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常见陷阱及案例解析
楼盘买房的十大陷阱
楼盘买房的十大陷阱
1.营销手段夸大实际情况:楼盘销售会使用各种手段夸大楼盘的实际情况,包括虚假广告、假房型、假周边环境等等。
2. 遗产纠纷:如果购买的房产是继承的,那么可能会存在遗产纠纷,这可能会导致购房者在未来产生法律纠纷。
3. 不良房源:由于楼盘销售的压力,有些销售可能会压价出售不良房源,例如朝向不好、楼层过低、看不到景色等等。
4. 公共设施不足:大多数楼盘销售会强调社区里的公共设施,但实际上这些设施可能并不足够。
5. 物业管理不善:楼盘的物业管理可能会影响楼盘居民的生活质量,例如物业管理公司不善、维修不及时等等。
6. 违建问题:如果购买的房产存在违建问题,那么可能会在未来产生法律风险,这可能会对购房者产生危害。
7. 土地纠纷:楼盘购置的土地可能会存在纠纷,这可能会导致购房者在未来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8. 地理位置偏僻:一些楼盘可能位于城市郊区或偏僻地区,这样就不容易获得便捷的交通和生活条件。
9. 购房交易成本高:购房交易会产生很多费用,例如税费、评估费、中介费等等。
这些费用可能会给购房者带来负担。
10. 贷款利率高:如果购房者需要贷款购房,那么可能会面临高利率的问题。
这可能会给购房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 1 -。
中介合同陷阱(共8篇)
中介合同陷阱(共8篇)房产中介陷阱大全及对策~看完不上当房产中介陷阱大全及对策~看完不上当陷阱一:“偷换概念”让记者中招在一家房产中介,记者表示要购买一套40中与裕华路小学双片区的学区房。
中介工作人员首推一套50平方米房源。
既没有暖气也没有天然气的房子让记者不太满意,工作人员便领记者来到附近另一小区。
这套房源无论价格还是房屋本身都令人满意。
而当记者向裕华路小学及40中分别询问片区划分时才了解到,所谓的“双片区”已经被中介人员“偷换概念”,另一小区为40中学和青园街小学学区房,看房过程中,中介人员对此只字未提。
陷阱二:“无中生有”多要费用在另一家中介公司,记者想以公积金贷款为条件购房,中介人员表示需要缴纳数千元的评估费。
中介人员称办理公积金贷款不容易,通过公司可以省不少钱,只是要收取评估费5000元。
可记者在双方签订的中介服务协议上,并未发现这项条款。
河北明杰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惠民称,在正常情况下,购房者可以自行办理公积金贷款,只要符合贷款条件,则无需缴纳各类费用。
建议办理贷款的购房者先行了解办理贷款所需的条件和流程,切不可只图省事,全权委托给中介公司而花”冤枉钱”。
陷阱三:交易不成遭“威胁”记者调查发现,在中介公司中还存在一类“陷阱”,就是个别从业人员以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诱骗消费者交易或者强制交易。
家住西焦西区的范先生通过中介购房,频频接到“落选”中介的威胁电话。
陷阱四:中介费打水漂市民吴女士来电说,她此前委托一家中介公司租房子,缴纳了20元看房费后,三方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
吴女士向中介公司缴纳了750元的中介费。
可准备入住时,房东却要求她再交网费、有线电视费等各种费用1000余元,这些费用此前并未提及,双方产生争执都不想继续履约。
吴女士找到中介希望重新为她选房遭拒,不但不退还中介费,还指出她单方违约。
河北盈华律师事务所王亚琼律师提醒,在委托中介公司租房时,签订三方合同之前就要看清合同中关于权利与义务的相关约定,提前考虑到租房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产生的纠纷等,并且在合同中进行详细的约定,避免日后产生分歧。
购房合同的八大陷阱及对策
购房合同的八大陷阱及对策第一项:关于五证陷阱:有些开发商没有五证或五证不全时,为了出售房屋可能提供虚假的五证主要是复印件;或者提供小区一期或前几期的有效五证来出售房屋。
五证不全可能导致买受人不能取得房产证甚至导致购房合同无效。
对策:1、复印件要注意看原件。
2、有原件要看批准日期以及使用和出售面积的多少。
3、对于承诺证件正在办理中的开发商,可约定开发商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取得该证件所要承担的责任。
律师建议增加补充条款:出卖人保证对出售房屋所持有五证的真实性、有效性。
若因此导致买受人退房的,出卖人愿向买受人承担已付房款双倍的返还责任。
第二项:关于公摊面积陷阱:建设部格式合同第五条只有对建筑面积出现变化的处理,这样有的开发商会提高公摊面积减小使用面积,而总的建筑面积不变。
依据合同开发商并未违约,买受人也起诉无据。
对策:1、在合同第三条中写明确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
2、在附件二中列明公摊面积的构成。
3、按套购买使用面积,双方不涉及公摊处理。
律师建议增加补充条款: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对公摊面积的变化按下列第____种方式处理:1、如果实测公摊面积超出暂测面积的,买受人在超出暂测面积的3%以内据实结算,超出3%以上的部分由出卖人承担相关费用;如果实测面积少于暂测面积,买受人据实结算。
2、买受人对实测面积的承担,仅在超出暂测面积的1平方米以内据实结算。
第三项:关于房产证陷阱:建设部格式合同第十五条并未说清条款中“规定期限”是指法定还是约定期限,所以其中房产证的办理取得日期不明。
可能导致资质较差的开发商拖延颁证或找各种理由不办证。
对策:1、五证齐全的项目一般买受人得到房产证有保证,所以五证不全就免谈。
2、将不能办理房产证中行政机关的原因单列出来,开发商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买受人不能起诉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
律师建议增加补充条款:如果因出卖人的原因,导致其在交房后360日内不能为买受人办理取得房产证的,双方选择以下第____种方式处理:1、买受人不退房的,出卖人按照本合同第九条第1种第(1)项的违约金计算标准承担责任。
房屋买卖常见陷阱
房屋买卖常见陷阱买卖房屋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陷阱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房屋买卖常见陷阱,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方法,以帮助读者避免可能的风险。
一、虚假房产信息在房地产市场上,存在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发布虚假信息来引诱购房者。
他们会故意掩盖某些关键信息,以吸引购房者的眼球。
购房者应当保持警惕,提高辨别能力,对所看到的房产信息进行核实。
可通过与房产中介、房东或第三方机构(如政府房地产部门)联系,以确保所收集到的信息的准确性。
二、过度承诺和不履行责任另一个常见的陷阱是买卖双方之间的过度承诺和不履行责任。
在房屋买卖过程中,卖方常常会做出各种承诺,以吸引买方。
然而,一旦买卖成交,卖方可能会违背承诺或未能履行责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买卖双方应当将所有协议和承诺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违约和合同纠纷买卖房屋过程中,违约和合同纠纷是常见的问题。
一方可能在签订合同之后,不履行约定的条件,导致另一方遭受经济损失。
购房者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确保自己理解每一项条款的含义。
如果对合同有任何疑问,应该咨询专业人士或请律师审查,以确保自身利益受到保护。
四、房屋质量问题购买的房屋可能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例如结构不稳定、漏水、电路故障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购房者应在购房前进行全面的房屋检查,并与卖方讨论潜在的问题。
如果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应要求卖方在购买之前解决问题或承担相应的修复费用。
五、房屋产权问题房屋产权问题是房屋买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购房者必须确保所购买的房屋具有清晰的产权证明,并且没有任何法律纠纷。
购房者可以通过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查阅相关法规以及请律师协助来核实房屋的产权情况。
此外,购房者还应注意确认房屋是否存在抵押或担保等法律问题。
六、税务和贷款问题在房屋买卖过程中,税务和贷款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
购房者应了解相关税费规定,并及时缴纳相关费用。
购房合同诈骗22种及案例
购房合同诈骗22种及案例购房合同诈骗22种及案例1. 虚构房屋信息诈骗:卖方虚假描述房屋信息,以达到欺骗消费者的目的。
案例:卖方对房屋的地理位置和面积作出虚假描述,从而以虚高价格卖出房产。
2. 假冒卖方诈骗:使用假卖方身份欺骗消费者。
案例:假冒卖方以虚假身份签订购房合同并要求消费者预付定金。
3. 非法存款诈骗:通过虚假承诺获取消费者存款。
案例:卖方承诺在购房合同签订后,消费者需要先支付定金。
事实上,卖方没有提供有效的购房合同,也无法退款给消费者。
4. 非法收取款项诈骗:卖方以各种名义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意外费用”。
案例:卖方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装修费、或其它费用,但是消费者后面发现这些收费是不存在、不合法或过高的。
5. 擅自变更合同内容诈骗:毫无征兆地、未经消费者同意,改变购房合同的内容。
案例:卖方在向消费者出售房屋的同时,未对房屋明确所有发票和合同,让受害人损失惨重。
6. 非法出租房屋诈骗:卖方将非法房屋进行出租,以获取利润。
案例:卖方出租违法建筑的住房,大量吸引了受害人前来租房,但是卖方在出租过程中并未履行相关合法手续,造成了经济损失。
7. 非法占有、使用房屋诈骗:卖方在未正确支付合法代价的情况下,擅自占有和使用该房屋,导致购房者经济损失。
案例:卖方在签订购房合同前,已经将该房屋不法占有。
之后,卖方伪造合同文件,进行违法占有和使用该房屋。
8. 不正当竞争诈骗:卖方使用下调价格、降低质量、扰乱市场等方式,以欺骗消费者。
案例:卖方以低价出售房屋,和其他卖方合谋作弊,迫使消费者决定买房,且价格过高。
9. 恶意追索合法费用诈骗:卖方以虚假的理由,要求购房者支付各种费用。
案例:卖方通过一系列欺骗手段,对购房者追索不合理或过高费用,并要求购房者在一定时间内支付,否则,要求购房者承担法律责任。
10. 暴力威胁诈骗:卖方以暴力或者威胁的行为,让消费者进行购买。
案例:卖方在售房过程中,向购房者发出威胁,说要通过暴力方式来获得用户购买房屋的选择。
房屋买卖流程中要谨防陷阱
房屋买卖流程中要谨防陷阱房屋买卖纠纷时有发生,购房者与卖房者要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房屋买卖过程中需注意一些可能存在的陷阱。
合同中的阴阳合同法律责任不容忽视【案例一】小王最近在北京五环外买了一套三居室,面积15...房屋买卖纠纷时有发生,购房者与卖房者要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房屋买卖过程中需注意一些可能存在的陷阱。
合同中的“阴阳合同”法律责任不容忽视【案例一】小王最近在北京五环外买了一套三居室,面积150平方米,成交价为150万元。
但在房管所网签时,小王与原房主签订的价格显示的是75万元。
“网签合同是假合同,这个价格主要是用来避税”。
小王解释说,原房主购买这套房子花了75万元,而75万元是税务部门对这个区域房子认可的最低纳税价格。
“按照契税是房子成交价的3%计算,光契税一项就可少交22500元。
而通过做低房价,原本需要支付的营业税也做没了。
”小王面露得意地说。
从 2005年6月1日起,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我国开始执行普通商品房、非普通商品房区别征税,并且对出售方征收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大大增加了非普通商品房及出售方的税负,而转让方的税负又转嫁到了受让方,于是买卖双方为了少付税费,多采取做低房价的方式来逃税,并且以“避税”的幌子来掩盖违法的真实目的。
通常的操作方式是买卖双方签订“阴阳合同”,或者签订“主合同”和“补充合同”。
签订“阴阳合同”,即签订一份总房价较低的合同,作为办理过户手续之用的“阳合同”,同时签订一份反映真实成交价格的“阴合同”。
签订“主合同”和“补充合同”的操作方式更为简便,买卖双方只签订一份价格虚假的买卖合同用来办理过户手续之用,真实的成交价格则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来约定。
【律师提醒】这样的“避税”方式是违法的,违法必然存在违法成本,一旦被查出,不但要补足应缴的税款,而且还面临高额罚款。
更为严重的是,这样所谓的“避税” 方式在近几年已经引起了一定数量的纠纷。
过户前首先要核税,核税通不过,则无法交易,纠纷自然而生,多出的税费到底谁来承担就成了双方争议的焦点。
买房应该注意的事项 买房10大陷阱 售楼员10大恶行 购房合同常见3
买房应该注意的事项买房10大陷阱售楼员10大恶行购房合同常见3买房10大陷阱广告与实际不符房产证迟迟拿不到少则几十万,动辄几百万,对于许多人来说,买房子是一辈子最大的投资,在它身上发生的任何“小事”对购房人来说都是“大事”。
当面积缩水、虚假广告、延期交房、私改规划等让购房人吃亏上当的事屡屡发生时,我们才意识到掉进了营销陷阱。
此次,我们就购房者与开发商纠纷频率较高的十个陷阱进行曝光并“支招”防范,希望购房者擦亮双眼,理性购房,谨防受骗。
陷阱一:广告与实际不符楼盘还未面世,广告已经漫天飞了,各种传单、彩页、楼书让购房者眼花缭乱,而楼书上的楼盘形象设计图,更是精美绝伦,只看一眼,就让人有购买的冲动,于是乎,大家被华丽地吸引去了。
解析:宣传彩页的内容可不代表楼盘的实际形象,一个靠笔写,一个靠手建,说的永远比做得好。
支招:应到实地考察项目,或者保留广告单等宣传资料,最好把广告宣传的内容全部记录进正式的合同中。
日后开发商若不兑现,这些资料可作为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有力凭证。
陷阱二:房产证迟迟拿不到在购房者买房时,开发商一般会承诺在交房后的一年或两年内办理好房产证,但有的小区都交房五六年了,房产证依然没有音信。
解析:房产证办不下来,那房子的归属可就不是你能说了算的!支招:购房时,需看开发商是否“五证”齐全。
五证分别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
陷阱三:“火爆热销”是假相经常有楼盘的门前,购房者排着队,拿着号,争先恐后的去交钱订购,售楼部更是“人满为患”,售楼员告诉你房子只剩几套了,不买就没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交钱买房。
解析:当你觉得真的只剩几套的时候,开发商的销售可能为零,你一来,破零了。
售楼部里坐着的可能是花钱雇来的职业“购房者”,而你,才是那个真正的猎物。
支招:理性购房,不要人云亦云。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位置好、交通便利、或者性价比高的房子。
房屋买卖中常见的纠纷案例
房屋买卖中常见的纠纷案例在房地产交易中,买卖双方可能会遇到各种纠纷。
本文将针对房屋买卖中常见的纠纷案例进行论述,帮助读者了解并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案例一:虚假宣传某甲在购房之前,通过房产经纪人了解到一套位于市中心的公寓。
经纪人热情介绍该公寓拥有顶级装修、豪华设施等,并向甲展示了照片。
然而,当甲购买并入住后,却发现与事先承诺的差距较大。
甲向开发商要求退款遭拒,遂寻求法律援助。
针对此类情况,购房者应当保留宣传材料并与开发商签订详细购房合同。
一旦发现虚假宣传,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案例二:所有权纠纷乙购买了一套二手房,并按时支付了所有款项。
然而,后来乙才发现卖方曾将该房屋抵押给他人。
乙与抵押权人对该房屋的所有权产生争议。
在购买二手房时,买方应通过房产交易中心核实该房屋的产权情况。
此外,签订正式购房合同,确保交易方详细、明确地表明房屋的所有权归属。
如果发现产权存在纠纷,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案例三:装修质量问题丙购买了一套新房,并签订了装修合同。
然而,入住后丙发现装修质量低劣,包括墙面开裂、水管漏水等问题。
丙要求开发商承担维修费用,但遭到拒绝。
在购房之前,购房者应仔细查看开发商的信誉度和历史记录,选择有良好信誉度的开发商。
此外,要求开发商提供详细的装修项目,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装修标准和质量验收标准。
若发现装修质量问题,可要求开发商免费维修或补偿费用。
案例四:面积争议丁购买了一套住宅,但入住后发现实际面积与合同约定的差距较大。
丁与开发商发生争议,要求退还部分购房款。
购房者应当在购买之前仔细核对合同中关于房屋面积的描述,并要求开发商提供详细的验收报告。
如发现面积与约定有较大差异,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测量并保存相关证据。
在维权时,购房者可以要求退还多付的购房款或者要求开发商赔偿。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房屋买卖中的纠纷多种多样。
为避免此类问题,购房者在购买房屋时应当保留宣传材料、核实产权和装修质量、仔细查看合同,以及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买房中介常用的10种套路
买房中介常用的10种套路摘要:一、房源信息不真实二、虚假优惠三、中介费藏猫腻四、故意制造抢购氛围五、推荐高利润房源六、以次充好七、夸大宣传八、合同陷阱九、贷款问题十、售后服务缺失正文:买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而选择一个靠谱的中介公司则是实现顺利购房的关键一步。
然而,当前的房产中介市场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故意误导、虚假宣传等,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困扰。
本文将为您揭示买房中介常用的10 种套路,帮助您在购房过程中避免上当受骗。
1.房源信息不真实中介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常常会在广告中虚报房价、位置、户型等信息,制造出虚假的优惠信息。
当消费者实地看房时,才发现实际情况与广告宣传不符。
2.虚假优惠中介公司往往会以优惠活动为名,吸引消费者关注。
但实际购房时,消费者会发现这些所谓的优惠往往存在诸多限制,如折扣只针对特定户型、房价等,实际购房时并不能享受到真正的优惠。
3.中介费藏猫腻中介公司在收取中介费时,常常设置各种名目,如服务费、咨询费等,使得消费者在购房过程中不知不觉间承担了更高的费用。
4.故意制造抢购氛围部分中介公司为了刺激消费者购房,会故意制造抢购氛围,如宣称房子只剩几套、其他人都在抢购等,让消费者在紧张情绪下做出冲动购房的决定。
5.推荐高利润房源部分中介公司会优先推荐利润较高的房源给消费者,而非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其寻找合适的房子。
6.以次充好中介公司在带消费者看房时,有时会故意隐瞒房屋存在的问题,如质量瑕疵、噪音污染等,甚至以次充好,将瑕疵房当作优质房出售。
7.夸大宣传中介公司在宣传时,常常会夸大房源的优势,如附近有名校、交通便利等,而忽略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8.合同陷阱购房合同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文件,但部分中介公司在签订合同时设置诸多陷阱,如模糊房屋具体情况、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导致消费者在后期维权时陷入困境。
9.贷款问题中介公司在协助消费者办理贷款时,有时会故意隐瞒贷款限制条件,导致消费者在购房过程中产生额外的经济负担。
碧桂园的购房合同陷阱
1. 虚假宣传与误导消费者:部分碧桂园项目通过虚假宣传低价房源,吸引消费者购房。
如案例[4]中,蒙城县碧桂园都荟星城项目通过低价宣传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上房屋单价高于宣传价格。
2. 套路营销:在购房过程中,碧桂园可能会采取一些套路营销手段。
例如,在签订合同时提高房屋单价,以使总房款高于宣传价格,并在后期承诺返款。
然而,如案例[4]所示,返款可能迟迟未到,甚至出现销售人员离职、售楼部无人接待等情况。
3. 合同欺诈:部分碧桂园项目要求购房者在合同上写下高于实际成交价格的价格,以便获得接近实际成交价的贷款金额。
这种做法如案例[1]中所述,涉嫌骗贷,增加购房者的财务风险。
4. 房产证办理问题:由于合同上虚假的购房金额,购房者可能会在房产证办理过程中面临额外的契税负担。
5. 房屋交付与质量:如案例[3]中所述,碧桂园的破产可能导致房产交付延迟,甚至无法按期交房。
同时,由于资金链紧张,房屋质量也可能受到影响。
6. 贷款与利息问题:购房者通常需要依赖贷款购房,而碧桂园的破产可能导致贷款违约风险增加。
如案例[5]中所述,最高法院判例指出,在开发商未按期交房的情况下,购房者无需承担未取得房屋的贷款还款责任。
为避免这些陷阱,购房者应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警惕:对碧桂园等房地产开发商的宣传和承诺保持警惕,避免盲目相信低价、快速返款等诱惑。
2. 仔细阅读合同:在签订购房合同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了解实际成交价格、付款方式、交房时间等关键信息。
3. 咨询专业人士:在购房过程中,可咨询律师、房地产专家等专业人士,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4. 加强风险防范:了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监管与风险防范意识。
买房十大陷阱
买房十大陷阱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买房是件大事,马虎不得。
而随着居住品质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住宅小区的设计也更加讲究舒适、健康、安全性。
今年3·15到来之际,不少购房者致电晨报热线,投诉遭遇的购房陷阱。
重庆晨报地产记者就消费者投诉的典型案例,采访了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吕俊律师和重庆尚然律师事务所杨沁山律师,让他们一起为消费者支招。
陷阱1 口头夸大赠送面积案例:西彭70岁的老人李先生,买房时听置业顾问介绍,看户型图有约12.5平方米的院馆赠送。
可是签合同时,没发现总平面测绘图上“蚂蚁小”的尺寸标示院馆面积缩水了一半。
专家支招:虽然置业顾问口头承诺及户型销售资料上都标明了赠送的面积,但这并不视作“要约”。
因为户型图上还有这么一句:“本资料所有图片及文字说明仅供参考,实际交付标准以规划国土部门的批准文件及双方签署的买卖合同为准”。
因此,建议购房要求与开发商签附加协议约定清楚赠送的面积。
陷阱2 商业烟道串味居民楼案例:江北华新街光华观府国际的业主王先生投诉,3号楼的居民在大厅、电梯或家中,不时能感受到楼下商业门面排出的刺鼻油烟。
开发商承认是建设施工单位没有按规范修建,还扣押了施工方的保证金。
但1年多来开发商也一直没整改,找物管解决也无济于事。
专家支招:烟道属于公共部分,在保修期内应由开发商整改。
若超过保修期将动用大修基金整改。
购房者是与开发商构建的合同关系,开发商不能以施工单位没履行义务来抵消其应该对购房者履行的义务。
开发商可以用原施工方的保证金找第三方整改。
》》》年轻月光族选房指南少花钱买高性价比房陷阱3 套内实得均价诱惑你案例:去年底,薛先生看上一套商品房,当时吸引他的原因是“套内实得单价5500元/平方米”的广告。
但实地考察才发现套内均价竟达8500元/平方米。
原来,该套房子的赠送面积有五六十平方米。
专家支招:开发商标注的套内实得均价多少,看似便宜,其实把赠送面积都算在里面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
楼盘买房的十大陷阱
楼盘买房的十大陷阱在购买楼盘买房时,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些陷阱,这些陷阱可能会让你在购房过程中失去很多钱财。
下面是十大楼盘买房陷阱,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
1. 虚假宣传:有些开发商会夸大楼盘的优点,甚至会故意隐瞒一些缺点,让你误以为这是一座完美的楼盘。
在购房前,一定要仔细了解楼盘的真实情况,不要被虚假宣传所迷惑。
2. 高额佣金:有些中介会收取高额佣金,这会让你的购房成本大大增加。
在选择中介时,一定要选择信誉好、佣金合理的中介。
3. 隐性收费:有些开发商会在合同中加入一些隐性收费,比如物业费、装修费等等。
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避免被隐性收费所坑。
4. 贷款陷阱:有些开发商会与银行合作,提供一些看似优惠的贷款方案,但实际上这些方案可能会让你付出更多的利息。
在选择贷款方案时,一定要仔细比较各种方案的利率和费用。
5. 交房延迟:有些开发商会故意拖延交房时间,这会让你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在购房前,一定要了解开发商的交房时间,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6. 质量问题:有些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低质量的材料,这会导致房屋质量不稳定。
在购房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房屋质量,避免购买到质量不好的房屋。
7. 地理位置问题:有些开发商会在偏远地区建造楼盘,这会让你的生活变得不便。
在购房前,一定要了解楼盘的地理位置,选择一个方便的地点。
8. 产权问题:有些开发商会在产权方面做手脚,这会让你的产权受到威胁。
在购房前,一定要了解楼盘的产权情况,避免产权问题带来的麻烦。
9. 建筑面积问题:有些开发商会在建筑面积方面做手脚,让你购买到的房屋面积比实际面积要小。
在购房前,一定要仔细核对建筑面积,避免被欺骗。
10. 售后服务问题:有些开发商在售后服务方面做得不好,这会让你的生活变得不便。
在购房前,一定要了解开发商的售后服务情况,选择一个好的开发商。
在购买楼盘买房时,一定要仔细了解楼盘的情况,避免被各种陷阱所坑。
只有这样,才能够买到一套满意的房屋。
购房合同注意事项九大陷阱
购房合同注意事项九大陷阱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考虑购买自己的住房。
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许多购房者由于缺乏经验或对合同条款理解不足,可能会陷入一些常见的陷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文将详细介绍购房合同中应注意的九大陷阱,帮助购房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1. 房屋面积陷阱:购房者应仔细核对合同中的房屋建筑面积与实际面积是否相符,包括套内和公摊面积。
有些开发商可能会在面积上做手脚,导致购房者最终支付的金额与实际面积不符。
2. 交房时间陷阱: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交房时间,并注明如延期交房,开发商需承担的责任。
购房者应留意合同中是否有模糊的时间表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等待。
3. 质量标准陷阱:合同中应详细列明房屋的质量标准,包括建筑材料、装修标准等。
购房者应在签订合同前了解这些标准,并在收房时进行核对。
4. 配套设施陷阱:开发商通常会承诺提供一定的配套设施,如停车位、健身房等。
购房者应确保这些承诺在合同中有明确的约定,并了解如果未能兑现,开发商需承担的责任。
5. 物业管理陷阱:物业管理是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购房者应了解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并在合同中明确物业费用、服务内容等条款。
6. 贷款条款陷阱:如果购房者选择贷款购房,应仔细阅读贷款条款,了解贷款利率、还款方式、提前还款罚息等重要信息。
7. 违约责任陷阱: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违约责任,包括违约金的数额、支付方式等。
购房者应确保自己能够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8. 产权证明陷阱:购房者应在签订合同前要求开发商提供房屋的产权证明,以确保房屋无产权纠纷。
同时,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产权过户的时间和条件。
9. 附加条款陷阱:购房者应留意合同中的附加条款,如限购政策、税费承担等。
这些条款可能会影响购房者的权益,因此在签订合同前应仔细阅读并理解。
房产诈骗案例
房产诈骗案例近年来,房产领域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真实的房产诈骗案例,以便大家能够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虚假房产中介。
小张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房产租赁信息,联系了对方并预约了看房时间。
当他到达指定地点时,发现并没有看房的必要,对方却坚称需要支付一定的定金才能看房。
小张怀疑对方的诚意,要求看对方的中介资质证明,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推脱。
最终,小张发现这是一起虚假房产中介的诈骗案件。
案例二,假冒房产中介。
小王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希望能够买到心仪的房子。
在与中介签订合同并支付定金后,中介却突然失联,电话也无法接通。
小王赶紧前往中介公司所在地,却发现这家中介公司早已搬走,根本不存在。
原来,这是一起假冒房产中介的诈骗案件。
案例三,虚假房产信息。
小李在某房产交易平台上看到了一套价格优惠的房子,立刻联系了卖家并表示了购买意向。
卖家以各种理由要求小李先支付定金或者中介费用,小李心存疑虑,决定去房产所在地实地考察。
到了现场,小李才发现这套房子并不存在,原来是一起虚假房产信息的诈骗案件。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近年来发生的真实房产诈骗案件,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防范诈骗的经验教训。
首先,要警惕虚假房产中介的存在,不轻易相信陌生人提供的信息。
其次,要选择正规、有信誉的房产中介公司,避免与假冒中介打交道。
最后,要实地考察房产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面对房产交易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
只有提高警惕意识,增强防范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受害者。
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远离房产诈骗,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售楼常见的套路
售楼常见的套路在购买房产时,消费者需要小心谨慎,避免落入开发商或销售商的套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售楼套路,供消费者参考。
1.价格陷阱开发商或销售商常常采取虚假的价格策略,以吸引客户的注意力。
他们可能把价格标得比实际价格低,或者标高一些再打折,让客户产生购买的冲动。
实际上,这些价格并不真实反映房屋的价值,而是为了误导消费者做出不理智的购买决策。
2.虚假宣传开发商或销售商经常进行虚假宣传,以夸大其词的方式吸引消费者。
他们可能宣传说,房屋具有高品质、高性能、高性价比等优点,但实际上并不符合这些宣传。
消费者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被宣传所迷惑,要仔细核实信息,了解房屋的真实情况。
3.内部优惠开发商或销售商经常采取内部优惠策略,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这些优惠可能包括折扣、减免物业费、赠送家具等。
然而,消费者要小心这些优惠背后的陷阱。
有时候,这些优惠可能并不像宣传的那样优惠,或者在使用时存在限制条件。
4.制造恐慌开发商或销售商经常利用消费者的恐慌心理,以达到销售的目的。
他们可能宣称房屋供不应求,再不购买就来不及了,或者制造一些其他的紧迫感,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
消费者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被恐慌所影响,仔细思考后再做决策。
5.捆绑销售开发商或销售商可能采取捆绑销售策略,强制消费者购买一些他们不需要的物品或服务。
这些捆绑销售可能包括家具、装修、车位等。
消费者应该了解自己的需求,不要被捆绑销售所迷惑,要仔细研究每个选项的价格和实用性。
6.物业陷阱物业陷阱是一些开发商或物业公司在物业服务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他们可能利用消费者不知道相关规定的情况或者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故意提高物业费。
7.口头承诺口头承诺是售楼过程中常见的陷阱之一。
销售人员可能会口头承诺一些房屋的细节或附加设施等。
然而,这些承诺往往没有明确的书面记录,因此很容易被忽略或否认。
因此,消费者应该要求将所有口头承诺写入合同中,以便在后续出现问题时有依据。
8.隐瞒信息售楼过程中,开发商或销售商可能会隐瞒一些重要信息,例如房屋的缺陷、产权问题、周边环境等。
购买商品房的贷款陷阱案例分析
购买商品房的贷款陷阱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商品房。
然而,在购房过程中,一些买家却陷入了贷款陷阱中。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探讨购买商品房时可能遇到的贷款陷阱。
案例一:虚高评估导致高额贷款小明是一名年轻的白领,他决定购买一套位于市中心的商品房。
他找到了一家知名的房地产中介公司,该公司推荐了一套价格较高的房子。
然而,在购买过程中,小明发现银行对这套房子的评估价格远高于市场价值,导致他需要贷款的金额大幅增加。
最终,小明不得不接受高额贷款,背负沉重的还款压力。
案例二:高利息贷款导致负债累累小红是一名年轻的创业者,她希望购买一套适合办公的商业房产。
她找到了一家银行,该银行提供了一笔较大的商业贷款。
然而,在签订贷款合同时,小红没有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没有注意到高利息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额的利息使得小红的还款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她的创业计划受阻。
案例三:变相“二次贷款”陷阱小刚是一名年轻的职场新人,他决定购买一套位于郊区的商品房。
他找到了一家开发商,该开发商提供了一种名为“分期付款”的购房方式。
然而,在购房合同中,小刚没有注意到一些隐藏的条款。
事实上,这种“分期付款”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二次贷款”。
小刚在购房过程中支付了一部分款项,但随后发现自己需要额外向银行申请贷款才能完成购房。
这使得小刚的贷款总额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购买商品房时可能遇到的贷款陷阱。
为了避免陷入这些陷阱,购房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购房者应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
了解房价走势和市场行情,避免受到虚高评估的影响。
其次,购房者在选择贷款机构时应慎重。
不仅要关注贷款利率,还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能够承受得起贷款压力。
此外,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应仔细阅读条款,特别是与贷款相关的条款。
如发现有变相“二次贷款”的情况,应立即警惕并与开发商或中介机构进行沟通。
房屋诈骗案例分析
房屋诈骗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房屋诈骗案件屡屡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
房屋诈骗案件种类繁多,手法隐蔽,给受害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
本文将对几种典型的房屋诈骗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人们的警惕意识,防范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
第一种房屋诈骗案例是虚假房产中介。
一些不法分子假扮成房产中介,发布虚假房源信息,引诱受害人前往看房。
一旦受害人对房源产生兴趣,诈骗分子就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先支付定金或者中介费用,随后便消失无踪。
受害人在支付了一大笔费用后,却发现所谓的房源并不存在,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
第二种房屋诈骗案例是假冒房东租金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会盗用他人的房屋信息,假冒房东身份发布房屋出租信息。
当有人前来看房并表示愿意租下时,诈骗分子会要求受害人提前支付租金或押金。
等到受害人搬进房屋后,才发现所谓的房东并不是真正的房东,自己被骗取了大量金钱。
第三种房屋诈骗案例是房屋装修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假扮成装修公司或工人,以低价吸引受害人签订装修合同。
在装修过程中,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支付额外的费用,如材料费、工人费等。
而事实上,这些费用并不存在,受害人被迫支付了大量冤枉钱。
以上所述的房屋诈骗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实际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和严重。
为了防范房屋诈骗,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不随意支付费用,谨慎选择合作伙伴,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房屋诈骗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房产中介、装修公司等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防范机制,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总之,房屋诈骗案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我们应该增强警惕,提高识别能力,防范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引起人们对房屋诈骗问题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不平等条款的陷阱一起令人警醒的案例
不平等条款的陷阱一起令人警醒的案例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各国之间的贸易和商业合作不断增加。
然而,在一些合同条款中隐藏着令人警醒的陷阱,这些不平等条款常常给一方带来严重的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真实的案例,探讨不平等条款背后的问题,以期引起人们对此的警惕。
案例一:国际购房合同中的“随时转让”条款在一次购房交易中,购房者与房产开发商签订了一份合同。
合同中的“随时转让”条款规定,购房者可以随时将自己购买的房产转让给第三方,但需支付开发商一定比例的费用。
然而,该合同并未对开发商的转让行为做出约束性规定。
结果不久之后,购房者发现该房产被开发商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转让给了其关联公司。
购房者由于合同中的不平等条款,无法阻止开发商进行转让,最终导致其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案例二:网络服务合同中的“一刀切”条款一位消费者购买了一款手机App的高级版服务,根据合同规定,该消费者可享受一年的服务期限。
然而,在使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该服务提供商突然宣布取消了该高级版服务,并向用户收取了终止合同的费用。
经调查发现,该服务提供商在合同中将自己拥有权利终止服务的权限写得非常笼统。
这样的不平等条款使得消费者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被迫承受了经济和时间上的双重损失。
案例三:劳动合同中的“解雇无理由”条款在某公司的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公司有权无理由解雇员工”的条款。
虽然合同同时规定了相应的赔偿金额,但对于雇主滥用解雇权的情况,仍给员工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损失。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公司频繁使用解雇权,导致员工的工作稳定性和职业发展遭受重大影响。
以上案例表明,不平等条款在合同中的存在使其中一方处于劣势地位,容易导致不公平的结果。
为了避免类似的问题,立法者应加强对合同法的监管,在立法层面上加强保护消费者和劳动者的权益,使合同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更加平等。
同时,消费者在签订合同之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那些可能对自己权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条款,如“解释权归属”、“不可撤销”等。
专家谈五大典型购房陷阱 虚构赠送面积入选
专家谈五大典型购房陷阱虚构赠送面积入选对于购房人来说,优惠条件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时就有可能掉进开发商的陷阱。
业内人士为市民详细讲解购房中可能遇到的5个典型购房陷阱。
陷阱1:大定小定多少都收:购房者只要表现出一点点购房的意向,销售人员就会告诉你说这个户型就只有几套了,如果不交付定金可能就卖完了,要求客户马上交付定金。
如果客户说没有带够定金,销售人员就会要求客户先交小定,然后要求客户次日交齐大定。
如果购房者在约定的时间内未能前来,所付定金就不予退还。
陷阱2:随意虚构赠送面积:“33平方米的单身公寓”变身“55平方米的小复式”、“买一送一”、“两房变三房”……赠送面积成为时下部分楼盘诱人上钩的重要营销手段。
陷阱3:无中生有引人入彀案例:日前,某楼盘5位业主将开发商告上了法庭。
原因是业主们发现当初卖房的时候建设的漂亮花园到了入住时竟然消失,地上停车场又被开发商擅自更改为绿地。
陷阱4:制造现场热销假象调查:在销售现场,开发商总是在制造销售兴旺的气氛,经常会在售楼中心的房源公示栏上打出“售完”的字样,或者在销售业绩示意图上标识出大面积的已售单元,让购房者觉得已经没有多少套房屋。
销售人员也会采取很多方法来制造热销气氛,让购房者产生紧张感,在没考虑清楚的情况下,一冲动,就签了合同,交了钱。
陷阱5:样板房被悄悄放大:一些开发商为了使空间看上去更加通透、视觉舒适,往往使用高亮度照明,并打通一些墙体,做成开放型厨房或透明式卫生间,这对于实际居住来说都是不实用的。
一些开发商为了让样板间看上去更宽敞,会将样板间做得比实际房间面积大一些。
而购房者不可能看样板间时找开发商要建筑图纸,并拿尺自己丈量。
因此,消费者要擦亮眼睛,以防被漂亮的样板间迷了眼。
合同陷阱案例解析
合同陷阱案例解析一、案例背景美国作为一个法制国家,一直以来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非常重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商家通过各种手段设置陷阱,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合同陷阱案例为例,对此类案件进行深入解析,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为消费者维权提供借鉴。
二、案例描述某美国州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在进行房屋销售时,向购房者提供了一份合同,合同中规定了一些特殊条款,如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装修,否则将面临额外的罚款;在卖方选择不卫生的情况下,买方无法取消购买合同等等。
购买者在购房前并未对合同进行仔细阅读,而是在房屋交割前才发现了这些陷阱条款。
购房者试图取消合同并要求退款,但房地产公司以合同条款为依据拒绝了其要求。
购买者感到非常愤怒,并向当地消费者保护组织进行投诉和求助。
三、案件分析1. 合同陷阱原因分析在这个案例中,购房者之所以陷入合同陷阱,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购房者并未对合同进行仔细阅读。
购房者在签署这份合同之前,并未花时间认真阅读合同的内容,导致最终在购房后才发现了其中的陷阱条款。
这也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一些消费者在签署合同时的不重视,对合同中的内容缺乏充分的了解。
其次,房地产公司设置了一些隐蔽的陷阱条款。
这些条款在合同中并不明显,或者利用了消费者在签署合同时的疏忽,导致消费者在购房后才发现了其中的风险。
这种做法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也是合同陷阱的一个典型案例。
2. 解决方法建议对于消费者而言,在接触到合同之前,应该要求商家提供完整的合同内容,并亲自阅读并了解合同条款。
特别是一些关键的、可能对自身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的条款,要特别加以关注和梳理,不要轻易忽略其中的任何细节。
对于商家而言,应该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不以欺诈、误导或者设置陷阱的手法来对待消费者。
在合同中,应该尽可能明确合同的条款,避免设置隐蔽的陷阱,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法律责任分析根据美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不得采取欺诈、误导等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消费者在买卖房屋过程中,都关注房子的位置、价格,很少关注《购房合同》中的细节,特别是对定金、订金的概念模糊,一旦出现纠纷,不好解决。
案例一:商女士一直想购买一套二手房。
2009年8月,经过多地查看,看中了陈先生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谈好交易价格40万元,与陈先生签订了《购房合同》,当场交了2万元购房定金。
谁知,第二天陈先生的朋友看中了这套房子,愿意出43万元购买这套房,一次性付款,陈先生随即将房屋卖给了朋友。
本来商女士谈好的房子,陈先生却私自转手给了他人,而且不愿退还双倍定金,只想还回商女士的2万元。
商女士提出了仲裁申请。
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之后,商女士收到了陈先生退还的4万元。
律云律师观点:
定金——合同履约的保证
所谓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的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者订立后履行前,按照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或其替代物。
我国《担保法》规定:定金应以书面形式约定,定金合同是从属于主合同的从合同,其成立的前提是主合同已经成立生效。
当事人一旦以书面形式对定金作了约定并实际支付了定金,即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
定金既是履约的保证,又是一种支付,同时还是一种赔偿,即通过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来表明合同双方有意并要真诚履行签订的合同,如果购房者违约,定金不退,如果卖房者违约,就要向购买方双倍返还定金。
案例二:卢某在某二手交易网站挂出了自己欲出售房屋的消息,经过网站媒介的作用,李女士看好了他要出售的房子,两人见面后,谈好房款为35万,李女士向卢某交了5000元订金,当场手写了收条。
然而让卢某没有预料到的是,在正式办理交易手续时,李女士却说他的房子价格有点儿贵,希望再便宜点儿。
卢某不同意,李女士就提出不买了,要求退还订金。
卢某说你都耽误我卖房子了,我没向你要钱就不错了。
可咨询了律师后,卢某才发现一字之差区别很大,只好自认倒霉,退还了人家5000元钱,房子没卖出去,还耽误了很多功夫。
律云律师观点:
订金——预付性质的支付
在房产交易过程中,订金只是预付款性质的一种支付,不具有定金的性质,定金也就当然不能适用。
“订金”在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
出现在房屋认购书中的“订金”,是购房者对卖房者的保证,在实践中一般被视为预付款。
如果买方交付的是“订金”,不论哪一方反悔,卖方都只须原数退还“订金”就可。
《担保法》规定:“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等,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从法律上来讲,即使订金给付方违约,收受方也应予以退还。
综上,关于定金与订金区别,消费者在购房前要弄清楚。
《担保法》规定:“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
”如果开发商收取了定金后,并没有与客户签订书面合同,那么两者之间的房屋买卖关系并没有形成。
在房屋买卖合同没有形成的情
况下,客户向开发商交的2万元钱就可能是“定金”,也可能是“订金”。
如果当时双方签订了书面的预售商品房合同,则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定金条款”,那么买方反悔不买时,开发商就完全有权没收定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开发商只有取得预售许可证,才能对外公开发售,才能收取买受人的定金。
作为消费者,应先搞清楚开发商是否有合法的销售证件,是否有权收取定金。
在不具备合法销售证件的时候,开发商如果提前向社会发售房产,认购时交纳的是保留金,购房者随时可以选择退房,保留金如数退还,对购房者的约束力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