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日常行为培养之我见

合集下载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幼儿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交环境,也对其未来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幼儿期,孩子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场所。

下面我将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在家庭方面,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需要家长们自身就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如果家长存在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可能学会这些不良习惯,从而影响其正常成长。

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在家庭中树立好榜样,言语举止样板化,避免在孩子面前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同时,家长要注重孩子的教育引导,尽可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可以通过给孩子制定日常作息表,严格监督孩子的饮食和作息规律等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在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中,也应该注意规范用语,不要使用不文明用语,更不能回避教育,否则孩子不仅不会改正,还会形成错误的认知或者反感教育。

在幼儿园方面,幼儿园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幼儿园应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幼儿园的老师而言,他们需要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在幼儿园中,可以采用积极奖励或者惩罚等方式,让孩子逐渐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从而形成自我认知。

同时,幼儿园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将良好行为的培养融入故事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等活动中,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我认为家庭环境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幼儿在家庭中度过大部分时间,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举止和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展现出礼貌、守时和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孩子才能在模仿中逐渐形成相应的习惯。

幼儿在幼儿园或学校中度过一部分时间,老师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老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带头作用,用心去引导和教育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老师可以通过耐心的引导和榜样的力量,教会幼儿们尊敬长辈、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能够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关心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

在我的工作中,我发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往往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

班级里的同学相互之间是否尊重合作、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关注点到位、课程内容是否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在设计教育教学环境时,应该注重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学习中愉快成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除了家庭和学校的环境,我认为孩子自身的特点和成长阶段也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

幼儿时期是孩子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接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可以利用孩子好奇心强、模仿力强的特点,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发展自制力、礼貌待人、团结合作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些孩子在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困难,比如缺乏自制力、偏食挑食、易冲动等。

对于这些孩子,我认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倾听、理解并给予帮助。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们共同探讨“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行为习惯”,并且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也需要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对其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而家庭和学校是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最直接的影响力量。

在我看来,以下几点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起到良好榜样的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

当家长遵守交通规则、生活习惯时,孩子会认识到这是正确的行为,而当家长粗话、暴力行为或者不讲卫生时,孩子很容易模仿并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家长要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孩子。

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

穿鞋前要先摇晃一下,以此来排出鞋子中的灰尘;洗手时要用肥皂搓手,以杀灭细菌;吃饭时要坐正,避免抢夺食物;说话要有礼貌,不可以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等。

只有学会了这些细节,幼儿才能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建立规矩和奖惩制度。

幼儿是需要被引导和约束的,家长和老师可以制定一些规矩来规范幼儿的行为。

规定幼儿在起床后要整理床铺,上学前要整理书包等。

也要建立奖惩制度,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不良行为给予批评和惩罚,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正确的行为会有积极的反馈。

鼓励幼儿参与社交活动。

社交活动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通过和其他小伙伴的交流和互动,幼儿可以学会分享、合作和尊重他人。

家长和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团体活动,比如集体游戏、角色扮演等,为幼儿提供机会锻炼自己的行为习惯,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技巧。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长要做好典范,从小事做起,建立规矩和奖惩制度,同时鼓励幼儿参与社交活动。

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幼儿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接触社会生活,建立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形成行为习惯。

因此,幼儿阶段的家长和老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和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角度出发,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保障。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应给予孩子充分关爱和关注,并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的情感和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家长还应该定期制定一些规矩和制度,要求孩子遵守并且自觉执行。

比如,学习时间、睡眠时间、生活习惯等,让孩子逐渐养成诚实守信、勤奋努力、卫生整洁等良好习惯。

2. 肯定表扬孩子正面行为幼儿时期的孩子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尚不完善,常常需要外界的肯定和表扬。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在发现孩子正面行为时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值得赞赏的。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能够持续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 紧抓孩子不良行为的机会幼儿时期的孩子喜欢模仿,易受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对于不良行为,及时挽救,紧抓机会进行批评和引导,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改正这样的行为。

同时,要抓住孩子正常的课堂和生活场景,引导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孩子学会倾听、沟通和互动。

4. 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影响,教会孩子分辨是非和权利义务。

在孩子独立行动和决策的时候,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让孩子学会管好自己,做好自己。

总之,幼儿时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孩子良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孩子日后成长和学习的基础。

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每一位家长都是一项挑战。

在我看来,以下几点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

首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模仿家长的行为,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要从家长自身做起。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

比如,家长应该遵守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不让孩子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

其次,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温馨、和谐、理性和开放的家庭氛围。

在这个氛围中,孩子会感到自己是被尊重和理解的。

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家长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并制定家庭规矩。

如果规矩不规范,家长和孩子容易陷入争吵,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会起到不利作用。

每个家庭应该适应自己孩子的情况,多注意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将规范与关爱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再次,注意具体问题。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具体问题着手。

对于孩子平常的有关行为问题,家长应该及时指出不当行为,阐明理由,告知正确方式,以此培养孩子自觉遵守规则和良好行为习惯。

如果孩子有专业方面的困难,家长也要重视,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然而,家长一定要注意方法和形式,不要对孩子施加过度的压力和控制,以免伤害孩子自尊心,产生反效果。

最后,鼓励孩子和表扬孩子的进步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鼓励和表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形成自我驱动力。

如果孩子在进行正确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赞扬并表彰他们,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进一步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孩子的努力。

家长的引导和关爱是最重要的因素,相信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孩子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益,也会对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之我见作者:林玲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15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受益终身的财富,幼儿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摆在所有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

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对他们今后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结合幼儿教育的重要文献,进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现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一、明确培养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

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

”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

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

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二、老师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

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

有一次,我在教室发现有个小朋友翘着二郎腿坐在小凳子上,我当场批评了他,并且告诉他这样坐对我们的身体发育不好。

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老师有时也是这样坐的。

”他的话让我醒悟,自己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

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幼儿园养成教育之我见

幼儿园养成教育之我见

幼儿园养成教育之我见以养成教育为载体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深化,已成为我园教育的一大亮点。

就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我谈一下个人粗浅的看法。

幼儿,特别是刚入园的幼儿,他们刚离开父母的怀抱走出家庭,走入幼儿园,开始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生活,应该说这是他们人生旅途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他们好动而目的不明确;操弄各种玩具、用具,又不知道他们的用途;有思维,但又不会用正确的语言和动作进行表达……总之,这个时候的他们,还是人生的一张白纸,需要老师帮他们正确的握起笔,去描写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幅画,这就要求幼儿园老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培养。

第一,从幼儿生活小事做起要想让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一下子就记住很多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所讲述的道理和规范就要简单易记,儿歌、游戏等都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在上课时,要小朋友说一说:“小脚”——“并并拢”,“小手”——“放腿上”,“小眼睛”——“看老师”,在一问一答中,幼儿轻轻松松的就掌握了锅饭,明确了要求。

幼儿的模仿性很强,教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教师良好的言行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就是指教师要身体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得到,上课时,教师标准的坐姿,就是无声的命令,下课后,教师俯身捡起纸片,就是最好的榜样,对幼儿好的行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微笑,都能对幼儿起到鼓励的作用。

第二,和家长沟通,共同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离不开家庭,家长的积极配合,幼儿园建立长效的家园联系,及时的将幼儿园所开展的活动,孩子们的优缺点,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方法、步骤和家长交流沟通,取得共识,这样,就形成了幼儿园、家庭养成教育链条,营造出全方位的养成教育氛围,这对幼儿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总之,幼儿园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阵地,教育对象是一群不知事、不懂事的孩子,他们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只要教师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孩子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规律。

行为习惯养成是幼儿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孩子的终身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养成干净卫生的行为习惯。

幼儿应该学会自己穿衣、洗手、刷牙等基本的卫生
习惯。

这既能提高幼儿自理能力,又能保持幼儿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向幼儿讲解有关卫生健康的知识,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次,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幼儿时期的饮食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不能忽视。

幼儿应该学会合理膳食、咀嚼食物、不挑食、不暴饮暴食等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在家庭
和幼儿园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幼儿饮食的引导,注意膳食营养均衡、品种多样、色彩
搭配、口感适宜。

再次,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幼儿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彬彬有礼、待人友好等良
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园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幼儿礼仪教育,引导幼儿学会向他人问好、道谢、祝福和道歉等礼仪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文明、礼貌、友好的态
度。

最后,养成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护的行为习惯。

幼儿是“小太阳”,父母和教育工作者
应该加强幼儿安全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幼儿应该学会保护自己,遵守
交规、不乱跑、不乱窜等,防止意外发生,保障幼儿身心健康。

总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家庭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

我们应该注重幼儿
行为习惯的培养,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健康、文明和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幼儿园小班幼儿班级常规管理之我见

幼儿园小班幼儿班级常规管理之我见

幼儿园小班幼儿常规管理之我见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独立性与自主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更是离不开有效的班级常规管理。

小班幼儿离开家庭,初入幼儿园,面对全新陌生的集体生活环境,教师更是需要采取有效的班级常规策略,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更好融入幼儿园。

一、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小班幼儿初入幼儿园,不少幼儿更是产生分离焦虑,这都源于他们对全新生活环境的陌生,因此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上首先需要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这是班级常规工作稳步开展的前提。

一方面,在师幼互动中,教师需要用温暖、友爱的行为与幼儿接触,如当幼儿入园时,给予幼儿温暖的怀抱;当幼儿哭泣时,耐心与幼儿交谈,从而逐步建立与幼儿的情感联系,让幼儿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觉得老师是值得依靠的;另一方面,教师要准备有趣的活动与游戏,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与活动中不断敞开心扉,与同伴共同游戏,在宽松、温馨的游戏中快乐学习。

二、巧妙运用音乐,潜移默化中规范幼儿活动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被生动形象、有趣的事物吸引,音乐由于其独有的魅力,更是成为帮助教师建立常规的有效手段。

教师巧妙运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既能减少教师单方面吃力的口头指令,又能在无形中利用音乐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如在幼儿区域活动结束时,用《我会收拾玩具》的歌曲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能够自觉地整理材料,用《我爱洗手》引导幼儿自觉使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在进餐时我们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曲,让幼儿在安静、轻松的氛围中进餐,进餐后让幼儿搬椅子并且在座位上休息等…值得注意的是班级一学期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且小班幼儿尽量使用更为直观的音乐,让幼儿能够一目了然知道什么音乐做什么事情,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在游戏中建立班级常规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喜爱模仿,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法。

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不同的小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力,让幼儿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学习,从而建立良好的常规。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之我见首先,作为老师心中要了解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什么,明确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

比如小班应该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自理能力、卫生教育、尊敬长辈、有礼貌等的教育都应该给孩子一种感受,特别是靠老师和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而到了中班,就要在小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

特别是中班幼儿活动能力增强而言语发展明显滞后于动作发展,就造成了孩子“掐人一下”、“摸人一下”等攻击行为的假象,其实他们多数时候只是想交往。

我们应该通过故事或者游戏告诉孩子“想跟谁玩儿应该怎样说”、“想得到某样东西应该怎么要”的方法。

到了大班,就要培养孩子守时、守纪、爱学好问、自我评价与调控等方面的习惯。

虽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都要从小班起开始渗透,如果一开始不教育,一旦形成了不佳的第一印象再改正就难了。

二、跟幼儿一起制定规范,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反复练习。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地强化。

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

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

如针对幼儿“拉扯小椅子”的现象,我们首先请他们观察磨损的椅子,然后讨论该怎么保护这些椅子,经讨论商定出共同的规则:“轻搬轻放,有倒下的椅子及时扶起来”。

在规则制定后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轻搬椅子、轻放椅子的正确方法,而后在搬椅子过程中检查督促幼儿的执行情况,对遵守规则的及时表扬肯定,而对于违反规则的教师应及时制止,并给予一定的惩罚。

还有“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这一规则也要多次重复才能被孩子们所领悟、执行。

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

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

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之我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幼小的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那么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良好的习惯呢?一、多种形式,激发情感强烈的道德情感是产生相应道德行为的巨大动力。

针对幼儿情感外露、易冲动而不稳定等特点,重视情感教育对幼儿所起的作用,寓教于乐,将提高道德认识与幼儿愉快的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幼儿能够从内心接受教育,愿意将道德认识转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年龄小,不善于用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空洞的说教,反面的嘲笑、讽刺,对幼儿的心理发展都是有害的,因此,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应精心设计、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利用讲故事、看图片、现场表演等手段,让幼儿辨别情节中人物行为的是非、对错,以富有说服力的方式去引导,以生动形象的具体榜样熏陶、感染和影响幼儿。

让幼儿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加深幼儿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使幼儿从形象的教育中掌握一定的行为准则,分清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美与丑等,激发幼儿对不良行为的厌恶感,产生仿效道德行为的欲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不断鼓励,养成习惯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

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宜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

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

又如笔者班有个新小朋友王同学,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

对于他来说,就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

幼儿园小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心得分享

幼儿园小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心得分享

幼儿园小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心得分享在幼儿园小班的教育工作中,行为规范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以榜样示范为引导二、耐心引导,关爱每一个孩子三、注重环境创设,营造良好氛围四、家园合作,共同教育孩子的行为规范教育不仅仅是在幼儿园进行,家庭环境同样重要。

因此,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分享教育心得,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也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

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行为规范养成的环境。

1.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2.设置奖励制度,激励孩子进步为了鼓励孩子们遵守规范,我在班级里设置了一套奖励制度。

每当孩子们做到文明礼仪、遵守纪律等方面,我都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如小红花、小奖品等。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得到奖励的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行为规范。

3.举办家长讲座,提高家长教育意识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我会定期举办家长讲座,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相关知识。

同时,我也会分享一些自己的教育心得,让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更有信心。

4.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在行为规范教育的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我相信,只有心灵健康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遵守规范,全面发展。

行为规范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用智慧去引导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成为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优秀人才。

幼儿园小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心得分享记得有一次,小班的孩子在操场上玩耍,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另一个小朋友,两个人都哭了。

这时,我走过去,先安慰他们,然后告诉他们下次要注意什么。

看着他们渐渐平静下来,我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理解和遵守行为规范。

在教育孩子行为规范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特别有效的方法,比如通过游戏来学习。

小班行为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小班行为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小班行为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在小班教育工作中,行为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
为习惯和品德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小班行为养成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我来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比如规范的作息时间安排、良好的饮食习惯、整洁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教育工作,学生们的自律意识得到了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其次,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小班教育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环。

我们通过各种团队活动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合作共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团结合作,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小班教育中,我们鼓励学生承担一定
的责任,比如班级卫生、班级纪律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能够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照顾他人,学会为集体利益着想。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非常有帮助。

通过以上的小班行为养成教育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行为养成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之我见

2019年30期┆237随笔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之我见昔 娜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幼儿阶段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尤为旺盛,可塑性很大,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应该从多方面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孩子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就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幼儿生活;培养孩子;不良习惯;家庭教育 一、幼儿生活中普遍存在不良习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孩子们物质生活也更加丰富,非但衣食无忧,还讲究穿品牌、吃营养。

但相之过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反而是越来越差,甚至形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就拿吃饭来说,很多幼儿不想吃饭、吃饭吃得很少、不肯自己吃饭、边吃边玩、吃得满桌都是等等,这些都是不良的进食习惯。

有些孩子还一边吃饭一边和小朋友聊天、打闹等等.二、产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分析1.家庭娇生惯养,家长溺爱纵容。

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长普遍对孩子比较宠爱,有一部分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对孙子孙女更是溺爱,一味地宠着、依着孩子,事无巨细,全都由大人代劳,长此以往,孩子在生活中得不到锻炼,没有学习的机会,各种“不会”是自然而然的事,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幼儿对事物对错的辨别能力有限,而此时家长的态度就至关重要,当孩子第一次做了错事,家长一定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予以制止,使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而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待孩子过度宽容,达到了纵容的程度,对孩子偶发的不良行为,错误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采取不闻不问的默认态度,须知沉默也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它会使孩子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于是便放手去做,积少成多,终成恶习,贻害终生。

否则一旦形成恶习,改起来就难了。

2.家长为孩子树立了反面榜样。

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孩子的习惯源自对大人们的模仿。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之我见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之我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叶老先生的话明确地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要为‘幼兒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的内容,它也告诉我们: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关键时间,在这个时期重视并加强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方面,由于幼儿思想意识尚未成熟,还不能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幼儿有很强的好奇心,却不会分辨是非、对错,经常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如:“偷拿”幼儿园或小朋友的东西,只是因为太喜欢了,自己却没有。

如果成人不注意引导,坏的习惯一旦形成,便难以改正;另一方面,行为习惯虽然已经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但并不像成人表现得那么深刻、定型,如果趁早采用恰当方法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完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幼儿的自我控制较差,经常出现“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情况,如果善于在幼儿每次的“反复”中,发现点滴的进步,给予一份肯定,幼儿就会多一份改正的信心。

结合教学实践,我浅略谈谈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1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幼儿年龄小又活泼好动,他们不善于用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空洞的说教,反面的嘲笑、批评等对幼儿的心理发展都是有害的,因此,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应善于利用讲故事、看图片、现场表演等手段,让幼儿辨别情节中人物行为的是非、对错,再以富有说服力的方式去引导,以生动形象的具体榜样感染和影响幼儿。

让每个孩子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使幼儿从形象的教育中掌握一定的行为准则,分清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美与丑等,产生仿效道德行为的欲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习幼儿园日常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幼儿园日常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幼儿园日常行为规范心得体会(精选多篇)第一篇:学习幼儿园日常行为规范心得体会学习幼儿园日常行为规范心得体会幼儿教育要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幼儿阶段是人一生的启蒙期,孩子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将会终生受益。

一、幼儿日程行为规范对幼儿的影响幼儿园日程行为规范使幼儿在活动规程中理解并遵守学习游戏常规,与同伴友好地一起活动,不打扰和影响他人。

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好提问,勤动手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

在上课和活动中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乐于参加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在活动中乐探究,尝试各种材料进行操作学习,养成轻拿轻放的好习惯。

二、日常行为规范对老师的影响幼儿园日常行为规范,不仅关注着孩子的点点滴滴,更关注着老师的言行举止。

1.“敬业”与“爱幼”是教师行为规范的核心。

社会说:教师要献身!教育说:教师要为人师表!名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家长说:教师要为孩子负责!教师说: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说:教师面对幼儿、社会、教育家、家长、同行,乃至整个国家的普通“工人”。

教师或许是孺子牛,或许是自然地蜡烛,或是园丁又或是百科全书。

其实,教师是个普普通通的角色,我们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

我们能影响孩子,同时也被影响着……正己、敬业、爱幼!这六个字可以表述我的学习体会。

教师是大部分幼儿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心目中是有着很重要的位置。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严于律己,要求孩子们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就是所谓的“正己”。

一个教师是否敬业,是教师行为规范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一个教师是否爱幼儿,是教师的行为规范最集中的表现。

爱孩子、有高度责任感是每个教师最起码的行为道德。

教师在爱幼儿方面主要表现为: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博爱”。

2. 不管什么职业,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日常行为规范》是作为一名幼儿园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是对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

班级管理之我见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班级管理之我见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班级管理之我见——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小班的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经历了教育环境的变迁,对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有一种本能的害怕感和不安全感。

要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我们要以我们的爱,我们的情,感动幼儿和家长。

使我们的幼儿喜欢上我们的幼儿园,喜欢上我们老师,并且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学习。

同时我们要让家长放心、安心地把孩子托付给我们。

开学到现在两个月了,孩子们都渐渐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这时候对幼儿进行一些常规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俗语说的好:“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促进身体健康,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为今后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班的幼儿好动、好玩,自制能力差,是非分辨能力弱,他们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

所以我们必须从小班开始对幼儿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自由中培养习惯。

贯彻《幼儿园保教指南》精神让幼儿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允许幼儿自由活动,大胆交谈,但这种自由并不是毫无目的、放任的、无规则的活动,让幼儿明白只有做得正确,才能有自由活动的时间。

如:拿东西的时候要轻拿轻放,玩好后要放回原处;听到老师敲铃的声音应马上坐好;要爱护玩具、图书等,只有作对了做好了,那么幼儿可以自由地玩。

二、在游戏中规范行为。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反映出自己的行为。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为单凭教师空洞的说、讲,只能引起幼儿的反抗,只有通过游戏,使幼儿在角色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正确的行为概念,这样的方法幼儿容易接受。

如:小班的小朋友很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当几个孩子在争抢一个娃娃的时候,我会说:“你们抢着抱,拉来拉去娃娃会受伤的,受伤了会很疼的,他会哇哇哭的。

我们可以轮流来抱娃娃。

爸爸抱娃娃了那么妈妈给娃娃洗衣服,爷爷、奶奶给娃娃烧饭、烧菜。

哥哥画图给娃娃看,姐姐唱歌、跳舞给娃娃看,这样娃娃就会很开心,也不会受伤了。

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之我见

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之我见

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之我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渐渐养成的,不仅在学习、生活中有重要用处,更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所以在幼儿时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关键的。

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导。

一、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培养幼儿的关键所在,因为它存在于一日活动中的每个细节。

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爱劳动的习惯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

常规儿歌以及饭前便后要洗手,就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谢谢”、“对不起”、“不客气”等,主要是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小小值日生”、叠被比赛、穿衣比赛等,主要是培养幼儿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而在这些比赛后,我们要对优胜者给予奖励,来肯定他们因讲文明、懂礼貌、爱劳动得到的成绩,以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爱劳动的思想。

教学活动中的故事形式会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如在故事《孔融让梨》中,年幼的孔融关心、爱护别人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幼儿的心上,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就会时刻注意养成关心、爱护同伴的行为习惯。

二、同伴交往中的培养都说同龄人之间有共同语言,幼儿之间的交流对心理的发展是成人无法替代的,因此,幼儿园正是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交往能力的大集体。

幼儿有很强的观察力,善于模仿他人的言行举止,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方式。

例如:刚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有些幼儿不会主动问老师好,但是在慢慢的接触后就会发现,只要他听到前面的小朋友问好,他就会模仿,并学以致用。

由于幼儿在感知方面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较不稳定。

因此,在一日活动中,教师正确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就可以让幼儿知道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同时要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其长处,找到好朋友一起玩,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

如:在生活中让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帮助、照顾比自己小的伙伴,引导幼儿对同伴友爱、谦让,乐于帮助他人,体验到助人的快乐,并与同伴分享快乐的乐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日常行为培养之我见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走向集体,他们对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内容还很陌生,对于在幼儿园中应遵守的行为规则还一无所知。

因此,对小班孩子进行日常行为方面的培养是小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知道:幼儿园日常行为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入园、排队、洗手、喝水、入厕、吃点心、看书等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如何才能让孩子主动、愉快地接受和遵守每个环节中的行为规则呢?我认为教师在对小班幼儿进行日常行为教育时可以采取这样
几种策略。

一、讲解拟人化的策略
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他们的心灵是那样的纯净无邪。

了解孩子的人都知道,在孩子的眼中世上所有的生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可爱的精灵,都是可以对话、可以交流的。

因此,如果我们在日常行为的教育中灵活地运用拟人化的策略,那么我们的讲解将会更容易被幼儿吸收,也会更轻易地将我们的要求转化为孩子自发主动地内在行为,我们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垃圾桶的肚子好饿”
对于刚进班的小班宝宝来说,他们废纸入篓的意识并不强,经常把擦过鼻涕的面巾纸随手就扔到了地上。

在纠正幼儿这一行为时我采用了拟人化的教育策略,让垃圾桶自己和孩子们进行交流。

首先,我在垃圾桶的外面贴上了哭丧着脸的五官,然后把它放到了桌子
上,用难过的语气对孩子说:“小朋友们,我的肚子好饿啊,你们从来也不给我喂食物,我快要饿死了,你们快把地上的废纸喂到我的肚子里吧……”看到垃圾桶的表情,听到垃圾桶的哭诉,孩子们内心深藏的爱心被激发了出来,他们争着捡起了地上的废纸,送到了垃圾桶里面。

一边送还一边说:“吃吧,吃吧。

”看到这,我适时地提出要求:“小朋友们,我们以后可要做个有爱心的人,不要再让垃圾桶饿肚子哦!”孩子们认真地点了点头,大声地说:“好!”总结:通过拟人化的语言来说出我们对孩子的行为要求更容易引起孩子心底的情感共鸣,从而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形成意识、端正行为。

二、关注细节化的策略
小班孩子的年龄一般都在4-5岁之间,他们对老师指令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我们在进行日常行为教育时一定要关注每一个细节,做到从小事抓起。

如摆放小椅子,虽然这是一个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完成的细微动作,但它却是小朋友日常行为中最基本的一个动作。

当然像这样基础的行为还有很多,比如排队、洗手等等。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也应给予充分的关注,耐心地为孩子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并及时地给予纠正和帮助。

三、环境支撑化的策略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积极的环境创设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教育。

”确实,老师每天重复的枯燥说教,
不仅自己感到厌烦,孩子听多了也会感到乏味和烦躁。

因此,在进行日常行为教育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环境的创设让规则外显,以此提醒幼儿主动遵守规则。

案例:会说话的小脚印
在我们班茶水桶前面的地面上,贴了10对蓝色的小脚印。

这是用来提醒幼儿每次喝水只能有10个小朋友在这排队的(这样就避免了全部小朋友都拥挤到茶水桶旁的局面)。

同时,在每个脚印间都贴上了一个红色的小箭头,让小朋友知道当前面的人走了,你就要往前走一个脚印。

自从小脚印贴上后,不需要老师重复的言语讲解,孩子们很轻松地就了解了喝水排队时应遵守的规则,大部分幼儿都不再像以往那样争啊、抢啊,而是努力地控制着自己,根据小脚印的提示有秩序地排着队伍,有秩序地喝水。

四、巧立好榜样的策略
好模仿是小班孩子最明显的年龄特征,因此我们在进行日常行为培养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及时树立好的榜样,让幼儿在积极的模仿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在孩子中间寻找、发现好的行为习惯,并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让好的行为在集体中放大,并最终成为孩子争相模仿的对象,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案例:爱花小天使
孩子们刚进园不久我们就发现很多小朋友都对花坛里的小花特
别感兴趣,常常有孩子随手采摘花瓣。

但与此形成对比的就是露露每次经过花坛边都只是静静地看看、闻闻,从来也没有摘过一次。

而且当她看到别的孩子摘花时还总是轻轻地说着:“花儿好看我不摘”。

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在教室里进行“爱护花朵”的教育时特地大大地表扬了露露的行为,同时做了一个“爱花小天使”的标志送给她,并要求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向露露学习,做一个爱护花朵的文明宝宝。

有了榜样的示范,有了标志的激励,孩子们摘花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很多。

五、要求一致化的策略
我们都知道每个班级的管理都需要两位老师共同配合、共同协作,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日常行为培养的时候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班内的老师必须要求一致,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在行为遵守方面出现朝令夕改的场面,才能使孩子在头脑中对各项行为的秩序要求更清晰、更明朗,执行得更好。

除了班内的两位老师要求一致外,我们还需要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把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向家长反映,并提出配合要求,从而使孩子的良好行为能保持一致。

六、坚持不懈的策略
记得有研究证明:一个好的行为重复20次后将成为习惯。

因此,
对孩子进行日常行为培养的最后一个策略就是要坚持不懈,要让孩子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将好的行为固定,并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上只是我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的一些实践和个人的一些想法,今后我们还将继续不断地思考和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