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 水文地质学基础 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12390 水文地质学(实践) 自考考试大纲

12390 水文地质学(实践)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技能)课程大纲课程名称:水文地质学(实践)课程代码:12390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地下水赋存、运动、水化学、补给径流排泄等专业基础知识、正确操作孔隙与水、达西渗流实验、潜水及承压水水文地质图判读等水文地质基础实验能力。

为今后从事地质工程专业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含学时、学分要求)1、掌握实验室测定孔隙度、给水度的持水度的方法。

2、掌握实验室测定渗透系数的方法,理解达西定律。

3、了解包气带中毛细水的赋存与运动特征。

4、通过潜水模拟演示,增强对潜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的感性认识。

5、通过承压水模拟演示,增强对承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的感性认识。

6、掌握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编制方法,学会阅读和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图。

7、掌握承压水等水压线图的编制方法,具备阅读承压水等水压线图的能力。

8、能正确分析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9、能正确分析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水特征。

10、能正确判读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学》实践课程2学分,建议总课时3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三、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参考教材指定教材:张人权主编,《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地质出版社,2011年。

参考教材:梁杏、郭会荣主编,《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实习教程》,地质出版社,2009年。

四、实践(技能)考核的场所、设备、师资要求1、学习场所按教学标准班(30人∕班)教学场所应满足以下要求:2、设备要求按教学标准班(30人∕班)应配备以下设备设施:。

12389 水文地质学 自考考试大纲

12389 水文地质学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水文地质学课程代码:12389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性质特点是:基础知识性和实践能力性并重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是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框架,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建立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初步分析方法,为后续专业课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深入理解地下水赋存空间与特征、地下水的存在形式、与地下水有关的岩土水理性质(参数)、岩层含水性的划分、地下水的埋藏与分类、地下水资源与分类等基本概念(术语)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地下水运动定律、地下水化学成分与形成作用理论、地下水系统概念与方法、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基本方式、地下水均衡原理等基本理论(原理);初步学会从微观到全局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方法,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综合分析地下水运动和水化学特征的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以“水力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学基础”、“水文学”等课程为基础,又是后续的“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等课程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掌握地下水的功能,了解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历史,了解当代水文地质学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水文地质学的概念(重点)识记: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理解:地下水的功能(二)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史(一般)识记: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水文地质学的特点第二章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地球上的水与量的分布;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重点掌握水文循环的概念;了解我国的水资源概况尤其是地下水概况。

《水文地质学》考试大纲

《水文地质学》考试大纲

《水文地质学》考试大纲
学院(盖章):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负责人(签字):
专业代码:081501 专业名称:水文学及水资源
考试科目代码:820 考试科目名称:水文地质学(一)考试内容
试题以曹剑峰、迟宝明、王文科等编著的《专门水文地质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年,北京)为蓝本,内容涵盖该教材的全部章节。

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
一、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系统
二、地下水资源调查
三、水文钻探与水文地质物探
四、水文地质试验
五、水文地质动态与均衡
六、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七、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方法
八、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九、矿床水文地质
十、新技术方法在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是:
1.基本概念要清晰。

如描述含水层渗透能力或储(释)水能力的水文地质参数的区别,看似简单,却是历届考试同学们失分较多的地方,说明同学们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还不透彻或不全面。

2.对知识要会综合运用。

复习时不仅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切忌死记硬背,同时还要把教材所学东西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思维要开阔。

经验表明,只有对教材知识的全面理解,才能取得较好成绩,仅靠记忆是不够的。

(三)考试基本题型
基本题型可能有: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和分析论述题等。

水文地质学基础 总复习

水文地质学基础  总复习

线 排 泄
面 排 泄
要点:
基本概念
地下水、地下水起源类型、 补给、入渗率、入渗系数、 (点、线、面)排泄、 径流、径流强度、强径流带、 动态、均衡
基本问题
影响补给、径流的因素 泉的类别及水文地质意义 泉的类别及水文地质意义 河流与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 径流强度影响因素 径流强度、居留时间和水质的关系 径流强度、 动态与均衡的关系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地下均衡法的计算
水文地质学基础-----纲要
地下水
地 下 水 循 环 地下 水储 存介 质 地下 水物 理化 学特 征 地下 水运 动规 律
地下水勘查
各种类型地下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纲要
地下水循环
地下水补给 大 气 降 水 补 给 地 表 水 补 给 地 下 水 补 给 地下水径流 地下水排泄
点 排 泄 地下水 动态 地下水 均衡
水文地质学基础-----纲要
各种类类型地下水
按埋藏条件分类
按介质类 型分类
按其它分类
特殊类型 地下水 多 年 冻 土 下 水
上 层 滞 水
潜 水
承 压 水
地 下 热 水
矿 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纲要
根据储存介质 不同
孔隙水 洪 冲 湖 其 积 积 积 它 物 物 物 裂隙水 岩溶水
按岩性不同分类
毛细水 运动规律
V=KI
V=K(I-I0)
V=K(P0-L)/L
水文地质学基础-----纲要
要点
一些基本概念
重力水、结合水、毛细水、包气带、饱水带 渗透、渗流、渗流速度 层流、紊流、稳定流、水头(静止水位)、水力坡度 流网、等水头线、迹线、流线
达西定律主要及其适用范围 达西定律的应用 流网及应用 渗流与实际流速的关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01参考书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01参考书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01参考书目第一部分考研历年真题(免费赠送)1-1水文地质学2002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说明:考研必备资料,分析真题可以把握出题脉络,了解考题难度、风格等,为考研复习指明方向。

第二部分2020年专业课笔记、讲义资料(基础强化必备)2-1《水文地质学基础》考研复习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习效率,基础强化阶段必备资料。

2-2《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本校课件,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第三部分2020年复习题、提纲资料(基础强化必备)3-1《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说明:本专业重点复习题库,涵盖重要考点、难点,巩固知识点,强化复习效果。

3-2《水文地质学基础》模拟题及期末题。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模拟试题,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针对性。

初试参考书目《水文地质学基础》《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水文地质学》类的教科书适用院系环境学院、地质调查研究院招生专业目录水利工程(085214)(专业学位)全日制:10非全日制:5(01)(全日制)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02)(全日制)新技术新方法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03)(全日制)地下水对水利工程建设影响评价(04)(全日制)地下水防治工程(05)(全日制)水文监测与预报(06)(全日制)滑坡诱发涌浪评价与边坡稳定性评价(07)(非全日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理论及新技术(08)(非全日制)渗流理论及其应用技术与方法(09)(非全日制)土壤水运移理论与应用新技术(10)(非全日制)水污染控制与劣质水资源化新技术(11)(非全日制)水利工程勘察施工及模拟技术方法(12)(非全日制)水资源调查评价与保护(13)(非全日制)水利工程技术管理理论及方法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901|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质工程(085217)(专业学位)全日制:25非全日制:30(01)(全日制)地下水流动及污染数值模拟技术(02)(全日制)地下水调查与监测(03)(全日制)地下水污染与控制(04)(全日制)地下水与地质灾害(05)(全日制)地下水资源评价与保护(06)(全日制)渗流模拟及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07)(非全日制)城市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08)(非全日制)地下工程与地下水害防治(09)(非全日制)岩土体稳定性及工程环境效应(10)(非全日制)矿山地质环境整治与3S技术应用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901|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质调查研究院(801)全日制:10非全日制:5环境工程(085229)(专业学位)(01)(全日制)地质环境调查评价(02)(全日制)生态环境地质保护工程(03)(全日制)水岩相互作用与水污染防治工程(04)(非全日制)地质环境调查评价(05)(非全日制)生态环境地质保护工程(06)(非全日制)水岩相互作用与水污染防治工程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901|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组成地球水圈的水(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是在原始地壳形成以后,在整个地质时期内从地球内部不断逸出而起源的。

地球物质的成分和分布是不均匀的,具有层圈构造。

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层圈为外部构造(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水圈主要是呈液态及部分呈固态出现的。

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两类。

水文循环的定义——地球浅层圈的水,即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特点——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水文循环的组成: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水文循环的运动规律——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陆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量基本平衡水文循环发生的动力条件——在太阳辐射和重力共同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作用:通过循环——水的质量得以净化、水的数量得以再生。

水资源不断更新与再生,可以保证在其再生速度水平上的永续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保证。

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1、气象因素:气温、气压、温度、蒸发、降水2、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分类: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3)人类活动等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和水●岩石——水文地质学中指坚硬的岩石及松散的土层●空隙——岩、土中各种类型的空洞的总称孔隙的定义:松散岩石(洪积物、冲积物、黄土等)中颗粒之间的空隙。

2.表示方法:孔隙度n Vn:空隙体积,V:岩石体积孔隙度: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定义: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裂隙定义:由于内外地质营力的作用,而使岩石发生破坏的现象的总称1)什么叫孔隙度?孔隙度大与孔隙大有区别吗?结合水:定义:由于静电引力而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的水。

毛细力的方向:作用方向始终指向弯曲液面的凹侧凹凸弯液面是指相对于液相一侧而言的凹形弯液面—负的毛细压强---如同真空吸力凸形弯液面—正的毛细压强毛细力大小与弯液面的曲率成正比含水量松散岩石实际保:留水分的状况(是某岩样某时的含水状态)又称岩石的天然含水量给水度定义: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来的水体积,称为给水度。

基础水文地质学试题库及其参考答案.doc

基础水文地质学试题库及其参考答案.doc

基础水文地质学试题库及其参考答案重点建设课程《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水文地质基础课群表示,水文地质基础课是我校水文、水资源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描述以下几个方面: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存在形式和水文物理性质;地下水的分类和各种类型地下水的特征;地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形成;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和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的动态与平衡;地下水资源的分类和特征;地下水与环境的关系等。

本课程全面介绍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水文地质基础试题库不仅用于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因此,水文地质基础试题库的内容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密切相关,并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它侧重于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二,正确理解水文地质概念,避免僵化应用。

第三,地下水与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多种因素对地下水的综合影响。

第四,我们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理解,而秦英在思考和澄清本质。

在1997年第一个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对基本水文地质检查数据库进行了修订。

对原始数据库中的一些试题进行了调整。

本考试数据库的选题涵盖了本书的全部内容,覆盖面广。

同时,考虑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中的问题太多。

整个图书馆有576个问题。

为了全面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能力,共有五类问题,即: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作文题。

地球水及其循环目录第一章,地球水及其循环目录第三章,地球水及其循环目录第三章,地球水及其循环目录第三章。

以下是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地下水的形成、功能、供应和排放,第7章,第17章,地下水系统,第8章。

在XXXX第一个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对原数据库中的部分试题进行了调整,试题的选取涵盖了全书的全部内容,覆盖面广。

同时,考虑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中的问题太多。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901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大纲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901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大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专业型)考试大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适用范围: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工程方向)、地质工程(地下水方向)学科专业的考生。

综合考察内容:
1、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和原理,及其准确表达;
2、考察对地下水赋存、运动、动态特征等的表达方法(概念与图示的表达);
3、考察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及其分布、运动等,地下水均衡与资源;
4、考察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初步分析水文地质问题的能力。

题型与内容的分配:
根据上述考查内容,确定考题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的掌握:随机组合,概念及影响因素。

40分,占26.7%
2、基本概念与原理的辨析能力:随机组合,是非判别与准确论述。

20分,占13.3%
3、计算类:以简单计算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0分,占20%
4、作图分析类:给定一个图示,考察学生读图、作图并理解概念,以及一定综合分析的能力。

40分,占26.7%
5、综合题:水文地质条件与具体某问题的综合分析;以及与地下水有关地质灾害、生态环境问题,偏向具体问题的应用分析。

20分,占13.3%
主要参考书:
《水文地质学基础》
其他参考书:
《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水文地质学》类的教科书。

1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1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和地位《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地质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也是与地下水有关专业的选修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对与地下水有关问题进行水文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与地质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它既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阐述其本身的理论,又为后继课程《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岩土工程勘察》、《专门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等专业课的教学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在所学专业的地位,对水文地质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 重点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 掌握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特征和规律,学会运用水文地质学原理,科学分析和解决相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思维方法。

★ 掌握简单的水文地质专业作业方法。

二、主要教学环节安排课程的主要内容应以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分布和运移规律及各类地下水的特征为中心进行选材,并注意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配合与衔接。

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一至九章阐述地下水形成的理论和有关概念,为本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

十至十二章进一步阐述各类地下水的埋藏、分布、交替循环等特征,是前一部分理论的应用和深化。

十三、十四章介绍地下水的资源特征及其供水意义,并介绍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环境问题。

十五章介绍地下水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课程总学时为72,其中讲授50学时,课程实习12学时,综合课程设计(实习)10学时。

在大纲基本内容和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部分教学内容、体系和课时分配,可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和具体条件以及专业所需,适当灵活掌握。

学时分配见下表。

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三、选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1.课程教材《水文地质学基础》王大纯张人权等编著地质出版社 1995年6月2.主要参考书《水文地质学》李正根等编著《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王家鼎惠泱河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水文地质学概论》区永和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水文地质学》,于开宁等,石家庄经济学院,1998.四、课程内容体系绪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绪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文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了解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概况。

科目代码90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科目代码90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工程水文学(科目代码:901)考试大纲一、试卷分值及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80分钟(3个小时),满分150分。

二、考试基本要求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水文学及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两个培养方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工程水文学》是为招收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水文学及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培养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三、试卷内容及结构《工程水文学》考试内容包括水文学的研究内容、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及研究方法、河川径流形成的基本知识,水文统计、设计年径流及其年内分配、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流域产、汇流分析计算、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有分析和处理工程水文学基本问题的能力。

1.绪论(1)水文学的研究内容;(2)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及水文学的研究方法;(3)工程水文学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

2. 河川径流的形成的基本知识(1)水循环与水量平衡;(2)河流与流域;(3)降水及蒸散发;(4)土壤水、下渗和地下水;(5)径流。

3. 水文统计(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常用的概率分布曲线;(3)水文参数估计;(4)水文频率计算适线法;(5)相关分析。

4. 设计年径流及其年内分配(1)年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2)有长期与短期资料时设计年径流分析计算;(3)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年径流量的估算;(4)典型年的选取;(5)设计年内分配计算5.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1)设计标准的确定;(2)设计洪峰流量及设计洪量的推求;(3)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4)入库设计洪水和分期设计洪水;(5)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

6. 流域产、汇流分析计算(1)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资料的整理与分析;(2)流域产流分析与计算;(3)流域汇流分析计算。

7.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1)设计面暴雨量的推求;(2)设计暴雨的时空分配计算;(3)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4)小流域设计洪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大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大纲)

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格式
招生单位名称(盖章):填表人: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1.考试目的
考核考生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
度,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基本水文地质条件和问题的能力。

2.考试要求
本考试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地下水的性质、赋存、运动、循环、动
态、分类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水文地质学基础知识与
方法分析各类水文条件及水文地质问题。

二、考试范围
●地下水的性质、赋存、运动、循环、动态、分类等基础知识
与理论;
●不同类型地下水的特征、埋藏、分布、演化等特征;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水文地质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勘查方法;
●水文地质学知识在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能源开采等领域
的应用。

三、试题结构(包括考试时间,试题类型等)
1.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试题类型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6题,30分)、简答题(6题,60分)、综
合分析与论述题(3题,60分),总分为 150 分。

要求:1.参考书目应尽量考虑通用性和出版时间(出版时间不宜太早,以方便考生购买);非正式出版物以及正在出版过程中的书不能作参考书;参考书应注明书名、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份等。

如:《高级英语》(修订版)第1、2册,张汉熙主编,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2.请标注是否允许考生使用无字典存储、编程和查询功能的计算器,如不标注理解为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绘图及其他科目考试时如有其他说
明的请在“备注”栏内标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01-水文地质学基础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01-水文地质学基础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水文地质学基础901》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1、内容比例基本概念与原理约60%综合分析及主观题约40%2、题型比例概念比较及辨析题约55%作图简答题及论述题约45%二、考试要求要求掌握地下水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分析水文地质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掌握基本读图和绘图能力,考试内容及具体要求如下(其中要求掌握的为重点内容):1. 绪论:了解水文地质学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学科发展历史、趋势和前沿;掌握地下水功能。

2. 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了解地球上的水与量的分布,了解我国的水循环状况与水量分布特征;掌握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的概念及作用。

3.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掌握岩土中空隙的三种类型——孔隙、裂隙和溶穴;掌握空隙的大小、多少(空隙率)的表征、影响因素、特征及其差异;掌握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的特点;掌握岩土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容水度、渗透系数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 地下水的赋存:掌握包气带与饱水带划分,掌握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的概念及其相对性,掌握地下含水系统的概念;了解地下水划分依据与划分类型;掌握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的概念、表示方法、要素及其特征。

5. 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掌握达西定律表达方式及其各项的物理实质;掌握运用达西定律分析水文地质问题;掌握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定性流网的绘制方法,了解流网在水文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6. 包气带水:了解毛细负压、毛细上升高度和毛细上升速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包气带岩土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

7. 地下水的化学组分及其演变:掌握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七种主要离子成分,了解它们的来源及指示意义;重点掌握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水化学成分的表达方式与分类。

8.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了解地下水补给来源与方式;掌握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影响因素及补给量的确定;了解地下水的各种排泄去路;重点掌握泉的出露条件、类型及其意义;了解蒸发与泄流发生条件与影响因素;掌握地下水排泄量的初步估算方法;能够分析典型条件下的地下水补给与排泄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09 地质学基础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909 地质学基础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质学基础》考试大纲(满分150分,参考书目:地质学基础,杨坤光等)一、考试总体要求熟悉并基本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际工作方法,学会运用地质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地质现象、地质过程、岩矿特征、构造体系和地史演化过程等基本要点,并能结合自己所学或所从事专业中的实际地质问题,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强调地质学理论的掌握和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题型比例如下:名词解释:10道*2分,20分,占比约13.3%判断题与选择题:15道*2分,30分,占比约20.0%简答题:5道*10分,50分,占比约33.3%论述题:2道*25分,50分,占比约33.3%三、主要考试内容1、研究对象与方法(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3)地质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一般现状、发展趋势2、地球概述2.1 地球的基本特征(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2.2 地球的结构(1)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2)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2.3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1)地球的密度和压力(2)重力(3)地磁(4)地热3、地质作用3.1 地质作用的概念(1)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2)地质作用的类型3.2 内动力地质作用(1)地壳运动(2)地震(3)岩浆作用(4)变质作用3.3 外动力地质作用(1)风化作用(2)剥蚀作用(3)搬运作用(4)沉积作用4、地质年代4.1 地层(1)地层及其层序的建立(2)地层的划分和对比4.2 地质年代(1)相对地质年代(2)绝对年代5、矿物5.1 矿物及晶体的概念(1)矿物的概念(2)晶体与非晶体5.2 矿物的化学成分(1)矿物的化学成分(2)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地壳中元素的关系(3)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4)矿物中的水5.3 主要矿物介绍(1)矿物分类(2)矿物命名(3)主要矿物类型6、岩石6.1 岩浆岩(1)岩浆与岩浆活动(2)岩浆岩的成分(3)岩浆岩的结构构造(4)岩浆岩的产状(5)岩浆岩的类型(6)岩浆的起源和岩浆的演化6.2 沉积岩(1)沉积岩的成分(2)沉积岩的结构构造(3)沉积岩的形成过程(4)碎屑岩类(5)粘土岩(6)碳酸盐岩6.3 变质岩(1)变质作用与变质岩(2)变质岩的成分(3)变质岩的结构构造(4)变质岩的类型7、地质构造7.1 岩层的产状和地层的接触关系(1)岩层产状(2)地层的接触关系7.2 褶皱构造(1)褶皱和褶皱要素(2)褶皱的形态(3)褶皱的组合(4)褶皱构造的成因分析7.3 断裂构造(1)节理(2)断层7.4 地质构造研究的方法与地学意义8、板块构造8.1 大陆漂移(1)大陆漂移说概述(2)大陆漂移说的证实8.2 海底扩张(1)海底扩张说的提出(2)海底扩张说的证实8.3 板块构造(1)板块构造的概念(2)板块边界类型(3)板块的运动与大洋演化8.4 研究板块构造的地质意义9、地球资源与地质灾害(1)地球资源和矿产概述:金属矿产、石油及天然气、煤及煤层气、非常规油气等。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1、内容比例
基本概念与原理约70%
综合分析及主观题约30%
2、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是非判断题与简答题约60%
综合分析题及论述题约40%
二、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具体如下(其中要求掌握的为重点内容):
1. 序言:了解课程研究内容和学科发展历史、趋势和前沿;掌握地下水功能。

2. 地球上的水及其水循环:了解地球上的水与量的分布,了解我国的水循环状况与水量分布特征;掌握水文循环的概念及作用。

3.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掌握岩土中空隙的三种类型孔隙、裂隙和溶穴;重点掌握空隙的大小、多少(空隙率)的表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不同空隙的特征与他们之间的差异;掌握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了解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的特点;重点掌握岩土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的概念和他们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了解容水度、含水量、透水性的概念。

4. 地下水的赋存:掌握包气带与饱水带,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的定义,地下含水系统的概念;了解地下水划分依据与划分类型;掌握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的概念、划分与表示方法,以及其相互转化条件。

5. 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重点掌握达西定律及其表示方法,并理解渗透流速、过水断面、水力梯度、渗透系数的概念和物理含义;掌握用达西定律去分析实际的水文地质问题;掌握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定性流网的绘制方法,学习流网在水文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6.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掌握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主要离子成分,了解它们的来源及指示意义;重点掌握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硫酸作用和脱碳酸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水化学成分的表达方式与分类。

7.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了解地下水补给来源与方式;掌握大气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因素及补给量的确定;了解地下水的各种排泄去路;重点掌握泉的出露条件、类型及其意义;了解蒸发与泄流发生条件与影响因素;掌握地下水排泄量的初步估算方法。

8. 地下水系统:了解地下水系统相关概念的形成,掌握地下水含水系统与流动系统的概念、划分方法与两者的关系;重点掌握地下水流动系统的特征和划分意义;掌握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分析方法。

9.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掌握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水均衡基本原理,水均衡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了解区域水均衡的研究方法。

10. 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孔隙水——掌握洪积物及冲积物中的地下水赋存与分布特点;裂隙水——掌握构造裂隙水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重点掌握断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岩溶水——掌握岩溶发育条件,岩溶水的赋存和运动特征,了解岩溶水系统的演变,初步掌握岩溶水系统的分析方法。

11. 地下水资源:掌握地下水资源的概念与划分,地下水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的划分、特征及其供水意义,以及地下水资源特征。

12. 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与环境问题:掌握与地下水有关的主要环境问题: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以及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机理与防治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