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6年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合集下载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着多种挑战。

受限于技术条件和制度体制,广播电视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和僵化。

这个时期,广播电视以政治宣传为主,其余节目相对较少,民众的娱乐需求几乎无法满足。

然而,由于政治因素的干预,广播电视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

随着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广播电视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和创新。

1983年,中国广播电视总局成立,这标志着广播电视行业开始走向市场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广播电视开始引进国外节目,拓宽内容领域。

此外,广播电视的技术设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传统的模拟电视转向数字电视,提供更清晰、更丰富的观看体验。

到了21世纪初,中国广播电视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

2002年,中国启动了地面数字电视的试点工作,为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通过网络进行视频观看,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改变了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格局。

在当前这个阶段,广播电视行业开始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技术的发展,高清、超高清、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广播电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同时,广播电视行业也面临着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的转变,需要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全媒体生态的构建。

总的来说,中国广播电视经历了起步阶段、单一发展阶段、创新阶段以及数字化网络化阶段,不断适应和引领技术发展的变化。

未来,广播电视行业将继续推进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实现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内容,实现媒体的全方位发展。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信息传播和娱乐方式,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在19世纪末,人们开始对无线电技术进行研究。

1895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首次实现了无线电信号的发送与接收,标志着无线电的诞生。

随后,无线电技术逐渐发展起来,人们开始探索无线电通信的潜力。

20世纪初,广播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1906年,加拿大无线电工程师雷吉纳德·费塞登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广播实验,他将音乐和演讲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到了一个远离发射器的地方。

这次实验被认为是广播技术的开端。

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利用无线电进行广播。

1920年代,无线电广播开始普及化,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新闻和娱乐传媒。

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收听各种广播节目,包括新闻、音乐、戏剧等。

广播电台也开始出现,成为节目制作和传播的重要机构。

而电视的发展也起源于无线电技术。

1920年代,德国的保罗·尼波科开发了一种叫做“电子技术视觉”的系统,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图像。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视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变得更加完善。

1936年,德国在柏林举办了第一次电视广播活动,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电视广播。

二战后,电视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1940年代至1950年代,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电视广播系统,并逐渐普及到民众中。

电视节目的种类也不断丰富,包括新闻、体育、娱乐等。

电视机也成为了家庭的常见电器之一。

随着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不断提高,信号的传输范围也越来越广。

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广播电视技术不断创新,为观众提供更加清晰、多样的节目内容。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和智能手机观看和收听电视节目,传统的广播电视正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总的来说,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和娱乐选择。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

3、国民党抗日对外广播:
1939年2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利用英国提供的设备, 开办了对外广播,英文名称“Voice of China”(VOC),意 为“中国之声”,分别使用英、德、法、俄、日等外语和汉 语 播音。(中国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 1940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五、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红中社: “红色中华通讯社”的简称,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 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主要为 临时中央政府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红色中华 报》。 1937年1月更名为新华通讯社,即“新华社”。
一、1978—1979年:复苏 1978年5月,中央电视台播出彩色电视剧《三家亲》,这是 新时期第一部电视剧,也是我国第一部完全在实景中录制的 电视剧。 1979年,上海、湖南、山东、天津、广东、黑龙江、河北 等省市电视台都开始生产电视剧。 此时的中国电视剧,仍习惯性地充当着政治意识形态的共 建者,在主题表达上简单直接,且自觉配合主流话语需要。
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1979年1月28日,由上海电视台播出。 中国最早的电视节庆联欢晚会: 1960年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新年联欢晚会。 1983年,黄一鹤导演了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从此开启 了除夕夜看“春晚”的传统。
“四级办电视” : 1983年3月,广播电视部为加速电视事业的发展提出 “四级办电视”的口号,即除了中央和省一级办电视台,在 具备条件的地方,允许省辖市、县两级办电视。 促进作用: (1)“四级办电视”调动了地方和社会各方面班广播电视的 积极性,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各级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2)打破了过于集中的僵化体制和千部一腔的统一模式, 体现了分散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四、1990—1993年:进入市场 在这个阶段,电视剧开始了真正的市场化运作,电视剧创 作向着世俗化、娱乐化方向全面推进。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发展历程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发展历程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传输业是以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和分发为主要业务的行业,扮演着传播信息、娱乐文化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广播电视的起源开始,详细介绍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发展历程。

一、广播电视的起源广播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无线电技术发展。

无线电技术的出现为人们传递音频信号提供了新的途径,使得广播通信得以实现。

1906年,加拿大工程师雷各纳德·亨利·阿姆斯特朗发明了调幅(AM)广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广播发射机。

二、广播电视的初步发展上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开始在全球各地兴起。

1920年,美国的第一家商业广播电台KDKA在匹兹堡正式开播,标志着商业广播电台的诞生。

同期,英国的广播电台BBC也成立,并逐渐推广广播服务。

在广播电视的初步发展阶段,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广播电视传输的范围有限,主要覆盖城市地区,而且节目内容以音频为主,主要以新闻、音乐等为主要内容。

三、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革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广播电视传输技术逐渐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程师爱德华·艾米特·阿姆斯特朗发明了调频(FM)广播技术,提供了更高质量的音频传输效果,极大改进了广播体验。

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电视技术快速发展,成为广播电视传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1940年,美国第一次全国性商业电视网络NBC成立。

后来,彩色电视的问世更进一步推动了电视传媒的普及。

四、有线电视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有线电视的兴起对广播电视传输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有线电视通过有线传输信号,突破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地理限制,使得用户能够接收到更多的频道和更好的画质。

这也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与创新。

五、卫星电视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卫星电视的发展为广播电视传输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卫星电视通过人造卫星将信号传输到地面接收站,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中国传媒大学开始科目和参考用书

中国传媒大学开始科目和参考用书

(以上书目仅供参考,如超出范围,均属正常)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don't know thatI love you.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can't see my love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河北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

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

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

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

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

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广电发展历程

广电发展历程

广电发展历程
广电发展历程如下:
20世纪20年代,广播技术开始崭露头角,出现了第一批广播
电台。

这些电台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传播新闻和娱乐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电视技术开始发展,并在一些国家开始广播
电视节目。

这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画面来获取新闻和娱乐内容。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广播电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彩色电视和立体声音效。

这使得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出现使得
电视节目的选择更加丰富,人们可以观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节目。

21世纪以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广电媒体进
一步融合。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手机和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和获取新闻资讯。

与此同时,广电媒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开始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作品,各类视频网站兴起。

这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观看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广电媒体的发展。

总之,广电发展经历了从无线电到电视,再到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技术革新。

这一过程中,广电媒体不断创新,逐渐走向多样化和个性化,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娱乐和信息选择。

建国六十年中国传媒发展的大事

建国六十年中国传媒发展的大事

建国六十年中国传媒发展的大事中国传媒事业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事。

1. 《解放日报》创刊:1948年5月15日,《解放日报》在沈阳创刊,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的官方代表,承担着宣传党的声音和思想的重要任务。

2. 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成立了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中国广播电台,成为全国范围内的重要媒体平台。

3. 新闻改革:1980年代,中国开启了媒体改革的大门,新闻媒体开始拥抱市场经济,多家报刊成立,新闻自由度获得明显提升,新闻报道开始真实客观,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迎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上的新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闻传播途径得到了极大拓展。

5.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中国传媒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国媒体通过对奥运会的全程报道,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成果,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6.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崛起:2008年之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

中国的传媒行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机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和娱乐内容,传媒平台也得以进一步创新发展。

这些大事标志着中国传媒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展现了中国在新闻传媒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传媒事业还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继续发展的话题:7. 文化产业的崛起:200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传媒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关注和认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有了显著提升。

8. 社交媒体的兴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进行社交互动的主要渠道。

广播电视新闻学.doc

广播电视新闻学.doc

绪论一、1844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二、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三、麦克斯威尔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四、德国科学家海尼·赫兹证实了麦克斯威尔的理论,并阐述了无线电波的特性,产生、发射和接受电波的方法。

五、1895年,意大利人古戈拉埃莫·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四节潘诺维奇·波波夫分别成功的接收了无线电报,使无线电通讯进入实用阶段。

六、1906年,美国科学家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三级真空管,开创了电子科学新领域。

七、美国是最先开办广播电台的国家。

八、1920年11月2日8点,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家正式办了执照的广播电台KDKA电台开始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九、1926年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座广播电台联合成立日本广播协会,简称NHK。

十、1817年,瑞典科学家琼斯·布尔兹列斯发现化学元素。

十一、1865年,英国约瑟夫·梅发现光线照在有的物体上能产生电子放射现象。

十二、1936年8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市郊亚历山大宫建电视台,这座电视台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正式播出的电视台。

*十三、美国无线电公司于1940年首先试制成功彩色电视机。

十四、彩色电视机的三种制式:NTSC、塞康、帕尔(PAL)。

*十五、1962年,美国发射“电星一号”通讯卫星,是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卫星,开创了全球历史新纪元。

十六、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

其中。

只传送声音的的称为“声音广播”,简称为“广播”;同时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称为“电视广播”。

十七、广播电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基础上,结合广播电视媒介的特殊规律而形成的。

十八、广播电视新闻: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如无线电波或线缆系统),公开传播的正在变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

*十九、广播电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广播电视节目;2、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者和接受者;3、广播电视台;4、广播电视系统;5、广播电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其中包括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历了重大的变迁。

以下是其中的重要事件和趋势:
1979年,中央电视台在北京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电视媒体。

此后,电视机开始普及,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娱乐方式。

1980年代,以粤语为主的香港电视台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成为全国范围内收视率最高的电视频道,也影响了中国影视市场的发展。

19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资投入的增加,中国的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得到了迅速发展。

盒式电视机、DVD播放器等家庭娱乐设备开始普及,使得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媒体也开始向内地市场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21世纪初,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和服务水平得以提高。

手机和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资讯和节目。

同时,互联网视频和网络电视等新型媒体兴起,重构了媒体格局,成为主流媒体之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体育媒体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爆发,让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公共卫生和安全,也推动了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等新型媒体的发展和应用。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的电视台到多元化的媒体格局和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

在未来,中国的广播电视将继续向数字化、视听融合、全媒体化的方向发展,为广大观众提供更为精彩和多样化的节目和服务。

60年来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

60年来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

二、栏 目多样化,报道深度化 从 15 年 到1 7 年 ,中国电视在 这2 年 的历史 98 98 O
中 , 由于 旧 体制 、 旧观 念 的 束 缚 , 电视 新 闻只 是 报 刊
和广播的简单图解 ,没有 电视特 色,政 治化色彩相当 浓 厚 。改 革 开 放 以后 , 中 国新 闻 界 引进 了西 方 传 播 学

央视新闻频道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更上一个新
台阶 ,全 天2档 整 点新 闻 ,突 出了时 效性 和大 信息 量 。 4 各地 方 台也相 继开 播 了整 点新 闻、滚 动播 出、随 时插播 最 新 消息 等 多 种 形 式 。 在报 道 形 式 上 还 采 用 了 现场 报

信息■加大,时效性增强,现场感 日益突出
纪是 中 国 电视 新 闻的 大发 展时 期 。尤其 是2 0年 5 1 03 月 日
出现 ,电视新闻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 ,尤其是改革 开放 以来 ,中国电视新 闻取得 了长足的发展 ,电视新 闻 的每 一 步 发 展 都 离 不 开社 会 的发 展 、 科技 的进 步 、
传 播 理 念 的创 新 和 电视 新 闻 人 的大 胆 探索 。
台的 《 间 新 闻 》 、杭 州 电视 的显 著 特 点 是 电视 新 闻 以栏 目的 方 式 固定 下 来 , 基本 上 是 以短 消 息 为 主 , 画面 镜 头 平 稳 、
图像 端 庄 , 播音 员字 正 腔 圆、 庄严 规整 ,节 目严 格 按 照 重 国 内轻 国 际 、先 国 内后 国 际 的 方式 编 排 。节 目 内 容 单 一 , 信 息量 小 ,结 构 松 散 , 无深 度 可 言 ,政 治 教 化 功 能 、宣 传功 能突 出。 央视 的 《 闻联 播 》 是 这 一 新 时 期 的 典 型样 板 ,被 称 为 “ 播体 ” 。 由于 政 策 的 影 联 响 ,全 国各 级 电视 新 闻 节 目形 态 趋 同 ,无 特 色 可言 。 2 世 纪 9 年 代 以来 , 中 国 电视 新 闻 以 央 视 为 龙 O O 头 快速 发展 , 出现 了早 间 、 午 间 、 晚 间等 不 同时 段 播 出的 新 闻节 目,还 有 整 点 新 闻 、滚 动 播 出 、随 时 插 播 最 新 消 息 、字 幕 新 闻 等 多 种形 式 ,提 高 了新 闻 播 出 的 频率,丰富了电视新闻的信息量,而且在播报方式和 播 报 内 容上 进 行 了改 革 。 以 央视 为例 , 《 闻 3 分 》 新 O

广播电视新闻史重点

广播电视新闻史重点

名词解释:
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2、“苏联呼声”广播电台
3、“四级办台”方针
4、笑的晚会
5、《渴望》
6、情景喜剧
7、民生新闻
8、真人秀节目
9、《超级女声》
10、黄一鹤
11、BBC
12、CNN
13、CBS
14、爱德华·默罗
15、丹·拉瑟
16、奥普拉·温弗瑞
17、凯蒂·库里克
18、《1996年电讯法》
19、《60分钟》
20、《芝麻街》
问答题及论述题
1、简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办、重建、转移及其历史意义。

2、论述中国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内容及及其影响。

3、论述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视在节目内容和电视理论观念方面的主要变化。

4、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新闻深化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历次改版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6、论述台湾综艺节目繁荣的原因及对中国大陆综艺娱乐类节目创作的启示。

7、简述美国广播商营制的确立过程
8、论述英国广播公司发展史上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9、论述FOX对美国电视市场的冲击。

10、论述美国电视新闻发展史上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1。

906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

906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

906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摘要:一、前言二、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1.国内广播电视艺术的起源2.发展时期的广播电视艺术3.当代广播电视艺术的繁荣三、广播电视艺术的类型与特点1.广播电视戏剧2.广播电视音乐3.广播电视舞蹈4.广播电视综艺节目5.广播电视纪录片四、广播电视艺术的社会影响1.提升观众审美水平2.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3.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五、广播电视艺术的未来展望1.新技术对广播电视艺术的影响2.跨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3.广播电视艺术的创新与突破正文:【前言】广播电视艺术在我国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最初的实验阶段到如今的多元化发展,广播电视艺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简要回顾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类型与特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广播电视艺术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

当时,我国开始进行电视实验,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广播电视发展道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广播电视艺术在80、90年代进入了发展时期,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广播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艺术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广播电视艺术的类型与特点】广播电视艺术包括广播电视戏剧、音乐、舞蹈、综艺节目和纪录片等多种类型。

这些类型各具特点,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视听享受。

广播电视艺术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深受观众喜爱。

【广播电视艺术的社会影响】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对提升观众审美水平、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广播电视艺术,观众可以接触到各类优秀的艺术作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此外,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还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推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

【广播电视艺术的未来展望】面对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广播电视艺术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广播电视艺术将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创新和突破,为观众带来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视听体验。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资料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资料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资料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20 世
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为
国家开创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60 年,我国在西安发射第一个全国性的广播电视节目,开始了国家广播电视的历史,并于 1962 年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家广播电视发展的机构。

1969 年 7
月份,中央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在西安正式开播,拉开了我国电视台的开播序幕,中央
电视台后来发展为一个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台。

1973 年,中央电视台开播全国联播,使
中国电视节目覆盖了全国。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猛。

1987 年,第一套教育台中国
教育电视台正式开播,1991 年,新世纪九一一视频技术及联播卫星电视技术于中国首次
使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此外,随着直播技术、网络技术的成熟,国家有线电
视事业也开始蓬勃发展,收视者的数量持续增长,2016 年有线电视收视率已达到 98.7%。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大力发展电子媒体,推进电子媒体的生产、出版和播放的规范化
管理,积极推广多媒体应用,形成了以网络电视为核心的新型媒体传播体系,让公众更多
的有效获取社会资讯。

近两十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完整的电视发
射覆盖网络,给全社会带来全新的信息次元。

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还
将继续加快发展,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为改善人民的生活、加快社会发展作
出积极贡献。

906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

906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

906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实用版】目录1.906 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概述2.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3.广播电视艺术的特点与影响4.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的价值与意义5.推荐的 906 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正文广播电视艺术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则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全面视角。

在这里,我们将探讨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特点与影响,并推荐一些具有价值与意义的 906 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

一、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艺术自 20 世纪初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演变。

从最初的无线电广播,到黑白电视的出现,再到彩色电视的普及,广播电视技术不断革新,艺术形式也日益丰富。

在这个过程中,广播电视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二、广播电视艺术的特点与影响广播电视艺术具有多种形式,如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综艺节目等。

这些形式各具特点,为广大观众提供了多样化的精神享受。

广播电视艺术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它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寓教于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娱乐的重要途径。

三、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的价值与意义了解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特点与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趋势,推动其创新发展。

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全面了解广播电视艺术的平台。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四、推荐的 906 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以下几本 906 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1.《广播电视艺术学》: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广播电视艺术的基本理论、发展历程、创作技巧等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

2.《广播电视艺术与技术》:本书详细介绍了广播电视艺术的各种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知识,适合对广播电视艺术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深入学习。

906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

906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

906广播电视艺术综合参考书籍摘要:一、前言二、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1.国内广播电视艺术的起源2.发展中的广播电视艺术三、广播电视艺术的种类1.广播剧2.电视剧3.综艺节目四、广播电视艺术的特点1.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2.强烈的时效性和互动性3.深入人心的影响力五、广播电视艺术的社会功能1.娱乐功能2.教育功能3.传播先进文化的功能六、广播电视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数字化技术的影响2.网络媒体的崛起3.原创内容的重视七、结论正文:一、前言广播电视艺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受众。

从最初的无线电广播到现在的多媒体传播,广播电视艺术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

本文将对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种类、特点、社会功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二、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1.国内广播电视艺术的起源我国的广播电视艺术起源于20 世纪初。

当时,无线电广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手段,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

随着技术的进步,广播逐渐从简单的语音传输发展到音乐、戏剧、小说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传播。

2.发展中的广播电视艺术在新中国成立后,广播电视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艺术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广播电视艺术的种类1.广播剧广播剧是一种以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通过对话、音乐、音响效果等多种元素,呈现出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广播剧具有广泛的题材和形式,既有传统的戏剧作品,也有现代的生活故事。

2.电视剧电视剧是一种以影像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场景设置等手法,展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电视剧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是广播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综艺节目综艺节目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形式。

它集合了音乐、舞蹈、游戏、访谈等多种表演形式,为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观赏体验。

综艺节目在我国具有很高的收视率,是广播电视艺术的一大亮点。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1979年11月中宣部批准新闻单位承办广告;
(3)广告过多引起观众怨言;
(4)广告播出也带来了文化争议;
(5)1987年10月,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开办了每日两三条的公益广告《广而告之》
3、服务于大众生活:
(1)广播电视逐步面向经济、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生活。例:《为您服务》
(2)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兴旺。
<一>体制改革
1、1983年3月底至四月初,广播电视部召开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
具体指:1949年以来,只允许中央和省市三级办广播,中央和省两级办电视台。新政策规定凡是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县,也都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和可能开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除了转播中央和省的电视节目外,可以播出自办的节目,覆盖当地。
2、突破旧的范式:追求公开性。
3、公众论坛
<三>管理改革
1、从1984年起,电视逐步由事业管理向企业经营转化。
2、1986年,中央电视台开始以科学方法进行观众调查。
1986年6月,中央电视台开始进行日常节目收视率统计
2、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省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珠江台)的开播拉开了我国广播改革的序幕,打破了多年来广播只是“有声报纸”的运作模式,开始尝试探索广播这种听觉传媒的规律,业内称为“珠江模式”。
2、1924年5月,美商开洛电话材料公司在上海开办开洛电台,并在《申报》刊登节目单,1929年10月关闭。
三、早期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
1、1924年8月,北洋政府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条例》(是中国第一部关于无线电广
有节目的要求。
5、早期电视又被称为“缩型影剧院”,电影和戏剧转播在电视节目中占有很大比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成功进行录音采访的基本前提是( A )A注重音响的基本素质 B掌握采访主动权C控制采访节奏 D坚持从新闻题材实际出发2在多稿节目中,串联词的功能是( C )A结构 B过渡 C衔接 D转场3在广播电视评论中级别最高的是( B )A编后 B本台评论 C述评 D评论员文章4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最常用的形式是( D )A新闻评论 B专题报道 C深度报道 D新闻批评5新闻编排安排结构要遵循的三个重要概念是( A )A峰谷、节奏、分段 B标题、片花、结尾C优化、集纳、配合 D策划、组织、编排6广播电视专题侧重回答的是( C )的问题A何时 B何事 C为何 D何人7对不善言辞者采访适合用( B )A开放式问题 B闭合式问题 C随机性问题 D无所谓8现场报道适宜采用的是( C )结构A倒金字塔结构 B金字塔结构 C时间顺序结构 D逻辑关系结构9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 A )A各条新闻之间是否有先后顺序 B连续报道的信息密集C是否有同期声 D主题是否重大10时效最快、感受效果最真切的广播电视形式是( D )A简讯 B录音消息 C现场报道 D现场直播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新闻编辑的职责包括( ABCDE )A选稿、改稿 B代表编辑部发言 C新闻信息的统合 D策划选题 E把关2电视屏幕文字的表现功能有( ABCD )A揭示 B标题 C强调 D补充 E说明3下面哪些是现场报道的特点( ACDE )A感染力强 B结构简单 C源于新闻现场而高于现场 D时效性强 E立足现场4以下哪些是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BCE )A政论性强 B亲切生动 C时效性强 D新闻性强 E用视听形象支撑说理5声音合成的主要方法有( ABC )A淡入淡出 B切换 C混播 D叠加 E剪辑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话筒前采访的要求有哪些?尽可能消除现场干扰因素;语言精练、通俗化、口语化,有表现力;采录声音自然清晰;电视话筒前采访需要镜头意识;一次最佳原则。

2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体现在哪些方面?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3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体现在哪些方面?注重音响素质 {绝对真实(坚持采录同步)、力求自然、捕捉特点、尽量清晰}} 掌握采访主动权和控制采访节奏4电视影像组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合乎接受逻辑(保持时序连贯)镜头长度恰当(镜头内信息量大可稍长,特写短全景长,顾及全片节奏)注意轴线规律(将被组接在一起的同场面同主体的一组镜头的时候拍摄方向应保持在轴线同一侧,跳轴会产生方向混乱)使镜头衔接流畅(选择好编辑点,动作、心理活动、声音,动接动、静接静)转场技巧(承继转场、声音转场、特写转场)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2北京市今夏以来迎来多个雨天,市民在享受到清凉夏天的同时屡屡被暴雨造成的交通拥堵所累。

你作为一名广播电视记者要对此作出报道,请拟订一个采访提纲。

五、写作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20分,第二小题10分,共30分)1请根据下述新闻事实材料,写作一篇500字左右的广播消息2002年11月份的《科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把热带植物包括在内,全球濒临灭种植物的比例将高达47。

中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生物物种数量多,而且特有程度高,起源古老。

中国有3.1万种高等植物,约占世界总数的10。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也正遭受着历史上最严重的威胁。

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种受到威胁,占濒危植物总种数的15~20。

近几十年来,中国已经有大约200种植物灭绝。

在自然条件下,植物物种面临退化和灭绝威胁,迫使人们采取迁地保护的措施。

植物园是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

我国实施大规模植物保护计划,将建世界最大植物园。

广泛的物种灭绝将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

据估计,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药物模仿天然植物合成,1/4的药物直接从植物中提取或以植物为原料制成。

农业也会由于生态系统活力的消失而受到威胁。

“一个物种可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比如野生稻本就是一根草,袁隆平院士发现了它并开发出了杂交稻,这根草也就直接影响到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中科院植物所所长韩兴国说。

一个物种还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如荷兰的郁金香;一个生态系统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面貌,如西双版纳植物园每年可以为当地带来20亿元的效益。

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所长黄宏文博士在2002年8月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透露,中国科学院计划在15年内,将所属12个植物园保护的植物种类从13000种增加到21000种。

目前,一场大规模的植物保护计划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在全国拥有12个植物园的中国科学院在这一行动中扮演领头人的角色。

中科院将和全国各地其他140多个植物园一起,共同保护中国本土的3万多种高等植物资源。

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朱祯介绍,中科院的植物园建设计划将以华南、武汉、西双版纳、北京等几个地方为中心,以保护本土植物资源为主。

武汉将以亚热带的水生植物为主,西双版纳以热带雨林为主,北京则将立足温带,大量引种防治沙尘暴、荒漠化的植物。

今天,秦岭植物园园长、兼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的沈茂才,向记者介绍了建设中的秦岭植物园的最新进展。

沈茂才说:“秦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已经启动了。

在最近的普查中,我们就发现了20多种在《秦岭植物志》上没有记录的新植物。

秦岭植物园主要有四大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教育和生态旅游。

秦岭植物园的植物保护项目是中国科学院整个植物园建设计划的一部分。

”秦岭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汇区,天然划分中国大陆南北气候。

这里的植物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在全国首屈一指,具有建立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的良好条件。

秦岭植物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规划总面积将达458平方公里,比目前世界上最大植物园大4倍。

秦岭植物园内,将迁地保护的温带植物有900种;将迁地保护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有2000多种。

秦岭植物园内,将就地保护秦岭地区的3200多种植物。

目前,秦岭植物园正在建设10个迁地保护基地,选择关键地区,收集重要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种质和基因资源。

对植物进行移栽天然苗、收集种源,通过组织培养、扦插、播种等手段,解决其快速繁殖技术。

2请为下面这则新闻配发150字左右的评论产粮大县兴起种草热“过去除草,现在种草”,千百年来传统的种植观念正在被栾城转变。

今天,县政府做出决定,破天荒拿出2000万元扶持农民种草。

栾城,县志载“弹丸之邑”。

全县农民“土里刨食”,精耕细作,80年代初就成为全国有名的粮食高产县。

售粮连续17年名列全省第一,还扛回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奖旗。

近两年,随着粮价持续走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今年夏天,栾城组团到加拿大考察,带回国外发展草业的信息。

有头脑的农民很快就把目光投向生态环境,在“绿地”上大做文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一时间种草热火爆栾城。

植绿色文明,送都市春光。

眼下,一进县界,就会看到成群结队的农民整地、碎土、种草,一派生机。

农民杨二嘎感叹地说:“俺握了一辈子锄把子,哪想到如今草比粮食还值钱!”县委书记郑雪碧介绍,一亩草地收入两万元,比种粮多20倍。

截止下午6点发稿,全县除留足粮田面积外,种草突破13000亩。

小草连着大市场。

目前,京、津、鲁、豫等省纷纷发来电函订购。

昔日产粮大县,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草皮生产基地。

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1.A 2.C 3B 4D 5A 6C 7B 8C 9A 10D二、1 ABCDE 2 ABCD 3 ACDE 4 BCE 5 ABC三、1、尽可能消除现场干扰因素;语言精练、通俗化、口语化,有表现力;采录声音自然清晰;电视话筒前采访需要镜头意识;一次最佳原则。

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3、注重音响素质 {绝对真实(坚持采录同步)、力求自然、捕捉特点、尽量清晰}}掌握采访主动权和控制采访节奏4、合乎接受逻辑(保持时序连贯)镜头长度恰当(镜头内信息量大可稍长,特写短全景长,顾及全片节奏)注意轴线规律(将被组接在一起的同场面同主体的一组镜头的时候拍摄方向应保持在轴线同一侧,跳轴会产生方向混乱)使镜头衔接流畅(选择好编辑点,动作、心理活动、声音,动接动、静接静)转场技巧(承继转场、声音转场、特写转场)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模拟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深度报道是( B )A 一种新闻体裁 B一种报道方式 C一种评论形式 D一种报道理念2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比较分析来论证论点运用的是( C )A算账说理 B据事说理 C对比说理 D论辩说理3新闻报道的起点是( D )A编辑 B写作 C评论 D采访4电视摄录中最能体现摄像师功力的是( C )A挑 B等 C抢 D抓5评论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是( B?)A说理 B论点 C论证 D论据6广播电视新闻中的整点新闻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常常采用( C )A述评 B通讯 C消息 D录音通讯7广播新闻编辑最重要的工作是( A )A选用和组织音响 B策划选题 C组织稿件 D内容把关8记者采录的音响必须是( A )A被报道人物或事物发出的声响 B不一定是被报道对象发出的声响C人为创造的声音 D与受众想象一致的“现场”声音9现场报道的结构形式有( D )A倒金字塔结构 B金字塔结构 C逻辑结构 D导引结构10广播新闻专题中除了运用叙述等语言手段外,还把( D )作为表现新闻事实、表达思想情感不可或缺的符号。

A抒情 B议论 C描写 D音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编后话的作用体现在(ABCDE)A提示说明 B评价事实 C表明态度 D强调补充 E提醒建议2下面哪些是属于新闻采访的特点(ABCD)A求新性 B灵活性 C持续性 D广泛性 E调查性3电视新闻中常见的画面编辑点有(BCE)A对比编辑点 B心理活动编辑点 C声音编辑点 D画面编辑点 E动作编辑点4新闻评论的特点是(AB)A新闻性 B政治性 C通俗易懂 D调查性 E纪实性5广播电视新闻中的解说包括(AE)A画外音 B当事人的现场话语 C画面中人物的对话 D记者在新闻现场所作的访谈 E记者在新闻现场的叙述和描述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广播电视采访对采访对象的选择有什么要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不同于纸质媒体采访活动的特点?知情、愿讲、善于表达,对采访对象的语言有一定要求2什么是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有何特点?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