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有答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有答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有答案)与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带答案)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有答案)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种类及特点。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到。

选择题常结合人类遗传病考查染色体变异;非选择题常结合遗传规律进行考查,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或者考查育种方法及原理。

在命题形式方面,主要以文字题、育种方案设计题的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对各类变异特点的理解和基因频率的计算。

3.考纲新变化:考纲第3条“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要求由I变化为II,预测2018年高考会考查此考点。

本专题知识以理解为主。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复习应注重理解,对育种的复习要联系遗传和变异的原理。

考点一三种可遗传的变异1.观察表中图示区分易位与交叉互换2.突破生物变异的4大问题(1)关于“互换”问题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参与互换的基因为“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参与互换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2)关于“缺失”问题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变异的水平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②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涉及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的改变,这一片段可能含有若干个基因,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故常用分生组织制片观察的方法确认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4)涉及基因“质”与“量”的变化①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量。

②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改变基因间组合搭配方式即改变基因型(注:转基因技术可改变基因的量)。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区别
染色单体之间

属于基因重组 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2.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片段上碱基对的种类发生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
改变,原因可有三: ①突变部位可能在非编码部位(内含子和非编码区)。 ②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③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也不会导致性状改变。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三讲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考点1 三种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整合
1.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
类型 项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 在生物体进行
碱基对的替换、 有性生殖的过
增添和缺失,而 程中,控制不
引起的基因结构 同性状的基因
的改变
的重新组合
因染色体数目 或结构发生变 化而导致生物 性状发生变异
常用
体培养,
选优→自交② 光诱变、
萌发的 目的基因导入
方式
然后再
选育杂种→杂 空间诱
种子或 生物体内,培
加倍
交―→杂交种 变
幼苗
育新品种
育 种 程 序
优 点
①使位于不 同个体的优 良性状集中 到一个个体
上 ②操作简便
可以提高变 异的频率、 加速育种进 程或大幅度 地改良某些
性状
①明显缩短 育种年限 ②所得品种 为纯合子
抗病小麦与
病小麦与矮秆
无子西 “向日

高产青霉 矮秆不抗病
不抗病小麦培
瓜、八 葵豆”、


小麦快速培
育矮秆抗病小
倍体小 转基因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考点3 生物的进化学案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考点3 生物的进化学案

考点3 生物的进化1.物种形成的模式(1)渐变式:大多数物种形成方式如上图所示,物种4中的种群1、2、3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的差别,进而达到生殖隔离,出现新物种1、2、3。

(2)人工创造新物种A 细胞+B 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A -B 杂种植株 A (二倍体)――――――→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诱导处理 B (四倍体)特别提醒 (1)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包括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发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3)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新物种形成的基础。

(4)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5)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不是地理隔离。

(6)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不是个体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2.共同进化(1)共同进化的类型与实例(2)共同进化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1)依据概念求基因频率某基因的频率=此基因个数/(此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个数)×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①常染色体上某基因的频率=此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该基因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②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显性个体数+雌性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

高考生物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专项练习(带答案)

高考生物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专项练习(带答案)

高考生物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专项练习(带答案)在复习高考生物时必定要注意平常多做题进行查缺补漏,以下是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专项练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 )1.对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供给原资料B.太空射线能使种子发生定向变异C.一个碱基对的缺失惹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D.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次发生定向改变2.某些种类的染色体构造和数目的变异,可经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期间的察看来辨别。

a、b、 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期间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挨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添、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添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添、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添、三倍体3.以下有关育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诱变育种能够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性状B.经过杂交育种所获取的新品种均需要从F3 开始选用C.多倍体育种中,低温办理与秋水仙素引诱的作用机理相像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取的新个体即为纯合体4.以下对于基因工程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 连结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C.人胰岛素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益于挑选含重组DNA 的细胞和促使目的基因的表达5.以下对于基因频次与生物进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一个种群中,各样基因型比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停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频次之和为1C.基因型 Aa 的个体自交后辈中,因为多半个体表现为显性,所以 A 基因的频次大于 a 基因的频次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目大于女性,所以男性集体中色盲的基因频次大于女性集体6.以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 a 因为地理阻碍分开为两个种群 a1 和 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 b 和 c。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一、单选题(共7题)1.(2019•江苏)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 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 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2.(2019•江苏)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3.(2019•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4.(2019•江苏)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 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B. 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C. 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D. 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5.(2019•江苏)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

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B. 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C. 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D. 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6.(2019•天津)叶色变异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芽变现象。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六 变异与进化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六  变异与进化

返回
知识深化拓展
返回
1.熟知生物育种程序和原理
(1)识别图中各字母表示的处理方法: A:杂交,D:自交 ,B:花药离体培养 ,C:低温或秋水仙
素处理幼苗 ___________,E:诱变处理 ,F:低温或 秋水仙素处理,G:转基
因技术,H:脱分化,I:再分化,J:包裹人工种皮。
返回
(2)据图判断育种方法及依据原理:
A.a→b→c 表示基因的复制和转录 B.图中由于氨基酸没有改变,所以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C.图中氨基酸没有改变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D.除图示情况外,基因突变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
解析:由图可知,a→b→c 表示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只要基 因中碱基对发生改变,该基因就发生了基因突变;图中氨基 酸没有发生改变,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染色体片段缺 失和增添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①DNA 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 染色体变异 。
②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 基因突变 。 (3)涉及基因“质”与“量”的变化问题:
基因突变
改变基因的质(基因结构改变,成为_______) 新基因 ,
不改变基因的量
不改变基因的质,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改变
基因重组
基因型 注:转 基因间组合搭配方式,即改变________(
解析
返回
6.一对毛色正常鼠(P)交配,产下多只鼠(F1),其中一只雄鼠(甲)的毛色异常。 已知该对亲本鼠不能再繁殖后代。 假定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 基因(A/a)控制,F1 所有鼠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都可 成活。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两个亲本产生配子时同时发生基因突变的情 况。请分析回答: (1)雄鼠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含有两条 Y 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 (2)亲本毛色正常鼠的基因型可能是:Aa 和 Aa、________、aa 和 aa。 (3)为探究雄鼠甲毛色异常的原因究竟是上述哪一种类型, 用雄鼠甲分别与 F1 多只雌鼠交配,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①如果 F2 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________,则亲本毛色 正常鼠在生育雄鼠甲的过程中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②如果 F2 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________,则亲本毛色 正常鼠在生育雄鼠甲的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了隐性突变。 ③如果 F2 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________,则亲本毛色 正常鼠在生育雄鼠甲的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显性突变。 (4)探究雄鼠甲毛色异常原因的另一方案也可以是: F1 毛色正常雌雄鼠随 机交配获得 F2,统计 F2 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请预测该方 案中可能性最高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变异进化专题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变异进化专题

专题六变异进化【教法指引】本专题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以及有关人类优生与进化的关系,人类遗传病的相关问题由于与遗传定律联系紧密,和遗传规律并为一个专题。

【专题要点】本专题考纲汇总本部分10个知识点5个要求为Ⅱ,其中基因重组的类型,发生的时间、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染色体变异的特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为主要内容,总结如下:一、基因重组的理解1.概念:在生物体有性生殖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方式:有性生殖(减数分裂)、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

3.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两种类型: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如图1),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中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如图2)。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变异进化专题图24.意义: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大大丰富了变异的来源;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为生物变异提供丰富的来源、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5.基因重组概念的整合:(如下图)归纳:①基因工程也属于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属于非自然的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能够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②肺炎双球菌的转化也属于基因重组。

③基因重组产生了新的基因型,但未改变基因的“质”和“量”。

二、对基因突变的理解归纳:①概念内涵:DNA分子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外延: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上某一个基因内部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的变化,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并未改变。

②突变特征:普遍性(所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不定向性(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低频性(突变的频率比较低);多害性(多数有害,少数有利,也有中性)。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六变异与进化学案(含答案)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六变异与进化学案(含答案)

基础保分专题六变异与进化NO.1 学前自主测评[选择题—练明高频考点]考点一生物可遗传变异的类型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都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DNA中碱基序列的改变D.突变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选C 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都会导致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后转录出的mRNA碱基发生改变,但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另外生物体如果发生隐性突变,生物性状也不会发生改变,染色体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导致DNA中碱基序列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缺失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B.若某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就会变短C.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于亲本类型的子代个体属于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使某染色体上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解析:选D 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若某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则可能导致该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或推后出现或位置不变,故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可能变短或变长或不变;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于亲本类型的子代个体不属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均可使某染色体上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

3.(2019届高三·遵义评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发现,是现代医学史上重要的事件。

假设正常血红蛋白由H基因控制,突变后的异常血红蛋白由h基因控制。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该病的症状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B.造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C.h基因与H基因中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值不同D.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基因H的长度较基因h长解析:选A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呈中央微凹的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变成了弯曲的镰刀状,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判断是否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造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分子中的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从而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的改变;h基因与H基因中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值相同,其比值均等于1;基因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另外基因h是由碱基对的替换产生的,只改变了一个氨基酸,因此基因H和h长度相同。

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导学案:专题5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2讲 生物的进化

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导学案:专题5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2讲 生物的进化
(2) 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发现细菌的多种性状都出现了新的多种表现型,说明 基因突变具有__不__定__向___、__随__机_____的特点。
(3) 现 代 生 物 进 化 理 论 认 为 , 细 菌 耐 药 性 形 成 的 内 在 实 质 是 __菌__群__中__抗__药__性__基__因__频__率__增__加____。
3. 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 (1) 理想条件: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种群足够大、自由(随机)交配、 无迁入迁出、不发生突变、不发生选择,基因频率不变。 (2) 公式:(p+q)2=p2+2pq+q2=1,其中 p 代表基因 A 的频率,q 代表基因 a 的频率,p2 代表 AA 的基因型频率,2pq 代表 Aa 的基因型频率,q2 代表 aa 的基因型 频率。
考向 3 结合遗传变异和种群等考查生物进化 (2019·安徽安庆期末)甲、乙、丙是具有竞争关系的同一营养级的三种生物
(其竞争能力是甲>乙>丙),被生活在同一环境的另一种群丁捕食,关于丁捕食的食 物,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 )
A. 丁会更多捕食种群甲 B. 丁会更多捕食种群乙 C. 丁会更多捕食种群丙 D. 丁捕食甲、乙、丙是随机的,无明显规律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 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A 错误;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会经过 生殖隔离,B 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环境的生存斗争 而实现的,C 错误;一般而言,自然选择导致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频率上升,控制不 利性状的基因频率降低,所以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 正确。
(2019·芜湖 5 月模拟)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 基因突变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当某瓢虫种群数量剧减时,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会增加 C. 在某农作物选择育种过程中,其种群基因频率可发生定向改变 D.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没有新物种形成就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2019届二轮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

2019届二轮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变异的方向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通过人工选择培育的新品种不一定适应自然环境D.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答案】A【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解析】【解答】解:A. 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符合题意;B. 自然选择是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引起种群的进化,其选择过程是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基因频率,B不符合题意;C. 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最终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爱好培育新品种的过程,选择者是人,因此通过人工选择培育的新品种不一定适应自然环境,C不符合题意;D. 人工选择也会导致生物进化,因此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洋葱是二倍体植物,某同学用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并获得成功.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低温诱导只能使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染色体加倍B. 低温诱导过程会使细胞出现不完整的细胞周期C. 根尖细胞分裂中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过程,两者是不同步的D. 低温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时,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解析】【解答】A、低温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所以低温诱导只能使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染色体加倍,A正确;B、由于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不能进入末期,所以会使细胞出现不完整的细胞周期,B正确;C、根尖细胞分裂中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过程,两者是不同步的,细胞核分裂先完成,C正确;D、由于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低温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时,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但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D.【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子染色体无法移向两级,所以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且多倍体形成过程只进行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放在卡诺氏液中浸泡固定细胞,用酒精冲洗,接着放入解离液中解离,然后漂洗、染色、制片共4个步骤.3.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A.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的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 共同进化就是物种间在相互中不断发展和进化【答案】B【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解析】【解答】解: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的变异为不可遗传变异,而可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的进化,B正确;C.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不能交流,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只有种群的基因库改变足够大时才会引起生殖隔离,C错误;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不仅仅只有物种间的进化,D错误.故选:B.【分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的进化,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变异与进化的方向B. 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C. 人类进化过程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D. 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答案】A【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解析】【解答】A、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A 错误;B、由于遗传和变异,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人类进化过程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C正确;D、生殖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标志,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说明产生了新物种,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A.【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5.如图是某个二倍体(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A. 甲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B. 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C. 丙细胞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交叉互换D. 甲、乙、丙所产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后代【答案】D【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解析】【解答】解:A、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甲细胞中出现a基因,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B、乙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且该细胞中也含有a基因,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B正确;C、根据丙细胞中的基因和染色体颜色可知,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C正确;D、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说明该细胞为体细胞,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D.【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6.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基因可自发突变为a1或a2基因,但a1基因不可恢复突变为A基因B. 杀虫剂作为化学因素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C. 基因工程中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受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DNA上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 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解析】【解答】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基因可自发突变为a1或a2基因,a1基因也可恢复突变为A基因,A不符合题意;杀虫剂作为环境因素,对害虫产生的不定向变异起到了定向选择作用,使具有抗药性突变的个体生存机会增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B不符合题意;基因工程中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受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DNA上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不符合题意;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D符合题意。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练习 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练习 新人教版

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基因可以自发突变为a1或a2基因,但a1基因不可以突变为A基因B.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DNA上,属于染色体变异D.杀虫剂作为化学因素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由a1基因可以突变为A基因,A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Ti质粒的T 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DNA上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杀虫剂作为环境因素不能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只能选择已有的抗药性变异,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D错误。

答案:B2.下列有关人工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杂交育种可快速、高效地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作物新品种D.基因工程属于定向改造新品种,人工选择育种属于定向选择新品种解析: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正确;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单倍体育种可快速、高效地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作物新品种,C错误;基因工程属于定向改造新品种,人工选择育种关键在于人工的选择,属于定向选择新品种,D正确。

答案:C3.果蝇灰体对黄体为显性,相关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

用X射线处理一只灰体雄蝇,然后将其与黄体雌蝇杂交,数千只子代(F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

检测发现,这只灰体雄蝇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亲代灰体雄蝇变异发生在胚胎时期B.实验结果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C.F1中灰体雄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D.F1灰体雄蝇与黄体雌蝇交配,后代雄蝇都是灰体解析:数千只子代(F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所以突变应该发生在灰体雄蝇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A错误;数千只子代(F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B正确;灰体雄蝇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表明F1中灰体雄蝇的出现是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C正确;F1灰体雄蝇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会把Y染色体传递给子代雄蝇,子代雄蝇都是灰体,D正确。

2019年生物生物的变异与进化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生物Word版含解析

2019年生物生物的变异与进化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生物Word版含解析

2019年生物生物的变异与进化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专题06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1.(2019天津卷·6)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

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深色囊鼠在深色熔岩床区表现型频率高,而在浅色岩P区和浅色岩Q区频率较低,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A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Dd)=2×0.1×0.9=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Dd)频率=2×0.7×0.3=0.42,与浅色岩P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B错误;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因此,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Q区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7×0.7=0.49,而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9×0.9=0.81,因此,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基因A、a的频率分别为P(A)、P(a),则基因型AA、Aa、aa的频率为:P(AA)=P(A)2,P(aa)=P(a)2,P(Aa)=2P(A)×P(a)。

2.(2019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答案】C【解析】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正确;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1.洋葱是二倍体植物,某同学用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并获得成功。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低温诱导过程会使细胞出现不完整的细胞周期B.低温诱导只能使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染色体加倍C.根尖细胞分裂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过程,两者是不同步的D.经低温诱导的根尖细胞,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2.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的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就是物种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答案:B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变异与进化的方向B.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C.人类进化过程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D.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答案:A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遗传可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C.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间的隔离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共同进化答案:A5.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B.丙细胞表明该动物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过交叉互换C.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D.甲、乙、丙产生的变异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答案:C6.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基因可以自发突变为a1或a2基因,但a1基因不可以突变为A基因B.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DNA上,属于染色体变异D.杀虫剂作为化学因素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答案:B7.下列有关人工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杂交育种可快速、高效地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作物新品种D.基因工程属于定向改造新品种,人工选择育种属于定向选择新品种答案:C8.果蝇灰体对黄体为显性,相关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

用X射线处理一只灰体雄蝇,然后将其与黄体雌蝇杂交,数千只子代(F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

检测发现,这只灰体雄蝇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亲代灰体雄蝇变异发生在胚胎时期B.实验结果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C.F1中灰体雄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D.F1灰体雄蝇与黄体雌蝇交配,后代雄蝇都是灰体答案:A9.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C.基因重组是变异产生的根本来源D.基因决定生物性状,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一定随之改变答案:B10.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但其无子性状可遗传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C.转基因技术是通过直接导入外源基因,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性状D.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几代人中都出现过才是遗传病答案:A11.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12.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B.A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Ⅰ可以直接用于生产C.B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秋水仙素等物质D.C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γ射线处理大量的高秆抗病植株,才有可能获得矮秆抗病植株答案:B1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结构变异是个别碱基对增添或缺失造成的C.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会影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1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B.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上属于基因突变C.由环境诱发的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D.三倍体植物产生的配子有50%可育答案:A15.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了抗性突变体,敏感和抗性是一对相对性状。

关于突变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是显性基因B.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抗性基因与敏感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C.若为染色体易位(移接)所致,则四分体时一定发生了交叉互换D.若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答案:B16.如图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变异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B.该变异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该过程导致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该变异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答案:C17.家蚕中,基因S(黑缟斑)、s(无斑)位于第2染色体上,基因Y(黄血)和y(白血)也位于第2染色体上,假定两对等位基因间完全连锁无互换。

用X射线处理蚕卵后,发生了图中所示的变异,具有该类型变异的一对家蚕交配产生的子代中,黑缟斑白血∶无斑白血为2∶1。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甲乙A.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表现为黑缟斑、黄血B.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基因型C.X射线照射后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缺失D.缺失杂合体和缺失纯合体的存活率相同答案:D18.下列关于常见作物育种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杂交育种可培育出新物种,促进生物的进化B.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获得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利用多倍体育种可增加染色体的数目,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D.利用诱变育种可增大突变频率,利于获得新基因答案:A19.如图表示培育高品质小麦的几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快速获得纯合子B.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子的比例C.YYyyRRrr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为二倍体D.图中的育种方法有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答案:C20.某昆虫的长翅(B)对残翅(b)、黑体(E)对灰体(e)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环境导致bbE_基因型和B_ee 基因型的胚胎致死。

若纯合的雄虫(BBEE)与雌虫(bbee)交配,则F2群体中E的基因频率是( )A.50% B.60%C.40% D.100%答案:B21.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若干年之后,此种蛾的一部分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避蝙蝠的捕食,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

对该材料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蛾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的频率会发生改变B.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C.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是两个物种D.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答案:D22.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

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

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两个物种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较大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答案:C23.玉米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

若9号染色体某一区段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雄配子不育而雌配子可育。

请回答:(1)该变异会使排列在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_____和________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变异。

(2)现有染色体正常的糯性玉米和一条9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非糯性玉米(该玉米不含w基因),请完善下列杂交实验以判断玉米的非糯性基因是否在缺失区段上:①选择上述材料进行杂交,其中________(糯性/非糯性)玉米做母本;②获得F1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结果分析与判断:若F1中非糯性∶糯性=1∶1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F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实验证实控制玉米非糯性的基因在缺失区段上,让上述实验中所获F1自由交配,F2中基因型为ww的个体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1)数目排列顺序(2)非糯性统计表现型及比例或统计性状分离比控制非糯性的基因在缺失区段上全为非糯性,则控制非糯性的基因不在缺失区段上(3)1/324.油菜容易被胞囊线虫侵染造成减产,萝卜具有抗线虫病基因。

(1)自然界中,油菜与萝卜存在________,无法通过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2)科研人员以萝卜和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下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

注:方框中每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染色体组①F1植株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不能______,因而高度不育。

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________,形成异源多倍体。

②将异源多倍体与亲本油菜杂交(回交),获得BC1。

BC1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用BC1与油菜再一次杂交,得到的BC2植株群体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

③获得的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个体差异,其原因是不同植株获得的________不同。

(3)从BC2植株中筛选到胞囊线虫抗性强的个体后,使其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油菜染色体中并尽快排除萝卜染色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答案:(1)生殖隔离(2)①联会(数目)加倍②AACCR 38~47 ③R(基因组)的染色体(3)与油菜多代杂交(回交)25.假设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不考虑迁入、迁出和突变。

连续三年在幼苗期统计该种群关于R、r基因的各种基因型所占比例。

第二年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1)若基因R、r对植物生活力无影响,三年间R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与第一年相比,第三年RR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