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Word版含解析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深刻理解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2、能够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学习研究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教学难点区别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具准备 1、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2、提出问题,设计好学生的活动方案、3、准备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1:拍手鼓掌的感觉怎样?提出问题2:用脚踢球的感觉怎样?[学生活动]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各种感受、(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感受的共性引出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推进新课[教师活动]左手疼痛,是左手受到力的作用所产生的一种效果,这说明左手受到了力的作用、问(紧接提):请你分析一下,这个力是谁施加给它的?(答:右手 )出示:问:刚才鼓掌时,你的左手痛,那右手痛不痛?(答:也痛 )[教师活动]那也就是说,你的右手也受到了力的作用、那请你分析一下谁是施力物体、(答:左手 )出示:小结:左手对右手有力的作用,右手对左手也有力的作用、问:这说明什么问题?(请学生回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肯定学生的回答、一、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1、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问:在刚才这个例子中,左手对右手有力的作用,右手对左手也有力的作用,这里出现了几个力?答:两个、(强调:两个力,F1、F2)引:这说明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问:自然界的作用力的个数若用数学中的方法怎么表示?答:2 N,必然是偶数、引: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则另一个就叫做反作用力、( 电脑出示 )2、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则另一个就叫做反作用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牛顿第三定律就是研究两个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规律、二、牛顿第三定律[教师活动]提出问题3:如果班级中力气大的同学与力气小的同学进行拔河比赛,预测比赛结果、合作探究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力气大的同学穿上旱冰鞋(或站在比较光滑的平面上)重复实验、(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去体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的定性关系)自然界的物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举例:地球对人有吸引作用,人对地球也有吸引作用−→−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打排球−→−−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刹车时车轮受地面的摩擦而停止−→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带电的通草球之间的作用−→−静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活动]提出问题4:设计实验探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量关系(提供学生实验所需的测量器材如弹簧秤),并亲自去指导每个小组的实验、[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实施实验、(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本节课的重点并能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教师精讲结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加以恰当的指导,最后给出完整的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强调说明:任何情况都是如此、讨论:A、以卵击石;B、以拳击脸、注意:(1)反向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2)相等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相等;(3)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4)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合作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效果不可抵消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效果可以抵消性质相同性质不一定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一定同时一个力只有一个反作用力一个力的平衡力有可能不止一个知识拓展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马拉车和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分析人走路的受力情况、(最好让学生提出生活中涉及到的有关牛顿第三定律的问题)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这节课的重点是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性、同时性和同一性、并要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我们初中学过的一对平衡力的区分、我们可以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来区分、[例题剖析1]一个大汉(甲)跟一个女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汉把女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A、大汉拉女孩的力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B、大汉拉女孩的力不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C、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一定相等D、只有在大汉把女孩拉动的过程中,大汉的力才比女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大汉与女孩手拉手比力气时,无论是在相持阶段还是女孩被大汉拉过来的过程中,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所以说法B、C正确、正确答案:AD说明:既然大汉拉女孩和女孩拉大汉的力一样大,大汉为什么能把女孩拉过来呢?关键在于地面对两者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同、如图6-3-1分别画出两者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显然,只有当f甲>f乙时,女孩才会被大汉拉过来、如果让大汉穿上溜冰鞋站在磨光水泥地上,两人再比力气时,女孩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大汉拉过来、图6-3-1[例题剖析2]一辆汽车沿山坡加速上行,不计空气阻力,汽车受到哪几个力?指出各个力的反作用力、分析:以汽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对汽车发生作用的物体,找出汽车受到的力,然后由“甲对乙和乙对甲”的关系,找出各自的反作用力、汽车受到的力对应的反作用力地球对汽车的重力G 汽车对地球的吸引力G′山坡对汽车的支持力N 汽车对山坡的压力N′山坡对汽车的摩擦力f 汽车对山坡的摩擦力f′山坡对汽车的牵引力F 汽车对山坡的推力F′画出汽车和山坡隔离体的受力图,如图6-3-2所示、图6-3-2说明:常有些学生会把汽车受到的牵引力,说成是“发动机对汽车的力”,这是不正确的、发动机作为汽车的一部分,它与车身之间的作用力是内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内力不可能使整体产生加速度、这正像自己用手揪住头发向上拉,不会使自己离开地面一样、汽车前进的机理是:发动机工作,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车轮旋转,车轮旋转时力图把地面向后推,地面施力使车向前,正像人行走时也是依靠从地面获得推力一样、[例题剖析3]如图6-3-3所示,用弹簧秤悬挂一个重力为G=10 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地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若弹簧秤的示数变为T′=6 N,则台秤的示数( )图6-3-3A、保持不变B、增加10 NC、增加6 ND、增加4 N分析:金属块浸入水中后,水对金属块产生浮力F、由弹簧秤的示数知,浮力的大小为F=G=T′=10 N-6 N=4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金属块对水也施加一个反作用力F′,其大小F′=F=4 N、通过水和缸的传递,对台秤产生附加压力、所以,台秤的示数增加4 N、正确答案:D说明:任何力都是成对出现的,对液体和气体的作用同样遵循着牛顿第三定律、本题可以通过实验精确验证,请同学们自己去完成、讨论:牛顿第三定律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指的都是实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每一个力都有明确的施力者与受力者、它们不同于在力的分解与合成中,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而引入的“合力”与“分力”、因此,合力与分力都没有单独的反作用力、布置作业根据本课和以后的学习要求提出以下两个作业:(1)分析火箭为什么能够升空;(2)总结区分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思考题:1、甲、乙两位同学在课间休息时相互打闹,甲失手将乙打痛了、甲狡辩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给了你多大的力,你同样给了我多大的力;我把你打痛了,你同样也把我打痛了、”你对此如何评判?2、在拔河比赛中,甲队胜了乙队,是不是由于甲队作用于乙队的力大于乙队作用于甲队的力、为什么?如果不是那是由于什么原因?教材习题讲解1、答:1、棒球2、直升机3、火箭4、斜面上推物体5、手推车6、踢球7、跑步8、起吊重物……2、答:当人在船上跑的时候,船对人有一个向前的静摩擦力,对人来说是动力;同样人对船也有一个反作用力,此力对船来说也是动力,故人加速跑的同时船也反向加速运动、3、答:此题主要是让学生区别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不同、这两对力的区别在于1、前者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后者一定是同性质的力;2、前者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在不同物体上、故A对、板书设计牛顿第三定律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三、牛顿第三定律相互性、同时性、同一性四、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课例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但是学生的这一知识面只是定性地了解,而基本处在记忆的层次上,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
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重点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之一。
布鲁纳曾提出过:“知识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学生认知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通过释疑才能逐步加深。
如实际现象与物理规律好像发生冲突时,例如:我打你时,往往认为我打你的作用力在先,而你打我的反作用力在后;大小推小孩时,往往认为大小对小孩的作用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反作用力。
教师应该诱导学生像科学空一样进行科学的探究,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这样不仅消除前意识的错误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②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③学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②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释物理现象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来培养可提高学生自信力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1)理解与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一对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4.5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课件共31张
学生实验1:(1min)
1、让学生拍手鼓掌,引 导学生鼓掌时左右手接触, 根据自己体验说出各种感 受。 2、如果两物体没接触, 会不会感觉到力的作用呢?
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实验2:
教学用时2分钟
两块磁铁之间的吸引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领悟“探究”是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通过合
作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对“总是”的理解 。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五、教法学法
(一)教学方法
学法教法
六、教学特色
巧用身边东西,情景体验身临其境 设置认知冲突,引出难点突出重点 设计学生分组实验,突破重难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学法教法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知识迁移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备课体会
七、教学程序
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 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 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1)请两位同学再现当时情景。(一男一女)结 果不言而喻。
(2)让男学站在滑轮车上,再次和女同学对拉。 (女同学胜利)
(3)请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看来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学法教法 教学程序
新课教学 情景设疑 课堂活动
高一物理人教版第四章第五节说课课件
6.3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9篇-最新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9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点:(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能力点:(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二、重点、难点和疑点1、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疑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否平衡?(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对吗?三、教具:弹簧秤若干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举例进行讨论和分析:用手敲门、用脚踢球,你有何感受?总结: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演示、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互拉两弹簧秤,请学生给秤读数。
改变拉力的大小,观察两秤读数变化。
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继续演示、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其它特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作用力与反作用是性质相同的力。
3、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作用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不能平衡)力的性质(不能简单认为A对B的力与B对A的力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分先后。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汇编六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汇编六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本课程选用的是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育目标和物理课程教学要求编写的规划教材,该教材兼顾了理论学问、实践学问和试验技能内容,真正到达了"必需为、够用为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较强,有循序渐进浅显易懂的特点,是同学和老师可用之书。
一、同学方面教学对象是学校毕业的中差生,学习基础、课堂纪律较差,学习爱好不高,学习目标不明,年龄小自我约束力量差。
针对这帮同学老师必需有和气耐烦的教学看法和敏捷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三、教学难点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应用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二平衡力的区分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纳边教边试验、引导、商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同学自主学习作用,提高学习爱好。
每两个同学发两个相同的弹簧秤,老师引导同学一起做试验,一起分析试验结果,推理总牢固验结论。
五、教学过程1、复习牛顿第一和其次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讨论物体惯性问题,牛顿其次运动定律讨论物体加速度问题〕;2、引入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物体间互相作用问题用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来讨论〕;3、以实例引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人提水桶时,人对水桶有作用力,使水桶提起来了;同时水桶也对人有反作用力,使人感觉累〕;4、引导同学和老师一起做试验,把两个弹簧挂起来对拉,观看读数、商量分析结果,推理总结结论——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5、为使同学能正确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必需讲清和强调同学应留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力,它们有着亲密的关系,通过试验验证和理论论证,它们的关系是:〔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产生于互相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互相作用的物体上。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成对消失,同时存在,同时消逝。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4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4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
同学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牛顿第肯定律和第二定律。
这两个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而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力的关系。
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经常把受力状况繁复的物体其部分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讨论。
牛顿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在肯定范围内,它与物体系的动量守恒定律也是亲密相联系的。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控牛顿第三定律”。
部分同学学完牛顿第三定律后,仍旧处在记忆的层次。
当实际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忽视牛顿第三定律。
因此我确定本节的的难点为对定律中“总是”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中学阶段,同学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但对其认识又是片面的,也学习过二力平衡;并且在课本的第三章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几个详细的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目标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我设计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2〕掌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异物、同时、同性质”的关系;〔3〕掌控牛顿第三定律,能用定律分析说明相关详细实例;〔4〕通过运用定律分析生活现象,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测演示试验和设计试验,经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讨论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并且尝试运用所学定律说明生活现象。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体味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演示试验和同学自主设计试验,培育同学的探究意识;同学在与同学争论、合作中,表达自己见解的同时又培育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法和学法演示试验法、讲授教学法、练习法、试验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创设情景:一个小磁铁掉进装满水的塑料盆里,用什么方法可以不遇到水而把小磁铁捞起来?同学积极思索,引出课题。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节的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电学等其他部分知识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第一、二定律对单个质点、物体整体而言;自然界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力,通过牛顿第三定律来完整。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理解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
②受力分析时,正确找出作用力,反作用力。
③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
④让学生学会物理学中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①认识理解作用力、反作用力关系②受力分析时,正确找出作用力,反作用力③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及内容教学难点: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探究身边常见的兴趣和欲望。
②在合作探究中的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在解决问题过程的快乐。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讨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已有初步了解,且有丰富的日常生活体验,在课堂上,通过联系日常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讨论、归纳、总结。
此时,多采用全班范围内的讨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采用点拔式的指导,设计阶梯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并试着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举例(日常生活经验)。
用脚踢球,球飞出去(引导学生回忆),同时感觉到脚有点痛。
脚对球作用的同时,球也对脚施加力的作用。
从而引出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误区:作用力反作用力之间有先有后,所以在举例时甚至一开始引入新课,强调相互作用是同时发生的。
)2.新课教学⑴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相互的。
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强调同时性)课件演示:在平静的湖面上,一个人在一只船上推另一只船,两只船将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
实验演示:光滑桌子上两辆小车上固定一条形磁铁,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车相互靠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三月《4.5牛顿第三定律》说课课件共31张PPT
多媒体展示 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备课体会
2019/5/12
目的:在新课教学中注重实验探究,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实验
琼山中学物理组
15
教材分析 思想特色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学法教法 教学程序
新课教学 情景设疑 实验探究 归纳总结 解释现象
2019/5/12
情景设疑分组讨论
通过拔河比赛的 情景,引出作用 力与反作用力的 大小关系?
一对 平衡力
大小 相
同
方向
相等 相反
相等 相反
是否共线
共线
共线
性质
一定相同
不一定相同
不 作用时间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同 作用对象 点
不同(异体)
相同(同体)
作用效果 两个力在不同物体产 两个力在同一物体上使 生不同效果,不能抵消. 物体达到平衡的效果.
2019/5/12
琼山中学物理组
高中物理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高一物理人教版第四章第五节说课课件
2019/5/12
海口市琼山中学物理组
琼山中学物理组
2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学法教法 教学特色 教学程序 备课体会
在课 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从整个高中物理还
程 简 介
是本章来看,这节内容都不是重点,但是很常用。 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七、教学程序
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 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 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学法教法
导入新课(大约5分钟)
教学程序
情景设疑(大约5分钟)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知识迁移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3节的内容。
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本节讲述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
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学习研究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的难点是: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说教法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学生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并利用实物或作图法进行分析,进一步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说课流程图一、教材分析:本节《牛顿第三定律》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五节。
本章牛顿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更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其中,牛顿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对象多是单个的受力物体,它们只能解决一个物体、一个系统的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则揭示了自然界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的联系性和相互性,就像一座桥梁,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有效的补充,拓宽了我们解题的视野。
同时,牛顿第三定律与前面第三章学习的力紧密相关,是在其基础上对相互作用力的更深入的探究,也是我们以后研究碰撞问题、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基础。
可见,牛顿第三定律,承前而启后,地位非常重要。
并且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牛顿第三定律应用极其广泛,学习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高考考纲中,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Ⅱ级要求。
牛顿第二定律是考察的重点,而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与斜面、轻绳、轻杆、轻弹簧、圆周运动等内容综合的题目紧密相连。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学生对相互作用力并不陌生,他们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并且,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学习,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对这一知识的了解,基本上处于记忆的层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灵活的应用。
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来弥补认知的不足。
从能力角度分析,高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他们主动性较强,学习热情高,有参与意识,利于本节的实验探究教学。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学案为前导,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展探究式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使用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由定性到定量,逐步深入、分层探究的设计思路,教师通过引导、实验、提问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同时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把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
本节课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没,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还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的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
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
进入高中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和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思维能力的准备。
高中生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更深刻。
他们能发现事物的一些主要细节和本质方面,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都比初中有了很大提高,其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喜欢怀疑、争论。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受力分析,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1.通过观察三个演示实验,总结实验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找出共同点,得出物理规律。
2.通过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分类简化的问题分析法。
3.通过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养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1.通过列举和分析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通过自主探究,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学会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全国首届中学物理教课技术大赛《牛顿第三定律》教课方案人民教育第一版社《高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必修Ⅰ《牛顿第三定律》教课方案依据:人民教育第一版社《高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必修Ⅰ【教材剖析】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一定研究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比如什么状况下系统机械能守恒 ||,内力对系统的动量改变能否起作用||。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经过对实质现象的剖析||,定性地议论物体间的作用是互相的||,性质是同样的 ||,同时发生的;二是经过实验定量地获得反应物体间互相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学生剖析】从学生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的知识||,对定律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习而又较片面||。
这就急迫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填补已有知识在办理有关问题时的缺点||。
从学生年纪特色来看:作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踊跃性、主动性较强||,有参与意识 ||。
所以能够经过直观的物理实验和生动的讲堂议论来调换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知道作使劲与反作使劲的观点;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划分均衡力跟作使劲与反作使劲||。
二、能力目标1、经过察看、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2、在详细受力剖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培育学生敢于实践 ||,勇于创新的精神;2、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广泛存在的对称美||。
【要点难点】一、教课要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2、划分均衡力跟作使劲与反作使劲||。
二、教课难点划分均衡力跟作使劲与反作使劲||。
【教法学法】实验法(演示实验 ||,师生互动实验 ||,学生疏组实验) ||,议论法 ||,类比法 ||。
【教课仪器】粗绳一根;带发条的小车||,薄木板各一个 ||,四个同样的短玻璃管;分组实验用的弹簧秤若干个 ||。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篇一一、说教材:小车、弹簧片、细线;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磁铁、弹簧秤等二、说教法学问与技能: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实含义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察看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2、试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激励同学勇于探究,促使同学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察看,试验,探究,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会物理定律的简捷,精准,严密3、渗透物理学史4、引申,注重人际交往三、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四、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分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
这个问题在中学已经讨论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显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下面进一步来讨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通过几个试验来讨论今日的内容。
通过试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
在试验中大家要注意察看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试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
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
试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
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
用遥控器掌控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试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阔别;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
试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4.5牛顿第三定律 说课(共25张PPT)-经典通用课件资料
Soft X (CS)
策略管理服务器
SGW 信令网关
GK
C&C08 iNET
MSR多业务交换机 (ATM/IP/MPLS)
路由器
原则上产品 都要用右边 的符号,但 对于无法用 符号表达的 就用此色块 示意,标上 名称即可。
ATM交换机
MD
MPLS
17
环节二 合作探究 建构新知
2021/10/10
18
环节二科学探究
• 实验器材: 弹簧秤 绳子
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
2021/10/10
实 验 困 难
改 进 实 验
解决困难
19
环节二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可能方案
活动一
• 两弹簧秤勾在一起拉,处于静止不动的僵持状态
2021/10/10Βιβλιοθήκη 12教学教
教
教
板
学
情
学
学
学
书
任
分
目
重
过
设
务
析
标
、
程
计
分
难
析
点
2021/10/10
13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环节二
合作探究 建构新知
环节三 2021/10/10
类比归纳 总结规律
创设情境,建构概念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
14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2021/10/10
21
环节三类比 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异同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产生与消失 作用效果 力的性质
必修1高一物理第四章说课稿——牛顿第三定律
必修1 高一物理第四章说课稿——牛顿第三定律
在经典力学里,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小编准备了必修1 高一物理第四章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必修)的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节的内容。
牛顿运动三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研究理论的基础。
牛顿运动三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2、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课堂设计等方面谈谈自己课堂教学的构想。
一、说教材1、本课内容在全书中的地位及前后的知识联系《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
本节课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之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是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境下所遵循的规律问题,但是自然界是物质的,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力,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而独立存在,讨论时必然要涉及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的恰恰就是这一规律,正是由于牛顿第三定律才使得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现实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才得以圆满顺利解决.2、本课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相对性。
第二部分“牛顿第三定律”,讲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主要讲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3、学生情况分析(1)高一学生通过学习之前的力学内容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和对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思维能力的准备。
(2)高一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准备。
4、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有关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三篇
有关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三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一)说课题目:高中物理必修I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二)课时分配:“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修1力学模块部分二级主题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内容,属于一节规律探究课。
根据学习任务及教学实际,计划用1课时来完成本节内容。
(三)说教材1、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属于“理解”知识层次。
牛顿第三定律是在学完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学习的。
而对第三定律所揭示的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它与第一、第二定律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二定律揭示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三定律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上揭示了两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在生产与生活中使物体运动获得动力的源泉。
牛顿第三定律比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更广泛,它不仅在惯性参考系中成立,非惯性系下也能够使用;在宏观领域内能够使用,在微观领域内也能够使用。
只是该定律在建立的过程中,牛顿是在绝对时空观下,力的超距作用不需要任何介质传递时得出的'。
在十九世纪物理学建立了场的理论后,人们才发现电磁相互作用中力的推迟作用效果,至此认识到相互作用在高速下牛顿第三定律有局限性。
但对学生来说,只要求知道第三定律的适应范围更广泛就可以了,至于高速运动条件下的力的推迟效应,学生知道就可以。
2.重点与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本节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重点应该放在,体会力作用的相互性,从相互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同生同灭同变化,无先后主次之分)、同种作用性质、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决定作用效果来认识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如何认识牛顿第三定律中所描述的力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总是”特征,体会“运动状态”、作用物体间“物质状态”的不影响性,应是本节学习内容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学方法1、学情分析对力的作用的是相互的,学生在初中力的概念学习中就已经形成了初步正确的认识,而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界定不很清楚,同时生活中常常出现对力的认识存在所谓的“主动力”和“被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三定律
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高一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下面我将从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他们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为高一上学期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是继牛顿第一、二定律后的又一牛顿运动定律,与第三章学习的力紧密相关,是在其基础上对相互作用力的更深入的探究,同时也对学生初中所学力学知识起到了巩固加深的作用,与牛顿第一二定律一起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今后进行受力分析的理论依据,在整个力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能正确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列举大量的相互作用的实例,观察思考总结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定量关系培养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培养其比较学习,思考总结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乐于助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对科学的热爱。
(3).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
(4).学生形成对物理对生活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以上三个目标的实现,来加强学生的信息整合,这不仅能够实现结果性目标,还能体现过程性目标,经验性目标,从而达到学生经验、学科知识、社会发展的三方面的整合。
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在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认知建构创造力使得学生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把他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为学生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概念的理解有限,所以把它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学生在思考交流中获得新知。
二.学情分析
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力和运动的有关知识,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受力分析,但头脑中有一些经验性的错误,鉴于高中生已具有较好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本节课便以实验探究的方式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
三.教法。
鉴于物理是一门培养人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更要培养学生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因此我主要采取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法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整合发挥,创设具有现实性、挑战性、趣味性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疑。
四、学法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发现学习
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做游戏请同学们拍手,发现两只手都有疼痛感,提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引问这样的一对相互作用力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入课题,接着请同学们观看图片,从生活情景中构建物理情景,使学生感性的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关概念,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联系物理的习惯。
接着对定义进行深入讲解,得出相互作用力具有相互性,并联系前面所学知识讲解相互性中的异体性,举例说明其相对性,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细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然后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人走路,磁铁和铁块相互吸引,粉笔盒放在桌子上粉笔盒和桌子的受力情况,来分析总结出相互作用力的同质性和同时性。
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总结出相互作用力的一些定性性质,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善于思考的能力,同时能使学生活的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定量关系。
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教师要引导性的提出以下问题,此过程既能培养其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能培养其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探究实验结束后,请同学与他人分享实验方案,并结合问题讲解对其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总结,使学生能够及时的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养成取人之长避人之短善于发现善于学习的习惯,活跃课堂气氛。
之后老师播放力的传感器实验视频,更加精确的验证学生已得的结论,说明此结论的普适性,并体现了现代科技产品的优越性。
对此结论做一总结,得出牛顿第三定律,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接着通过对生活中拔河比赛的分析,消除学生经验中的错误认识,使其养成科学的分析问题的习惯,避免直观性的感觉。
最后通过例题来总结出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既能巩固学生初中所学二力平衡的知识,同时能加深其对相互作用力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学习的学习习惯。
突破本节课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