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一)历史

合集下载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平潭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

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就是要彻底地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的目的是革除旧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从而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统治者的统治,改革不同于革命,一般是统治者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进行,但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所以②③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答案选B。

考点:改革的含义点评: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2.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梭伦因改革而被流放。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 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 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 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 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说明改革必然遇到很大的阻力,改革家需要具有奉献和牺牲精神;A说法绝对,并非改革者都不会有好结果;B说法也不对,改革者不能只想到明哲保身;D不对,改革需要循序渐进,但也不能激进。

【名师辅导材料】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名师辅导材料】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孔子认为人性道德的至高境界是达到A.仁B.礼C.孝D.忠2.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人生下来就有物质欲望。

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争夺。

争夺使社会秩序紊乱,这就产生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礼。

该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庄子3.春秋时期,有学派主张不用进步的器具,不用舟车,没有战争,结绳记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该学派是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4.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保障;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A.为政以德B.人性本善C.推行“仁政”D.克己复礼5.“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仁政”学说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C.墨子“兼爱”思想D.庄子“齐物”观点6.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

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不合时宜 B.礼法并用 C.厚古薄今 D.源远流长7.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但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A.是因为儒家思想不利于巩固统治B.是出于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是出于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是出于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8.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B.法不阿贵,绳不绕曲C.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D.俭节则昌,淫佚则亡9. 《韩非子》载:“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

详细版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一非选择题精选题

详细版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一非选择题精选题

2018-2019学年翔安一中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一会考精选题1、阅读下列图示,然后回答问题: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它创立于什么朝代?什么事件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或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2)图二政治制度的实施是在哪个朝代?它具体称为什么制度?三省各有哪些职能?这种政体与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的政体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两种政体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图三与图一、图二这两幅图示的区别在哪里?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4)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有何本质区别?英国国王和中国皇帝在权力和地位上有何不同?(5)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消极影响?(6)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个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图四 军机处内景 中央 皇帝 三 公 九 卿 郡 县 地方 图一(7)通过以上内容及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较,指出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

2、阅读下列图片:图一 图二 《马关条约》的签订请回答:(1)图一至图三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2)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或反映资本输出)的是什么?(3)图一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4)据图四说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南京条约》的签订图二 《马关条约》的签订 图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图四 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材料二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材料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请回答:(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出现上述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什么?“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两个地区已经成功践行?(2)从材料二《乡愁》这首诗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与愿望?(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基本方针是什么?(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台湾问题的认识。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重点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重点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玉山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饶红超审题人:胡蓉一、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1.公元前498年,针对鲁国三位国相超越规格的城墙,孔子协助鲁定公实施“堕三都”的行动,最终失败;公元前453年,晋被赵、韩、魏三家成功瓜分。

这两个历史事件反映了A.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本质B. 战国时代的到来C. 当时社会转型带来的动荡D. 统一趋势的加强【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可以看出这两件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联系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堕三都”和三家分晋这两件事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动荡,故C项正确。

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本质,也无法得出统一趋势的加强,故AD两项排除。

孔子协助鲁定公实施“堕三都”的行动是在春秋时期,故B项排除。

2.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

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 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B. 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C. 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D. 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

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加强了政治权利的集中,故A正确;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指的是打破贵族官位世袭制度,实行依据才能的任免制,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材料反映诸侯国君加强了政治权利的集中,无法体现“分裂到统一的趋势”,排除C;战国时期,分封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不符合史实,D错误。

3. 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的人数相同。

东汉和帝进行改革,有20万人的郡县每年举孝廉1人,不足20万人的每两年举孝廉1人,不足10万人的每三年举孝廉1人。

这反映和帝时的察举制( )A. 限制了王国势力B. 增加了选拔人数C. 体现了差别平等D. 削弱了世家特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涉及到了在东汉和帝改革后各郡县举孝廉人数上出现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是想郡国并行制,但是到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已经得到根本的解决,不存在限制王国势力这样的情况,故 A 项错误;题干的意思是在东汉和帝改革后,察举制的变化是从原来的各地平均到现在有多差距,是减少了选拔人数,不是增加选拔人数,故B 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经过改革后的察举制从原来的各地平等的数量变成了根据各地人口的不同采取了区别的对待,“每年”、“每两年”、“每三年”这体现了差别,都举1 人这又体现了平等,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对世家大族特权的削弱,故 D 项错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10月月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10月月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春秋》B.《尚书》C.《论语》D.《道德经》2.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 凸显出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3. 《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

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

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A. 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B. 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C. 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D. 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4.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注:同“盈庭”,充满朝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A. 法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儒家学说D. 墨家学说5.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主张治国要()A.重视礼仪教化B.实行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政以德6.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这反映了()A. 学术思想的地域性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C. 北方文学发展缓慢D. 秦国学术水平落后7.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校本作业: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校本作业: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课商鞅变法完成时间40分钟班级姓名座号1、[2013·福建文综,41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取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2、[2014·课标全国I,45]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使有1 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 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3、[2014·福建福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单(2)概括材料一、二中蔡泽对吴起与商鞅变法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4、[2016河南郑州二模,45,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为相数十年,政绩显赫.面对郑国“国小而逼,族大宠多”,处在列强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局面,他首先整理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亩征税,“作丘赋”,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的同时,公元前536年,他铸刑鼎,公布成文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子产还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不许贵族随意干涉百姓的经商活动,坚持实行“市不豫贾”.他不毁乡校,广开言路.对内宽猛相济的方针保持了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对外他一反过去对大国俯首帖耳的外交政策,敢于说“不”,维护了郑国的利益,为郑国争取并创造了最大限度的生存空间.子产的改革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郑克堂《子产评传》等(1)根据材料,分析子产改革的意义.(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特点.(9分)高二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5课孝文帝改革完成时间40分钟编者:周如萍审核:陈耿义阮文华班级姓名座号1、(2016·烟台联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于是海内安之.——《魏书》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魏书》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故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这项改革措施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2)据材料二、三,根据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2、(2013·九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魏书·李安世列传》材料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请回答:(1)材料一中认为均田制推行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位史学家的观点?说明理由.3、[2016课标III,45,15分]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7分)4、(2015课标I,45,15分)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高二历史(文科)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完成时间40分钟编者:周如萍审核:陈耿义阮文华班级姓名座号1、(2014·福建厦门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并不一般地反对发家致富,只是反对那些“豪杰有力之人,其议论足以动士大夫者”,这是指家室富有、社会政治地位很高而又恣意兼并的人;他反对那些“富姓赇(受贿)吏,寓田势家”,……他反对那些“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这是指乘人之危以攫取暴利的人;……主张通过法令制度和政策措施适当加以限制.——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材料二荆公欲举财权悉集于国家,然后由国家的酌盈剂虚,以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此义也,近数十年来乃大盛于欧美两洲,命之日社会主义,……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梁启超《王安石传》(1908年)(1)依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矛头所指.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在农村采取的相应措施.(8分)(2)材料二中,梁启超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作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将王安石变法的举措标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8分)2、(福州2016届高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固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睡熟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废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梁启超《王安石传》(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原注:开谓刑事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通常所说的自由主义,是指具有激进、进步、不盲从权威、能适应变迁、批判等行为特征者;保守主义的特色则为拒变,重视稳定与秩序、缺乏想象力、憎恶新观念等.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言论,颇有近代自由义者的态势.但他的基本主张在德、察、刑三者不可偏废,并未跳出儒家的正统.照传统观点来说,他是儒家革新派.照现代说,他是“保守自由派”,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中间型人物.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还产生不出近代的自由主义.——韦政通《中西伟大观念的比较》(1)材料一如何评价商鞅,我们应怎样给商鞅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2)根据材料二和王安石的史实,指出“王安石……颇有近代自由主义者的态势”的观点的依据.材料二认为“照现代说”王安石是“保守自由派”,这说明其根本看法是什么?4、(2013课标Ⅱ,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高二历史(文科)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7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完成时间40分钟编者:周如萍审核:陈耿义阮文华班级姓名座号1、(2014·福建漳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八世纪末,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衰落;到了十九世纪初叶和中叶,更日益走向瓦解.封建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也是新的资本主义要素在农奴制内部形成的过程.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避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在农业中,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奴制的束缚.——摘编自俄罗斯国情网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要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原因.(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观点.(6分)2、(黑龙江省哈六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叶卡捷琳娜二世颁布的1775年郡制法令有关于设立一些新法院的内容.高级地方法院和低级地方法院是专门为贵族而设立的审判机构.高级地方法院是初级地方法院的第二审级.初级地方法院的职责相当广泛,不仅管辖司法,还管辖行政事务.——张寿民《俄罗斯法律发展史》材料二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民事案件,农民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打官司,刑事案件农民可以提出控告,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法庭判决或政府及社会当局的法令,不得对农民进行任何惩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1861年2月19日宣言材料三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确立了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原则: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刘祖熙《改革和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2)据材料二,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俄国的司法改革又有哪些进步?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司法改革的认识.3、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摘编自莫斯《俄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4、(2016山西太原二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出现了一些改革,其目的在于消除工业化的负面后果,特别是工厂作坊里的童工所遭受到的剥削.除了俄国与巴尔干国家之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制定法律规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与保护工人的安全条例.然而.童工并未完全消失.许多工人仍然工作在不卫生而且往往很危险的条件下,工作日往往超过10小时.在大不列颠、法国和德国,改革者们奋力斗争,争取地产国有化,争取国家对住房实行监督,争取起草城市建设条例等.1880年后,德国首先通过社会法案,实行老年与疾病的义务保险制.在大部分西欧国家,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认为政府有责任关心公民的社会福利,然而,退休金与健康保险只能提供极为有限的保护.到了19世纪末期,妇女的平均寿命增长了,而生育及抚养孩子的时间缩短了.妇女的地位在法律上有所改善.在英国,已婚妇女从此享有财产权.新的办公室职业(秘书、电话接线员)、发展起来的大商店(售货员)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妇女取得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摘编自阿尔德伯特[法]、德尼兹•加亚尔[英]等著《欧洲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19世纪后期社会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19世纪后期社会改革的背景.第4课商鞅变法答案1、(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逐渐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2、(1)特点: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2)影响:“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3、(1)B:军功爵制(或废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重农抑商).C:商鞅变法借鉴了吴起变法的措施.(两次改革一脉相承). (2)评价:肯定两人的功绩,但认为成就功名而失去性命,其成功不圆满(次等的成功). 看法:答案示例:层次一:同意.理由: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不同意.理由:判断改革成败不能仅仅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层次二:不完全同意.如: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判断改革成败主要看改革的客观历史效果.(看其是否推动历史前进;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4、:(1)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推动了郑国农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礼法结合,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持了郑国国内政局的长期稳定;使郑国的地位大大提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任答3点6分)(2)在礼法结合;宽猛相济;保护工商业者;作为小国,敢于对大国说不.第5课孝文帝改革答案1、(1)推行均田制.原因:中原长期战乱,百姓流亡,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广大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家财政收入锐减.(2)讲汉话,穿汉服,变习俗.影响:民族间生活方式相互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文化的认同,加速了鲜卑政权封建化进程;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2、(1)原因:豪强地主兼并土地.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2)①观点:同意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源于“汉化”政策.依据: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也造成了鲜卑族内部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②观点:同意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依据:汉化政策改变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3、(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8分)(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7分)4、(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6分)(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9分)第6课答案1、(1)矛头: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高利贷者.措施: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2)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不利于国民财富的增加.原因: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传播;鼓吹变法,推动社会进步:寻求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2、(1)背景:北宋中期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基本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 (2)评价: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因素: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1)材料一从道德角度和商鞅个人性格上来加以评价,有失偏颇.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环境下,要达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目的,采用严刑峻法是法家的必然选择,也反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当时,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2)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及科举制改革、军事改革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但新法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也使宋军的战斗力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本看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其与近代的自由主义有本质区别.。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2022_2022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2022_2022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10.近代社会有民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断发”
B. “易服”
C. 简化礼仪
D. 不缠足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大脚好,大脚乐,……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这些信息,可得出这与不缠足运动有关,故D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中的“大脚好,大脚乐”等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抓住材料中的“高产卫星”以及材料中的亩产数据等信息进行判断。
14.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是
A. 亚太经合组织
B. 东南亚国家联盟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欧洲联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展的是当今区域集团组织之中最好的,因此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欧洲联盟,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区域性合作组织,但并不是最成功的,排除;
(2)原因,根据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方面回答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远征”。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远征”途中召开的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12.下表反映了苏俄(苏联)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导致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年份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文科)-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文科)-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文科)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

周王此举有利于()A. 强化血缘宗法B. 维护尊卑关系C. 凸显宗教信仰D. 加强文化认同2.“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A. 宗法制B. 皇帝制C. 世官制D. 察举制3.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投士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

周天子这一做法旨在()A. 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B. 鼓励诸侯积极开疆拓士C. 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D. 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4.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

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

这一变化()A. 强化了天子权力B. 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C. 降低了女性地位D. 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5.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承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

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

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A. 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 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 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 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6.秦朝时期,“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这反映出秦朝()A. 实行依法治国B. 百官胆小怕事C. 皇帝独裁专断D. 行政机构缺失7.(2018•河南郑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在汉武帝的主持下,察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长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

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2.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浩劫,但客观上又在某些方面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例如,战前法国士兵的服色比较鲜艳,随着战争的发展,换成了新式的为战壕战量身定做的军服。

以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法正确的是( )A.在索姆河战役中德军率先采用新式武器坦克B.大战后期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流程的改进D.战后英法美建立了国联,倡导集体安全,具有进步意义3. 一战时期某一战役的过程如下:“7月15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越过马恩河,楔入法军阵地3—10公里。

7月18日,协约国联军转入反攻,夺取德军占领的马恩河突出部、亚眠突出地带和圣米耶尔突出部。

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退守兴登堡防线。

”对这一战役分析正确的是( )A.是一战中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B.德国视此役为“碾碎法军的磨盘”C.巨大消耗战之后双方未能分出胜负D.美军大规模加入让协约国实力大增4.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爆发战争。

以下史实能充分证明这一点的是( )①法德争夺欧洲大陆霸权②英德进行海军军备竞赛③英法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④中日爆发甲午战争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美列强在一战前已制定军事时间表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D.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6.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试题高二历史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一

试题高二历史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一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一)高二年级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记载:“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

留者以律论之。

”这反映出秦朝A.皇帝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B.君权和相权既依赖又冲突C.重新调整国家的行政区划D.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很严格2.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的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

下图的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A.政府因税制改革各项收入增加B.海外贸易致使经济繁荣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逐渐提高D.传统小农经济占据优势3.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

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

”此谕主要意在A.维护国家一统B.加强中央集权C.调整民族关系D.规范书写体例4.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项目和征收手续,以银代役,赋役合一,但带有浓厚东南地域色彩。

在南方推行较为顺利,在北方推广时却遭到强烈抵制。

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白银流入数量D.民户人数多寡5.明朝藏区政教势力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史称“贡回市茶”,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

据此可知,“贡回市茶”A.促进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B.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C.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D.终结边疆地区对中央的威胁6.大审,是明朝的会审制度之一。

由皇帝命司礼监太监,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的长官,对累诉冤枉的囚犯进行复核审理。

经大审,有人获减刑,有人因供养父母,以可矜的名义免除死罪发落。

五河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五河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五河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朱邦刚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最佳选项)1.“朝秦暮楚”的典故源自战国时期,当时秦楚两国相互对抗,有的小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安全,时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

这个成语从某个方面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人才流动非常频繁。

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背景有A.井田制和分封制逐渐确立B.生产力发展,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C.学在官府,向学风气兴起D.各种学术流派兴起,纷纷著书立说2.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A.知之为知之 B.因材施教C.学而不思则罔 D.有教无类3.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

古时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

后来,“忘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

从这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是()A.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B.儒家思想的宗教化C.儒家思想的道德化 D.儒家思想的哲学化4.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的哪一思想理念有关( )A.主政者,当以民为本 B.崇尚自然,清静无为C.君主无为而治 D.相互关爱,反对战争5.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庄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

这表明当时A.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B.唯物思想初步形成C.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D.人的主体意识增强6.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据此可看出董仲舒的主张是A.君权神授 B.天人感应 C.无为而治 D.知行合一7.《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莒县二中高二级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2018.9.30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n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n 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 后,只交答题卡。

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 (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2.孟子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孟子•公孙卫上》)对此阐释,最准确的是A. 政治生活是伦理道德生活的廷伸B. 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C. 重视德教在仁政施行中的作用D. 德行是王位继承的主要考量因素 3.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 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 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4.下图表达了政治、教育、思想、儒学四位一体的主张,这一主张最早可能出现在A. 《史记•孔子世家》B. 《史记•秦始皇本纪》C.《汉书•董仲舒列传》D.《旧唐书•韩愈列传》学楼学术ftflf ■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 .儒5•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 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董仲 舒意在强调A. “天人合一”思想 B •“君权神授”思想 C. “天人感应”思想D. “弃恶从善”思想6. 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自主学习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自主学习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张家港高级中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自主测试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2018年10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选择题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1.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唐代的崇儒尚佛 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3.《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两者都强调( )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4.右图漫画是《“孔子”照“镜子”》,四只镜子分别是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

下列分析最符合漫画主旨的是A.儒学压制人性,违背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B.儒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不符全球化潮流C.儒学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相容相通D.儒学主张“有序”,可用来促进世界的和平5.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反映出董仲舒(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6.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有学者指出,周代的中央行政体制应是君主制,分封制只是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体制,因此周代的国家政体,准确地说应是“君主制+分封制”。

据此可推知,周代A.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实现了统治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建立起“多元一体”的民族 D.协调了中央权威和地方分权关系2.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决策失误3.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有利于巩固统治 B.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D.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4.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

季札观后皆能“尽知其意”,并一一作了恰当的评论,博得了鲁人的敬佩。

据此推断合理的是A.华夏文化影响扩大 B.经济区域差异缩小C.民族融合现象出现 D.诸侯结盟成为常态5.《礼记·王制》云:“丰年不者,四年不位,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材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D.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

2019年上期衡阳市八中高二四月月考历史(文科)试题请注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A.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B.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C.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D.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3.《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

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

”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4.有学者认为,秦汉以来的“国”与“家”是相通的,“孝”和“忠”是一致的,作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以及社会细胞的“家”同作为上层建筑的统治机构的“国”,在长期的历史条件和时期内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

据此可知,该治理模式()A.是以宗法制的存在为前提条件B.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C.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延续D.确保了皇权在基层社会的独尊地位5.秦始皇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注意整顿各地风俗习尚。

这主要借助于()A.君主专制的决策模式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赢政本人的雄才大略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6.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阿房宫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A.秦二世为先帝营造阿房宫B.文献记载各异不足为信C.杜牧曾游览秦朝宫殿遗址D.秦营造阿房宫但未建成7.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9年春季南侨中学高二年段第一次阶段考(文科)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

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

这一选举法( )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2.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

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

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3. 在伯里克利时代,古代雅典居民大约有40万人,“其父母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这样全权公民大约14 000人。

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仅能容纳6 000人。

参加公民大会的一般公民也仅限于聆听和投票。

这表明( )A.雅典层层推选的民主制度受到普遍欢迎B.雅典实行轮流参政议政民主制度C.雅典民主制度受到大多数人的抵制D.雅典民主本质上是精英政治制度4. 古雅典五百人议事会,专事公民大会的准备、召开、主持以及执行大会决议。

500人又均分为10 组,抽签轮流担任议事会执委会,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

执委会再抽签一人出任议事会和公民大会主席,掌管金库钥匙和国玺,任期一天,不得连任。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 )A.突出轮番而治和权力制约B.真正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运行机制得到法律的保障D.有效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5.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

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 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 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 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6. 郭沫若说:“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所谓国,其实仅仅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所以动辄便称万国万邦。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历史(卓越班)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历史(卓越班)试题

湛江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大考”高二级历史科试卷B卷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D.“学在民间”2. 有学者评论先秦时期某学派说:“他们主张邦联制的松散国家联盟,即由一系列‘邻国’组成一个国家联盟,人民之间不相往来,但统治者之间仍有相当程度的交往。

”这一学派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3.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一思想家是()A.强调赏罚分明的法家思想 B.认为人生无常的道家思想C.提倡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D.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4.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段言论表达的思想主张是()A.反对君主专制 B.提倡君臣平等 C.主张克己复礼 D.批判无道君主5. “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

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

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

”汉代出现这种观念主要是由于A.官僚体制的确立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儒家思想的影响D.监察制度的完善6.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的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7.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

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安徽省阜南县春晖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

安徽省阜南县春晖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

安徽省阜南县春晖中学高二年级历史科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组题:汪本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对应题号的区域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本卷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在这里,班固说的是()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2.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人是()A.马丁·路德B.克伦威尔C.亨利八世D.加尔文3.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启蒙思潮的相同点是()①有唯物主义思想②有反封建思想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孔子到孟子、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6.关于孔子,朱熹,王阳明,黄宗羲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他们的学说都以“仁”为核心B.他们的学说之间有继承与发展关系C.黄宗羲全面批判前三人的思想D.他们的学说都表达人文主义要求7.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