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精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合集下载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6110122课程名称: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英文名称:CONCRETE AND MASONRY STRUCTURAL DESIGN总学时:48学分:3.0授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课程性质与教学任务《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主干必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学习了混凝土构件设计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习常用混凝土及砌体的民用与工业房屋结构的方案选择,构件布置,设计模型选取,内力分析,并能按有关专业规范正确进行构件设计和构造处理,掌握整个房屋的结构设计。

三、课程内容提要(一)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基本要求:掌握梁板结构布置的一般方法及其构造要求,计算简图的取用,换算荷载的计算,活载最不利布置及内力包络图的绘制。

深入理解塑性较及内力重分布的概念。

熟练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及塑性理论(如弯矩调幅法)的设计方法,双向板按塑性理论(如塑性较线法)的设计方法。

了解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分析方法,楼梯、雨篷等常用部件的计算与构造要求。

基本内容:1.现浇楼盖的结构型式2.单向楼盖设计步骤3.单向板的内力计算与分配筋4.次梁的内力计算5.梁的内力计算与配筋6.单向梁、板配筋的构造要求7.双向楼盖设计步骤8.按弹性理论计算双向板9.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10.双向板、梁配筋构造要求本章重难点内容: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及塑性理论(如弯矩调幅法)的设计方法,双向板按塑性理论(如塑性较线法)的设计方法(二)单层厂房结构基本要求:了解单层厂房结构的组成及结构布置的特点。

理解各结构构件及支撑系统的作用、荷载的传递路线以及保证厂房整体工作的重要性。

掌握等高排架的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及内力组合方法。

掌握矩形及T形截面排架柱、柱下单独基础、牛腿的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

了解厂房空间工作性能,各主要承重构件的合理造型、受力特点和设计要点。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习报告(推荐5篇)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习报告(推荐5篇)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习报告(推荐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习报告(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习报告(推荐5篇)》。

第一篇:混凝土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混凝土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量最多的建筑材料。

通过到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公司参观,深入实际地了解水泥、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制品的生产过程,加强对水泥与混凝土工艺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

二、实习要求:1.掌握水泥、预拌混凝土、混凝土制品生产的原材料种类及要求。

2.了解水泥、预拌混凝土、混凝土制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机类型。

3.认识预拌混凝土生产的优越性。

4.了解混凝土制品的应用及性能要求。

三、实习内容:3.1晋中市xxxx有限公司3.2公司简介晋中市xxxx有限公司主要做预拌混凝土和管桩混凝土两种产品,其中预拌混凝土有四条生产线。

它给自己的企业文化的定义是:团结合作,艰苦创业,换来丰硕果实。

建筑物主要有主体和基础,地下为的基础部分,有管桩和钻孔桩,地上的是主体部分,主要由混凝土建成。

钻孔桩是在地面直接打洞,用预拌混凝土制成;管桩是将混凝土公司制成的管桩用打桩或压桩的方式打到地下。

打桩采用的是柴油锤锤击法,成本低,单边施工,可在边角施工,但是柴油爆炸产生的噪声很大,不允许在晚上施工;压桩是采用静压桩施工的方法,施工成本高,噪音小,污染小,由于机器占较大的位置,不可以在边角处施工3.3化验室参观化验室主要分为指控室、分析室、物理室三大部分。

化学分析室通常用标准液滴定的方法测定原料的化学组成,仪器分析室做硫、钾、钠和煤的检验。

现在新国家标准也将cl-作为必须检验的项目之一。

荧光分析室做元素全分析,物理检验室主要做标准稠度、初凝终凝、抗压抗折强度等检验。

指控室主要做比表面积、细度等的测定,还有留样室、制样室等。

水泥生产前后要做各项指标的测定,都在化验室进行检测。

3.4生产工艺混凝土的管桩的生产流程:掺合料主要使用的是磨细砂,即将普通的沙子磨细至比表面积>400,磨细砂可以与ca(oh)2反应。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一、课程背景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规范要求等内容。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高素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较为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理论有全面深刻的了解;2.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包括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结构设计理论、耐久性设计原则等;2.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构件设计原则、受力分析等;3. 混凝土结构的规范要求: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国家标准、规范要求等。

五、教学资源1. 科研成果:利用科研成果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案例;2. 实验设备:提供实验设备,开展混凝土结构相关实验教学;3. 实际工程案例:邀请行业内专家提供实际工程案例,供学生学习参考。

六、教学改革效果评估1. 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设计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课程学习情况;2. 组织学生参与竞赛、实习和科研项目等,评估学生实际工程能力;3. 定期邀请行业内专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七、结语通过对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教学改革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推动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希望未来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混凝土课程设计实践课

混凝土课程设计实践课

混凝土课程设计实践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材料、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实践能力。

1.了解混凝土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其性能;3.熟悉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4.掌握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

5.能够分析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6.能够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计算;7.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分析;8.能够掌握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兴趣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材料、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组成材料:讲解水泥、砂、石子等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性能和选择。

3.设计原理:阐述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4.施工技术:介绍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工艺、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具体应用。

4.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测试,增强学生对混凝土性能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的过程。

4.实验设备:配置合适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应用型本科院校“砌体结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以太原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应用型本科院校“砌体结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以太原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4)3-0121-03DOI:10.16330/ki.1007-7359.2024.3.0431引言随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及就业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的进一步变革,社会各个岗位所需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已明显不足[1]。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及输出的主要源泉,逐步开始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也成为了“新工科”建设的中坚力量[2]。

如太原学院,本着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相一致的学科专业体系的专业定位,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应用能力突出、创新能力较强,作风朴实、积极进取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为契合相应培养目标而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发掘新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相应课程特点,开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以适应新的时代潮流。

与此同时,这也促使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导致相关专业“砌体结构”课程的课时大幅缩减,甚至存在将该课程合并为“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一部分的趋势[3]。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并按授课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这对高校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太原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例,结合“砌体结构”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改革与实践措施,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升,并为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2课程特点“砌体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专业课。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砌体的力学性能,理解砌体结构构件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掌握各类砌体的承载力计算方法,熟悉混合结构房屋的墙体设计,初步掌握砌体结构设计中的构造要求和构造措施,了解砌体结构的发展动态、前景与方向,为后续开展毕业设计及从事结构设计、施工和科研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职土建类混凝土结构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

高职土建类混凝土结构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
的优质教育 。 ”课程的教材建 设在提高学生培养 质量方 面至关 重要 ,编写出版具 有高职耗 、适宜高职学生 使用 的混凝土 结 构教材 ,对 于提高学生学 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有重
4 教材改革 与建设思路
针对现阶段高 职土建类混凝土结构课 程教 材现状及高职学 生的学习特点 ,应改革原有本科式的教材模式 ,以面向施工一
构基本构件安全校核的能力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能力 ,同 时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 的基础 。
[ 1 ]教育部.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第十二 个五年规 划[ Z] .2 0 1 2 . [ 2 ]姚琦.混凝土结构与砌 体结构 [ M] .北京 :中国水利水 电出版社 ,
2 0 1
为追求完成职业 领域 工作所需能力 的系统 性和过程 的完 整性。
[ 4 ] 余金凤 ,刘惠娟. 水利 类高职教材 改革思路与 实践 [ J ] . 中国电力
教 育 ,2 0 1 1 ( 1 3 ) :8 4 - 8 5 .
[ 5 ]刘康生,戚文革.高职教材建设思路及创新[ J ] .职业技术教育,
例 比较感兴趣 的特点 ,运用项 目教学法 ,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
式融入教材及 日常教学 中,让学生带 着任 务学 习,以学生 为主
体 ,层层深入开展课堂讨论 ,调动学 生的主动性 。在每个项 目 与任务 的学 习过程 中,融入各种相关的实际工 程案例 ,将所学
课本知识较好地融入实际工程案例中 ,提 高学 生的学 习兴趣 和

项 基本 技能 。新 版 《 混凝 土结构 设计 规 范》 ( G B 5 0 0 1 0 - - -
2 0 1 0 )等相关 规范 、标 准 、图集颁布实施后 ,在混凝土结构课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验指导书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验指导书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河北科技大学建工学院2008年10月《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试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教学实验课程是所有学习专业基础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学生的同时必修课。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试验研究认识混凝土结构受弯和受压构件的破坏全过程,掌握测试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

二、面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三、课程基本要求(1)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通过实践掌握试件的设计、实验结果整理的方法。

(2)写出实验报告。

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力学性能的理解。

四、实验基本要求一次认知教学,学生观看试验录像,理解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三次综合试验,学生通过试验研究认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破坏全过程,掌握测试混凝土受弯和受剪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

五、课程基本内容教学实验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教学(2)集中荷载作用下矩形截面少筋梁、适筋梁、少筋梁和超筋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试验(4组);(3)集中荷载作用下矩形截面简支梁的剪压、斜拉和斜压斜截面受剪破坏试验(6组)。

六、实验或上机基本内容认知教学:学生观看试验录像,试验包括适筋梁、少筋梁、超筋梁正截面破坏试验;无腹筋梁剪压、斜拉和斜压斜截面受剪破坏试验;有腹筋梁箍筋适量、少量、超量斜截面受剪破坏试验。

三次综合试验,要求学生:(1)学习传感器和加载系统的设置;(2)对试件逐级加荷载,记录实验数据,观察描绘裂缝,直到试件破坏;(3)整理试验结果,包括:①绘出应变、挠度(位移)等随荷载变化的关系图;绘出裂缝图;②对试件的破坏现象进行描述;③写出符合科学记录要求的试验报告。

七、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考核方式先预习自学本试验的讲义(教材),在实验课操作中逐步掌握试验技能和计算方法。

做完试验后认真编写试验报告。

为了提高学生试验的兴趣以及以科学态度做好试验,可采用电化教学方法把有关试验的录像先放一遍,再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试验。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践报告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践报告

贵州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考试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混凝土的应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层次:本科姓名:黄基鸿准考证号:010*********衔接院校:西安外事学院指导老师:完成日期:2015.5.6一、实习目的1、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工地实地考察,进一步掌握混泥土结构设计的知识。

2、积累感性认识、增加实践知识、收集有关资料、为学好后续课程创造条件。

3、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信心、勇气和兴趣。

通过在实践中学习与锻炼,增强专业素质。

二、实习时间2015年3月3号至2015年4月6号三、实习地点陕西兴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陕西兴龙集团是集建筑施工,房产开发,交通路桥,商业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司,属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公路工程总承包二级企业,具有承担各类跨度房屋建筑工程,高度240m以下的构筑物的建筑施工及公路与桥梁施工的能力。

施工员:是在施工现场具体解决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的关系, 组织设计中的东西要靠施工员在现场监督,测量,编写施工日志,上报施工进度,质量,处理现场问题.是工程指挥部和施工队的联络人。

五、实习内容及过程1、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所需注意的问题1.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砼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1.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砼供应能力,一次浇筑方量,砼初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综合考虑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1.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1.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1.5、浇筑混凝土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休整。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手段探索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手段探索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手段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涵盖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理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学手段也在不断革新和探索。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当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瓶颈,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探索和改进。

基于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和跨学科合作等不同教学手段的探索,可以为教学创新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手段的新发展方向,通过对现有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和跨学科合作等方法,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

本研究旨在探讨教学手段的实际应用效果,评估其对学生学习成效和能力培养的影响,进一步总结教学手段探索的成效和启示,为未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养,推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正文2.1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缺乏实际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往往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进行有效的结合,缺乏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单向传授,学生passively接受知识,而现代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互动式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获取知识。

高校《砼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分析

高校《砼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分析

高校《砼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分析摘要:《砼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在深化应用型教育模式发展、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新时期背景下,提高砼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战略是整合思想政治要素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高校教学改革;思政教育;分析;前言砼结构是目前中国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最广泛使用的结构类型,无论是在设计、科学研究、建筑还是未来工程管理领域,也是所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不断接触的一个技术领域。

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有必要科学掌握这门课程教育改革涉及许多方面,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改革课程教学。

在结构完善的混凝土课程框架内开展了教育改革的思考,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实地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和文凭设计、教学评价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考虑了教育改革措施。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在全日制优质教育的框架内,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并被纳入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所有方面,这取决于教育方案的目标将知识转让和价值观指导结合起来,同时考虑到不断注意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促进学生个性和整体素质的发展,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的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1.能力目标采用砼结构设计理论进行构件设计计算;可根据规范和标准合理选择零件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使用各种计算原则和方法计算钢筋。

了解工程设计步骤,获得工程设计和工程实施计划制定的初步能力;一般行业技能—承认行业发展,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工程师专业技能—培养优秀、工艺严谨、技术水平扎实;综合扫盲能力—工程建设投入巨大,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加强廉正、自律、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

2.育人目标(1)《砼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设计课程,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高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

高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

高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建筑学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学生
能够逐步掌握构建建筑、机械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技术知识,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现代高校的发展,思政教育改革对于推进教育教学的高度重视已不言而喻。

由此,各高校应进行相应的思政教育改革,结合当前的实践环境,重视思想政
治教育的生动性和具体性,以实施归根结底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德育”和“智育”的结合。

首先,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文化,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进行经典案例分析,分析案例发展的历史性背景和历史性责任,使学生能够慎重思考,拓宽知识思路,培养思想上的独立性。

其次,从认同社会现实的角度,扩大社会实践的范围,以体现社会实践的整体性。

实践结合党和国家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加强社会参与意识,构建更加安全和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让学生受益。

最后,要通过各种综合考核激励学生学习,在教学上严格把关,帮助学生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应为推进混凝土结构设计
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分析实践,着力提高学生的政治格局,从而使高校教育达到更高的教育学习水平与教学质量。

210408056_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10408056_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0引言“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是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是对本科阶段“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及“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门课程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是对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理论内涵更深入的诠释[1]。

该课程旨在培养研究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分析的能力,要求更加深入理解混凝土材料、构件、结构的力学性能、工作性能和破坏机理,为后期的科学研究以及工程实践提供专业理论知识。

因此,采用何种适合本校研究生的教学模式是每一位“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主讲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2-4]。

本文就“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作分析探讨。

1现有研究生教学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教学内容设置,缺乏统一标准“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应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规律,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方法论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前沿。

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不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缺乏统一标准,部分高校存在因教师设置课程的现象。

作为土木学科核心课之一的“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虽然不至于因人设课,但之前由于没有统一标准,部分授课教师制定的教学内容,具有随意性,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

1.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一般“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教学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板书+ppt 结合的方式,主要以教师主动讲授、学收稿日期:2022-08-12※基金项目:河北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KCJSX2019076);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项目“工程地震与结构抗震”(YKCSZ2021129)。

作者简介:李其廉,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研究及其教学。

DOI :10.19694/ki.issn2095-2457.2022.23.36【摘要】“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讲授钢筋混凝土材料、构件和结构性能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对培养土木工程高级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砼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砼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砼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砼结构设计原理作为建筑学的重要部分,在建筑设计领域影响巨大。

近年来,实施砼结构设计原理理论创新教学的目的,获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学校改革了建筑课程体系,突出了砼结构设计原理理论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老师采用讲授、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以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深受学生喜爱。

其次,在砼结构设计原理理论教学设计中增加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容,运用COMPAS等软件,解决建筑工程设计中砼结构的问题,将虚拟模型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迅速、准确。

此外,学校还采用了中外精品课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如Dlubal等,它们即满足了学习者获取最新研究成果要求,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改革实施砼结构设计原理理论创新教学,获得的成果可圈可点,大大推动了建筑领域的前进发展,更有利于普及建筑知识,为建筑行业培育更加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基于赛教结合的课程改革探索——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为例

基于赛教结合的课程改革探索——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为例

3
砖砌体质量检测
培养“公平、公正,实实事求是”的职业精神
4
砖砌体砌筑竞赛
培养竞争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
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管理
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
挥。
③实训质量较低。尽管课程实训采
用分组形式,各小组任务相对独立,但就
实训任务整体而言,在某些特殊的工艺
节点需要各小组相互配合方可完成。为
保证全班步调一致,进度慢的小组往往
会在后期出现赶工的情况,导致实训质
量低下。
④评价体系不完善。现阶段仅针对
实训成果质量的评价采用了客观量化指
标,对学生实训工效、实训态度、团队协
功是选手在技能大赛上取得好成绩的前
提。
《世界技能大赛训练导则 砌筑》中特
别 强 调 了 基 本 功 训 练 的 重 要 性[5]。 同
时,扎实的基本对于所有学生今后就业
和技能证书的获取均有积极的影响。故
本课程的定位就是强化砌筑基本功的训
练,通过课程学习培养技能精英,挑选参
赛苗子,最终服务于技能大赛。
备均为行业内顶尖设备,费用较高。而
现阶段大部分职业院校实验实训设备较
为落后,无法满足赛教结合的教学需求,
建设符合技能大赛要求的实训基地也会
对职业院校带来较大的财政压力。
3
课程简介及现阶段授课现状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是我校建筑
工 程 技 术 专 业 的 核 心 课 程 ,课 时 56 学
时,第三学期授课。本课程以实训课为
业技能素养的促进有限。
②团队协作未充分发挥。课程实训
采用分组合作形式,授课班级分为六组。
基于图纸的实训任务量固定,而平行授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陈立峰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陈立峰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陈立峰发布时间:2023-06-18T10:31:05.023Z 来源:《新潮·建筑与设计》2023年5期作者:陈立峰[导读] 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存在“孤岛”困境,特别是工科的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往往融通不够。

在传统教学中,专业课程的教学由于授课时间和内容要求等往往仅负责专业知识的讲授,忽视了教学中的德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这对高等院校各专业的教学工作尤其是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但需要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还需要尊重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如何运用新兴的媒体技术使教学工作变得更加鲜活,改变教育中存在“道德价值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分割的现象,将是目前专业课程建设中一个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摘要: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存在“孤岛”困境,特别是工科的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往往融通不够。

在传统教学中,专业课程的教学由于授课时间和内容要求等往往仅负责专业知识的讲授,忽视了教学中的德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这对高等院校各专业的教学工作尤其是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但需要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还需要尊重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精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作者:秦力魏春明肖琦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3年第01期摘要: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精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对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运用课程内容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东北电力大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结合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提出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充实实习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整合课程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实践环节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实践教学;精品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1-0001-03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是东北电力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及专业课,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国家级注册结构师考试课程。

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课程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环节及认识实习、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实践环节对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运用混凝土课程的内容至关重要[1]。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通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师资结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精品课程。

本文结合东北电力大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深入分析和总结了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相对独立的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措施。

一、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环节内容东北电力大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突特色”,具有“一实两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培养目标立足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知识正确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建立工程概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理论性很强、实践性更强并与现行规范、规程密切相关的课程[2]。

东北电力大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0学时)和“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设计”(60学时)两部分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1周)、基本构件实验(课外20学时)、课程设计(3周)。

认识实习环节包括施工现场参观、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工程实际问题讨论等内容,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基本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方式及构造要求,施工主要工序、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建立感性认识,既可直接获取专业知识,又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环节包括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实验和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承载力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和理解混凝土构件从开始加载到最终破坏的全过程,特别是构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特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亲自经历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

课程设计环节包括梁板结构和单层厂房两个设计内容,包括结构布置、构件选型、荷载导算、内力分析、内力组合、配筋设计及施工图绘制,教学目的是通过两个比较完整的工程结构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简单工程结构设计的能力,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设计方法,熟悉构造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是全面实施教学计划的难点和关键,是提高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二、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一)认识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认识实习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3]。

通过认识实习可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了解土木工程中建筑、结构及施工的基本概念,建立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望。

本课程组通过调研和召开大四学生座谈会,发现目前认识实习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

多数学生和教师普遍存在“认识实习就是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写一写”的想法,导致实习目的不明确,实习态度不认真,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内容主要由专业负责人确定,由于多数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加上学生与现场技术人员交流很少,缺少技术人员的指导,导致实习内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实习场所一般都是临时确定,不能保证具备与实习内容一致的工程项目,同时对现场施工安全性要求很高,东北电力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人数较多,联系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实习地点很难。

同时由于认识实习时间较短,学生无法充分体验一个完整的施工过程,再加上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较差,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

(二)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实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在适应教育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本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夯实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目前,混凝土基本构件实验基本处于实验教师做、同学看的状态,所有钢筋混凝土构件均由实验教师制作,包括钢筋制作、绑扎、贴应变片,混凝土浇筑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试验方案由实验教师事先确定,整个实验由教师准备、操作、读数,完全变成演示实验,学生只是观看、抄录,按照规定模式填写实验报告,根本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学生上实验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方法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内容,不能真正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及深入地分析实验结果,缺少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

实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重点主要是验证基本理论,缺少综合性、启发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达不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实验研究能力的目的,体现不出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课程设计环节可使学生从确定结构方案、荷载导算、内力分析、内力组合、构件设计、施工图绘制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工程结构设计训练,对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设计要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还可以熟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成就感。

但目前课程设计环节仍存在设计题目单一、重点不突出、容易出现互相抄袭等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不能保证课程设计的指导效果与质量;(2)教学场所、时间有限,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教师的现场指导与答疑;(3)课程设计规范化程度不够,课程设计的质量评价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大课程设计的督导与监控力度,加强课程设计的过程化管理,确保课程设计质量。

三、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措施(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充实实习内容本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实习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实习内容进行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现场讨论,可以从总体到局部,从构造到施工,深入接触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实际,并把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中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5]。

认识实习是学生首次校外实习,学生热情很高,但面对实习出现的问题又感到很茫然,因此,必须有教师带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课程组通过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充分联系相关企业,与丰满电厂培训中心、吉林松花江热电厂、国网江南热电厂建立了固定的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定期安排相关指导教师参加工程实际经验培训,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结合实习项目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方式及构造要求建立感性认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巩固、加深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

同时,课程组充分利用校区内已建和在建建筑,通过施工现场参观并听取施工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观看施工工艺或建筑单体的光盘与录像等,使学生熟悉并了解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及常用结构体系,了解设计和施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关关系,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理论学习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改革是为了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和理解混凝土构件从开始加载到最终破坏的全过程,特别是构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特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亲自经历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

课程组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2008级本科生开始,以学生为实验主体,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使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进行构件设计(包括选择材料、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确定钢筋下料长度及绘制配筋图等),亲自动手制作试件(包括制作钢筋骨架、贴应变片、支模、浇筑混凝土等),亲自制订实验方案,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亲自进行成果分析与整理。

通过三年的改革与实践,实验教师和授课教师均反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节省了实验费用,促进了实验室建设。

学生也反映得到了较为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加深了对课程基本理论和内容的理解及应用。

课程组2011年开始尝试开展高水平的选作试验,包括混凝土偏心受压柱和单片砌块墙受压试验,同样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构件设计与制作、制订试验方案,亲自进行试验操作、数据整理及分析。

2009年课程组结合学院教师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申报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审,申报成功后,同样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教师仅参与指导工作,并宏观把握实验进度和实验经费预算。

(三)整合课程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

课程组通过整合课程设计内容,充分利用教师参与的工程建设具体项目作为设计的原始资料,真正做到真题真做,在设计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课堂教学中未涉及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自主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采取学生自主选题,既避免了全班同学同做相同题目的问题,又富有挑战性。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结构设计软件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并绘制施工图。

在时间安排上,课程设计计算部分放到课堂授课环节进行,课程设计周只进行施工图绘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设计时间比较充裕。

在指导方式上,课程组全部教师参加课程设计指导,学生自愿选择指导教师,但制定人数上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