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

合集下载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治理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治理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 及治理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 •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 •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案例分析 • 研究展望与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经 01 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治理措施
• 农业调控:采取合理的施肥、灌溉等农业措施,降低 土壤重金属含量。
• 源头控制:限制企业排放,加强废水、废气和固体废 弃物的处理和监管。
3. 治理效果:经过综合治理,该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案例二:某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案例
1. 污染源:该矿区长期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周边土壤重 金属污染。
• 源头控制:限制工农业生产排放,加强废水、废气和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监管。
3. 治理效果:经过综合治理,该河流沿岸土壤重金属污 染得到有效控制,河流水质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 改善。
06
研究展望与政策建议
研究展望
深入探究污染机制
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壤重金 属污染的来源、传输机制 和影响,为污染治理提供 科学依据。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
03
的影响
对植物的影响
01 植物生长受阻
土壤中的重金属会积累在植物的根部,影响植物 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02 植物品质下降
重金属会干扰植物的代谢过程,导致植物品质下 降,如大米中的镉含量超标等问题。
03 植物多样性减少
长期重金属污染会导致植物多样性减少,一些敏 感植物可能消失,破坏生态平衡。
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造成土壤重金属 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化学物质中的重金属元素, 如汞、镉、铅等,会残留在土壤中,对土壤造成长期污 染。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重金属在土壤和植物体系中的迁移
重金属的土壤化学行为 : 1土壤氧化-还原条件与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 2土壤酸碱度与重金属迁移转化; 3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与重金属迁移转化 ;
4土壤中重金属的络合-螯合作用 、
5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固定和活化 、
6土壤根际的富集和降毒 (根际氧化还原屏障 形成 、根际pH屏障形成 、根系分泌物的络合 作用 )
附态镉等,不易迁移和为植物吸收。但两种在 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在旱地土壤中多以碳酸镉、磷酸镉和氢氧化镉 形态存在,其中以碳酸镉为主,尤其在pH大 于7的石灰性土壤中明显。
淹水土壤,如水稻土则是另一情况,当土壤内 积水时,在水下形成还原环境,有机物不能完 全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当施用硫酸铵肥料时, 由于硫还原细菌的作用,也大量生成硫化氢。
随Eh降低,砷酸转化为亚砷酸,可促进砷的 可溶性,增加砷害。
Eh 氧化——还原电位。
砷对植物危害的最初症状是叶片卷曲枯萎,进 一步是根系发育受阻,最后是植物根、茎、叶 全部枯死。
砷对人体危害很大,它能使红血球溶解,破坏 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致癌等。
2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
镉的迁移转化 汞的迁移转化 砷的迁移转化
Cr3+主要存在于土壤与沉积物中,Cr6+主要 存在于水中,但易被Fe2+和有机物等还原。
植物吸收铬约95%留在根部。据研究,低浓 度的Cr6+能提高植物体内酶活性与葡萄糖含量, 高浓度时则阻碍水分和营养向上部输送,并破 坏代谢作用。
铬对人体与动物也是有利有弊。人体中含铬过 低会产生食欲减退症状。但饮水中超标400 倍时,会发生口角糜烂、腹泻、消化紊乱等症 状。

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原因及其源头分析参考

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原因及其源头分析参考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是多途径的,首先是成土母质本身含有重金属,不同的母质、成土过程所形成的土壤含有重金属量差异很大。

此外,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也造成重金属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1.1 大气中重金属沉降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它们主要分布在工矿的周围和公路、铁路的两侧。

大气中的大多数重金属是经自然沉降[2]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的。

如瑞典中部Falun市区的铅污染[3],它主要来自于市区铜矿工业厂、硫酸厂、油漆厂、采矿和化学工业产生大量废物,由于风的输送,这些细微颗粒的铅,从工业废物堆扩散至周围地区。

南京某生产铬的重工业厂[4]铬污染叠加已超过当地背景值4.4倍,污染以车间烟囱为中心,范围达1.5 km2,污染范围最大延伸下限1.38 km。

俄罗斯的一个硫酸生产厂[5]也是由工厂烟囱排放造成S、V、As的污染。

公路、铁路两侧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Pb、Zn、Cd、Cr、Co、Cu的污染为主。

它们来自于含铅汽油的燃烧,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含锌粉尘等。

它们成条带状分布,以公路、铁路为轴向两侧重金属污染强度逐渐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铁路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强的叠加性。

在宁—杭公路南京段[6]两侧的土壤形成Pb、Cr、Co污染晕带,且沿公路延长方向分布,自公路向两侧污染强度减弱。

在宁—连一级公路淮阴段[7]两侧的土壤铅含量增高,向两侧含量逐渐降低,且在地表0~30 cm铅的含量较高。

在法国索洛涅地区A71号高速公路[8]沿途严重污染重金属Pb、Zn、Cd,其沉降粒子浓度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2~8倍,而公路旁重金属浓度比沉降粒子中高7~26倍。

在斯洛文尼亚[9]从居波加到扎各瑞波公路两侧,铅除了分布在公路两侧以外,还受阶地地貌和盛行风的影响,高铅出现在低地,公路顺风一侧铅含量较高。

经过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以工矿烟囱、废物堆和公路为中心,向四周及两侧扩散;由城市—郊区—农区,随距城市的距离加大而降低,特别是城市的郊区污染较为严重。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与分布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与分布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与分布1大气沉降能源、运输、冶金和建筑材料生产等产生的含有重金属的气体和粉尘进入大气,通过自然沉降和降水进人土壤。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600吨的汞通过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到大气中。

含铅汽油的燃烧和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对大气和土壤造成Pb、Zn、Cd、Cr、Cu等污染。

例如比利时每年从大气进入土壤的重金属每公顷就有Pb 250g、Cd 19g、As 15g、Zn 3750g。

2污水未经处理的工矿企业污水排人下水道与生活污水混合,造成污灌区土壤重金属Hg、Cd、Cr、Pb、Cd等的含量逐年增加。

如淮阳污灌区土壤Hg、Ca、Cr、Pb、As等重金属1995年已超过警戒线,其它灌区部分重金属含量也远远超过当地背景值。

3固体废弃物工矿业固体废弃物堆放或处理过程中,由于日晒、雨淋、水洗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水体扩散。

沈阳冶炼厂冶炼锌产生的矿渣主要含Zn、Cd,1971年开始堆放在一个洼地场所,目前已扩散到离堆放场700米以外的范围。

武汉市垃圾堆放场,杭州铬渣堆放区附近土壤中重金属Cd、Hg、Cr、 Cu、Zn、Pb、As等的含量均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

有一些固体废弃物被作为肥料施入土壤,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磷石膏是化肥工业废物,含有一定量的正磷酸以及不同形态的含磷化合物,并可改良酸性土壤,因而被大量施入土壤,造成了土壤中Cr、 Pb、Mn、As含量增加。

磷钢渣作为磷源施入土壤,造成土壤中Cr累积。

4农用物资农药、化肥和地膜长期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杀真菌农药含有Cu和Zn,被大量地施用于果树和温室作物,造成土壤Cu、Zn累积达到有毒的浓度。

如在莫尔达维亚,葡萄生长季节要喷5~12次波尔多液或类似的制剂,导致每年约有6000~8000吨的铜被施入土壤。

近年来,地膜的大面积推广使用,不仅造成了土壤的白色污染,而且地膜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含Cd、Pb的热稳定剂,增加了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怎么形成的原理

土壤重金属怎么形成的原理

土壤重金属怎么形成的原理土壤中的重金属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

主要的因素包括地质作用、人为活动、大气降水、生物活动等。

以下将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地质作用是形成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地壳中含有不同种类的重金属矿物质,例如铜、锌、铅、镉等。

这些重金属矿物质会随着岩石的侵蚀和风化过程逐渐释放到土壤中。

同时,地壳运动和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也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

例如,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硫化物和氯化物等重金属化合物,这些物质在接触到空气和降雨后会进入土壤中。

其次,人类的活动也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污水排放进入土壤中,其中含有丰富的重金属元素。

例如,工矿企业的废水中常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如果不经过适当处理就会直接排放到土壤中。

此外,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会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这些化肥和农药中通常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元素,若使用不当会造成重金属的积累。

大气降水也是土壤中重金属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可以通过雨水等降水过程沉积到土壤中,从而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增加。

例如,大气中的铅粒子可以随着雨水沉降到土壤表面,并逐渐积累。

此外,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也会与土壤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的沉淀,从而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

生物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成。

植物根系的生长和代谢会通过吸收和释放物质的过程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

有些植物对重金属具有富集和迁移的能力,这些植物被称为重金属超富集植物。

它们能够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并将其富集在根部和地上部分,从而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

此外,一些微生物也具有溶解和析出重金属的能力,从而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成和迁移。

总结起来,土壤中重金属形成的原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质作用、人为活动、大气降水和生物活动等因素都会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产生影响。

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the soil)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土壤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过背景值,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含量过高,统称为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自然来源1、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对土壤重金属本底含量的影响;2、风力和水力搬运的自然物理和化学迁移过程。

人为干扰输入1、不同工矿企业工业生产对土壤重金属的额外输入;2、农业生产活动影响下的土壤重金属输入;3、交通运输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

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

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应特别注意防止重金属对土壤污染。

一些矿山在开采中尚未建立石排场和尾矿库,废石和尾矿随意堆放,致使尾矿中富含难解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加之矿石加工后余下的金属废渣随雨水进入地下水系统,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工业上真正划入重金属的,只有10种金属元素:铜、铅、锌、锡、镍、钴、锑、汞、镉和铋。

而从土壤-植物系统的角度来说,国际学界认为,只有镉、钴、硒等元素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最大。

因为食物链而造成人体健康受损的,主要是镉和硒。

虽然重金属数量很多,但各种重金属的毒性及其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行为相差甚远,对人类的影响程度不同,从食物链的角度来看,也只有关键的几个。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危害与治理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危害与治理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危害与治理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所谓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土壤中的微量有害元在土壤中的含量超过背景值,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含量过高,统称为土壤重金属污染。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大气中重金属的沉降、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的使用、污泥施肥、污水灌溉、含有重金属的废物的堆积、金属矿山的酸性废水污染等。

随着工业的日趋发展,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土壤重金属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在经济发达地区,重金属则来自于工厂,国内三十几家环保组织联合发布的《2010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称,IT企业重金属污染居首。

一项由原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的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遭重金属污染,且其中10%属严重超标。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

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倾,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倾,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从目前重金属污染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国家相关部门最近的调查资料显示,江苏省某丘陵地区14000km范围内,铜、汞、铅和镉等的污染面积达35.9%。

广东省地勘部门土壤调查结果显示,西江流域的1万km2土地遭受重金属污染的面积达5500km2,污染率超过50%,其中,汞的污染面积达1257km2,污染深度达到地下40cm……那么,土壤重金属究竟有何危害?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 而易于积累, 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 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最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治理措施

最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治理措施
积极参与国际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合作项目,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技术,推动国际间的交 流与合作。
国内交流
加强国内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经验和技术共享,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 作。
05
结语:保护土壤环境,共建美 好家园
重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 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引起
土壤。
0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措施
物理治理
客土法
将污染土壤挖出,用非污 染土壤进行覆盖,减少污 染物与植物的接触机会。
换土法
用非污染土壤替换污染土 壤,以降低土壤中的重金 属含量。
深耕翻土
通过深耕翻土,让污染土 壤与非污染土壤混合,降 低表层土壤的污染程度。
化学治理
化学固定
离子拮抗
向污染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使重金 属元素转化为不易被植物吸收的形态 ,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治理措施
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如植被恢复、微生物修复和生态工程等,以及物理修复技 术,如电动修复和电热修复等。
04
未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趋 势与展望
强化政策支持与技术研发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明确责任和义务,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
技术研发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先进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 ,推动科技创新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
经济发展
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 成负面影响,影响经济发 展和社会稳定。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工业排放
采矿、冶炼、化工等工 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
水、废气、废渣等。
农业投入品
农药、化肥、农用薄膜 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

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资料集

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资料集

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资料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 固体废物的堆积、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农业生产、金属矿山土坡。

另外,重庆市属于酸雨重污染区,随着土壤酸度的增加,重金属离子的溶解度逐渐增大,高浓度的有毒重金属元素便会沉降和积累在表土层,致酸离子会与土壤胶体吸附的重金属离子(盐基离子)发生交换,造成土壤中被固定的重金属发生淋溶,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

现有研究发现,土壤中过量的重金属主要来自于污水灌溉、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城市垃圾与污泥农用堆肥等。

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l)降尘影响降尘量年平均约252t/km,(1990),降尘中含有的重金属比土壤背景值高2.19一128.9倍,成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2)化肥影响化肥年用量达到97.1又10‘t(1990),化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大量施用化肥,使重金属积累,带来污染。

(3)渣肥影响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渣肥,重金属含量增加56.2一279.9%。

综上所述,环境系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最为普遍的是细菌,非金属元素硫.重金属中的汞以及铁、锰等元素。

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土壤相比,它既继承了原有自然土壤的某些特征,又具有独特的成土环境与成土过程,表现出特殊的养分循环和生物学特征。

城市土壤定义为具有由城市产生的物质的混合、填充、埋藏和污染而形成的,厚度大于的人为表层的土壤。

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来说,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功能,也是城市污染物的源和汇。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工业活动、汽车尾气的排放密切有关,城市表土和道路灰尘的重金属可作为城市大气污染的指示。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汞、锅、铅、铜、铬、镍、铁、锰、锌等,砷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因其行为与来源以及危害都与重金属相似,故通常将砷也列入重金属类进行讨论。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将重金属输入十壤中,引起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农田重金属污染是由于废弃物中重金属在土壤中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土壤污染。

污染农田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镍等元素。

那么你知道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吗?交通会影响道路两侧农田土壤中Pb、Cd、Cu、Zn、Cr、Ni、Mn、Co、Hg、Se和As等的水平。

如青藏铁路两侧20m范围内,Zn、Cd和Pb质量分数从未污染到显著污染水平。

对泉州至塘头段324国道两侧土壤中14种重金属监测分析,结果表明Sn、Sb、Pb、Bi、Ni、Cu、Zn和Cd主要来源于交通污染;北京、上海、温州、青岛和西安等城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可能主要是由交通引起。

对印度瓦腊纳西市区甘蓝、荸荠和甜菜中Cu、Zn、Cd和Pb测定,研究表明这些蔬菜均存在食用风险,蔬菜洗涤方式可用以评价大气沉降对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的贡献。

污水农灌污水农灌是指用城市下水道污水、工业废水、排污河污水以及超标的地面水等对农田进行灌溉。

几个世纪以来柏林,伦敦,米兰和巴黎一直使用污水农灌处置废水。

水资源匮乏推动污灌在我国广泛使用。

据农业部对全国污灌区农田的调查,约1.4×106hm2的污灌区中,重金属污染占总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占46.7%,中度污染占9.7%,严重污染占8.4%。

天津3大污灌区内种植的油麦菜60%农用物质施用农药、化肥、地膜、畜禽粪便和污泥堆肥产品等农用物质的不合理施用,可导致农田重金属污染。

目前,含As、Hg和Pb的农药已在大部分国家禁用(如中国,美国,日本及欧洲各国等),但含Cu 和Zn的各种杀菌剂(如波尔多液、多宁、碱式氯化铜、福美锌、噻唑锌、代森锌等)还在世界各国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每年随农药进入农田的Cu和Zn不容忽视。

重金属是肥料中报道最多的污染物质,其质量分数一般是磷肥复合肥钾肥氮肥。

法国农田中Se、Cr和Cd主要来自矿物肥料,其中磷肥中Cr和Cd质量分数最高。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及防治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及防治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及防治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频繁,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不仅会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对人类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开展重金属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一、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重金属在工业生产、燃煤和交通运输等过程中被释放并进入土壤。

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汞、镉、铬等。

这些重金属元素具有非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在土壤中很难被分解和转化,从而对土壤造成长期的污染。

二、重金属污染的影响1. 影响农作物生长:土壤中过高的重金属含量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和品质下降。

2. 危害人类健康:重金属污染物会通过农产品进入人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比如,铅污染会导致儿童智力发育迟缓,镉污染则与肾脏疾病相关。

三、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方法1. 污染源管控: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源的管理,通过环境监测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减少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

2. 修复和改良土壤:采取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等手段,将重金属元素从土壤中有效去除或修复。

同时,通过施加有机物质、石灰和磷肥等改良土壤性质,降低重金属对作物的毒性。

3. 植物修复:利用植物的吸收能力和积累能力,通过植物修复技术将土壤中的重金属转移到植物体内,从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常用的植物修复方法包括超富集植物和伴生修复法等。

4. 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重金属污染物通过河流、地下水等途径的扩散。

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土壤中重金属的滞留。

5. 宣传教育与法律法规: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公众对重金属土壤污染的认知和防治意识。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违规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和监管。

总结: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污染源管控、土壤修复和改良、植物修复、水土保持以及宣传教育与法律法规等综合手段,可以降低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程度,保护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治理方式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治理方式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治理方式摘要: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污染物通过人类活动被输送到土壤,污染物的存在给土壤带来不良后果。

超标的重金属,不仅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还会通过食用农产品将其中重金属在体内积累,当重金属含量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对人体造成不可治愈的损伤。

因此社会各界都密切关注土壤污染问题。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来源;治理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1.1大气沉降大气中的重金属物质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汽车尾气、工业粉尘废气所引起。

包含重金属的污染物以气体溶胶形式直接进入到空气中,经风吹雨淋和重力沉降后直接进入土壤中,工业区地带、矿区、道路两侧以及其他城市和工业区土壤对环境影响较大。

中国高速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以Cd、Cr、Cu、Pb、Zn、Ni、Mn为主,其中Pb和Cd污染相对较为严重。

它们主要来自于尾气排放、路基风化、轮胎磨损,所产生的污染物沿道路向两侧扩散,在分布上其含量沿公路向两侧主要呈先增加后降低特征。

1.2污水灌溉污水灌溉是常见的再利用方式。

一些企业将未经合格处理的工农业废水、下水道废水等应用于灌溉,导致废水中Hg、As、Cr、Pb、Cd等重金属元素渗入土壤,被有机质、矿物胶体以及黏土矿物等吸附,且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从而富集并迁移,造成灌溉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严重影响土壤安全。

当下已有众多污水灌溉区的重金属污染物含量远超当地背景值,既影响微生物活性,抑制土壤呼吸,也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更对食物链乃至人类健康安全产生危害。

1.3农资施用为了单一追求农产品的产量,近几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实用性农用产品,如各种功效的农药化肥、地膜以及有机肥等。

某些农药中含有大量的Hg、Pb、Cd;为了延长地膜的使用寿命,地膜的加工过程中往往会添加三盐基硫酸铅、锡类、锑类热稳定剂;用于生产磷肥的矿石原料中含有As和Pb。

某企业每年销售的磷肥中含有大于30t的As和200t的Pb;污泥肥料、猪粪、鸡粪等有化肥中含有一定量的Cu、Zn、Pb、Cr和Cd等;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农资产品,都会引起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或超标。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哪些元素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哪些元素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哪些元素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镉(Cd)、铅(Pb)、汞(Hg)、铬(Cr)、砷(As)这五种。

1.镉:土壤中镉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铅、锌、铜的矿山和冶炼厂的废水、尘埃和废渣,以及电镀、电池、燃料、塑料稳定剂、涂料工业废水等,污水灌溉和污泥的施用等也会带来镉的污染。

镉不是人体的必要元素,毒性很大,土壤一旦受镉污染后不仅可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还容易引起蔬菜、稻米等农产品中镉含量超标。

2.汞:土壤中的汞主要来自水泥生产、有色金属、钢铁、水银法氯碱、电池、电子等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而排放大气中汞的沉降也是土壤汞的一个重要来源。

汞是毒性较大的元素,土壤受汞污染后可导致作物减产,在较高浓度下甚至可导致作物死亡。

3.铅:土壤中的铅主要来自铅冶炼厂、铅蓄电池生产、汽车尾气以及工业燃煤产生的废气等。

铅也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土壤中的铅可使植物的呼吸与光和作用受阻,产生植物毒性。

4.砷:土壤中的砷来自砷和含砷金属的开采、冶炼,用砷或砷化合物原料的玻璃、颜料、纸张的生产、含砷农药的施用以及煤的燃烧过程等。

土壤中的砷及砷化合物通过水、大气、食物等途径侵入人体后,除由尿液、消化道、唾液、乳腺中排泄外,就蓄积于骨质疏松部、肝、肾、脾、肌肉、头发、指甲等部位。

5.铬:土壤中的铬主要来源于冶金、镀铬以及含铬矿石的开采等。

六价铬的毒性要远高于三价铬。

今天。

土壤重金属来源分析

土壤重金属来源分析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土壤重金属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地球化学过程形成是土壤重金属的原始含量称为自然来源或母质源,另一类是由于人类的活动而造成重金属进入土壤中称为人为来源。

目前农业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业和工矿业以及农业生产(农药、化肥、农膜、污泥施用和污水灌溉等)是目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人为来源。

它们又可以通过大气沉降和人为施用等手段进入农田土壤中。

1 大气沉降近年来,地表尘降量和沉降物中重金属含量逐年增加,大气沉降已经被认为是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运输和建筑业产生的扬尘、化石燃料产生的烟尘和矿产开采产生的粉尘,它们以气溶胶的形式进入大气中,经过降水和自然沉降的方式进入农田土壤中,造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

张国忠等对河北典型农田土壤重金属大气沉降研究,发现研究区大气中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为道路扬尘、工矿业灰尘、煤炭的燃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其中大气中Cr 浓度最高,其次为As、Zn、Pb、V和Sb。

大气沉降中的重金属的含量还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潘晨光等研究发现大气沉降中水溶态重金属受季节变化影响,大气沉降中Co和Ni的沉降通量在冬季和春季较高,Ga、Pb、Cr、Zn、Cd和As等则一般在夏季沉降通量较高。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还与重金属的形态有关,一般有效态含量高的重金属对土壤的生态风险也比较大。

对大气沉降区Pb的形态分析,低沉降区土壤中Pb 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而高沉降区降尘中Pb主要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沉降中可还原态的重金属对环境风险更大。

大气沉降不仅会对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还会对作物产生影响,由于沉降颗粒大小的不同对植物的影响存在差异。

Uzn 等对莴苣叶吸收大气中重金属的研究发现,50nm~1um 的沉降颗粒可以通过气孔进行莴苣体内。

2 畜禽废弃物畜禽废弃物作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

随着有机种植的推广,各地都针对畜禽废弃物发酵有机肥对化肥替代性的研究,杨旭等对海南省畜禽有机肥替代化肥研究发现,海南省畜禽粪便全部还田时猪的养殖容量可为6751.5万头,部分市县具有较大养殖空间,对农业经济发展取到促进作用。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

2、生物培养法是定期向土壤中投加过氧化氢和 营养物,过氧化氢则在代谢过程中作为电子受体, 以满足土壤微生物代谢,将污染物彻底分解为CO2 和H2O。
3、生物通气法是一种加压氧化的生物降解 方法,它是在污染的土壤上打上几眼深井,安装 鼓风机和抽真空机,将空气强行排入土壤中,然 后抽出,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也随之去除。在 通入空气时,加入一定量的氨气,可为土壤中的 降解菌提供所需要的氮源,提高微生物的活性, 增加去除效率
1、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 (1)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2)重金属的配合作用 (3)土壤中重金属的沉淀和溶解作用 (4)土壤对重金属的氧化还原作用
(1)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土壤胶体吸附重金属离子,是重金属离子从不饱和 溶液转入固相的重要途径。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动、分布和富集取决于是否被 土壤胶体所吸附以及吸附的牢固程度 吸 附 作 用 非专性吸附 专性吸附
二、重金属的植物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重金属会影响种子的萌发;抑 制植物生长,导致植物矮小,生长缓慢,生物量 下降;抑制植物生殖,导致物候期推迟,严重时 会使生殖生长完全停止,甚至不开花结果。在重 金属胁迫下,植物叶面积指数、分蘖数、根系长 度、根吸收表面积等形态指标都明显劣于正常植 株,同时叶片变黄或变红,出现明显的褐色斑点、 坏死斑、失绿斑、叶缘、叶尖失绿等。此外,重 金属还能导致作物结实率、千粒重降低,产量减 少,品质下降等。
2. 碳酸盐结合态
定义: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在碳酸盐矿物上形成 的共沉淀结合态 。 特点:对pH值最敏感。当pH值下降时,易重新释 放而进入环境中。pH升高有助于重金属在碳酸盐 矿物上生成磷酸盐共沉淀。
3.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定义:指重金属被土壤中铁猛氧化物或粘粒矿物 的专性交换位置所吸附的部分 。 特点:土壤中pH和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对铁锰氧化 物结合态有重要影响。pH和Eh较高时,有利于 Fe/Mn氧化物的生成。

环境科学第四章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环境科学第四章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6)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也有一定毒性,而且对土壤酶活 性有抑制作用。
整理ppt
17
• (二)土壤条件与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 1 氧化–––还原条件与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土壤的这一体系是一个由众多无机和有机的单项氧 化–––还原体系组成的复杂体系。
无机体系:氧、铁、硫、氢体系,由决定电位体系 控制,其中O2–H2O体系和硫体系作用明显,对重金 属元素价态变化起重要作用。
(2)不同类型的重金属对作物产生的危害情况有所不同。
(3)微生物不仅不能降解重金属,相反地,某些重金属可 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金属有机化合物(如甲基汞等), 产生更大的毒性。
(4)同种重金属,由于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不同,其迁移 转化特点和污染性质、危害程度也不相同。
(5)植物从土壤中摄取重金属,可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并在人体内成千百倍地富集起来。
整理ppt
14
三、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
• (一) 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污染特征
1.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分布特征
重金属是构成地壳的元素,在土壤环境中分布广 泛。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存在背景值。而且由于成 土母岩、母质、成土过程等因素的差异、重金属元 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背景值存在着空间分异的特征。
2 重金属污染源
整理ppt
30
(2)氧化—还原状况 • 无机汞之间相互转化反应如下:
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该反应为氧化 环境,在抗汞细菌的参与下也能进行这种反应。 C——土壤溶液中若存在一定量的 ,就可能生 成HgS,HgS在嫌气条件下是稳定的,但溶液中 有大量的 存在时,则会生成一种可溶性的 存在于溶液中。D——一种十分缓慢的氧化过程, 某些生物的酶的氧化作用可直接参与HgS的转化 过程。

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

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

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的增加,土地的利用率不断提高,而土壤重金属污染也逐渐成为一个火热的话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一、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源污染。

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污染土壤。

2. 垃圾填埋场污染。

垃圾填埋场是废弃物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其中也包括重金属物质,若处理不当会污染土壤。

3. 农业源污染。

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都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成分,长期的使用和累积会对土壤产生污染。

4. 自然源污染。

土壤中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物质,但是若地质环境发生变化,重金属物质的释放量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导致土壤的污染。

5. 其他污染源。

例如道路交通、燃烧等污染也会导致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升高,从而影响土壤环境的质量。

二、土壤重金属的种类土壤重金属的种类下面对一些常见的重金属做一简单介绍:1. 铅(Pb):铅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汽车尾气、垃圾填埋场等,铅的存在对植物和人体都具有较高的毒性。

2. 镉(Cd):镉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煤矿废弃物等,对植物和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影响,其主要毒性表现为肝脏损害、肾脏损害等。

3. 汞(Hg):多用于矿业、化工等工业过程,亦有少量来自硬脂酸、氯化汞等消费品。

高浓度的汞对脑神经系统和肝脏造成较大的损害。

4. 镍(Ni):镍主要来源于烟囱气体、工业锅炉废气等,对植物和人体都具有很大的毒性,其主要毒性表现为过敏性皮炎、肺癌等。

5. 铬(Cr):铬主要来源于电镀、紫外光固化工艺等工业过程,对植被和人体静态污染的影响较小,但是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铬环境中,可能会导致铬中毒。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人体健康。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土壤是大自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农业生产。

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和工业化进程,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镉、铬、铜、镍、铅等特定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超过了生态环境的容许范围,对植物和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了有害影响。

这些重金属元素一旦富集在土壤中,就会通过植物的吸收进入食物链,从而危害人类健康。

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进行深入的研究。

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农药、化肥、城市垃圾填埋等。

工业排放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长期排放将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

农药和化肥的长期使用也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从而引发土壤污染。

城市垃圾填埋则会释放出含有重金属的废弃物,进而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我们需要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等。

我们需要探讨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迁移和转化规律,以便更好地了解土壤中重金属的行为规律。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才能有效地制定防治重金属污染的对策。

我们还需要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土壤中重金属的超标含量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有害影响,严重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还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土壤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

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减轻和解决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对策和方法。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利用植物的吸附和富集能力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我们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和生物修复的方法来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1.简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分别举例说明。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元素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及类金属元素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镍等,我们将这些元素称为重金属环境污染元素。

大气沉降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能源、运输、冶金和建筑材料生产产生的气体和粉尘。

除汞以外,重金属基本上是以气溶胶的形态进入大气,经过自然沉降和降水进人土壤;城市>郊区>农村污水利用污水灌溉是灌区农业的一项古老的技术,主要是把污水作为灌溉水源来利用。

分为城市生活污水、石油化工污水、工业矿山污水和城市混合污水等。

生活污水中重金属含量很少;工矿企业污水未经分流处理而排人下水道与生活污水混合排放,从而造成污灌区土壤重金属Hg、Cd、Cr、Pb、Cd 等含量逐年增加。

固体废弃物矿业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其在堆放或处理过程中,由于日晒、雨淋、水洗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水体扩散农用物资:农药、化肥和地膜个别农药含有Hg、As、Cu、Zn 等重金属;氮、磷肥中含有较多的有害重金属;地膜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含有Cd、Pb 的热稳定剂,同时也增加了土壤重金属污染2.对于土壤中污染物防治过程中,有那些措施?防治土壤污染一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二要对已经污染的土壤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消除土壤中残留的污染物,使其不能进入食物链;三要在防治土壤污染时充分利用土壤本身具有强大净化能力这一特点1). 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必须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对工业“三废”也要进行回收处理,化害为利;当前必须排放的“三废”,也要进行净化处理,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 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发展生态学农业采取综合发展的方法,研究新的杀虫除害途径,联合或交替使用化学、物理、生物和其它有效方法,克服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做法。

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农药。

重金属污染来源

重金属污染来源

对重元素的分析城市工业“三废”排放,金属采矿和冶炼,家庭燃煤,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排放都增加了城市土壤重金属的负荷。

重金属污染环境的主要有汞、铅、铬、锌镉、铜等。

其中汞的毒性最大,铬、铅、锌等也有相当大毒性。

此外还有砷,砷虽不属于金属.但它的毒性与重金属相似,因此归于重金属一类阐述,称为类金属。

目前对我国土壤污染比较普遍的重金属有汞、铬、砷。

根据该城区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下面对重金属在土壤污染中的来源及传播途径作简要介绍。

1、砷元素(As)该元素毒性很低,水体中含砷污染物主要来自砷和含砷金属矿的开采、冶炼,以及和砷化物为原料的玻璃、颜料、药物、纸张的生产都可产生含砷的废水,造成水体的砷污染。

砷及砷化物在水中会在水生物体内累积,但累积程度比其他重金属要低。

砷和砷化物,一般可通过水、大气和食物进入人体。

2、镉元素(Cd)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

镉的主要污染源是电镀、采矿、冶炼、染料、电池和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

相当数量的镉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

镉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有气型和水型两种。

气型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

镉随废气扩散到工厂周围并自然沉降,蓄积于工厂周围的土壤中。

水型污染主要是铅锌矿的选矿废水和有关工业(电镀、碱性电池等)废水排入地面水或渗入地下水引起。

3、铬元素(Cr)对水体污染的铬主要来源于电镀、制革、铝盐生产以及铬矿石开采所排放的废水。

是我国水体中一种普遍的污染物。

水体中铬污染主要是三价铬(Cr3+)和六价铬(Cr6+),它们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4、铜元素(Cu)铜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中所造成的污染称为铜污染。

主要污染来源是铜锌矿的开采和冶炼、金属加工、机械制造、钢铁生产等。

冶炼排放的烟尘是大气铜污染的主要来源。

5、汞元素(Hg)汞是在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元素。

人类活动造成水体汞污染,主要来自氯碱、塑料、电池、电子等工业排放的废水。

由于天然本底情况下汞在大气、土壤和水体中均有分布,所以汞的迁移转化也在水、陆、空之间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铁路两侧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Pb、Zn、Cd、Cr、Co、Cu的污染为主。它们来自于含铅汽油的燃烧,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含锌粉尘等。它们成条带状分布,以公路、铁路为轴向两侧重金属污染强度逐渐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铁路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强的叠加性。在宁—杭公路南京段[6]两侧的土壤形成Pb、Cr、Co污染晕带,且沿公路延长方向分布,自公路向两侧污染强度减弱。在宁—连一级公路淮阴段[7]两侧的土壤铅含量增高,向两侧含量逐渐降低,且在地表0~30 cm铅的含量较高。在法国索洛涅地区A71号高速公路[8]沿途严重污染重金属Pb、Zn、Cd,其沉降粒子浓度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2~8倍,而公路旁重金属浓度比沉降粒子中高7~26倍。在斯洛文尼亚[9]从居波加到扎各瑞波公路两侧,铅除了分布在公路两侧以外,还受阶地地貌和盛行风的影响,高铅出现在低地,公路顺风一侧铅含量较高。
1.4 污泥施肥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但同时污泥中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随着大量的市政污泥进入农田,使农田中的重金属的含量在不断增高。污泥施肥可导致土壤中Cd、Hg、Cr、Cu、Zn、Ni、Pb含量的增加,且污泥施用越多,污染就越严重,Cd、、Cu、Zn引起水稻、蔬菜的污染;Cd、Hg可引起小麦、玉米的污染;污泥增加,青菜中的Cd、Cu、Zn、Ni、Pb也增加[21]。Anthony[22]研究表明,用城市污水、污泥改良土壤,重金属Hg、Cd、Pb等的含量也明显增加。
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
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是多途径的,首先是成土母质本身含有重金属,不同的母质、成土过程所形成的土壤含有重金属量差异很大。此外,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也造成重金属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1.1 大气中重金属沉降
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工矿的周围和公路、铁路的两侧。大气中的大多数重金属是经自然沉降[2]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的。如瑞典中部Falun市区的铅污染[3],它主要来自于市区铜矿工业厂、硫酸厂、油漆厂、采矿和化学工业产生大量废物,由于风的输送,这些细微颗粒的铅,从工业废物堆扩散至周围地区。南京某生产铬的重工业厂[4]铬污染叠加已超过当地背景值4.4倍,污染以车间烟囱为中心,范围达1.5 km2,污染范围最大延伸下限1.38 km。俄罗斯的一个硫酸生产厂[5]也是由工厂烟囱排放造成S、V、As的污染。
总的来说: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污染越严重,市区高于远郊和农村,地表高于地下,污染区污染时间越长重金属积累就越多,以大气传播媒介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具有很强的叠加性,熟化程度越高重金属含量越高。
2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现行治理方法
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国外始于20世纪60~70年代,如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对土壤重金属较深入,尤其澳大利亚。我国在1983年对主要类型的土壤环境容量作过初步研究,如提出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生态效应、临界含量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分区等。
1.6 金属矿山酸性废水污染
金属矿山的开采、冶炼、重金属尾矿、冶炼废渣和矿渣堆放等,可以被酸溶出含重金属离子的矿山酸性废水,随着矿山排水和降雨使之带入水环境(如河流等)或直接进入土壤,都可以间接或直接地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1989年我国有色冶金工业向环境中排放重金属Hg为56 t,Cd为88 t,As为173 t,Pb为226 t[27]。矿山酸性废水重金属污染的范围一般在矿山的周围或河流的下游,在河流中不同河段的重金属污染往往受污染源(矿山)控制,河流同一污染源的下段自上游到下游,由于金属元素迁移能力减弱和水体自净化能力的适度恢复,金属化学污染强度逐渐降低。江西乐安江沽口—中洲[28]由于遭受德兴铜矿的污染,水体及土壤中的重金属Cu、Pb、Zn、Cr含量增高,至鄱阳湖段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美国科罗拉多州罗拉多流域[29]受采矿的影响,重金属元素Cd、Zn、Pb、As的浓度,以污染源为最高,之后随着与污染源距离延长而逐渐降低。莱安河[30]重金属污染,来自一个大型铜矿,导致重金属浓度远远超过当地背景值。流域重金属污染随季节变化而异,枯水期重金属的含量明显高于丰水期[31]。河流流速减缓可以导致该流段重金属含量增加[32]。
1.2 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使用
施用含有铅、汞、镉、砷等的农药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都可以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一般过磷酸盐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Hg、Cd、As、Zn、Pb,磷肥次之,,氮肥和钾肥含量较低,但氮肥中铅含量较高,其中As和Cd污染严重[13]。经过对上海地区菜园土地、粮棉地的研究[14],施肥后,Cd的含量从0.134 mg/kg升到0.316 mg/kg,Hg的含量从0.22 mg/kg升到0.39 mg/kg,Cu、Zn 增长2/3。通过新西兰[15]50 a前和现今同一地点58个土样分析,自施用磷肥后,镉从0.39 mg/kg升至0.85 mg/kg。在阿根廷[16]由于传统无机磷肥的施入,进而导致土壤重金属Cd、Cr、Cu、Zn、Ni、Pb的污染。
当前,世界各国很重视对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并开展广泛的研究工作[35~39]。总的来说,目前大致有以下四种治理措施:
2.1 工程治理方法
工程治理是指用物理或物理化学入未污染的新土;换土是将以污染的土壤移去,换上未污染的新土;翻土是将污染的表土翻至下层;去表土是将污染的表土移去等。如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域的痛痛病发源地,就是由于长期食用含镉的稻米而引发的,他们通过研究,去表土15 cm,并压实心土,在连续淹水的条件下,稻米中镉的含量小于0.4 mg/kg;去表土后再客土20 cm,间歇灌溉稻米中镉的含量也不超标,客土超过30 cm,其效果更佳。此外淋洗法是用淋洗液来淋洗污染的土壤;热处理法是将污染土壤加热,使土壤中的挥发性污染物(Hg)挥发并收集起来进行回收或处理;电解法是使土壤中重金属在电解、电迁移、电渗和电泳等的作用下在阳极或阴极被移走。
化学治理措施优点是治理效果和费用都适中,缺点是容易再度活化。
2.4 农业治理方法
同一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途径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途径的。胡永定[33]通过研究徐州荆马河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中指出:Cr、Cu、Zn、Pb是由垃圾施用引起的,As是由农灌引起的,Cd是由农灌和垃圾施用引起的,Hg是各种途径都具备。王文祥[34]通过对山东省耕地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的研究说明,工业快速发展地区铅高于农业环境,铅与距公路远近有关。乡镇企业技术、设备落后,原材料利用率低,造成其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当严重。据贵州1986年的统计,全省乡镇排放汞14.7万kg,土壤中有的地方达56.64 mg/kg,超过未污染土壤的84.5倍。要引起高度重视。
农用塑料薄膜生产应用的热稳定剂中含有Cd、Pb,在大量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过程中都可以造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1.3 污水灌溉
污水灌溉一般指使用经过一定处理的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森林和草地。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商业污水和工业废水。由于城市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涌入河道,使城市污水中含有的许多重金属离子,随着污水灌溉而进入土壤。在分布上,往往是靠近污染源头和城市工业区土壤污染严重,远离污染源头和城市工业区,土壤几乎不污染[17]。近年来污水灌溉已成为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60年代至今,污灌面积迅速扩大,以北方旱作地区污灌最为普遍,约占全国污灌面积的90%以上。南方地区的污灌面积仅占6%,其余在西北和青藏[18]。污灌导致土壤重金属Hg、Cd、Cr、As、Cu、Zn、Pb等含量的增加。淮阳污灌区自污灌以来,金属Hg、Cd、Cr、Pb、As等就逐渐增高,1995~1997年已超过警戒级[19]。太原污灌区的重金属Pb、Cd、Cr含量远远超过其当地背景值,且积累量逐年增高[20]。
1.5 含重金属废弃物堆积
含重金属废弃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其危害方式和污染程度都不一样。污染的范围一般以废弃堆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通过对武汉市垃圾堆放场[23]、杭州某铬渣堆存区[24]、城市生活垃圾场[25]及车辆废弃场[26]附近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这些区域的重金属Cd、Hg、Cr、Cu、Zn、Ni、Pb、As、Sb、V、Co、Mn的含量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受其垃圾中释放率的影响,且随距离的加大重金属的含量而降低。由于废弃物种类不同,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如铬渣堆存区的Cd、Hg、Pb为重度污染,Zn为中度污染,Cr、Cu为轻度污染。
生物治理措施的优点是实施较简便、投资较少和对环境破坏小,缺点是治理效果不显著。
2.3 化学治理方法
化学治理就是向污染土壤投入改良剂、抑制剂,增加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和粘粒的含量,改变pH、Eh和电导等理化性质,使土壤重金属发生氧化、还原、沉淀、吸附、抑制和拮抗等作用,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其中沉淀法是指土壤溶液中金属阳离子在介质发生改变(pH值、OH-、SO42-等)时,形成金属沉淀物而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如向土壤中投放钢渣,它在土壤中易被氧化成铁的氧化物,对Cd、Ni、Zn的离子有吸附和共沉淀作用,从而使金属固定。在沈阳张士污灌区进行的大面积石灰改良实验表明,每公顷施石灰1500~1875 kg籽实含镉量下降50%[18]。有机质法是指有机质中的腐殖酸能络合重金属离子生成难溶的络合物,而减轻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吸附法是指重金属离子能被膨润土、沸石、粘土矿物等吸附固定,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经过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以工矿烟囱、废物堆和公路为中心,向四周及两侧扩散;由城市—郊区—农区,随距城市的距离加大而降低,特别是城市的郊区污染较为严重。此外,还与城市的人口密度、城市土地利用率、机动车密度成正相关;重工业越发达,污染相对就越严重。
此外,大气汞的干湿沉降[10~12]也可以引起土壤中汞的含量增高。大气汞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后,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和有机物的吸附或固定,富集于土壤表层,或为植物吸收而转入土壤,造成土壤汞的浓度的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