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相见欢
八年级上册相见欢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相见欢原文及翻译八年级上册相见欢原文及翻译如下:一、相见欢原文:出处或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二、相见欢全文翻译:独自一个人,无言迈上了西楼,月亮弯弯的像钩子,梧桐寂寞的立着,深深的庭院弥漫着秋天的气氛。
思绪啊,忘不掉,却又乱得整理不好,是离别吧,另有一种感觉洋溢在心底。
相见欢,词牌名,又作“乌夜啼”。
该调仿于唐,正名《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作此调时已归宋。
古人云“亡国之音哀以思”,诗人身为亡国之君,这哀之痛与思之切都深沉而含蓄地体现在这首词中。
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三、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作于归宋以后,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心里越想越乱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赏析 I 〔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诗词赏析|〔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沉默无语,独自爬上西楼,天边残月如钩。
深秋时节,栽有梧桐的院子,格外冷清。
各种离愁别绪,既剪不断,也理不清。
心里莫名的难受,却又表达不出来。
【赏析】其一,这首词是李煜被软禁时所作,抒发亡国愁绪。
《新五代史·卷62》记载:“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
”李煜,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李后主”;他热爱诗词字画,生活骄奢放纵,喜谈佛禅玄理。
961年,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继位,向宋王朝纳贡,以保平安。
971年,宋太祖灭南汉后,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975年,李煜兵败投降,被押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封为“违命侯”,囚禁在一处庭院。
期间,留下了《浪淘沙》《相见欢》等许多名词,成就了“千古词帝”的美名。
978年,因词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犯忌,被宋太宗毒死。
其二,这首词情景交融,声韵和谐,感情悲痛沉郁。
上阕渲染氛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眺望,一钩残月浮现在天空中。
深秋时节,庭院幽深,梧桐叶黄,无处话凄凉。
下阕直抒胸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离愁别绪,让人心乱如麻;剪不断,也理不清。
国仇家恨,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总之,“无言”的寂寞神态,“独上”的落寞身影,残月“如钩”,院门紧“锁”;看似自由自在的登楼赏月,其实是迫于无奈的虚度年华。
心里面的悲苦,难以言表,也无人可倾诉。
【作者】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的造诣很高;其中,《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感怀故国情怀,影响深远,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的相见欢全文及赏析
李煜的相见欢全文及赏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①。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②。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③。
注释①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②离愁:指去国之愁。
③别是一般:也作“别是一番”,另有一种意味。
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2]英译Silence, are lonely, alone on the empty slowly west wing.Looked up days, only one curved like the hook of the company.Lower the head to look, see buttonwood isolated and lonely in the yard, deep courtyard wasenveloped in the autumn cold and desolate.That cut cut constantly, also the principle, reason not clear, let a person afflicted with, it is ofnational subjugation.The long melancholy wrapped around the heart, but is another kind of an ineffable painful.。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原文及解析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及解析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的原文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表达了词人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上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默默无言,独自登上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下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人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
他心中的离愁别绪,像一团乱麻,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这种难以言说的滋味,让他的内心倍感痛苦。
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语言朴素,明白如话,富有表现力,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相见欢李煜
相见欢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作者:李煜[五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仍乱,是分离的悲哀。
不要把一般的口味放在心上。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注释:① 本文对《华安词集》中的“悲与悲”进行了评述。
虽然前一部电影中描绘了这一场景,但下一部电影中抒情而凄凉的气氛融入了整篇文章。
例如,“独自去西楼,不用语言”这句话就显得很悲伤。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③ 剪刀,一把剑。
④离愁:指去国之愁。
⑤ “别做一个普通人”也是一种分离的悲哀。
不断切割,原因依然混乱,形状也不好说。
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写作方法。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意思:他沉默着,独自一人,慢慢地爬上空无一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往下看,我看到梧桐树的孤寂院落里有一棵孤零零的树,深深的院落笼罩在凉爽凄凉的秋景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种长久的忧郁交织在我的心里,但它是另一种无名的痛苦。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写作背景:975年开封八年,宋朝摧毁了南唐。
李宇失去了家人和国家。
他的肉体裸露出来,被囚禁在汴京。
宋太祖赵匡胤拒绝了李渔对这座城市的防御,并称他为“违抗命令的侯爵”。
李渔在服刑三年后,被宋太宗赵炯的酒毒死。
李渔不是一位好皇帝,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诗人。
李渔的词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关于被俘虏的,第二个时期是关于宫廷生活和男女之间的爱情,芳香细腻,才华横溢;后世词多抒发亡国之痛和离乡之思,阴郁、哀伤、感人。
《邂逅与享受》是后期最具代表性的词作之一。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鉴赏:第一句话“独自上西楼,不用语言”将人物介绍到了画面中。
“无言”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悲伤的表情,“孤独”一词勾勒出了作者独自爬楼梯的形象。
孤独的诗人独自一人默默地爬上西楼。
对表达和行动的描述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隐藏的许多孤独和悲伤。
李煜唐诗《相见欢》
李煜唐诗《相见欢》李煜唐诗《相见欢》《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煜唐诗《相见欢》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⑴谢:凋谢。
春红:春天的花朵。
⑵匆匆:一作忽忽。
⑶无奈,作常恨。
寒雨:一作寒重。
晚:一作晓。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胭脂,一作臙脂,又作燕支。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意为令人陶醉。
留,遗留,给以。
醉,心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⑺自是:自然是,必然是。
【翻译】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古诗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翻译赏析
古诗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翻译赏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
其全文古诗如下: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前言】《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注释】①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②剪,一作翦。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翻译】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相见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相见欢》译文及注释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相见欢》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李煜《相见欢》的意思及赏析
李煜《相见欢》的意思及赏析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
别是一番3滋味在心头。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我一个人默默地登上西边的高楼,天空有一弯残月像钓钩一样,深深的庭院里,寂寞无声的梧桐树被这凄清的秋色深锁着。
这心头纷纷扰扰的离愁啊,怎么剪也剪不断,怎么理它还是乱。
唉,我此时此刻的心头,涌上来另一番滋味,久久无法逝去。
【愁苦之美】深秋是凄美的,在诗人这里,“独上西楼”更笼罩着一层失意的颜色。
深夜,在一个寂静无声的庭院里,残月冷照,风吹梧桐,秋色凝重。
诗人还没有睡去,默默地登上了西边的高楼,看着眼前一景一物,眉头又紧皱了几分,诗人心里的愁苦无处诉说,更无法诉说,这种凄苦的愁滋味似乎比别人更多了一种味道,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启示】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他在诗词造诣上自成一家,成绩斐然。
这首词写的是亡国以后的受人拘囚的生活状态,内心失落,愁苦百结。
可以说,南唐亡国与李煜有很大关系,因为他治国无心,不务“治国正业”,从而导致家破人亡。
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论做什么事情,切忌三心二意。
大到治国,小到做人做事,都应该兢兢业业,有始有终。
【赏析】积累同一类写作素材,从中品味其艺术特色,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途径。
在历代诗词中表现离愁的诗句不胜枚举,作者常常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它们。
比如,写愁之深的有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写愁之长的有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写愁之重的有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愁之多的有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等等,加强同类题材诗词的收集、整理和品读,对写作来说,本身就是个趣事。
李煜的诗词《相见欢》原文和注释赏析
李煜的诗词《相见欢》原文和注释赏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注】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愁。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①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②剪,一作翦。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赏析】“无言独上西楼”句,叙事直起,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
“月如钩”以环境烘托人物的凄凉处境,似乎不带任何感情,又似乎带有千愁万绪。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叶稀稀疏疏,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还有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离愁的滋味,词人已经尝尽,它“剪不断,理还乱”。
这种离愁,是追忆荣华富贵的生活时的惆怅,是思恋故国家园时的伤感,是失去帝王江山后的悔恨。
它像丝一样缠绕在心头,然而,丝可以剪断,可以理清,而这愁却终究无法排遣。
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滋味,它积压在心头,能真切感受到,却说不明道不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别是”二字极佳,昔日一国之主,今日阶下之囚,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只得默默承受,无言独上西楼……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
破之浅,不破之深。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
”刘永济《词论》:“纯作情语,比托情景中为难工也。
此类佳者,如:李后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扩展阅读:李煜的人物简介李煜(937年—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璟第六子,九六一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九七五年,宋曹彬破金陵,煜降宋,封违命侯,改封陇西郡公。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月儿如钩。
深院里长着寂寞的梧桐,锁着寂寞的清秋。
那剪不断梳理却又乱了的是离愁。
唉!是一种别样的滋味在心头。
【赏析】
以“无言”起首,寂寞孤独感醒人眼目,再加以“独”字强调之,非孤独寂寞至极者难以道出。
孤独者偏欲登楼,正因伤心人别有怀抱,不可与人者,只可面对自然也。
“月如钩”三字如画,背景为一片明朗的夜空,正与词人之心互为观照也。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寂寞”关照上文之“无言独上”,总是宇宙之内,只我一人而已之意,并以“寂寞”提领下片之意象:深院中的梧桐,深院中关锁的清秋,“梧桐”、“深院”为实,“清秋”为虚,虚实相映,实以象之,虚以广之,正见一切言外之象也。
下片写心境,写离愁,写上片反复强调了的寂寞感、悲哀感。
人类的感受是抽象的,特别是一种心绪的感受,很难道出。
词人将这种抽象化为具象的丝缕,纷乱如麻,剪也剪不断,欲要梳理好却又霍然散乱。
这是以具象说抽象;“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则是以人类的某一种感受来说另一种感味,并且说这种离愁的感受,是不同于人们已经表述过的能够以词汇表达出的滋味,譬如酸、甜、苦、辣、咸、淡等等,也不同于疼、痒、麻、胀等的生理感受,词人指出,这是截然不同的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滋味。
这是以抽象说抽象。
李煜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李煜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李煜相见欢原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李煜相见欢译文: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李煜相见欢【赏析】“无言独上西楼”句,叙事直起,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
“月如钩”以环境烘托人物的凄凉处境,似乎不带任何感情,又似乎带有千愁万绪。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叶稀稀疏疏,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还有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离愁的滋味,词人已经尝尽,它“剪不断,理还乱”。
这种离愁,是追忆荣华富贵的生活时的惆怅,是思恋故国家园时的伤感,是失去帝王江山后的悔恨。
它像丝一样缠绕在心头,然而,丝可以剪断,可以理清,而这愁却终究无法排遣。
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滋味,它积压在心头,能真切感受到,却说不明道不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别是”二字极佳,昔日一国之主,今日阶下之囚,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只得默默承受,无言独上西楼……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
破之浅,不破之深。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
”刘永济《词论》:“纯作情语,比托情景中为难工也。
此类佳者,如:李后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两首赏析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李煜《相见欢》两首赏析相见欢两首·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读李煜《相见欢》二首李煜(937-978),字重光,是南唐最末一个皇帝,史称李后主。
975年,南唐被北宋灭亡,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月。
一个掌握生杀予夺之权的一国之主,忽而变为任人宰割的阶下之囚,景况一落千丈,他的悲痛愁恨乃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他领受了人生的悲哀,又直率、真切地把自己的悲哀倾泻在词中,这使他的词“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无论就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来看,都大大超越了前人,达到了小令的最高境界。
试选取《相见欢》二首略加解说。
先看第一首。
“无言独上西楼”,这一句叙述,通过动作揭示人的思想感情。
语言通俗明白,而又十分精炼准确。
写的动作是“上西楼”,单从这三个字,看不出人的情感。
如果是爱妃宫娥,前呼后拥上西楼,那倒是十分欢乐热闹的。
然而这却是“独上西楼”,并且还是“无言”!“白鸟无言定是愁”,何况人呢?李后主愁恨满怀,踽踽独上的形象跃然纸上,呈现眼前。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两句描景,写后主所处的凄凉环境。
他登上西楼,举头见新月如钩,钩起一串旧恨新愁;低头看桐荫深锁,锁住了满院清秋。
凄凉的景物中,蕴含着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
梧桐,在古典诗词中,从来就是个表现愁情的物象,“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陆甫之《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等等,表现的都是愁闷的境界;秋天是个萧条悲凉的季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
相见甚欢文言文
相见欢文言文
原文: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朝代】五代十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相见欢无言独上高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高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五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般一作:一番)
译文: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
仰视天空,残月如钩。
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注释: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亡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背景
“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
悲哀”,这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一 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 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 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 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
学习步骤
读——写——说
读——读准字音
煜(yù ) ng) 梧桐( wútó mò ) 寂寞(jì n) 还( huá
了解作者
李煜(937-978),初名从
嘉,字重光,号钟隐,五代十国时南唐 国君,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世称李后主。 975亡国降宋,后被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 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 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 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读——读对节奏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读——读出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填空: 1、这首词上片侧重(写景),下片侧重( 抒情 )。 (提示:从表达方式入手) 2、品景:(用形容词填空) (空荡荡 )的小楼 ( 残缺 )的月亮
交流自己的独特体验 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
课堂小结
内容小结:上片主要 通过写词人的眼中之 景,渲染了一种孤寂 凄凉 的环境气氛, 表现出词人幽囚生活 的寂寞和愁苦。词的 下片词人直抒胸臆,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自 己对愁的深刻体验。 表达了他对故之思, 亡国之哀 。
学法小结:
(一)读(字音、节奏、内 容、情感)
(二)写(景色、人物、字 词句) (三)说(深层品析)
2、描述人物(心理、神态、动作、表情、 外貌、、、、、、)
3、品评字词句(无言、独、寂寞、 锁、、、、、)
示例(描写人物心理):
我攀着楼道扶手,愈走又止, 上楼去干吗呢?一看到那远方的故 国,只会更加的伤心、更想念它。 可是最终还是忍不住,叹息着走了 上去,看到远方的灯火,独自一人 黯然伤神。
说——交流展示
( 寂寞 )的梧桐
( 孤独
落寞
)的人
伤感、、、、
读——读出感情
联系写作背景及上片所写景物,品味 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试着读出来。
提示:读出古诗词的感情,应该从语调、速 度上把握。 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 亡国之哀),读的 时候语调应该是( 低沉 )的,语速应该 是( 舒色(将上片景物进行拓展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