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与旅游产业开发问题研究
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推动蓬莱旅游业跨越发展
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推动蓬莱旅游业跨越发展内容摘要:蓬莱是海上丝绸之路北线的起点,在漫长的古代海上文明的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亦为蓬莱留下宝贵的旅游文化财富。
本文围绕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合理开发利用海上丝绸之路,将推动蓬莱旅游业的发展达到新高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蓬莱;旅游;开发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项历时2000多年,影响波及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的世界性历史大事件,拥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
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资源,进行区域旅游合作,以发挥其作用和优势,不仅对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品牌,而且对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蓬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独特作用。
(一)特殊地位蓬莱是中国沿海建成历史久远的城市之一,登州古港作为我国古代北方的重要港口,是中国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北部起点。
作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登州(蓬莱)成为了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桥头堡,成就了‘沿岸皆水榭,丝竹笙歌,商贾云集,富甲六郡’的繁华景象始发港,登州古港是古代中国北方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和南北海运及贸易活动的枢纽港。
(二)独特作用蓬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承载着“海丝”北方航段的重要角色与功能,自2011年始,与宁波、泉州、广州、福州、扬州、漳州、北海、南京等九座城市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现已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目前考古发现证明蓬莱的水上活动是始于新石器时期。
考古界在山东半岛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鱼漂、鱼钩、网坠、沿海城市遗址等,都能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海洋生活状况和发达的沿海社会水平。
夏商文明是在海陆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先秦时期的“齐文化”,以“海王之国”为标志。
商周之际的“殷人东渡”,春秋时期孔子的向海思想,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秦代“徐福东渡”的大规模远航等,都发生在山东半岛。
海上丝绸之路探寻福建厦门的海洋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探寻福建厦门的海洋文化福建厦门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以其悠久的海洋历史和丰富的海洋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线索,探寻福建厦门的海洋文化,并介绍其在历史、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影响。
一、福建厦门的海洋历史福建厦门地处东海之滨,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早在古代,福建厦门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作为一个海洋贸易港口城市,厦门曾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等地进行海上贸易的重要中转站。
在古代,福建厦门的海上贸易规模巨大,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来此交易。
这些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福建厦门的经济繁荣,还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海洋文化。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厦门的“土楼”文化,这种特殊形式的建筑是福建沿海地区的独特景观,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福建厦门的海洋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福建厦门的海洋经济也逐渐崛起。
如今,厦门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具有发展渔业、航运、旅游等海洋产业的优势。
厦门的渔业资源丰富,海洋养殖技术也相对成熟。
特别是近年来,厦门以海洋渔业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升了渔民收入和渔业产值。
此外,厦门的航运业也非常发达,拥有多个国际航运港口,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之一。
另外,福建厦门的海洋旅游业也日益兴起。
厦门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如鼓浪屿、曾厝垵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厦门还举办了多个国际海洋文化节和海洋运动赛事,以海洋文化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三、福建厦门的海洋文化交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福建厦门积极参与了海洋文化交流与合作。
例如,厦门与台湾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两岸间的海运往来也日益频繁。
厦门还与其他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如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进一步深化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联系。
此外,厦门还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厦门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浅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浅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中国大力推进的一个重要战略,也是新时期中国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本文将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经济潜力:随着一带一路的加速推进,沿线各国的文化旅游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这些国家的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在这样的背景下,沿线国家之间的旅游交流和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文化旅游产业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 文化特色: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旅游产业的特色是各不相同的。
比如,中亚国家的文化特色来自于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而波斯国家则体现了伊斯兰文化的底蕴和丰厚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体验和学习。
3. 发展趋势: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旅游产业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沿线国家的旅游业和文化交流也将如火如荼地展开,促进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二、产业分析1. 旅游文化交流:作为经济带沿线上的重要产业,旅游业对于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关键性作用。
随着旅游业的壮大,各国游客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也逐渐深入。
2. 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沿线各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将有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传递和弘扬中华文化。
3. 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建立起沿线经济带文化旅游品牌,对于沿线国家吸引游客和建立文化品牌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打造品牌的核心在于深度挖掘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旅游形象。
三、发展对策1. 强化文化旅游交流:在经济带沿线之间建立更多的文化交流平台和旅游联合体,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交流的互惠互利。
2. 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沿线各国的文化遗产,如古道、古城、皇宫、寺庙等,以更好的方式展现中国文化和沿线国家的特色文化。
丝绸之路的课题研究
丝绸之路的影响和意义
01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商品贸易,还促进了文化、宗教和 科技的交流,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加强国际合作与外交关系
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了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03
推动经济发展
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促 进了商品生产和贸易的繁荣。
D
丝绸之路的贸易网络
01 02
陆路丝绸之路
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陆地贸易路线,以长安(今西安)为 起点,穿越河西走廊,经敦煌、吐鲁番等地至乌鲁木齐,再向西延伸至 中亚、西亚和欧洲。
海路丝绸之路
以中国的沿海城市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至西亚,再延伸至欧洲各地 的海上贸易路线。
03
贸易中心
丝绸之路沿线的绿洲城市和港口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如敦煌、楼兰、
增进文化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旅游,人们 可以深入了解沿线国家的 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促 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历史遗迹
对于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遗迹,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修缮, 确保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沿线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和民 俗活动等,应积极传承和发扬。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融。在丝绸之路沿线,各种文化传 统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
文化特点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涉及宗教、艺术、语言和科技等多个领域。例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通过 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同时中国的道教和儒教也影响了沿线地区。此外,丝绸之路还促进了音乐、绘画、雕塑等 艺术形式的交流和发展。
浅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浅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促进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旅游业是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推进经济、文化与人文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育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可推动中亚、中国西北部等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同时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1.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程度低虽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有着为数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但许多遗迹仍未被充分利用。
随着旅游业逐渐成为这些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沿线国家和地区也开始逐渐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推广,但地方政府、企业及投资人在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素养还需增强。
2.文化旅游产品单一尽管“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内的旅游景点独具特色,但文化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多数文化景点开发的方式常为简单粗暴的大规模开发,无论是文化产品还是旅游方案,缺乏根据海外游客的需求和文化背景进行精准规划的资源与产品策划。
3.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待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内的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尚待提高。
例如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方的环境极其恶劣,空气污染、水资源不足等问题巨大。
这些都是影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质量和多样性将是亟待改善的核心问题随着欧美和其他发达国家对旅游业市场的极大需求和中外游客对旅游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沿线地区的文化旅游业必须致力于改善产业的质量和多样性。
文化旅游新企业要勇于创新拓展产品,以使他们区别于竞争对手,提高竞争力。
2.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位置将得到提高随着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已经开始将文化旅游作为推动本地区经济增长和反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提高区域旅游市场竞争力。
3.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改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要增强各国文化文化交流。
这项工作则能够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互相了解和尊重,为经济、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泉州市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泉州市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引言泉州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旅游的兴趣和需求不断增长,泉州市的文化旅游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泉州市在文化旅游开发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围绕泉州市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与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泉州市文化旅游的现状分析1.1 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泉州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古建筑和文化景观。
例如,开元寺、清真寺、崇武古城等都是泉州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1.2 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近年来,泉州市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改善力度,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和交通网络,提高了旅游者的出行便利度。
1.3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泉州市开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推出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购物和体验。
二、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2.1 文化遗产保护不够尽管泉州市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由于保护力度不够,许多古建筑和文化景观受到了破坏和损失。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泉州市文化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
2.2 旅游服务水平亟待提高部分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在一些旅游景点,游客常常遇到导游讲解不清楚、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2.3 旅游产品创新不足泉州市的文化旅游产品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差异化。
游客对重复性的旅游产品逐渐失去兴趣,这限制了泉州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2.4 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泉州市在文化旅游市场推广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和策略。
这使得泉州市的文化旅游产品未能充分被推广和宣传,影响了吸引力和知名度。
三、泉州市文化旅游开发对策3.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泉州市应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古建筑和文化景观的修复、改造和管理工作。
同时,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游客对泉州市文化旅游的兴趣和认知。
琼粤旅游业与“海丝”沿线地区合作探究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倡议影响下,琼粤两省在强化合作过程中打造区域合作的典范。
通过与“海丝”沿线其他地区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开发、营销体系与保障机制,从而为自身旅游业的发展掀开新的篇章,并在与“海丝”沿线地区强化合作的基础上打造多赢格局。
一、合力共建“海丝”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体系在琼粤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重视与“海丝”沿线地区共建产品开发与营销体系,不仅有利于拓展琼粤旅游业市场范围,而且能够有效提升琼粤旅游业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为此,琼粤地区有必要重视与“海丝”沿线国家在产品开发、营销推介等方面强化合作力度、共建发展战略,从而在形成跨区域合力的基础上,为琼粤地区旅游产品知名度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而言,在合理共建“海丝”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体系的过程中,琼粤地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与“海丝”沿线地区的合作:(一)从协同开发体系的构建方面来看:琼粤地区需要在海上交通的构建以及旅客容量的拓展方面,强化与“海丝”沿线地区的合作,通过为旅客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以及出入境环境,促使“海丝”沿线地区之间的旅游景点实现有效的联接,从而构建起系统的“海丝”沿线旅游空间。
与此同时,琼粤地区需要重视推动跨境旅游与琼粤地区旅游、琼粤周边地区旅游发展实现良好的对接,通过对不同地区中的生态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拓展旅游资源深度、丰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从而促使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继而强化“海丝”沿线地区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吸引力。
(二)从协同营销体系的构建方面来看:琼粤地区需要重视强化当地旅游品牌、旅游口碑的打造,通过构建起区域旅游产业营销平台,促使琼粤地区旅游业发展形成合力,继而强化琼粤地区旅游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在境外宣传过程中,琼粤地区需要与“海丝”沿线地区强化合作,共建跨区域的旅游宣传推广部门,从而为自身旅游产品的推介以及其他地区旅游产品的推介提供良好的环境。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旅游经济发展探析——以甘肃省为例
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旅游经济发展探析—以甘肃省为例岳 沅(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摘 要:公元前139年,汉武帝联合月氏订盟夹击匈奴,遂派张骞出使西域进行外交结盟,张骞经数十年得以还汉,开拓出了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重要商道,影响中国与西方几千年之久。
数千年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新时代的丝绸之路。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陆部分的必经之路,地处河西走廊,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与西域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东西文化在此交汇,也赋予甘肃众多旅游资源。
关键词:丝绸之路; 沿线各省; 旅游经济周人兴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甘肃是我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之称,河西走廊是中原与外界沟通的黄金地段,文化资源丰富,融贯东西。
目前,省内国家一级文物大约有43万件,三级及以上的文物大约11万件,文物保护单位73处(国家级重点)。
甘肃是丝绸之路上关键的要隘,有史料记载,佛教在甘肃的传播早于中原地区300余年,甘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是佛教传入中原的重要枢纽,在中国的佛教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甘肃旅游地理资源概况甘肃全境国家级的自然景观251个,分布有草原、山地、高原、河谷等地貌,主要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河西走廊是比较平坦的狭长地形,因汉代博望侯的通商之路而举世闻名,是当时通商之路的要隘,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河西走廊发挥地缘优势,在旅游领域的资源丰富程度排在全国前列。
且人烟稀少,能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戈壁风光。
甘肃是山比较多的省份,主要的山脉有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等。
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很多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源头。
二、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一)开发资金不足甘肃的旅游经费投入相比其他省份还是太低,许多服务于旅游项目的团体存在资金不足的状况,缺乏项目基金和科研资金。
相关部门应该每隔一段时间都能调拨一批合适的与旅游产品相关的转向资金,用于支持一些旅游项目的建设,以及一些旅游纪念品的研发。
“一带一路”背景下吉林省旅游业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基础设施不健全。首先,与旅游相配套的产品是高级酒店的数量,
而吉林省的高 级 酒 店 主 要 集 中 在 长 春 市 和 长 白 山 景 区,在 其 他 地
区,酒店较少,质量也不如长春和长白山地区的好。其次,景区的
标准化建 设 较 为 落 后。 在 环 卫、 接 待 等 方 面 落 后 与 全 国 很 多
长白山,黑龙江省则有哒大、小兴安岭。在此情况下,游客可选择
方案变多,可能会把吉林省作为备选方案,区域竞争激烈[2]。
( 三)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机会 ( O)
1. “一带一路” 倡议的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加深了沿线国
家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吉林省作为 “一带一路” 上
的重要节点,在边境游上具有极大的优势与机会。近年来,随着东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吉林省; 旅游业; SWOT 分析
“一带一路” 是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经济带 “的简称,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重要倡议之一。其中,丝 绸之 路 经 济 带 包 括 新 疆、 重 庆、 陕 西、 甘 肃、 宁 夏、 青 海、 内 蒙 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 13 省 ( 直辖市) ,吉 林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节点,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业 作为 “无烟产业”,在吉林省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本文运用 SWOT 分析法对吉林省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 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吉林省未来旅游业的发 展提供参考。
“一带一路” 背景下吉林省旅游业的 SWOT 分析及发展对策
冯梦茹
( 长春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 吉林省作为 “一带一路” 的重要节点,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发挥吉林省的旅游资源优势,推进吉林省 旅游业的发展,是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吉林省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 SWOT 分析法,找出吉 林省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甘肃省产业发展
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甘肃省产业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其中包括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将在这一战略背景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甘肃省产业发展将在这一大背景下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来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甘肃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宏观层面1.1 地理位置优势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部,是我国面向中亚欧洲的重要门户和交通枢纽。
甘肃省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甘肃省将会成为连接西部内陆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重要通道和枢纽,这为甘肃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1.2 丰富的资源优势甘肃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特别是在矿产资源方面,甘肃省具有独特的优势,铝土矿、煤炭、石灰石等资源储量丰富。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这些资源将会得到更好的整合和利用,为甘肃省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1.3 发展空间广阔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甘肃省将成为连接中亚和欧洲的重要枢纽。
未来,甘肃省将会有更大的开放空间和前景,国际合作会更加紧密,贸易往来将更加频繁,这将为甘肃省的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2.1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甘肃省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甘肃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同时又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位置,这为甘肃省的农产品出口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未来,甘肃省将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打造更多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促进农产品出口,实现农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2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中心甘肃省地处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物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
甘肃省将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物流中心和枢纽,加强与中亚和欧洲的物流合作,促进货物流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商品流通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泉州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泉州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计划,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城市。
泉州旅游业作为泉州市的重点产业之一,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趋势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泉州旅游业正面临发展国际化的机遇。
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出为泉州旅游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新的契机,推动了泉州旅游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泉州市积极打造“世界文化之都”品牌,充分展示泉州固有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塑造了良好的国际化旅游形象。
二、旅游产品多样化泉州旅游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所面对的挑战是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多元化旅游产品。
泉州市立足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从传统的历史文化旅游,到乡村游、海岛游和文化创意游等,游客可以选择更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旅游线路和项目。
三、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泉州旅游业发展需要专业化和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泉州市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工作,加大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力度,同时注重引进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
这为泉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同时也为这些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促进泉州旅游业全方位的发展。
四、旅游标准化建设泉州旅游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也在加快旅游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步伐,提升旅游服务和质量。
泉州市正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常规外语和旅游专业外语,注重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提供更贴心、更优质的服务。
此外,泉州市通过标准化改造景区环境和服务设施等措施,不断提高景区的档次和品位,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和服务。
总之,一带一路背景下,泉州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多元化、专业化。
泉州市积极打造"世界文化之都"品牌,招引全球游客,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贴心优质的服务将会被更多的游客所认可和接受,从而进一步推动泉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浅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浅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贸易通道,在古代连接了东西方文明,促进了文化、技术和商品的交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再次受到世人关注。
沿线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迹遗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和体验。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沿线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产品服务水平不高、市场营销不足等问题。
深入研究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动力。
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作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其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对于深入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助于充分挖掘和保护这一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可以更好地发现并传播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够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更多深入了解丝绸之路文化的机会。
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文化旅游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国际社会关系。
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加强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分析
“ 西走廊 汽车 摩托车 越野赛 ”等多 河 项赛事 。“ 丝绸之 路” 线各市尤 其在 20 年 结合 国家旅 01
因素分
开 攀
的 制 肇 约
游局推 出的 “ 国体 育健 身之旅 ” 中 活
动, 甘肃省从 “ 绸之 路” 丝 沿线旅 游 资 源 的实际 情 况 出发 , 制定 了《 肃省 甘
游、 生态 、 险这 些 特种 或 专项 旅 游 探
资 源方 面 。蕴 藏 量 都远 远 高于 其 他 地 区 ,但 已 开发 的 资源 大 约仅 占其
总量 的 1%。 5
体育 旅 游 作为 旅 游 的一 种 特 殊
米 籽粒 的淀 粉含 量高 达 7 %,不仅 是 0 重 要 的食 品原料 ,而且 是重 要 的工 业 原料, 食品、 在 化工 、 发酵 、 医药 等工 业 生产 中广泛 应用 。而 目前我 县在 玉 米
用 , 后 , 须 要 在 玉 米 秸 秆 的 开 发 利 今 必
( ) 丝绸 之 路 ” 一 “ 甘肃 段体 育 旅 游开发缺 乏资金支 持。“ 丝绸 之路 ” 甘
用上下功夫 , 变废 为宝 。特别是要通 过
青 贮 氨 化 把 玉 米 秸 秆 转 化 为 优 质 饲 草
肃 段 沿 线体 育 旅 游 资源 分 布较 为 分 散, 点疏线长 , 交通 不便 。 政府给相关
开 发 的 “ 颈 ” 瓶 。 二 、 丝 绸 之 路 ” 肃 段 体 育 旅 游 “ 甘
开 发 的 制 约 因素
青贮氨化可供 1 牛 1 头 年的粗饲料。同 时 , 秆根茬 、 秸 穗轴 、 玉米 芯都具 有开发 利用价值 , 目前 全县玉米 秸秆 多 当作 但 燃料 或废弃 物 堆积 ,没 有 充分 开发 利
加快实施丝绸之路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芏 当前 急 剧 变 化 的 罔 际 金 融 危 机 形 势 下 旅 游 业 对 于 扩
,
特 色 的人 文 旅 游 资 源 反 映 了 中华 民 族 不 同 区 域 数 千 年 的 历 史 与文 明
。
I示国 内 消 费 需 求 推 进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和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
,
然 实 施 丝 绸 之 路 旅 游 资源 开 发 战 略 对 推 动 亚 欧 人
,
。
:
济 发 展 有 着 重 要 的社 会 经 济 意 义
,
。
丝 路 旅 游 市 场 与旅 游 经 营 服 务 体 系 建 设 应 首 先 形 成 自
,
然 风 光 文 物古 迹 民 族 风 情 休 闲 娱 乐 相 得 益 彰 的 体 系
,
。
其 次是 建 立 不 断
,
、
沿丝 绸 之 路地 域 旅游 资源 丰 富 发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创 新 不 断 丰 富 的旅 游产 品 配 置 体 系 既有 风 光 度 假 体
,
、
并产 业 具 有 广 阔 的 前 景
,
丝 绸 之 路地 域旅 游 资源 十分
一
育 探 险 又 有会议 商务 贸易 宗教 等丰 富多样休 闲文 化
、
,
,
些 独 联 体 国 家 中东 国 家 亚 太
、 、
”
他说
“
,
我 们 的 先 辈 曾经 开 拓 出 古 丝 绸 之 路
一
‘
’
,
在亚
海丝古港遗址研学旅游开发研究——以泉州刺桐港为例
海丝古港遗址研学旅游开发研究①——以泉州刺桐港为例厦门理工学院 程霞 李阳 王雨婷摘 要:2016年底,教育部等十一部委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要求加速推动研学旅行的健康快速发展。
福建拥有丰富的海丝古港遗产旅游资源,因此,基于国家发展研学旅游的战略导向和研学市场需求导向,开发和打造以泉州古刺桐港为典型代表的福建海丝古港研学旅游产品,打造海峡西岸海丝研学基地和旅游品牌,不仅是福建省地方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机遇,而且也是传承中华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举措和历史担当。
关键词:研学旅游;海丝古港;教育;泉州刺桐港;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4.251 研究意义遗产旅游是国家和地方历史传承、价值传导、形象传播、情感传递的重大平台和路径。
福建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商贸与文化交流重地,泉州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和起始点,留下了包括古港在内的宝贵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遗产资源。
遗产旅游(Heritage Tourism)是将遗产地的历史、文化和族群等要素捆绑为一体作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类型,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旅游形式。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申遗”和遗产旅游的市场效应凸显,遗产旅游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的焦点领域,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遗产旅游者行为、遗产旅游目的地管理、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方法涉及定性定量研究、模型检验和案例剖析等。
总体看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不同学科的介入,遗产旅游研究的视角和关注点不断变迁,理论架构不断丰富,但是遗产旅游研究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遗产旅游研究内容和深度有待拓展和深入。
2016年11月,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浅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浅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者:孙逸敏来源:《山西农经》2019年第12期摘; 要:“丝绸之路经济带”立足于沿线区域合作,同步进行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区域产业升级等多项建设,在沿线区域建立利益共享结构、市场主导机制、政府协同配合机制、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建设方针,实现产业结构发展升级,对沿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分析了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合作发展机制的创新策略,以促进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产业;分工合作;发展机制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2-0013-02;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 ; ; ; ; 文献标志码:A“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度较大,沿线区域地理差异较大,在气候、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为旅游产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 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现状与存在问题1.1; 跨区域合作层次不深、力度不够现阶段沿线城市和国家对合作倡议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深刻,众多具有先进性的指导思想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沿线区域已经开始改善部分基础设施和优化资源配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文化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合作程度不深,地区之间不同部门的交流沟通机制尚未形成[1]。
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政策有很大差异,受地方文化和对发展前景预测的影响,加上旅游文化具有差异性、市场建设侧重点不同等因素影响,沿线国家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各自为政”的发展现象。
建设过程中难以避免资源损耗、重复建设等状况,不能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我国部分地区的旅游产业仍然依靠传统的发展机制,拉低了沿线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影响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分工合作机制,阻碍了合作共赢的发展进程。
1.2; 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原始积累不足,经济收益薄弱“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程有所差異,各地区面临的市场和受众群体各异、内部发展条件不同,导致地区之间难以满足整体政策的多元化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丝绸之路与旅游产业开发问题研究摘要:通过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港口、线路的概述,着重对蓬莱海上丝绸之路起源、演变进行阐述。
从而以蓬莱为例,通过对蓬莱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提出一些蓬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旅游开发的一些建议并对其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说明。
关键词:蓬莱旅游产业现状及趋势海上丝绸之路开发影响提到丝绸之路,我们并不陌生。
它沟通了亚欧两大洲,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
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无数的遗迹和美丽的传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然而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并非只有这一条陆上通道,其实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大约起源于2000多年以前,它是泛指古代中国沿海地区与世界各地以丝绸为主的海上贸易通道,大致分为四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时间,大约形成于秦朝至明清时期;第二是空间,由中国东南沿海的地区出发,到达亚洲、非洲、欧洲等地;第三是线路,大致分为南、北两条线路,南线以南海的广东、广西、汉日南郡(今越南)和福建的港口出发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和欧洲,北线是由渤海湾及东部沿海港口出发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第四是内容,从中国输出的主要以丝绸为主,还有陶瓷、茶叶、漆器和铜铁制品等,从外国输入的主要有香料、宝石、象牙等[1]。
而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的主要港口有泉州、宁波、广州、湛江和蓬莱登州港等。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由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经过100多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理论成果也破获丰收,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旅游开发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而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项历时2000多年,影响波及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的世界性历史大事件,拥有悠久而灿烂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保留着丰富而又珍贵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且有各国人民在商贸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领略的各地风光,可以接触的异域风情。
因此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资源,进行区域旅游合作,以发挥其作用和优势,不仅对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品牌,而且对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本文以蓬莱登州港和以之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例,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旅游产业开发问题进行研究。
一、蓬莱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与演变蓬莱位于山东半岛北端,古称登州,自707年设立,一直是北方最大港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北线的一个重要起点,在古代中国与朝鲜、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当然海上丝绸之路也为蓬莱留下了众多遗址遗迹和文物,还有其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是蓬莱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遗产。
据众多考古资料表明,在新石器时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就有着早期海上航行,且与朝鲜等地就有文化交流和往来,因此蓬莱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可追溯于此。
之后由于蓬莱登州地区是一个天然的优良港口,在战国时,就以此开辟了北方远海航线,其后航线又得到延伸,可以到达朝鲜半岛及日本,秦皇汉武的海上巡幸、求仙活动就是以此为起点的。
再之后,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此地的军事港口作用在公元前109年开始凸显。
在南北朝时期,此地又成为水军基地,为军事运输与防御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蓬莱登州地区的港口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日显重要,在唐中宗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将登州治所由牟平移至蓬莱,把此港定名为登州港[2]。
从此登州港成为中国北方海外交通的重要门户,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是唐朝与朝鲜、日本友好往来的主要港口。
据《新唐书·地理志七下》记载,在唐朝对外交流中,有朝鲜半岛“新罗遣唐使”30余次,“日本遣唐使”6次在登州港登陆。
由此可见,登州港在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北线上与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此后,登州港经历了北宋初期重要的贸易港口向中后期重要军事港口和水军基地的转变,失去了原来繁荣的景象。
在元明时期,登州港的现状并没有得到多大改观,基本上仍以军事港口为主。
虽然在清初禁海与废止禁海的交替过程中,登州港曾再出现繁荣景象,但最终还是一蹶不振。
最终在近代的战争中逐渐失去了其作为商业贸易港口的优势,在民国三年(公元1913年)撤销登州建制,登州港之称也随之消失。
虽然登州港在历史潮流之中最终被淘汰,但它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北线的一个重要起点,为中国与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留下了宝贵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包括80年代以来打捞的四艘古船及遗物,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航线——登州水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宗教祭祀地——龙王宫、天后宫,海上丝绸之路佛教东传日本的名寺——开元寺,海上丝绸之路的军事防御设施——解宋营古城堡,海上丝绸之路西方宗教文化与现代科学教育的传播地——圣会堂和登州文会馆。
这些都是蓬莱重要的旅游资源,都是可以进行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产业开发的。
要想对蓬莱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质与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业开发,首先必须要了解蓬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蓬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蓬莱市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著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山东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
目前,境内拥有4A级景区2处,3A景区1处,2A景区1处,其他各类景区(点)20余处。
旅游业已成为蓬莱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远在2005年,蓬莱市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8亿元,旅游总收入2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近几年来,旅游总收入也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蓬莱市旅游业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发展和这样好的成绩,是因为采取了一些正确的措施。
其中包括制定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促进了旅游产业地位的显著提高;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现代旅游功能的配套完善;科学开发旅游资源,促进了市场竞争力的显著提高;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促进了蓬莱旅游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强化行业管理工作,促进了旅游市场的规范有序。
虽然蓬莱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促进了旅游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城市街区以及部分景区内的宣传性、营业性广告存在规格不够统一,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问题;旅游商品开发相对滞后,旅游商品品种比较单一,缺乏地方特色;旅行社“小、散、弱”问题普遍存在,旅游线路产品比较单一;旅游主要以观光为主,缺乏参与性等。
通过上面对蓬莱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蓬莱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将会呈现:滨海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蓬莱旅游产品结构将得到优化变得更加合理;蓬莱旅游业将会实现由国内旅游强市到国际旅游强市的转变;旅游服务将由简单粗放型向细微规范型转变;蓬莱旅游城市功能将更加完善。
因此,蓬莱旅游业将来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大的挑战。
而对于蓬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旅游产业开发将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三、蓬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旅游产业开发蓬莱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数量众多、极富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迹,发展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
而且蓬莱不仅素有“人间仙境”之称,有广为流传的“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北线重要的起点,拥有丰富多彩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都可进行旅游产业开发。
但是对它们如何进行旅游开发却成了一个问题,下面对此提出我的几点建议。
1对蓬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蓬莱知名度较高的“人间仙境”和“八仙过海”等神仙文化进行捆绑式宣传,提高蓬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蓬莱虽然是海上丝绸之路北线重要的起点,但相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南线上的泉州、宁波、广州来说,知名度相对较低,需要大力进行宣传来提高知名度和打造品牌。
而如果仅单单对蓬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进行宣传,人们印象不会太深,效果不佳;而将它与蓬莱的“人间仙境”和“八仙过海”等神仙文化进行捆绑式宣传,效果会事半功倍。
因为蓬莱的“人间仙境”和“八仙过海”等神仙文化知名度较高,人们对之有一定的了解,这样通过关联性记忆,人们很快会记住蓬莱不仅拥有丰富的神仙文化,也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宣传是旅游产业开发首要和关键的一步,必须做好宣传的每一项工作。
2树立区域旅游合作理念,进行海上丝绸之路各港口及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利用关联效应实现共赢。
海上丝绸之路是人类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共同遗产和宝贵财富。
因此蓬莱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单靠自身力量去开发其旅游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的,如旅游资源无法共享,旅游产品雷同化,旅游业整体形象不尽人意,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市场分割,各地区的旅游企业之间缺少协作精神,难以发挥整体优势等[3]。
这些问题都将不利于蓬莱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开发,因此必须树立区域旅游合作理念。
3构建蓬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把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资源与神仙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制定新的旅游线路和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并交予本区、本省、国内甚至国外旅行社进行营销。
蓬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旅游开发,首先要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遗迹及文物进行开发,如已打捞的四艘古船及遗物,进行保护性恢复放入博物馆进行展览;而像龙王宫、天后宫、开元寺、解宋营古城堡、圣会堂、登州文会馆等可开发成观光型旅游产品。
其次主要是打造蓬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主题的休闲度假产品,如建设主题度假村、主题公园等;除此还可以在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节日上进行开发,旨在使游客参与其中,如航海船队的起航与归航仪式,龙王宫、天后宫的庙会与祭祀仪式等。
最后还要开发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且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有了旅游开发模式,就要制定旅游线路并进行营销。
而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知名度低,因此必须与蓬莱知名度较高的神仙文化旅游景区相结合制定旅游线路,增加线路卖点,使之便于营销。
而旅游线路的营销则主要靠旅行社,所以需要对各地区及国内甚至国外旅行社进行洽谈,使之营销此线路,逐渐提高蓬莱海上丝绸之路的知名度和品牌。
4萃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形成蓬莱城市特色文化品牌。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内涵极其丰富,通过萃取和筛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将其注入蓬莱城市或景区的建设,丰富其文化内涵,对推动蓬莱城市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融合,突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特色,形成蓬莱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做法是在道路、公园、建筑和雕塑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精心设计,选取车站、广场和城市入口等重要节点,建设蕴含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和文化载体,形成鲜明的城市特色文化形象。
5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素质和服务水平。
一个城市旅游业的开发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设施等硬件条件,还取决于该城市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等软件条件。
所以蓬莱在开发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旅游产业时必须重视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素质和服务水平[4],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使导游的讲解能够使游客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