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学教育困境及其发展的研究
新时期校园文学的现状分析
新时期校园文学的现状分析新时期校园文学的现状分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新时期,校园文学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本文将分析新时期校园文学的现状,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在新时期校园文学中,多元化的创作内容成为新的特点之一。
与过去相比,新时期的校园文学不再局限于只是写一些青春热血的故事,而是涉及到更多的话题和领域。
这种多元化的创作内容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追求和兴趣,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现实生活的关注。
例如,一些作品涉及到社会现象、道德伦理、家庭关系等,通过对这些话题的思考和描写,反映了新时期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思想观点的表达。
其次,新时期校园文学中“反叛”和“革新”的特点日益凸显。
传统的校园文学一直以来都是比较“乖巧”的,它更多是展现大学生的阳光、快乐、积极的一面。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新时期大学生对于校园文学的创作有了新的期待。
他们希望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故而在新时期的校园文学中,更多可以看到作品中出现的“逆反心态”和“叛逆精神”。
这些作品通常勾勒出大学生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呼唤变革的心声。
此外,新时期校园文学还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实验。
过去的校园文学表现形式较为传统,如散文和诗歌,用以抒发内心情感和对青春的歌颂。
然而,新时期的校园文学开始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如小说、剧本、博客等。
同时,一些新的文学技巧和表现手法也得以应用,如跨界创作、网络文学、虚构与真实并存等,这些创新的尝试使得校园文学更富有活力和新意。
那么,新时期校园文学的现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使得大学生对校园文学的期望发生了改变。
在过去,校园文学更多是为了表达青春的快乐和积极向上的一面,但是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多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对校园文学的期待开始变得多样化。
他们希望通过文学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此来实现独立自主的精神追求。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小说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一直备受教师和学生关注。
当前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改进策略。
一、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当前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往往过于抽象,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学习小说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2.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时间都是传统的讲解和解读,缺乏足够的互动、实践和创新。
3. 学生思维严重受限目前的小说教学往往注重于传授一些固定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严重受到限制,难以自由地理解和表达。
4. 基础薄弱由于中学生对文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也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有必要对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进行全面的改进和提升。
二、改进策略研究1.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趣味性在小说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入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在感受小说情节的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魅力和意义。
可以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和情感相关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局限于传统的讲解和解读,而是通过讨论、表演、写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强化反思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挥,不仅传授一些固定的分析方法,更应该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读。
通过分析、比较和批判等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4. 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人文学科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基于数据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运用统计 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手段,挖掘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和 规律,从而为人文研究提供更加客观、精确的科学依据。 例如,在历史学研究中,可以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 和挖掘,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历史研究提 供更加科学、客观的结论。
随着数字人文的兴起,人文学科将更加深入地应用数字技术来推进研究和实践,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文 本分析和图像识别等。
全球化与文化交流
人文学科将更加注重全球化和文化交流,通过比较和对比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进一 步深化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人文学科在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人文学科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研究经费不足、读者群体 有限、研究成果难以量化等,这些挑战制约了人文学科的发 展和应用。
开展文化活动
举办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将人文学科融入日 常生活,加深人们对人文学科的了解和兴趣。
3
加强国际交流
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引入国外先进的人文学科教 育理念和方法,促进我国人文学科教育的发展。
培养人文学科教育的人才
设立奖学金
设立人文学科奖学金,鼓励更多优秀的学生选择 人文学科专业。
加强学科交叉
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文学科将更加注重推动不同文 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人文学科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加注重培养具有综合素质 的人才,包括文化素养、审美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 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代大学教育中的学术困境
当代大学教育中的学术困境当代大学教育在学术困境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这些困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长,也挑战着教育机构与教育者的职责和使命。
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学术困境,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改进和提升教育质量。
一、竞争导向与功利主义取向当代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竞争导向和功利主义的倾向。
这意味着教育制度强调考试成绩和就业前景,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价值的培养。
学生被迫注重应试技巧和死记硬背,而忽略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等重要能力的培养。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路径和机会,鼓励学生探索个人兴趣和热情。
二、知识贫乏和应试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贫乏的情况。
这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内容陈旧以及应试教育的限制所导致的。
学生只关注如何通过考试,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为了解决知识贫乏的问题,教育机构应该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应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推动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道德风险和学术诚信问题学术诚信问题在当代大学教育中愈发突出。
学术造假、剽窃和抄袭现象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和学生的道德观念。
这是由于教育中缺乏正确的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引导以及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所致。
为了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并建立健全的学术规范和评价体系。
同时,教育机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处罚。
四、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不高当代大学教育中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些教师缺乏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为了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教师的选拔和培训。
培养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教学技能,并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支持,以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创造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高等教育2019年1月DOI:10.16681/ki.wcqe.201901090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王琨〈韶关学院文学院,广东韶关,512000)摘要:文章在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特殊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困境,提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优化策略,即教师应该做好详细完备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有效参与;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设计;学习需要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 (2019)01-0158-02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但实际上,在新形势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高校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中是一个基础和核心课程。
在通常的概念中,中国现当代文学指的是从1917年至今的一百年来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情况,也就是说从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当下文学的发展,都属于这个课程的涵盖范围。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与专题选修课的衔接部分,该课程以研究、探讨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为自己的首要目标,探讨百年来重要领域内诞生了哪些作家作品,产生了哪些文学现象、思潮与运动。
要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展现百年来文学的发展,必然会涉及文学背后的社会文化发展态势。
单从现代文学来说,“它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文化的、政治的,世界的、本土的,现实的、历史的力量都对文学的现代化产生着影响,这些外因影响着文学的萌生、兴起,影响着文学运动、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如。
在关于思潮运动方面,如''五四”新文学运动、左翼文学思潮和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等内容需要用几个专门的课时讲述,其他文学史现象、知识大都穿插结合到各个作家作品的讲析中;流派与文体发展也是本课程着重讲解的对象;作家研究是本课程的重点,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张爱玲、赵树理是该课程讲解内容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对于这些作家和作品的讲述往往会占用总课时量的一半以上。
我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刘豪志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30期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现当代文学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文学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发展。
因此,文章首先对我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意义加以明确。
其次,对我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我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现状的具体对策,以求能够让现当代文学教育能够契合人才培养需求以及时代发展需求。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对策研究引言:现当代文学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够有效提升其文学修养,进一步优化其知识构架以及思维方式,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更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而在当前的现当代文学教育中,由于课时安排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导致现当代文学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尽人意。
因此,相关院校应当加强对于现当代文学的重视程度,及时改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习兴趣不高以及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从而有效提升现当代文学教育效率以及教育质量。
一、我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意义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使得当前的教育机制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完善,相关的教育部门也逐步提升了对现当代文学教育的关注程度。
我国目前的现当代文学,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分支之一,其主要是通过时间发展来加以分类以及定义的,从五四时期一直到二十世纪中的港澳台文学,这一过程中,我国的文学体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上当时政治体制、社会局势的动荡,以及各类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对我国的文学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冲击。
与此同时,这也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散发出了活力,并积极与外来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从而达到自身文化综合发展的目标[1]。
二、我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在语言文学领域之中,学生想要将自身语言文学水平加以提升,就应当积极对各类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赏析以及阅读理解,从而在优质的文学作品中加强自身的感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中文学科: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文学科:挑战与机遇并存百年学科已边缘化作为现代大学制度下的一个独立学科,中文学科已有百年历史,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却面临发展困境。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目前包括中文学科在内的整个人文学科都正面临边缘化、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困扰。
大家认为,与其怀念过去的辉煌,不如直面当下的挑战,为自己找到恰当的定位,利用逐步改善的外部条件,寻求学科的新发展机遇。
特别是随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制定,中文学科应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努力传承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壮大学科。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吴秀明教授以《中文学科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下的突围和发展》为题,在回顾中文学科在20世纪曾出现辉煌历史的基础上,对当下中文学科面临的生存状态及其如何突围,提出了应对之道:立足现实,背靠历史,面向世界和未来。
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赵世举教授也提出对策:立足基础,面向应用,注重传统,大胆创新。
在全球化语境中,中文学科面临困境有着某种必然性。
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李隆献教授说,整个世界大环境以经济为中心,人文学科被忽视,传统研究沦为弱势学科。
他举例说,自己所从事的经学研究2011年未招收到博士生。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沈阳教授从增设汉语语言学一级学科失利出发,探讨了影响中文学科发展壮大的阻力,其中包括中文学科传统体系架构的稳固性,以及学科调整所牵涉的诸多利害关系等。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教授指出中文教育功能除传授知识外,还应包括注重生命自觉、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如何对世界的担当等问题,中文教育目标应是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精英人才。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徐兴无教授指出,历史上的学术大师都有传统学派的特点,现有学科建制在很多方面影响了学术生命力的培养。
在守正基础上创新中文学科在大学学科体系中曾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科,名师云集,群星璀璨。
而今国势强盛,高校大楼林立,大师却寥若晨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与会学者认为,对此中文学科要进行深刻反思,应在新环境下注重传承,注重创新发展。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汉语言文学是高校中文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培养中文类大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最重要的课程。
它的教育培养目的是发扬与传承人类的人文精神风貌,探索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坚守国家、民族以及个人的精神认同和社会义务,具有很明显的社会人文教育印记。
汉语言文学;中文类;教育教学;问题;对策汉语言文学是高校中文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培养中文类大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最重要的课程。
然而从目前的教育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学校层面主要表现的问题有,学科发展空间狭窄、学生就业率低、教师科研成果少,在学校层面就不被重视;在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教学内容陈旧、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气氛差,在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低、汉语言文化专业知识掌握不牢等。
这些问题是伴随着学校其他专业快速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要障碍,必须深入问题产生的原因,切实有效的快速解决。
汉语言文化教育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良好精神风貌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增强个人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1】。
所以高校要认识到这种学科的特点,不应该过分的注重实用性、应用性,而偏离了汉语言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
当然在社会快速的变革的新时期,也要看到汉语言文化毕业生找工作遇到的困难,实时调整部分课程,努力和社会需求接轨,培养具有社会人文教育精神,掌握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能力,促进汉语言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
笔者对当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相应问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给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汉语言文化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汉语言文化专业人才。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汉语言文学作为传统的社科类学科,对于社会的贡献不像工科类专业那么明显,在以就业率为价值导向的大学教育体系里面逐渐成为弱势专业,由于应用性、专业性不够明显,近年来就业持续走低,这就导致了高校招生生源较差,很多学生都是被调剂招收的,对汉语言文学缺乏先天的兴趣,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传统的社科类学科注重是对人精神、素质的培养,缺少技能型、技巧性的教学,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偏低。
试论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困境以及融合论文(共3篇)
试论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困境以及融合论文(共3篇)第一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困境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境。
虽然汉语言文学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但在现代化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育却逐渐被忽视和边缘化。
主要困境如下:一、课程设置单一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以课本为中心,很少有针对不同层次和学生需求的补充课程。
这导致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许多学生认为汉语言文学是“填鸭式”的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式陈旧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大多数还停留在讲述和习题解析层面,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体系。
没有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支持,学生难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师资力量匮乏现代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师资力量的匮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
很多教师在教学方面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性,只是重复讲授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四、社会认可度不高在现代社会,汉语言文学的地位已经大大降低。
许多人认为汉语言文学是“非实用”的学科,不如科技和商业学科受到社会的认可。
这导致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师资力量薄弱,学科地位日益下降。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融合与创新针对上述困境,汉语言文学教育需要进行融合和创新,才能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融合和创新方法:一、跨学科融合汉语言文学教育需要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创造多样性的课程设置。
例如,可以将汉语言文学与新闻学、传媒学等相结合,打造丰富的跨学科学习课程。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促进汉语言文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二、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是适应现代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需求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将学生置于一个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参与度高的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和互联网技术等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意愿。
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出自信和专业技能。
浅谈高校语文教育中应用文写作教学对策研究
浅谈高校语文教育中应用文写作教学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语文教育中应用文写作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要求的提高,对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校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评估方式不合理等。
有必要对高校语文教育中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高校语文教育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分析和评估,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对策和方法创新,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推动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研究意义还在于为高校语文教育领域提供了关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促进高校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近年来,高校语文教育中应用文写作教学逐渐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范式之中,缺乏创新和实践。
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往往只停留在死记硬背和模仿的层面,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规范的熟悉程度,而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表达个性和独特性,形式大于内容,使得应用文写作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着师生互动不足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中往往扮演着“灌输”知识的角色,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参与和交流的机会。
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不能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论新时代的文学研究危机及解决方案
论新时代的文学研究危机及解决方案【论文关键词】全球化;研究;文学危机【论文摘要】美者J·希利斯·米勒在他的《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一文中,表达了他对新时代文学研究危机的担忧。
面对新时代的新问题、状况,米勒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J·希利斯·米勒在这篇文章中论及的核心问题,是在电信通讯高度发达的现在,传统的印刷媒介渐趋衰落,与之带来的意识形态的生成与途径及其效果的变化。
综观米勒对文学生存之难的表述,可以归纳出一下几点:一是电信通讯的产生和飞速发展对传统纸媒造成了巨大冲击;二是电信通讯的发展极大地左右了受众的意识形态,并且超越了的控制;三是电信通讯的发展消解了文学、、精神分析、情书等的意义;四是文学从来就是生不逢时的,文学同一样,只属于过去。
而他的对应方法就是利用媒体的可塑性,服务于政治,重塑意识形态;而对于文学之难,他却悲观到连解决的方案都没有提出,只是说对于尚存的文学遗脉,要“研究”,要“现在”研究。
不过,笔者却认为,米勒的观点,还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从第一点问题电信通讯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纸媒造成了巨大冲击说起。
的确,随着第二次革命的推进,一个电气化的时代来临,电逐渐取代蒸汽、煤等动力,而在全球范围内独行天下,电的使用使人类的生产史发生了一次伟大的飞越,它带来的是飞速运转的马达、齿轮和机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继而电子化又推广到印刷、传播行业,以往单一并且传播速度不够快,但是传播范围已经比较广的纸媒很快受到电子媒介的巨大冲击。
因为电子传播的超快时效性、超广范围和超越纸媒视觉交流的单一而生成的多媒体技术,这些强大的功能和强大的覆盖能力都使纸媒难以望其项背。
人类用以记录的载体都是为了服务于需要记录的精神思想实质,所以人类在发觉难以完全准确地记录、广泛迅速地传播时创造了文字,当人类发现文字的记录功能如果只局限在贝壳、龟甲、岩石、树叶上而不能得到更方便快捷有效的传播时人类便发明了纸与印刷术,纸的轻便利于存储、廉价利于推广、印刷术较于版刻石雕的快捷可复制性,使纸媒不但大大增强了意义的保存和传播,而且在纸媒的上,多如星河璀璨如星河的人类珍贵财产被保留,这也就是米勒说的诸如文学、哲学、精神分析的经典被印刷品制作并且流传的现象。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领域持续受到关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
我们有必要分析和思考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教材内容单一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教材内容单一,主要以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为主,缺乏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系统介绍。
这导致学生接触到的文学作品较为局限,容易导致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
2. 教学模式陈旧目前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模式较为陈旧,主要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3. 考试导向严重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过于注重考试,常常出现“应试教育”倾向。
教育教学活动过度依赖于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只关注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4. 基础不牢固一些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盲点,往往缺乏对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
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后续学习埋下了隐患。
二、对策建议1. 丰富教材内容针对教材内容单一的问题,我们建议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加入更多现代文学作品,如当代杰出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科幻小说、网络文学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学阅读经验,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2. 创新教学模式针对教学模式陈旧的问题,我们建议推广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小组讨论、实地考察、多媒体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3. 弱化应试教育针对考试导向严重的问题,我们建议适度弱化应试教育,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考试评价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加强基础知识教育针对基础不牢固的问题,我们建议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如对诗词文学的基本知识、文学流派的基本概念、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等,以加强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浅谈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与突围
浅谈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与突围论文关键词:文学理论教学困境突围论文摘要:文学理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因其本身的概念繁杂,抽象艰涩,教师教学不得法,教材遴选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了教学的困境。
本文本着对文学理论教学中的困境的梳理,从教师业务水平、教材把关和重视文学作品三个方面尝试突围。
1、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1.1文学的边缘化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学在当时的大学校园中是最引人瞩目的学科,一大批热血沸腾、好学上进的青年选择去读文学名著,即使非中文系的学生也会手捧一本小说或文学理论,那时的校园中可谓是无人不读文学作品。
但到九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文学逐渐被边缘化,文学名著和文学理论在大学校园中变得无人问津,即使是中文系的多数同学也只会在考前背一背教科书、习题集,平时对文学专著则毫无热情。
90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表达出的正是这种喧嚣时代的精神失落,因为人们似乎一下还不能接受文学的边缘化,不能接受人文精神的下滑,但这一切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木已成舟。
1.2文论的平面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海德格尔、维特格斯坦、福柯、德里达、利奥塔等哲学家纷纷举起消解本质主义、消解深度模式的大旗。
所谓的本质主义也就是,它并不是假定事物具有一定的本质,而是假定一种超越历史的、普遍的永恒本质的存在,坚持宏大叙事或元叙事,而后现代却正是解构元叙事的,这种哲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表现在文学的原本深度、崇高被后现代的平面化、庸俗化了,大家不再将文学奉为经典,不再对文论顶礼膜拜,认为本质是不值得关心的,而是越来越关心平面化的知识,这种思潮也影响到了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和学生,他们以西方的这种先声作为自己标榜的对象,虽然有些盲目,但是毕竟影响到了他们对文学的热情。
1.3教学的困境文学理论与文学相比,更加抽象和艰涩,更加的玄妙,学生要接受则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同学在上课时也会开小差,根本不听老师在讲授什么,这就使得它具有了比文学更为复杂的困境原因。
“新文科”背景下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困境与问题反思
“新文科”背景下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困境与问题反思发布时间:2021-10-26T08:45:57.71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4期作者:赵卫东[导读] “新文科”建设为高校文学理论课程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课程教学在理论范式、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滞后性、封闭性、单一性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和实践困境。
赵卫东南阳理工学院,传媒学院,河南,南阳,473004)摘要:“新文科”建设为高校文学理论课程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课程教学在理论范式、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滞后性、封闭性、单一性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和实践困境。
为此,需要围绕上述问题和困境,从“新文科”理念出发,推进文论课程的结构性改革和实践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需求。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文学理论;教学困境;反思2019年,我国高校“新文科”建设发展战略正式启动。
“新文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原有传统文科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文科的学科内涵及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建设由学科导向转向社会需求导向,由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模式。
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转型,文学理论的学科发展与教学活动受到较大的影响和冲击。
面对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文化观念的扩张变化,文学理论教学已难以从单纯的审美视角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也难以从容应对信息技术时代的文化现象和热点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文化传承与创新引领的关系矛盾,成为不断困扰课程建设的复杂症结,由此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学科危机和教学危机。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学理论课程如何重新认识和定位自身,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新文科”目标要求的理论创新人才?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统领下,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学科态度,与其他学科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面临科技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当下形势,文学理论课程如何调整自身结构,整合学科资源并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范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确立学生的主体精神,提升学生的文论素养及理论分析能力?对于这些问题的追问与反思,将有助于走出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当前的现实困境。
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着诸多新挑战。
本文将从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改进大学语文教育提供参考。
1. 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育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
由于中学阶段语文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很多大学生的语文基础不牢固,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较为薄弱,这给大学语文教育带来了一定困难。
其次,应试倾向严重。
当前大学的选拔制度导致很多学生注重应试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语文素养的培养。
许多学生只注重突击复习,而忽视了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积极应用。
此外,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用性也是大学语文教育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语文教材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与实际生活和职业需求的结合,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2. 大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针对上述问题,对大学语文教育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中学阶段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大学语文教育。
在中学时期,语文教育注重应试为目的,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对语文能力培养的综合训练。
这就导致了许多大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
其次,应试教育思维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维在教师和学生中得以传承,重视应试技巧的培养而忽视语文知识的系统掌握。
这种教育模式影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使得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此外,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单一性也是问题之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经典文化的传承,但忽视了与现代社会和职业需求的结合,这使得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较为薄弱,无法真正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3. 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中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中学时期,不仅仅应当注重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现状与改革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现状与改革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现状与改革,下面带来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现状与改革的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现状与改革【1】摘要:分析目前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改革建议,希望能给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字: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现状;改革一、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现状(一)课时量受到限制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复合型人才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科教育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增设了大量的公共课程,这使得中国当代文学这类专业课的比重减少,本科教育的目标发生了结构性的转轨和变化,由培养精英化人才模式转向大众化,市场化教育或教育化市场,开始强调多元化教育理念和大学生的与世界接轨性转型,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也存在着问题,使得大学生的专业性减弱,在研究生阶段,专业性才加以突出。
因此,在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现代性代替了当代性。
于是,公共课程的数量大量增加,不同程度上减少了专业课的课时,使专业课的地位剧烈下降。
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容包含了文学史、“经典”的作家作品和优秀的文学批评的成果。
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有限的课堂时间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
造成了人文精神的滑坡。
(二)学生对当代文学的重视程度低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文学受到社会各界的推崇,青年学生都乐衷于对文学的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学生是本着对这门专业的热爱来学习的,在学习时主动性比较强,不但能够在学习知识时如鱼得水,也能够在文学的学习中培养自身的品质。
现如今,由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实用性,市场化,应用型,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学生为了以后的就业着想,一般不把汉语言文学专业放在报考的第一选择,学生普遍认为文学与现实的联系不大,对他们的就业没有太大的帮助。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课下学习文学的时间少,他们对文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课下时间都用在了计算机和英语的学习上,学习优秀的还有相当一部分而后定居国外或在跨国公司,影视公司,传媒行业等高收入阶层流动,在这样的语境下,学习文学的积极性当然不高,兴趣不浓。
浅谈文学理论的现状、前沿与发展
浅谈文学理论的现状、前沿与发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引言理论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对现实事物的来源、运行规则以及结果的解释。
对于文学来说,文学理论是基于对以往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研究而归纳出来的一系列能够描述文学作品的内涵、解释文学讨论中的问题的理论建构存在。
文学理论是来源于文学本身,又是高于文学的,因此,文学理论的发展对文学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文学作为社会精神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探讨文学理论的现状、前沿与发展,对文学未来走向及社会精神文明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文学理论研究结构化文学理论研究来源于文学作品研究,最初是通过文学作品评价和讨论而形成的,文学理论研究实际上发源于高校文学教育,但从现代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实际来看,文学理论研究已经不再是高校研究的“专利”,而是开始进入了独立的、结构化的研究时代。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高校资深研究者参与的、具有国家文化发展意义的文学理论研讨会连年举行,在这些研讨会上,众多研究者都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观点进行了阐述,研讨会最后经常会将年度文学理论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形成论文集发表,更有利于后续研究者们借鉴;另外,文学理论研究仍在高校和具有教育性质的社会文艺机构中进行,但文学理论研究人员的层次水平发生了变化,展示出了文学的自由性。
现代出版业的发展以及网络对文化沟通的便利作用,使得文学理论研究者的层次从“大师”级扩散到一切对文学理论有独特见解的人,文学理论研究的结构发展更加“接地气”。
文学理论研究的方向更加多元通过对中国近代文学转型中的传统文学观念及其新变的梳理,探讨了近代转型期的传统文学观念以及在新形势之下的传统文学观念的变革,是文学理论中古代文学理论与近代文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式,也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及创新
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及创新1. 引言1.1 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及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及创新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需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重点往往是死记硬背,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通过互联网、智能设备和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语言和文学的魅力。
现阶段汉语言文学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践环节、评价方式陈旧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界和教育界不断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如项目化学习、合作式学习、个性化教育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
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通过跨学科整合、实践教学、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未来,汉语言文学教育将朝着更加多元化、开放式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创新将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关键。
2. 正文2.1 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
在一些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老化,教学内容陈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教学内容滞后。
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古代文学作品为主,对于当代文学的教育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文学发展的需求,缺乏对当代社会和生活的反映,使得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学生passively 接受知识,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传统教学模式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着诸多局限性,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僵化。
传统教学往往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大学语文教学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专业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困境:教学
内容贫乏、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和综合
素质提高,也影响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本研究旨在针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困境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贫乏、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这三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
研究对策,以改善现状,提高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方法,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和优化意见,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3. 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分析,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进一步提出可实施的对策和方法,以改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
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素质,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转型提供理论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3
神州教育
高校文学教育困境及其发展的研究
朱峰
武警警官学院
摘要:就文学教育而言,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对社会人才的培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文学教育与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联系。
由于新时期的文学教育会面临新的挑战,以至于高校的文学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而本文就是对高校的文学教育进行相应的研究,并针对其中的教育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文学教育;困境一、高校的文学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文学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水平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以至于学生们思想观念发生转变。
所以,就需要加强高校的文学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与人格。
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对现代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的改革发展中,就要求大学生对设备具有正确的认知。
由于文学教育中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具备深刻的哲理,这就有利于大学生们客观的认识人和事。
由于大学生缺乏丰富社会经验,所以在社会的改革发展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就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另外,还需要通过文学教学,有效引导社会良好风气,发扬优良传统,实现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高校文学教育的困境
对于文学教育来讲,高校本身就没有对文学教育有足够的重视程度,以至于文学课时较少,内容不全面。
部分高校管理者会认为文学教育对学生们的学习和发展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忽视了文学教育,以至于文学教育无法得到有效发展。
在文学教育的认识上,高校也存在较大的缺陷,比如,无法明确定位文学教育。
在现代社会,会更加注重实际事物,认为文学教育对社会发展并没有多大的积极作用。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师生、家长和学校对文学学习并不抱有多大的兴趣。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他们更喜欢观看有关娱乐、游戏等方面的内容,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会产生排斥的心理。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娱乐新闻和节目,少有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研读。
当代大学生具备着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也就导致学生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文学学习中。
大学生会通过观看具有较强娱乐性的网络节目,缓解自己的压力。
与经典的文学作品相比,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有着更强的吸引力。
对于文学学习,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的不足,无法发掘文学作品的真正魅力,以至于失去学习文学的耐心,逐渐疏远文学学习,选择更具有娱乐性的网络信息。
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缺失文学兴趣的现象,较多的大学生们对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可能一无所知,这就导致高校的文学教育面临较多的困境。
三、高校文学教育的发展策略
1、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对于文学教育,要求高校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人性化的教育。
由于大学生的身心
发展逐渐成熟,对文学教育也就有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文学教育中,高校就需要结合学生们的需求,及时对教学方法、条件等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合理化教育,逐渐明确和完善教育目标。
在文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理念、教学工具、教学技术等方面的更新,适当提升文学教育的趣味性,有效提升学生们文学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文学教育技术的更新来讲,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们的兴趣。
在文学教育的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组织大学生们共同探讨文学,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学习的学习效率。
学校要在文学教育的发展中,投入足够的资金,改善教学条件,从而为学生们学习文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学校还需要重视文学教育内容的更新,可以引进课外文学,积极引导学生们的阅读思想,通过选取优秀的课外文学作品,向学生们传递正能量,从而实现文学教育内容的丰富。
2、注重互联网的开发和应用。
对于文学教育,高校需要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强文学教育的宣传,从而使文学知识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以利于文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推动高校文学教育的发展。
高校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文学资源的整个,引导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课程教学中,要求高校教师充分发挥出网络资源的作用。
另外,高校可以通过网络手段,组织开展文学讲座,从而使学生们了解更多的文学知识。
高校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构建文学教育的网络平台,研发移动终端,这样学生们就可以使用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了解最新的文学知识。
在文学传播上,学校可以根据学生们浏览信息的特征,实现多元化传播,可以通过微博、百度贴吧、微信等平台进行文学传播。
并且,学生们可以通过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探讨文学知识,使学生们感受到文学知识的魅力,最终促进高校文学教育的改革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学教育属于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们各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新时期,高校的文学教育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以至于高校的文学教育面临困境。
比如,高校没能充分注重文学教育,师生们学习文学知识的兴趣较低等。
对于高校文学教育的发展,就需要从以人为的教育理念、互联网技术的利用等方面着手,从而有效提升高校文学教育质量,以利于文学教育作用的发挥。
以上就是本文对高校的文学教育进行的全部研究内容,并针对其中的教育问题,提出相关的意见措施,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1]高彩霞、董明纲:《论当今大学文学教育的价值与困境》,《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2]周敏:《20 世纪 80 年代“文学热”与大学文学教育——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中心》,《嘉兴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作者简介:朱峰(1997.8.14)男,民族:汉,籍贯:江苏省溧阳市,学历:高中,单位:武警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