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理的临床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理的临床研究进展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Vol.45No.3Feb.2021332•综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理的临床研究进展田苑天津市和平区妇产科医院妇产科,天津320041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于育龄女性中较为多发,其具有复发率高、侵袭性强等特点,对女性身心健康具有严重影响。

该病病因复杂,多认为是由子宫内膜种植、体腔上皮化生、遗传等因素共同参与所致,而明确其病因对临床预防与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现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理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病理;临床研究进展doi10.3969/j.issn4004-5775.4021.43.442学科分类代码322.3110中图分类号R751.32文献标识码B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Etiology and Pathology of Endometriosis/TIAN Yuan//Tianjin Heping District Obstet­rics and Gynecalogy Hospihi,Tianjin,300041,ChinaAbstrcct Endometriosis is more common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recurrence rate and strong invasion which has a serious impnei o wom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4The eholoey of the disease is complex.Ii is be-lieveb thai it is ceusee by eebometriat implantanon,coelomatous metaplasia,hereeity and other factors.The article reviews the clin-icet research prooress of etiolooy and patholoyy of eedometriosis S oreer t。

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临床分析

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临床分析

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临床分析【关键词】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1],常见的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其中以侵犯卵巢者最常见,也可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淋巴结,甚至在手、臂大腿等,也有发生在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处。

由于临床上切口瘢痕内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不同于盆腔内异症。

现将我院12例切口内异症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底,我院因切口内异症收治的患者共12例,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8例,会阴切口内异症4例,全部以手术治疗,均为病理检查证实,部分患者手术前后辅以药物治疗,术后均进行随访。

1.1 一般资料年龄24~28岁,平均年龄33岁,发病时间最长达5年,最短半年,平均32个月。

产后哺乳半年以上者发病时间在1年以上,哺乳在半年以内者发病时间1年以内。

病灶大小为2~5cm,多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腹壁切口近端及中端各有一病灶。

1.2 临床特点12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切口瘢痕疼痛,并触及痛性结节或肿块,月经期可增大,月经后可变小,其中5例结节或肿块呈紫蓝色。

肿块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消,有不同程度的触痛。

1.3 治疗方法与疗效12例患者中有5例术前行药物(桂枝茯苓胶囊、丹那唑)治疗,病灶稍有缩小,但经期肿块仍疼痛不适。

12例患者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手术范围应尽可能切除病灶,包括病灶周围1cm正常组织。

术中见7例位于腹直肌前鞘,1例病灶累及腹膜,同时切除受累腹膜及其周围1cm正常腹膜组织,3例会阴切口病灶位于切口上皮下,1例会阴切口病灶累及肛门括约肌及直肠壁,切除不彻底,术后给予丹那唑治疗半年。

12例术后均以抗感染治疗,切口愈合良好,治疗后随访1年无复发。

2 讨论2.1 内异症发病机制及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有3种学说[1]即种植学说、诱导学说及免疫因素与炎症。

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讨

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讨

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讨目的:探究分析剖宫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具体治疗方式和临床护理模式,进而完善的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治疗和护理的质量,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妇产科收治的40例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生育次数以及剖宫产的切口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研究各项指标的分布特点和趋势。

结果:根据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得知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了30.25±3.55岁这一区间,患者的生产次数最多为3次,疾病的潜伏期在31.65±18.35月之间,其中30例患者剖宫产切口为Pfannenstiel型切口,10例患者的剖宫产切口为正中纵行切口,而Pfannenstiel型切口患者的发病潜伏期明显短于正中纵行切口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过对82例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患者的年龄、生育次数与该疾病的发生没有显著的联系,而剖宫产的切口类型会直接影响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建议在今后的剖宫产手术治疗中极可能采用正中纵行切口,降低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概率。

关键词: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口相对于自然分娩而言,剖宫产手术对于产妇身体的创伤更为严重,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但剖宫产手术主要应用于体重过大的胎儿、脐带绕颈以及胎位不正等分娩状况,可以提高胎儿的存活概率。

随着医疗条件的进步与革新,剖宫产手术的成功率极高,通过在产妇腹部切口娩出胎儿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相对常见的临床手术[1]。

但在剖宫产手术中也会发生大出血状况,且术后产妇血栓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正常分娩的产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的产妇。

本次研究主要探析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和预防治疗措施等,具体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妇产科收治的40例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在26岁至41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25±3.55)岁;患者的剖宫产手术切口类型为30例Pfannenstiel型切口,10例正中纵行切口。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妇产科剖宫产术后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随访1~6年均无复发。

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术中的不当操作及个体差异有关,可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B超等作出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术中正确处理及术后假绝经治疗有利于伤口愈合和防止复发。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 after cesarean section.Methods: 6 cases with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 , who accepted cesarean s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 2001 to Dec 2006 ,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operative mode was all focal excision, and the cases were under follow-up survey for 1~6 years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the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 after cesarean section relates to the unsuitable operation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It can be diagnosed by medical history, 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B-ultrasound and etc.The surgery treatment is the first choice method. The reasonable operation timing, suitable intraoperative treatment and postoperative pseudo-menopause treatment are beneficial to the wound healing and recurrence preventing.[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生在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宫颈、阴道、会阴和腹部手术切口,但并不常见。

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36例临床分析

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36例临床分析
内异症 发病 的时 间与哺乳 时 间的长短 有关 也支持 这一 点. 同时与 “ 在位 内膜决 定论 ”也有 一定 的 关 系.因此 ,手术 时应尽 量避 免不必要 的宫 腔操 作 ,清 擦宫腔 应一 次性使 用纱布 .保 护好手术 切 口.缝 合子宫 肌层 时不穿 透子有 程度 不 同与 月经 相 伴 的周期 性 6例
腹 壁切 口瘢 痕 疼痛 ,并 可扪 及痛 性 肿 块 ,经 期 时
可增 大 ,经 后 变小 ,肿 块 触 之质 韧 ,实性 ,与 周
围组织 边 界不清.
13 治 疗方 法与疗效 .
3 6例 患 者均 行 手 术 治疗 . 1 包 块 2e 0例 m左
发 ,1 8例未 服药 .随访 l 均无 复发 . ~2a 20 0 5年 至 2 0 0 8年 我 院共 收 治 腹 壁 切 口瘢 痕
内膜 异位 症 3 6例 ,年龄 2 ~3 3 8岁 ,平 均 3 0岁.
4例为 中孕剖宫 取胎 术 ,3 例 为足月 剖宫 产术 ,1 1 例 为经 期 双 侧输 卯管 绝 育 术 后 ,发 病 时 间 术 后 3 个 月 ~ ,平 均 3 4a 5个 月 .产 后 哺 乳 半 年 以上 发 病均在术后 1 a以上 ,哺乳 在 半 年 以 内者 发病 时 问均 在 术后 1 以 内 ,绝 育 手术 者 发 病 在 术后 半 年 年 以 内.病灶 2 e ~ . e m 45 m.全 部 病 例均 手 术 切 除 ,术后病 理检查 证实 .术后 均 随访 1 2a .
手 术切除是 腹壁 内膜异 位症 唯一有效 的方 法 , 通 常一 次 可 以切 除干 净 ,偶 有复 发 的 ,多 次复 发
要 小心 恶变 . 手术 时机 应 选 择在 月经 期 或月 经 刚 过 ,不 是希 望结 节 小 ,而 是求 其 大 ,以使界 限 清

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

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

第41卷第1期 2018年&月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NANJI^^G N O R M A L U N IV E R S IT Y( Natural S c ie n c e E d itio n)V o l.41N o. 1Mar# 2018d o i:10.&969/j.i=n.1001-4616.2018.01.017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张平,孙亚兵,张晨,杨叶平,张琳娜,许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200030)[摘要]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少见的医源性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69例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被纳人研究.患者平均年龄(32.0±3.9)岁,产次1~2次.潜伏期平均为(31.4±23.7)月,与患者年龄、产次等基本特征无明显相关性.80.5%的患者既往剖宫产为P f a n n e n T e l切口,19.5%的患者为正中纵形切口.统计学分析发现,P fa n n e n s tie l切口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潜伏期显著低于正中纵形切口(24.0vs 36.0,P = 0.005),并且多发性子宫内膜腺瘤患者潜伏期显著低于单个腺瘤患者(12.0y24.0,P = 0.034).子宫内膜腺瘤在剖宫产疤痕的两端更常见,在P&n n e n T e l切口,83.4%的腺瘤位于两端;在正中纵形切口,84.8%的腺瘤位于两端.本研究提示剖宫产P f a n e n T e l切口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可能高于正中纵形切口,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的验证.在剖宫产结束时彻底冲洗切口,尤其是脂肪层和筋膜层的两端对于预防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十分重要.[关键词]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剖宫产术,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P&n n e n T e l切口[中图分类号]R71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4616(2018)01-0097-05A C lin ic a l S tu d y o f C e s a re a n S c a r E n d o m e tr io s isZhang Ping,Sun Yabing,Zhang Chen,Yang Yeping,Zhang Linna,Xu Hong(T h e In te rn a tio n a l Peace M a te rn ity a nd Chil(d H e a ltli H o s j^ita l,S chool o f M e d ic in e,Shanghai Jiao T o n g U n iv e r s ity,Shanghai 200030,C h in a)Abstract: A bd om in al w all endom etriosis after cesarean s e c tio n,also nam ed cesarean scar en dom etriosis ( C S E),is anu n com m on iatrogen ic d isease. T h e a i m o f this study is to id en tify the clin ica l features o f CSE and recom m en d precautionarym easure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undertaken fo r C SE patients treated su rgically at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C hina betw eenJanuary 2007and D e cem b er 2016. T h e fin al sam ple in clu d ed169 CSE cases. T h e m ean age o f the patients w a s( y e a r s,and parity ranged from 1 to 2. T he latent p eriod o f the C S E w a s( 31.4±23.7)m onths. N o significant latent periodd ifferen ce was id en tified based on patien ts’ ba selin e characteristics. A m ajority ( 80. 5%,2]136) of the patients hadP fan nen stiel in c is io n s,and a m inority ( 19.5%,2]33)had vertical m idlin e in cision s. T h e latent p eriod o f the C SE inP fan nen stiel in cisio 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v ertical m idlin e in c is io n(24.0vs 36.0,P = 0.005),an p eriod in patients with m ultiple endom etriom as w 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a sing(12.0v s24.0,P= 0.034).L esion s o f scar endom etriom a w ere m ore com m on in both corn er s i t e s:121/145(83.4%)i nP fan nen stiel in cisio n scars and 28/33(84.8%)in v ertical m idlin e in cis io n scars. A lth ough further studie fin din gs o 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P fan nen stiel in cisio n carries a high er risk o f C SE than vertical m idlin e in cision. T horoughclean in g at the co n clu s io n o f C S,particularly both corn er sites o f the adipose layer and fa scia la y e r,are stronglyrecom m en d ed fo r CSE preven tion.Key words:a b d om in al w all e n d o m e tr io s is,ce sa rea n s e c tio n,cesa rea n sca r e n d o m e tr io s is,P fan n en stiel in c isio n子宫内膜异位症(edom etri〇S is,EM)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常发生于女性盆腔,如卵巢、盆腔腹膜、宫髄韧带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可发生于盆腔外,被称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1].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见于很多部位,最常见的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2].AWE多继发于前次的外科手术,如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以及阑尾切除术等[3].多项研究表明,剖宫产疤痕是收稿日期:2017-06-19.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5Z R1444100、17411972800)•通讯联系人:许I,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子宫内膜异位症•E-m a il:x u h o n g ll68@126x o m一97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1卷第1期(2018年)最常见的发生AW E的部位,剖宫产手术显著增加发生A W E的风险[4_5].因此,继发于剖宫产的AW E也 被称为剖宫产痕痕子宫内膜异位症(cesarean scar endometriosis,CSE).CSE的发生被认为与医源性种植有 关.在剖宫产分娩过程中,子宫内膜组织残留在剖宫产切口处,在合适的营养支持和激素刺激下,残存的 子宫内膜细胞开始增殖,最终导致CSE的发生.虽然CSE发生率较低,但往往导致患者长期下腹部疤痕疼 痛不适[F].更重要的是,已经有多例CSE发生恶变的临床报道[7E].目前,剖宫产率居高不下,预防CSE的 发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总的来说,目前关于CSE的报道多为案例报道,对其临床特征的分析还不够深 人[R E0].本研究将回顾我院近十年CS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SE的临床特征和相应的预防策略.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收集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CSE患者为研究对象.纳人标准$( 1)患者至少有1次 剖宫产史;(2)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手术切缘至病灶外0.5 cm的正常 组织;(3)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异位子宫内膜.采集的信息包括人院年龄、剖宫产年龄、产次、分娩史、剖宫产 切口类型、潜伏期、临床症状、包块位置和大小以及术中情况.潜伏期被定义为剖宫产手术至出现疤痕处痛性包块的时间间隔.1.2资料分析使用SP S 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haP i:-W ilk检验分析连续变量是否呈正态分布.连续变量 用均值和标准差表示,非连续变量用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表示.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S tu d e n t检验进行 比较.比较两组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多组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 Kruskal-Wallis//检验.分类数据用卡方检验和Fishei•精确检验进行比较.P<0.05被定义为有统计学差异.2结果根据纳人标准,共有169例CSE患者被纳人本研究,如表1所示.CSE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0±3.9) 岁,剖宫产时的平均年龄为(27.2±3.40)岁.所有患者均有剖宫产分娩史,其中158(93.5%)位患者有1次 剖宫产分娩史,11(6.5%)位患者有2次剖宫产分娩史.CSE的潜伏期为(31.4±23.7)个月.从出现临床症状到本次人院手术的时间平均为(27.0±24.5)个月.CSE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下腹部剖宫产疤痕处痛 性包块,疼痛呈现月经相关周期性(86.4%,《=146)或非周期性(13.6%,《= 23).在所有169位CSE患者 中,80.5%(2=136)的患者为PfannenS tie l切口,19.5%(2 = 33)的患者为正中纵形切口.160(94.7%)位患者为单个子宫内膜腺瘤,9(5.3%)位患者为多发子宫内膜腺瘤,手术共计切除178个子宫内膜腺瘤.145 个子宫内膜腺瘤来源于Pfannensiel切口疤痕,其中56(38.6%)个腺瘤位于疤痕左侧端,65 (44.8%)个腺 瘤位于疤痕右侧端,剩余24(16.6%)个腺瘤位于疤痕中部.33个子宫内膜腺瘤来源于正中纵形切口,其中 13 (39.4%)个腺瘤位于疤痕上端,5 (15.2%)个腺瘤位于疤痕中部,15( 45.5%)个腺瘤位于疤痕下端.表1患者的基本特征、临床症状和体征Table1B a s e lin e characteristics,s y m p to m s a n d s ig n s of the study pa tients项目&/%M e a n土S D( range)年龄/岁32.0±3.9(24E43)剖宫产年龄/岁27.2±3.4( 20-37)产次1151(89.3)218(10.)剖宫产次数1158(93.)211(6.5)潜伏期/月31.4±23.7(1-120)出现症状至本次手术时间/月27.0±24.5( 1-180)症状腹部包块169(100)周期性疼痛146(86.)非周期性疼痛23(13.6)痛经54(32.0)一98 —张平,等: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下界脂肪层筋膜层肌层腹膜腹膀胱9(5.1)114(64.)29(16.3)10( 5.6)1(0.6)1(0.6)一一8(4.)3(1.7)0(0)0( 0)一一一2(1.1)0(0)1(0.6)为了分析CSE 发生的危险因素,我们进一步分析CSE 潜伏期的差异.如表3所示,剖宫产年龄、产次、 既往剖宫产次数(1次或2次)以及是否痛经与CSE 的潜伏期无明显相关性.子宫内膜腺瘤的位置,例如 是否在疤痕上、在疤痕两端还是中间,与潜伏期的长短也无明显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CSE 潜伏期的 长短与切口类型有显著相关性,Pfannenstiel 切口发生CSE 的潜伏期显著短于纵形切口(24.0 vs . 36.0, P = 0.005).此外,多发性子宫内膜腺瘤患者的潜伏期显著短于单个子宫内膜腺瘤患者(12.0 v S. 24.0, P = 0.034).为了进一步证实不同切口类型发生CSE 的潜伏期差异,我们对PfannenTel 切口和正中纵形切 口患者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两组病人的基本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表4).表3潜伏期与患者的基本特征、临床症状和体征T able 3 Latent period difference b a s e d o n patiente ' b a s e lin e characteristics,s y m p to m s a n d s ig n s项目&潜伏期/月P剖宫产年龄/岁-4.610.685*303324.0( 12.0,40.0)<3013624.0( 12.0,48.0)产次-0.9650.335初产15124.0( 12.0,48.0)经产1824.0( 12.0,27.0)本次剖宫产前一次剖宫产史-1.7620.078是1120.0( 12.0,24.0)否15824.0( 12.0,48.0)经-0.4430.658是5424.0( 12.0,48.0)否11550.0(25.0,75.0)续表 1 T able 1 continued项目&/%Mean±SD( range)切口类型Pfannenstiel136(80.)正中纵切切口33(19.5)子宫内膜腺瘤个数单个160(94.)多个9( 5.3)子宫内膜腺瘤定位Pfannenstiel 切子宫内膜腺瘤个数145(81.)左侧端56( 38.6)中间24(16.)右侧端65(44.)正中纵形切口子宫内膜腺瘤个数33(18.5)上端13(39.4)中间5(15.2)下端15(45.5)我们用“上界”和“下界”来定义子宫内膜腺瘤在腹壁中的位置.腹壁被分为脂肪层、筋膜层、肌层和腹 膜层.膀胱被定义为腺瘤侵犯最深的位置.如表2所示,9(5.1%)个腺瘤位于脂肪层,114(64.0%)个腺瘤 位于脂肪层和筋膜层,29(16.3%)个腺瘤位于筋膜层和肌层间.有15(8.4%)个腺瘤侵犯腹膜,1(0.6%)个 腺瘤进人腹腔,2 (1.1%)个腺瘤侵及膀胱.表2子宫内膜腺瘤在腹壁中的定位Table 2 Location of th e endo m e trio m a s in th e abdom inal wall层层肪膜层脂筋肌界上一 99 一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1卷第1期(2018年)续表3T able3continued项目&潜伏期/月U!P 切口类型-2.800.005 Pfannenstiel13624.0( 12.0,36.0)正中纵形切口3336.0(24.0,60.0)子宫内膜腺瘤个数-2.130.034单个16024.0( 12.0,48.0)多个912.0(9.0,24.0)子宫内膜腺瘤定位-1.120.265疤痕正下方9724.0( 12.0,48.0)离开疤痕7224.0( 12.0,36.0)宫膜位-1.220.224疤痕两端14524.0( 12.0,48.0)疤痕中间2430.0(21.0,36.0)子宫内膜腺瘤的上界 5.370.068脂肪层15650.0(25.0,70.0)膜1024.0(18.0,49.5)肌层356.0(48.0,78.0)宫膜的11.810.019脂824.0( 14.0,34.0)膜11024.0( 12.0,36.0)肌3524.0( 20.0,48.0)腹膜1336.0(24.0,54.0)腹腔356.0(24.0,72.0)表4Pfannenstiel切口患者和正中纵形切口患者临床特征比较Table4C om pa rison of th e b a s e lin e characteristics b e tw e e n patients with P fannenstiel incision or vertical midline incision 项目Pfannenstiel n/Z纵形切口n/Z;2P剖宫产年龄/岁 2.840.092 *3030(22.1)3(9.1)<30106(77.9)30(90.9)产次 2.4440.118初产124(91.2)27(818)经产12(8.8)6(18.)本次剖宫产前一次剖宫产史 2.1230.145是7(5.1)4(12.)否129(94.)29(87.)经 1.0440.307是41(30.1)13(39.4)否95(69.9)20 (60.6)3讨论CSE是剖宫产分娩过程中子宫内膜残留在手术切口所致的一种医源性疾病.本研究对169例CSE患 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3.1 C SE的发生机制A W E的发生有多种学说,如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以及淋巴管和血管播散学说等[4,11].CSE是 AW E最为常见的类型,对其发生机制最好的解释是医源性种植学说[4].在剖宫产过程中,子宫内膜细胞 残留于切口,在合适的营养支持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细胞得以存活并进一步增殖,最终导致CSE.本研 究中,大部分的子宫内膜腺瘤(83.7%,《= 149)位于剖宫产疤痕的两端,这可能与剖宫产过程中子宫内膜 细胞容易残留在切口两端而不易被冲洗掉有关.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也支持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然而,单纯的子宫内膜种植学说还不能完全解释CSE的发生.在剖宫产过程中,子宫内膜“污染”切口 很常见,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但CSE的发生率却很低.这一现象提示CSE的发生可能还与遗传易感性或者 不同的子宫内膜生物学特性有关[12].目前,遗传因素和子宫内膜特性是如何影响CSE的发生尚不清楚.—100 —张平,等: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3.2 C SE与剖宫产切口类型剖宫产手术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外科手术类型,P fam enTel切口和正中纵形切口是剖宫产手术使用最多的两种切口.使用何种类型切口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手术者的习惯、孕妇要求以及临床情况 等.相比较而言,纵形切口进腹速度较快,出血较少,但是不太美观&13].相反,PfannenTel切口比较美观,但是术中分离面更广,出血也相对较多[1!].有报道认为,P farnenT el切口愈合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纤维粘连,增加再次剖宫产的难度&15].CSE是剖宫产手术的并发症,但是与剖宫产切口类型的关系尚未有研究报道.Gokhan曾经推测,Pfan-nenT el切口发生CSE的风险较正中纵形切口高,但是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证据[16].在本研究中,CSE的平 均潜伏期为(31.4±23.7)个月,与其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7].但是比较两种不同切口类型CSE潜伏期的差 别,发现PfannenTel切口发生CSE的潜伏期显著短于正中纵形切口.也就是说,PfannenTel切口的CSE 患者较纵形切口患者更早出现下腹疤痕处痛性包块等临床症状.这一结果提示,相较于纵形切口,PXn-nenT el切口可能更加有利于残留子宫内膜的种植和增殖.我们提出了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在剖宫产手 术过程中,PfannenTel切口分离范围更广,会产生较多间隙,这就使得子宫内膜容易残留而不易被冲洗掉;第二,与更多的营养支持有关.腹壁血管的走向多为纵形走向,Pfannenstiel切口会切断更多的毛细血管,因此术中出血也相对较多.有研究表明,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存活需要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并且血管 再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PfannenTel切口会给残留的子宫内膜细胞提 供一个相对营养丰富的环境,有利于子宫内膜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进而利于CSE的发生.与此一致的是,本研究中9位多发子宫内膜腺瘤的CSE患者均为Pfannenstiel切口.基于上述观察,我们认为Pfannenstiel 切口较纵形切口更有利于CSE的发生.3.3 C SE的预防措施虽然CSE较少见,但会给患者带来长期的切口疼痛不适,而且有恶变风险.因此,预防CSE的发生是 十分必要的.基于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临床医生已经提出了很多预防措施,例如在关腹前仔细冲洗切口、不用缝合子宫的针线缝合腹壁、胎盘娩出后不用纱布擦拭宫腔等[19].也有研究认为延长哺乳时间可用来预防CSE的发生[12].在本研究中,83.7%(149/178)的子宫内膜腺瘤都位于疤痕的两端.因此,我们建议在 关腹时要仔细冲洗切口,尤其是切口两端,切口两端最容易残留子宫内膜细胞.另外,有64%的子宫内膜 腺瘤位于脂肪层和筋膜层之间.因此,建议仔细冲洗皮下脂肪层和筋膜层以去除残留的子宫内膜细胞.本 研究还发现,PfannenTel切口较纵形切口可能更有利于CSE的发生.因此,从预防CSE发生的角度来说,更推荐正中纵形切口.本研究中所有的CSE患者均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总的来说,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CSE最有效的手 段,而且可以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较低,停药后易复发,而且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多.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深人分析了CSE的临床特点.我们首次发现,PfannenTel切口发生CSE的潜 伏期要短于正中纵形切口,这提示PfannenTel切口可能更有利于CSE的发生.当然,这还需要前瞻性研究的证实.彻底冲洗手术切口,特别是脂肪层和筋膜层的两端,是预防CSE的重要方法.[参考文献][1]W IL L IA M S H E,B A R S K Y S,S T O R IN O W. U m bilica l end om etriom a( silent t y p e)[ J]. A rch D erm a tol,1976,112( 10):1435­1 436.[2]ID E Y I S C,SC H EI]+ M,N IA Z I M,et al. SpontaneouT endom etriosiT o f the a b d om in al w all [ J]. D ig S u rg,2003,20 ( 3 ):246-248.[3]B L A N C O R G,P A R IT H IV E L V S,S H A H A K,et al. A b d om in a l w all en dom etriom as [ J]. A m J S u r g,2003, 185 ( 6):596-598.[4]H O R T O N J D,D E Z E E K J,A H N F E L D T E P,et al. A b d o m in a l w all en d om etriosis :a su rg eon's persj^ective and review o f 445c a s e s[ J]. A m J S u r g,2008,196(2)$207-212.[5]N O M IN A T O N S,P R A T E S L F,L A U A R I,et a l.C aesarean section greatly in creases risl^ o f scar en d om etriosis[ J]. E ur J O bstetG y n ecol R ep rod B io l,2010,152( 1) $83-85.(下转第107页)一 101 —贾亚兰,等:空格人与八甲人5项舌运动类型的人类学分析[14]龚忱,郑连斌,胡莹,等.四川资阳地区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的人类学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3):92-96.[15]李传刚,李咏兰,陆舜华,等.汉族湘语方言族群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6(1) $89-92.[16]张瑜珂,李咏兰,陆舜华,等.浙江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的人类学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1):55-60.[17]张兴华,郑连斌,包金萍,等.海南文昌汉族舌运动类型的人类学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2):85-87.[18]G A H R E S E E. T ongue rollin g and tongue fo ld in g and otlier hereditary m ovem ents o f tlie ton g u e[ J]. J H e r e d,1952,43:221-225.[19]L E E J W.T o n g u e-fo ld in g and tongue r o llin g[ J]. J H e r e d,1955,56:289~291.[20]A Z IM I-G A R A K A N I C,B E A R D M O R E J A. T o n g u e-ro llin g p h en oty p es an d geog ra p h ica l variation in the U nited K i n g d o m[J].A n th rop A n z,1989,47(4)$305-310.[21]B H A S IN M K,A N U P S,M A D H U B,e t a l. B i o l o g o f tlie p e o p le o f S ik k im,I n d ia[ J]. A n th rop ol A n z,1987,45(4)$351-360.[22]B U L L IY Y A G. S tudy on A n th rop ogen etic traits in a caste group o f an dh ra p ra d e sli[ J]. A n th ro p o lo g is t,2003,5(3)$197-199.[23]B y jI A E C y B K3,4y3M H M H l I,M C A78E B C A.n〇n<i>?H〇H H a>reH e-TK arop?eB i a r e c E H a[J].reH eT@K a,1985,21(10):1 749-1757.[24]A N N U. Joan w ilson tongue c u r lin g[ J]. H e r e d,1947,38 $365-366.[25 ] FO FR^AC IA RI G,M A L L E G N I F. Palaenutritional studies on skeletal r e m a n s o f an cien t p opu lation s from the m editerraneanarea $an attem pt to in te r p r e ta tio n[J]. A n thropol A n z,1987,45(4)$361-370.[26]郑连斌,陆舜华,李晓卉,等.内蒙古三个族群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J].遗传,1997,19(3)$23-25.[责任编辑:黄敏](上接第101页)[6]C H A N G Y,T S A I E M,L O N G C Y,et al. A b d o m in a l w all e n d o m e trio m a s[ J]. J R e p ro d M e d,2009,54( 3)$155-159.[7]M A T T E R M,S C H N E ID E R N,M C K E E T. C y sta d en ocarcin om a o f tlie ab dom in al w all follow in g caesarean s e c tio n:c a s e reportand r e v ie w o f the lit e r a t u r e[J]. G y n e co l O n c o l,2003,91(2):438-443.[8 ] L E N G J,L A N G J,G U O L,et al. C arcinosarcom a arising from atypical endom etriosis in a cesarean section sca r[ J]. Int J G yn ecolC a n ce r,2006,16( 1) $432-435.[9]G A U N T A,H E A R D G,M C K A IN E S,et al. C aesarean scar en d o m e trio m a[ J]. L a n c e t,2004,364(9431)$368.[10]D E M IR B,S E N E RB A H C E Z,G U ZEL A I,et al. A bdom i nal w all e n d o m e tr io s follow in g c e s r e a n s e c tio n:report oC lin E xp O bstet G y n e c o l,2011,38( 3)$288-290.[11]BE K TAS H,BILSEL Y,S A R I Y S,et al. A bdom in al wall en dom etriom a;a 10-year experien ce and brief review o f tJ Surg R e s,2010,164(1)$e77-81.[12]Z H A O X,L A N G J,L E N G J,et al. A b d om in a l w all e n d o m e trio m a s[ J]. Int J G y n a ecol O b s te t,2005,90( 3)$218-222.[13]M A T H A I M,H O F M E Y R G J. A b d om in a l su rgical in cisio n s fo r caesarean se ctio n [ J ].C och ran e D atabase Syst R e v,2007,24(1) $C D004453.[14]K IS IE L IN S K I K,C O N Z E J,M U R K E N A H,et al. T h e P fan n en stiel or s c a lle d“b ik in i c u t”:s i l l effe ctiv e m ore than 1years a t e r first descrip)tion[ J]. H e r n ia,2004,8( 3)$177-181.[15]H A E R I A D.C om parison o f transverse and vertical skin in cision s fo r C aesarean se ctio n[ J]. S A fr M ed J,1976,50( 2):33-34.[16]W A N G P H,JU A N G C M,C H A O H T,et al. W ou n d en d o m e trio sis:risl^ fa ctor evaluation and treatm ent[ J]. J C hin M ed A s o c,2003,66(2)$113-119.[17]K A N G J,B A E K J H,L E E W S,et al. C lin ica l m anifestation s o f a b d om in al w all en d om etriosis $ a sin gle cA r ch G y n e co l O b s te t,2013,287(2)$301-305.[18]M C L A R E N J. V ascu la r en doth elial growth fa ctor and en d om etriotic a n g iog en esis[ J]. H um R ep rod U p d a te,2000,6( 1 ):4[19]T E N G C C,Y A N G H M,C H E N K F,et al. A bdom inal wall en d om etriosis: an overlook ed b ut possibly preventable cT aiw an J O bstet G y n e c o l,2008,47(1):42-78.[责任编辑:黄敏]一107 —。

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

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

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关键词】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切口瘢痕内膜异位症是妇产科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

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其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因其临床病症、诊断及医治不同于盆腔内异症,现将我院4年来诊治的10例腹壁切口瘢痕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一样资料 2005-2020年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瘢痕内膜异位症10例,年龄23~38岁,平均30岁。

2例为中孕剖宫取胎术,7例为足月剖宫产术,1例为经期双侧输卵管绝育术后。

发病时刻术后3个月~4年,平均35个月。

产后哺乳6个月以上发病均在术后1年以上,哺乳在6个月之内者发病时刻均在术后l年之内,绝育手术者发病在术后6个月之内。

病灶2~。

全数病例均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明。

术后均随访1~2年。

临床特点 10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腹壁切口瘢痕疼痛,并可扪及痛性肿块,经期时可增大,经后变小,肿块触之质韧,实性,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

医治方式与疗效 10例患者均行手术医治。

3例包块2cm左右者局麻下手术,7例包块2cm以上者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

术中见2例病灶局限于皮下组织,5例位于腹直肌前鞘累及部份腹直肌,2例病灶累及腹膜,1例双侧输卵管绝育手术后患者病灶累及腹直肌前鞘、腹膜、膀胱筋膜及耻骨联合。

术顶用锐性分离法切除肿块,为尽可能地切净病灶,并切除肿块周围~1cm正常组织。

累及腹膜者,切除受累腹膜及其周围1cm正常组织。

3例病灶约4cm,累及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膜、切除后缺损较大,用了人工合成材料的补片。

术后患者均留置负压引流管(注射器接细硅胶管)引流2~3天,无渗液后拔管,切口用0号丝线减张缝合,10天后拆线,所有病例均Ⅰ期愈合。

术后5例口服孕三烯酮3个月预防复发,5例未服药。

随访l~2年均无复发。

2 讨论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预防本组患者均有剖宫产及经期结扎手术史,说明其发生与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有关。

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分析

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分析

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分析^p -医药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内异症6例,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5例,会阴切口内异症1例。

年龄22~31岁,平均27岁。

发病时间:11~126月,平均46个月。

病灶大小为:1.5~4.5cm,腹壁和会阴内异症均为单发病灶。

1.2病史:6例均有手术史,其中5例曾行剖宫产术,1例行会阴侧切术。

1.3临床病症:6例均有程度不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切口处肿块的胀痛,疼痛均能忍受,不需止痛治疗,经期稍增大,经后缩小,且肿块逐渐增大,活动度差,与周围边界不清。

1.4治疗:6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切除。

术中所见:5例病灶位于腹直肌前筋膜原手术切口周围,1例累及腹膜;1例会阴切口病灶位于侧切口周围,未累及肛门括约肌及直肠壁。

手术切除范围:用锐性别离法切除病灶,切缘至肿块处1~2cm,需尽可能切除干净。

术后病检显示: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1.5术后用药:1例术后服达那唑6个月,2例服米非司酮3个月,1例服孕三烯酮3个月,2例术后未给予口服药治疗。

随访1~4年,6例均未复发。

2讨论2.1手术切口内异症发生的原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不明,医性手术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说明其发生与子宫内膜种植有关。

本组6例患者均有妇产科手术史,说明妇产科手术与切口内异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2手术切口内异症的诊断:本组资料显示,手术切口内异症的典型临床表现:〔1〕有经腹和阴道手术史;〔2〕手术切口处肿块;〔3〕肿块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胀痛,且经期稍增大,经后可缩小,活动度差,与周围边界不清;〔4〕B 超提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那么肿块。

一般根据上述病症和体征即可做出诊断。

2.3手术切口内异症的治疗:手术是腹壁内异症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1]。

故切口内异症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而且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为宜。

手术力争一次切除干净,因为病灶会逐渐增大会增加手术的范围和难度,病灶难于切除干净,影响预后。

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

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

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作者:秦昌红来源:《健康之友·下半月》2020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

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纳入本次研究中,选择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探究。

结果:预防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要对剖宫产伤口保护进行重视,以免内膜异位种植。

结论:在完成剖宫产手术后需要对切口进行充分清洗,特别是脂肪层以及筋膜层,且临床推荐纵形切口。

【关键词】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059-01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发生位置在女性盆腔,其中包含盆腔腹膜以及宫骶韧带,此病同时可在盆腔外发生,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1]。

在剖腹产时子宫内膜组织在切口位置残留,经过营养支持以及激素刺激残存的子宫内膜细胞,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出现此病后患者长时间出现下腹部疤痕疼痛。

就目前而言,剖宫产人数较多,因此临床需要重视预防。

此次研究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进行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者年龄最大者为40岁,年龄最小者为26岁,平均年龄(32.6±2.1)岁,腹壁纵切口32例,腹壁Pfannenstiel切口68例。

1.2症状体征100例患者剖宫产手术时间为6个月-3年,疤痕位置处产生肿块,在经期前后增大肿块,出现胀痛感,经期后缩小肿块,缓解疼痛,剖宫产疤痕位置处存在不规则肿块,存在触痛感,具有清楚的界限,经过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

1.3方法100例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进行手术直接治疗,手术中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重植于皮下组织患者49例,种植于皮下组织曾筋膜层患者35例,贯通腹壁和子宫肌层相连患者16例。

症瘕病(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历书写模板

症瘕病(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历书写模板

主诉:剖宫产术后3+年,发现腹壁包块半年。

现病史:患者2014年因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半年前发现腹壁一花生米大小包块,质硬,伴月经期疼痛,经后疼痛缓解,未行特殊治疗。

近2月包块增大明显,于我院门诊B超提示“下腹部手术切口包块,考虑内膜异位可能”,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建议手术未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收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头痛、头晕,无心慌乏力,饮食睡眠好,二便调。

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其接触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2014年11月剖宫产术史,否认其它手术及外伤史,无输血史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月经史、及婚育史、家族史:生于山东省菏泽市,10+年前移居威海,无毒物接触史,生活习惯同正常人,无烟酒嗜好。

婚姻家庭关系和睦。

月经14 7/34-35,量中,色红,少许血块,轻度痛经,LMP:2018-04-27,量色质同前。

白带不多,外阴不痒。

28岁结婚,丈夫健康。

性生活正常,工具避孕,G3P1A2L1,2014年剖宫产一子,体健,药物流产2次。

父母均健在。

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及肿瘤病史。

中医望、闻、切诊:患者精神良好,神情正常,面色红润,语声适中,近身未闻及异常气味及声音,舌质淡红,舌体大小适中,舌苔薄白,脉弦。

以上病史属实患者或委托人签名:体格检查T 36.5℃P 86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青年女性,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发育正常。

营养正常,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充血,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耳鼻未见畸形,无异常分泌物。

口唇无发绀,扁桃体无肿大及化脓。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未及肿大,颈静脉无怒张。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均等,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8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

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灶 。 育龄妇女 有继发性痛 经进行性加 重和不孕 史, 腔检查时 凡 盆 扣及盆腔 内有触痛性 结石或子宫旁有 不活动的囊性 包块 , 即可 初 步 诊 断 为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 临 床 上 尚需 借 助 下 列 辅 助 检 查 , 但 特 别 是 腹 腔 镜 检 查 和 活 组 织 病 检 方 能 最 后 确 诊 和 确 定 期 别 。 宫 内 子 膜 异 位 症 可 发 生 在 人 体 任 何 部 位 , 床 上 , 论 经 腹 或 引 导 手 术 临 无 后切 口部 位 出现 的子 宫 内膜 异 位症 大 多 为 宫 腔 内膜 直 接 种 植 在 该 化 而 发生 周 期 性 出血 , 有 周 围 纤 维 组 合 字 增 生 和 粘 连 形 成 , 伴 以 处 所 引 起 , 亦 可 因其 发 病 机 制 所 致 。 源性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以 但 医 致 在 病 变 区 出现 紫 褐 色 斑 点 或 小 泡 , 后 发现 为 大 小 不 等 的 紫褐 腹 壁和宫颈处 多见 ,发生在外阴 、阴道者极少 。至于手术操作 虽 最 色 实质 结节或包块 , 但可因病变为发 生部位和程度不 同而有所 差 亦 可导 致 盆 腔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 其 发 生 是 否 与 手 术 有 关 , 以 但 难 异。 证 实 。 腔 镜 检 查 是 目前 诊 断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的 最 佳 方 法 , 别 腹 特 2 1本 证 系功 能 性 子 宫 内膜 种 植 于 创 伤 疤 痕 部 位 , 由于 医 是 盆 腔 检 查 和B型 超 声 检 查 均 无 阳性 发 现 的 不 育 或 腹 痛 患 者 更 是 . 是 务 人 员在 工 作 巾未 注 意 而 造 成 的 医 源性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 病 人 唯 一 手 段 , 往 在 腹 腔 镜 下 对 可 疑 病 变 进 行活 检 即 可 确 诊 为 子 宫 给 往 增 加 了痛 苦 , 当 引起 医务 人 员 的 重 视 。 应 内膜异位症 。此外 , 宫内膜异位症 的临床分期也 只有在腹腔镜 子 结 凶 约 15 I×2 O 大 小 , 限 清 楚 。 验 血 红 蛋 白 均 正 常 。 . l . R c I 界 化 用 术 方 式: 例 均在 骶 麻 或 局 部 麻 醉 下 行 结 节切 除 术 。 除 标 本 均 经 4 切 病理 证 实 为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 2讨论 子 宫 内膜 异 位症 的主 要 病 理变 化 为 异 位 内 膜 随 卵巢 激 素 的 变 2 2 为 了避 免本 病 的 发 生 , 们 认 为 剖 宫 产手 术 时 应十 分 注 检 或 剖 腹 探 查 的 直 视 下 方可 确 定 。 . 我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临床分析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临床分析
1 病 史 . 2
() 1 有经腹妇产科手术史 或分娩会 阴侧切史 。( ) 口部位 2切 肿块或硬节随月经相伴呈周期性胀痛 , 大小随周期性变化。会 阴 部结蒂组织疏松 , 故会阴部侧 切 口肿块 多数 较腹 壁切 口肿 块大。
剖宫产 3例 , 为首 次剖 宫产 , 均 腹壁纵切 口, 足月顺产 2例 , 均为第一胎会 阴左侧切 口, 经腹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 1 , 例 腹
侵犯组织越深 , 范围越广 , 故一旦确诊 , 应尽快手术。术前可先用 药控制 , 应用 C R 一 、 如 N H 孕三烯 酮等 , 使病灶缩小 , 限清楚 , 界
易于切 除 。切除病灶 时 , 切缘要超过肿块 2m, e 应同时切除病灶
周 围 的纤 维 组 织 , 证 无 残 留的异 位 病 灶 。尽 量不 要 让 巧 克 力 液
妇产科手术 时, 一定要严格掌握手术 时机 和步骤 , 妇科手术 时间
选择在月经干净 3~ d进行 , 7 防止经血倒流 , 避免手术操作所引
的点片状 紫蓝色结节 质 韧 , 边界 不清 , 侵及 腹直 肌 , 3例 1例累
及腹膜 但未 侵入腹 腔 , 手术 切 除后 均送 病理 检查 , 示 : 显 在增
1 年 间诊治的 6例切 1子宫内膜异 位症 的资料进 行总结 ,拟探 0 3
讨该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
明 , 同时期子宫 内膜 的种植能力不同 , 次序 为月经 前期>间 不 其
歇期 >分泌期 >经后期 >早期妊娠 >晚期妊娠 。此外 , 有研究 显示 , 子宫 内膜一旦在异位种植成功 , 多数 的局部 子宫 内膜 受卵 巢激 素影 响 , 发生与子宫 内膜一样的周期性增殖 、 分泌 、 出血 , 而

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分析

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分析

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分析
陈桂银
【期刊名称】《交通医学》
【年(卷),期】1998(12)2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较常见的疾病。

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该症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有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与医源性播散有一定关系。

现将我院近年所见6例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我院1985~1995年收治的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均有剖宫产史。

其中4例孕周在28~36周,因前置胎盘大出血而行小型剖宫产,2例为足月剖宫产,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本组患者年龄26~34岁。

【总页数】1页(P203)
【作者】陈桂银
【作者单位】海安县李堡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71
【相关文献】
1.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分析 [J], 沈丽
2.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80例分析 [J], 尚思慧
3.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分析 [J], 马丽
4.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显像误诊11例分析 [J], 王永莉;杨香
梅;王君红
5.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分析 [J], 沈红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临床分析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临床分析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以便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方法对6 例疑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进行手术治疗。

结果术后未给予药物治疗,随访3~75 个月, 腹壁切口内未见该病复发。

全部病例术后病理显示增生结缔组织中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结节。

结论不规范的剖宫产术,可引起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规范剖宫产手术操作,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关键词】腹壁;剖腹术: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ndometrosis,EMT)是育龄妇女的常见妇科疾病,多发生于盆腔脏器(如子宫、卵巢、子宫直肠后陷凹及腹膜),盆腔外较为少见。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亦随之上升,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

2003 年~2009 年12 月,我院收治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 6 例,本文对其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 例病人均为生育期妇女,年龄20~35 岁,平均29 岁。

全部均有剖宫产史,其中1 次剖宫产4 例, 2 次剖宫产2 例;均为腹壁横切口,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1.2 临床表现发病时间距剖宫产后9 个月~ 5 年。

本组6 例病人均有腹壁切口瘢痕处扪及硬结并伴有经期疼痛的主诉,疼痛随病期延长而渐加重,同时硬结渐增大变硬,经期包块增大, 伴有局部胀痛或刺痛,经后包块缩小, 疼痛感减轻或消失,均无经期结节部位出血。

其中1 例需服止痛药,1 例间断服用抗生素,其余4 例均未治疗。

检查发现切口包块多位于皮下,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欠清,病灶最大径线1.0~5.0 cm, 活动度差,质地偏硬,有不同程度的触痛及压痛, 1 例局部皮肤色泽变蓝。

彩色B 超检查提示腹壁切口瘢痕处皮下软组织内有边界欠清的低至无回声区,边缘不规则,中央可出现液性暗区,无完整包膜,包膜内缺少血流频谱。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6例临床分析参考模板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6例临床分析参考模板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6例临床分析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以往罕见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esarean section pregnancy, CSP)的发生率逐渐增多,其有巨大的潜在危险,如处理不当,可能发生大出血、子宫破裂甚至切除子宫。

作者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分析了本院收治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年龄25~36岁;均有1次剖宫产史。

剖宫产距发病间隔4个月~3年。

6例均有停经史,且尿妊娠试验均阳性。

1例停经56d后阴道少量出血,当地医院拟诊“不全流产”行清宫术,术中出血多,止血缩宫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本院,另5例均B超诊断为宫内早孕,其中3例行人工流产,术中未见绒毛,术后一直有阴道出血而收入院;2例用米非司酮150mg+米索前列醇600mg行药物流产,未见组织物排出,且阴道出血淋漓不净0.5个月,再次复查B超为子宫峡部混合性回声而收住入院。

1.2 诊断与治疗6例患者入院后均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其中1例因持续阴道出血量多而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子宫前壁峡部原切口部位紫蓝色包块5cm ×4cm突出,表面仅为浆膜层包裹,张力极高,遂行子宫次切术。

术后病理报告为子宫峡部瘢痕处妊娠。

另2例因血β-HCG高(分别为31899.00MIU/ml和22789.00MIU/ml)而选择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前述1例相似,均行子宫次切术。

其余3例因血β-HCG&lt;2000.00MIU/ml,而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并重复多次复查彩超示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内混合回声,考虑CSP(1例天花粉2.4mg、2例应用MTX 80mg治疗),治疗后动态观察血β-HCG下降情况和B超查包块缩小情况,同时辅以中药杀胚治疗。

经过中西医结合0.5个月的治疗,B超多次复查示子宫峡部包块渐缩小,血β-HCG也渐降至正常。

2讨论2.1 诊断患者均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史,停经史,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示子宫前壁峡部有妊娠囊或混合性包块。

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临床分析关键词剖宫产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不包括子宫肌层)的子宫内膜所引起的一种病变。

异位的子宫内膜其他组织结构与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相同,有腺体,也有间质;月经周期中受卵巢激素的影响,亦可出现增生或分泌期变化,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近几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盆腔,也可发生在会阴和腹部手术切口。

由于临床上切口瘢痕内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不同于盆腔内异症。

因此,本文对我院8年间9例切口内异症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

1 临床资料1998~2006年间,我院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子宫内异症9例,全部手术治疗,均为病理证实。

1.1 一般情况年龄22-38岁,平均为30岁,发病时间最短7个月,最长为手术后8年,平均为38个月。

1.2 临床特点9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经期切口瘢痕处疼痛,局部触及痛性结节和肿块,月经期可增大,月经后缩小,其中7例结节或肿块表面呈紫黑色,肿块触之质韧,并有不同程度触痛,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肿块大多数为单个,但有1例腹壁切口内异症,病灶呈串珠状.1.3 治疗方法与疗效9例患者均诊断明确,直接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范围应尽可能切除病灶,包括病灶周围1厘米的正常组织,9例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无复发。

2 讨论2.1 切口瘢痕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及预防发病机制包括: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种植学说,血行淋巴转移学说,免疫学说.种植学说意味着人为造成的内异症属于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各种宫腔操作均可将子宫内膜移植至切口。

如月经前,经期或刮宫,应避免行输卵管通气,通水或输卵管碘油造影术后,以防将子宫内膜碎片送入盆腔,宫颈电烫冷冻治疗等小手术,宜在月经干净后尽早施行,以免在下次月经期因宫颈创面尚未愈合而导致脱落的子宫内膜种植其中,人工流产电吸引术时应避免突然降低宫腔的负压,宫腔压力的急剧变化,可将子宫内膜碎片推入输卵管及盆腔,凡进入宫腔的腹部手术应注意保护腹壁切口,避免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种植。

瘢痕组织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

瘢痕组织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

下为主穴 , 而取治病 求本之 意。同时 , 情志不 舒 、 肝郁 化火取 肝、 , 胆 耳尖放血 , 以疏 肝泄热 安神 ; 治 痰热 内扰 、 宿食停 滞取
胃、 内分 泌 、 、 , 以 消 导 和 中安 神 ; 脾 两 虚 取 脾 、 、 胰 胆 治 心 肾 三
瘢 痕 组 织 内子 宫 内膜 位 症 的 临床 特 点 异
则 加 以讨 论 。 子宫 内膜 增 生 过 程 中 直 接 浸 入 肌 层 和 进 入 血 道 , 巴道 转 移 淋
到盆腔 以外 的其他器 官而发生 ; 其二是化生学说 , 为异位 的 认
内膜组织来源 于异位器官局部 体腔上皮化生所致 。其依据 是
女性生殖系统上皮 , 卵巢生 发上皮 以及盆 腔的腹膜起 源于原
质 组 成 , 也 有 仅有 间 质 而 无 腺 管 或 仅 有 腺 管 而 无 间 质 。前 但
中曾做 剖腹产术者 7例 , 科其他 手术 3例。发病 时 间在 术 妇
后 约 3个月 ~ 5个 月不 等。局部检 查 : 腹部 皮肤 均有 一期 愈
合之瘢 痕 , 在瘢痕 下或瘢痕 旁均有 大小不 等的肿 块 1 或 2 个
者称间质性子 宫 内膜异 位症 , 者称 腺性 子宫 内膜 异位 症 。 后 间质性子宫 内膜 异位 症 的性 质 目前认 为 属于 肿瘤 , “ 宫 称 子 内膜 间质 肉瘤 ” 。所 以一般所指 的子宫 内膜异位症 不包括 单 纯间质性子宫 内膜异位 。异位 的子 宫内膜组织也 受卵巢分 泌 的激素影响 . 般有 月经周期的变化 , 多数 异位 的内膜组织 一 但 只发育到增生期 , 形成所 谓的瑞 氏干酪样 改变 而无 分泌期 并
改 变 , 可 能 是 异 位 的 内膜 组 织 属 发 育 不 成 熟 的组 织 。 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宫 外 孕 为妇 科 急腹 症 之 一 , 重 者 可 威 胁 患 者 生 命 。临 床 严 研 究 发 现 宫 外 孕 发 病 率 有 逐 年 上 升 趋 势 。 如 何 在 未 破 裂 前 早
*北 京 市 顺 义 区中 医 医 院 (030 110 ) 21 0 0年 7月 1 6日收 稿
期 诊 断 和治 疗 宫 外 孕 , 减 少 患 者 出 血 , 留 患 者 输 卵 管 功 能 是 保 的 关 键 。经 阴道 超 声 检 查 由于 分 辨 率 高 , 显 示 盆 腔 脏 器 的 细 能 微 结构 , 宫外 孕在 未 破 裂 前 得 到 确 诊 成 为 现 实 。笔 者 对 我 院 使
经 阴道超 声在 宫 外孕诊 断 中的 应用
杨建军’

要: 目的 : 讨 经 阴道 超 声 ( v ) 诊 断 宫 外 孕 包块 的价 值 。方 法 : 用飞 利 浦 超 凡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 仪 , 阴道 探 头行 . s 查 探 T s对 采 经 nr检
子 宫、 附件 及 盆 腔 情 况。 结 果 :v 诊 断 宫 外 孕 准确 率 高 。讨 论 : 阴道 超 声 检 查 具 有 高 分 辨 率 , 近病 变 组 织 , 受 肥 胖 、 气、 Ts 经 贴 不 肠 干
与 文 献 报 道 一致 。
*西 安 市 东 方 医 院 病 理 科 (103 704 )
21 0 0年 月 日收稿
[ ] 从剑 , 志 军 . 宫 内膜 异 位 症 [ . 版 . 京 : 民 卫 2徐 金 子 M] 1 北 人
生 出 版 社 。 0 2 2 7—2 9 20 :3 3.
[] 3 李青 , 周晓军 , 苏敏 . 临床病理 学[ . 版 . M]1 北京: 民卫 生 人
出 版 社 .0 9: 6 . 2 0 4 9
[ ] 梅 生 , 布 珍 , 萍 . 宫 内膜 异 位 症 [ . 版 . 京 : 4李 谭 张 子 M] 1 北 人
民 军 医 出版 社 ,0 3:2 2 0 3
21 00年第 l 5期
l7 2
瘢 痕子 宫 内膜 异位 症 6 临床 与病 理 分析 例
赵 倩
关 键 词 : 痕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 瘢 临床 ; 理 诊 断 病 中 图 分 类 号 : 7 7 3 1 3 .1 1 文 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号 : 0 0 7 10 0 1 — 17 1 1 6— 9 9 2 1 )5 0 2 —0 0
妇科 5 经 阴 道 超 声诊 断宫 外 孕 患 者 的声 像 图 及 临 床 资 料 进 2例
子 宫 内膜 异 位症 发 生 在腹 壁 及 会 阴切 口瘢 痕 处 , 为 瘢 痕 称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2 0 0 8年 1 至 2 1 月 0 0年 3月 我 院 收 治 6例 瘢
瘢 痕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的 确 诊 依 据 病 理 检 查 , 下 可 见 子 宫 镜 内膜腺 体 和 间质 _ 。 大 体 检 查 为 灰 红 色 结 节 , 面 可 见 针 尖 及 3 J 切 针 帽 大小 的 的囊 , 内 含 暗 红 色 或 棕 黄 色 液 体 , 壁 呈 灰 白或 其 囊 灰 黄 。 镜下 可 见 结 节 内有 内 膜 腺 体 , 周 围绕 有 均 匀 的 间 质 , 其
膜 缝 到 腹膜 外 肌 鞘 及 肌 层 中H 。 J
6例 均 确 诊 为 瘢 痕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 术 后 愈 合 良好 。 手
3 讨 论
子 宫 内膜 由 其 表 面 的 功 能 层 及 其 下 基 底 层 两 部 分 构 成 。 基 底 层 的作 用 在 于 增 强 分 化 后 再 生 功 能 层 。若 基 底 层 细 胞 移 至 适 宜 的环 境 中 ( 手 术 切 口 ) 附 于 其 上 , 增 生 分 化 , 成 如 黏 可 形 新 种 植 的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病 灶 L 。 I ] 文 献 报 道 会 阴手 术 致 子宫 内 膜 异 位 症 者 20 % , 腹 产 后 .6 剖
13 病 理 检 查 资料 .
芽 组 织 及 吞 噬 细胞 或 所 谓 的“ 黄 色 瘤 ” 胞 和 纤 维 化 , 这 种 假 细 在
情况时 , 理学 者仅能做 出符合 “ 病 内膜 异 位 症 ” 诊 断 。 同 时 , 的 虽 然 内膜 间质 在 内膜 异 位 症 中 构 成 最 特 征 的 成 分 , 当 存 在 由 但

13 1 大 体 标 本 检 查 : 为灰 红 或 灰 白 色 大 小 不 等 圆 形 或 类 .. 6例 圆形 结 节 , 小 为 2 ×15m~4×3 .e 大 ×2 .c ×15 m。其 中切 面 可 见 小 孔 者 3例 , 内有 棕 红 色液 体 流 出 。6例均 质 韧 , 包 膜 。 无 132 光 镜 检 查 : 组 6例 均 在 纤 维 结 缔 组 织 中 查 见 子 宫 内膜 .. 本
及 间质 。
2 结 果

行 手 术 切 除 包 块 即可 。故 提示 术 者 一 定 将 预 防 医 源 性 种 植
工 作 做 好 , 注 意 以 下 几点 : 于 患 者 做 剖 宫 产 一 定 要 慎 重 , 应 对 尽 量 避 免 用 子 宫切 开 术 来 终 止 妊 娠 ; 须 切 开 时 , 注 意保 护 切 必 要 口 ; 口缝 合 时 要 层 次 清 楚 , 要 缝 到 子 宫 内 膜 层 , 不 要 将 腹 切 不 也
痕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 将 其 I 及 病 理 情 况 报 告 如 下 。 现 临床
1 临 床 资 料 .
11 一 般 资 料 : . 6例 均 为 女 性 , 龄 2 年 4—3 5岁 , 均 年 龄 2 . 平 82 岁 。5 以 “ 壁 手 术 切 口处 包 块 ” 主诉 就 诊 , 诊 前 1 例 腹 为 就 —4年 曾行 剖 宫 产 手 术 ; 例 以“ 阴包 块 ” 主 诉 就 诊 , 诊 前 1 曾 1 会 为 就 年 行 会 阴侧 切 术 。其 中 4例 出现 与 月 经 有 关 的 周 期 性 瘢 痕 疼 痛 , 余 2例 表 现 为 持 续 性 疼 痛 。 12 方 法 : 均 行 局 部 包 块 切 除术 , 后 标 本送 病 理检 查 。 . 6例 术
单 一 的 内膜 间质 所 构 成 的 结 节 而 缺 乏 出 血 和 含 铁 血 黄 素 大 吞 噬 细 胞 时 , 出 内膜 异位 症 的 诊 断 也 是 不 合 适 的 。本 文 6 均 做 例 镜 下 查 见 子 宫 内膜 腺 体 和 间质 。 瘢痕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多 为 医 源 性 种 植 所 致 , 疗 方 法 单 治
还 可 见 淋 巴 细胞 、 织 细 胞 、 纤 维 细 胞 及 含 铁 血 黄 素 细 胞 的 组 成 浸 润 , 些 继 发 性 病 变造 成 了组 织 学 诊 断 上 的 一 定 困 难 。如 果 这 在 病 变 区 未 发现 子 宫 内 膜 腺 体 和 间 质 , 看 到 上 述 的 出 血 、 仅 肉
扰 , 用 憋尿 等 优 点 , 外 孕 的诊 断 更早 、 为 准 确 。 不 宫 更
关 键词 : 宫外 孕 ; 阴 道超 声 ; 用 经 应 中 图 分 类 号 :45 1 R4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o 7 (O O 1 —0 2 —0 1 6一 99 2 1 ) 5 17 2 0
次 患 病 及 手术 的痛 苦 。 参 考 异 位 症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 [ . 版 . 京 : 子 M]1 北
人 民 卫 生 出版 社 .0 4:3 2 0 11~ 12 3.
子 宫 切 开术 后 , 妊 娠 中期 剖 腹 取 胎 、 官 产 、 宫 肌 瘤 剔 除 术 如 剖 子 等 , 伏 期 半 年 至 2年 , 数 长 达 2 潜 少 1年 ] 2。本 文 6例 临 床 资 料
0 0 % .17 %。 目前 多 认 为 多 为 医 源 性 种 植 所 致 。多 发 生 于 . 3 . .3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可 发 生 在 身 体 各 部 位 , 患 病 率 在 逐 年 上 其 升 , 重 影 响 妇 女 的 身 体 健 康 。瘢 痕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可 防 可 严 治, 只要 做 到 术 者 细 致认 真 , 合 时 层 次 清 楚 , 可减 少 患 者 再 缝 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