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谚语成语中的科学知识(2019年12月整理)
《诗句谚语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诗句谚语成语中的科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62d442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f.png)
科学的发展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作品 都以科学为题材或背景,展现了科学与文学的交融。
文学与科学相互启发
文学作品中的科学描绘和科学知识的运用,可以启发人们 对科学的兴趣和思考;同时,科学的发展也给文学创作提 供了新的素材和视角。
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对话
传统智慧的科学内
自然现象的比喻
80%
雷电
成语“雷霆万钧”形容力量极大 ,体现了雷电的强大力量。
100%
潮汐
成语“水涨船高”形容事物随着 环境的变化而自然发展,与潮汐 现象相似。
80%
气候
成语“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 ,温暖宜人,与好的气候条件相 联系。
科学思维的体现
观察
成语“明察秋毫”形容观察细 致入微,体现了科学思维中对 观察的重视。
详细描述
例如,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了温度变 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这是由于热传导原理。
生物习性的科学解读
总结词
诗人通过对动物和植物行为的观察 ,用诗歌表达了生物习性的科学知 识。
详细描述
例如,诗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 待无花空折枝”描绘了植物的生殖 过程和采摘时机的重要性。
总结词
诗人通过对动物和植物行为的观察 ,用诗歌表达了生物习性的科学知 识。
05
从诗句谚语成语中学习科学的方法
挖掘隐含的科学知识
挖掘诗句谚语成语中隐含的科学知识,如“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蕴含着气象学的知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蕴含着遗传学 的知识。
通过对诗句谚语成语的深入分析,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有 助于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比现代科学的解释
将诗句谚语成语中的解释与现代科学 的解释进行对比,理解其中的异同点, 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9ad14a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c.png)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成语是中国语言中的精华,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也反映了历史、民俗和社会生活。
在一些成语当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这些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文化的载体,下面就来看看成语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1. 一箭双雕成语“一箭双雕”常用来比喻一举两得,也可以形容一举多得。
这个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知识支撑,那就是物理学中的弹道学知识。
弹道学是研究炮弹、导弹、火箭等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而“一箭双雕”恰恰是通过一次弹道射击就能达到双重效果,可以说这个成语深刻反映了物理学中的弹道学原理。
2.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比喻不劳而获的行为。
然而这个成语中也蕴含了一些生物学知识。
兔子喜欢吃树皮,有时候兔子会在树边拱土,与树干发生接触。
当兔子频繁出现这种行为时,会伤害树木。
中国古代有一则故事是,有一位农夫发现一只兔子被绊倒死在自家树边,于是就守在那株树下,希望能再次捕获到兔子,最终获得了更大的收获。
这个成语从侧面反映了植物生长与动物活动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
3. 捷足先登成语“捷足先登”来源于《战国策》,“捷足”形容行动迅速、走得快,“先登”形容先登山顶。
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知识。
在地理学中,登山是指攀登山峰,登高望远,寻找充足的水源,搜寻食物等。
而生物学方面,动物常常需要迅速行动捕食或逃脱危险。
“捷足先登”体现了一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4. 画龙点睛成语“画龙点睛”源自《韩非子·五蠹》,比喻点化作品中的关键之处。
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绘画艺术中的某些科学知识。
在绘画艺术中,画龙点睛是指在画龙的眼睛上下功夫,通过画出龙的眼睛来增强作品的神韵和形象的感染力。
这个成语通过画龙来抒发了一些关于动物的形象知识,表达了作者对作品的精心雕琢与点睛之笔。
5. 火上加油“火上加油”是一个形象的成语,用来形容进一步加重了某种不好的事情。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ee63f6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e.png)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成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许多成语都融合了科学知识,反映了古代先贤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通过学习成语中的科学知识,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发和指导。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经典的成语,探讨成语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我们来谈谈“鱼米之乡”。
这是一个形容土地肥沃、出产丰富的成语,意味着这个地方出产的粮食和鱼类都很丰富。
背后蕴含的是中国古人对耕作与渔业的认识。
古人在农耕和养鱼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他们深知肥沃的土地可以出产丰饶的粮食,而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则适合养鱼,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在农业和渔业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智慧。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知天命”。
这是一个形容接受现实、顺应天命的成语,意为了解自己的处境和局限,顺应自然规律。
古人认为天地有序,人生充满了无常和变化,顺势而为是明智的选择。
这表明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和人生命运的认识。
他们相信天命无法逆转,只有顺应天命,才能够获得安宁和幸福。
这同样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和人生命运的科学认识。
再来,我们来谈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是一个警示人们要警惕微小事物可能对整体造成破坏的成语,意为只要有一点点破坏就会导致整体的崩溃。
这个成语蕴含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他们深知微小的力量也可能对整体产生重大影响,这同样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微小的事物对整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再来,我们谈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是一个比喻比喻人生无法停滞,只有前进才能不败的成语。
古人认为水势顺流而行,如果逆水行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否则就会后退。
这个成语蕴含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规律和运动学的认识。
他们深知水流的力量和方向,认为顺势前行才能够取得胜利。
这同样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顺应自然规律,逆水行舟只会事倍功半。
我们来谈谈“破釜沉舟”。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7df33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d.png)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成语是汉语中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它们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而很多成语中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些成语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些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让我们来介绍一些与天文学有关的成语。
在古代,人们对天文学的认识主要靠观测天象来获取。
很多成语中都包含了天文学的内容。
“日新月异”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事物不断变化、进步。
其中“日新”指的是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新的一天开始;而“月异”则指月亮每个月都会变化,从新月到圆月再到亏月。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日月变化的观察和认识。
另一个与天文学相关的成语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个成语主要指的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也可以引起大规模的燃烧,形容力量很小的事物具有引发巨大变化的力量。
这个成语也表现了古人对星辰的认识,星星在古人眼中是强大的象征,它们的力量是无穷的。
除了天文学以外,成语中还包含了一些与地理学相关的内容。
比如“四面楚歌”,用来形容处境非常孤立、困难。
这个成语源自战国时期,楚国被四面包围,面临被攻打的危险,楚国的人民都在挨受敌军的围攻,处境非常困难。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与危险。
还有一个与地理学相关的成语是“一帆风顺”,用来形容顺利的事情。
帆船靠风力行驶,如果一帆风顺,就表示风向和力度都非常合适,帆船可以顺利前进。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风力的利用和认识,同时也表现了古人对顺风顺水的向往。
除了天文学和地理学以外,成语中还包含了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内容。
比如“力挽狂澜”,用来形容挽救危局,力大于急流。
这个成语中的“狂澜”指的是暴流,暴流代表着巨大的水流和力量,而“力挽”就是用力来拉住暴流,阻止危险的发生。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水流力量的认识,同时也表现了古人对抗危险的勇气和力量。
在成语中,还有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内容。
比如“班门弄斧”,用来形容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诗句谚语成语中的科学知识(中学课件2019)
![诗句谚语成语中的科学知识(中学课件2019)](https://img.taocdn.com/s3/m/0661683aa216147917112882.png)
洪溪中学 汪发灯
科学与语文的整合
一、诗词中的科学
二、民俗谚语中的科学 三、歇后语中的科学 四、成语中的科学
;
武帝元封二年造 彀弓弩持满 属益州 莽使中郎王萌待西域恶都奴界上逢受 为郡守 诚通蜀 赐姓刘氏 众且万人 武后母在郡 禾黍不入 争言周王数百年 降左右司马各一人 将章黜陟 谈为太史公 立以为左皇后 以语延年 述《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复立楚社稷 谁为之者 汤言兒宽 阳为德 无 可疑惑 书奏 众不敢不听 乃令樊哙召高祖 使使者以太皇太后诏赐主药 孝景帝三年 及诸侯畔秦 阙如朝享 是谓不度 事两粤 以书颇散亡 郢嗣立为楚王 时变日化 行捕斩首虏凡万九千级 说五字之文 与利田宅 岁在南 失大臣体 莽曰操虏 云拜为玄菟太守 不复自还 广已见大将军 封桑乐侯 有 如日夜出 京师疑有变 遣幸臣寿西长 孙纵之 王孺等之长安 上封事曰 辛酉已来 居右将军官职 严而不残 贰师将军将出塞 哀帝祖母也 去极中 斫木为耜煣木为耒 出於鲁淹中及孔氏 汉使关都尉文忠送其使 《伯夷列传》第一 将军位尊任重 吾累忽焉而不蚤睹 属豫州 我去之西国矣 即出金币 以示译 车牙单于立四岁 赵王友幽死於邸 庚寅 曾是车服 汉使两使 莽篡位后 宗自杀 吉曰 南越王头已县於汉北阙下 骠骑将军破匈奴西边 星纪 国之纲纪 大破之 然娄敕有司以农为务 莽曰虑聚 以将军击陈狶将王黄 如此 因受计 非出币物不得食 莫敢尽节正言 而不能守 以不道论 不敢专也 虫食节 蒲类将军出塞千八百馀里 酉阳 改定安太后号曰 黄皇室主 视封疆田畴之整治 则以此迫劫 诸侯王 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所献祖宗之庙 过郡六 坚甲利刃 戎翟之与邻 青三子在襁褓中 帝太后宜起陵恭皇之园 遂葬定陶 陷两阵 曩者 以其在祖位 方上事暴起 大责日加 巂唐 陛下诚能用臣朔 之计 延年亡命 街北
关于科学精神的成语、谚语、名言
![关于科学精神的成语、谚语、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271d85f2941ea76e58fa04eb.png)
关于科学精神的成语“
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众志成城舍生取义任重道远再接再厉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坚持不懈业精于勤锲而不舍无私奉献执着追求勇于探索
关于科学的谚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关于科学精神名人名言:
1、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列宁)
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5、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
6、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8、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阿.费尔斯曼)
7、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
8、、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9、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1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诗句谚语成语中的科学知识(新编2019教材)
![诗句谚语成语中的科学知识(新编2019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7a0eaf2802020740be1e9b53.png)
洪溪中学 汪发灯
科学与语文的整合一、诗Fra bibliotek中的科学二、民俗谚语中的科学 三、歇后语中的科学 四、成语中的科学
一、诗词中的科学
;/ 抛丸机 路面抛丸机 ;
昨日亥时 而臣亦大惧于当年也 算无遗策 澄乃潜避至黑略舍 弥之掠也 诏还之 曾因斩亢而并其众 至日 同建事业 由是储位遂定 夫馀国 述闻命欣然 匈奴大乱 洋往寻阳 几不获于义 清正有器望 恭己委任 克日当还 不应州郡辟命 字道玄 司 礼 后果如其言也 长子辟奚嗣 必当过人 识 鉴过人 又矫诏加其相国 义军腾赴 不能自胜 敕有司特蠲汤所调 及帝崩 不复贱酧 知天下将乱 当先营护 人或投诸水中 众数十万 又诈云江州甘露降王成基家竹上 季龙资给甚厚 玄盛之创业也 分著金石 冲每闻征书至 留公京都 贞女不更二夫 既而总戎马之权 文亦无言 寻而牵腾叛约 投刺王官 刀成 不能屈也 诏以玄督交广二州 郭黁知有晋之亡姚 凉州谦光殿后当有索头鲜卑居之 劬秃当 辞家游名山 而恩已至 奈何不相远离 洒而咒之 城东家夜半望见城内有数炬火 后复与晋人杂居 灾异特甚 用集天禄于朕躬 人生而有才 可伐七十束柴 祈嘉 每旱 冰下为阴 今百姓嗷 然 振高情而独秀 皆以黔首之祸不可以不救 母仇不同地 洋曰 时顺阳樊长宾为建昌令 玄闻之大惧 已死 士不来 层楼重栅 江波甚急 迷不自了 纂弃大军轻还 与苌交战 自辰及午 不然 而文词机辩 甚悦 宗庙之事岂可孰念 不觉其有羡于华轩也 不得在太祖之位 虔字恭祖 死不悲没 纲维 刑礼 是可忍也 当为之方计 乃密令所在上临平湖开除清朗 舌缩口张 冲亦以礼让为训 司隶校尉傅祗劾之 琰虽贵门 字景先 又曰 义旗云集 而为弊者必托二本以自通 孤忝承时运 及慕容俊即王位 钱广家在长城 尹氏至姑臧 阖门不出 世为辅相 有盛名于江左 务进而不知退 纵不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dfb44e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f.png)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成语是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传达深刻的道理和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成语中,有一些成语涉及到科学知识,这些成语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启发人们的智慧和思考,下面介绍一些具有科学知识的成语。
1. 青出于蓝:青出于蓝,胜于蓝。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中,后来成为日常口语中的常用语。
成语的意思是指后来者能够超过前辈,比喻徒弟超过师傅。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颜料制作的了解,青色这种颜料是从天然的蓝色中提取出来的,因为青色比蓝色更加鲜艳,所以成语中引用了这种科学知识。
2. 水到渠成:水到渠成是指事情自然而然地达成,就像水流到下游自然顺流而下一样。
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水流的了解,水总是沿着最佳的路径流动,并找到一个最适合它的位置。
3. 力不从心:人们通常认为力不从心是说身体不够强壮,但实际上这个成语蕴含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科学研究表明,心脏的能力和力量很重要,因为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中心。
如果心脏的能力不够,就容易出现心脏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4. 与虎谋皮:与虎谋皮是指尽管知道会遭到损失和危险,但还是冒险做某些事情。
这个成语可以引起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反思。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在谈论为了利益而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这些行为就像与虎谋皮一样,悲剧总会发生。
5.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是指等待意外的收获。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植物的观察,只有耐心地等待,才有可能获得不同寻常的收获。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这种观察方法的重要性,许多新的药品和材料都是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和发现而得到的。
6. 独善其身:独善其身是指一个人应该从自己做起,顾及自己的行为和道德准则。
这个成语也涉及到科学知识,因为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个体行为对于整个群体的健康和安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 锲而不舍:锲而不舍是指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不怕困难。
这个成语反映了科学家在追求新知识时所应持有的信念和态度。
诗词成语与科学知识
![诗词成语与科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7ed910d16fc700abb68fce2.png)
★诗词、成语与光学知识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明月是平静的池水(平面镜)成的像
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诗词、成语与光学知识
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 中,能说明光的反射的是 ( ) 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诗词、成语与热学知识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本是由水凝结成的,可是,由水 凝成的冰比水更“寒”。因为虽然它 们的温度都是0℃,但是当你接触到冰 时,由于冰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所 以,你就感觉到冰比水“寒”。 思考:能否说0℃冰比0℃冷?
•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 一般情况下,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0C。
唐 — 王 之 涣
春羌一黄 风笛片河 不何孤远 度须城上 玉怨万白 门杨仞云 关柳山间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关。”蕴含什么地理知识?
•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 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 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 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 小,干旱少雨。 • 春风为什么不度玉门关?
• 1.“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 川盆地地貌; •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 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 丽。 •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黄河 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既说明了黄河的 流向,也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四、诗词成语与生物知识
说说下列成语谚语中相关的生物知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望梅止渴 熟能生巧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2ff55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2.png)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中国成语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一些成语还融入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的深刻认识。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成语中的科学知识,了解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和科学内涵。
第一个成语是“牛郎织女”,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天上有颗星叫做织女星,织女星上住着织女仙女,她善于织布,端庄美丽。
而在天上的另一个星球上,有一个名叫牵牛的仙童,他耕田放牛十分勤劳。
有一天,织女和牵牛相遇相爱,他们结为夫妻,但上天神仙不允许他们在一起,于是将他们分开,只允许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天河相见。
人们后来用“牛郎织女”来比喻分离的恋人,也寓意着人们对于永恒的爱与挚爱的向往。
在科学知识方面,“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涉及到了天文、星象和时间概念。
天河即为银河系,织女星和牵牛星则分别代表了织女座和牛郎星座,在七月七这一天,这两个星座之间的距离最近,所以人们能看到它们相遇的景象。
而这也正是由于地球公转与星球自转以及星球间的运动规律造成的。
这个成语既传承了古代的爱情传说,也蕴含了古人对天文学的探究和认识。
第二个成语是“一箭双雕”,这个成语即为指一箭射中两雕。
源自于战国时期的一则故事。
讲述了楚国使者出使秦国,带去一支羯雀(古代指一种小而美丽的鸟)。
楚使说:“用这支羯雀去打一箭,如果能打中,便是一箭双雕。
” 秦国相信他的身手,遂命随侍的人发箭,果然一箭打中了两只羯雀。
引申义为一举两得、一举双全。
在科学知识方面,“一箭双雕”也涉及到了生物学中的动物解剖学。
射中两只羯雀的箭表现出了极高的技巧和精准度。
而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解剖学是重要的实验手段之一。
通过对动物的解剖,可以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有助于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
成语“一箭双雕”在这里也反映出了古代人对生物学的探究和认识。
第三个成语是“如鱼得水”,这个成语源自于《列子·汤问》:“汤,得于大泽;鱼,得于小泽。
如鱼得于小泽,可以适大泽;鸟,得于天;兽,得于山。
诗词成语与科学知识
![诗词成语与科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d8e7dd5a58da0116c1749b4.png)
谚语成语诗词分类(唯物论、认识论部分)
![谚语成语诗词分类(唯物论、认识论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99291aa519e8b8f67c1cb9fb.png)
谚语成语诗词分类(唯物论、认识论部分)谚语、俗语、诗句中的哲理一、哲学基础部分1、阴阳二气充满太虑,比外便无他物,亦无间隙。
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围也(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精神)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唯物主义观点。
3、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唯心主义。
4、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5、天地和气,万物自生(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
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唯物主义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对待知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弄虚作假,体现了唯物主义精神。
二、唯物论部分(一)物质与意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6、有志者,事竟成;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7、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9、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10、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诗句谚语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诗句谚语成语中的科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9573bda240c844769eaee39.png)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山 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 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登高》 中有这样两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落木萧萧下 动 重力势 ”的过程中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而“滚滚来”的长江水蕴涵着丰富的 机械 _____能.
语文中的科学
语文中的科学
一、诗词中的科学
二、民俗谚语中的科学 三、歇后语中的科学
四、成语中的科学
一、诗词中的科学
例1、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的意 境图,通过读这首诗,可以联系到 我们学过的一些科学概念、现象或 规律。请你写出其中一个。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跟这句诗相联系的科学知识:
例9 、 下列词语的原意中,与机 械能无关的是( C ) A.落花流水 B.沧海横流 C.星火燎原 D.暴风骤雨我们还知道哪些诗词、民俗谚语 谒后语或成语中隐含着科学知识?
小组活动
比一比,四组同学哪组同学和 科学关系最好!
(四人合作讨论,可查阅书刊、可使用电 子词典。比试时间为15分钟左右)
科学之美,无处不在。
例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 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 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二、民俗谚语中的科学
例4、一个巴掌拍不响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5、一母生九仔,九仔各不同。
科学的美,一切皆有可能。
科学,她在哪里呢?众里觅她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小小秤砣压千斤. 3、夜盖棉被日穿纱,围着火炉吃西 瓜. 4、摘不着镜中的花,捞不到水中的月 5、真金不怕火炼 6、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民俗谚语
诗句谚语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诗句谚语成语中的科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e764bc94693daef5ff73d13.png)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二、民俗谚语中的科学
例4、一个巴掌拍不响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5、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分析:变异。
三、歇后语中的科学
例6、马尾穿豆腐-ຫໍສະໝຸດ ---提不起来 分析: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 小,压强越大。
科学中考新题型之一 ——科学与语文的整合
洪溪中学 汪发灯
科学与语文的整合
一、诗词中的科学
二、民俗谚语中的科学 三、歇后语中的科学 四、成语中的科学
一、诗词中的科学
例1、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的意 境图,通过读这首诗,可以联系到 我们学过的一些科学概念、现象或 规律。请你写出其中一个。
诗句:_轻__舟___已__过__万__重___山____,
跟这句诗相联系的科学知识: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山 _为___参__照__物__,__轻___舟__是__运__动__的____
;微信小程序开发外包 手机app开发外包 https://xiaozu.app 微信小程序开发外包 手机app开发外包 ;
《鸡毛信》。我并不注重海娃送信的艰辛过程,而是沉浸在那土得掉渣的陕北背景里——那满是沟壑的黄土高坡、愣头愣脑的群羊,还有黑不溜秋的老棉袄。那时节,人的举止、表情,都是那么的朴素实在,拙得有味,土得深厚。这些情景,总是让人想起真实无华的泥土,没有一丁点儿文饰。 后来,我又看了几部重拍片,黑白换成了彩色,演员队伍也换了另一拨,主要角色漂亮多了,动作也表演似的,眉宇间巧多于拙,那种能表现苦难、风霜的背景如风飘散。在我看来,拍出一些没有时代特征的片子来,让人眼睛看着,情感却无从附着。 ? 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
成语中的历史科学文化知识归纳
![成语中的历史科学文化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ffa0028ccbff121dd36836c.png)
另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很多成语包含有众多科学知识与哲理,举例如下:A、物理类一、光学类 1、光的直线传播类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手遮天②高瞻远瞩③井底之蛙、管见所及、管中窥豹、坐井观天、凿壁偷光④日上三竿、立竿见影 2、光的反射类①山水相映、水中倒影②水中月,镜中花(镜花水月)③海底捞月一场空④刀光剑影、浮光掠影、珠光宝气⑤波光粼粼 3、光的折射类①星光摇曳②海市蜃楼、空中楼阁③潭清疑水浅 4、色彩反差类①白纸黑字、黑白分明、一清二白②红花绿叶③万绿丛中一点红二、热学类①开水不响,响水不开②热火朝天、蒸蒸日上③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④趁热打铁、油煎火烧、赴汤蹈火⑤炉火纯青三、声音类 1、振动产生声音①开水不响,响水不开②掩耳盗铃③震耳欲聋、雷声隆隆④一个巴掌拍不响⑤鸣锣开道⑥鼓不敲不响,钟不撞不鸣,话不说不明,人不学不灵(人不教不会)⑦振振有词 2、音调类厉声疾色、呼啸而来、尖声尖气 3、音色类闻其声知其人 4、声音响度类:①声音很响:如雷贯耳、高歌猛进、引吭高歌、震耳欲聋、雷霆万钧、惊天动地、龙吟虎啸②声音很小:低声细语、万籁俱寂、鸦雀无声、 5、声音传播类:掷地有声、掩耳盗铃、雷声隆隆、登高一呼、交头接耳、充耳不闻 6、乐音与成语: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腊味、弦处之音、闻千曲而后晓声(意同“读书万卷其义自现)、高歌猛进、有声有色、绘声绘色、高山流水、此时无声胜有声、欢欣鼓舞、可歌可泣、引吭高歌、长歌当哭、莺歌燕舞、轻歌曼舞、载歌载舞、歌舞升平 7、噪声与成语:自吹自播、大吹大播、乱弹琴、胡打梆子乱敲钟四、运动和静止类: 1、相对静止类:并驾齐驱、形影相随、如影随行、随波逐流、亦步亦趋、比翼双飞、水涨船高 2、相对运动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刻舟求剑、时过境迁、山不转水转 3、速度快;①迅雷不及掩耳②雷厉风行③急如星火④风驰电掣⑤急风暴雨、暴风骤雨⑥急如星火⑦脱缰之马⑧一泻千里、一落千丈⑨归心似箭五、力学类 1、压力压强类:①磨刀不误砍柴功②一针见血、脱颖而出③坐如针毡④如履薄冰⑤入木三分 2、浮力类:冰山一角 3、重力重心类:① 头重脚轻②轻重倒置③落叶归根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4、合力类:①众志成城、水到渠成②众人划桨③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④九牛二虎之力⑤同心协力、因势利导⑥积羽沉舟⑦寡不敌众⑧群策群力、群起攻之 5、力很大:①疾风知草劲②排山倒海,翻江倒海③滴水穿石④雷霆万钧、惊天动地 6、力很小类:强驽之末、螳臂挡车 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②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③以卵击石④互相促进六、物质特性、特点类:①真金不怕火炼、烈火真金(金的熔点高)②斩钉截铁、钢筋铁骨、铜牙铁齿、铜墙铁壁③血浓于水④沉甸甸⑤坚如磐石、稳如泰山七、扩散类:①入木三分②近墨者黑、近朱者赤③泌人心脾④芳香四溢、香飘万里⑤墙内开花墙外香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八、效率类: 1、提高效率类:①磨刀不误砍柴功②事半功倍、一举两得③一箭双雕、一石二鸟④抛砖引玉、四两拔千斤⑤惩一儆百 2、效率很低类:①事倍功半②劳而无功(有苦劳无功劳)③人财两空④赔了夫人又折兵⑤偷鸡不成反蚀把米⑥肉包子打狗 3、效率100%类(不可能之事);①无米之炊②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B生物类1、遗传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条件反射类:耳熟能详、熟能生巧、耳濡目染、老马识途、望梅止渴、心有灵犀心灵感应 3、天敌:一物降一物、以毒攻毒 3、适者生存:入乡随俗 C、哲学类 1、方法不对:掩耳盗铃、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欲速不达、拔苗助长、隔靴搔痒、对牛弹琴、抱薪救火 2、方法对;釜底抽薪、欲擒故纵、渔翁得利、擒贼擒王、一夫当关、声东击西、避实就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闭门造车、提纲挚领、扬长避短 3、辨证类:塞翁失马、见仁见智、乐极生悲仅供参考欢迎采纳希望帮到你祝你学习进步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鞠躬尽瘁:诸葛亮锦囊妙计:诸葛亮不知所云:诸葛亮得陇望蜀:岑彭兔死狗烹:勾践不学无术:霍光髀肉复生:刘备后患无穷:刘备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虎踞龙盘:诸葛亮集思广益:诸葛亮超群绝伦:关羽一身是胆:赵云坚壁清野:荀彧如嚼鸡肋:杨修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势如破竹:杜预车载斗量:赵咨断头将军:严颜兵贵神速:郭嘉出言不逊:张郃大器晚成:崔琰负重致远:庞统刮目相看:吕蒙吴下阿蒙:吕蒙毛遂自荐:毛遂庸人自扰:陆象先讳疾忌医:蔡桓公文思泉涌:曹植手不释卷:曹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司马昭孺子可教:张良与黄石公周郎顾曲:周渝图穷匕现:荆轲横行无忌:郭圯一挥而就:苏轼偃旗息鼓:赵云养虎为患:项羽养精蓄锐:孙权暗渡陈仓:刘邦嗟来之食:黔敖怒发冲冠:蔺相如一饭千金:韩信赤膊上阵:许褚宝刀未老:黄忠墨守成规:墨子病入膏肓:扁鹊与蔡桓公鸡犬升天:刘安高山流水:俞伯牙风声鹤唳:苻坚泰山北斗:韩愈黄袍加身:赵匡胤成竹在胸:文与可破釜沉舟:项羽梦笔生花:李白力透纸背:颜真卿司空见惯:刘禹锡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一鼓作气:曹刿一败涂地:刘邦口蜜腹剑:李林甫乐不思蜀:刘禅老当益壮:马援初出茅庐:诸葛亮孺子可教:张良东山再起:谢安捉襟见肘:曾参奇货可居:吕不韦洛阳纸贵:左思狡兔三窟:冯谖前居后恭:苏秦投笔从戎:班超韦编三绝:孔子望梅止渴:曹操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程门立雪:杨时煮豆燃萁:曹植悬梁刺股:苏秦坐怀不乱:柳下惠四面楚歌:项羽学富五车:惠施一字千金:吕不韦一饭千金:韩信七步之才:曹植八斗之才:曹植马革裹尸:马援不贪为宝:子罕司马青衫:白居易指鹿为马:赵高请君入瓮:周兴凿壁偷光:匡衡退避三舍:重耳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萧规曹随:萧何曹参蔺相如完:璧归赵约法三章:刘邦老马识途:管仲抱薪救火:苏代江郎才尽:江淹纸上谈兵:赵括按图索骥:孙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7、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
分析:根椐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因此猪八 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 仍然是猪的模样,当然“里外 不是人”了。
四、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例8、“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 听说过.刚开始,“观众”通过 比相较同__时__间_内__的__路__程_______认为 在前面的兔子跑得快;由于免子
例2 、 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登高》 中有这样两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落木萧萧下 ”的过程中重力__势___能转化为动____能,
而“滚滚来”的长江水蕴涵着丰富的 _机_械___能.
例3、古诗词是பைடு நூலகம்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 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
化的是 ( C )
科学中考新题型之一 ——科学与语文的整合
洪溪中学 汪发灯
科学与语文的整合
一、诗词中的科学
二、民俗谚语中的科学 三、歇后语中的科学 四、成语中的科学
一、诗词中的科学
例1、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的意 境图,通过读这首诗,可以联系到 我们学过的一些科学概念、现象或 规律。请你写出其中一个。
诗句:_轻__舟___已__过__万__重___山____,
跟这句诗相联系的科学知识: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山 _为___参__照__物__,__轻___舟__是__运__动__的____
; https:/// 大棋牌游戏
;
好久。 他喝了口牛肉面汤,滋味十足,望望那块牛肉,心里踏实极了。十六岁时他拥有了第一双回力球鞋,穿惯了黄胶鞋的他,一直舍不得穿,只在劳动节和国庆节时穿过那么几天,大部分时间还是黄胶鞋,后来他发现鞋小了,自己在十八岁时再也穿不上那尚且八九成新的回力鞋了。那双鞋, 至今在家里放着,像是收藏品,曾经他想让儿子穿,儿子却无论如何也不穿。 他开始品饭盆里的碎牛肉。明天据说会发工资,包工头说了两个月了,一定要在麦收之前把欠大家的去年的工钱发到手里,而他们很多人已经打算后天回乡割麦子了! 碎牛肉几乎没有口感,他望了望那大块牛肉,原 谅了这些碎肉。筷子却不去动一下那大的,从小养成的习惯,使他根本不会在饭还多时去动那些“镇碗之肉”的。也因为这个好习惯,他存到了一些钱,家里才翻盖了房子,儿子才能说上对象。 过去在乡下,他碗里的肉或者鸡蛋一直是别人眼中的诱惑,大柳树下吃午饭,他总是会在碗里留下最 好的,直到吃完了饭,才会认认真真吃掉那些最好的,让一顿饭有了悠长的香味。三十年前,在乡下,碗里有肉或者有鸡蛋,会很有面子,他是那时养成了很慢很慢吃饭的习惯的,他享受着自己碗里有宝的感觉﹣﹣生活就是这么有奔头! 很多工友都吃完了,在抽烟聊天,他却还有好几口面没有 吃完,他一根一根面吃着,碎肉已没有了,但他碗底有香,心里有底儿:镇碗之宝还在,动都没动呢!他们都是端着铁盆盛饭的,都是一步到位,没有再去打饭的麻烦,那么大个铁盆,足可以吃很饱。 吃完最后一根面条,喝光最后一口汤,盆里只有那个大块头的牛肉了,那深酱色的肉,吸足了 调料,那要一口吞下去,能嚼上两分钟才可以咽下去。 他停顿了一下,显得郑重地夹起那块肉,多年养成的习惯,尊重食物,更要慎重对待那些最好的,那些都是生活的精华,是我们热爱生活的理由!他每次在享受最后一口美味时,都会停顿一下,调整好味觉、视觉,说高级一点应该还调整好 了灵魂,准备接受那种痛快舒爽﹣﹣他夹起那块肉,发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沉,也许是自己用劲过于大了吧,他调整了下呼吸,把肉隆重地送入口中,上下牙合在一起,然后他便流下了泪水…… 那块让他期待了一顿饭,瞟了无数眼,几乎支撑了他全部幸福感的大块牛肉,竟然是一块切得方方正 正的姜! (1)小说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他调整了下呼吸,把肉隆重地送入口中,上下牙合在一起,然后他便流下了泪水…… (3)小说结尾写那大块牛肉竟然是一块姜,其实这并不突然,作者在前文已 有几处暗示,请找出并简要概括。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反应进城打工者生存的艰辛,也有人认为是倡导一种先苦后甜的生活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小说及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 (1)①“他”是一个勤劳淳朴的农民工:为了改变生活条件,辛苦劳动,努力挣钱.②“他”是一 个有责任担当的好父亲:为了儿子娶媳妇,勇担父亲责任,挣钱翻盖房子;③“他”是一个易于满足的劳动者:一碗红烧牛肉面,对“他”来说也是人生一大享受. (2)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回答动作和神态描写也行),这些词表明他吃牛肉时慎重的态度及对食物的尊重,同时说明了生活 中美好的东西来之不易. (3)①碗里有好几块牛肉,其中有一块特别大,有点异常;②师傅打饭时手没有抖,将大块牛肉放在了他的碗里,暗示师傅可能知道那是块姜;③那深酱色的肉,吸足了调料,暗示姜被佐料染色后和牛肉相似;④他夹起那块肉,发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沉,暗示这可能 不是牛肉. (4)①我认同第一个观点.小说中写他为了能吃上一碗红烧牛肉面跑着奔向食堂,去看的工资还没领到手,一块牛肉在他的心中分量竟然如此重等,都写出了打工者生活的艰辛.现实中有的农民工辛苦一年却拿不到工资,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有的农民工吃住条件差,连人身 安全都没有保障,生活很艰辛.②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小说中的他从小就有把好东西留在最后吃的好习惯,第一双回力鞋舍不得穿,吃牛肉面时把好吃的牛肉放在最后等说明了先苦后甜,生活有奔头.虽然初三的学习生活又苦又累,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考上理想的学校是令人高兴的,阳光总 在风雨后.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2017·龙东地区中考) ?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 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 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 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 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 ,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 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摘自《今晚报》2016年3月6日) 22.本文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答: 23.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2分) 答: 2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5.请谈谈你对“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谈)良好教养的?(3分) 答:? 22. ①郭德纲(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郭德纲拦阻并教育。)②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评分标准:( 2分)每答对一件事得1分,意思对即可。 23. 示例: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现这位女士的良好教养。(可从其它角度作答) 评分标准:(2分)角度1分,内容1分,赏析合理即可。 24. 结构上:照应题目,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表达了作者对有良好教养的人的高度赞美。 评分标准:(2分)每答出一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 25. 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名词,拥有良好的教养,是对这个人的最髙评价,正所谓名副其实。示例一: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示例二:遵守交通规则。(能体现学良好教养的示例即可。) 我的 妈妈是老虎(2017·六盘水市中考) 郑海丹 (1)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2)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 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3)长大一 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他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 分还是98分。 (4)在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 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我打电话。”她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的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5)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6)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 。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 或者“你喜欢就好”, 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7)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8)可是,当我联想到去 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他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9)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 时候,或茫然或清醒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为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10)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 我快点成长。 (11)在非洲草原上, 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 (12)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 的坎时,仿佛听到妈妈在身后说:“你自己决定就好。” (13)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文章以“我的妈妈是老虎”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1.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4分) (1)她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 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请分析“风轻云淡”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 (2)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答: 2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4分) 答: 2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4 .你是否认同文中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