得来的伙伴,尝试将他们带到家里来与你的孩子玩耍;在孩子要上学之前,在家里模拟学校的场景,这样可以使孩子以后到学校较容易适应。
●相同的强化方案:如果孩子的一个行为反应在家里得到连续不断的强化,而到机构/学校之后却一下受到间断强化的对待,该行为的泛化可能就很困难,至少在开始的几天里。
这种在强化方案上的突然变化一般会发生在孩子上学的时候。
为了避免这种在强化方案上的变化,在孩子上学之前,就要在家里尝试“稀释”其强化方案,此外还要有一个辅助老师在开学的头几天在学校里维护比较“稠密”的强化方案。
⏹反应的泛化:通过只训练一个行为引起更多的行为变化。
即通过教一个或一些有限的行为,获得了多个附带的行为改变效果。
具体建议如下:●学会交流性反应:建立并加强那些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的语言因素。
例如,让孩子学会那些对他表达要求有直接帮助的词(如饼干、果汁、打开、不做了、游泳等),要比学会称呼的一些概念(如鼻子、耳朵、绿色等)要有用的多。
许多例子都表明,功能性语言能够有效地代替乱七八糟的行为,如自我刺激和暴躁性情绪之类,因为导致这些行为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他不能适当地表达愿望。
●学会一些实用的自我帮助技巧: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自理行为,它们能够帮助孩子得到一些可以增加其自我满足或想要的东西。
例如,他会打开门,脱掉湿了的裤子,热的时候脱掉厚的外衣,或者能够骑着自行车很方便地到一个他想去的地方。
●学会怎样玩耍:对一些不适当的自我刺激方式而言,某些玩耍活动是较适当的替代活动。
例如,一个孩子总是旋转他所看到的一些东西(如烟灰缸、茶杯、盘子等),可以利用他的这一点教他做陶艺,这样可以减低他的不适当自我刺激方式。
同样,跳舞对于喜欢摇晃身体的孩子会有帮助,以此类推。
●学会服从:一旦获得了对孩子的两个以上的行为的控制(如坐下、站起来、关上门等),孩子对你的服从力就会自动提高。
重要的一点是注意到,在这类反应的泛化上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
例如,某个孩子学会了在几个行为上对你的服从后,就已经证明了他的“泛化服从”能力,即控制几个行为后你就在获得全面的控制;但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可能还表现不出来服从性的泛化,需要更多的训练。
●训练观察性的学习:在一些方面,你应该教孩子学习一个过程。
即通过仅仅是观察别人的动作,完成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活动。
●学会新的社会反应:因为你在建设性地介入孩子的生活,你作为一个人在传达着是使他满足还是厌恶,这样就使你这个人具有了奖励和惩罚的性质和意义。
换言之,大人对孩子来说具备了更大范围上的控制性,孩子的行为也就可以在大人没有给予明确的塑造时得到塑造。
新的行为会在更多的非正式(非训练)情况下建立起来。
●建立内在的强化:当孩子能够从一个课题或行为中区别出(注意到)所蕴含的奖励性时,你的训练就取得了最大的效果,即孩子有了最大的收获:获得内在的强化。
虽然尚不知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内在强化,但至少要让孩子积极地经历几次这样的行为。
尽管对内在强化获得的过程还知之甚少,但有实例说明它是存在的。
如果你在教一组没有语言的孩子模仿你的发音或单词,其中的几个孩子会自动地有了模仿的能力,而开始变得“鹦鹉学舌”。
这就是说,即使没有明确的强化鼓励,他们也会一直模仿大人说话,模仿发出的声音本身就在强化/鼓励着孩子自身,这时模仿课题本身已成为强化物。
(4)分级:⏹一级泛化:从基础学习将技能掌握,可以在不同的人物之间进行泛化该项目标。
●操作过程:环境结构、强化物、时间、教材、指令均不变,唯一要变的是操作者。
●解决问题:患儿只和某一个人说话而不和其他人说话。
⏹二级泛化:在一级泛化基础之后进一步的结构化——在不同的教具材料及指令间进行泛化。
●操作过程:环境结构、强化物、时间均不变,要变的是指令,教材,训练者。
●解决问题:①患儿能适应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同指令,如:这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②患儿能认识不同外观的同一类物品,如:大杯子和小杯子都是杯子。
⏹三级泛化:保持所学的和已经掌握的概念(一级和二级);在不同的环境、时间、分散注意力的事物之间泛化;加强反应的流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