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 Herzog:五十年代的彩色街头摄影
20世纪中期两位美国摄影师的纪实摄影叙事探析
媒介观察158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纪实摄影”一词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
当时的美国人开始普遍使用“纪实摄影”这一词指代拍摄普通人民,尤其是穷苦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及生活场景的摄影类型。
在拍摄特点上,纪实摄影通过贴近现实、反映现实的创作方法,根据“生活本来的面貌”进行提炼,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进而反映生活[1]。
作为一种记录真实信息的媒介载体,纪实摄影以图像叙事和视觉传播的方式叙述社会发展风貌。
一、薇薇安和维加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美国街头摄影师,出生于美国纽约,她的纪实照片多展现纽约、芝加哥等城镇景色。
城市的变迁、不同文化群体的境遇、街道上各类人物的形态、平凡的日常生活景象等都被照相机转变成生活的纪实[2]。
她的主职是保姆,在世时没有透露过自己的摄影师身份,直到去世后才被发现。
之后,她的作品开始登上美国乃至意大利、阿根廷、英国等国的各家报纸,其因此被视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街头摄影师之一。
维加(Weegee),本名亚瑟·费利希(Arthur Fel-lig),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摄影师兼摄影记者,以鲜明的黑白街头摄影风格闻名。
他在纽约市下东区的曼哈顿工作,担任小报纸的新闻摄影师,通过跟踪城市的紧急服务并记录其活动发展自身的标志性风格。
纪实摄影作为一种传播介质,传播的正是摄影师对这个世界的观点。
不同的摄影师拍摄的纪实照片有不同的叙事主题,从而传播不同的信息。
聚焦两位摄影师的生平可以发现,其纪实摄影照片拍摄时间存在重叠,都有大量反映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纪实摄影作品。
从整体来看,薇薇安的街头摄影涉猎主题较为广泛,无论是男人、妇女还是儿童,都在她的纪实镜头下得到了关注。
此外,她还习惯用摄影记录美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
可以说,其关注对象的广泛性,使其纪实摄影传播的信息更充分和全面,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美国社会提供了素材。
维加认为,“我在拍照,同时也在捕捉这个城市的灵魂”。
胶片摄影的经典之作 回顾历史上的重要胶片摄影作品
胶片摄影的经典之作回顾历史上的重要胶片摄影作品胶片摄影的经典之作回顾历史上的重要胶片摄影作品在现代数码摄影盛行的时代,我们不禁要回忆和思考胶片摄影艺术的历史,那些被时间沉淀的经典之作。
无论是摄影师的构图、光影运用还是对主题的把握,这些经典作品都是摄影史上的瑰宝,为后来的摄影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本文将回顾历史上一些重要的胶片摄影作品,让我们一同欣赏这些影像的艺术魅力。
一、《阿富汗少女》- 史蒂夫·麦凯里(Steve McCurry)《阿富汗少女》是史蒂夫·麦凯里的经典之作,不仅因为作品本身充满了深深的人文关怀,更是因为作品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照片中,一个目光锐利而独特的阿富汗少女令人难以忘怀。
这张作品成为了国家地理杂志1985年6月刊封面照片,也是最著名的摄影作品之一。
通过这张作品,麦凯里成功地传达了人在面对战争和苦难时的坚韧和力量。
二、《沙漠之舞》- 亚利克斯·韦伯(Alex Webb)《沙漠之舞》是亚利克斯·韦伯的一张作品,展示了他在街头摄影中的独到眼光和艺术表现。
这张作品运用了对比鲜明的颜色和形状,令人联想到一个富有节奏感的舞蹈。
通过镜头,韦伯捕捉到了人们在炎炎夏日里的悠闲和欢乐,使观者仿佛能够感受到他们脚步的韵律和音乐的节奏。
三、《基督山伯爵的洞穴》- 安斯尔·亚当斯(Ansel Adams)安斯尔·亚当斯是著名的风景摄影师,他的作品以对大自然中景观的捕捉而闻名。
《基督山伯爵的洞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摄影之一”。
这张作品以其精湛的技巧,准确地捕捉到了洞穴内部的细节和纹理,同时还展示了光影之间的对比。
亚当斯以他对自然的热爱和专业的技巧,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四、《真実の鏡 (Truth Mirror)》- 蜷川实花(Nobuyoshi Araki)蜷川实花是日本著名的摄影师,他以其纪实性而享誉世界。
50年代的胶片记忆——色彩街头
50年代的胶片记忆——色彩街头弗雷德·赫尔佐格(Fred Herzog),1930年出生于德国,上世纪50年代移居加拿大。
赫尔佐格20岁时买了第一台相机,他是第一批大量拍摄彩色照片的摄影师之一。
1953年,早在William Eggleston 和Stephen Shore等摄影先驱之前,他就已游走于温哥华街头,并开始用彩色胶片ISO10的Kodachrome捕捉街头人们的生活。
在当时艺术摄影还在使用黑白胶片的时代,只有他舍得用全部的积蓄彩色胶片去拍摄那些看上去无关重要的街头。
他将广告招牌、商店橱窗和街边汽车一一摄入镜中。
并在此后数十年间,赫尔佐格以此为消遣,在从事医学摄影之余始终拍摄不辍。
2007年,时年70余岁的他举办了首次个展,距离他第一次拿起相机,已过去了半个世纪。
“橱窗”是赫尔佐格摄影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摄影主题,“加拿大有很多美式风格的二手商店,我在二手商店橱窗里看到了美国精神的符号,它们好似一个风景如画的大杂烩。
”赫尔佐格把一些美国主义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他的意图总是让他的作品在意识形态上保持中立。
“我在海报上展示了美国梦。
我展示了旧汽车、新车、磨损的车、汽车里的人以及汽车的腐烂——这更多的是一种现象,而不是社会的批评。
在创作生涯的高峰时期,赫尔佐格默默无名,主要原因是他把所有的钱都拿去买胶卷了,也因此没法把底片都冲印出来拿给画廊和评论家们看。
得益于互联网,他如今才可以将十几万张底片数字化,在这个新时代里不可想象的传播着,也因此被追认为彩色摄影先驱中的先驱。
柯达克罗姆胶片的停产给赫尔佐格的拍摄带来困扰,新时代让他有些许无所适从。
“现在城市没有生命的迹象,生命力可能会出现在你家的餐厅,厨房或者卧室,但早就不在街上了。
“商店橱窗的海报、街边往来的车辆以及车里的人们,我只是单纯地将这些记录下来。
对我来说,摄影就像是一种观察与评论的方式。
”“新的、干净的、安全的街区不会产生有趣的图片,贴满香烟广告、美人儿海报的穷街陋巷,才让灯红酒绿变得神秘,才让城市像个样子。
盖瑞·温诺格兰德:街头抓拍的鼻祖
/老照片抓拍这种摄影手段可以直接看出一个街拍摄影师的功底,盖瑞·温诺格兰德手持徕卡M4相机,沉迷于街头纷杂的环境和微妙的人物情绪,用相机去把握住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瞬间。
街头抓拍的鼻祖丨盖瑞·温诺格兰德丨Old photos/老照片盖瑞 ·温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美国著名摄影艺术家。
他喜欢拿着相机游走于美国的大街小巷,去拍摄那些具有戏剧性的场景、富有张力的矛盾和有故事性的画面。
这种有别于传统摆拍的拍摄方式,使他成为街头抓拍的鼻祖。
在其摄影生涯中,盖瑞 ·温诺格兰德每天都要在纽约的街头消耗3卷柯达TRI-X胶卷。
1984年去世时,他留下了2500卷尚未冲洗的胶卷、6500卷已经冲洗但还没有扩印出样片的胶卷,另外还有3000卷已制出样片但还没来得及看。
盖瑞·温诺格兰德曾这样阐述他的摄影观:摄影就是寻找取景器中所发生的事件,然后你以四周的边框来创造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有内在联系的独立世界,这就是照片显露的世界。
盖瑞·温诺格兰德,1928 年出生在纽约的Bronx区。
他小时候的志向是当一个画家,因此他去了纽约市立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绘画。
在1948年,当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发现了摄影这门新的艺术之后,他非常干脆地放弃了绘画,转投摄影。
1951年,他在纽约参加了一个摄影记者培训班,讲师是著名的阿列克谢·布罗德维奇(Alexey Brodovich,曾任《时尚芭莎》的艺术总监)。
在整个1950年代,盖瑞·温诺格兰德都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摄影记者,为Collier's和《体育画报》工作。
在1960年前后,他看到了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美国摄影师)的《美国人》,这让他坚定了去做一个艺术摄影家而非摄影记者的决心。
之后的20年,他都是作为一个独立艺术摄影家在拍摄美国。
说起这个转变,他说摄影代表了一种“能量、自大、好奇心、无知和幼稚的街头智慧的无纪律的混合”,这句话也代表了他纽约 中央公园的动物园,1967年Old photos/老照片美国纽约中央公园里的人,1969年盖瑞·温诺格兰德的拍摄风格,正如所有大师一样,是非常明显的:他总是使用一台Leica 135相机,在美国的大街小巷里拍摄。
50位摄影大师的彩色经典之作!
50位摄影大师的彩色经典之作!筱山纪信:山口百惠,1974欧文·布鲁门菲尔德:Fashion,1940s哈罗德·埃杰顿:牛奶皇冠,1957芭芭拉·克鲁格:她以为她是谁,1980s皮特·特纳:Push, 1970斯蒂芬·麦凯瑞:阿富汗女孩,1984安德烈斯·塞拉诺:尿中基督,1987Gjon Mili:毕加索,法国,1949战地摄影大师,詹姆斯·纳切威:尼加拉瓜,1984 植田正治:T ottori Prefecture,1981Tino Soriano:忙碌的蒙娜丽莎,1999威廉·埃格尔斯顿:红色天花板,1973马丁·帕尔:英国,布里斯托尔,1995拉里·克拉克,Fish,2010s蜷川实花:Nature is colorful,2012森山大道:Woman,2007辛迪· 舍曼:无题96,1981Jeff Wall:废弃的房间, 1978塞西尔·比顿:Twiggy, 1967鲍德里亚:Chair,1987贝尔纳·弗孔:The Banquet, 1978欧文·佩恩:Cigarette and Lips,纽约,Before 1961吕西安·克莱格:Nîmes, New York, 1993道格·艾特肯,Dug Aitken:New Opposition,2001艾伦·马克:弗克兰德路,1981沃尔夫冈·提尔曼斯:畅游者,Freischwimmer,2003-2004恩斯特·哈斯:Color,1930s威廉·克莱因:纽约,街头时尚,1961玛格南复杂构图大师,亚历克斯·韦伯:肯尼亚,1984大卫·霍克尼:joiners,1980s南·戈尔丁:性依赖的叙事曲,1986雕刻沧桑的大师,石内都:广岛连衣裙,2007简·索德克:The lovers,1987斯蒂芬·肖尔:Causeway Inn, Tampa, Florida, November 17, 1977中平卓马:Documentary,2005薇薇安·迈尔:street photo,1970s哈里·卡拉汉:Street Photo,1970s东松照明:Japan World Exposition,1969薇薇安·萨森:Dna,2007印度彩色摄影先驱,raghubir singh:street photo,1970s安妮·莱博维茨:浴缸中的乌比·哥德堡,1984美国街拍大师,Joel Meyerowitz,1970s荒木经惟:中指眼珠,1990s寺山修司:幻想写真馆犬神家の人,1975美国时尚街拍鼻祖,比尔·坎宁汉:Shoes,2000sMarcelo Montecino:圣地亚哥, 1988Peter Turnley:新库兹涅茨克,俄罗斯, 1991安德列亚斯·古尔斯基:莱茵河之二,1999细江英公:Nippon Camera杂志封面,1969罗伯特·卡帕:踩雷牺牲前最后一张照片,Indochina. May 25, 1954。
保罗·斯特兰德:20_世纪摄影史的一个路标
/老照片少年贡德维尔·夏朗德,法国,1951 年保罗·斯特兰德(Paul Strand,1890—1976),20世纪美国摄影艺术界一位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世界摄影史上最重要的摄影家之一,被评论家称为“20世纪摄影史的一个路标”,与爱德华·韦斯顿和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一样,他把摄影的艺术性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丨保罗·斯特兰德丨Old photos/老照片斯特兰德,1890年出生于纽约一个中产家庭,家境殷实,父亲是一名搪瓷制品销售商,12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
14岁时,他就读于纽约民族文化学校,遇到了美国摄影家路易斯·海因(Lewis Hine),在其影响下开始学习摄影。
斯特兰德日后影像里对于人性的关注和精准捕捉,就得益于路易斯早年的教育。
1907年,在路易斯·海因的带领下,斯特兰德参观了纽约大名鼎鼎的“291画廊”,这次参观激发了斯特兰德探索摄影艺术表现的可能性,而在此之前,他只是将摄影当作业余爱好。
在那里,斯特兰德遇到了斯蒂格利茨,并接触到了画廊里展出的巴勃罗·毕加索、保罗·塞尚和乔治·布拉克的前卫画作。
这些作品启发他在照片中强调抽象的形式和图案,如《阴影图案》、《纽约》和《华尔街》(均为1915年)。
在这一时期最大胆的照片之一《白栅栏》(1916年)中,斯特兰德故意破坏透视,从色调平面和节奏模式构建强有力的构图。
到1917 年,斯特兰德已经成为一位知名的艺术家了。
斯特兰德拒绝了当时流行的画意摄影,而倾向于通过使用大画幅相机来实现微小的细节和丰富微妙的色调范围。
他严格依赖摄影方法,意识到相机的客观性既是其局限性,也是其最主要的特点。
他对建筑的纯粹和直接描绘影响着其他美国摄影师的作品,他们试图通过朴实无华的摄影图像来表达抽象的形式价值。
1935年,斯特兰德与哈罗德·库尔曼(Harold Clurman)和查尔·克劳福德(Cheryl Crawford)一起去苏联访问,认识了当地一些观加纳女孩安娜, 1964年Old photos/老照片卢扎拉一家,意大利,1953年1936年斯特兰德制作了《划过平原的犁》(The Plow than Broke Plains),描写美国南方腹地的工会情形。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955年美国...
沃纳·比肖夫是一位国际上知名的瑞士摄影家,1916年生于苏黎世,1954年在秘鲁死于一次意外事故。
苏黎世艺术学校1932年创办摄影班,沃纳·比肖夫是它的第一批学员之一,自始,在他短短的二十几年摄影生涯中,比肖夫曾先后服务于一些世界著名杂志(如美国《生活》、法国《巴黎竞赛画报》等)和玛格南图片社,足迹遍布几大洲,尤其是他在印度、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拍的照片使人过目难忘。
沃纳·比肖夫十分推崇罗伯特·卡帕,视他为自己的楷模。
比肖夫的作品追求真实与美。
曾有人评价他的照片不仅维护了人类的尊严,体现出人道主义的信仰,还具有不受时间制约的艺术欣赏价值。
他的作品在现代摄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肖夫死于秘鲁的消息传到日本,是在1954年一个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
5月25曰,他在前往秘鲁森林进行创作时,因车祸与同军人一起翻下500米深的山谷。
同一天,在印度支那,卡帕不幸触雷身亡,真是奇异的巧合。
在一天里,马格那姆丧失了两位巨匠,命运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
就这样,1954年,世界上消失了两位重要的新闻摄影家。
比肖夫终年仅39岁,是位前途远大的青年摄影家。
他的墓安置在卡亚俄港附近。
但是,这次秘鲁之行,比肖夫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例如,他用85毫米长焦距镜头拍摄的《吹笛少年》。
身穿粗布衣,肩背大口袋的秘鲁少年,在山道间边吹笛,边行走。
虽然画面简单,却充满了抒情韵味,使人感到比肖夫的温暖的胸怀。
这幅作品已成为遗作,现在看到它,似乎那少年吹奏的笛声,正在为比肖夫的死表示深切的哀悼。
战后的瑞士,是世界摄影浪潮的中心。
因获古根海姆奖而名声大振的罗伯特·弗朗克就是瑞士人,生在美国,长在瑞士,以强烈表现立足于世界影坛的W.克莱茵是弗胡克的朋友,他也是一位很突出的新闻摄影家。
然而,在这些摄影家中,最引起评论界注意的,应属比肖夫。
他于1915年生于苏黎世,父亲是个普通的职员。
比肖夫从少年时起就非常喜爱绘画,对其它科目不感兴趣。
肖像摄影师:安妮·格尔布人物简介
• 对艺术和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对安妮·格尔布的摄影事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安妮·格尔布的荣誉与奖项
安妮·格尔布荣获多个国际摄影奖项
• 如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
• 证明了安妮·格尔布在摄影领域的卓越成就
安妮·格尔布的作品被多个博物馆和画廊收藏
• 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国家博物馆等
• 证明了安妮·格尔布在艺术界的地位
代
• 安妮·格尔布的摄影风格逐渐演变为极简主义
• 注重拍摄对象的情感表达和内心世界
1970年代至1980年代
• 安妮·格尔布的摄影风格发展为抽象表现主义
• 通过光影和色彩的运用表达拍摄对象的本质
安妮·格尔布的重要摄影作品与成就
01
1960年代
• 安妮·格尔布为马丁·路德·金拍摄了著名的肖像
• 为玛丽莲·梦露拍摄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肖像
• 使画面更具张力和表现力
安妮·格尔布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
• 通过拍摄对象的眼神和肢体语言传达情感
• 使画面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
04
安妮·格尔布对摄影界的影响与贡献
安妮·格尔布对摄影教育的影响
安妮·格尔布曾在多所高校担任摄影教授
• 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摄影人才
• 对摄影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妮·格尔布的摄影作品和理念被广泛
应用于摄影教材
• 成为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师的学习范本
安妮·格尔布对摄影
创作的影响
• 安妮·格尔布的摄影风格和理念对后世摄影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强调个性和情感表达的摄影风格成为很多摄影师的追求
• 对极简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摄影风格的探索为摄影师提供了新
的思路
安妮·格尔布对摄影产业发展的贡献
摄影经典案例
摄影经典案例摄影经典案例:1. 《阿富汗少女》这是美国摄影师史蒂夫·麦科里的一幅作品,拍摄于1984年,展示了一名战乱中的阿富汗少女的眼神。
这张照片被认为是摄影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它传达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类的无助。
2. 《月亮上的美国国旗》这张照片是阿波罗11号航天员巴兹·奥尔德林在1969年登上月球时拍摄的。
在这幅照片中,美国国旗在月球表面飘扬,象征着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的壮举,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经典瞬间。
3. 《曼哈顿午餐》这是由美国摄影师艾德·弗雷尔德拍摄的一幅作品,拍摄于1945年。
在这张照片中,一群摩天楼工人坐在一根钢梁上享用午餐,他们毫无畏高症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勇气和团结。
4. 《闪电之击》这是由美国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拍摄的一张照片,拍摄于2012年。
在这张照片中,一道闪电击中了纽约市的自由女神像,给人一种震撼和壮观的感觉,成为了摄影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5. 《背对背的黛安娜和查尔斯王子》这是由英国摄影师马丁·埃利特拍摄的一幅作品,拍摄于1992年。
在这张照片中,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和王妃黛安娜背靠背地站在一起,表达了两人婚姻破裂的象征,成为了英国王室历史上的经典瞬间。
6. 《沙漠之舞》这是由美国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拍摄的一张照片,拍摄于1993年。
在这张照片中,一位沙漠中的部落女性穿着华丽的舞蹈服饰,在黄沙中跳舞,展现了沙漠中的神秘与美丽,成为了摄影界的经典之作。
7. 《越战惨状》这是由美国摄影师尼克·乌特拍摄的一幅作品,拍摄于1972年。
在这张照片中,一名越南儿童在战争中流离失所,身上被烧伤,展示了越战的残酷和无辜受害者的悲惨命运,成为了反战运动的象征。
8. 《乌戈·奇亚雷斯的死》这是由美国摄影师凯文·卡特拍摄的一张照片,拍摄于1993年。
在这张照片中,一名苏丹饥饿难民乌戈·奇亚雷斯蜷缩在地上,面临饥饿和死亡的威胁,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于饥荒问题的关注。
独特视角:外国摄影师用13年时间拍摄的中国
独特视角:外国摄影师用13年时间拍摄的中国摄影师Fritz Hoffmann拍摄了自己13年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这是一组记录中国故事的照片。
1995年,他来到中国,用他手中的相机捕捉在中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他游走于中国大江南北,去过广州,拍过西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中国的故事。
记录这些故事,边拍摄边旅行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6月26日,光明摄影论坛网友上传了这一组图片。
Fritz Hoffmann,中文名何富杰。
他擅长用记录叙述的拍摄方式塑造相关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现状。
他会讲普通话。
在1995至2008年期间,他作为常驻记者在中国所拍摄的照片是他最杰出、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品。
纪实摄影:中国1995—2008
群众围观礼仪小姐
纪实摄影:中国1995—2008
纪实摄影:中国1995—2008
纪实摄影:中国1995—2008
长途汽车
小孩在桌上睡觉
纪实摄影:中国1995—2008
纪实摄影:中国1995—2008
两位老人
唱戏幕后
纪实摄影:中国1995—2008
看病
列车
打桌球
午休
谈情说爱
祖孙
纪实摄影:中国1995—2008
纪实摄影:中国1995—2008
纪实摄影:中国1995—2008
结婚
拍戏
纪实摄影:中国1995—2008
上海
纪实摄影:中国1995—2008
小孩
纪实摄影:中国1995—2008。
专题9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2014)-2021年中考语文作文素材之诺贝尔文学奖
专题9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2014)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他祖籍是佛兰德尔的犹太人,六十年代的西方世界,人们为了填补日益加深的精神空虚,曾兴起一般追“根”热潮。
在法国,这股热潮至今方兴未艾。
莫迪亚诺1958年发表的处女作《星形广场》就是这一社会现实的反映,该作品获罗歇•尼半埃奖,后又获费内翁奖。
他还写有《夜晚巡逻队》《环城大道》《家庭手册》《凄凉的别墅》和《黑店街》等作品,并与路易·马勒共同创作过电影剧本《拉贡勤·吕西安》。
其中《环城大道》和《暗店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分别荣膺法国两项享誉最高的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和龚古尔文学奖。
从此莫迪亚诺成为一名不负众望的著名小说家,他的每一部作品的出版在法国均引起巨大反响。
他被人称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对这派作家作品的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莫迪亚诺在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他的作品文笔纯正、完美、锋利、自制,语言简明流畅、优美稳健、诙谐幽默、富有寓意。
【小传】二、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演讲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的一些人在演讲时一会儿踌躇迟疑,一会儿流利飞快好像我们等着随时被打断。
这也是为什么我和许多人一样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在童年结束的时候。
你希望大人们会读你写的东西。
也就是以那种方式,他们才会静下来听你说,也不会来打断你。
同时,他们才会真的了解你的心声。
得知获奖的时候我觉得这很如梦如幻,我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你们选择了我。
就在那天,我才强烈地意识到一个小说家对自己的作品是多么得无知,而读者们对它的理解又是多么深刻。
小说家永远成不了他自己的读者,除了在修改稿件时删掉手稿的语法错误、重复或者多余的赘述的时候,他对自己的书仅有一部分且模糊的印象,正如画家在天花板上画壁画一样,平躺在支架上描摹细节,距离太近,就没有作品的整体感。
1 客观
1 客观、现客观、极端客观:对相机的非控制倾向EX: 旅美日本艺术家河源温天津摄影师莫毅<狗眼看世界> 1997道格拉斯-许布勒(Douglas Huebler) 1971庄辉(男女浴池)2 撒开你的伤口:另类社群摄影EX: 阿诺尼梅(Anonyme) "小女孩蜷在沙发上幻想被打屁股的快感" 1930年代杰克-皮尔森(Jack Pieson) <纽约之夜> 1996艾娃-理查(Yva Richard) 法国巴黎阿尔文-克劳尔(Irving Klaw) 将美国脱衣舞的风尚带入以捆绑为专题的虐恋摄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47年创办摄影部主任斯泰肯(Edwand Steichen) 1955推出了"人类大家庭"展览波士顿当代艺术中心于1995年编辑出版了<波士顿学派>(Poston School) 书中收入南-戈尔丁和她的男朋友大卫-阿姆斯特朗,菲利普-卢卡,马克-莫里索等人的作品.南-戈尔丁历次展览题目:"另一面"1933,"性依赖的芭蕾"1986,"双料生活"1994,"我将是你的镜子"1996...... 马克-莫里索<fascination> 1983维吉(Weegee) 1945 "裸露的城市"菲力普-卢卡1990 "好莱坞"系列沃尔夫冈-提尔曼德国-美国荒木经惟继承法国性虐待摄影的传统领导日本一场全民性的"私摄影"运动郑国谷<广东阳江青年的"梦幻与激情">袁冬平<精神病院>卢广<艾滋病村>吕楠<山西天主教>系列赵铁林<另类人生>张海儿"矿工"; 刘铮"江湖戏班";杨勇;4 思想类型:表演和导演杰夫-瓦尔辛迪-谢尔曼电影人物形象系列"何谓女性" 古典名画中的女性皮埃尔兄弟法国扮演各种理想化的社会角色的造型中国90年代摆拍类影射与反讽于安宏"中国不需要艾滋病"系列邱志杰"好"系列刘铮"三界"系列乌尔善<公共形象设计>杨福东<第一个知识分子>波士顿五人学派的菲利普-卢卡街景摄影5 玩偶世界:我是你的镜子贝纳德-弗孔多个玩偶的形象等人大小玩偶在情境设置中玩偶与真人在一起蒋志"木木"系列"大木木"系列曼雷<衣架> 1920 <木人先生与木人太太> 1942贝尔莫德国1938 "无题"系列森村泰昌"与神游戏"系列辛迪-谢尔曼论证女性观本身的虚构性质玩偶不是无辜的被残害者而是邪恶力量的拥有者郑国谷<东京上空的故事>邢丹文"复制"系列2003梁越芭比娃娃系列6 置景安娜-门迪尔塔在森林中的小小改动,只是其中不多见的个案,那也只是画龙点睛式的小小改动乔戈里-克里森(Gregory Crewdson) <无题> 1994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 <镜子旅行事件> 1969蒋志<屉中物> 19987 在摄影与摄影之间:数字拼贴哈特菲尔德和30年代柏林达达<人生的道路>伍尔斯曼<漂浮的树> 1934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ippe Halsman) <达利> 1948 <达利与骷髅> 1950曼雷通过中途曝光的方法的"雷影照片"去模仿素描和版画的效果,又如用逆光拍摄获得剪影效果去模仿黑白版画让-波德沙利<水平的人> 1984 <闲逛> <黄> 1986 <鱼与公羊>罗钦科<给马雅可夫斯基的> 图像蒙太奇格登马塔-克拉克<无题> 1977大卫-霍克尼<街景> 1985 <椅子> 1985卢卡斯-萨马拉斯<全景> 1984 关于时间性的意识比大卫-霍克尼自觉得多山姆-泰勒-伍德英国; 宋冬中国三位德国艺术家(Hug,Drob和Wetzel)将摄影与素描相结合<待遇> 19988 采样时代:数量的意义EX: 伯恩和希拉-贝切尔德国上世纪50年代起德国的民居山墙墙面和工厂风景荒木经惟性暗示的花卉<东京> 1995王劲松<百拆图> 2000 <标准家庭> 1996 "双亲"系列杉本博司<电影院>系列<电影院1978> 1993邵逸农,慕辰<大会堂>系列2002托马斯-斯图兹德国跨文化的人类学调查"全家福"系列瑞典摄影家"宜家为你搞定生活"系列雷奈克-迪克斯塔(Rineke Dijkstra) "新母亲"系列"浴者"系列19939 时与时之间一, 所拍摄的过程本身是一个行为艺术,但是由于该行为的特殊性,只能通过一系列的图片记录来加以呈现,这时就算图片只是简单的记录,这组图片也具有出人意料的效果EX: 金锋"我的形象消失的过程"系列二, 对时间进程加以干预.事实上,是利用人们对于照相机的真实性的信赖这样一种心理机制,来建立起悖谬于正常时序的图像关系.麦克瑞纳<花房>庞诺尼<打开你的皮肤- 石头> 1971乌尔斯-路兹<自拍像> 1975邱志杰"挂历1998"系列韦赛利(Michael Wesely) 长达两年的曝光时间<1997年3月12日至1998年12月13日>10 叙事摄影:真实的谎言约翰-希里亚(John Hilliard) <沮丧> 1975蒋志"吸管人"系列1997-2004石青<注视> <硬伤> 2001 "青春期"系列李勇<小洁的夜晚>11 扫描:流水账EX: 洪浩"我的东西"系列2002夏慧<纹> 200312 异形与妄想:数字化变形一是组合不可能形体,即我所说的异形,这以EX: 李小镜华裔美国摄影师台湾最为惊心动魄"十二生肖""人兽之间""众生相""审判""进化""夜生活"等系列"Juror"系列半人半兽的完美组合二是在这种数字化雕塑基础上组合成怪异形体所处的怪异场所,能获得更大的空间去指涉社会现象及文化症候EX: 因纳兹-凡-兰斯维尔德(Inez van Lamsweerde) 荷兰,只对形象进行极不起眼儿的轻微改动,产生怪异的效果<森林> <萨吉亚> 1992石青<1999> 偷偷将若干人的掌纹中的"生命线"在某处突然抹去陈介人台湾"魂魄暴乱"系列将血腥的历史刑罚照片与本人的形象结合单体异形王庆松<老栗夜宴图>胡介鸣<美杜莎之筏>邱志杰<2002年9月16日夜>刘韡"恐惧"系列2001袁广鸣"城市失格"系列200213 到此一游EX: 维姆-文德斯<地球表面的图画系列---蒙大拿州的印第安人墓>曾广智香港"东方与西方的遭遇---远征"系列上世纪80年代<纽约> 1979 <营火> 1983姚瑞中台湾"历史测量"系列1997宋冬"转轴风景"系列200014 合影的理由EX: 吉连-卫林(Gillian Wearing) <60分钟的沉默> 1996庄辉<合影> 1997 <一个和三十个工人> 1995-1996EX: 耿建翌90年代一个用照片和复印纸,丝网印刷等方式进行的身体教育的"教材"邱志杰"好"系列1997翁奋<家庭大愿望> 2001施勇<憧憬制造> <仪态举止ABC> 1997杰夫-瓦尔<小孩们> 1998王宁德<SOMEDAYS> 200215 老照片的借用EX: 刘谨<王府井纪事---事件1> 2001森村泰昌<两顶帽子> 1988海波<他们之一> 1999梁越"相见恨晚"系列2001洪磊<紫禁城的秋天(太和殿东回廊)> 1997金锋<远一点,再近一点---不能在一起玩>慕辰邵逸农<家族图谱> 2002瓦扬博物馆<瓦扬革命>阿西姆-豪斯<人生的循环--家族> 1940苏提泰国把泰国历史上的经典历史照片,以木刻的方式翻刻在小学课桌上,让观众用铅笔和纸张拓印这些桌面上的木刻---去重新"显影"历史艺术家使用老照片的方法: 1,老照片新拍2,新老照片的拼贴3,老照片新拍是在表演中援引老照片资源,如果尝试在置景中援引老照片资源,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4,直接对老照片加以篡改5,新照片做旧Lomography的戒律:1,无论到哪儿,随时带着你的相机2,24小时都别让它休息3,lomo不该搞乱你的生活,它是你生活的一部分4,贴近你要拍的目标,越近越好5.动作要快6,别管会拍到什么东西7,也别担心最后会拍出来什么东西8,把前面几点都忘了吧。
彼得.林德博格的商业摄影中的斯多葛主义(2007-09-20 115634)
彼得.林德博格的商业摄影中的斯多葛主义(2007-09-20 11:56:34)最近在德国街头,偶然看见一套给法国名牌围巾Hermes(中译好像是“爱马仕”)做的摄影广告,构图很简单,就是一个戴了Hermes 围巾,或是提Hermes手袋的女子,大衣、帽子基本都是黑色的,但是有一条显然是用电脑后期加上去的流畅的金色的带子,穿越围巾,环绕手袋,这条金色的缎带上还有细小的字,我在柏林汽车站等车,因此有时间细看,那字是“dance with the golden ribon”(“和这条金色的缎带起舞”),缎带飞扬起来的另一头,就是小小的金色字体:“Hermes”。
那设计,应了设计人常说的一句话:从平凡中打造出不平凡的感觉。
了解一下作者,是德国摄影师彼得.林德博格(Peter Lindbergh),摄影突出强调黑白效果,是德国摄影自从包豪斯的莫霍里.纳吉时代就开设的一个很主流的方向,德国人拍黑白,拍得好像哲学一样深邃,对黑白的把握到了炉火纯青地步了。
林德博格1944年生于东德,在杜伊斯堡(Duisburg)农场中长大,50年代那里是东德发展最快的工业基地,工业化的感觉很自然的融入到他的审美观中去了。
19岁的时候到西德做橱窗设计,去过西班牙、摩洛哥,最后在西德的杜塞多夫学习设计。
起初,走比较纯的艺术创作路线,做摄影装置,因为技术好,有思想,不久就成为著名商业摄影师汉斯.卢克斯(Hans Lux)的助手,把艺术和设计结合起来做。
1978年,德国杂志《明星》(Stern)刊登了他的第一批商业摄影作品,很受好评。
他抓住这个名望带来的机会,马上到时尚之都巴黎去闯天下。
他为川久保铃(Rei Kawakubo)拍摄的系列时装,使得川久保铃脱颖而出,成为继三宅之后打入巴黎市场的另外一个日本时尚设计大师,这个成功,当然与川久保铃自己的设计天分分不开,但林德博格的精彩设计和精湛摄影技术也功不可没。
仔细看看他的摄影,人们可以悟出他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尚摄影界成功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具有强烈的个人创作立场。
弗朗西斯·本杰明·约翰斯顿和柯达创始人世交、拍遍白宫名人的传奇女人
弗朗西斯·本杰明·约翰斯顿和柯达创始人世交、拍遍白宫名人的传奇女人作者:***来源:《旅游世界》2021年第08期回顾一百多年的摄影史,我们会发现在庞大的摄影大师的队伍里,女性摄影师的身影屈指可数,且总是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其实在19世纪末就出现了一位大胆卓越的女性摄影师,她是被美国载入史册的第一位女摄影记者,她三十出头便走南闯北,搞起了作为“男性专利”的纪实摄影,为矿工、炼钢工人、磨坊女工和水手等底层民众拍摄了不少作品。
她便是美国摄影大师——弗朗西斯·本杰明·约翰斯顿。
弗朗西斯1864年1月15日出生于西弗吉尼亚州的格拉夫顿的一个名门望族,后来她和家人搬到了华盛顿哥伦比特区,并在政治氛围浓郁的首都华盛顿长大。
母亲Frances AntoinetteJohnston是知名剧评家兼国会记者,这为弗朗西斯与华盛顿政要的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使得她成为了白宫的官方摄影师,她也是当时活跃在华盛顿的唯一的女摄影师。
约翰斯顿家族家境非常殷实,但子嗣少得可怜,幸存的只有弗兰西斯一个。
作为家族唯一的子嗣,她自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备受重视。
1882年,18岁的弗朗西斯就读于马里兰州戈文斯顿的圣母院。
次年,她又前往法国巴黎深造,就读于巴黎的朱利安学院。
1885年从巴黎回来后,弗朗西斯又到华盛顿的艺术学生联盟学习。
普通人在人生道路上多少都会充满迷茫,而弗朗西斯的人生却总能遇到贵人——这其中就包括柯达公司创始人,以及全美最大博物馆及研究机构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要人。
她先是為报刊撰稿,后来家族世交、柯达相机的发明者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赠给她一台相机,自此她便迷上了摄影,因为她认为这是“更准确的机器”。
之后,她师从史密森尼学会的首席摄影师托马斯·斯迈利(ThomasWilliam Smillie),学会了摄影和冲印的技术。
镜头里的世界.ppt
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赢得九四 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 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 饿毙跪 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 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 面。这张震撼世人的 照片,引来 诸多批判与质疑。当人们纷纷打听 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 不知道。他以新 闻专业者的角色, 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 小女孩离去。在他获颁这一生最高 的荣誉,两个月之后,卡特自杀身 亡。道德良心上的遣责,可能是卡 特无奈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在 我 们周遭,正有无数这样的图像 在形成、在发生,你我是否也仅止 于按下人生镜头的快门,然后, 漠然地擦肩而过?
猫米特和狗托森正 在决定谁先下嘴。金花 鼠吉姆万万没有想到, 主人刚离开家自己就要 变成 这两个“朋友” 的晚餐。它们三个都是 马克家喂养的宠物。在 主人面前,它们似乎是 亲密无间的伙伴。
这幅照片是摄而不带一丝猥亵。显示了布拉弗观察事物的智能:摄影是人 们经历多年的努力结果,并且会继续开拓下去--摄影必须朝改善人的形 象和生于斯的环境而努力。人和环境是多样性,且经常会改变的,我们 要把观点放在上面,才有可能使影像表现永保丰富。
在1975年英联邦橄 榄球决赛上,包括伊利 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政 要聚集在主席台上。这 个体型优美的裸跑者- 澳大利亚会计师米歇 尔.奥.布瑞恩正跑过 球场的看台前。据报导, 面对这个尴尬场面,女 王差点晕过去。后来, 布瑞恩以“有伤风化罪” 被判三个月监禁。
这并不是一锅 小猫靓汤。8周大 的猫咪呼噜噜太想 知道主人的晚餐是 什么了,他围者着 面汤锅打转,直到 一头载了进去……
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 重大,但却是布列松的一 幅脍炙人口的名作。表现 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 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 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 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 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 熟练的抓拍功夫。抓拍是 布列松一生所坚持的基本 手段。 他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 对象。
风光摄影师:弗雷德·阿奇博尔德人物简介
• 对摄影技巧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自学
1948年获得摄影奖学金,赴纽约学习摄影
• 接触到当时摄影界的最新动态和作品
• 结识了许多摄影界的同仁和导师
⌛️
弗雷德·阿奇博尔德的摄影生涯与重要作品
1950年代初开始专注风光摄影
• 认识到风光摄影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 开始在美国西部拍摄风光作品
获得多个国际摄影奖项,如“摄影诺贝尔奖”等
• 1966年获得美国摄影学会颁发的“摄影诺贝尔奖”
• 多次获得其他国际摄影奖项,如“世界摄影大奖”等
成为美国艺术暨科学院院士
• 1976年当选为美国艺术暨科学院院士
• 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摄影师
对摄影界产生深远影响,被誉为“风光摄影之父”
• 其作品和风格对后世摄影师产生很大影响
• 通过大胆的构图和对比,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02
代表作品《埃尔南德兹》
• 表现了埃尔南德兹岛的美丽风光和独特氛围
• 通过细腻的质感和光影表现,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
03
代表作品《夏威夷火山》
• 捕捉了夏威夷火山喷发时的壮观场景
• 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构图,使作品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
历史意义
03
弗雷德·阿奇博尔德对摄影艺术发展的影响
强调风光摄影的独立性和艺术价值
• 认为风光摄影不应仅仅作为记录和说明的手段
• 强调风光摄影应该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
倡导风光摄影的原创性和个性表达
• 认为摄影师应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见解
• 反对盲目模仿和重复,提倡个性化和创新的表达方式
⌛️
为摄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摄影师必看书籍
摄影师必看书籍热爱摄影的人们看过来!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摄影师必看书籍,希望您喜欢!十本摄影书籍推荐《Hold Still: A Memoir with Photographs》推荐理由:这本书是艺术家莎莉·曼的个人史,其中混杂了信件、旧照片以及莎莉·曼的作品,分成几个部分讲述她和父亲、母亲、丈夫以及保姆Gee-Gee的故事。
在CBS的采访中,她提到,过去她试图用摄影保存些什么,而现在,她希望用摄影说写什么。
其实这种关于从save到say的过程,也像摄影感光材料曝光然后再显影的过程--和时间有着诸多关联,而莎莉曼所说的:“不要浪费时间”也在这里有了新的意味。
《Hold Still: A Memoir with Photographs》《1416摄影辞典》推荐理由:《1416摄影辞典》由中国摄影出版社与人气摄影博主任悦联袂打造将于近期出版。
以任悦博客“1416 教室”9年的写作内容为基础,以辞典的方式写作,梳理英文从A到Z的条目,内容涉及业界趋势、摄影史、摄影理论、作品评论、摄影师介绍、访谈。
该书还附加了“麻辣教室”部分从实用角度整合如何拍摄、策划、定价、出版,摄影书单、摄影作业等实例、手册等,是高校摄影教育工作者旨在提高受众视觉素养的思考和经验汇总,也是一本既可敞开阅读也可分篇钻研的摄影类好书。
《1416摄影辞典》作者简介:任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著名1416博客博主,著有《视觉传播概论》,参与编著《图片编辑手册》《新闻摄影理论与实务》《新闻摄影教程(第三版)》;翻译《国际摄影艺术教程》《美国新闻摄影教程》,参与翻译《黑白摄影进阶》《美国摄影教程》等著作。
《Bruce Davidson In Color》推荐理由:布鲁斯·戴维森Bruce Davidson作品集在美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布鲁斯·戴维森以其面向社区的黑白摄影作品而著名,这本摄影集收录了他五十年摄影生涯中从街头场景到时尚摄影的诸多纪实、编辑以及商业摄影作品,充分展现了其摄影创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欧文·布鲁门菲尔德:20_世纪时尚界薪酬最高的摄影师
在布鲁门菲尔德的镜头下,女性的魅力在特定的场景中被无限放大,看上去拥有无与伦比的活力、愉快、健壮、踊跃,而不是苍白和肤浅。
欧文·布鲁门菲尔德,纽约,1950年欧文·布鲁门菲尔德是一位摄影创新者,在色彩和灯光的使用方面都做出过创造性的贡献。
他的作品风格受到了达达主义的影响,充满了视觉冲击力,拍摄手法也具有先锋性。
布鲁门菲尔德在作品中糅杂着达达主义,传递着对现有艺术的“侵犯”,表达着对现有不公的愤怒。
欧文·布鲁门菲尔德(Erwin Blumenfeld,1897—1969),20世纪时尚界薪酬最高的摄影大师。
他是一个反希特勒的达达主义犹太裔德国摄影师,通过摄影表达对希特勒的深恶痛绝。
童年时代,布鲁门菲尔德唯一的娱乐便是用叔叔送给他的相机拍照片,相机所营造的黑白光影成为布鲁门菲尔德最能获得安慰的消遣。
在摄影圈里崭露头角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布鲁门菲尔德应征入伍,在德国东部城市茨维考度过一段地狱般的训练时光后,被送到了法国前线。
在战场上,他为德军开救护车运送伤员,有时就直接背尸体。
这是一段他不愿意回忆的“黑色时光”。
一战后,他移居到荷兰。
在阿姆斯特丹站稳脚跟后,布鲁门菲尔德在那里开了一家名为“狐狸皮具公司”的手袋店。
过了不久,残酷的现实就告诉了布鲁门菲尔德,他不是一个经商的料儿。
生意惨淡,处于关门的边缘,为了挽救一下生意,布鲁门菲尔德想起自己的看家本领——拍照,所以他开始了买手袋送“个人写真”的服务。
于是,手袋店里的那间小小办公室变成了布鲁门菲尔德的第一个摄影工作室。
这一促销策略,虽然有点效果,但不明显,逐渐地手袋生意实在做不下去了,但来找他拍照的人却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用中国话说就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而真正让布鲁门菲尔德在摄影圈里开始崭露头角的起因是一个法国画家、雕塑家乔治斯·卢奥的女儿吉娜维芙。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为吉娜维芙女士拍了一张比较抓人眼球的肖像照,对于这张照片,吉纳维芙特别满意,她对布鲁门菲尔德的摄影才华大加赞赏,所以将布鲁门菲尔德带到了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