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流动测量技术的新发展
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浅谈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工程测量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基础,近年来有了飞速的发展,本文详细介绍工程测量中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工程测量gps技术遥感技术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b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工程测量是为各项建设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安装、竣工、监测以及运营管理等一系列工程工序服务的。
能够为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在规范施工管理的同时,还能为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近年来,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当前工程测量中主要使用的方法当前工程测量所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1、人工测量成图。
其测量的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测量人员先在测区内建立相应的测量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由控制点对测区内的地物、地貌进行测绘。
在测量的过程中,随着电子全站仪的迅速发展,凭借其优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准确的三维坐标数据,并能通过软件系统绘成电子图。
2、摄影测量成图。
在这种测量模式中,主要方式是由工作人员对地面进行摄影后,通过对像片的量测和解析来获取相应的测量数据。
在摄影测量成图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由传统的摄影经纬仪转变为航空摄影测量,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工程测量中各种新技术的应用2.1 rs技术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终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对比传统测绘,其优势在于观测的现实程度较高,效果较强,数字的系统分析与组合的程度更高,且各种中小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利用遥感影像来获取,为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的城市基础地形图、地籍图以及各种大、中、小比例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
遥感技术的这些优势,使得其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比例越来越大,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已离不开遥感技术的发展,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更离不开遥感技术的发展。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课程考核论文课程名称:图像传感与测量论文题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姓名:陈静学号: 314101002268 成绩:任课教师评语:签名:年月日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一、引言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即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是流场显示技术的新发展。
它是在传统流动显示技术基础上,利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流动测量技术。
湍流、复杂流动、非定常流动等现象一直是流体力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及疑难问题,因此开发适于流体运动研究的方法与技术也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1]。
早期发明的热线热膜流速计(简称HWFA)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曾经为流动测量特别是湍流的研究立下过汗马功劳。
这项技术的最大缺点是接触式测量,对流场有较大的干扰[2]。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简称LDV),利用流场中粒子的散射,测量散射光对原入射光的多普勒频移量,计算粒子的运动速度,实现了对流场的无接触测量[3],这种技术具有极好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力,可做三维测速,已经成为流速测量的标准技术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它和热线流速仪一样,都只是单点测量技术,难以实现对流场的全场、瞬态测量。
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则是在流动显示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以及图像分析技术的研究成果而成长起来的最新流动测试手段,它不仅能显示流场流动的物理形态,而且能够提供瞬时全场流动的定量信息,使流动可视化研究产生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
二、主要内容1.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原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原理简单,就是在流场中撤入示踪粒子,以粒子速度代表其所在流场内相应位置处流体的运动速度。
应用强光(片形光束)照射流场中的一个测试平面,用成像的方法(照像或摄像)记录下两次或多次曝光的粒子位置,用图像分析技术得到各点粒子的位移,由此位移和曝光的时间间隔便可得到流场中各点的流速矢量,并计算出其他运动参量(包括流场速度矢量图、速度分量图、流线图、漩度图等)[4]。
超声波流速测量系统研究技术报告
超声波速度测量系统技术报告1导言1.1研究背景和意义超声波被用来测量流体流量已经有几十年了。
1928年,法国人于滕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超声波流量计。
而时差式超声波流量计为了使超声波流量计具有一定的精度,对时间测量要求相当高的测量精度,这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
1955年,美国研制成功声学循环法迈克松流量计,用于测量航空燃油的流量。
50年代末,超声波流量计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工业应用阶段。
但是电子电路太复杂,无法占据稳固的地位。
80年代中后期,单片机技术的应用使超声波流量计向高性能、智能化方向发展。
由于采用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单元,该系统不仅能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和数据处理,还能进一步提高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精度。
此外,还可以设计友好的人机界面,使系统具有参数设置、自动检错调试等辅助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和使用。
单片机在超声波流量计中的应用,是超声波流量计真正进入工业测量领域。
1.2超声波流量计的现状近10年来,基于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新型探头材料和技术的研究,以及通道结构和流动力学的研究,超声波流量测量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显示出强大的技术优势,形成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其巨大的潜在生命力是显而易见的。
在国外,以美国Controlotron公司和Ploysonics公司为代表的产品多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如“同步调制”和FFT技术。
他们广泛采用以DSP为核心的数字处理电路,可以更快更实时地处理超声信号,同时可以实现一些复杂的算法。
例如,Ploysonics公司的DDF3088是新一代全数字便携式多普勒流量计。
它采用数字滤波和数字频谱分析技术,能自动识别多普勒信号和噪声信号,抗干扰能力强。
采用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器,可现场进行多普勒分析。
在测量方法上,有的采用改进的时差法消除温度对速度的影响,时差法和多普勒法的结合,如Controlotron公司开发的480超声波流量计,使产品的适用性更强。
简述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
简述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摘要: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测绘新技术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工程。
传统的测绘技术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测绘新技术。
测绘新技术包含了多种类型,主要有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以及摄影测量技术,对于工程测量来说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提升数据的精准度,满足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求。
本文主要是基于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来展开论述的。
关键词:工程测量,测绘技术,有效应用,社会发展引言: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推动了测绘技术的进步,许多新的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推动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
测绘新技术在我国工程测量和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多个方面都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测绘新技术主要应用于城市规划与测绘、三维工业测量、大型水利工程、通讯工程以及地质工程中,有效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满足了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求,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
相关部门要高度的重视起来,有效扩大新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本文主要是从测绘新技术的类型以及应用两个方面来展开进一步论述的。
1测绘新技术的类型1.1全球定位技术全球定位技术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能够应用到导航以及监测系统当中,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卫星技术对地球上的各个位置进行定位,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定位信息进行表述。
该技术能够准确的为用户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满足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
当前该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许多定位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
该技术提供的定位信息非常准确,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测绘中的麻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1.2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与遥感技术结合起来,能够快速地收集海量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分析、整理和归档,获取信息中的关键信息,从而保留一些准确的数据。
该技术还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一些图像等资料,并对这些图像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有用的方法和建议,满足各项工程建设的需求,大大提高工程测量的效率。
PIV技术与PSP技术的对比
实验流体力学课调研报告PIV及PSP技术的最新发展BY1205131 李陟PIV及PSP的介绍PIV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即粒子成像测速技术,是流场显示技术的新发展。
它是在传统流动显示技术基础上,利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流动测量技术。
综合了单点测量技术和显示测量技术的优点,克服了两种测量技术的弱点而成的,既具备了单点测量技术的精度和分辨率,又能获得平面流场显的整体结构和瞬态图像。
PIV 作为一种非介入式全场技术,是从80 年代初第一次在文献中出现后开始发展的。
起初的PIV技术应该说是从激光散斑干涉测量技术发展而来的。
激光散斑干涉技术(Laser Speckle Interferometry)原先是用于工程结构中的,可以测复合材料材料的变形,得到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在过去20 多年里,随着光学,激光,电子,摄像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PIV经历了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转变,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流场测试方法,完成了从单点到二维再到三维测量的实现。
随着技术的进步,利用立体、多域、全息甚至是断层技术来实现复杂流场的全场观测已经成为可能。
PSP压力敏感涂料(Pressure Sensitive Paint,PSP)技术是无插入式表面全域压力分布光学测量技术,以压力敏感材料为涂料覆盖于测量表面,以激光或紫外线灯为激发光源,诱导涂料发出荧光或磷光,利用空气介质中的氧分子对压力敏感材料发光的“猝熄”作用,通过CCD相机(CCD camera)将实验物体表面涂层荧光或磷光强度变化转换为伪彩色图像,应用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获取表面压力分布状况。
其优点就在于可探测范围广、成本较低、准备时间短,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检测技术引起的流场干扰问题,在航空航天、叶轮机械和汽车制造等领域具有极广的应用前景。
测量原理PIVPIV 是一种基于光学的速度测量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流体中加入跟随流体运动的示踪粒子,这些粒子在流经一个特定平面时被连续照亮两次,利用照相技术将被照亮的粒子记录起来,通过图像的后处理,就能够得到粒子在两次照亮的时间间隔中的位移,从而得出流体的速度场。
浅谈工程测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工程测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曾涛刘勤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2期摘要:工程测量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
文中针对我国工程测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工程测绘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我国工程测量科技进步很大,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发展还不平衡,尚跟不上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大力促进工程测量的技术方法与手段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动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把传统的手工测量向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相关学科的研究,不断拓宽工程测量服务新领域,开创工程测量发展新局面,为推动我国工程测量科技进步而努力奋斗。
一、我国工程测量测绘技术现状探讨我国工程测量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测绘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学科之一。
在计算机、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工程测量测绘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电子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工程测量测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持。
同时测量测绘本身的进度也为工程测量测绘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前,工程测量测绘技术主要应用电子经纬仪与全站仪进行测量测绘工作。
以电子测绘仪与全站仪的交互应用实现了数据的测得、处理与图形编辑等工作。
随着工程测量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GPS 测量技术、影像提取技术等在我国的工程测量测绘中得到了应用与推广。
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测量效率与测量质量、降低了测量工作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为解决野外测量难点、解决测量通视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技术1 地图数字化技术在建立各种GIS 系统时,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建库工作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各工程测绘部门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
对于已有纸制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将其输入计算机,经编辑、修补后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
现代分析仪器在化学测量中的最新发展与应用
现代分析仪器在化学测量中的最新发展与应用化学测量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现代分析仪器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化学测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突破。
这些先进的仪器不仅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还拓展了化学测量的范围和应用场景。
一、色谱技术的新进展色谱技术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方法之一。
在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HPLC 系统在硬件方面不断改进,高压输液泵的性能更加稳定,能够提供更高的流速和压力,从而实现更快速和高效的分离。
同时,新型的色谱柱填料,如核壳型填料和整体柱,具有更高的柱效和更好的选择性,大大提高了分离效果。
此外,HPLC 与质谱(MS)的联用技术,如 LCMS/MS,成为了复杂样品分析的有力工具。
它能够同时提供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分子量以及结构信息,极大地增强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
GC 方面,高分辨率气相色谱(HRGC)的出现提高了对复杂混合物中微量组分的分离能力。
此外,GC 与飞行时间质谱(TOFMS)的结合,使得对未知化合物的快速鉴定成为可能。
通过精确测量化合物的质荷比和飞行时间,TOFMS 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和高质量精度的质谱图,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二、质谱技术的创新发展质谱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分析手段,在化学测量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质谱技术在仪器设计、离子化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仪器设计方面,高分辨率质谱仪的分辨率和质量精度不断提高。
例如,轨道阱质谱仪(Orbitrap)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能够实现百万分之一甚至更高的质量分辨率,使得对同分异构体和复杂混合物的分析更加准确和可靠。
离子化方法的创新也为质谱分析带来了新的活力。
传统的电子轰击离子化(EI)和化学离子化(CI)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局限性。
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电喷雾离子化(ES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MALDI)等软电离技术,使得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等的分析成为可能。
气动钉枪内部流场PIV实验测量系统的设计
枪结构的合理设计是成功测 量气动钉枪 内部流场 1 —0 8
分析
假 设 相机 内窥镜 的拍摄 角度 为 5 。并 且 内窥 0,
作者简介 : 徐晓初( 97一)男 , 江乐清人 , 18 , 浙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实验流体力学及工程方面的学 习研究 。
的流 场空 间 。
视图三 各加工孔俯视示意图
图 2 气动 钉 枪 A 处 P V视 窗设 计加 工 示 意 图 I
\
悌
敲
图 3 气动 钉 枪 A 处 P V 视 窗 观 测 视 野 示 意 图 I
钉过程中枪体振动强烈 , 甚至产生一定 的位移 , 这
2 气 动钉枪 固定装置 的设计
镜镜头 的拍摄点与气动钉枪的外壳内壁平齐 , 根据 前面的设计方案 , A处为例 , 以 由于气动钉枪 内部
的结构 特点 , 气 缸 对 激 光 的 阻挡 等 , 得 该 位 置 如 使
P V测 试 只 能 观测 到 径 向 1 .mm、 向 2 .mm I 51 轴 10
的 流场 空 间 , 图 3所 示 。用 同 样 的 方 法 分 析 可 如 知 , 能 观 测 到径 向 1 .mm、 向 2 .mm 的 B处 28 轴 :0 3 流场空 间 ; 能观测到径 向 1.rm、 向 21 C处 09n 轴 .mm
良好 。
第4卷 第 1 l 期
3 2 自动 打钉 装 置 打钉 频 率 的控 制 .
确 定 吸入式 直流 电磁铁作 为 自动打钉 装 置后 , 通过控 制直 流 电源和 电磁铁 之间 的通 电频 率 , 实 来 现控制 自动 打钉 装 置 的 打钉 频 率 和触 发 时 间 。在 电源和 电磁铁 的 电路 中间 接 入信 号 发 生器 和场 效
检测技术的发展及概述
一、检测技术的新发展检测技术是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份, 可以说科技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检测技术的配合 , 特别是极端条件下的检测技术 , 已成为深化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
近几十年来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 各种弱物理量 ( 如弱光、弱电、弱磁、小位移、微温差、微电导、微振动等) 的测量有了长足的发展 ,其检测方法大都是通过各种传感器作电量转换 , 使测量对象转换成电量 , 基本方法有 : 相干测量法 , 重复信号的时域平均法 , 离散信号的统计平均法及计算机处理法等。
但由于弱信号本身的涨落、传感器本身及测量仪噪声等的影响 , 检测的灵敏度及准确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近年来 , 各国的科学家们对光声光热技术进行了大量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人们通过检测声波及热效应便可对物质的力、热、声、光、磁等各种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 并且这种检测几乎合用于所有类型的试样 ,甚至还可以进行试样的亚表面无损检测和成像。
还由此派生出几种光热检测技术 ( 如光热光偏转法、光热光位移法、热透射法、光声喇曼光谱法及光热释电光谱法等 ) 。
这些方法成功地解决了以往用传统方法所不易解决的难题 , 于是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化工、环保、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 ,成为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检测和分析手段。
特别是近几年来 , 随着光声光热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光声光热效应的含义也不断拓宽 ,光源也由传统的光波 ,电磁波、 x 射线、微波等扩展到电子束、离子束、同步辐射等 ,探测器也由原来的传声器扩展到压电传感器、热释电探测器及光敏传感器 ,从而适应了不同应用场合的实际需要。
1 光声光热检测的特点光声光热检测之所以有如此迅速的发展并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是由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1. 1 与普通的光谱测量技术相比 ,光声检测的光声信号直接取决于物质吸收光能的大小 ,反射光、散射光对光声检测的干扰很小 ; 因此 ,对于弱信号则可以通过增大入射光功率的办法来提高检测的信噪比 ; 同时 ,它还是惟一可用以检测试样剖面吸收光谱的方法。
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成就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 N 2008N O .09SC I ENC E &TEC HN OLO GY I NFO RM ATI O N 工程技术工程测量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
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主要原因有:一是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对工程测量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面向21世纪的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
GPS 技术、RS 技术、GI S 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1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8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
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近年来测绘技术的新发展与趋势
近年来测绘技术的新发展与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测绘技术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传统的测绘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测绘技术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新发展和趋势两个方面来探讨近年来测绘技术的变革。
一、新发展1.1 光学成像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光学成像技术在测绘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
传统的摄影测量单一视角的限制已经被新一代空间光学成像设备取代。
这种设备能够实现多视角、高分辨率的影像采集,大幅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同时,光学成像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使得测绘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高效和精确。
1.2 遥感技术的应用拓展遥感技术作为测绘技术的重要手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地球表面的观测。
近年来,测绘领域开始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地下测绘和海洋测绘等领域。
通过利用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测量地下微弱的磁场等手段,可以获取地下和海底的高精度测量数据。
这一创新拓展了测绘技术的应用范围,为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球提供了更多可能。
1.3 智能化技术的渗透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
智能化测绘设备能够快速采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并利用算法进行智能分析和提取。
这极大地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智能化技术还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数据采集方式,比如无人机、无人车等,这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安全性。
二、趋势2.1 数据共享和开放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共享和开放成为了各行各业的趋势。
测绘技术作为重要的数据提供者,也开始逐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开放。
各地政府和测绘机构加大了对测绘数据的整理和发布力度,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源供专业人员和公众使用。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测绘数据的可用性,还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2.2 室内定位技术的普及室内定位技术是指在建筑物内部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室内空间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传统的导航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近年来,室内定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蓝牙信标、WiFi定位等。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作用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作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测绘技术不断更新升级,测绘新技术的应用逐渐在测绘工程测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作用。
无人机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种新技术,由于无人机具有灵活机动、快速飞行、低空拍摄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测绘工程测量中。
通过无人机航拍测量,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测区的地形、地貌、植被等信息,并能够生成高精度的三维空间数据及图像,可以大大提高测区数据的准确性、细节性和可视性。
无人机航拍测量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广泛:1.1地形测量:通过无人机的航拍数据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地形数据,这对于地形分析、水力模拟、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非常有用,同时也可以帮助实现水系建设和防汛减灾等工作。
1.2植被监测:无人机航拍还可以用于植被监测,通过红外图像可以发现植被的密集程度、生长情况及分布范围等,这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植被保护措施。
1.3道路交通:无人机航拍图像还可以用于道路交通的监测和分析,如城市交通状况的分析、交通路线的规划等,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其他交通问题非常有帮助。
激光雷达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速度和非接触式的测量技术,由于其高精度、高速度和高效率的特点,因此在测量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激光雷达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三维建模、地形测量、城市规划和建设、防洪抗灾等领域。
2.1地形测量:激光雷达技术可以通过大范围的激光扫描获得地表的高程信息,快速生成三维地图和地形模型。
这种测量方式可以应用于道路建设、管线勘测、电力线路等领域。
2.2建筑物数据采集:激光雷达技术可以测量建筑物的外形轮廓,收集建筑物数据,可以用于建筑物的历史文化保护和保险评估等领域。
2.3城市规划和建设:通过激光雷达技术可以获取城市内部的植被、建筑物、街道等信息,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设计。
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高精度而非侵入式的测量技术,其通过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探测、分析和处理,从而获取地球表面上的信息,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资源等各种环境因素。
环境风洞中流动的PIV测量
第13卷 第3期 1999年9月 流 体 力 学 实 验 与 测 量EXPER IM EN T S A N D M EA SU R EM EN T S IN FL U I D M ECHAN ICS Vol.13 No.3 Sep.1999收稿日期:1998-11-25作者简介:姚仁太(1963-),男,安徽桐城市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环境风洞中流动的PIV 测量姚仁太,张茂栓(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张 杰(丹迪测量技术(远东)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北京 100086)摘要: 对D AN T EC Flow M a p PIV 系统作了介绍,并将其应用于环境风洞流场测量。
结果表明,P IV 技术是研究非定常流动的一种很有效的工具。
关 键 词: PIV ;环境风洞;流场;测量中图分类号: T N 249;V 211.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124(1999)03-0091-06Application of PIV to measurements inenvironmental wind tunnelYAO Ren-tai, ZHAN G Mao -shuan(China Institute for Radiation Pr otection,T aiyuan 030006,China)ZH ANG Jie(Beijing Office,Dantec M easurem ent T echno logy (Far East)Ltd.,Beijing 100086,China)Abstract : In this paper DANT EC Flow Map PIV system is intro ducedand applied to m easur e the velocity fields in the enviro nm ental w ind tunnel .Itshow s that PIV is a pow erful measur em ent tool for study ing non-steady andco mplex flow.Key words : PIV ;enviro nm ental w ind tunnel ;flow field ;m easurement0 引 言环境风洞是模拟大气边界层流动的一种手段,主要用来研究复杂地形或建筑物周围的流动特征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摘要: 随着世界各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对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科学技术,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微机械和新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则大大促进了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
目前,现代检测技术发展的...随着世界各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对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科学技术,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微机械和新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则大大促进了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
目前,现代检测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拓展测量范围,努力提高检测精度和可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检测仪器和检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尤其是精度、测量范围、可靠性指标的要求愈来愈高。
以温度为例,为满足某些科研实验的需求,不仅要求研制测温下限接近绝对零度(-273.15℃),且测温量程尽可能达到15 K(约-258℃)的高精度超低温检测仪表;同时,某些场合需连续测量液态金属的温度或长时间连续测量2 500~3 000℃的高温介质温度,目前虽然已能研制和生产最高上限超过2 800℃的热电偶,但测温范围一旦超过2 500℃,其准确度将下降,而且极易氧化从而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与可靠性;因此,寻找能长时间连续准确检测上限超过2 000℃被测介质温度的新方法、新材料和研制(尤其是适合低成本大批量生产)出相应的测温传感器是各国科技工作者多年来一直努力要解决的课题。
目前,非接触式辐射型温度检测仪表的测温上限,理论上最高可达100 000℃以上,但与聚核反应优化控制理想温度约l08℃相比还相差3 个数量级,这就说明超高温检测的需求远远高于当前温度检测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
仅十余年前,如果在长度、位移检测中达到微米级的测量精度,则一定会被大家认为是高精度测量;但随着近几年许多国家大力开展微机电系统、超精细加工等高技术研究,“微米(10-6m)、纳米(10-9m)技术”很快成了人们熟知的词汇,这就意味着科技的发展迫切需要有达到纳米级,甚至更高精度的检测技术和检测系统。
测绘工程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测绘工程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摘要】测绘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的工程,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测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水平。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测绘技术有了新的进展,新的测绘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测绘工程中,并迅速发展,给建筑工程测量的水平带来保障。
【关键词】测绘工程测量;测绘新技术;应用策略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我国测绘工程受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很大影响。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我国测绘市场也逐渐走向了技术导向型的方向。
随着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城市作为勘测单位,每年都需要承接很多工程,怎样有效科学进行测绘工程项目测量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国内外计算技术、远程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的进一步发展,测绘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测绘新技术有着许多优势,其也正向着更高效、更快速以及更准确的方向逐渐发展。
一、测绘工程的基本概念测量工程实际上就是依据测量空间中的相关信息来合理绘制地形图。
具备十分广泛的研究目标以及测量范围,其中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水文信息、地下构造、地貌地形等。
大型工程在正式建设之前一般都是需要测量绘制地形图,并且依据收集的实际信息和资料合理分析和理解相关数据信息,并且对其进行设计规划。
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前提实际上就是测绘工程,所以,测绘工程在实际管理工程项目中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测绘能够完成很多项目,例如,风景旅游图、生活地图等。
二、“3S”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3S”技术就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
站在测绘技术发展的整体角度来看,“3S”技术是目前测绘新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运用这三种技术能让测绘人员更加快速、高效以及准确的获得地理空间数据信息,为测绘工程测量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创造力条件。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测绘工程测量的应用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许多测绘工作人员只要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就可以获取数据信息开展分析工作,这样一来,测绘人员的工作强度也在很大程度上的得到了减缓。
空间科学和探测技术的新进展
空间科学和探测技术的新进展探索宇宙、认识自然,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空间科学和探测技术日新月异,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启示。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近年来空间科学和探测技术的新进展。
一、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用于地球或其他行星表面观测的无源遥感技术。
它是通过接收反射、散射或散射反射的微波信号,来探测地球或其他天体表面的物理、化学、生物及地质构造等参数的技术。
该技术的一大优点是可以在白天和夜晚、晴雨云雪等多种气象条件下实现高精度、全天候的观测和成像。
近年来,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球观测、气象监测、环境评估、城市规划等领域。
同时,它也已经开始被应用于月球和火星等星球表面的勘察和探测中。
二、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空间激光通信是一种用于两个或多个空间平台之间进行高速、稳定、安全通信的技术。
它是通过激光束在空间中传递信息,使得能量利用率更高、带宽更宽、传输距离更远、抗干扰性更强。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数百兆比特到数千兆比特每秒的数据传输速率,比目前广泛应用的微波通信技术快得多。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为未来空间探测任务、卫星导航、天基测量、环境监测等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传输手段。
三、星箭共用技术在过去,每一次发射有效载荷(如卫星)都需要使用不同的火箭,这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和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星箭共用技术应运而生。
星箭共用技术可以实现多个卫星或其他有效载荷在同一火箭上共同发射,从而降低发射成本和提高成本效益。
这种技术已经在很多国家的航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航天器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快速成型技术,它在生产、制造、医疗、文化艺术等领域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而航天器也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来对部件进行制造,从而更好地适应航天器的复杂结构和高质量要求。
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航天器制造中,可以构建更复杂、更纤细、更强壮的构件,同时也可以实现模块化和自适应结构等先进设计理念,为未来太空探测任务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
新型折边机上压紧模的结构设计
20 1 ) 10 6
250 ) 2 0 0
摘要 : 数控 四边折边 机是 成形 盒形 零件最理 想的精 密高效设 备 , 而上 压 紧模 的结构设 计 是影 响 其 发展 的重要 因素之 一 介绍 了当前 上 压 紧模的 结构 及其 存在 的 问题 , 出 了一 种 新 型 的上 压 紧 提
3 新型 上 压 紧模 的 强 度 分析
依据 上 述 原 理 , 计 出如 图 6所 示 的 上 压 紧 设 模 。从 图 中可 以看 出 , 侧 的可转 动部 分 整个 上 左 压 紧模 的 薄 弱环 节 , 用 A Y 利 NS S软 件 , 立 其 有 建 限元 模 型 。选 用 S l9 oi 2单 元 _ , 对 其 进 行 自由 d 3并 J 网格划 分 。在折 边机 工作 时 , 5 mm 长 的模具 上 在 0 需 施加 4 N 的压 力 , k 施加 在两 部 件 接触 处 , 底 面 而
整个 动作 实现 起来非 常 困难 , 需要相 互配 合 且 相 互协 调 , 致使 数 控折边 机发展 缓慢 、 价格 高 昂。
配合 , 使得 上压 紧模 的长度与 工件需 折 弯的长 度相
匹配 。如 图 3所示 。
2 新 型 上 压 紧 模 结构 设 计
如 图 4所示 , 型上 压 紧模 分 为 4个 部 分 : 新 中 心模块 、 中心辅 助模 块 、 侧模块 、 侧模块 。左 右 左 右 模 块 由 2部分 组成— — 固定部 分与 转动部 分 , 有 其 2个 工作状 态 , 可通过 小 的液压 缸 来 实现 转 换 。如
万 欧元 / 。而 造 成折 边 机 发展 缓 慢 的 主要 原 因 台)
[ - - -
]
之一就是折弯机上压紧模结构复杂。
新时期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张胜 高明
新时期测绘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张胜高明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测量技术已经不适应测量工程和城市规划的需要。
现代测量技术在发展中不断更新,其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对测量工程的质量和水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先进的测绘技术不仅为我国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指导。
关键词:新时期;测绘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应用1、信息化测绘的特征随着近几年建筑行业的火热发展,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信息化测绘已经成为测量技术的重要支柱。
信息化测绘不同于传统的测绘技术,它是在新时期新的背景之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有着不同于其他测绘技术的特征。
1.1信息化测绘对测量工程的服务层次有了显著的提高传统的测绘技术仅仅为测量工程提供简单的测量数据,测量工程的其他环节会依照这些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然后再对工程整体进行设计和规划。
信息化测绘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在为测量工程提供数据的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服务的层次上来看,信息化测绘为测量工程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减少了测绘和分析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测量的成本。
1.2信息化测绘的测绘模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传统的测绘技术大多是被动化、普遍化的测绘模式,这不利于测绘结果的精确性,也对测绘工程整体产生了不利影响。
信息化测绘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向主动化、按需化发展,有针对性的进行测绘,根据不同工程不同的特点选择测绘重点。
信息化测绘以高新技术作为支撑,在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只有选择合适的测绘模式才能提高测绘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1.3信息化测绘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测绘工程注重的是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传统的测绘工程因为人为等各种因素难免会出现误差,对测绘工程甚至是建筑整体造成不利影响。
信息化测绘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测量工程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技术来说,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测量质量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测量和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
测量和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测量和控制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给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测量和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
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测量和控制技术的核心,通过传感器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处理和控制。
目前,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首先是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应用。
在传感器领域,MEMS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将机械、光学、电磁、生物等多种传感机制集成到一起,实现微小化和多功能化。
MEMS技术应用可以被广泛用于测量医学、环境、生产流程、安全等方面的不同问题,例如加速度计、压力计、温度计等。
现在,MEMS技术已经成为了传感器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
其次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在物联网的架构中,通过各种传感器将现实世界的信息收集到云端,进行统一管理和处理,实现能源的智能调节,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
最近几年,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不仅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通过欧盟、美国等国家进行广泛推广。
二、智能控制技术在测量和控制的领域,智能控制技术是一个新兴领域,它是传统控制理论的扩展和完善。
智能控制技术在传统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模糊控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技术,以实现更高效、更准确、更可靠的控制目标。
首先是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例如,在生产流程中,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设备,监测生产环节,将数据自动提交到控制中心,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模拟分析,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效率。
其次是神经网络算法的应用。
神经网络算法可以模拟人脑的工作原理,处理复杂的生产和控制问题,实现智能化控制系统。
例如,在智能车辆领域,通过利用神经网络算法,模拟车辆的工作原理,对车辆进行智能化控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自动化生产技术自动化生产技术是实现工业生产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期盛森芝等:近l‘年来流动测量技术的新发展1近十年来流动测量技术的新发展盛森芝徐月亭HE隶大学特赛流动测量研究中心袁辉靖北京100871)1耶日盛森芝,1933年出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力系.北京大学教授,周培源基金会理事,北京建大流体技术研究院院长.著有《流速测量技术》一书,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和优秀科技图书奖,是预移相型恒温风速计原理和IFA一900型智能流速测量系统’的主要发明人之一,该项发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与美国HP公司、TSI公司合作建立了两个现代化的研究中心.对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对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等,有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摘要流动是一种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现象.现代卒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水力学以及航空航天T程、水利水电工程、热能工程、流体机械丁程郁提出了系列复杂流动问题,其中包括高速流、低速流、臂道流、燃烧流、冲击流、振荡流、涡流、湍流、旋转流、多相流等等.这些流动都需要人们提供新的测量方法和新的量测仪器,使之能够适应单点向多点、平面向卒间、稳态向瞬态、单相向多相方向发展.这就促使人们不断利用新技术,发展新原理,采用新结构和新工艺,以政善仪器性能,增强讯号处理能力,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同时简化操作技术,使之便于推J'‘应用.近lo年来,伴随着光纤技术.芯片技术、激光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图形、图像趾理技术以及汁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流速测量技术也随之得到了新的发展.木文就这些发展作…扼要介绍.关键词热线热膜风速计(HWFA),激光多普勒流速计(LDV),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粒了成像速度场仪(PIV),声学多普勒水流仪(ADV)1热线热膜风速计(简称HWFA)技术的新发展【“4】HWFA的基础是一根无限长的圆柱体在无限人的流场中的热对流理论.1914年King推导了这一圆柱体的热对流方程,并且给出了方程的解,导出了热对流耗散和流动速度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King公式,即H=(A+BfU)(Ts—To)(1)R其中打代表对流热耗散;A、日为常数;u为流动速度;珏为热线或热膜的丁作温度;蜀为环境温度.根据热平衡原理,热产生应该等于热耗散,因而有《尺。
=(瓦一To)(Aq-B4u)(2)其中,s为加热电流;R。
为-[作电阻.本立于2002-06-26收到.圈l传统热线热膜风速汁f作原理8力学与实践2002年第24卷32到512之间进行自动调整,每一个采样数的DFT测量重复4次,每次移动间隔为8个采样.当检测结束时,就将具有最大采样数的4个有效信号送到计算机,通过并行处理和DFT作有效化处理,以获得一个合格的数据.(3)处理器还具有波群自动对中功能,能自动选择多普勒信号中振幅最大SNR值壤高的部分,以便最大限度地剔除虚假的噪声,确保测量的可靠性.(4)采用基于SNR阀限阿不是按信号振幅阀限来筛选信号,信号密度高,有效信号也多.(5)采用了光强有效化专利技术剔除错误数据.此技术利用了散射光强与粒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来判别数据的可靠性,从而将低光强大粒径和高光强小粒径的不可靠数据排除在外.4粒子成像速度场仪(PIV,DPIV)技术的新发展17“91粒子成像速度场仪,本质上是流场显示技术的新发展.传统流动显示是实验流体力学的‘个莺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把流动的某些性质加以直观表示,以便对流动获得全面发展的认识,因而成了实验流体力学中一个长盛不衰的课题.它可以为流动结构提供全局性的发展的定性认识,但很难提供详细的定量结果.利用一些典型流动来估计流动图案,有时候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但精度比单点测量的LDV(01%)低一个数量级,仅为l%左右,分辨率比LDV(1innl左右)小了一个数量级,仅为10mm左右.这就是说,精度高、分辨率好的单点测量技术难以获得流场的整体结构和瞬态图像,『酊能获得整体结构和瞬态图像的流动显示又很难获得精确的定量结粜.PIV技术就是在传统流动显示基础卜,利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流动测量技术.它综合了单点测量技术和显示测量技术的优点,克服了两种测量技术的弱点而形成的,既具备了单点测量技术的精度和分辨率,又能获得平面流场显示的整体结构和瞬态图像.目前它的分辨率已经达到了(min)级,清晰度也很高,速度测量范围也很宽.以双YAG脉冲激光源为光源组成的PIV系统为例,其测速范围在o.ol一1200m/s之间,足以适应‘般流场研究的需要.图11为1904年路德维格首次获得的翼形流场显示和1994年PIV获得的结果.904年1994年图11翼形的流场显示PIV的发明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件大事:(1)1983年布鲁塞尔冯夤门研究所的R.Meynart首次论证了现代PIV的可行性;(2)1992年,Nd:YAG激光源的产生(2个谐振器,双倍频率,可见光中波长=532IlⅡ1),Adrian利用这一激光源首次试验r互相关PIV;(3)1994年Grant发明了模糊切除技术——粒子图像漂移技术,使气体中使用自相关模式PIV成为可能;(4)1995年解决了流动中跟踪粒子的产生和分布问题,使PIV的实际应用成为现实;(5)1996年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制成了16MB内存、32位的计算机,使PIV的数据处理有了现实保证;(6)1996年高斯峰值探测器以及新型CCD的发明和利_Hj,使高分辨率PⅣ得以实现;(7)1995年一1997近十年来流动测量技术的新发展作者:盛森芝, 徐月亭, 袁辉靖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特赛流动测量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刊名:力学与实践英文刊名:MECHANICS IN ENGINEERING年,卷(期):2002,24(5)被引用次数:69次1.盛森芝;沈熊;舒玮流速测量技术 19872.庄永基;盛森芝预移相型恒温热线(膜)流速计的动态响应方程 1992(01)3.庄永基;盛森芝主电桥预移相型恒温热线(膜)流速计动态响应方程的解析解 1992(03)4.查看详情5.Dantec6.Bruun HH Hot-wire Anemometry 19957.Ruffel M;Willert CE;Kompenhans J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19988.盛森芝;徐月亭;袁辉靖日新月异的现代流动测量技术 20009.Adrian RJ PIV processing technique: image plane and Fourier plane. Von karman Institute for fluid dynamicslecture Series 1988-06: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198810.Sontek 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 Principles of Operation 19971.於娟.顾伯勤.陈晔现代流动测量与分析技术[会议论文]-20062.孙冬.张春梅.吴剑华.SUN Dong.ZHANG Chun-mei.WU Jian-hua几种典型流动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现状[期刊论文]-辽宁化工2007,36(2)1.陈佳.肖文德侧进式搅拌釜内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化工学报 2013(7)2.陈诚.蔡守允悬移质运动中水沙两相流的流场测量技术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1(6)3.马骏.刘德富.纪道斌.杨正健.易仲强三峡水库支流库湾低流速条件下测流方法探讨及应用[期刊论文]-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6)4.李广年.张军.陆林章.张国平PIV, LDV在螺旋桨尾流测试中的比对应用[期刊论文]-航空动力学报 2010(9)5.王靖宇.胡兴军.张英朝小客车的PIV试验[期刊论文]-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0)6.靳茂明.宋高峰.王志亮PIV测量用模型泵的水力设计及性能分析[期刊论文]-化工机械 2010(4)7.郭敬坤.徐幼林.汪希伟混药器流体图像采集与分割方法[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 2009(1)8.张强.王飞.黄群星.严建华.池涌.岑可法基于高速立体视觉系统的粒子三维运动研究[期刊论文]-动力工程2008(1)9.秦香丽.祖静.裴东兴.靳鸿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热线式风速测量系统的设计[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8(8)10.杨文滨.王鹤寿.李军涡轮叶栅流场的PIV测量实例[期刊论文]-电子测量技术 2008(9)11.邵春雷.顾伯勤.陈晔PIV测量用模型泵的设计及测量中的误差分析[期刊论文]-流体机械 2007(12)12.李永.吴玉林.袁辉靖.潘海林三维PIV技术在吸入涡流态测量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水科学进展 2007(3)13.樊毅.袁辉靖.许兆峰.吴玉林水泵吸水池不对称流动的自由液面测量试验[期刊论文]-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6(4)14.段仁庆基于Micro-PIV技术的电动微流体测量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15.李亚林.袁寿其.汤跃.袁建平离心泵内部流动PIV测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水泵技术 2010(5)16.刘祖军.贾明晓.杨泳昕平板断面风致振动的流场驱动机理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公路学报 2012(4)17.杨光数字化靶式应力二维流速传感器的设计[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12(1)18.曾蕾.赵立宏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在烟丝流量检测中的研究[期刊论文]-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1(5)19.唐洪武.陈诚.陈红.黄建通实体模型表面流场、河势测量中图像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5)20.冯旺聪.郑士琴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的发展[期刊论文]-仪器仪表用户 2003(6)21.张旭热式质量流量计基本原理浅析[期刊论文]-科技资讯 2011(31)22.陈晶晶.陈家旺.殷琨冲击器射流元件内部流场CFD模拟仿真分析[期刊论文]-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8(12)23.孙明太.章尧卿.李鹏.明晓某型反潜直升机腹部流场飞行测量研究[期刊论文]-航空学报 2008(6)24.张洪军.吕进多普勒全场测速技术的进展[期刊论文]-力学进展 2007(3)25.刘赵一种瓦斯继电器校验装置的理论研究[期刊论文]-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21)26.柴博森.马文星.刘春宝基于互相关算法的液力偶合器内部流场分析[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 2011(12)27.李延玲.刘天亚.刘遥.冯利敏.丁库克Micro-PIV测试在体微血管血流状态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9(3)28.邵春雷.顾伯勤.陈晔离心泵内部流场测量系统设计及测量方法研究[期刊论文]-流体机械 2007(6)29.佘文国柴油机缸内流场PIV测试技术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30.陆敏.王鸣.郝辉半导体激光器的自混合散斑干涉测量流体速度[期刊论文]-光学学报 2005(2)31.汤方平.李大亮.陈运杰粒子速度场仪在泵装置内流测量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4)32.杨英强.俞忠空气校准器在小量程流量计校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10)33.闫法义管路系统流体数值建模及虚拟可视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34.吴允柱汽车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35.俞凯凯.徐惊雷.马静非对称喷管超声速流场的PIV实验与数值模拟[期刊论文]-航空动力学报 2012(9)36.向文杰.吴晓庆.侯再红标准型风刀的风速标定及其流场特性研究[期刊论文]-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3(5)37.李福生.徐新喜.赵秀国.孙栋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及其在人体上呼吸道气流流场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2(5)38.胡丹梅.田杰.杜朝辉水平轴风力机尾迹流场PIV实验研究[期刊论文]-太阳能学报 2007(2)39.傅培花.程隆棣.王善元集聚纺技术中气流速度场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5(4)40.孙柏刚.冯旺聪.李向荣.郑士琴PIV在柴油喷雾测试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车用发动机 2004(1)41.刘欢.吴超羽河口湍流数据现场采集和后处理[期刊论文]-海洋工程 2011(2)42.华义祥.李安虎光纤传感器及其在流量测控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通用机械 2005(3)43.徐榕.赵坚行.刘勇.颜应文.王锁芳TAPS/MLDI低污染燃烧室油雾特性[期刊论文]-航空动力学报 2012(11)44.王清松液力传动元件流场实验及流动图像判读系统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45.槐文信.韩杰.曾玉红.杨中华淹没柔性植被明渠恒定水流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水利学报 2009(7)47.潘娜.沈超基于LDV和PIV技术的热声热机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热能动力工程 2012(5)48.冯骞.王超.汪翙水流紊动特性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环境科学 2008(6)49.槐文信.韩杰.曾玉红.安翔.钱忠东基于掺长理论的淹没柔性植被水流流速分布研究[期刊论文]-应用数学和力学 2009(3)50.Wen-xin HUAI.Jie HAN.Yu-hong ZENG.Xiang AN.Zhong-dong QIAN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flow with submerged flexible vegetations based on mixing-length approach[期刊论文]-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2009(3)51.董明哲新型燃烧方式电控系统设计与PIV技术在发动机测量中的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552.杨可负压隔离病房室内气流组织的优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53.王焕洋漩流中间包的水模实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54.刘洋螺旋翅片管外气固两相流动的特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55.刘杰基于PDA测量技术的螺旋翅片管束气固两相流流场特性试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56.张文肖板坯连铸结晶器内熔体流动的PIV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57.李兴华半干法烟气脱硫塔内速度场PIV测试及LIFAC运行性能优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58.欧阳飞桥墩周围紊流区宽度及桥梁通航孔净宽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59.韩智明通航船闸输水阀门后复杂分离流试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60.薛里爆炸水雾降尘机理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61.张环月铝合金板坯连铸过程流动现象的DPIV物理模拟[学位论文]硕士 200662.田辉平水下图像测量过程中构像信息的获取[学位论文]硕士 200563.刘德新立体传质塔板CTST罩内气相速度分布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64.韩智明通航船闸输水阀门后复杂分离流试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65.郭丽杰涡流空气分级机的流场特性和分散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66.蒋爱华.张志谊.章艺.华宏星离心泵噪声研究的综述和展望[期刊论文]-振动与冲击 2011(2)67.杨庆华一种静脉滤器的设计及相关问题的软件仿真[学位论文]硕士 200668.张立麒阳极焙烧炉焙烧过程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69.张行周汽车空调整车环境模拟系统仿真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70.孙会新型内外组合搅拌桨混合性能的研究——数值模拟技术在组合搅拌桨混合釜中的应用[学位论文]博士2005本文链接:/Periodical_lxysj200205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