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新概念题类型例析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 增加耕地面积B. 防治水土流失C. 改善人居环境D. 提高作物产量2. 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 优化农业结构B. 方便田间耕作C. 健全公共服务D. 提高耕地肥力3. 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1. C 2. B 3. C【1题详解】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出来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
所以选C。
【2题详解】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提高了耕地肥力,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和提高耕地肥力不属于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
方便田间耕作是改善生产条件的主要体现。
所以选B。
【3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
【点睛】该题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利用整理和规划。
城乡规划中乡村规划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这道试题的命题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一)概念型选择题的做法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一)
——概念型选择题的做法
概念型选择题的特点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概念,该概念可能在教材中从未涉及过,并且提出许多限制性条件。
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大多采取混淆手法来表达以迷惑学生思维。
这类型的选择题突出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概念,把握概念内在本质。
其实质还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于该类选择题解答时应注意:(1)认真分析新概念的含义,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把新概念与教材中所学相近的地理概念进行比较。
(3)把题中的四个选项与新概念、图像等资料结合起来,调动教材中理论分析,把正确选项确定出来。
例如2011年海南高考试题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
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植被少
C.地势高D.云雨少
题中给出了“光合有效辐射”的概念。
“光合作用利用”为限制性条件。
实质是考查太阳辐射。
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实质上也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地区分布规律。
这样第(1)题,主要观察图像中数值大小即可;第(2)题,联系教材中有关太阳辐射的纬度、地形、天气等因素,再结合两地具体的自然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就好。
[答案](1)D(2)D。
山东高考地理试卷官方评析
山东高考地理试卷官方评析2021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表达了地理新课程理念。
在立意上,注重考查考生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差不多技能的把握程度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具有鲜亮的时代特点;在试题出现形式上,表达了以图表为主的学科特色。
一、立足主干知识,兼顾考查内容的广度试题坚持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正确导向,侧重对考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
内容均属于学科主干知识且知识点覆盖面广。
选择题组考查了人口迁移、都市化、都市交通问题、都市空间结构、荒漠化、太阳辐射对地球的阻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质构造、自然带等核心知识。
综合题考查了等高线图的判读、地势特点、气候类型、农业区位、农业区的可连续进展、工业区位、交通布局的阻碍因素等核心知识。
试题考查的内容以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为主,如试题中人口迁移、都市化、荒漠化、地质构造、自然带等诸多地理概念,农业区位、工业区位、都市空间结构、交通布局阻碍因素等地理原理,自然带分布、昼夜长短的分布等地理规律。
这些教材中的原理、规律是解答地理问题的基础,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依据。
二、注重能力立意,考查考生的地理探究能力试题侧重对地理信息的猎取,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要紧特点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的运用,通过比较、判定、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等能力的考查。
考查了考生地理技能的熟练度与地理思维的灵敏性,凸显了新课程中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培养考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1.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试题通过“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对考生的自主学习和发觉问题能力进行了考查,如第3~4题组、第7~8题组,第一引入教材中没有涉及的“钟摆交通”、“日照时数”的概念,考查立足试题信息,要求考生学习和明白得新概念并迁移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解答问题。
17 自然灾害-【新情境新概念】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热点情境知识扫盲+考向预测
17 自然灾害-【新情境新概念】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热点情境知识扫盲+考向预测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荷兰(图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势较低,常遭受风暴潮袭击。
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
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数千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材料2:菲律宾(图2)每年都要遭遇大约20次台风,莱特岛是菲律宾遭受台风和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
长期以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
2006年2月,当地连续两周暴雨,发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导致数百人丧生,千余人失踪。
(1)据材料1分析该次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
(2)从地理位置角度分别说明荷兰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的原因。
(3)据材料2说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三者之间的关联性。
沟口的冲出量与沟内残留物有关,2013,2019,2020年分别发生三次泥石流,其降水依次下降,泥石流量分别为11.50、11.91、11.02平方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2013年冲出量较少是由于泥石流爆发前()A.雨水冲刷作用较强B.河道弯曲程度减弱C.沟口内空间较大D.土壤含水量较低3.PQ切面堆积物为()A.B.C.D.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下图),面积53.4km2。
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km。
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
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200m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100mm。
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4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国甲卷、新课标卷在整体风格、题型结构上与2023年保持基本稳定,给学生以熟悉感。
试题情境真实,设问新颖,重点考查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一、突出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关注现实问题,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近年来,全球性的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地理学科注重引导学生增强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树立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的观念。
全国甲卷第44题,以某研究小组在“以水定绿”思想指导下探索合理的人工防风阻沙方式为情境,要求学生结合区域背景条件设计实验方案,探索水资源约束下具有最佳阻沙效果的灌草种植方式。
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设计的把握,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安全观。
新课标卷9~11题,围绕一个以提高降水-土壤水转化效率为目标的人工降雨实验,加深学生对地表径流产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促使考生思索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水循环与水安全。
全国甲卷4~5题,以我国三江平原农垦系统某农场为案例,在国家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结合具体区域特点,引导学生以动态的视角,辩证地看待生态环境保护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
2.展现时代新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全国甲卷第43题,以旅游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所给信息,选择某一世界文化遗产地,设计一个参与感强、互动度高、体验性好的文化旅游产品。
试题聚焦新发展理念,体现在核心价值引领下知识的交叉、能力的复合、素养的融合。
传统村落是特定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
新课标卷1~3题,以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为案例,展现我国少数民族典型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体现勤劳淳朴的土家人热爱自然、崇尚生态的生活方式和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聪明才智。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考地理新概念类试题探究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考地理新概念类试题探究作者:***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21年第11期摘要: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侧重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素养的考查。
在高考试题中,新概念类试题出现频率较高,主要考查区域认知及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高考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的新概念类试题相对于地方卷出现的频率更高一些,考查的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简答题,考查的新概念既包括自然地理概念又包括人文地理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核心素养为本”,重视地理概念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新概念;高考试题近几年,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教师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开展了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新概念类试题,文中涉及的新概念指教材以外的概念,包括新名词、新术语等。
笔者在下文中着重分析了核心素养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解答新概念类试题难度较大的原因及对策,并总结归纳了较为重要的地理新概念。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其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教育方针,这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由人教社主编韦志榕教授在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综合学术年会上首次提出。
2017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地理课标》)正式收录地理核心素养,对地理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并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组成,四个方面紧密联系,构成协调统一的整体。
高考地理新概念:“沙波”及其考题
高考地理新概念:“沙波”及其考题前言本专栏,主要讲解高考地理试题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地理专业术语,这些地理专业术语并不是新创的,而是原本就有的,只不过对于一些高中生来讲,却可能是全新的一种概念——课堂上老师们讲得少抑或不曾讲过——学生们碰到这些地理术语时,经常被搅得云里雾里的。
所以,在这里特别汇编一些高考试题(含各地模拟题)中出现地理专业术语及对应练习题,命名之“高考地理新概念”,供大家参考、训练。
今天的要介绍的是——沙波。
△沙波一、概念解析:定义一:沙波,又称“波痕”。
是指广布于河滩、海滩、湖滩及风成沙地表面的波状微地貌。
定义二:沙波,亦称“床面形态”。
是指河床表面在水流作用下形成的形态较规则且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泥沙堆积体。
按照发展的状态,可分为沙纹、沙垄、沙浪、急滩和深潭等。
△沙波地貌二、形成原理对于沙波的成因,至今仍无公认的理论解释。
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沙波的形成是河床组成的不均匀性与水流的不稳定性(脉动)的综合结果。
由于河床组成的不均匀性以及河底流速的脉动,在瞬时流速大的地方,细颗粒泥沙被掀起,在瞬时流速小的地方,这些被掀起的泥沙又沉积下来,从而形成沙波的雏形。
这种雏形的沙波形态,进一步加剧水流的脉动,从而形成沙波。
另一种是:认为“沙波”与“交界面失去稳定形成波动”有关。
水流底部推移质泥沙,所在流程和上层水流含沙量不同,可以看成两层密度不同流体做相对运动,当相对运动达到一定程度,交界面就会失去稳定而产生波动,从而形成沙波。
这与水面风成水波、沙漠中风成沙丘等现象类似。
——上门的论述是不是有点拗口?难以理解?不用担心,请看下面的“学习要点”→三、学习要点:作为中学生,关于沙波及沙波运动,我们只需记住:(1)沙波是一种流水地貌。
它的形成与形态与水流的脉动息息相关。
流水脉动的不稳定性,带动泥沙运动的不稳定,从而造成了形态各异的沙波地貌。
(2)沙波有顺行沙波、逆行沙波之分。
要注意区分这是考试最喜欢考的地方→(3)沙波顺着水流的方向运动,则为顺行沙波。
高考地理新概念题型的解答技巧分析
东部经济地带 平均值 广东 2.33 5.22 1.99 3.85
中部经济地带 平均值 湖北 2.51 7.62 2.32 5.88
西部经济地带 平均值 青海 4.96 10.26 4.17 8.39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城市化 的标志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道路密度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 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平均车行速度是指某地区各种 汽车的平均行车速度。下图中左图示意某特大城市道路 密度等值线,右图示意其平均车行速度等值线,读图后 完成4—5题。
4.甲地的值可能为( A ) A.4.6 B. 5 C.3.1 D.3.8 5.甲处不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是( B ) A.十字路口 B.绿地 C.卫星城 D.商业区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 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 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 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 完成1~2题。 1 . 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 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气候生 产潜力
降水
水 蒸发
天气系统 洋流 下垫面
河湖
人类活动
1、找出题目中的新概念;
2、结合图,找出与之相关的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关键)
3、调动已学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相关知识,得出正确答案 ; 等值线
同线等值 同图等距 等值线 疏慢密快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浙江省2020年7月新高考地理命题思路与试题评析
地理地理学科组试卷按照《考试说明》的考核要求、内容分布和题型结构命制,既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并适度引导中学教学。
试卷保持总体稳定,难度适中。
具有如下特点:一、聚焦核心价值,彰显育人目标试题情境选择体现我国区域发展、共同富裕、民生改善等时代性事例,如试题选择的“地摊经济”情境,关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各地适时提出关心百姓日常生活的创新之举;又如选择浙江省与青海省海西州扶贫协作的成功案例,体现我国全面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壮举。
另外,西部大开发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带来的积极影响,不仅改善了广西等地的生态环境,而且通过产业转型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些时代特色鲜明的试题,有助于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时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凸显素养考核,顺应课改方向试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考查考生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
如我国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氧化亚氮的增温效应、两极地区海冰面积变化、大气污染和泥石流发生、西江流域输沙量减少等素材,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试题以不同尺度的区域为载体,既有较大尺度的区域,如青藏高原、欧洲西部等;也有较小尺度的区域,如德国进口天然气,青藏高原某气象测站,通过地图将位置关系、气候要素、天然气管道建设等地理信息与考核问题有机结合。
考查考生立足区域,从中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试题突出对地理事象成因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如从位置、地形等要素分析比较安阳、南阳的大气污染天气差异;从气温、降水等地理要素变化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原因;综合地方农作物种植面积、水利工程建设等分析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试卷通过设计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地貌景观识别、气象探空气球观测等,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三、注重能力考核,提倡主题研究试题注重学生地理基本概念、基本事象、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掌握。
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高维点拨(综合题篇)
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高维点拨(综合题篇)当你拥有了命题人的视角,你就能够做到一矢中的;当你拥有了阅卷人的视角,你就能够做到字字珠玑。
高考考场上的文字表达力:指考生把自己的学科思维、因果逻辑,以及分析过程,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清晰条理又简洁地呈现在答题卡上的能力,能够善于让阅卷人理解、捕捉到得分关键词的能力。
摒弃“踩意得分”的幼稚想法;“踩词得分”才是阅卷的王道。
牢记:forget(忘记)=for(为了)+get(得到)洞悉审题的真谛:找准答题角度,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审题,不是你想到了什么,而是你想到了命题人想让你想到什么。
材料信息必须用上,如果未能使用试题信息,多半你的回答就是错误的。
命题人辛辛苦苦设置好了情境,你竟然旁若无人,不用信息做题,人家面子往哪里搁?你不给命题人面子,命题人就不给你面子。
记住:一定要给命题人面子,人家呈现的信息一定要用。
有一个词叫“勤惰”。
“勤”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机械迁移。
“惰”于精准审题,活学活用,尊重事实。
很多确定性都被打破了......全新的试题情境将知识的生搬硬套彻底击碎。
互联网时代,不能再让学生成为U盘,而是要成为CPU。
而要解决新问题,必须提取好陌生情境下的试题材料信息。
提取,就需要阅读。
此“阅读”非彼“阅读”。
因为信息都被命题人隐藏在材料之中了,学生要像猜谜语一样,把它们逐一猜出来。
这个过程需要特别专注,需要揣摩每一个字词的使用。
这样的思考过程令孩子们倍感痛苦,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需要孩子们走出自恋(惯性思维、路径依赖),不能掺杂个人的想法。
例题1:香椿幼芽嫩叶芳香可口,是春天特有的味道。
长期以来,陕西骊山业池村野生香椿只能在春季短暂上市,产品供不应求。
2023年当地瞄准冬季市场,反季节种植大棚香椿,动力乡村振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野生香椿只能在春季短暂上市,主要是因为春季()A.气温回升快B.水分条件差C.蔬菜种类多D.寒潮威胁大2.当地反季节种植大棚香椿,主要是为了()①提高香椿品质②延长上市时间③提升种植技术④扩大种植规模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为持续壮大香椿产业,当前业池村应致力于产品的()A.国际化B.市场化C.品牌化D.无害化巴甫洛夫的狗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反应不经大脑思考,盲目遵循以往的经验对新问题作出判断,逃避客观事实,抗拒逻辑思辨。
安徽省淮南市新概念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淮南市新概念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读下图分析回答1-2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A.先向南,再向西南B.向北C.先向北,再向东北D.向南2.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是:A.400米 B.150米C.278米 D.199米参考答案:C C2. 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图示洋流中A. ①为暖流B. ②为寒流C. ③位于北半球D. ④位于南半球8. 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 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 B. ②洋流有降温减湿作用C. ③洋流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D. 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参考答案:7. C 8. C试题分析:7. 图①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的东岸,为寒流;②为中低纬环流圈,为顺时针,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②为暖流,③为寒流;④位于低纬大陆西岸,该大洋环流为顺时针,是北半球寒流。
选C正确。
8. ①洋流南部有大渔场,A错;②是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B错;③是寒流,减温减湿会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C正确;④是寒流会减少沿岸地区降水量,D错。
选C正确。
3. 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由于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形成了一种局地环流——山谷风。
山风、谷风的转换时刻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上午日出及傍晚日落以后的2-3个小时,分别为山风转谷风和谷风转山风时。
下图为湟水谷地平安地段山谷风一定时间内风向频数/次及成速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据图可知,湟水谷地平安地段谷风的风向是A. 偏东风B. 偏西风C. 偏南风D. 偏北风13. 关于湟水谷地平安地段山谷风风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山风大于谷风B. 谷风大于山风C. 正午风速最大D. 傍晚风速最小14. 推测造成平安山谷风是湟水谷地山谷风典型地段的主要原因是A. 晴好天气多,昼夜温差较大B. 植被覆盖少,摩擦阻力较小C. 河道较宽阔,水平气流显著D. 地形起伏大,峡谷效应显著参考答案:12. A 13. B 14. D12.据图可知,日出前该地以偏西风为主,应该是山风,日出后 2 ~3 小时左右,转为偏东风为主,依据题干可知此时应是山风转谷风的时刻,所以该地谷风的风向应为偏东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研究
2 ,则表明结构失衡 、过度集中。根据所学知识 ,我们 知道 ,发达国家或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城市体系完善 ,
2 0 1 3年 第 7期 黑 |
: 堡 垒 鲎 ■ l
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等值线 向数值低的地方凸起 ,表 示
甲处属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即玉米气候生产潜力
较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凸起部分为东北平原 ( 地形
城 市首位度一般小于2 ,发展 中国家或经济落后地区 , 由于城市畸形发展或者过度膨胀 ,城市首位度一般大于
2 。全面把握 了城市首位度的概念后 ,这组试题解答起
平坦 、土地肥沃 、水源充足 ),故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 凸出的主要 因素是地形 ,所 以第5 题应选C;再从等值 线的变化规律看 ,大致是向北递减 ,且平原地区数值较 大 ,这与东北地区的 ≥1 0 ℃积温等值线分布差不多 ,故 第6 题应选A 。
最 可 能是
A. 甲 B.乙 C.丙 D . 丁
【 答案 】 1 . D
2 . A
D. 政策优 惠 ,集 中发展 首位城 市
3 . 造 成从8 4 年到9 7 年的 1 3 年 间 ,广 东的城 市首位 度
大 幅 度 降 低 的原 因
解析 :该题提 出的两个新概念 “ 人 口算术密度 ”
1 9 9 7 丘
人 口生理 密度 ( . , K . / k m2 )
3 5 3 5 0 3
中部 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平均值 l广东 平均值 I 湖北 平均值 I青海
丙
丁
1 2 9
2 4 1
9 3 4
9 6 3
3 3 I 5 . 2 2 2 . 5 1 l 7 . 6 2 4 . 9 6 I 1 0 2 6 9 9 I 3 . 8 5 2 . 3 2 l 5 . 8 8 4 l 7 l 8 3 9 1 . 下列 国家城 市的首位度 与青海省情 况最接近 的是
2
.
1
.
注 :人 1 2算 术 密度是 一 个 国 家的 总人 1 2 与 总 面积 之 比,人 口生理 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A_ 2与耕地 面积之比 1
A. 德 国
B. 澳大利 亚
C. 日本 D. 阿根 廷
2 . 中西部地 区城 市首位 度过 高主要 是 因
1 . 表 中4 个 国 家耕 地在 国土 中所 占比重 最大的是
来就不难 了。第l 题 的青海省城市首位度为l 0 . 2 6 ,呈现 过度集中的状况 ,这与发展中国家阿根廷最接近。德澳 日三国为发达国家 ,城市体系比较完善,城市首位度应 小于2 ,故选D;第2 题 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 是 因是区域经济落后 ,城市体系不完善所致 ,故选C; 从8 4 年到9 7 年的l 3 年间 ,广东 的城市首位度 大幅度降 低 ,解答此题 ,要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 ,此期 间 ,正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多年 ,经济特区的 设立 ,分散了大城市的职能 ,广东省区域经济的快速发 展 ,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城市及乡镇企业的发展 ,故广东 省该期问城市首位度大幅降低,故应选B 。 三 、原理 应用 型 【 方法 】 要善于 区分题 中的新概 念符合 哪一地理
A.甲 B.乙 C.丙 D . 丁
A .中西部 自然条 件 差 , 自然 资源在 首要 城 市分 布
集 中 B. 土地 面积 大 ,城 市数 量 多、发展 快 c. 区域 经济 落后 ,城 市体 系不 完善
2 . 从 表 中资料 看 ,适 宜发 展 商品谷 物 农 业 的 国 家
国 家 人 口算 术 密 度 ( - &/ k m )
日 乙 3 7 0
二 大城 市人 口规模 之 比来表 示这 个最 大城 市的首位 度 , 通常 用来反 映该 国或 地 区的城 市规 模 和人 口集 中程度 。
一
般认为,城市首位度 小于2 ,表 明结构正常、集中适
当; 大于2 ,则存 在 结构 失衡 、过度 集 中的趋 势 。读 我 国各地 区首位度 统计表 ,回答 问题 。
■ _ 堡 垒鲨 2 0 1 3 年 第 7 期
考 试 研 究
~
理 概念题
湖南 省郴 州市第 三 中学 ( 4 2 3 0 0 0) 奉 明茂
侧析
利用文字材料或图表提 出一个新的地理概念 ,让 学生通过对这一新概念新名称的分析理解来解决一些具 体的地理问题,这种地理新概念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经
和 “ 人 口生理 密度 ” ,其 计算方 法可 以用公式 表示 为 :
人 口算术密度= 国家总人 口, 总面积 ,人 口生理密度= 国 家总人口, 耕地面积 。两公式有一个联系点就是国家总 人 口,用人 口算术密度除以人 口生理密度,就可以去掉
① 经 济特 区的设 立
② 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③ 逆城市化现 象的推动
D. ①④
生理密度的比值 ,通过计算可以得 出丁的比值最大,故 选D;第2 题判断适宜发展商 品谷物农业的国家 ,实际
解析 :首先 要注意 题 中给 出的城 市首 位度 的概 念 ,它指的是一个地 区的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 口规
模之比 ,其值小于2 ,表明结构正常 、集 中适 当;大于
新概念 ,弄清它反映的地理事物的特征 ,并结合已有的 知识经验判断影响该地理事物分布的因素 。
例2 .城 市首 位度 ,一般 用一 个地 区最 大城 市与 第
、
公 式推 导型
【 方法 】本类题要善于观察概念 中所体现的各种 公式 ,并分析各公式之间的相互联系点 ,并对公式进行
推导得 出结 论 。 例1 . 下 表 为4 个 国 家人 1 2算 术 密度 和人 1 : 7 生理 密 度数 据 。分析表 中数 据 ,回答 1 - 2 题。
④ 产 业转移 导致 大量人 口和 资产 外迁
国家总人 口的数值 ,得到的结果是 :耕地 面积/ 总面积 ( 即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 )。第l 题求四个国家耕
地在国土中所 占比重 ,实际就是求人口算术密度与人口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 答案 】 1 . D 2 . C 3 . B
上就是找出耕地面积广而人 口稀少的国家,即人 口生理 密度最小的国家 ,从表格数据 中知道 甲最小 ,故选A。
常出现 ,因为该类试题立意新,有深度 ,有难度 ,利于
考查学生对地理事象的理解 、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地 理新概念题常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
二 、概念 理解 型 【 方法 】 本类题必须认真分析并理解题 中提 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