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1

合集下载

《表面改性技术》课件

《表面改性技术》课件

表面改性技术的实 例分析
热处理:通过加热和冷却,改变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 涂层: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保护层,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电化学处理:通过电化学反应,改变金属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激光处理:利用激光束照射金属表面,改变其表面性能和微观结构
实例: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改性 目的: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热性 方法:化学气相沉积(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等 应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
原理:利用高能粒子轰 击材料表面,使其发生 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 形成新的表面层
特点:可以在低温 下进行,对材料表 面无破坏,可形成 多种表面层
应用:广泛应用于 金属、陶瓷、塑料 等材料的表面改性
优点:可以提高材 料的耐磨性、耐腐 蚀性、导电性等性 能
原理:利用电化学反应,在表 面形成一层具有特定性质的薄 膜
添加标题
表面改性:通过改变复合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 提高其性能
添加标题
表面改性方法:化学气相沉积(CVD)、等离子体增强化 学气相沉积(PECVD)、激光表面处理等
表面改性技术的发 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环保型表面改性技 术:减少有害物质 排放,提高环保性 能
纳米表面改性技术: 提高表面性能,增 强表面功能
改性目的:提高材料的耐磨性、 耐腐蚀性、抗老化性等性能
改性方法:化学改性、物理改 性、复合改性等
改性效果:提高材料的表面性 能,延长使用寿命
应用领域:汽车、电子、建筑、 医疗等行业
添加标题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的材 料
添加标题
实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
添加标题
表面改性效果: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导 电性等性能

表面改性技术

表面改性技术

1。

3.3表面改性技术1.喷丸强化:它是在受喷材料的再结晶温度下进行的一种冷加工方法,加工过程由弹丸在很高速度下撞击受喷工件表面而完成。

喷丸可应用于表面清理、光整加工、喷丸校形、喷丸强化等。

其中喷丸强化不同于一般的喷丸工艺,它要求喷丸过程中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使工件在受喷后具有预期的表面形貌、表层组织结构和残余应力,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疲劳强度和抗应力腐蚀能力。

2.表面热处理:它是指仅对工件表层进行热处理,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工艺。

主要方法有感应加热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接触电阻加热淬火、电解液淬火、脉冲加热淬火、激光热处理和电子束加热处理等。

3。

化学热处理:它是将金属或合金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按渗入的元素可分为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渗金属等等。

渗入元素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但都要经过介质中化学反应、外扩散、相界面化学反应(或表面反应)和工件中扩散四个过程,具体方法有许多种。

4。

等离子扩渗处理(PDT):又称离子轰击热处理,是指在通常大气压力下的特定气氛中利用工件(阴极)和阳极之间产生的辉光放电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常见的有离子渗氮、离子渗碳、离子碳氮共渗等,尤以离子渗氮最普遍。

等离子扩渗的优点是渗剂简单,无公害,渗层较深,脆性较小,工件变形小,对钢铁材料适用面广,工作周期短.5。

激光表面处理:它是主要利用激光的高亮度、高方向性和高单色性的三大特点,对材料表面进行各种处理,显著改善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设备一般由激光器、功率计、导光聚焦系统、工作台、数控系统、软件编程系统等构成。

主要工艺有激光相变非晶化、激光熔覆、激光合金化、激光非晶化、激光冲击硬化。

6。

电子束表面处理:通常由电子枪阴极灯丝加热后发射带负电的高能电子流,通过一个环状的阳极,经加速射向工件表面使其产生相变硬化,熔覆和合金化等作用,淬火后可获细晶组织等。

表面改性技术

表面改性技术

5
(二)喷丸表面形变强化工艺及应用
1、喷丸材料
铸铁丸、铸钢丸、钢丝切割丸、玻璃丸、陶瓷丸、聚合塑料丸、液 体喷丸介质 黑色金属制件可以用铸铁丸、铸钢丸、钢丝切割丸、玻璃丸和陶瓷 丸 有色金属和不锈钢件需采用不锈钢丸、玻璃丸和陶瓷丸。 模具表面处理常用二氧化硅液态喷丸
2、喷丸强化用的设备
按驱动弹丸的方式可分为机械离心式弹丸机和气动式弹丸机两大类。 (1)机械离心式喷丸机 功率小,生产效率高,喷丸质量稳定,但设备制造成本高。 适用于要求喷丸强度高、品种少批量大、形状简单尺寸较大的零部件。
此涡流能将电能变成热能,使工件加热。涡流在被加热工件中的分布 由表面至心部呈指数规律衰减。因此涡流主要分布在工件表面,工件 内部几乎没有电流通过。这种现象叫做表面效应或集肤效应。
感应加热就是利用集肤效应,依靠电流热效应把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到 淬火温度的。当工件表面在感应圈内加热到相变温度时,立即喷水或 浸水冷却,实现表面淬火工艺。
⑥ 生产率高,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淬火层深度易于控制,适 于批量生产形状简单的机器零件,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缺点:设备费用昂贵,不适用于单件生产。
16
2.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原理
图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原理图
17
当感应圈中通过一定频率交流电时,在其内外将产生与电流变化频率 相同的交变磁场。将工件放入感应圈内,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工件内 就会产生与感应圈频率相同而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沿工件 表面形成封闭回路,通常称之为涡流。
得微细的马氏体组织,提高零件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零件心部未发生相变。
10
表面淬火工艺主要有: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脉冲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 淬火、接触电阻加热表面淬火、浴炉加热表面淬火、 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及表面保护加热处理等。

表面技术(第5讲 表面改性技术(Ⅰ))

表面技术(第5讲  表面改性技术(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五讲 表面改性技术(Ⅰ)
表面技术
• 形变层内形成很高的残余压应力,同时引起 组织结构变化,并使孔壁粗糙度降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五讲 表面改性技术(Ⅰ)
表面技术
孔挤压类型
• • • • 挤压棒挤压强化 衬套挤压强化 压印模挤压强化 旋压挤压强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五讲 表面改性技术(Ⅰ)
•低温渗氮:渗氮温度低于600 ℃的各种 渗 氮方法,是把需渗氮的工件放入密封渗氮 炉内,通入氨气,加热至500~600℃,氨 气发生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活性氮原 子渗入工件,形成一定深度的氮化层。主 要有气体渗氮、液体渗氦、离子渗氮等。 •低温渗氮主要用于结构钢和铸铁。 •渗氮工艺复杂,时间长,成本高,所以只 用于耐磨、耐蚀和精度要求高的耐磨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五讲 表面改性技术(Ⅰ)
表面技术
喷丸设备
• 1)气动式喷丸机:弹丸由压缩空气驱动 而获得高速运动,按弹丸运动方式主要 可分为吸入式、重力式、直接压入式。 • 2)机械离心式喷丸机:弹丸依靠高速旋 转的叶轮抛出而获得动能,离心叶轮的 转速控制弹丸的运动速度,弹丸的运动 速度控制在35~75m/s。
表面技术
碳氮共渗
•碳氮共渗(氰化) :在一定温度下同时 将碳、氮渗入工件表面,并以渗碳为主 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碳氮共渗层比渗碳有更高的耐磨性、疲 劳强度和耐蚀性,比渗氮有较高的抗压 强度和较低的表面脆性,且生产周期 短,渗速快,所用材料广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五讲 表面改性技术(Ⅰ)
表面技术
3. 渗 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五讲 表面改性技术(Ⅰ)
表面技术
渗硼方法

表面改性技术

表面改性技术
02
例如,对发动机气缸内壁进行表 面改性,可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 损性,减少摩擦和磨损,降低油 耗和排放。
电子工业领域
电子工业中,表面改性技术主要用于 提高电子元件的导电、导热和抗氧化 性能,从而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 靠性。
例如,对铜基板进行表面改性,可以 提高其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延长电 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表面改性技术
目 录
• 表面改性技术概述 • 表面改性技术的方法 • 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领域 • 表面改性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01
表面改性技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表面改性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 机械手段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以改 变其表面性质和功能的一种技术。
分类
表面改性技术可以根据改性手段的不 同分为物理表面改性、化学表面改性 和机械表面改性等。
表面涂层技术
01
02
03
电镀
通过电解的方法在材料表 面沉积金属或合金,提高 表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
喷涂
利用喷枪将涂层材料喷涂 到材料表面,形成均匀的 涂层,提高表面的装饰性 和功能性。
热喷涂
通过加热将涂层材料熔化 或软化,然后喷射到材料 表面,形成耐磨损和耐腐 蚀的涂层。
03
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领 域
挑战1
表面改性技术的稳定性不足。
挑战2
表面改性技术的成本较高。
挑战3
表面改性技术的环保性能有待提 高。
解决方案3
研发环保型表面改性技术,减少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2
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降 低表面改性技术的成本。
解决方案1
加强科研投入,提高表面改性技 术的稳定性。
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
市场前景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表面热处理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表面热处理

缺点: 缺点: 设备投资大,只适用于外形简单的零件, 设备投资大,只适用于外形简单的零件, 形状复杂的零件,感应器不易制造。 形状复杂的零件,感应器不易制造。 (5)表面淬火的预热处理 ) 为了保证淬火质量,改善零件心部机械性能, 为了保证淬火质量,改善零件心部机械性能, 表面淬火前,可进行正火或调质预热处理。 表面淬火前,可进行正火或调质预热处理。 正火 预热处理
4、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 、
a、将钢材和介质加热到高温,以提高对活性 、将钢材和介质加热到高温, 原子的溶解度,提高活性原子扩散能力; 原子的溶解度,提高活性原子扩散能力; 同时介质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活性原子。 同时介质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活性原子。 b、活性原子被钢吸收,并由表及里扩散,在 、活性原子被钢吸收,并由表及里扩散, 表层(扩散层)形成固溶体 固溶体或 表层(扩散层)形成固溶体或化合物
c、渗碳后的热处理 、
零件渗碳后,应进行热处理“淬火 低温回火 低温回火” 零件渗碳后,应进行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
6、固体渗碳 、
采用固体渗碳剂:碳粒 碳酸盐 采用固体渗碳剂:碳粒+碳酸盐
原理: 原理: 900~950℃ ~ ℃ BaCO3 BaO+CO2 C(碳粒)+CO2 (碳粒) 2CO 2CO [C]+CO2
二、钢的渗碳
1、渗碳:是向钢表层渗入碳原子的过程。 、渗碳:是向钢表层渗入碳原子的过程。 2、渗碳目的: 、渗碳目的: 提高钢表层的含碳量, 热处理后 提高钢表层的含碳量,经热处理后, 使表层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 使表层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而心部 仍保持一定的强度,较高的塑、韧性。 仍保持一定的强度,较高的塑、韧性。
要解决这一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化学热处理的 方法。 方法。 化学热处理与物理热处理最大的区别是前 改变了钢的化学成分。 者改变了钢的化学成分。

表面改性技术

表面改性技术


维氏硬度计试件允许最 大高度:130毫米
粒子的表面形貌分析
图4(a)与图4(b)粒子尺寸在数十至数百纳米范围内, 但粒 子形状不一样, 图4(b)中粒子形状更规则, 呈正多边形。
铜片上沉积粒子的X射线衍射分析
1、 当处理电压为600V 时, 沉积的粒子是铁的氧化物(Fe3O4)和少量 的铁的氮化物(γ′-Fe4N、ε-Fe3N)。 当处理电压高于800V 后, 这些粒子则是铁的氮化物(γ′, ε少量)和少量 的氧化物, 并且随着电压的升高, γ′增多, ε和Fe3O4 减少。电压达到 1000V 时, 粒子中几乎没有氧化物存在。
表面改性技术
概述
• 定义:采用某种工艺手段使材料表面获得 与其基体表面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能不同 的一种技术。 传统表面改性技术有喷丸强化、表面热处 理、化学热处理; 优质清洁表面工程技术包括等离子体、激 光、电子束、高密度太阳能表面处理和离 子注入表面改性。
1.等离子体表面处理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概述
金相组织
由图2 所示的金相照片可知, 38CrMoAl 钢在600V 进 行纯氮ASPN 处理后观察不到明显的渗氮层; 电压高 于800V 后才能形成明显的渗氮层, 见图2(b)、(c)。
显微硬度分析
放电电压在600V 时几乎没有渗 氮效果, 在高于800V 才有明显的 渗氮硬化效果, 而且渗氮层较深, 与金相组织相对应。
样本横截面
• Si是与Al有共晶反应的合金 元素,预置Si粉经激光照射熔 化后,与基板上的Al宏观上形 成了均匀的合金化层,其横截 面组织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 整个激光表面合金化层组织 均匀、致密、无气孔、无裂 纹,且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相 对于原始基板合金,预置Si粉 末激光表面合金化层组织较 为细小,合金化层中Si含量约 20 wt% ) 。

第六章 表面改性

第六章 表面改性
糙疏松θ109° ~ 93° ↘52°~16°
表面张力 18↗50 mN/m
污染问题
2.气体热氧化法
PO 经空气、O2 O3氧化后,引入了-OH、 -C=O、-COOH→↗印染性、粘结性、涂饰性
要求:设备与材料形状匹配,使用受到限 制
3.火焰处理法
机理: a 驱赶低分子物,清洁表面,清除弱边界
层 b 高温火焰下,引入-C=O、-COOH、-COOR ↗表面张力 应用:大而厚制品的表面处理,T高达
3.分类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表面机械改性 表面物理改性: 表面涂覆改性
表面真空镀、溅射、喷射 表面物理沉积
表面火焰改性 表面溶液处理 表面放电、射线辐射 表面化学改性:表面电镀、离子镀 表面接枝 表面渗氮 表面化学气相沉积 ……
按改性过程体系的存在形态
按表面是否增加化学物质
未增加其它物质: 机械、放电、溅射、射线辐射
2800℃
4.电晕处理
电晕处理,也称火花处理,是将2—— 100kV,2——10kHz的高频高压施加于 放电电极上,以产生大量的等离子气体 及臭氧,与聚烯烃表面分子直接或间接 作用,使其表面分子链上产生碳基和含 氮基团等极性基团,表面张力明显提高, 加之糙化其表面,从而改善表面的粘附 性,达到表面预处理的目的。
②非极性高分子—印墨、粘合剂吸附在表面
③结晶度高。化学稳定性好,溶胀溶解困难, 溶剂很难使高分子链成链或扩散、缠结
④表面存在弱边界层:杂质、助剂、污染等 外因
改性方法
表面改性的设计思路
①提高材料的表面能; ②在聚烯烃等难粘高分子材料表面的分子
链上引入极性基团; ③提高制品表面的粗糙度; ④消除制品表面的弱边界层。
③表面元素

4第六章-表面改性和处理新技术

4第六章-表面改性和处理新技术

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特点
• ⑤可控性和重复性好。通过改变离子源和加速器能 量,可以调整离子注入深度和分布;通过可控扫描 机构,可以控制面积大小;
• 上面说的是其优点,总得看来,让我们觉得离子注 入恰似给工件的“皮肤”渗入了“维生素”,正是 它们,使工件“延年益寿”,真像一首诗描绘的一 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想想感觉是不是这样呢?
• 经表面热处理的零件,不仅提高了表面层的 硬度和耐磨性,而且与经过适当热处理的芯 部组织配合,可以获得较高的疲劳强度和较 好的韧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密度太阳能表面处理
• 定义——高密度太阳能表面处理是利用聚焦 的高密度太阳能对零件表面进行局部加热, 使表面在短时间(0.5s至数秒)内升温到所 需温度,然后冷却的处理方法。
离子注入表面改性机理
• ③离子注入提高疲劳强度的机理:因为产生的高损 伤缺陷阻止了位错移动及其间的凝聚,形成可塑性 表面层,使表面强度大大提高。分析表明,一是形 成大量细小弥散分布的第二相硬质点而产生强化, 而且离子注入产生的表面压力可以压制表面裂缝的 产生,从而延长了疲劳寿命。
• ④离子注入提高抗氧化性的机理:因为注入元素在 晶界富集,阻塞了氧的短程扩散通道,防止氧进一 步向内扩散;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挡层,使其他元 素的扩散难以通过;改善氧化物的塑性,减少氧化 产生的应力,防止氧化膜开裂;注入元素进入氧化 膜后改变了膜的导电性,抑制阳离子向外扩散,从 而降低氧化速率。
激光束加热金属的过程——
逆韧致辐射效应 ,晶格热振荡,微妙、纳秒至皮秒
激光处理前表面的预处理 ——
激光波长越短,金属的反射系数越小,所吸收的光能也就越多 表面粗糙度、涂层、杂质等都会极大改变金属表面对激光的反 射率 ,反射率变化1%,吸收能量密度将会变化10% 方法:磷化、黑化(炭素法)和涂覆红外能量吸收材料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解读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解读

(二)中、高频感应加热表面热处理

是一种用途极广的热处理加热方法,可用于退火、
正火、淬火、各种温度范围的回火以及各种化学热
处理。

加热方式有同时加热和连续加热。 用同时加热方式淬火时,零件需要淬火的区域整个 被感应器包围,冷却淬火时可直接从感应器的喷水 孔中喷水冷却,也可将工件移出感应器迅速浸入淬 火槽中冷却。
高碳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1、气体渗钛
(1)气相渗钛

工业纯铁在TiCl4蒸气和纯氩气中发生置换反应,产 生活性钛原子,高温下向工件表面吸附与扩散:
却速度。
(四)双频感应加热淬火和超音频感应加热淬火
1、双频感应加热淬火

对于凹凸不平的工件如齿轮等,当间距较小时,无
论用什么形状的感应器,都不能保持工件与感应器 的施感导体之间的间隙一致,因而难获得均匀的硬 化层。 双频感应加热淬火就是采用两种频率交替加热,较 高频率加热时,凸出部温度较高;较低频率加热时, 则低凹处温度较高。

优点。
(一)渗金属方法 1、气相渗金属法
( 1 )在适当温度下,从可挥发的金属化合物中析出
活性原子,并沉积在金属表面上与碳形成化合物。

一般使用金属卤化物作为活性原子的来源。
工艺过程:将工件置于含有渗入金属卤化物的容器 中,通入 H 2 或 Cl 2 进行置换还原反应,使之析出活 性原子,然后进行渗金属操作。

2、超音频感应加热淬火

频率大于20KHz的波称为超音频波。
对于低淬透性钢,高、中频淬火都难以获得凹
凸零部件均匀分布的硬化层。 采用的20KHz~50KHz频率可实现中小模数齿轮 表面的均匀硬化层。

(五)表面淬火用材料

试述表面改性技术

试述表面改性技术

表面改性技术概述与应用表面工程是指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涂覆或改性,改变材料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态等,以使表面获得所需特殊性能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表面改性、表面处理、表面涂覆、复合表面技术和纳米表面工程技术。

而表面改性最为一种重要的表面工程技术通过改变基体材料成分,达到改善性能的目的,不附加膜层。

表面改性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主要介绍电子束表面改性和等离子体表面处理。

1 电子束表面改性高速运动的电子具有波的性质。

当高速的电子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能深入金属表面一定深度,与基体金属的原子核和电子发生作用。

电子与原子核弹性碰撞,能量的传递主要是通过电子束的电子与金属表层电子碰撞而完成的。

所传递的能量立即以热的形式传与金属表层原子,从而使表层温度迅速升高。

图1 电子束表面改性工作原理图1.1 电子束表面相变强化处理用散焦方式的电子束轰击金属工件表面,控制加热速度,使金属表面加热到相变点以上,随后高速冷却产生马氏体等相变强化。

此方法使用于碳钢、中碳低合金钢、铸铁等材料的表面强化处理。

1.2 电子束表面重熔处理利用电子束轰击工件表面使表面产生局部熔化并快速凝固,从而细化组织,达到硬度和韧性的最佳配和。

对某些合金,电子束重熔可以使各组成相间重新分布,降低某些元素的显微偏析程度,改善工件表面的性能。

目前,电子束重熔主要用于工模具的表面处理上,以便在保持或改善工模具韧性的同时,提高工模具的表面强度、耐磨性和热稳定性。

由于电子束重熔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表面重熔时有利于去除表层的气泡,因此可有效地提高铝合金和钛合金表面处理质量。

1.3 电子束表面合金化处理先将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粉末涂覆在金属表面上,再用电子束轰击加热融化,或在电子束作用的同时加入所需合金粉末使其熔化在工件表面上,在工件表面上形成一层新的具有耐磨、耐蚀、耐热等性能的合金表层。

电子束表面合金化所需电子束功率密度约为相变强化的3倍以上,或增加电子束辐照时间,使基体表层的一定深度内发生熔化。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金属形变强化的主要方法
气动式喷丸机根据弹丸进入喷嘴的方式又分为吸入式、 重力式和直接加压式三种。吸入式喷丸机结构简单,多 使用密度较小的玻璃弹丸或小尺寸金属弹丸,适用于工 件尺寸较小、数量较少、弹丸大小经常变化的场合,如 实验室等。重力式喷丸机结构比吸入式复杂,适用于密 度和直径较大的金属弹丸。 不论那一类设备,喷丸强化的全过程必须实行自动化, 而且喷嘴距离、冲击角度和移动(或回转)速度等的调 节都稳定可靠。
金属形变强化的主要方法
2.孔挤压:内孔挤压是使孔的内表面获得形变强化的工艺,效果明显。美国已发表专利。 3.滚压:图(a)为表面滚压强化示意图。目前滚压强化用的滚轮、滚压力大小等尚无标 准。对于圆角、沟槽等可通过滚压获得表层形变强化,并能在表面产生约5mm深的残余 压力,其分布如图(b)所示。
(a)
金属形变强化的主要方法
喷丸强化的原理
铸铁弹丸
喷丸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再 结晶温度以下的表面强化方法, 即利用高速弹丸强烈冲击零部件 表面,使之产生形变硬化层并产 生残余压应力。喷丸强化已广泛 用于弹簧、齿轮、链条、轴、叶 片、火车轮等零部件,可显著提 高抗弯曲疲劳、抗腐蚀疲劳、抗 应力腐蚀疲劳、抗微动磨损、耐 点蚀(孔蚀)能力。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原理
表面压应力防止裂纹在受压的表层萌生和扩展。在大 多数材料中这两种机制并存。在软质材料情况下第二种机 制占优势;而在硬质材料的情况下第一种机制起主导作用。 经喷丸和滚压后,金属表面产生的残余压应力的大小, 不但与强化方法、工艺参数有关,还与材料的晶体类型、 强度水平以及材料在单调拉伸时的硬化率有关。具有较高 硬化率的面心立方晶体的镍基或铁基奥氏体热强合金,表 面产生的压应力高,可比材料自身屈服点高1~3倍。材料 的硬化率越高,产生的残余压应力越大。 一些表面形变强化手段还可能使表面粗糙度略有增加, 但却使切削加工的尖锐刀痕圆滑,因此可减轻由切削加工 留下的尖锐刀痕的不利影响。这种表面形貌和表层组织结 构产生的变化,有效地提高了金属表面强度、耐应力腐蚀 性能和疲劳强度。

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

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
精确控制
激光参数(如功率、扫描速度等)可精确控制, 实现不同深度和宽度的表面改性。
离子束表面改性
01
02
03
离子注入
利用离子束将特定元素注 入材料表面,改变其化学 组成和物理性能。
剂量和能量可控
通过调整离子束的剂量和 能量,可实现不同深度和 分布的表面改性。
适用范围广
离子束表面改性适用于多 种材料,包括金属、陶瓷 和聚合物等。
污水处理
利用表面改性技术,可 以开发高效、低成本的 污水处理材料,提高污 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保护水资源和环境。
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绿色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 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将更加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推动 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
多功能化
表面改性技术将向多功能化 方向发展,实现材料表面的 多种功能集成,满足复杂应 用场景的需求。
03
高级阶段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表面改性技术不断取得
新的突破,如纳米涂层、生物仿生等技术的出现,为材料表面改性提供
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03
物理表面改性技术
激光表面改性
高能量密度
激光束能量密度高,可在材料表面产生瞬间高温, 实现局部快速加热和冷却。
无接触加工
激光加工为非接触式,可避免对材料表面的机械 损伤和污染。
镀层厚度控制
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和时间,可精确控制镀层厚度。
镀层均匀性
化学镀层技术可实现复杂形状工件表面的均匀镀层。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气相反应
在气态环境中,通过化学反应在材料表面沉积固态物质。
沉积温度
化学气相沉积通常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以获得良好的沉积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丸强化原理: 1)形成形变硬化层, 在此层内产生两种变化: 一是亚晶粒极大的细 化,位错密度增高,晶 格畸变增大; 二是形成了高的宏观 残余压应力。 2)表面粗糙度略有增 大,但却使切削加工的 尖锐刀痕圆滑。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表面强化层的组织 变化: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目前应用最广、发展最快的一种表面热处理方法。
“集肤”效 应 主要适用于大批量生 产的轴、齿轮等零件。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6.2 表面热处理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使零件在交 变磁场中切割磁力线,在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又根据交流电集 肤效应,以涡流形式将零件表面快速加热,而后急冷的淬火方 法。 集肤效应(skin effect)又叫趋肤效应,当交变电流通过导 体时,电流将集中在导体表面流过,这种现象叫集肤效应。电 流或电压以频率较高的电子在导体中传导时,会聚集于导体表 层,而非平均分布于整个导体的截面积中。频率越高,趋肤效 用越显著。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2 表面热处理
表面淬火是指采用快速加热,使钢件表层奥氏 体化并立即快冷获得马氏体,而心部仍保持原始组 织的一种淬火工艺。
表面淬火的加热方法有多种,如感应加热、火 焰加热、电接触加热、电解液加热等。其中最常用 的是火焰加热和感应加热两种。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2 表面热处理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2)所谓覆盖率是指强化后表面弹坑占据的面积与总强化表 面的比值。喷丸覆盖率的影响因素:零件材料的硬度、弹丸 直径、喷射角度及距离、喷丸时间等。 在规定的喷丸强度条件下,零件的硬度低于或等于标准 试片硬度时,覆盖率能达到100%;反之,覆盖率会下降。 在相同的弹丸流量下,喷嘴与工件的距离越长、喷射的 角度越小、弹丸直径越小,达到覆盖率要求的时间就越短。 喷丸强化时,应选择大小合适的弹丸、喷射角度及距 离,使喷丸强度和覆盖率同时达到要求值。 通常覆盖率要求在100% - 200%,有些零件,如曲轴应用 可能要求覆盖率高于200%。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2 表面热处理
600mm冷轧辊工频淬火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2 表面热处理
大型铸钢件工频淬火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2 表面热处理
各种感应加热器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6.2 表面热处理
利用氧-乙炔火焰将钢件表层迅速加热到淬火温 度,然后立即喷水冷却以实现表面淬火的方法。其 淬硬层一般为2-6mm。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3)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零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弹丸 直径、喷射角度及速度、零件的原始表面粗糙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零件材料的强度和表面硬度 值越高,塑性变形越困难,弹坑越浅,表面粗糙度值越小; 弹丸的直径越小,速度越慢,弹坑就越浅,表面粗糙度 值就变小; 喷射的角度大,弹丸速度的法向分量越小,冲击力越小, 弹坑越浅,弹丸的切向速度越大,弹丸对表面的研磨作用就 越大,表面粗糙度值就越小; 零件的原始表面粗糙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原始表面越 粗糙,喷丸后表面粗糙度值降低越小;相反,表面越光滑, 喷丸后表面变得粗糙。 当对零件进行高强度的喷丸后,深的弹坑不但加大表面 粗糙度值,还会形成较大的应力集中,严重削弱喷丸强化的 效果。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喷丸强化设备主要有两类: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2)气动式喷丸机适用于要求喷丸强度较低、 品种多、批量小、形状复杂、尺寸较小的零件。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2)气动式喷丸机 压缩空气式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重力式喷丸机结构 比吸入式复杂,适合 使用比重、直径较大 的金属弹丸。
淬火后工件断面组织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淬火后零件的表面性能 ①高额感应淬火时,在零件 表层中产生较大的压应力, 抗疲劳性能增强; ②感应淬火时马氏体组织细 小,碳化物弥散细小,硬度 高。 ③感应淬火时零件经受激烈 的喷水冷却,使残余奥氏体 量较少,故硬度较高。 ④氧化、脱碳小,组织性 能稳定。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直接加压式喷丸 机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表示喷丸强化质量的三个参数:喷丸强度、覆盖率、 表面粗糙度。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1)影响喷丸强度的工艺参数主要有:弹丸直径、弹流速度、 弹丸流量、喷丸时间等。 弹丸直径越大,速度越快,弹丸与工件碰撞的动量越大, 喷丸的强度就越大。 喷丸形成的残余压应力可以达到零件材料抗拉强度的60 %,残余压应力层的深度通常可达0.25mm,最大极限值为 1mm左右。 喷丸强度需要一定的喷丸时间来保证,经过一定时间, 喷丸强度达到饱和后,再延长喷丸时间,强度不再明显增加。 在喷丸强度的阿尔门试验中,喷丸强度的表征为试片变 形的拱高。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表面强化层的组织: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强化后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 表面为残余压应力,心部为残余拉应力,最表 面层由于应力松驰,其残余应力稍有降低,故曲 线上有“抬头”现象。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疲劳强度随表面残余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喷丸强化用的弹丸,常用的有三种: 1) 铸铁弹丸 碳质量分数物为2.75-3.60%,硬度 约为HRC58-65,退火后硬度为HRC30-57 。铸铁弹 丸的价格低廉。 2) 钢弹丸 当前使用的钢弹丸一般是将含碳量为 0.7%的弹簧钢丝(或不锈钢丝),切制成段,经磨圆 加工制成,直径为0.4-1.2mm。硬度HRC45-50为 最适宜。钢弹丸的组织最好为回火马氏体或贝氏体。 3) 玻璃弹丸 其应用是在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 已在国防工业中获得应用。玻璃弹丸的直径为 0.05—0.40 mm范围,硬度HRC46-50。 此外,还有陶瓷弹丸、聚合塑料弹丸等。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阿尔门试验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弧高度测试时采用标准化的弧高度试片,也称 Almen试 片。试片分N、A、C三种 ,其材料和硬度都有规定,长度和 宽度也固定,只是厚度不同。其中应用较多的为A试片(厚 1.27mm),适用于中等喷丸强度。 试片在专用的夹具中,接受在一组选定的工艺参数条件 下进行的喷射,然后测量其变形后凸弧的高度作为喷丸强度 的量度。弧高度单位用mm表示。例如,30A表示 A试片弧高 度为0.3mm。 图为不同弹丸速度和喷丸时间的弧高度值曲 线。当喷丸 时间延长时,弧高度先增大,之后逐渐平 稳,呈饱和趋势。 弹丸速度提高(喷丸机叶轮转速提 高),则弧高度全面增大。 生产实际中以弧高度的饱和 值作为喷丸强度。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6.2 表面热处理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设备简单,成本低,但易使钢 件表面过热,质量控制比较困难。因此,它主要适 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以及大型零件如大型齿轮、 轴、轧辊等的表面淬火。铜或石墨材质) 和工件的接触电阻,低 电压、大电流,使触点 温度迅速上升。将触点 以一定速度移过工件表 面,即可将表层加热至 淬火温度,并在工件自 身的冷却下淬硬。本法 简易可行,适于大件的 局部表面淬火,如机床 导轨、气缸套等。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方法及其应用 常用的金属材料表面形变强化方法主要有喷丸、滚 压和内孔挤压等强化工艺。 表面滚压强化示意图。对于圆角、沟槽等皆可通过 该方法获得表层形变强化,并引进残余压应力。 内孔挤压是使孔的内表面获得形变强化的工艺措施, 效果显著。 表面滚压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喷丸强化工艺适应性较广;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 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强化效果明显。近年来,随着计算机 技术发展,带有信息反馈监控的喷丸技术已在实际生产中得 到应用,使强化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喷丸强化在汽车上的应用
凡是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都用喷丸强化工艺。如螺旋 弹簧、板簧、扭杆、齿轮、传动元件、轴承、连杆、凸轮轴、 曲轴等。 汽车板簧的工艺路线:扁钢间断-加热压弯成型-淬火中 文回火-喷丸-装配
6.2 表面热处理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四、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
6.2 表面热处理
以工件作阴极,置于电解液中(常用5%~20%碳酸钠水 溶液),以电解槽为阳极,通入200~300V直流电。由于 电解作用使阴极(工件)表面形成一层氢气膜。氢气膜具有 大的电阻,温度迅速升高,并将工件表面加热到淬火温度。 停电后电解液将工件淬冷。本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工件的 局部表面淬火。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零件在服役过程中往往由于表面强度不足, 或者耐腐蚀性能差,而疲劳破损失效。因此,改 善和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就成为提高疲劳强度、 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工艺措施。表面形变强化就 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研究应用的工艺之一,金属 表面喷丸强化工程就是其代表性技术。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喷丸强化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强化用的弹丸与清理、成型、校形用的弹丸不 同,必须是因球形,切忌有棱角,以免损伤零件表 面。 一般来说,黑色金属制件可以用铸铁丸、钢丸 和玻璃丸。有色金属和不锈钢制件则需采用不锈钢 丸或玻璃丸。
第六章 表面改性技术
6.1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
喷丸强化设备主要有两类: (1)机械离心式喷丸机,适用于要求喷丸强度高、 品种少、批量大、形状简单、尺寸较大的零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