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周日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二下学期周测(三)历史试卷

高二下学期周测(三)历史试卷

2021级历史周测(三)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100分,每小题4分)1.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异于秦始皇无几矣”,但“能尊先王之道……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

作者对汉武帝的评价()A.肯定其雄主形象以挽时局B.忽略客观效果具有片面性C.说明其治国方略变化的必要性D.体现汉承秦制带来的弊端2.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时间里,今陕甘豫晋一带的戎狄族已无迹可寻。

楚国灭越灭鲁,势力发展到云南滇池一带,秦国兼并了巴蜀,又夺取了楚的巴黔中郡,中原的诸夏和东南沿海的越族、西南方的西南夷交融也加速了。

这表明当时()A.中原华夏文化南渐加速B.周天子对地方控制加强C.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D.各个民族社会发展同步3.荀子主张“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墨子主张“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两者的主张都()A.推崇法家的思想理念B.规范了统治者的行为C.-体现相同的政治立场D.为治国理政提供建议4.汉初建都时,多数大臣建议定都洛阳,但娄敬和张良却认为“都关中,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最终刘邦决定“都关中”。

西汉定都关中旨在()A.防范诸侯的分裂割据B.依托有利地形发展经济C.维持统驭全国的优势D.加强对关中地区的控制5.汉承秦制,但也有所损益。

下表为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至太初年间(公元前104年—公元前101 年)汉武帝分封的部分侯国(据《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编制)。

据此可知这项措施()侯国名获封侯身份安成、宜春、句容、句陵长沙定王子丹杨、盱台、湖孰、秋阳、睢陵、龙丘、张梁江都易王子剧、壤、平望、临原、葛魁、益都、平酌、剧魁、寿梁、平度、宜成、临朐淄川懿王子广望、将梁、薪馆、蕲处、陆城中山靖王子A.为解决外患创造了条件B.加剧了宗室内部争权夺利C.局部恢复了先秦旧制度D.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出台6.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了一些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城市。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末定时测试试题(一)[含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末定时测试试题(一)[含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末定时测试试题(一)第I卷(45分)一.选择题(15道题,每题3分)1.1955年,在半坡遗址(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出土了人面鱼纹彩盆。

有学者推测是半坡居民的日常生活盛器。

有学者认为是祈求丰收、祭祀祖先的祭具。

后经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把夭折的儿童置于陶瓮中,埋在房屋附近。

这反映出A.历史解释一定要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B.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解释的问题C.后来的历史解释更加趋近于历史事实的真实性D.历史解释以考古的发现为依据更加具有说服力2.2019年是农历乙亥猪年。

古代典籍有大量关于“猪”的记载。

以下材料能够反映的史实较为准确的是3.北朝西魏实际统治者宇文泰常给臣下赐胡姓,同时又为其改名,所改之名为汉名,多是儒家文化用语,如独孤信、长孙俭。

这一行为A.有助于民族文化认同B.反映少数民族文化落后C.促进了儒学开始兴起D.加速少数民族文明衰落4. 李白有诗云“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问题时引用该诗句来印证唐代邯郸人口的殷盛;而有学者则指出,李白描述的是战国时长平之战的典故,这一材料不足以证明唐代人口的繁盛。

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A. 李白的诗以激情与浪漫著称,不足为信B. 李白的诗是可靠的史料证据,具有权威性C. 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提高了历史结论的可信度D. 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做到多源互证5.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

清代是编纂方志的鼎盛时期,无论修志的规模与次数,还是修志的数量与质量,都超过了以往各代。

清代重视方志的编纂A.表明宗法观念源远流长 B.有利于形成皇权至上观念C.扩大了清廷的统治范围D.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6. 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原属曾国藩部下,其思想颇受曾国藩赏识并被多次向朝廷推举,后成为地方督抚中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

高二历史下册周考测试题

高二历史下册周考测试题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高二历史下册周考测试题高二历史下册周考测试题一、选择题(从以下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题 3 分,共60 分) 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以前,以前赋诗说:“我凝视凝视,沉痛充满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 梭伦说雅典“险入绝境”主若是指雅典 A .面对外族人入侵的危险B.贵族与老百姓的矛盾斗争激烈C.奴隶主贵族政权濒临崩溃D.自然灾祸严重 2 .依照土地收入和财富多寡区分公民等级并授与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

其主要意义在于①深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牟取特权的贵族②促使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③圆满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④满足了全部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 .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 .右图反响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的一项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A .实现公民当家作主 B .表现人民的声威C.防范政治野心家颠覆民主政权D.保证民主政权长存4.以下关于僭主政治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是梭伦期间希腊城邦广泛推行的政权形式 B .阻截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C.对牢固社会次序有必定的踊跃作用 D.个人武力夺权,专制统治 5 .春秋战国期间的社会改革都重申 A .“以人为本” B.“以德治国” 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 6 .春秋期间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对社会发展的直接作用是 A .促使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行B.推进土地全部制发生重要变化 C.逐渐确定起新兴的封建制度D.取销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7 .生活在商鞅变法期间的秦国老百姓能够提升自己社会政治地位的门路有①勤劳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勇敢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晓四书五经 A .①④ B .③④ C.①③ D.③ 8 .“户有二丁以上不分者,倍其赋。

”商鞅变法中的这一措施 A .是为了实现“小国寡民” B .以致了大量新兴地主的出现 C.表现了奖励军功的目的D.有益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9 .据史册记录,战国期间秦国人“薄恩礼,好生分”。

高二下册历史周练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册历史周练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册历史周练试题及答案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做试题卷,锻炼我们的做题能力,这样子才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下面是整理的高二下册历史周练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二下册历史周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A )1、先秦经典《尚书》中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达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汤,使为民主”。

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C、成汤是民主的先行者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C )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

”这段文字介绍的是:A、八达岭长城B、大运河C、四川都江堰D、河北赵州桥( A )3、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齐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D )4、某学生为了记忆方便,称我国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思想家为:思想上“矛盾”,政治上“无为”。

这个思想家应该是: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 B )5、“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了了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是指:A、春秋战国B、秦朝C、汉代D、唐宋时期( C )6、秦朝建立以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这些法令: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 A )7、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高二历史周考试卷

高二历史周考试卷

高二历史周考试卷一、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共60分)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的统治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B.实行府兵制C.汉化政策D.颁布均田令3.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A. 民族融合的需要B. 汉族地主的建议C. 巩固统治的需要D. 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4.下列评论中,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A.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B.农民未从中得到实际的好处C.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D.土地占有不均情况仍然存在5.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6 北魏推行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是A .贫苦农民B .鲜卑贵族C .汉族地主D .封建国家7. 北魏为强化对地方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政策是A. 均田制 B.俸禄制 C .三长制 D .租调制8.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整顿吏治,实行傣禄制B .移风易俗C .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D .迁都洛阳9.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措施C、颁布均田令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10.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 .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B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C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 .促进北方各民族大融合11.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 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A、各民族间的战争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3. 关于商鞅的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改革都取得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改革的进展很顺利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14. 是北魏孝文帝迁都后开凿的石窟佛像,具有汉化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传入B.疆域扩大C.民族融合D.全国统一15.“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岁币。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周练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周练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周练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2分,共80分。

)1、公元前600年左右,在雅典市场上,一位诗人声泪俱下地朗诵:“起来,到萨拉米斯岛去,为了这美丽可爱的岛屿,为了雪耻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战斗吧!”这位诗人是A、荷马B、梭伦C、克里斯提尼D、伯利克里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A、周王室衰微B、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产力提高D、争霸战争的需要3、下面改革中影响最大最彻底的是A、管仲改革B、魏文侯变法C、商鞅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实行连坐法B、普遍推行县制C、按军功受爵D、奖励耕战5、“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6、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变化有○1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2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3社会上开始出现了自耕农等新的阶层○4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A、○1○3○4B、○1○2○3C、○1○2○3○4D、○2○3○4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10、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①都促进了经济发展②都有利于民族融合③都加速封建化进程④都有利封建统治的巩固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④1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确立鲜卑族封建经济基础的改革措施是A、均田制B、三长制C、傣禄制D、定姓族1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C、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D、得到统治者的支持13、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宋加强中央集权所致B、北方民族的南侵C、对四夏、辽的战争耗费和赔款D、财政人不敷出14、下列改革属于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改革的是A、管仲改革B、魏文侯改革C、商鞅变法D、王安石变法15、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争议最大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均输法④市易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6、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

高二周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二周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二周末考试历史试题2014年11月22日出题人:刘艳玲审题人:张艳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当代学者葛兆光曾评价一种思想,“(它)在传统知识中衍化出一个全然不同于……的思路,在这个思路中隐含了几种可以延伸的思路,一个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反社会的倾向,这将引出追寻个人自由或保全个人生命的两种不同结果;一个是以内心体验为中心的反理智的倾向,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

”这种思想应该是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2. 荀子《乐论》曰:“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表现形式),形而不为道(引导),则不能无乱。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引导)之。

”材料主要反映了A.人用音乐来表现快乐 B.礼乐是道德教育的工具C.人要快乐须懂得乐礼规范 D.礼乐制是维护统治的工具3 元仁宗1313年下诏:“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

”元仁宗此举意在A.强化理学的崇高地位 B.塑造标准化考试制度C.选拔真正的文艺人才 D.控制天下学人的思想4.王艮(1483~1541),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的观点,以下对其观点解读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小生产者小市民阶层的要求和愿望B.具有思想启蒙并引领了明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C.具有一定进步性但本质上仍是维护封建专制的D.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有密切关系5.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验室 B.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C.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D.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6. 唐代学者吕总《续书评》中评价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时说:援毫掣电,随手万变。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周练(二)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座号____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表为范文澜先生对战国时代“士”的主要分类情况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2.有学者用一关系式说明墨子的思想,“仁+仁十仁……=兼爱”,这就说明“兼爱”和“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等差的“别爱”和“偏爱”在墨子看来就是“不爱人”。

该学者意在强调墨子的“兼爱”思想A.继承了儒家的仁爱思想B.借鉴了无为而治的思想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D.否定了西周的等级制度3.纵观重仲舒的儒学体系,其德主刑辅,尊卑贵贱论,都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根据的,此外,借助于道家的超越性之“道”向上追寻,建构了兼具道德属性、自然属性的”天”,为儒家的仁义礼智原则探究了本源,这说明A.儒家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B.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C.儒、道思想发展呈现出连渐合流的趋势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4.汉武帝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置太学并设置郡国县学。

公元前135年,又设五经博士,使儒学上升为经学。

这些做法A.实现了各地的有效控制B.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C.标志着官学体制开始确立D.导致诸子学说完全消失5.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

玄宗才使肃宗,便篡。

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这意在说明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6.陆九渊曾经对求学的人讲:“汝耳自聪,目自明,事父自能孝,事兄自能弟,本惩欠阙,不必它求,在乎自立而已。

”据此可知,陆九渊A.认为理学目的是为规范道德B.承认了民族矛盾激烈的现实C.主张要强调自我反省的力量D.主张“知行合一”方可“致良知”7.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治理在治理主体、内涵、思想与具体方式上都有变化。

高二年级历史周测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周测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周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魏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主要倡导者,其突出贡献在于A.关心时局,勇于探索新知B.编写《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史地C.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影响深远D.主张引进西方技术,研制新式兵器2、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

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

这一变化说明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B.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难以应对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3、“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冗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上述言论A.认为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目的B.强调西用必须服务于中体C.全面分析了洋务运动的必然性D.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4、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B. 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D. 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5、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

梁启超意在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6、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自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

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

”梁启超这一自述旨在A. 批判了严复“中体西用”观点B. 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C. 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D. 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7、1919年7月,《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 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 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8、陈独秀在1917年说:“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

【最新】高二下学期周练历史试题

【最新】高二下学期周练历史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最新】高二下学期周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2.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

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

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

这一事例说明A.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B.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3.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

其主要特征是A.工业革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展B.工业革命促成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D.美国已经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4.《诗经》:“喷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材料反映了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C.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5.明代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品经济的发展6.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在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票,引起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A.这次浪潮得益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这次浪潮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的结果C.这次浪潮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有关,具有爱国性质D.这次浪潮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7.尼克松就职时曾说:“如果一个社会不能保护多数的穷人,那它也不能保护少数的富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中,与尼克松的说法相一致的是A.发展“新经济”B.建立“福利国家”C.第三产业迅速发展D.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8.1873年,对外国使臣朝见中国皇帝时行不行跪拜之礼,有官员认为:“彼本不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为何事;而我必欲其强行五伦之礼。

高二历史周末检测试题

高二历史周末检测试题

高二历史周末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哪一思想学派最能回应此议题?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A.光大儒家B.恢复礼乐秩序C.加强中央集权D.建立教育体系3.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著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在()A.北宋 B.元朝 C.唐朝 D.明朝4、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不正确的评价是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B.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C.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D.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5.17世纪中国出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6、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A.思想内容变化B.社会环境变化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7、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多有论述。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个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8.《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测试题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测试题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12—2013学年下期高2014级周考试题高二(下)历史考试时间: 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2.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对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促进了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 B 使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C 小农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D 以法律方式确认了土地私有制3.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①发展封建经济②打击旧贵族的势力③刺激宗室成员立军功的欲望④强化对基层的管理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种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制度5.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6.商鞅变法时制作“商鞅铜方升”标准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强令各地执行,其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秦朝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C.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D.促进秦国的强大7.“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8.观察下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国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军事强国,这主要得益于商鞅()A.奖励耕织B.实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D.推行军功爵制9.“(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二)(含解析)

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二)(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二)(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09年3月,中国发表了《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年》白皮书,揭露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的野蛮、黑暗的历史真相。

而在19世纪中期以前的俄国,人民也处在农奴制的束缚下。

对俄国农奴制形成及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开始形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B. 正式确立于17世纪中期C. 18世纪以后得到强化D. 19世纪中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答案】D【解析】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起义不断,农奴制已经出现了危机,面临崩溃而非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俄国农奴制的确开始形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俄国农奴制是正式确立于17世纪中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8世纪以后俄国农奴制由于彼得一世改革而得到强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2. 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约他出来决战。

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消除了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这说明北魏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A. 民族团结 B. 民族平等C. 民族歧视D. 民族自决【答案】C【解析】材料主旨意在强调北魏统治者是在残害其他族人,是在实行民族歧视政策,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自决等均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民族政策,所以选项A、B、D均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北魏统治者让其他民族自相残杀。

3. 在工业革命大潮直接有力的冲击下,阿里对埃及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造,能体现这一改造措施的是()A. 大力加强中央集权B. 消灭盗匪C. 坚决打击马木路克势力D. 创办第一批近代工厂【答案】D【解析】工业革命是发展工业,是兴办工厂,所以创办第一批近代工厂是顺应工业革命大潮,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和工业革命大潮无直接的关联,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消灭盗匪也和工业革命大潮无关联,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坚决打击马木路克势力是为了稳定统治,和题意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高二上学期历史周考试卷 7(必修三选修一)

高二上学期历史周考试卷 7(必修三选修一)

高二上学期第13次周考试卷历史(必修三选修一)(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2018.12.27 周四晚)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

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2.德国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

与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材料中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 B.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3.亚里士多德曾说道:“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

”这表明他A.强调人独立的理性思考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思想中含有进化论成分 D.强调以科学调查方式研究人类社会4.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斯曾说:“我们所应当悲伤的不是房屋或土地的丧失,而是人民生命的损失。

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

…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

”他的这一思想A.否定了基督教神学世界观 B.使人们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C.蕴涵着人文主义精神本质 D.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5.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其一,惊异,即看到事物有惊异感,有提出问题、穷根究底的能力;其二,闲暇,即有从事脑力劳动的物质条件;其三,自由,即思考的自由。

据此推知,智者学派的产生主要取决于A.雅典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 B.对希腊自然哲学大胆质疑C.民主氛围创造的自由空间 D.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6.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有一天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

高二下学期历史周考试卷 (2)必修二第2单元

高二下学期历史周考试卷 (2)必修二第2单元

高三第12次周考历史(考试范围:必修二第2单元)(本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

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

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D.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2.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

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

到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

这反映出()A.秦国对西周制度与文化的坚守 B.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C.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贡献 D.正体俗体之别是华夷之辨的表征3.唐玄宗即位后,重用姚崇、宋璟,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

这种改变() A.形成了君相和议的决策体制 B.完善了三省六部的运作流程C.隐藏着国家治理的严重危机 D.标志着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4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5.中国传统解决民事纠纷是依靠中间人调解,调解无效时交官府;而官府也主要扮演调解人角色,在民事纠纷导致暴力事件出现后,才扮演法官角色。

但到了明清,官府的法官角色越来越重,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专门代人打官司的“讼师”。

这种变化表明()A.古代中国法制意识淡薄 B.社会发展提升法律的作用C.政府奉行以德治民理念 D.民众已具备近代法律意识6.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并迅速执行。

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选举法律编纂委员会,对现有法律进行修订,并规定每年公民大会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由大会选举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有争议法律进行裁决。

高二周测历史试题

高二周测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周测试题一:选择题(1---30,每题2分)1.西周宗法制度从原始社会家长制发展而来,它依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成许多等级,联系这种等级关系的是血缘,维持这种等级的原则是礼制。

这表明西周宗法制使DA. 政治关系地域化B. 统治关系神圣化C. 人际关系平等化D. 等级制度固定化2.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

由此可知,西汉刺史BA. 成为一级地方长官B. 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C. 随意处罚违纪官员D. 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3.据下图,可知此时期唐代藩镇的分布图AA. 中央集权受到威胁B.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 南方尚未得到开发D. 皇权相权矛盾尖锐4.当代著名史家杜维运先生说:“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

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

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

”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BA. (晋)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B. 叔孙通为刘邦设计礼仪,使君臣尊卑差别犹如天壤之别C. (汉代)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D. 皇帝兼并天下诸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5.唐朝前期。

世人嫁娶注重门第。

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

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DA.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B.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C.世人抵制世家大族入仕D.政治制度的调整影响了社会生活6.《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以下理解错误的是(D )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官吏,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7.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A(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3)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A.注重“以文治国”B.中央集权加强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深远8.清朝时军机处在任命军机大臣的谕旨中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高二年级历史周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年级历史周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年级历史周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计75分)1.唐太宗登基时户数仅有400万户左右,按照一户五口的最低标准计,人口损失近3000万。

唐太宗没有像隋文帝那样把官吏派到乡村挨户搜查以增户籍,而是认了这笔糊涂账,并用律文限制子女分家,规定父母在,子女分家就要受处罚。

唐太宗这样做是基于( ) A.让利于民,藏富于民B.唐朝百废待兴,无力清理户口C.贞观之治,国富民强D.隋朝国贫民穷,江山短暂2.从西汉初年开始,汉政府常常把一些豪强和富人迁徙到长安诸陵。

其主要是为了( ) A.扩大统治阶层,巩固统治B.实现黄老思想,安抚人心C.借用豪强和富人的经济力量D.抑制豪强和富人的势力3.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重已》记载:“使五尺竖子棬,(牛鼻环),而牛恣(听任)所以之。

顺也。

”这证明( )A.牛被牵引从事劳动B.牛被用作祭祀C.牛的饲养水平有所提高D.牛与人的和谐4.元代诸王、后妃、大臣等通过其奴仆进行商业活动,对贵族官僚经商,只纳税,不做任何限制,政府还通过政策保护商业贸易。

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农政策的废除B.义利观念的突变C.游牧文明的影响D.匠籍制度的废除5.表1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 )A.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C.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6.下列研究交子的材料:一是“(东门椒子街)街名曰‘交子’,以宋代尝设交子务于此。

”二是“公元1163年,使特置官一员莅之,移寓城西净众寺”。

据此可推断( ) A.社会生活受金融活动的影响B.交子是由官方印刷与发行C.说明交子印刷在东门椒子街D.交子成为宋代的主要货币7.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 )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B.突破了政府管理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D.部门间联系减弱8.《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的农业状况:“无田(Diàn,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维莠(yǒu,杂草)骄骄。

高二下学期周测(二)历史试卷

高二下学期周测(二)历史试卷

2021级历史周测(二)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100分,每小题4分)1.英国考古学家哈佛菲尔德说道:“有言道希腊教人为人,而罗马开化人类,这就是帝国的功业;而其采取的形式则是罗马化。

”这里“罗马化”理解准确的是A.先进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B.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相比具有开创性C.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存在一定继承性D.罗马文化以其先进的法律影响世界2.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公司精心策划了一次名为“向民间艺术致敬”的展览,展出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艺术家以可口可乐瓶为骨架,以不同国家独特的材料制成的民间艺术瓶,下图是中国的参展作品。

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促进人类文化交流发展B.跨国公司成为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C.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D.两极格局结束东西方文化趋于融合3.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

这反映出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4.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

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

这种交往A.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C.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5.中国在唐代就有关于犹太人的记录。

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这体现出A.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B.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在C.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D.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6.明末清初,很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生活甚至当官,如汤若望、利玛窦、南怀仁等,这些外国人的到来,使得中西方文化得到较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清初科学技术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精通西方算学、天文学的专家学者,形成“一时鸿硕,蔚成专家”的局面,这即是我们熟知的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局面。

高二历史周测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周测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高二历周测五5.8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题,共60分)1、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B.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答案】B【解析】考点:选官制度。

西汉的察举制是自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隋朝的科举制扩大了选官范围和统治基础。

这两种制度均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庶族地位的提高,抑制了门第主义,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发展,稳固了封建君主统治。

2、《唐摭言》记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微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科举制度。

阅读分析材料,把握材料观点,“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说明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

3.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答案】B【解析】考点:行省制。

分析材料可知,元朝行省虽然地位非常重要,但是由于设官众多,集体议政,相互牵制,加之财权、军权、人事任免权全都归中央控制,因此,地方权力有名无实。

最符合题意的是B项。

4、《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为“警惕”专制政治,“制定者们”采取的措施有( )①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分②国会可以随时对总统提出弹劾③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参议院的批准④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行为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考点:美国政治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1.(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2.(2011年北京卷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难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额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4.(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5.(10年上海历史卷)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6.(10年浙江卷)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7.(10年江苏卷)“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8.(2009海南历史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

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9.(2009年江苏历史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10.(2009广东理科基础6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11.(10年上海历史卷)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 B 法家 C.道家 D.墨家
12.(10年山东卷)“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13.(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14.(10年天津卷)《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15.(2009年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16.(10年广东卷)“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
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7.(10年新课标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8.(10年浙江卷)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19.(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二、非选择题
11.(2011年福建省文综38—(1)
材料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以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制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8分)
12.(2011年江苏高考21题)(12分)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
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日:“《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3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