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
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
科银夹 固定 , 硅胶 管 对鼻 腔 泪囊 造 口填
压 、 撑 作 用 , 不影 响造 口引 流 泪 液 , 支 且 泪
关键词
鼻 内镜
发性 泪囊炎
1 O4 7. 6
泪囊鼻腔吻合 术
道 冲洗也能顺利进行 , 并可防 i黏膜修复 E
过 程 中 瘢 痕 挛 缩 而 封 闭孔 口 的 发 生 银 夹 生 物 相 容性 好 , 局部 或 全 身 的不 良反 无 应 , 作 简 便 易 行 , 为 患 者 接 受 。 鼻 腔 操 易
用 0 广角鼻 内镜及影像 系统 , ME 。 MO D鼻 微创切割 器和鼻 内镜手术器 械 。术前 鼻 内镜下详细检查鼻腔及泪囊鼻腔 吻合 口, 见吻合 口阻塞 。患者取仰 卧位 , 常规消毒
铺 巾 , l 丁 卡 因 lm +1 1O 肾上腺 用 % O l :00
无并发症 发生 。手术有效率 10 0 %。
或加压后通 畅 ; ③无效 : 症状无缓解 , 冲洗 泪道不通或加压后仍不通 , 口闭锁。治 造
愈 和好 转均 视 为 手 术 成 功 , 者 相 加计 有 二
效 率 …
及C T检 查, 了解 泪囊 形态 , 所 有患 者 并
术 前行 泪道 冲洗 , 除泪 小 管 及 泪 总 管 阻 排
塞病变 , 鼻内镜 下检查均可见泪囊鼻腔吻 合 口阻 塞 。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藓样变 , 境界清楚 , 患处皮损周 围常 见抓痕 、 。它 是一 种 血痂 常见 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 国传 统医学称 之为“ 我 牛皮癣” 或
观察组手术失败 2 2 1 例 眼,例为鼻内造孔瘢痕挛缩再封
闭, 笔者分析后认为: 由于插入泪总管的硅胶管只有2m m左
[ ] 闫静君 , 4 邢丽丽 , 蔡斌 奇 .泪囊 鼻腔吻合 术治疗 慢性 泪
右, 术后局部组织修复时纤维增生形成瘢痕, 拔管后瘢痕挛
缩, 造成内造孔再封闭。解决方法为在插入泪总管的硅胶管 的下半段再套上一根约5 m的粗硅胶管并固定在 中鼻甲骨 m 上, 使鼻内造孔扩张. ; 例为外伤所致鼻腔结构异常 61 造影 证实为泪囊部位梗阻, 后转鼻外径泪囊鼻腔吻合术治愈 预 防措施为外伤型鼻泪管阻塞应行术前鼻泪管造影 , 了解梗阻
edsoi rioaroyts m n crncd c oyti J . n ocpc h d c cs t yo hoi ar cst n y oo y is[ ]
C iaJunl f nocp ,0 6 1 ( ) 18 hn ra o d soy20 ,2 2 :4 . o E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68例(7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术侧鼻腔及结膜囊表面麻醉。根据患者病情先解决鼻腔疾患,行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钩突切除术;再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观察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67眼(88%),有效7眼(9%),无效2眼(3%),未出现鼻腔粘连、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总有效率为97%。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可同期处理引起鼻泪管阻塞的鼻腔、鼻窦原发疾病。对提高远期疗效有独特优点,方法简便,适应证广,组织损伤小,面部无瘢痕,有推广运用价值。
标签:鼻内镜手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为泪囊与鼻泪管的炎症,主要为泪液排泄不畅而长期积滞于泪囊内,刺激泪囊黏膜,使之发炎肥厚,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而导致溢泪,或有脓性分泌物自泪点返流,经局部滴药和冲洗泪道无效者则需手术[1]。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已显示了明显的优势。随着鼻内镜在国内的广泛普及,鼻内镜外科和鼻眼相关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鼻外径路鼻腔泪囊造口术,逐渐被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所取代[2,3]。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与眼科协作开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68例(76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慢性泪囊炎患者68例76眼,男30例32眼,女38例44眼,年龄19—63(平均37)岁,病史l—10年,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期溢泪,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经多次泪道冲洗和探通治疗无效,有15例18眼曾行泪囊置管治疗无效,合并鼻中隔偏曲6例,鼻息肉3例。术前均行泪囊造影了解泪囊大小、位置及堵塞情况。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心得体会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心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心得体会以及术中技巧。方法在鼻内镜下对10例(1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腔泪囊吻合術,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愈8例,占80%;好转2例,占20%,总有效率为100%,且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效果满意,符合微创手术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镜手术;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是眼科临床常见病,患者长期溢泪、溢脓,影响生活和工作。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逐渐取代传统的鼻外径路鼻腔泪囊造口术被应用于临床。本科与眼科协作开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0例(10眼),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例(1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男2例,女8例,年龄29~60岁,病程6~24个月,平均病程15个月。左侧6只眼,右侧4只眼,所有患者均有溢泪史,压迫泪囊有黏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泪道冲洗不畅。
1. 2 方法术前均经眼科门诊治疗,勤滴眼药、泪道冲洗、探通与扩张等常规处理,但效果差。术前处理相关基础疾病,并常规行鼻内镜检查,是否鼻腔、鼻窦疾病或解剖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等,行碘海醇注射液作泪囊造影,均显示患侧下泪道阻塞,选择性行鼻腔CT检查。患者行局部麻醉,取仰卧位,20 ml 1%丁卡因+2 ml 0.1%肾上腺素混合液浸润棉条,将棉条填塞入鼻腔作表面麻醉,10 ml 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2滴进行鼻腔外侧壁黏膜下浸润麻醉。确定泪囊位置,鼻内镜下呈“[”形将外侧壁黏膜切开,约1.8 cm×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
鼻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
立强
市文化西路107号,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250012
摘要本文从泪道系统的解剖、术前评估、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鼻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进行了介绍。泪囊上界可达中鼻甲前穹隆部上方平均达8mm。选择手术病例时需排除泪点和泪小管的病变,否则会影响手术成功率。骨窗要尽量开大,对防止术后泪囊造口的闭锁。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创面和骨质裸露有助于使刀口尽快愈合。精细的操作
和准确定位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鼻镜泪囊炎外科手术
近年来,随着鼻镜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延伸到了越来越多的鼻眼相关疾病的治疗领域。既往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主要由眼科医生从鼻外途径进行,这样,患者面部会遗留皮肤切口瘢痕,而且,由于从鼻外切口进行手术时,泪囊与鼻腔粘膜的吻合口暴露不清楚,有时造口可能通到了前组筛窦中。同时,对合并鼻窦炎的患者,由于不能同期进行处理,也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鼻镜技术的引进,使泪囊手术在直视下很方便地进行,简化了手术操作,术后效果也得到了提高。本文结合国外文献,就鼻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介
绍。
一.鼻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应用解剖
泪液主要由位于眼眶外上方隐窝的泪腺分泌。由深层的粘液层和浅层的油脂层组成的薄薄的泪膜在眼球暴露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泪液汇聚于睑缘,在此经上下泪点的开口引流进入泪小管。泪小管起始段的2mm与睑缘垂直,而其远端8mm则与眼睑平行,下行于眦韧带深面最后进入泪囊。大多数情况下,上下泪小管在进入泪囊前汇聚成泪总管。
泪囊位于卵圆形的泪囊窝,该窝高约15mm,宽约10mm。上颌骨额突较厚的骨质构成泪前嵴,是泪囊窝的前缘。与此相反,菲薄的泪骨形成泪后嵴,为泪囊窝的后界。上颌骨额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及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
二、 手术方法
1手 术 指征及 术 前 准备 : 囊 区挤压 或 冲洗有 . 泪 脓 性黏液 性物 自泪小 点 流 出 , 前 稀 释庆 大霉 素 冲 术 洗至脓性 黏液性物 没 有或 很 少 , 所有 患 者术 前 冲洗 泪道 , 点抗 生素滴 跟液 3d 每 日 6次 。术 前常 规 泪 , 囊碘 油造影 , 证实 泪囊 大小 近正 常 , 明显 缩小及 占 无
入探针进入泪囊 , 鼻内镜观察并验证是否准确暴露 泪囊。③在探针的引导下镰状刀切除泪囊的前内下 方 , 口约 8//X 1 大 小 , 除骨 窗及泪囊 口处 开 l ') 811 q 1 11 1 清 骨屑及黏膜组织。④用特制带有记忆丝的探针 自上 泪小点 探人 , 直至 鼻腔 泪囊 造 口处 , 时 , 独 向下 此 单 导送记 忆丝 , 内镜 下 用 导引 钩 或 眼科 镊 拉 至鼻 孔 鼻
需行 内眼手术 治疗 时会 延 误 手术 时 机 , 至导致 眼 甚
2 手术 器 械 : 鼻 窦 手 术 器 械 , 内镜 及 3 。 . ① 鼻 0
改良经鼻内镜鼻腔—鼻泪管造口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分析
改良经鼻内镜鼻腔—鼻泪管造口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经鼻内镜开放性鼻泪管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鼻泪管阻塞的慢性泪囊炎住院接受改良经鼻内镜鼻腔-鼻泪管造口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共32例(32眼)纳入研究。结果术后随访32例(眼)手术患者6~12个月,平均(6.1±2.7)个月,治愈26例(81.25%,26/32眼);好转4例(12.5%,4/32眼);无效2例(6.25%,2/32眼),总有效率为93.75%(30/32眼),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经鼻内镜鼻腔-鼻泪管造口术治疗鼻泪管阻塞型慢性泪囊炎,可保留泪囊的泪液回收、虹吸作用,对改善功能性溢泪有积极的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intra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treatment of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32 cases (32 eyes)of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caused by chronic dacryocystitis and treated by endoscopic nasal nasolacrimal duct stoma surgery were s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and they were followed-up. Results 32 cases were followed up (eyes)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6-12 months average (6.1±2.7)months.26 cases were cured (81.25% eyes,26/32).4 cases were improved (12.5%,4/32 eyes).2 cases (6.25% eyes,2/32)were involi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75% (30/32 eyes),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operation. Conclusion Endoscopic intranasal nasolacrimal duct ostomy can preverve the tear recovery function and lacrimal sac siphon effect,and i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improvement of functional epiphora.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比较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6月~2010年12月58例(61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鼻内镜下
治疗组33眼和对照组28眼。治疗组采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对照组采
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内镜组治愈率90.91%,对
照组89.28%,两组患者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下
行鼻腔造孔术具有操作简便,面部不留疤痕等较多优点,其手术效果接近于传统
手术,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要求,值得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慢性泪囊炎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088-02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眼部感染最大的隐患,给内眼手
术带来很大的威胁,彻底治愈必须依靠手术。自1904年T o t i氏倡导泪囊鼻腔吻
合术以来,泪囊鼻腔吻合术一直被公认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最理想的方法[1]。但该
术式因从颜面皮肤入路,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后造成的颜面部瘢痕,使女性患者
尤其是年轻女性难以接受。自从1989 年Mc d o n o gh首次报道了经鼻内镜下行
鼻腔泪囊造孔手术并获得成功后[2],近二十年来,随着鼻腔内镜外科技术在鼻眼
相关疾病手术中的迅猛发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得到广泛开展。我科从2007年开展该项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IE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及其护理分析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IE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及
其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IE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及
其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
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鼻
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进行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持续使用抗生素和滴眼药,
定时清洗泪道,跟踪调查6~8个月。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慢性
泪囊炎的治疗过程当中,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治疗效果理想,成功率比
较高且安全有效,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慢性泪囊炎;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339-02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炎症疾病,大多数患者的发病是由于鼻泪管
的阻塞,使得泪液滞留,细菌在泪囊中不断繁殖,另外手术外伤也可以引起慢性
鼻囊炎的发生,其发病症状是由于泪囊感染而引起的眼泪自流[1]。大多数情况下,慢性泪囊炎患者常常伴随着鼻腔的疾病,因此通过鼻外的手术治疗而不注意对于
其他鼻腔疾病的检查与治疗,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对
于慢性鼻囊炎的治疗大多数是采用直接有效的手术治疗,以鼻内手术为主。利用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进行治疗,手术直接且简单易行,创伤也比较小,对
面部不会有损伤,由于视野清楚也会加大手术的成功率[2]。我院在对慢性泪囊炎
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摘要目的:分析观察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25例(28眼),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术后随访6~18个月,治愈21眼,好转4眼,无效3眼;治愈率75.0%,好转率14.3%,总有效率89.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与传统鼻外径路相比,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视野清晰,操作精细、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鼻内镜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疾病,表现为患眼长期溢泪、流脓,在泪道冲洗等保守治疗无效时,外科手术是其最终选择。1904年意大利眼科医师Toti首创泪囊鼻腔造口术,并成为近百年来慢性泪囊炎的经典术式,有效率达90%以上[1]。2005年7月~2011年3月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25例(28眼),采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7月~2011年3月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25例(28眼),男14例15眼,女11例13眼;年龄18~64岁,平均415岁;病程05~17年。25例
患者中曾行泪道激光成形术3例,伴有患侧慢性鼻窦炎3例(其中患侧中鼻甲息肉样变1例),伴鼻中隔偏曲2例,有鼻面部外伤史3例,老年双眼3例。术前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并行3%碘油泪囊造影,均显示患侧下泪道阻塞。3例有鼻面部外伤史行眼眶CT检查可见鼻泪管断裂及不同程度的眶壁骨折、泪囊移位征象。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围手术期护理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慢性泪囊炎为眼科临床常见病,多见于女性成人及老年人。它以鼻泪管阻塞、泪囊感染、溢泪、溢脓为特点,其治疗原则是重新建立鼻内引流通道,解除阻塞,消除感染。既往多采用经鼻外内眦部行泪囊鼻腔吻合术,随着鼻内窥镜的问世和内窥镜鼻窦外科的发展,近年来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这项技术已成为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途径。
关键词:鼻内镜慢性泪囊炎护理
Nose endoscope sheds tears the pouch nasal cavity ostomy to encircle surgery time nursing
Ding Luhong
Abstract:The chronic dacryocystitis for the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clinical common disease,sees much in the feminine adult and the senior citizen.It take ductus nasolacrimalis blocking,the tear pouch infects,overflows the tear,overflows the pus as the characteristic,its treatment principle is establishes in the nose the drainage channel,relieves blocking,eliminates the es formerly after the nose outside in canthus the good tear pouch nasal cavity anastomosis,along with nose endoscope being published and the endoscope paranasal sinus surgical department s development,the endoscope shed tears the pouch nasal cavity ostomy in recent years,this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surgery to treat the chronic dacryocystitis the new way. Keywords:In the nose mirr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 Nursing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对比分析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将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优缺点。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2例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8例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住院观察并随访3个月~1年,观察治愈率、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38例,好转4例,治愈率为90.48%,治疗有效率为100%,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愈33例,好转4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86.84%,治疗有效率为97.37%,1例复发,复发率为2.63%。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不留瘢痕、术后恢复快、泪囊冲洗通畅率高等优点,治愈率较高,但此手术方法对手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术者熟悉鼻腔及泪囊的解剖结构。
[Abstract]Objective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with tradition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discus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MethodsFrom January 2007 to January 2011 January during the hospital treated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42 cases of 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patient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38 cases, tradition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patients as control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or observation and follow-up of 3 months to 1 years, observation the cure rate, treatment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38 cases were cured, 4 cases improved, the cure rate was 90.48%, effective rate was 100%, with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the control group 33 cases were cured, 4 cases improved, 1 cases were invalid, the cure rate was 86.84%, effective rate was 97.37%, 1 cases of relapse, recurrence rate of 2.63%.Conclusion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with small operation wound, leaving no scars, fast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he lacrimal sac flushing patency rate is high, the cure rate is higher, but the operation method of operation for operators of higher technical requirements, need surgery with nasal and lacrimal sac anatomical structure.
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道探通
探针受阻的感觉 是软的,泪总管 阻塞; 探针受阻的感觉 是硬的,鼻泪管 阻塞;
泪道CT
泪道CT
泪囊造影的意义:泪囊形态、阻塞位置
治疗
泪道探通
人工泪管植入术
Baidu Nhomakorabea
泪道激光手术
泪囊鼻腔吻合术
泪囊鼻腔吻合术
1904年Toti首次介绍经面部切口行泪囊鼻腔 造口术,成为眼科医师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 泪管阻塞的传统手术,并沿用至今。
术前检查
泪道冲洗,泪道探通;
鼻内镜检查; 鼻窦CT平扫及泪囊碘油造影:泪囊是否含气,判定 泪囊大小形态,明确有无泪小管、泪总管阻塞;
手术步骤
定位泪囊 泪上颌缝, 上界:中鼻甲腋部上 8mm。 钩突前缘“V”型粘膜 瓣,蒂略高于中鼻甲 腋部。
手术步骤
开放骨窗:蝶窦咬骨 钳、凿子、电钻。
1988年Rice进行内镜下泪囊解剖研究 1989年McDonogh开展了内镜下鼻内泪囊 鼻腔吻合术。 1994年周兵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35例。
术前准备
术前1d行泪囊冲洗。 术前用抗生素。如无鼻息肉、鼻窦炎可于术前1d用 广谱抗生素;如有鼻息肉、鼻窦炎须同时行鼻窦手 术时,应酌情提前1周用抗生素。 麻醉:全麻或局麻;体位:取平卧位头抬高30°。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7例分析
鼻 内窥镜下鼻 腔泪 囊造 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3 7例分析
覃 玉抓 黄 宇萍
( 广西环江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 环江县 57 0 ) 4 10 【 摘要】 目的 探讨鼻 内窥镜 下鼻腔 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 疗效。方法 慢性泪囊炎患者 3 7例(0眼)行鼻 内窥镜下鼻腔 内泪囊造 口术治疗, 4 , 观察其临床 疗效。结果 4 0眼 中治愈 3 2眼, 好转 6眼 , 无效 2眼, 总有效率为 9 . %, 50 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鼻 内窥镜手术具有创伤小、 操作 简便、 并发症少及颜 面部 无疤 痕等 优 点 , 效确切 , 疗 是慢 性 泪囊 炎的理 想 治疗术 式 。 【 关键词】 鼻 内窥镜 ; 慢性泪囊炎; 鼻腔泪囊造孔术 【 中图分类号】 R772 【 7 .3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05 - 0 (0 10 - 2 - 23 34 2 1 )70 6 3 4 9 0 慢性泪囊炎多见于女性 , 以手术治疗为主 , 以往 行鼻外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可取得较好效果 , 但其缺点 是术后颜面部皮肤留有疤痕而影响外观 , 使女性尤其 是年轻女性患者很难接受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 , 鼻 内窥镜鼻腔内泪囊造 口术 已逐渐成为治疗慢性泪 囊 炎 的新途 径 。我 院 20 05年 3月至 2 1 00年 1 对 O月 慢性泪囊炎 3 7例 (0眼) 4 经鼻内窥镜鼻腔 内行 泪囊 造 口术 , 取得 满 意效果 , 报告如 下 。 现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50例体会
保 留正常肾组织 、 避免 切除 肾等 优点 而不 失 为一种 简单 易行
的治疗方法 , 术后 的栓 塞综 合征 只要 认真 观察 、 时处理 , 而 及 ຫໍສະໝຸດ Baidu不会出现严重并 发症的 。
参 考 文 献
透性增加 , 肾盂 。 , 肾炎 变态反应 , 肾小 血管病 变 一肾血管瘤 、 畸 形等 。本组病例以肾小血管 畸形 为 多 , 血管造影 表现为 : 其 病 变 区血管呈网状 , 网格粗细不 均 , 于动脉 期可见 早期显 影的静
M
2 4 ㈣ ,
・
4 5・ 0
5年无再次血尿发生。
合征的临床表现 , 止痛 、 血 、 经 止 抗感 染及支 持疗法 , 1周后 上
3 讨
论
述症状 自然消失 。 由于影像学 、 介入放 射学 的迅速发 展 , 已有可能从影 像学
上找到肾特发性 出血 的 一些 征象 及病 变部 位 , 些征 象甚 至 某 可作为定性的依 据。介 入栓 塞疗 法 以其损 伤小 、 大限度 的 最
热, 患侧腰部肾 区疼 痛 , 尿转 清后 再度 出 现血尿 , 栓塞 综 血 为
鼻 内镜 下 鼻 腔 泪 囊 造 口术 5 0例 体 会
潘 智 黄 业武
( 西钦 州市第一人 民 医院眼科 , 州市 550 ; 西浦北县 中医院耳鼻 喉科 , 北县 550 ) 1广 钦 3002广 浦 330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效果
1 2 手 术 方 法 .
泪道 可见原 造 口处有 液 体 流 出 , 泪小 点 有少 许 反 流
现象 ; ③无效 : 主觉 溢 泪 , 内镜 下 未 见 泪囊 造 口形 鼻
成, 泪道 冲洗 不通 畅 , 体从泪 小点反 流_ 。 液 1 ]
・
8 ・ 2
实用临床医学 21 0 0年 第 l 卷 第 l l 期
P at a Cii l ei n , 00 V i 1 N rci l l c dc e 2 1 , o 1 , o1 c naM i
经 鼻 内镜 下 鼻腔 泪 囊 造 口术 的临床 效 果
王后 国 , 费红 霞
患者取 平 卧位 , 头部抬 高 1 。 0 , O ~2 。手术 在表 面 麻 醉 加 局 部 麻 醉 下 进 行 : 1 / 丁 卡 因 加 以 OgL 1: 0 肾上腺 素 棉 片 收缩 鼻 腔 黏 膜及 表 面麻 醉 , 10 0 再 以 1 / 0g L利多 卡 因 肾上 腺做 鼻 丘 黏膜 下 及 泪囊 区局 部浸润 麻痹 。在 0鼻 内镜 直 视 下 , 。 以钩 突 为后 界, 以中鼻 甲前部 附着处 为上界 , 用镰状 刀 向前 向下 做 一个 1 5CI . m 的“ ” 黏膜 切 口 , . I×1 5c T [ 形 分离黏 膜, 并保 留“ 形黏 膜瓣 , 露 出上颌 骨额突 及泪骨 [” 暴 前 部 , 耳钻磨 去上 颌骨额 突及 泪骨前 部形成 1C I 用 I。 T 大 小骨 窗 , 泪小 点 导 人探 针 , 入 泪 囊定 位 , 内 经 进 在 镜 下观察 骨窗 , 找到探 针证 实泪囊后 , 用镰 状刀 切开 泪 囊 内壁 形成 >51I ×5lI 的“ 形瓣 , II 1l [” TT "T T 开放 泪 囊, 冲洗 泪囊及 清理骨 窗周 围骨屑 , 用脑科 银铗将 鼻 腔 黏膜 “ ” [ 形瓣 与泪囊 “ ” [ 形瓣 相 连 固定 。造 口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
张立强
济南市文化西路107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济南,250012
摘要本文从泪道系统的解剖、术前评估、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进行了介绍。泪囊上界可达中鼻甲前穹隆部上方平均达8mm。选择手术病例时需排除泪点和泪小管的病变,否则会影响手术成功率。骨窗要尽量开大,对防止术后泪囊造口的闭锁。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创面和骨质裸露有助于使刀口尽快愈合。精细的操
作和准确定位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鼻内镜泪囊炎外科手术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延伸到了越来越多的鼻眼相关疾病的治疗领域。既往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主要由眼科医生从鼻外途径进行,这样,患者面部会遗留皮肤切口瘢痕,而且,由于从鼻外切口进行手术时,泪囊与鼻腔粘膜的吻合口暴露不清楚,有时造口可能通到了前组筛窦中。同时,对合并鼻窦炎的患者,由于不能同期进行处理,也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鼻内镜技术的引进,使泪囊手术在直视下很方便地进行,简化了手术操作,术后效果也得到了提高。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相关问
题进行了介绍。
一.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应用解剖
泪液主要由位于眼眶外上方隐窝内的泪腺分泌。由深层的粘液层和浅层的油脂层组成的薄薄的泪膜在眼球暴露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泪液汇聚于内睑缘,在此经上下泪点的开口引流进入泪小管。泪小管起始段的2mm与睑缘垂直,而其远端8mm则与眼睑平行,下行于内眦韧带深面最后进入泪囊。大多数情况下,上下泪小管在进入泪囊前汇聚成泪总管。
泪囊位于卵圆形的泪囊窝内,该窝高约15mm,宽约10mm。上颌骨额突较厚的骨质构成泪前嵴,是泪囊窝的前缘。与此相反,菲薄的泪骨形成泪后嵴,为泪囊窝的后界。上颌骨额突与泪骨于垂直跨越泪囊的纵行骨縫处融合。
泪囊的下端在其进入由上颌骨、泪骨及下鼻甲骨组成的骨性鼻泪管时逐渐变细。鼻泪管在骨管内行程约12mm,然后与位于下鼻甲下方开口于下鼻道的内长约5mm的膜性鼻泪管相连。鼻泪管开口于位于下鼻道前中1/3交界处,距下鼻甲前端约8mm,距前鼻嵴约2 9mm。该处常有粘膜瓣覆盖,称为Hasner 瓣膜,该瓣膜有助于防止鼻腔分泌物返流。
从鼻腔内观察,泪囊位于中鼻甲前方鼻腔外侧壁骨质下,其后界常延伸至中鼻甲的下方,上颌线之后。关于泪囊的上界,早期研究认为在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附着处上方少许延伸。近期研究表明,泪囊上界可达中鼻甲前穹隆部上方平均8mm。这样,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时,鼻腔粘膜切口和去除骨质的范围需相应向上延伸。否则,不易打开全部泪囊,影响手术的成功率。上颌骨额突前方即为面部软组织,手术中将上颌骨额突骨质去除后,如果遇到小泪囊或周围有瘢痕时,定位泪囊会有些困难,有时可将面部软组织误以为泪囊切开,引起面部软组织的感染或面部皮肤皮下瘀血。
二.术前准备评估及手术适应证
所有患者术前均需经眼科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检查,以排除引起泪液过多的其他疾病,常见的有:泪小点瘢痕狭窄或闭塞,泪小管狭窄或闭塞,结膜炎或睑炎,眼睑错位,后者可使泪小点不在其原始位置,因而收集泪液困难。以探针经泪小点向内探查,如探针受到的阻挡是软性的,则可能存在泪小管的狭窄或阻塞,如探针受到的阻挡是硬性的,说明探针已达泪囊的内侧骨壁,提示泪小管是通畅的。对泪囊的评估需行泪囊造影和CT检查。泪囊造影可反映泪囊的大小,CT检查则可反映泪囊周围骨质的厚薄,骨性泪囊壁的大小以及有无合并慢性鼻窦炎,这对于术者制定手术方案准确评估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重要参考价值,对
于有前期鼻窦手术史者尤为重要。泪囊评估完成后,再通过琼斯染料试验检查是否存在鼻泪管阻塞。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并不存在泪道系统的解剖阻塞,而是一种功能性阻塞,当有症状的患者在泪囊造影正常时,同位素扫描可帮助确认功能性阻塞。如果同位素扫描确认鼻腔内没有同位素进入,则可明确功能性鼻泪管阻塞。这些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
术效果较单纯解剖性阻塞者差些。
患者术前还需行鼻内镜检查,以评估有无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鼻窦炎及鼻肿瘤的情况存在。这些可在泪囊手术的同时一并进行处理,以保证泪囊手术的成功率。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手术适应证为:慢性泪囊炎、泪囊粘液囊肿、泪囊结石等。此外,因切除鼻部肿瘤所需而切除鼻泪管后有时也可行泪囊鼻腔造口术,以防止术后发生泪囊炎。禁忌证为:泪小管狭窄阻塞、泪点狭窄阻塞及鼻腔鼻窦存在急
性炎症。
三.手术方法
1 麻醉:全麻或局部麻醉均可。
2 粘膜瓣切口:第一个水平切口在中鼻甲前穹隆部上方8-10毫米处,入刀处位于中鼻甲前穹隆向后约3毫米,切口向前约10毫米,切至上颌骨额突上,然后刀片转为纵向,做垂直切口至中鼻甲垂直高度的2/3,切口终止于下鼻甲插入鼻腔外侧壁处上方,刀片再转向横向,下方的切口始于钩突附着处,向前与垂直切口相连。以剥离子抬起粘膜瓣,剥离子贴着骨面并沿上颌骨额突的突起滑动。在这个部位触一下骨质可以识别软的泪骨与硬的上颌骨额突的连接部。这样,形成一个蒂在钩突的粘膜瓣。粘膜瓣可在泪囊造口完成时,经过修剪,覆盖
裸露的骨面。也可将粘膜瓣直接切除。
3 切除骨质方法:较薄的泪骨在钩突附着处前方,约2-5毫米宽,手术区域以钩突为后界。以圆刀从泪囊后下缘处将较软的泪骨剥落去除,如果遇到困难,则需要在剥离泪骨前将上颌
骨额突先去除。用上颌窦咬骨钳咬除上颌骨额突下部,咬骨钳的尖端在已去除泪骨的泪囊上向外推压。当咬骨钳靠近泪囊去除骨质时,注意不要夹住囊壁。切除上颌骨额突后,泪囊前下部分就暴露出来了。咬骨钳继续尽可能向上去除骨质直到骨质厚到咬骨钳不能操作。在这个位置,用粗金钢钻去除位于上方粘膜切缘处以下的骨质。粗金钢钻轻接触泪囊壁不会损伤泪囊,但钻头明显压在泪囊上会造成损伤。去除骨质至整个泪囊完全暴露,泪囊应位于鼻腔外侧壁上的凸出部,当泪囊被切开,粘膜瓣翻转出时,可平铺在鼻腔外侧壁上,骨质去除的范围越大,泪囊粘膜瓣越容易平铺在鼻腔外侧壁上,因此泪囊在鼻腔外侧壁上是造袋而不只
是在囊壁上开个窗。
4 泪囊处理用泪点扩张器扩张下泪小点,然后将泪囊探针伸入泪囊,当探针在泪囊中上下移动时,可看到其尖在泪囊壁后面运动,确认探针确实在泪囊中。如果探头端没有在泪囊薄壁后运动则表明探针可能仍在泪总管和泪囊的结合部,泪囊外侧壁可被推挤在内侧壁上,因而内侧壁可以活动,但看不到探针头。通过囊壁看见探针头后,以镰状刀尖端在探针下缘压进被顶起的囊壁,将泪囊从顶到底切开,形成前后两个纵行粘膜瓣,再在瓣的上下行横行切口,以便于粘膜瓣更好地贴附于鼻腔外侧壁上。泪囊应开放到底,防止底部水仓形成,造成粘液聚积,上行堵塞造孔口。泪囊顶端应向上开放至能很容易看到泪总管进入泪囊的开口处。也有作者主张,纵行切开泪囊时,可将泪囊做成一个尽可大的前粘膜瓣或后粘膜瓣,再将其贴附于鼻腔外侧壁的创面上。通常做后粘膜瓣操作较容易些。
5 扩张管如果泪囊较大,且泪囊粘膜表面无明显水肿或息肉,泪囊粘膜瓣能很好地平铺于鼻腔外侧壁上,以止血绫、耳脑胶或银夹将粘膜瓣固定妥当后,也可不必放置扩张管。但小泪囊或接受修正性手术者,需通过泪小管置入扩张管,作为术后恢复期扩张泪囊切开口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