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兰河传》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呼兰河传》(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呼兰河传》(部编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传主呼兰河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呼兰河的勇敢与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传主呼兰河、皇帝、大臣等,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 故事情节:梳理作品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把握作品的发展脉络,理解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4. 作品主题: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呼兰河传》、相关历史资料。

2. 学具:笔记本、阅读记录表、小组讨论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呼兰河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传说?2.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呼兰河传》,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内容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针对性地讲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阅读记录表,进一步巩固对作品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呼兰河传》人物形象:呼兰河、皇帝、大臣等故事情节:发展脉络、高潮、结局主题思想:勇敢、智慧、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完整版)《呼兰河传》优秀课件

(完整版)《呼兰河传》优秀课件
量优。美正的如故萧事红,在只书因中他结们尾充萧所满说我红:幼以年上的呼我记兰所忆写,河的忘传并却没不(有了节, 选)
萧红:一个被放逐的灵魂
萧寂红寞的一写生作,—是—一“直失被功冷”落之被痛忽:略火的热一的生抗, 是战一时直代寻,找民着族“的爱独”立和成“为温社暖会”和的历一史生的: 主流,而坚持女性意识的创作,注定得 孤不独到的男童权年社—会—的“认失同家。”之痛:身为“女儿” 的性别原罪,决定了萧红被封建父权放逐 的命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
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
就拔草。”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
做什么。“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
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
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我就栽
花;祖父拔草,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自认为是正确的,
因而充满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学指导:
浏览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用最简洁的语言回 答问题。如有困难,同桌商量。(10分钟)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1、她的童年生活 2、祖父和“我”,祖父快七十了,“我” 四、五岁 3、祖父的大花园 4、春、夏 5、十分喜欢和怀念 6、充满生机、自由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动物、植物都是自由的,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的人呢? 举例说说。
感 作者介绍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
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 散文集《跋涉》1933年自费出版。她的代表作《呼兰河 传》,1935年12月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鲁迅亲自 校阅并写了序言。1942年1月22日病殁于香港,年仅31 岁。

教学设计3:第9课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教学设计3:第9课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一、教学目标1.研读细节,分析人物下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分析小说的写作视角初步体会小红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深入体会小说蕴含的悲剧意蕴,理解小说写作视角及其作用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走进萧红,导入新课在时间原野里,她被生命和社会的洪流裹挟着,拼劲所有的力气与家庭的男权抗争,与爱情痛苦抗争,与家国沦陷抗争。

她的人生有伟大、有卑微、有倔强、有软弱。

31年的生命短暂却又丰富。

她就是20世纪30年的被称为“文学洛神”的东北女作家萧红。

在生命接近终点的时候她写下了对故乡和童年的追忆之作《呼兰河传》把她的爱与恨都融入呼兰河城那一个个人物的喜怒哀乐里。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篇《小团圆媳妇儿之死》一起倾听来来自萧红的独特的女性的声音。

(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课文的标题是《小团圆媳妇儿之死》那么小团圆媳妇儿是怎么死的呢?明确:从文中找出祖父的句子,“好好的孩子快要被他们捉弄死了”。

读出小团圆媳妇儿是被捉弄死的。

(三)关注细节、明确形象“好好的孩子快要被他们捉弄死了”大家抓住这句话几个关键词提出几个问题。

1.好好的孩子表现在哪里?2.“他们”是谁?3.“他们”是如何捉弄他的?4.他们为什么要捉弄一个好好的孩子呢?明确:好好的孩子表现在文中的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等体现小团圆媳妇儿是一个健康、自信、活泼、充满生命力的孩子。

“他们”主要指的是婆婆和看热闹的人(快速浏览抓住细节画出描写婆婆言行的句子以及看热闹的人在小团圆媳妇儿洗澡过程中的言行的句子,结合所画句子同桌之间合作进行朗读。

)婆婆是一个言行不一虚伪反复无常残忍的人看热闹的人的行为前后矛盾就是因为他心本性善良的,并非故意害她,害人则是因为他们内心认为她是不合规矩的,必须要帮她符合标准。

于是就用他们认为正确的方法去帮她治病,而治病的过程是残忍的。

他们善良、愚昧、迷信、麻木。

小结:她们之中大部分人在性别都是女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女人。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萧红的《呼兰河传》在当时的文坛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萧红以呼兰河村庄为一个切入点,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这一历史环境下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

刻画出呼兰河人们的心理弊病,由此揭露国民的劣根性,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盲目、愚昧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以及她对民族命运与民族前途深切的担忧与恐惧。

教学价值1.阅读《呼兰河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丰富其精神世界。

2.储备积累更多知识。

阅读完《呼兰河传》后,孩子们更能关注到人物形象的多面性;能从人物描写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句子,以及人物的典型事例等方面,更多面地认识书中人物,感悟人物性格。

并且,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在看待事物上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也渴望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

3.勾连课内速读的阅读策略和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方法,教结构-用结构,拓宽学生思维广度。

设计理念一、理念依据:2011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希望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来还原真实的阅读感受,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积累速读、概括等多种阅读策略, 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有一定的思辨性,对人物或现象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看法。

二、学情分析:小学高年级是学生完成识字写字的学习、进入自主阅读的关键时期。

在此阶段,小学生使用的主要阅读方法是精读法,但是,这样单一的方法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阅读效率降低,不适用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整本书阅读,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设计,重心下移,渗透速读和复述等多种阅读策略。

并且在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是要求学生掌握如何给长篇小说写梗概,语文园地六也要求学生掌握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呼兰河传》PPT课件

《呼兰河传》PPT课件
祖父是一个豁达、通达、慈祥的老人,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他使“我”的童年自由自在,充满快乐。
品味语言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都不开,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她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是一种精神寄托。对于萧红而言,真正想回到的,真正眷恋的是后花园、祖父和她构成的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的生活。
很多人去过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都觉得平淡无奇,根本没有鲁迅描写的那样让人心动;同样,如果现在给你机会去一下萧红笔下的后花园,也许那些事物根本没有她所描写的那样鲜活有灵性,这又是为什么?
①首先表现在昔日欢乐的童真童趣上。在花园里观蝶戏虫,栽花拔草,铲地摘瓜,“玩累了,就在房间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童年的生活是那么天真有趣,无忧无虑,可以说尽享人世间美好的生活。也许在成人之后,再也得不到这份烂漫,这份纯真了。“我”童年所接触的,是同样美好的大自然。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自由飞舞;花儿、草儿、树儿、瓜儿,生机勃勃;蓝天、白云、清风,悠悠洒洒……“我”在这样的自然中嬉戏、成长,人性本自然,自然与天真的童年相映成趣。
许多人的童年都有这样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不知道成人世界的各种忧患与烦恼,所以无忧无虑,能在一片小天地里寻求快乐,别无他求,幸福无边。而成人不得不为生计奔波时,往往会怀想童年,所以童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感觉,才会那样鲜明而富有朝气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呼兰河传(附录一、附录二

呼兰河传(附录一、附录二

【教案背景】本单元是苏教版初三下学期“学会读书”章,在单元学习提示中:“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独立思考”其中提到“善于发现,就是读书能够找出内容、语言方面看似有矛盾的地方,再通过多角度的深入思考分析,求得更好的理解,甚至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

学会读书就是较高的阅读境界。

【教学课题】《呼兰河传》【教材分析】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从文章内容来看应该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章,因此时间安排上我只是想通过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疏通文本能够回答一些问题。

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关于课文、作者等大量的阅读材料来让学生去深入思考,从而看能否训练学生从丰富材料中快速提炼出有效信息。

【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3、快速阅读,从大量的文本相关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教学重点】1、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2、通过补充相关资料,结合作者相关经历思考作文如何跳出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文本和相关资料,比较阅读并阅读启示学生写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清新的歌,用美丽的双手,把日子谱成美妙的音符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纯蓝的画,用神奇的笔触,把岁月绘成纯净的蓝河有人说:童年是一抹淡淡的微笑,用浅浅的笑容,把人生染成璀璨的光芒。

在每个人的记忆中,一定能够撷取一段属于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片段。

那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回忆童年的作品?明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幼时记趣》、《我的老师》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

(投放PPT并板书:《呼兰河传》)二、课文新授1、初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回忆了那些动植物物?有何特点?明确:动物:大花园里的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植物:榆树、谷子、黄瓜……特点:“色调斑斓,生机跃动,彩蝶飞舞,金光闪耀”自由生长、充满活力,充满童趣,洋溢着诗意(2)课文回忆了哪些人?有何特征?明确:人物:“我”:天真活泼、顽皮、充满童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祖父:勤劳、和蔼慈祥、豁达大度、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着童趣,请边读边从文章中找出来。

教学设计8:第9课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教学设计8:第9课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作者蕴含于作品中的情感与情怀。

3.理解作者对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和悲悯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对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教学过程一、导入她是一个生活在回忆里的人,她回忆的起点就是她的故乡呼兰河,她曾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是啊,既为女子,便注定要折去翅膀,在尘世蜗行,她就是萧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她的《小团圆媳妇之死》,感受一曲女性悲剧的挽歌。

二、整体感知1.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2.请一位同学复述小说内容。

明确:在“我”的故乡呼兰河镇,老胡家娶了一个年仅12岁的团圆媳妇,由于这个小团圆媳妇生病了,她的婆婆就找跳大神的给她看病,跳大神的说只有当众给她洗热水澡,她的病才能好,于是,小团圆媳妇被逼着在大庭广众之下洗了三次滚烫的热水澡,几度昏死过去,之后,她昏睡了六七天,她婆婆又用“扎纸人”“烧替身”的法子给她驱鬼。

有一天一觉醒来,小团圆媳妇的大辫子被人剪掉了,婆婆污蔑说辫子是自己掉下来的,还说小团圆媳妇是妖怪,要休了她,可是,过了几天,小团圆媳妇就死去了。

三、人物揣摩1.她的名字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明确:她是一个健康、活泼、单纯、爱笑的12岁女孩子。

2.如此年幼,健康的小团圆媳妇为什么突然死了?明确:她被用滚烫的热水洗澡,共洗了三次。

3.为什么要用滚烫的热水洗澡?明确:因为小团圆媳妇病了,这是跳大神的所出的治病偏方招数4.小团圆媳妇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生病呢?师补充情节: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小童养媳,是一个黑乎乎、笑呵呵的女孩子,刚到老胡家时,由于她“走得快”“吃得多”,被看成“不知羞”不像个“团圆媳妇”,于是照“规矩”经过婆婆的毒打和烙脚心的“调教”。

六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

1.《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了解《呼兰河传》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解这本书所描写的历史画面。

2.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和人民文化生活的落后,他们过着愚昧无知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了解《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和人们的愚昧无知。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寒假里,同学们已经读完了《呼兰河传》这部长篇小说,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来交流一下这本书。

2.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萧红:中国现代女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

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

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

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

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1937年初归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

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3.了解了萧红,我们来走进她的作品《呼兰河传》。

(1)首先我们来看这本书的第一、二两个章节。

这两个章节告诉我们什么?①同桌交流;②全班交流。

第一章节主要写了呼兰河小城的风貌;有几条街,几条巷子及巷子里人们的生活。

写的精彩的有害人的大泥坑,火烧云,卖麻花片断。

第二章主要写了呼兰河城的民风民俗: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2)第三、四章节写了什么?(萧红的童年生活)①童年生活中,给萧红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A.和祖父一起的幸福时光;B.写院子里的几户人家;②写的最精彩的是哪一个片断?(漏粉一家坏房子的描写)(3)第五章主要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A.小团圆媳妇长的是什么样子?B.她的婆婆为什么要打她?C.小团圆媳妇是怎么死的?(小团圆媳妇经历了跳大神、抽签、开水烫,最后被折磨而死。

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

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

《呼兰河传》整本书导读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初步解读《呼兰河传》,引领学生初步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初步领会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一个人——走近萧红1、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女作家。

她一身才华却一生颠沛流离。

出示:1911年,她生于北国呼兰河,18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无限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因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被迫离家,离开那个美丽的、“样样都有”的、“一切自由”的园子,漂泊了很多地方。

在她生命的最后两年里,远离故土,寄居香港,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孤寂的心境中度过。

整整12年时间,她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魂牵梦萦的园子,只能一次次在梦中回忆园子里的一切。

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她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因为庸医的误诊,年仅31岁的她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2、她就是萧红,《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就是选自她的《呼兰河传》。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一本书,认识一个作家,走进一个久远的时代。

二、一座城——风土人情1、故事发生在东北一个很美的城市——呼兰河城,萧红的童年生活就在这里展开。

呼兰河是松花江的支流,流淌了几千年,一直默默无闻,后来因为萧红,才有名气。

萧红用优美、略带伤感的文字描写了呼兰河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老师请几位同学分别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想一想呼兰河给你什么印象?出示:春天是美丽的。

杨花飞舞,蒲公英满天,牧笛嘹亮,穿得花花绿绿的人们嘻嘻哈哈地笑着。

可是,春天却又是那样的短暂。

“五天不出屋,树发芽了,再过五天不看树,树长叶了”。

春天为何不多留一会儿呢?七月一过去,八月乌鸦就来了。

七月的晚霞,红得像火似的,奇奇怪怪的,老虎,大狮子,马头,狗群。

这一些云彩,一到了八月,就都没有。

那满天红洞洞的,那满天金黄的,满天绛紫的,满天朱砂色的云彩,一齐都没有了,无论早晨或黄昏,天空就再也没有它们了,就再也看不见它们了。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教学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背景,深入解读小说主题,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性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2)小说情节梳理(3)人物形象分析(4)小说主题探讨(5)语言特色鉴赏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相关参考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教学章节安排第一章: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生平,掌握作品创作背景。

2. 教学内容:介绍萧红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及《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

3.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萧红的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1.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把握小说线索。

2. 教学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分析小说线索。

3. 教学方法:讲解法、线索分析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小说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线索。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小说情节,梳理线索。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展示人物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人物性格特点。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1.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呼兰河传》的主题思想。

2. 教学内容: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3.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反思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真实性、善良性和美好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呼兰河传》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难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原著及教学辅导资料。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作品特点。

提问:“你们对呼兰河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1.4.2 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原著中第一至第四章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出问题。

1.4.3 作品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真实性与善良性。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1.4.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心中的呼兰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1.4.5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写作心得,教师点评。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学生对《呼兰河传》的作者、故事情节有了初步了解,能够分析作品中的真实性与善良性。

2.2 教学改进在阅读环节,可以适当增加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在写作环节,可以适当增加时间,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邀请学生分享更多的心得体会,提高课堂互动性。

2.3 教学收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呼兰河传》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阅读兴趣。

教师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为后续教学积累了经验。

六、教案内容6.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关系和冲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深刻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呼兰河传》教案教学设计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五年级4.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默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世界。

2.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a. 展示呼兰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b. 播放《呼兰河传》的音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2. 作品简介(10分钟)a. 简介《呼兰河传》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b. 概述作品的主要情节。

3. 情节分析(15分钟)a.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b.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情感体验(10分钟)a.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 课堂小结(5分钟)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b.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呼兰河传》的其他章节,写一篇读后感。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 完成课后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 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 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 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 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 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 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 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 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 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 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 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 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速读《小团圆媳妇之死》,思考下列问题:

(1)、“我”在文中是怎样的角 色,有什么作用? (2)、你认为小团圆媳妇有病 吗? (3)、小团圆媳妇是怎样死去 的

呼兰河传
萧红
第二课时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曾写道:生命是

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是啊,让我们再读文章,讨论小团 圆媳妇生命消逝的原因及经过,看 上面爬满了哪些虱子。
识与性别自觉 一、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反思 自身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及社会的 地位和价值 二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 并对它加以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 把握。
呼兰河传
萧红
作者介绍
画 忆 萧 红
感 动 中 国 的 作 家 萧 红
萧红故居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 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 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 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 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 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 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 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 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 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 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20世纪20年代初,“五四”时期开始
相继出现一批女作家如庐隐、冰心、 陈衡哲等 20世纪30——40年代,以丁玲、萧红、 张爱玲为代表 1949——1966年,在战争、家庭一类 社会性、革命性主题下,中国女作家 作品呈现“中性化” 文革以后女性创作开始重新复舒
女性文学的特点
主要表现是女性作家充分的性别意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 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 (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 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 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 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 (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萧红与 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 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长篇小 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年12月,日军占 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 港。
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 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 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 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 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胡 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 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 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 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 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 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 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 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 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 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 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 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 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 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 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 热闹异常。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 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 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 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 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 穷的快乐。
速读全文,思考:
1 、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是如何 从一个笑呵呵的小姑娘到一个黄瘦的病人, 直到被折磨而死的? 2、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以及她周围的人留给 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3、 婆婆为什么这样对待小团圆媳妇,而 且还那么理直气壮?周围的人在小团圆媳妇 之死中充当了什么角色?你又怎么评价他们? 4、你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感觉到作者叙 述时的心境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你能从原文中找出佐证吗?
作品简介
作品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 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 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 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 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 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 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 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 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 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 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呼兰河传》简介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
凡的实际生活;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 俗民情; 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 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 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地故事,三 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 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 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作品通过这些生活画面,展示了呼兰河小城 的风俗人情,表现了当地人民的欢乐与愿望, 也反映了他们的迷信、愚昧以及冷漠、麻木。

3、 婆婆为什么这样对待小团圆媳妇,而且还那 么理直气壮?周围的人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充当 了什么角色?你又怎么评价他们?
人人都如此,所以她也这样,她做了大家极
认可又极习以为常的一件事,有落后愚昧的 民风民俗作支撑;这样残忍的态度,这种冷 漠的眼光,还源于对生命的毫不怜惜;这种 天经地义的语气,还源于文化的认同:媳妇 的地位,媳妇的生存价值不值一提,而婆婆 拥有管教的权利;这里还有世俗人心的期待, 大家在枯寂的日子里期待着有戏看,哪怕这 戏是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人生百无聊赖, 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失。)
4、你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感觉到作者叙 述时的心境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你能从原文中找出佐证吗?
荒寒、冷寂。觉得心灵落到了一个
没有一点人性一点温暖的非人间。 以当众洗澡段落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