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

合集下载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摘要: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是在鼻内镜监视下实施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为慢性泪囊炎的一种简捷、易行、安全手术治疗途径,该术试避免了经皮手术损伤内眦血管和韧带的弊病,无面部瘢痕,手术并发症少,同时可矫正影响泪囊造孔引流,导致手术失败的鼻腔、鼻窦疾病或解剖异常等因素。

笔者对近年来22例慢性泪囊炎应用鼻内镜手术技术在鼻内镜下完成了泪囊鼻腔造孔术的初步疗效。

关键词:泪囊;鼻内镜;造孔一、概述慢性泪囊炎的传统方法为鼻外径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该术式为以后临床广泛应用,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后遗留面部瘢痕,手术操作较复杂,然经鼻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经鼻腔直接观察操作,术野小,照明差,操作困难。

由于解剖上泪囊与鼻腔相隔两层结构,即鼻粘膜和骨性泪囊窝,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位于中鼻道前端,提示经鼻行泪囊造孔手术较传统经皮手术更为简捷,易行和安全。

该术试避免了经皮手术损伤内眦血管和韧带的弊病,无面部瘢痕,手术并发症少,同时可矫正影响泪囊造孔引流,导致手术失败的鼻腔、鼻窦疾病或解剖异常等因素,如鼻窦炎、鼻息肉、泡性中鼻甲及鼻中隔偏曲等,临床效果良好,较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有明显的优点。

二、解剖概要1.泪道等构成泪道由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

泪点是泪道的起始处,位于内眦睑缘的乳头状凸起处,上下各一。

泪小管由上下泪小管和泪总管组成,连接泪点与泪囊。

2.泪囊长12-15mm,宽4-7mm,位于前后泪塉之间的泪囊窝内,前泪嵴由上颌骨额突形成,后泪嵴属泪骨。

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位于中鼻道前端,鼻丘的外侧。

3.鼻泪管鼻泪管长12-24mm,由泪囊至鼻腔外侧壁,骨性泪道由上颌骨、泪骨、下鼻甲骨组成。

鼻泪管向下开口于下鼻道,下鼻甲弯曲部的下方,一般距前鼻孔3-4cm.鼻泪管开口常呈裂隙状。

三、术前提示1.明确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适应证:慢性及复发性泪囊炎、泪囊粘液囊肿、泪囊结石、外伤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治疗新选择——鼻内腔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治疗新选择——鼻内腔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治疗新选择——鼻内腔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为什么他们眼里常含泪水?原来是慢性泪囊炎惹的祸。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由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导致鼻泪道阻塞,泪液不能排出,长期滞留在泪囊內。

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表现为溢泪、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眼部流出等症状。

由于药物治疗无效,探通、插管效果并不理想,激光治疗效果不确切,目前,慢性泪囊炎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是经鼻根部皮肤切口,鼻骨造洞,将泪囊与鼻黏膜直接吻合,达到引流泪液的手术目的,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皮肤留有瘢痕,影响面容美观。

而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是非丰常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借用内窥镜良好的照明系统,精准定位吻合,由鼻腔进入在泪囊处开个'小窗”,手术即可完成。

具有痛苦小,面部不留疤,术后组织损伤小,恢复快,适用多种泪道疾病等优势,是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法。

1手术适应症1、慢性泪囊炎、泪囊囊肿、泪囊结石需行手术者。

2、面颅骨复杂骨折致泪囊炎、鼻泪管阻塞者。

3、伴有鼻腔炎性疾病、结构形态异常及鼻腔肿物者。

4、常规手术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复发者。

5、对容貌外观要求较高者(术后面部不留疤痕),尤其适于年轻的女性。

2鼻内镜微创治疗泪囊炎的优势1、鼻内镜技术的引进,使泪囊手术在直视下很方便地进行。

2、手术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

3、术后反应轻、恢复快。

4、面部不遗留瘢痕,手术的效果、成功率高。

鼻內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等疾病有明显的优势,望患者积极咨询治疗,早日解除病痛。

目前我院五官科已完成近20例慢性泪囊炎经内镜下泪囊造孔术,均取得满意效果。

为地方百姓的健康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口碑。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观察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观察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黏膜长期受到炎症的影响,导致泪液不能及时排出,泪囊积液形成。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泪囊区疼痛、流泪、泪囊区肿胀、泪袋过度积液等。

传统的治
疗方法为开刀切除泪囊,但是该方法创伤大、疼痛严重、恢复时间长且易引发合并症,如
无法复原的泪道梗阻等。

因此,近年来,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也逐渐
受到关注。

本研究招募了2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


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鼻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吻合口通畅。

其中16例患者术后无明显不适,泪眼清晰,其余4例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肿胀和持续性流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均
逐渐消失。

术后1周和1个月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其中1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无需进一步治疗。

另外,有2例患者出现了轻微不适,并进行了药物治疗,症状消失。

本研究显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切口小、创伤轻、术后恢复快,而且具有较高
的治疗效果。

术后随访显示,大部分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极少数患者出现了轻微不适,经
过药物治疗也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因此,该方法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也需要注意,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该手术。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6-05-25T15:53:38.2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3期作者:王苑郑国玺[导读]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710004【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泪囊炎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结果共收集鼻内镜下DCR治疗并术中采用膨胀海绵对造孔进行扩张的慢性泪囊炎患者20例,其中伴慢性鼻窦炎2例,鼻中隔偏曲3例,外伤后并发泪囊炎1例,DCR后失败再手术1例。

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3年,治愈率为95%(19/20),好转1例,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病例。

结论鼻内镜下DCR联合术中采用膨胀海绵对造孔进行扩张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安全、有效与微创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泪囊炎;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膨胀海绵【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ve method and value of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Methods: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at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0 to September 2013 were collected,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A total of 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undergoing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combined with intra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expansion foam to expand the stoma,among which,there were 2 patients with chronic sinusitis and 3 patients with nasal septum deviation,1 post-traumatic patient was complicated by dacryocystitis and 1 operative failure patient accepted dacryocystorhinostomy again.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ime was 6 months to 3 years,the curative rate was 95%(19/20),1 patient improved,recurrent patient was not observed during the follow-up.Conclusion: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combined with intra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expansion foam to expand the stoma was a safe,effectiv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Key words】Dacryocystitis;Nasal endoscopy;Dacryocystorhinostomy;Expansion foam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意大利医生Toti于1904年首次采用鼻外径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临床医师常常采用此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

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泪囊脓肿的临床观察

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泪囊脓肿的临床观察

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泪囊脓肿的临床观察目的评价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泪囊脓肿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泪囊脓肿患者行泪囊鼻腔造孔术,观察术后炎性反应变化、泪道通畅、溢泪改善及造孔情况。

结果21例患者术后3天疼痛症状消失,7天红肿消退,术后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随访6~24个月,无复发,鼻内镜检查示泪囊鼻腔造孔开放及周围黏膜上皮化良好。

2例好转稍有溢泪但无脓,冲洗有阻力但通畅,鼻内镜检查示造孔口狭窄呈缝隙状。

结论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泪囊脓肿,不仅降低了复发率,同时手术成功率高,术后短期内感染即得以缓解,不失为一种较佳的治疗手段。

标签:泪囊脓肿;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传统方法对泪囊脓肿的治疗包括全身用抗生素、局部热敷、超短波理疗,经皮肤切开排脓,放入引流管引流。

然而常规的治疗措施易导致感染控制后复发,皮肤瘘管形成,严重的皮肤瘢痕,尤其对于年轻患者是个难以接受的事实。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对泪囊脓肿的患者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l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6月至2013年9月在张家口市第四医院收治的泪囊脓肿患者23例,其中女17例,男6例,年龄32—60岁,均为单眼发病,右眼10例,左眼13例,泪囊脓肿形成前均有慢性泪囊炎病史2-10年。

典型症状:泪囊区皮肤红肿和疼痛,眼睑皮肤不同程度红肿,泪囊区可触及波动性脓腔,所有患者脓腔均经CT检查证实,2例伴有眶蜂窝组织炎,3例为第2次发作,且有首次发作后经皮肤切开泪囊排脓史。

1.2术前准备:入院后以五水头孢唑啉钠静脉滴注控制感染,总天数1—2天。

1.3 应用器械0°及30°硬性鼻腔内窥镜,鼻科电钻,电动吸引器,高频电刀,镰状刀,黏膜剪,黏膜剥离子,泪道探针,生物胶等。

1.4 手术方法取仰卧位,常规术区消毒,铺无菌巾。

以2%地卡因加肾上腺素(1:10000)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

1%利多卡因行钩突前方、鼻丘区域局部浸润麻醉,并以钩突为后界做黏膜瓣,上平中鼻甲附着处,在中鼻道前端做1O一15mm鼻黏膜瓣,剥离黏膜游离上颌骨鼻嵴骨面,电钻磨薄骨嵴,咬除部分上颌骨鼻棘以及部分泪骨,形成骨窗,直径10mm左右。

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

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道探通
探针受阻的感觉 是软的,泪总管 阻塞; 探针受阻的感觉 是硬的,鼻泪管 阻塞;
泪道CT
泪道CT
泪囊造影的意义:泪囊形态、阻塞位置
治疗
泪道探通
人工泪管植入术
泪道激光手术
泪囊鼻腔吻合术
泪囊鼻腔吻合术
1904年Toti首次介绍经面部切口行泪囊鼻腔 造口术,成为眼科医师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 泪管阻塞的传统手术,并沿用至今。
可同期处理鼻腔病变:如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 等。 泪囊靠近鼻腔侧,手术在监视器下进选择
泪囊定位 骨窗足够大 泪囊开放充分,泪囊瓣与钩突对位缝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利器
手术步骤
经泪小点插入泪道探 子至泪囊,顶起泪囊。 用前房穿刺刀纵行切 开泪囊,做蒂在后方 的泪囊瓣,与钩突对 位缝合。
手术步骤
术后处理
全身:静滴抗生素 局部: 术后3天清理鼻腔填塞物 泪道冲洗 qod 鼻内镜术后常规
优点
避免了面部瘢痕,无需切断内眦韧带,最大限度的保留 泪囊生理功能。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陈爱平
泪道
上下泪小点 上下泪小管 泪总管 泪囊 鼻泪管
慢性泪囊炎
好发于老年妇女; 病因为鼻泪管的狭窄 或阻塞; 泪溢(迎风流泪); 泪囊区肿痛,反复感 染,挤压泪囊有脓性 分泌物;
泪道冲洗与诊断
泪道冲洗与诊断
泪道探通
术前检查
泪道冲洗,泪道探通;
鼻内镜检查; 鼻窦CT平扫及泪囊碘油造影:泪囊是否含气,判定 泪囊大小形态,明确有无泪小管、泪总管阻塞;
手术步骤
定位泪囊 泪上颌缝, 上界:中鼻甲腋部上 8mm。 钩突前缘“V”型粘膜 瓣,蒂略高于中鼻甲 腋部。

手术讲解模板: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

手术讲解模板: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
术后处理: 2.用加地塞米松(0.1%)的抗生素滴眼液 滴眼,每日3次。
手术资料: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
术后处理: 3.术后1周开始自泪点冲洗泪道。以后每 周复查并冲洗1次。1个月后改为每2周1次, 共1个月。
手术资料: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
术后处理: 4.术后2~3个月拔除扩张管。拔除管后每 周复查1次,持续1个月后,改为每月复查 1次,共观察3~6个月。
手术资料: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
适应证: 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适用于鼻泪 管阻塞。
手术资料: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
手术禁忌: 泪道有急性炎症。
手术资料: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
术前准备: 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泪道。
手术资料: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
手术步骤:
于鼻前堤下方做近圆形黏骨膜切口(约 10mm),除去此黏骨膜,边缘用激光止血 和修整,可见泪囊内侧壁的上颌骨额突及 与泪骨相连的骨缝。用小圆凿和咬骨钳先 去除上颌骨额突部分骨质,再将骨孔扩大 至10mm,可见泪囊内侧壁呈淡蓝色,用泪 道探针自泪点探入泪囊,顶起其内侧壁, 在确认泪囊内侧壁的范围
手术资料: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
并发症:
该手术避免了经皮手术损伤内眦血管和韧 带的弊病,无面部瘢痕,手术并发症少, 一般的并发症有如下:高碳酸血症、皮下 气肿、腹腔出血、肺栓塞、右门静脉形成 等等。
手术资料: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
术后护理: 1. 术中泪囊的定位。
手术资料: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
手术资料: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
手术步骤:
后,用镰状刀沿骨孔边缘切除泪囊内侧壁, 再用激光对创缘加以修整和止血。用生理 盐水自泪点冲洗泪囊。骨孔处放置扩张管, 一端引出鼻外并妥为固定。此手术在无鼻 内镜时也可在普通额镜下施行。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处理泪囊与鼻腔连接处
用探针从泪小点插入,顶起泪囊 内侧壁。然后,用咬骨钳扩大骨 孔,使泪囊与鼻腔充分沟通。注 意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止血与缝合
手术过程中要彻底止血,确保术 野清晰。最后,用可吸收线缝合 泪囊和鼻腔黏膜瓣,以固定其位 置并促进愈合。
04
手术配合与护理要点
巡回护士职责与任务
术前准备
疾病的患者。
禁忌症
02
急性泪囊炎、泪囊结核、泪囊肿瘤等疾病,以及严重鼻部疾病
、鼻腔结构异常的患者。
特殊人群
03
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手术风险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术前评估及准备
术前评估
包括眼部检查、鼻部检查、泪道冲洗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 可行性。
术前准备
包括术前用药、眼部清洁、备皮等,同时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过 程、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常用手术器械介绍
切割器
用于切除病变组织,如鼻息肉 等。
吸引器
用于吸除手术过程中的出血和 分泌物,保持手术视野清晰。
止血钳
用于夹住血管或组织进行止血 。
扩张器
用于扩张鼻腔,方便手术操作 。
设备使用注意事项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避免损坏。
使用前检查设备性能,确保正 常运转。
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及时调整设备参数。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本次手术成果总结
手术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目标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成功实施,解决了患者泪 道阻塞问题,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并发症发生率低
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围手术期管理,有效降低了 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经鼻鼻腔泪囊造口术讲解模板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经鼻鼻腔泪囊造口术讲解模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手术资料:经鼻鼻腔泪囊造口术
术后护理:
3、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饱和脂肪酸 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 低胆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猪油、牛 脂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手术资料:经鼻鼻腔泪囊造口术
术后护理: 4、注意局部个人卫生,防止发生急性感 染。
谢谢!
手术禁忌: 泪小点、泪小管阻塞所致的溢泪。
手术资料:经鼻鼻腔泪囊造口术
术前准备: 1.根据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了解鼻腔、 鼻窦有无息肉、溢脓、鼻中隔偏曲、下鼻 道阻塞等情况,以决定手术方案。
手术资料:经鼻鼻腔泪囊造口术
术前准备: 2.术前1d行泪囊冲洗。
手术资料:经鼻鼻腔泪囊造口术
术前准备:
手术资料:经鼻鼻腔泪囊造口术
概述:
cDonogh开展了内镜下鼻内泪囊鼻腔吻合 术,克服了术中观察的困难,使该术式在 逐渐取代眼科传统的经面部切口行泪囊鼻 腔造口术。
手术资料:经鼻鼻腔泪囊造口术
概述:
应用解剖:泪囊位于前后泪嵴间的泪囊窝 内,长约12~15mm。前泪嵴由上颌骨额突 构成,后泪嵴为泪骨的一部分。鼻泪管走 行于上颌骨、泪骨和下鼻甲骨构成的骨性 泪道内,长约18mm。泪囊定位是中鼻甲前 端,鼻丘内侧,上界平中鼻甲附着处,前 界为上颌骨额突,后界是钩突,下界是下 鼻甲上缘,泪囊在鼻
手术资料:经鼻鼻腔泪囊造口术
手术步骤:
5.用镰状刀或剪刀切开泪囊 壁(图9.4.18.2-4),可将 骨窗相对应的泪囊壁切除 (图9.4.18.2-5),或切成 U形瓣翻相下或翻相后以覆 盖相应的骨缘。
6.冲洗泪囊和鼻腔创面后经 泪小点插入硅胶扩张管,经 鼻腔造口引出
手术资料:经鼻鼻腔泪囊造口术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的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48例(48眼),术后6个月拔管,拔管后观察泪道通畅情况。

结果随访6个月~2年,48例(48眼),治愈42眼,好转6眼。

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鼻内窥镜手术;泪道植管术;慢性泪囊炎;泪小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由于长期泪溢,眼分泌物增多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口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4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患者,男20例,女28例,年龄21~65岁,病程3~30年,所选择病例均有溢泪、溢脓病史,保守治疗疗效欠佳,压迫泪囊区有脓性或粘液性分泌物溢出,冲洗有液体自原泪点返流,或探针探通时针头达不到鼻骨。

本组病例患者均无相关鼻内疾病。

术前均进行泪囊造影,表现为高密度阴影。

1.2术前准备术前鼻内镜检查鼻腔,鼻窦CT检查,了解有无鼻科相关疾病,如鼻甲肥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泪道造影了解泪囊位置和大小。

术前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生理盐水冲洗泪道。

1.3方法手术采用浙江天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内窥镜显像系统及超广角0°镜、鼻钻。

患者取仰卧位。

用1%的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鼻腔粘膜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少许肾上腺素于鼻丘、钩突前缘粘膜局部浸润麻醉。

以中鼻甲前端附着处钩突后界的鼻粘膜以镰状刀做直径为1.5cm的弧形切口,至骨表面,分离局部粘膜并将其去除,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用电钻磨除上颌骨额突,分离泪骨前部并将其去除,形成直径约1cm的骨窗,暴露泪囊内壁,用镰状刀切开泪囊将泪囊内壁做向后的粘膜瓣,与钩突切缘对合,清除骨窗周围骨屑及粘膜组织,扩张上、下泪小点及探通、扩张泪小管,冲洗泪囊后,将直径0.5mm的硅胶管分别经上、下泪点导入,从鼻腔造孔引出,在鼻腔内打结,结扎硅胶管时上下泪小点距离约1~2mm,观察睑裂无变小、嘱患者转动眼球时硅胶管未触及到角膜。

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观察

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观察

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观察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随访6个月。

结果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总有效率为98.3%。

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疗效满意,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理想方法。

标签:鼻内窥镜;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造口Clinical effect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f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XU?Wenjun??YANG?Jun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and Otorhinolaryng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Meishan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Meishan 62001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f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ere followedg up 6 monthes after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and then analysed the effective rate.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f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as 98.3%. Conclusion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es for chronic dacryocytitis.[Key words] Nasal endoscopy;Chronic dacryocystitis;Dacryocystorhinostomy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疾病,过去都由眼科医生在鼻外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创伤大,面部有瘢痕,而且鼻外切口手术时泪囊与鼻腔黏膜吻合口暴露不清,有时造口可能通到了前组筛窦中,对同时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及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不能同期进行手术,也影响手术的成功率。

鼻内镜下鼻泪管造口术与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比较

鼻内镜下鼻泪管造口术与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比较

鼻内镜下鼻泪管造口术与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比较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泪管造口术与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的57例(6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鼻内镜下鼻泪管造口术组(A组)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组(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A组的治愈率为93.8%,显著高于B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后无明显溢泪感,B组术后5例(17.9%)有溢泪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内镜下鼻泪管造口术的疗效、虹吸导泪功能优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是鼻泪管阻塞疾病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nasal lacrimal ostomy and dacryocystorhinostomy under nasal end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 Methods 57 cases (62 eyes)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from February 2010 to February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nasal lacrimal ostomy under nasal endoscope group (group A)and dacryocystorhinostomy under nasal endoscope group (group B)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mode.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cure rate in group A was 93.8%,which was higher than 90.0% in group B,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tears detention sense in group A after operation,but there were 5 cases (17.9%)with tears detention sense in group B after operation,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iphon derivation of tear function in nasal lacrimal ostomy under nasal endoscope is better than that in dacryocystorhinostomy under nasal endoscope,and nasal lacrimal ostomy under nasal endoscope is a new mode of operation in the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Key words] Nasal endoscopy;Nasal lacrimal ostomy;Dacryocystorhinostomy;Siphon derivation of tear;Chronic dacryocystitis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多发病[1],主要表现是溢泪、溢脓,鼻外或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依然是目前最主要的手术方式。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治疗预后。

结果:1例外伤性泪道阻塞的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失败,改为鼻外径路手术;全部慢性泪囊炎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其中3例患者同时行泪道置管,未置管患者中有1例在随访中发现造瘘孔不通,再次给予置管,3月后拔管造瘘孔通畅。

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安全有效,且没有面部瘢痕,应该成为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首选,但应做好术前评估、术中泪囊准确定位和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的密切随访工作。

【关键词】泪囊鼻腔造孔术;泪囊;溢泪;鼻内镜手术;鼻泪管【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063-03The treatment of acquired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with endoscopic endo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Fan Jiangang1,Yang Ying2,Chen Li2,Li Jingxian1,Li Debing1,Gu Qingjia1,ZhaoLibing1,HE Gang1.1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Sichuan Academyof Medical Science and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engdu 610072,Chin a;2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and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afety and clinical effect of endoscopic endo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for acquired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Method The clinical data,operation method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of 19 acquired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endo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surgery of 1 posttraumatic obstruction of lacrimal pathways patient failed and changed to external approach surgery;3 cases of all dacryocystitis patients had tubes inserted intra-operatively after endoscopic endo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accomplished,1 cases without tubes inserted had epiphora again and silicon tube inserted in clinic, the patency of rhinostomy achieved after tube removed 3 months later.Conclusion The endoscopic endo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should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acquired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because of its safety and good effect and no facial scar,but the preoperative evaluation,intraoperative accurate lacrimal sac location and optimal surgical treatment and postoperative close follow-up should be emphasized.【Key words】Dacryocystorhinostomy;Lacrimal sac; Epiphora;endo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Nasolacrimal泪道系统是排泄泪液的器官,它是由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的,其中鼻泪管在泪液的排泄和非特异性免疫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鼻内视镜泪囊鼻腔造口术

鼻内视镜泪囊鼻腔造口术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耳鼻喉科蔡易錚醫師妳是淚眼美人還是英雄不流淚呢??---談鼻內視鏡淚囊鼻腔造口術溢淚(epiphora)其實是一種不論在社交上或是功能上均十分惱人的問題,除了在2~4%新生兒中可見的先天性鼻淚管狹窄,後天性鼻淚管狹窄其實更為常見,其原因大致上又可以分成1.淚腺過渡分泌,如過敏、結膜炎、睫毛倒插、乾眼症等原因2.淚管幫浦功能不良,如眼瞼過於鬆弛、眼輪匝肌無力、顏面神經麻痺等疾病3.因為整個鼻淚管系統中,某個管道過於狹窄甚至於堵塞,造成淚液排放有問題。

回顧過去處理阻塞性鼻淚管狹窄的方法,其實早在1893年Caldwell即發表藉由鼻內(endonasal approach)的方式,將鼻淚囊與鼻腔內空間形成瘻管,藉以排放淚水,但是以肉眼來施行此手術,不僅效果不盡理想,且造成併發症的機率亦高。

至1904年時,Toti發表經皮膚切開以進行淚囊鼻腔造瘻術(external approach)來處理溢淚的問題,雖然這個方法的成功率甚高,但是不管對病人臉部的外觀或是排淚功能均有較大的影響。

直到1980年代,隨著內視鏡技術的進步,McDonogh於1989年發表了以內視鏡施行鼻內淚囊鼻腔造瘻術各種手術方法的改良,藥物或支架(stent)的使用,甚至藉由某些雷射製造瘻管,內視鏡鼻內淚囊鼻腔造瘻術(trans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以下簡稱TEDCR )的手術成功率也漸漸改善,某些報告指出其效果甚至可與經皮切開淚囊鼻腔造瘻術相比。

隨著內視鏡手術儀器與方法的純熟,經鼻內視鏡淚囊鼻腔造口術(TEDCR)也愈來愈被更多耳鼻喉科醫師所接受,本科研究發現,本院經鼻內視鏡處理淚囊鼻腔造口術手術結果與其他已發表文獻相去不遠,以TEDCR來治療因慢性淚囊炎或鼻淚管阻塞造成之淚溢症具備顏面美觀的保持、高成功率、低術中及術後併發症以及眼輪匝肌和內眥肌腱的幫浦功能得以保存等優點,並且對於鼻內其他疾病可一併處理,是一安全可靠且成功率高的鼻淚管阻塞手術方法。

鼻内镜下带蒂黏膜瓣转移式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鼻内镜下带蒂黏膜瓣转移式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鼻内镜下带蒂黏膜瓣转移式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目的:探討鼻内镜下带蒂黏膜瓣转移式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本院眼科收治的急性泪囊炎患者37例(37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鼻内镜下带蒂黏膜瓣转移式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一次性引流管使用、术后24 h 情况观察及处理,以及泪囊区皮肤瘢痕情况。

结果:本研究37例(37只眼)患者在手术过程中,20例(20只眼)因泪小点狭窄、堵塞、泪囊异常使用一次性泪道引流管(泪道硅胶管),使用率为54.05%。

32例(32只眼)产生疗效,临床总有效率为86.49%;其中治愈25例(25只眼),治愈率为67.57%;有效7例(7只眼),有效率为18.92%;无效5例(5只眼),无效率为13.51%。

术后24 h 内,鼻腔内疼痛23例(23只眼)仅给予观察处理;眼部磨涩不适18例(18只眼)仅给予观察处理;鼻孔或咽部少量渗血31例(31只眼)仅给予观察处理;2例(2只眼)鼻部滴血/咽喉咳血较多,给予鼻孔填塞。

将健康眼泪囊区皮肤与患眼进行比较,其中美观满意31例(31只眼),美观不满意6例(6只眼),泪囊区皮肤瘢痕美观满意率为83.78%。

结论:鼻内镜下带蒂黏膜瓣转移式泪囊鼻腔造孔术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疗效肯定,患者对于泪囊区皮肤瘢痕美观满意率较高,受到患者的青睐,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急性泪囊炎是临床上眼科常见的急性感染性泪道系统疾病,患者表现为流泪、流脓,不同程度的流泪、流脓,泪囊区出现红、肿、热、痛,泪道冲洗示阻塞,体温升高,患侧的耳前淋巴结肿大[1-2]。

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均是急性泪囊炎的常见致病菌,若不能给予有效、快速的治疗,极易诱发眶蜂窝组织炎,尤其是免疫力低下、感染控制不理想患者易发展为脓肿、脓毒症、败血症,威胁患者的生命[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张立强济南市文化西路107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济南,250012摘要本文从泪道系统的解剖、术前评估、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进行了介绍。

泪囊上界可达中鼻甲前穹隆部上方平均达8mm。

选择手术病例时需排除泪点和泪小管的病变,否则会影响手术成功率。

骨窗要尽量开大,对防止术后泪囊造口的闭锁。

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创面和骨质裸露有助于使刀口尽快愈合。

精细的操作和准确定位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鼻内镜泪囊炎外科手术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延伸到了越来越多的鼻眼相关疾病的治疗领域。

既往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主要由眼科医生从鼻外途径进行,这样,患者面部会遗留皮肤切口瘢痕,而且,由于从鼻外切口进行手术时,泪囊与鼻腔粘膜的吻合口暴露不清楚,有时造口可能通到了前组筛窦中。

同时,对合并鼻窦炎的患者,由于不能同期进行处理,也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

鼻内镜技术的引进,使泪囊手术在直视下很方便地进行,简化了手术操作,术后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

一.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应用解剖泪液主要由位于眼眶外上方隐窝内的泪腺分泌。

由深层的粘液层和浅层的油脂层组成的薄薄的泪膜在眼球暴露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

泪液汇聚于内睑缘,在此经上下泪点的开口引流进入泪小管。

泪小管起始段的2mm与睑缘垂直,而其远端8mm则与眼睑平行,下行于内眦韧带深面最后进入泪囊。

大多数情况下,上下泪小管在进入泪囊前汇聚成泪总管。

泪囊位于卵圆形的泪囊窝内,该窝高约15mm,宽约10mm。

上颌骨额突较厚的骨质构成泪前嵴,是泪囊窝的前缘。

与此相反,菲薄的泪骨形成泪后嵴,为泪囊窝的后界。

上颌骨额突与泪骨于垂直跨越泪囊的纵行骨縫处融合。

泪囊的下端在其进入由上颌骨、泪骨及下鼻甲骨组成的骨性鼻泪管时逐渐变细。

鼻泪管在骨管内行程约12mm,然后与位于下鼻甲下方开口于下鼻道的内长约5mm的膜性鼻泪管相连。

鼻泪管开口于位于下鼻道前中1/3交界处,距下鼻甲前端约8mm,距前鼻嵴约2 9mm。

该处常有粘膜瓣覆盖,称为Hasner 瓣膜,该瓣膜有助于防止鼻腔分泌物返流。

从鼻腔内观察,泪囊位于中鼻甲前方鼻腔外侧壁骨质下,其后界常延伸至中鼻甲的下方,上颌线之后。

关于泪囊的上界,早期研究认为在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附着处上方少许延伸。

近期研究表明,泪囊上界可达中鼻甲前穹隆部上方平均8mm。

这样,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时,鼻腔粘膜切口和去除骨质的范围需相应向上延伸。

否则,不易打开全部泪囊,影响手术的成功率。

上颌骨额突前方即为面部软组织,手术中将上颌骨额突骨质去除后,如果遇到小泪囊或周围有瘢痕时,定位泪囊会有些困难,有时可将面部软组织误以为泪囊切开,引起面部软组织的感染或面部皮肤皮下瘀血。

二.术前准备评估及手术适应证所有患者术前均需经眼科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检查,以排除引起泪液过多的其他疾病,常见的有:泪小点瘢痕狭窄或闭塞,泪小管狭窄或闭塞,结膜炎或睑炎,眼睑错位,后者可使泪小点不在其原始位置,因而收集泪液困难。

以探针经泪小点向内探查,如探针受到的阻挡是软性的,则可能存在泪小管的狭窄或阻塞,如探针受到的阻挡是硬性的,说明探针已达泪囊的内侧骨壁,提示泪小管是通畅的。

对泪囊的评估需行泪囊造影和CT检查。

泪囊造影可反映泪囊的大小,CT检查则可反映泪囊周围骨质的厚薄,骨性泪囊壁的大小以及有无合并慢性鼻窦炎,这对于术者制定手术方案准确评估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有前期鼻窦手术史者尤为重要。

泪囊评估完成后,再通过琼斯染料试验检查是否存在鼻泪管阻塞。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并不存在泪道系统的解剖阻塞,而是一种功能性阻塞,当有症状的患者在泪囊造影正常时,同位素扫描可帮助确认功能性阻塞。

如果同位素扫描确认鼻腔内没有同位素进入,则可明确功能性鼻泪管阻塞。

这些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效果较单纯解剖性阻塞者差些。

患者术前还需行鼻内镜检查,以评估有无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鼻窦炎及鼻肿瘤的情况存在。

这些可在泪囊手术的同时一并进行处理,以保证泪囊手术的成功率。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手术适应证为:慢性泪囊炎、泪囊粘液囊肿、泪囊结石等。

此外,因切除鼻部肿瘤所需而切除鼻泪管后有时也可行泪囊鼻腔造口术,以防止术后发生泪囊炎。

禁忌证为:泪小管狭窄阻塞、泪点狭窄阻塞及鼻腔鼻窦存在急性炎症。

三.手术方法1 麻醉:全麻或局部麻醉均可。

2 粘膜瓣切口:第一个水平切口在中鼻甲前穹隆部上方8-10毫米处,入刀处位于中鼻甲前穹隆向后约3毫米,切口向前约10毫米,切至上颌骨额突上,然后刀片转为纵向,做垂直切口至中鼻甲垂直高度的2/3,切口终止于下鼻甲插入鼻腔外侧壁处上方,刀片再转向横向,下方的切口始于钩突附着处,向前与垂直切口相连。

以剥离子抬起粘膜瓣,剥离子贴着骨面并沿上颌骨额突的突起滑动。

在这个部位触一下骨质可以识别软的泪骨与硬的上颌骨额突的连接部。

这样,形成一个蒂在钩突的粘膜瓣。

粘膜瓣可在泪囊造口完成时,经过修剪,覆盖裸露的骨面。

也可将粘膜瓣直接切除。

3 切除骨质方法:较薄的泪骨在钩突附着处前方,约2-5毫米宽,手术区域以钩突为后界。

以圆刀从泪囊后下缘处将较软的泪骨剥落去除,如果遇到困难,则需要在剥离泪骨前将上颌骨额突先去除。

用上颌窦咬骨钳咬除上颌骨额突下部,咬骨钳的尖端在已去除泪骨的泪囊上向外推压。

当咬骨钳靠近泪囊去除骨质时,注意不要夹住囊壁。

切除上颌骨额突后,泪囊前下部分就暴露出来了。

咬骨钳继续尽可能向上去除骨质直到骨质厚到咬骨钳不能操作。

在这个位置,用粗金钢钻去除位于上方粘膜切缘处以下的骨质。

粗金钢钻轻接触泪囊壁不会损伤泪囊,但钻头明显压在泪囊上会造成损伤。

去除骨质至整个泪囊完全暴露,泪囊应位于鼻腔外侧壁上的凸出部,当泪囊被切开,粘膜瓣翻转出时,可平铺在鼻腔外侧壁上,骨质去除的范围越大,泪囊粘膜瓣越容易平铺在鼻腔外侧壁上,因此泪囊在鼻腔外侧壁上是造袋而不只是在囊壁上开个窗。

4 泪囊处理用泪点扩张器扩张下泪小点,然后将泪囊探针伸入泪囊,当探针在泪囊中上下移动时,可看到其尖在泪囊壁后面运动,确认探针确实在泪囊中。

如果探头端没有在泪囊薄壁后运动则表明探针可能仍在泪总管和泪囊的结合部,泪囊外侧壁可被推挤在内侧壁上,因而内侧壁可以活动,但看不到探针头。

通过囊壁看见探针头后,以镰状刀尖端在探针下缘压进被顶起的囊壁,将泪囊从顶到底切开,形成前后两个纵行粘膜瓣,再在瓣的上下行横行切口,以便于粘膜瓣更好地贴附于鼻腔外侧壁上。

泪囊应开放到底,防止底部水仓形成,造成粘液聚积,上行堵塞造孔口。

泪囊顶端应向上开放至能很容易看到泪总管进入泪囊的开口处。

也有作者主张,纵行切开泪囊时,可将泪囊做成一个尽可大的前粘膜瓣或后粘膜瓣,再将其贴附于鼻腔外侧壁的创面上。

通常做后粘膜瓣操作较容易些。

5 扩张管如果泪囊较大,且泪囊粘膜表面无明显水肿或息肉,泪囊粘膜瓣能很好地平铺于鼻腔外侧壁上,以止血绫、耳脑胶或银夹将粘膜瓣固定妥当后,也可不必放置扩张管。

但小泪囊或接受修正性手术者,需通过泪小管置入扩张管,作为术后恢复期扩张泪囊切开口之用。

6 填塞评估泪囊四周裸露的骨质,将鼻腔外侧壁粘膜瓣复位于开放的泪囊上面,修剪粘膜瓣,使其覆盖骨面,并使粘膜瓣与泪囊粘膜瓣和鼻腔粘膜相接,利于愈合,以减少肉芽和瘢痕的形成。

可用止血绫轻轻填塞鼻腔。

7 术后护理术后3-4小时开始用生理盐水喷鼻,可清理残留的血痂,保持鼻腔湿润。

鼻腔外用鼻喷激素,可适当口服泼尼松,以减少瘢痕形成。

以抗生素点眼3周。

应用抗生素5天。

术后复查1月内1周1次,以后每月1次至痊愈。

鼻内镜下清理局部肉芽血痂。

每周1次泪道冲洗,4周后取出泪道扩张管,检查泪囊功能,如出现肉芽增生,可钳除。

在修正性手术患者,扩张管的放置时间可延长至6月。

术后18个月方可认为痊愈。

修正性手术:修正性手术中初次手术骨窗变异较大,且泪囊变小,增生较多瘢痕,开始的粘膜切口与前所似,但垂直切口必须在前次手术所作的骨窗之前,如果不易确定前次手术骨窗的前界在何处,可找到上颌骨额突,在额突上方开始向前后移动直到找到骨质与软组织的连接处,此时可感觉到软的泪囊开窗处。

粘膜切口做好后,再分离粘膜瓣,因为粘膜与下方的泪囊可能有结缔组织相连,可用锐利的手术刀分离。

粘膜瓣分开后,再将骨质补充切除。

将探针经泪小管置入泪囊,在内镜下可见探针撑起鼻腔外侧壁软组织。

切除泪囊周围粘膜,使泪囊鼻内开口的直径至少达1厘米。

如果泪囊已开放,则泪囊探针头则会暴露,再以探针作向导,去除探针周围的瘢痕,放置扩张管。

四.鼻内镜技术的优势及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既往眼科医生经鼻外行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时,如鼻窦存在炎症,则不进行手术,以防止刀口感染和术后造口的再狭窄。

鼻内镜手术技术允许同时处理泪囊疾病和鼻窦炎症,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不仅可避免面部瘢痕,还可有助于确定并纠正导致手术失败的常见的鼻内原因如粘连、中鼻甲肥大及筛窦疾病等。

由于泪囊外侧壁作为解剖屏障能有效防止鼻窦感染蔓延至眶内。

约15%的患者在泪囊鼻腔造口术时需要同期行鼻窦手术,47%的患者需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手术。

此外,由于儿童中鼻甲前穹隆部与颅底较近,从泪囊表面切除骨质时会有损伤颅底的危险,手术时应引起充分注意。

五.术后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成功的标准是患者症状消失,且在鼻内镜下检查见到泪囊开放良好。

术后效果与引起泪囊炎的病因有关,泪道解剖阻塞患者手术成功率可达95%,而泪道功能阻塞患者手术成功率是81%。

鼻内镜检查可见,95%的功能阻塞患者中解剖阻塞因素已解除,患者仍有症状,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泪囊造影中,泪囊正常或扩大者手术成功率为82%,而泪囊有瘢痕者为仅为29%。

值得注意的是,泪液收集功能与泪小管和泪囊的虹吸功能有密切关系,泪囊鼻腔造口后,尽管解剖学上泪道得到完全开放,但其虹吸功能却受到了影响,这可能是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

对部分泪囊粘膜水肿的病例,鼻腔局部用类固醇激素是否有效,尚未得到验证。

有关泪囊粘膜表面是否分布有足够的类固醇激素受体,尚未见相关研究。

在修正性手术中,泪囊周围可能增生较多的骨质及纤维组织,如何抑制这些骨质及纤维组织的增生,需要进行更多的基础研究。

临床经验表明,多次手术失败者,极有可能存在泪小管瘢痕,需要眼科医生协助处理。

六.手术并发症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并发症并不多见。

在切除骨质时有可能损伤纸板暴露眶脂肪,注意不要过度骚扰暴露的眶脂肪,以防引起眶内并发症,只要在钩突前方操作,则不易进入眶内。

术后粘连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主要是鼻腔外侧壁与中鼻甲或鼻中隔的粘连,应积极矫正偏曲的鼻中隔,部分病例可切除中鼻甲的前端以防离泪囊开口太近,也可减少粘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