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若干特点和启示

合集下载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呈现的新特点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呈现的新特点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呈现的新特点作者:朱卫华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近几年,由于全国各地广大师生及家长的积极呼吁和强烈要求,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的命制发生了明显的良性变化。

由以往严重脱离高中历史教材、过度强调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学科的学术研究动态等,变为主动回归历史教材、降低历史试题的难度和强化历史学科素养的考察,这将使我国广大高中的历史教学朝着科学和客观的良性方向发展,使教师爱教历史,学生更爱学历史。

关键词:历史教材;兼顾教育;阅读理解2016年高考刚过去不久,全国各地的高考成绩也陆续公布,对高考的关注度则依然居高不下。

与大多数人关注成绩不同的是,笔者更多地是关注高考试题的变化。

以我校考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丰城二中文科考生的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高考文综成绩,笔者发现,2014年文综平均分为146.3;2015年文综平均分为152.7;2016年文综平均分为163.8。

这说明我校文综成绩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上升幅度较为明显。

究其原因,肯定较为复杂,如每届学生的素质不同、历年高考政治和地理试题的命制难度有差异等。

但笔者更顷向于认为上述现象的出现与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良性变化有较大关系,客观地说,2014年以后,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变得更接地气,更贴近高中历史教材和广大师生的教与学。

简而言之,这属于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的理性回归,乃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其理性回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积极响应师生诉求,主动回归历史教材2014年以前,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脱离高中历史教材的程度较为严重,这让广大高中师生怀疑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命题专家是否知道教材的内容。

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的第25题: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此题的知识点与教材的关系不大。

近两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若干特点和启示

近两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若干特点和启示

近两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若干特点和启示一、解题:高考试题是最好的高考信息源高考试题隐藏着最多的高考信息,研究高考试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由:1、高考试题从来都具有导向、引领、指挥棒的作用;2、高考试题和命题人员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3、国家以高考试题推动课程改革的意图十分明显,且认可目前的命题趋势。

对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也有不同的看法。

如周长森老师在《中国历史课程网》上发表了《2010年各地历史高考试题批判》长文,如认为“历史题变成语文题,不考历史考语文,不伦不类”,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脱离教材,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为立意的考查方向短期内不会改变,以高校教师为主的命题队伍也不会改变,所以研究高考、适应高考、赢得高考,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中学历史教学》2010年第3期《高考历史命题何以与学生为敌?》:高考试题应该充满人文关怀,要有利于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考出学生的成就感与信心,要让勤奋学生、优秀学生、有真才实学的学生脱颖而出。

聂幼犁先生指出:高考命题,并不是有学问就能做得好,过去命题可以完全靠经验,而现在只有经验和学问,不懂得命题理论,不掌握命题技术,不熟悉中学实际情况和有关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

二、数据统计(必考部分85分)(1)从通史角度看,以中国近现代史或者世界近现代史为主;(2)从专题史角度看,经济史为主,文化史最少。

(1)能力考查相对均衡;(2)“获取和解读信息”略重。

三、试题特点(一)形式上1、三科试题呈现顺序发生了变化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排序由地理、历史、政治变为地理、政治、历史。

由“居中”到“断后”,历史答题受到地理试题、政治试题难易程度的影响增大。

平时训练发现,学生普遍反映没有时间深入思考,甚至非选择题只有30分时间了。

2、历史选择题呈现顺序发生了变化由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排序变为古代史先中国后世界,近现代史则按照时间顺序,中外交叉、合排,没有体现历史学科的时序性特点。

探究新课标历史高考特点及备考策略

探究新课标历史高考特点及备考策略

2014-01新视角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1]袁晓芳.新课程理念下开展物理非常规实验的探讨[J].教育界,2013(02).[2]李滨,张伟.论“非常规”物理实验对初中生物理启蒙教育的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2).[3]张伟,郭玉英.论“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教学地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4]万欣欣,张伟.基于“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2).(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辑王团兰高中课程课改和教学改革以来,文综高考卷历史部分为了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在命题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基本完成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以及“目标立意”的转变。

在现阶段一标多材的背景之下,怎样更好地处理教材,怎样更准确地处理好课标、教材及考纲之间的关系并最终能够使高考复习更为有效十分重要。

一、解读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从高考的现实需要出发,强调通史体系,根据多种史观、通史的思路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加以调整。

新高考试卷中的很多题目突出对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的考查,注意多角度、综合地分析问题,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把握。

历史试题从古到今的排列顺序,也反映了学科体系的要求。

二、对几年来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及考情的综合分析1.高考历史试卷的总体难度较大难度与区分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

难度为0.5时,其区分度最佳。

因此高考命题的设计难度通常为0.50~0.55。

据有关资料和相关专家研究显示,近年来全国历史试卷的平均难度为0.46。

2.主要题型是材料型问答题,凸显历史学科特征,彰显课程理念新课程高考历史试卷渗透着“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的理念。

材料选材新颖,文字史料包括史籍、诗歌、法律条文、人物言论、时事新闻、历史著作等;图片史料包括历史文物图、历史照片、漫画等;数据史料包括柱状数据图、表格等。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一、试题总体评价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整体上延续了以往的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强调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试题题型稳定,内容涵盖广泛,重点突出,难度适中。

二、具体题目解析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该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涉及了农业、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方面。

试题以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为材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和深入的理解能力。

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该题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为主题,选取了多个历史事件为背景材料,涉及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历史事件的经过,还要理解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3、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该题以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涉及了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能够分析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4、世界古代文明该题以世界古代文明为主题,选取了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文明为背景材料,涉及了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方面。

试题要求学生具备对古代文明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

5、世界近代史该题以世界近代史为主题,涉及了工业革命、殖民地运动、世界大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能够分析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备考建议1、夯实基础知识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认真学习历史教材,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

同时,要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2、提高解题能力高考历史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强调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注重解题能力的提高,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关注时事热点高考历史试题往往会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命题。

近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总体特点及对教学、复习的启示

近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总体特点及对教学、复习的启示

题型创新: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考查功能, 高考试题考查功能的创新体现在对题型的创新。
(2011年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 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 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 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到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 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 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 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 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 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 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2)适当地介绍、引入史学新成果
(2)试题基本以新材料、新情景为切入点, 材料形式多样化 (3)知识范围不拘泥于考试大纲和教科书 如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5题南北朝经 济、 第31题东南互保等。 (4)选做题只关注主题,不关注教科书内 容 如改革不考教科书上的9大改革。
(5)力求每年都有观点创新或者题型创新 以观点创新,引领中学教学创新。
硕考的考查目标为: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 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 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 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 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近二年高考文科综合卷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近二年高考文科综合卷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近两年来,高考文科综合卷的设计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教育教学的方向,也给考生和教师带来了新的启示。

本文将从试题形式、题材内容和知识要求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近两年文科综合卷的试题形式更加多样化。

一方面,试题呈现的形式有所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而是增加了更多的应用题和综合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试题结构更加复杂,难度也有所增加,涉及的知识点更加综合和深入。

这种多样化的试题形式要求考生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全面反映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

其次,近两年文科综合卷的题材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和社会。

试题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强调对时事热点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分析。

这种题材的选择不仅考察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考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再次,近两年文科综合卷对考生的知识要求更加明确和细化。

试题明确要求考生掌握具体的知识点和概念,并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问题。

此外,试题还要求考生具备正确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准确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这种知识要求的细化不仅提高了考生的知识素养和能力水平,也为教师提供了更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培养计划。

这些特点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我们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高考文科综合卷试题要求考生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其次,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创新能力。

高考文科综合卷注重考察考生的综合思考和创新意识,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研究、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与启示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与启示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与启示作者:向勤义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年第02期【内容摘要】全国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共性,其实就是在多元化的出题基础上进行有秩序的变化,在2016年的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中,分省命题的特点较为鲜明,且试题难度有一定提升。

在全国历史卷的出题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试卷本身是以突出学科能力为主,并从脱离课本的形式中走向回归课本,这就将高考历史的重要趋势——学科价值理念得以彰显,且对之后的历史教学奠定了真面引导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启示2016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模式,对学科思维、学科意识以及人文素养的考查显而易见,试题对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理念也得以突显。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且难度增大,试卷的结构和题型也得到了较大的完善。

其中在考查学生能力以及知识方面,自主命题的地区倒是将试题设计得较有地方特色,所以出现很多新颖的试题。

总的来说,在2016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做到了稳重有变,平稳出题的模式。

笔者在研读了《考试大纲》以及各省市的《考试说明》之后,对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在试卷试题的命题中得到的其实。

一、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1.2016年新课程高考试题的试題题型都延续了2015年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出题模式。

从结构、题型上来分析。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量大版块。

这样的出题方式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的能力和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中,选择题占有48分的分值,占据试卷总分将近一半。

非选择题分为选修和必修部分,总分在52分。

其中的论证题已经显得尤为成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求异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彰显也很突出,最主要的是对高考选拔功能的体现。

当然,这一题型也是有一定缺点的,由于是论证题,所以学生给出的答案也是各有千秋,所以,很多高中历史老师总结出一个答题模式,那就是对观点进行提炼,然后论证,最后总结升华,还要求学生套用知识,从而使得这一题的设置本意失去了新课改的创造反思实践意义。

近三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对我省高考备考的启示_一_

近三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对我省高考备考的启示_一_

文综解密点拨2010年是我国新课改后高考的第四年,也是我省采取3+文/理综考试方式的第一年,研究近三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有利于我省文综的科学备考。

本文着重分析近三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科试题对我省今年高考的备考启示。

一、选择题考查重点及备考启示1.考查重点。

近三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选择题紧扣新课程观念,强调以新材料、新信息、新情境为主干,考查学生对新材料、新情境的理解,充分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相关的历史背景与历史特征。

(1)以图片、图表为材料,考查获取信息和正确解读信息的能力。

图片、图表材料是历史的最直接反映,最能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所以以图片、图表为材料成为选择题考查的热点。

从近三年全国文综历史试题来看,所采用的图片、图表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代表历史阶段特征的历史遗迹,例如2007年全国文综I卷采用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照片;四川文综采用的“拆毁柏林墙”图片。

2008年北京文综采用“今日箭楼”图片。

2009年北京文综采用蓟城柱图和北京孔庙图;重庆文综采用圆明园的文物照片;天津文综采用明朝征收赋税的“鱼鳞图册”。

第二类是反映社会变化的历史总结。

例如2007年全国文综I卷采用“1956-1965年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图”;上海文综采用“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图表”。

2008年天津文综采用“185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图”“1870-1900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图”;宁夏文综采用“1870-1910年中国的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图表”。

2009年全国文综I卷采用“汉至宋南北户数变化表”“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辽宁文综采用“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统计表”等。

(2)以古文献资料、媒体报道等作为新材料,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在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科考试说明中,如何从各种新材料提取出关键信息是基本要求。

在新材料中,古文献资料是最常用的,例如2007年北京文综采用1691年出版的《论语》;重庆文综采用1919年重庆的《川东学生周刊》。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2014年:一、试卷题型与知识分布与去年试题相比,今年高考试卷题型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知识分布由去年的5道中国史题目和7道世界史题目改为8道中国史题目和4道世界史题目,考察中国史的题目明显增加。

试卷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占48分,非选择题占52分。

知识分布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部分的内容。

其中12道选择题中,六部分的考察的情况如下:考察内容题目数量分值中国古代史 4 16中国近代史 3 12中国现代史 1 4世界古代史 1 4世界近代史 1 4世界现代史 2 8非选择题部分考察情况如下:题号考察内容分值40 中西科技文化比较学科内综合试题2541 新史观模式下考查中国近代史创新试题12选做题4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54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4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4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二、试题特点2014年的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基本上保持了相应的稳定性,体现出“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关注热点,材料灵活”的特点。

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同时又侧重了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命题设计注重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和综合能力考查。

1、从考查内容上看①依托主干知识,重视基础性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遵循这一原则,试题所涉及的知识,都是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例如儒学的发展历程、宋明理学、清朝海禁政策、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小农经济、维新变法、“一五”计划、美国1787年宪法、苏联新经济政策、欧元、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抗日战争、清末新政等等,这些都是重大历史问题,为考生所熟知,试题用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②关注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点试题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做到了学科特点和时代特点的有机结合,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

202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试题的特点与启示

202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试题的特点与启示

202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试题的特点与启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

202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历史卷一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广大中学师生便对其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细细品味,202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试题于平实中透着新奇,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意料之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秉承了以中国史为主的传统特色]乍一看,202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试题存在着严重的比例失衡。

这种失衡不仅存在于中国史与世界史之间,存在于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之间,还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史之间。

这种失衡在选择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即在12道选择题中,考查中国古代史的就有6道之多(第24、25、26、27、28、29题);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的选择题分布比例为3∶2∶1,确实给人以比例失衡之感,让不少师生倍感不适。

不过,如果从整体上看,我们就可发现在全部历史试题中,无论是中国史与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现代史,还是人类社会发展政治史、经济史与思想史之间仍保持着稳定平衡。

202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试题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考点分值分布等,都显现出一个非常明朗的特色,那就是保持了以考查中国史为主的传统风格。

整套试题中,如果不考虑选做题,仅有3道题关乎世界史,其中选择题两道(第34、35题),非选择题一道(第40题),分别考查了古罗马法、世界多极化趋势、重大科技成果与工业革命进程三大基础知识点,涉及世界政治史、经济史和科技文化史等方面。

而关于这几个基础知识点的考查既是对历史知识或历史现象的解读,也切合了当今社会发展实际,透露出关注时政、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关怀。

由此可见,全面关注历史必修内容,突出中国历史的主体地位,树立历史学习的基础意识、时代意识、薄古厚今意识是相当重要的。

[二、平实之中彰显新奇,意境深远]不少走出高考考场的考生表示,202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试题的难度不大。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与启示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与启示

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与启示作者:劳小红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14期摘要:自实施新课改以来,高考历史试题开始综合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科意识以及综合素质,难度有了显著提升。

在对《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然后总结了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为教学工作提供的启示。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启示近年来的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考察重点仍然是学科能力,并且从脱离课本的形式中逐渐回归课本,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与教育考试中心命题及省级自主命题相比,新课程文综全国卷的难度更大,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而且题型也基本确定。

探索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规律,对日后历史教学工作的引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一)试题命题立意为“三维立意”。

过去我国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立意集中体现在“知识立意”,在实施文综考试之后,依据考试测量学理论,能力考核目标兼顾记忆、理解以及实际运用,高考的选拔功能也极为突出,强调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立意已经贯彻落实了“三维目标”,试题的设计集中体现了对日后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的新要求。

“三维立意”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具体目标,所以在历史课上不仅要注重知识及能力,还需高度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培养。

(二)在材料的选择方面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均通过材料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情境,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进行全方位考察。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都具备新颖的文字材料甚至是图片材料,而且在材料的选取方面日趋提升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吻合度。

比方说在2018年全国新课标文综(1卷)的高考试题中,选择题提干提到了考生耳熟能详的郑和、梭伦等历史人物,也涉及到了考生极为熟悉的五四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安史之乱等历史事件,不仅符合高中生的认知习惯,也与其考场心理相吻合。

历史普通高考全国卷试题特点分析

历史普通高考全国卷试题特点分析

历史普通高考全国卷试题特点分析1.注重考查“核心知识”着力考查核心知识点,即《课标》要求的核心内容和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

尤其是考查历史概念、历史现象的本质,侧重大跨度的历史因果关联与综合比较。

2.注重以能力立意,方法立意全国卷在能力要求和方法要求上较重庆卷更高。

整卷注重提供新材料,设计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

更注重考查完整、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对材料信息进行加工、推理的能力,迁移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

通常考查的能力行为动词有归纳、概括、比较、评价、评析、说明、阐释、论证、综合等。

注重考查用多种史观阐释和解读历史,“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等。

3.注重引用学术新成果全国卷体现了命题教师的高校视野,注重引用一些学术新成果,考查高中教师和考生的学术视野、论从史出的方法,其结论往往与教材现有结论不一致,考生容易陷入固有思维。

4.注重试卷的开放性、选择性选择性是新课改提倡的理念,其要旨是让考生能有选择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历史试题的选择性体现在41题开放性试题和选考题(四选一)中。

开放性试题通常不确定问题和参考答案,比如观点开放,无论赞同哪一种观点均可,比如自选一个主题(角度)进行说明论证,比如考生自己发现一个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等。

选考题一般都突破了教材的限制和束缚,考查的历史现象、事件、人物来自材料而非教材,突出考查完整、准确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该模块主题学习的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以史为鉴的学科功能全国卷不仅不回避现实热点,而且注重考查现实热点,如2015年全国2卷孟子与苏格拉底法制观念题,2015年全国2卷养廉银题等。

通常考查现实热点的历史缘由,或现实问题在历史中的经验教训等。

6.关注图像、图表证史全国卷使用的材料形式十分丰富,不仅有文字,还有地图、图画、照片、表格等。

尤其是图像证史受到关注。

图像是不说话的历史,往往比文字更可信。

近二年高考文科综合卷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近二年高考文科综合卷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近二年的高考文科综合卷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强调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内容上以文化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培养为主。

把重点放在学科基本理论的掌握及应用能力的考查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是强调分析式问题解答,使学科深入性教学和授课实践形式更加多
元化。

同时考查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掌握的综合性能力,以及在学术思考
中要运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注重问题排比的组合形式,用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考及思维能力。

四是注重建构式思考,把比较、分析、研究、判断等多种思维形式囊
括在考查结构之中。

通过近二年的高考文科综合卷的考查,启示我们要做好下列几点:
1、培养学生深入学习,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
2、加强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够运用所学
的知识,及时应对;
3、重视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引
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组织、表达自己的观点;
4、多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的学习自主性。

综上所述,近二年的高考文科综合卷的特点及其背后的启示,对学生、教师都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命题特点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命题特点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命题特点作者:谭方亮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16年第03期随着教育部的一声令下,高考命题“各自为政”“省考”的时代即将结束,全国一张卷的全国统考再度加强,这样全国新课程卷就成了各地来年高考的“风向标”。

综观近几年全国新课程文综卷历史试题,一个总的印象是试题深化了新课标的理念,诠释了新课程的内涵,试题立意高瞻远瞩,材料选取丰富多彩,命题技巧日益娴熟,在传承中不落窠臼,在创新中不拘一格,较好地发挥了高考的选拔功能,也对高中新课程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下面是笔者对近三年全国新课程文综卷Ⅰ历史必做题的一些共性分析,仅供参考。

一、试卷结构:极度稳定,遵循常规命题套路全国卷的试卷结构基本定型:12+2(1大1小)+1(4选1)。

这样的试题结构从2011年开始出现,一直稳定下来,几年中都没有变化。

命题的风格和趋势基本稳定,这对复习备考是极为有利的。

但每年会有一些微调和变化,则要引起注意。

1. 试题时段分布极为稳定。

与各地方卷相比,全国卷Ⅰ试题在时段的分布上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中国史部分“厚古薄今”,非常重视考查古代史,三年中每年占比都超过了三分之一。

二是世界古代史“年年必考”,从未落空。

三是中外历史比例非常稳定,57:28,约为二比一的比例,这个比例三年都没变。

2. 模块赋分比例起伏较大。

三本教材所占分值变化比较大,不太稳定,这说明命题本身并没有什么标准,一般来说,大题落到哪个模块,哪个模块的分值就相对较多。

但从这些数据中也可以看到重经济、思想文化轻政治的趋势是明显的。

3. 试题排列顺序时有调整。

选择题的排列基本上都是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顺序排列。

但其间也有过两次例外,2011年和2013年则是按照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现代史这样一个顺序排列。

把脉2012,决战——两年新课程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及启示和策略

把脉2012,决战——两年新课程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及启示和策略

把脉2012,决战——两年新课程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及启示和策略我省自2008年实施新课程,到2011年参加新课程高考,语、数、英三科实行自主命题,文理综合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新课程试题,今年仍然是这种模式。

2012年高考文综试卷,历史试题不失为几年来少有的好题,令人拍手称赞,但是它又“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试题结构稳定、题量和阅读量稳定、来源教材又脱离教材、难度稳定;忧的是命题者坚持立意命题来推动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而中学历史教师只能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2011、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结构分析:新课程历史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根据试题来源分类:根据通史顺序,重新进行归纳、组合:(注:所统计的数据为必须课本,占85分;另外选修一题,占15分,没有统计在内。

)1)通过表格1,2012年必修课本考核与2011年相比,已经没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今年必修三所占比重由12分升至25分,超过必修一,相信以后的试题会进一步使必修课本趋于平衡,进一步多角度、多层次考察考生认识历史能力,进而增强历史学科的功能。

2)两年试题表明,必修二在命题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1年赋分28分,而2012年增加到44分之多。

说明考查内容基本是历史主干知识,经济方面依然是主要考点。

3)通过表格2,可以从通史角度,清晰地看到,历史各阶段在试题中所占分值及变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始终是命题的重点,每年稳定在20分以上,而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两年保持不变,分别占8分和4分。

2.2012年文综历史试题特点:1)今年的试题,改变了去年试题古今中外考点混合分布的模式,完全按照通史顺序,由古代到现代、由中国到外国;改变去年考生一方面本身试题难度到,心里急躁;另一方面,试题又是混合方式组题,跳跃式思维,不利于考生思考和作答。

这是今年试题最大的变化,也是一种人性化体现,即如何保障考生在最短时间内充分发挥水平,从而实现每个考生利益的最大化。

关于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的一点认识

关于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的一点认识

关于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的一点认识万众瞩目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纵看新课程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的命题,既精彩纷呈,又瑕不掩瑜。

既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又切实保证了高考的平稳过渡。

现就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归纳如下。

一、探究性与基础性并重。

按新课程标准命题的省份,高考试题都较好地体现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目标立意”的指导思想与命题发展方向,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并重。

试题对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比较、归纳和对已有的知识的驾驭、迁移和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依托,以史学材料为支撑,一方面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福建卷,既涉及具体性的历史概念题:第14题“坎儿井(井渠”与第17题“京剧”,又考查抽象性的历史概念题:第19题“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与第22题“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另一方面又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如第15题《汉书•食货志》所表明的“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第16题《唐律疏议》所表明的“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都是对教科书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不仅要求考生突破思维定势,纠正认识偏差,而且对中学历史教学与复习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与探究性。

二、时代性与传统性并行。

有些试题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现实感。

例如福建卷第38题主观性大题“新中国与孙中山的外交”,大张旗鼓地直接考查了阶段性与长效性的重大社会现实热点问题: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共成立90周年,巧妙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契合,体现了“以史为鉴”的现实功能,起到了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人类命运的效果。

第17题“走进京剧”题考查了民族瑰宝问题,这不仅对落实和促进近几年流行的研究性学习这一时代性教学方式有导向性作用,而且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现实意义。

第13题“土耳其改革”反映的东西方文化交融问题就是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更为直截了当地反映了试题内容的时代性与传统性特点。

简析文综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及其对历史复习教学的启示

简析文综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及其对历史复习教学的启示

简析文综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及其对历史复习教学的启示周百鸣;陈亚利【期刊名称】《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年(卷),期】2007(000)003【摘要】一、近几年文综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一)关注学术,凸现文明从总体指导思想看,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加强了对人类文明多元化和人类文明演进的考查,强调“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即从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思想文明等多个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

如以“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主题,考查春秋战国、明清时期的经济史内容,主要是考查物质文明;又如以“古往今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为题引,要求回答推动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发明与发展的社会需求、印刷术对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强大推动力、中国近代新式印刷业出现的社会政治背景及新式印刷业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等内容,以及就中国印刷术发明、发展的曲折与辉煌谈认识。

2006年文综高考历史试题也较全面地体现了这一命题思想。

如从政治机构变化等制度创新角度,考查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说明政治机构、职官制度及其改革创新在政治文明演进中的的重要作用;从“中华文明发展”角度,考查了中国古代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文化交流等。

这些试题均着眼于文明历程,凸现了文明史观,体现了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敏锐的时代精神。

【总页数】5页(P52-56)【作者】周百鸣;陈亚利【作者单位】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12;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浙江金华3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4.515【相关文献】1.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特点及启示《福建卷》 [J], 倪杰孔2.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特点及启示(山东卷) [J], 宋景田3.近三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对我省高考备考的启示(一) [J], 林良展4.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与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的共性与差异 [J], 郑仕佳5.简析文综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及其对历史复习教学的启示 [J], 周百鸣; 陈亚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两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若干特点和启示2011-3-30 8:16:57 看不清楚?可以调整字体大小:【最大很大一般】阅读:0 次近两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若干特点和启示一、解题:高考试题是最好的高考信息源高考试题隐藏着最多的高考信息,研究高考试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由:1、高考试题从来都具有导向、引领、指挥棒的作用;2、高考试题和命题人员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3、国家以高考试题推动课程改革的意图十分明显,且认可目前的命题趋势。

对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有不同的看法,如周长森老师在《中国历史课程网》上发表了《2010年各地历史高考试题批判》长文,如认为“历史题变成语文题,不考历史考语文,不伦不类”。

《中学历史教学》2010年第3期周明学的《高考历史命题何以与学生为敌?》:高考试题应该充满人文关怀,要有利于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考出学生的成就感与信心,要让勤奋学生、优秀学生、有真才实学的学生脱颖而出。

聂幼犁先生指出:高考命题,并不是有学问就能做得好,过去命题可以完全靠经验,而现在只有经验和学问,不懂得命题理论,不掌握命题技术,不熟悉中学实际情况和有关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

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脱离教材,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为立意的考查方向短期内不会改变,以高校教师为主的命题队伍也不会改变,所以研究高考、适应高考、赢得高考,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二、数据统计(必考部分85分)1、知识范围分值分布及结论通史专题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政治史(必修Ⅰ)经济史(必修Ⅱ)文化史(必修Ⅲ)2009年20分41分24分28分49分8分23.5%48.2%28.2%33%58%9%2010年24分20分41分28分45分12分28.2%23.5%48.2%33%53%14%结论:(1)从通史角度看,以中国近现代史或者世界近现代史为主;(2)从专题史角度看,经济史为主,文化史最少。

2、能力考查分值分布及结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2009年28分18分20分19分2010年28分20分20分17分结论:(1)能力考查相对均衡;(2)“获取和解读信息”略重。

三、试题特点(一)形式上:1、三科试题呈现顺序发生了变化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排序由地理、历史、政治变为地理、政治、历史。

历史答题受到地理试题、政治试题难易程度的影响增大。

平时训练,学生普遍反映没有时间深入思考,甚至非选择题只有30分时间了。

2、历史选择题呈现顺序发生了变化由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排序变为古代史先中国后世界,近现代史则按照时间顺序,中外交叉、合排,没有体现历史学科的时序性特点。

3、非选择题结构、题型发生了变化(1)结构由单一的必考题,变为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选考题采取四选一的方式,各省情况不一,多数省份实行二选一,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但也增加了选择的困惑。

总体上,选考题对课标、对教材的依赖更低,难度也相对较低。

2010年选考题第44题改革题,不是教材上的9次改革,但学生得分较高,湖南省只在两道题中选做一题。

从两题的得分情况来看,改革题平均得分为9.69分,战争题平均的得分为6.78分,相差为2.91分,主要原因就是改革题有些答案从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而战争题的答案较多地要求从考生的知识积累中去提取,而且主观性强,加上改革题题阅读量比战争题要少。

(2)题型由单科试题、三科综合试题,变为全部是单科试题,取消跨学科综合试题,使三科综合试卷完全变成了三科“拼盘”。

4、试题基本以新材料、新情景为切入点,材料形式多样化此点与全国卷相同。

2009材料选择题——24、27、28、29、30、31、32、35等8题;2010材料选择题——25、26、27、28、29、30、31、32、33、34、35等11题。

(二)内容上:1、考点的梳理:题号2009年2010年24必修Ⅲ(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必修Ⅰ(分封制的影响)25必修Ⅰ(宗法制的影响)必修Ⅰ(郡县制的意义)26必修Ⅱ(均田制)必修Ⅲ(宋明理学)必修Ⅱ(宋代都城)必修Ⅱ(明朝经济)28必修Ⅰ(明朝的六部)必修Ⅲ(希腊人文主义)29必修Ⅰ(罗马法)必修Ⅰ(美国独立)30必修Ⅰ(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选修Ⅰ(日本明治维新)31必修Ⅱ(第二工业革命中美国钢铁业的发展)选修Ⅰ(戊戌变法)32必修Ⅲ(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必修Ⅱ(战时共产主义)33必修Ⅰ(二战后美日关系的变化)必修Ⅰ(百团大战)34必修Ⅰ(欧盟的建立)必修Ⅰ(中国不结盟政策)35法国史学家《史学原论》对史料论述历史研究的立场40必修Ⅱ经济史(新中国统购统销)必修Ⅱ(明清手工业和英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考点的特点(1)注重考查主干知识:见上述《考点的梳理表》,但不拘泥某一教材。

(2)注重考查文史常识、素养:2009年:第24题卜辞“有年”的意思;第27题“商业功能”的含义;第31题“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2010年:第24题省区简称;第25题“废封建”“公天下”的含义;第26题“形者,有生之本”的理解;第28题“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含义;第40题“原工业化”的概念。

(3)注重考查普世性价值观:2009年:第29题现代法治原则;第30题秘密投票的意义;第32题思想启蒙的价值;第33题多元并存的世界。

2010年:第25题天下为公的含义;第28题平等的理解。

(4)注重考查对后世有影响的制度文明:2009年:第25题宗法制(男尊女卑、嫡长子地位高)、第26题均田制(《田朝田亩制度》、平均地权、家庭联产责任制);第30题秘密投票制。

2010年:第24题分封制(家天下);第25题郡县制(公天下)(5)注重考查史学理论和方法:2009年第35题:史料的主观性。

2010年第35题:史学的主观性。

(史学界争论:史学的性质是科学?还是艺术?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既不是科学又不是艺术?史实——科学的;史识——艺术的。

)推荐书目:《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李剑鸣,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历史学是什么》,葛剑雄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选(理论与方法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6)注重考查热点问题(以“问题”为中心):2009年:第32题“陈独秀”(2009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办了“纪念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学术座谈会”;2009年11月,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和安徽北京大学校友会联合召开了“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40题“新中国统购统销”(2008年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就深化医改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卫生行政部门在医改新方案中提出的基本药物“统购统销”制度,即对基本药物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引起了社会的热议)2010年:第27题“民间文书的研究”(厦门大学等南方高校,如《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民间文书与明清赋役史研究》、《福建民间文书》)第30题“日本新词、观念史研究”(《语义的文化变迁》、《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容受与共享》、《封建名实问题讨论文集》、《中国“封建”社会再认识》、《“她”字的文化史》、《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第34题《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0周年;第40题:江南模式与英国模式的比较研究(彭慕兰:《大分流》;黄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与现代中国史学》,《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王家范:《〈大分流〉与中国历史重估》;许平中:《不得要领的明清江南经济史研究——与黄宗智、李伯重、彭慕兰商榷》)第47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曹操题(安阳曹操墓被评为2009年十大考古发现,之后,有关曹操墓真伪的质疑声一直未断,具体见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主编的《曹操墓事件全记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2011年中外周年大事荷兰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430周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290周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80周年太平天国运动160周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50周年美国南北战争150周年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140周年巴黎公社革命140周年《辛丑条约》签订11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新经济政策的过渡9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欧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60周年不结盟运动成立50周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美国9.11事件10周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举行10周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7)注重必修与选修的无缝对接:2010年:第30题“日本明治维新”、第32题“戊戌变法内容”皆选修Ⅰ内容。

(三)评价方式上2010年第40题(3)小题,用一个13分分值的题,对考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查,体现了“开放性”基本原则。

国家考试中心颁发的参考答案,只提到答题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没有提供具体答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探究性。

“采点给分”到Solo分类评价法。

上海在2006年历史高考中开始出现,2010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开始使用。

湖南均分3.42 ,陕西均分4. 94,吉林均分3.5。

《历史教学》2010年9月上半月刊就该题组织了征文讨论。

SOLO分类评价法将学生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具体为以下五个不同的层次:(1)“前结构”指的是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2)“单点结构”指的是回答问题时,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3)“多点结构”指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4)“关联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多个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5)“拓展抽象结构”是指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放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举例:近日,在朋友的化妆舞会上,英国哈理王子身着有纳粹标志的服饰。

哈里王子的这一装扮立即引起各国舆论的强烈谴责。

澳大利亚的一名官员宣告不再效忠英女王。

为什么各国对此事反响这么强烈,请结合二战相关史实作出解释。

假设本题总分为8分,那么各层次评分细则如下:1、没有任何关联的答案属于前结构层次,只能得零分。

2、列出二战期间德国相关罪行的其中一项,就直接解释上述现象的属于单点结构,可得2分。

3、能够罗列法西斯德国侵略欧洲各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屠杀犹太人等多项暴行的,属多点结构,可得4分。

4、能够将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造成欧洲600多万的犹太人死于非命,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等相关史实作一个比较全面、有序陈述的,属关联结构,可得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