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
国民收入核算中为什么会有名义量和实际量的差别?二者的一般关系?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国民需求来影响经济的。
局限性:1、财政政策会产生挤出效应。
2、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起作用,经济萧条时财政政策作用更大,经济过热时货币政策作用更大。
3、有政策时滞。
4、货币政策会受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LM曲线的三个区域及其政策含义。
水平状态的区域“凯恩斯区域”,也称为“萧条区域”,在此区域时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
LM曲线呈垂直状的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
当利率很高时,货币投机需求量都是零,此时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中间的这段LM曲线是中间区域。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影响因素:1、支出乘数的大小。
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财政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如果LM越陡峭或IS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原因:LM曲线较平坦时,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敏感,若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幅度小,对投资影响小,“挤出效应”小,从而国民收入增加较多,财政政策效越大。
当IS曲线较陡峭时,投资的利率系数(d)小,即投资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若一项扩张的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投资下降会很少,即“挤出效应”小,从而国民收入增加较多,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反之,如果LM越陡峭或IS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果LM越陡峭或IS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同等学力考试高鸿业版的宏观经济学重点
从P396页(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开始, P396页之前的重点我不掌握: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397页:边际消费倾向(MPC)的概念以及公式(13.4)。
P398页:平均消费倾向(APC)的概念以及公式(13.6)。
P398页: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当消费和收入之间呈线性关系时,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常数,消费函数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P400页: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有三个公式,分别是(C+S=Y)、(式13.13)、(式13.14)P403页:均衡收入,公式13.15老师划重点,说到乘数的时候,说了7种乘数。
P407页:三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的条件,公式13.19P412页:公式13.25P413页: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重要)第十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P419页:资本边际效率(MEC)的概念P422页:产出增量与投资的关系,加速原理。
P423页:托宾的“q”说,q<1、q>1P424页:掌握推导IS曲线P427页:S曲线的斜率,公式14.4P431页:三大动机是哪些?流动性偏好的概念P432页:流动性偏好陷阱P433页:公式14.10(思考公式中P的因素的影响)P434页:货币的统计口径(M1、M2、M3),M2变化是货币政策的变动。
P435页:公式14.11(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P436页:什么是LM曲线?P438页:LM曲线的三个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凯恩斯区域)P440页:图14-17,IS-LM模型,均衡P442页:图14-18,均衡的变动P444页:图14-19,对凯恩斯理论的高度概括(重要)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P454页:S曲线的总体位移,右移;总需求曲线右移;总需求曲线推导的(三个约束条件)P458页:古典总供给曲线P460页:凯恩斯总供给曲线P461页:图15-13(古典、凯恩斯、常规的总供给曲线)P464页:图15-14P467页:总供给、总需求的数学小结,方程(1)(2)(3)(4)课后题7和9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P471页:什么是失业率?(黑体字)P472页:什么是自然失业率?(黑体字)---非常重要其中:L E U 劳动力=就业人数+失业人数P472页最下面的公示要记住失业率与就业率的关系?凯恩斯与弗里德曼对于“充分就业”的表述?P474页: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概念?导致的原因各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475页: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结构性失业的一个来源……);倒数第四自然段(工资刚性的原因)。
宏观经济复习 高鸿业
2、什么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二者的区别:摩擦性失业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是由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导致的。
结构性失业性质上是长期的,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比如技术更新或者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
3.怎样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怎样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怎样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怎样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3、怎样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5、什么是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6、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这就是斟酌食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
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
反之,当认为总需求要求非常高,及出现通货膨胀是,政府应当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简言之,要“逆经济风向行事”。
7、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主要和什么相关?货币创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货币创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货币创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
(精品)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二、各章知识点分析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一、了解与识记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即均衡国民收入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目计入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3、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增殖法需要了解)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5、GDP折算数二、理解与分析1、国民收入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了解与识记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3、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4、其他消费理论二、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重点)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2、IS曲线的含义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5、LM曲线的含义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二、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方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二、理解与分析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自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2、财政政策、政策工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行事”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可以略看)二、理解与分析1、经济政策的目标及相互关系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关系:四个目标是矛盾统一的。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重点要点和试题集
宏观经济学第一部分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谓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这使得不同时期的GDP不能够直接比较,也使得象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不通过市场的活动很难在其中得到反映;GDP核算“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相对纯净的流量指标,且该指标并不反映产品的实现情况;明确GDP核算的地域范围是“一国或一地区”,注意其在核算原则上与GNP的区别。
由于人们经常把GDP作为指导和反映现代经济活动的最重要指标,因此读者在准确理解这一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该指标的重大缺陷(如,GDP并不能准确反映一国居民享有的福利水平,以现有的GDP指标作为经济活动的指导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等)。
2.国民收入的核算:这里讲到核算国民收入(GDP)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其中,支出法是在流通环节,通过加总各部门在最终产品上的总支出来得到GDP的数值。
其基本公式为:GDP= C+I+G+X-M,其中:C为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I为企业部门的投资支出,G为政府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X、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X-M就是国外部门的净支出。
在这四类支出中,初学者不易掌握的是I即投资支出。
首先要明确这里的“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在含义上有许多不同;其次还要从不同侧面了解投资的构成——从实物形态看,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从价值构成上看,投资包括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从投资是否合意上看,投资包括投资需求和非合意投资。
由此也可看出,由于在核算中包括了非合意的投资支出,这使得实际的GDP与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均衡的GDP具有根本的不同。
与支出法不同,收入法是从分配的环节核算GDP的,其基本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前四项为要素收入,后两项则不是要素收入。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第十二章1.宏观经济学特点,微观与宏观的区别?研究对象:总体行为;研究方法:总量分析;解决问题:资源充分利用;核心理论:收入决定.基本假设:存在市场失灵,且政府有干预能力.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6)主要目标不同:一个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一个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2.GDP的概念和深层次含义?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完整)《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核算GDP的三种方法:①生产法②支出法:GDP=C+I+G+(X-M)③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5、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两部门经济是由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构成的经济。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即Y=C+I;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即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即I=S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像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即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即Y=C+S+T;❖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即I+G=S+T7、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I+G+X-M=S+T+K8、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核算指数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收入的决定条件:投资=储蓄❖i = s 的含义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回顾: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 I = S,指的是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实际储蓄。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 宏观部分) 考点精讲
本课程使用参考教材
总体来说, 第五版较第四版增加的内容基本来自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教材, 主要表现在微观的寡头垄断部分和宏观的 I S - L M- B P模型换成了 M- F模型: 增加了一章“ 宏观经 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五版是第四版的完善, 使之向中级经济学靠拢。
第二节 财政政策 ( 3 9 ) 第三节 货币政策 ( 4 2 ) 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 4 5 ) 第十七章 总需求 - 总供给模型 ( 4 7 )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4 7 )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 4 8 ) 第三节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 5 1 )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 5 1 ) 第五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 5 2 )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 5 3 ) 第七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 5 5 ) 第八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 5 6 )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 5 7 )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 5 7 )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 5 9 )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 5 9 )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 6 0 )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 6 1 )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 6 4 )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菲利普斯曲线 ( 6 5 ) 第十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 6 9 ) 第一节 汇率和对外贸易 ( 6 9 ) 第二节 蒙代尔 - 弗莱明模型 ( 7 2 ) 第三节 蒙代尔 - 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 7 4 ) 第四节 南 - 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 7 6 )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 7 8 ) 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 7 8 )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 7 9 ) 第三节 增长核算 ( 8 0 )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 8 2 ) 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 ( 8 8 )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 8 8 ) 第七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 8 9 ) 第八节 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 ( 9 0 ) 第九节 乘数 - 加速数模型 ( 9 2 )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复习重点
实际GDP、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乘数、货币创造乘数、自动稳定器、公开市场业务、流动性陷阱、挤出效应、自然失业率、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实际汇率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高鸿业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高鸿业第五版)一、GDP1、定义2、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区别与联系3、GNP的定义,与GDP异同(要会计算)4、GDP的特征,(比如,什么项目该不该计入GDP)5、核算GDP的四种方法(不要混淆)6、支出法的构成内容,及具体每一项的解释7、总投资、净投资及折旧的关系。
8、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异同9、收入法的构成内容及理解10、对“总收入=总支出=总产出=价值增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理解11、GDP、NDP、NNP、NI、PI、DPI的构成及联系12、会用具体的例子核算GDP二、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不同部门总需求(支出的角度)和总供给(收入的角度)的构成2、不同部门的恒等式及理解三、名义GDP和实际GDP1、定义2、GDP平减指数,如何衡量物价上的幅度3、计算四、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一、均衡产出1、定义,由谁决定2、最简单经济关系的假设3、凯恩斯定律4、实际产出、计划产出与非意愿存货投资之间的关系;实际产出与计划产出不等时,如何调整。
(不均衡时的情况)5、此时的“投资-储蓄恒等式:i=s”与GDP核算的“投资-储蓄恒等式:I=S”的区别二、消费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规律2、消费(储蓄)函数的构成,及每部分的含义3、边际消费(储蓄)倾向、平均消费(储蓄)倾向的定义、计算及关系4、消费曲线的形状与储蓄曲线及收入的关系5、两个边际的关系,两个平均的关系6、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关系7、凯恩斯消费函数、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生命周期消费函数、永久收入消费函数的主要观点及异同8、影响消费的因素三、国民收入决定1、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推导,计算2、投资乘数的定义、公式、计算、作用3、三部门不同情况的下(定量税/比例税,是否有转移支付)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公式,推导,计算4、三部门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类型、定义、公式、计算、作用及相互的关系(注意:定量税和比例税情况下的不同)5、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6、四部门乘数四、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4章一、投资的决定1、投资需求函数的构成及意义,投资需求曲线的形状2、资本边际效率的定义,曲线的形状3、影响投资的因素4、托宾“q”说的主要内容二、IS曲线1、定义、表达式、推导(函数和图形P416 14-5两个方面)(两部门和三部门都要掌握)、计算2、IS曲线的斜率,影响因素,如何影响3、IS曲线的移动的影响因素,如何移动三、LM曲线1、利率的决定2、货币需求的定义,及三种动机3、流动偏好陷阱的描述4、货币需求函数的构成,曲线的推导及形状5、货币供给的定义,划分,规定6、货币供给曲线的形状,均衡利率的决定7、LM曲线定义、表达式、推导(函数和图形P426 14-13)、计算8、LM曲线一般形状,及分区2、LM曲线的斜率,影响因素,如何影响3、LM曲线的移动的影响因素,如何移动四、IS-LM分析1、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计算2、IS-LM划分四个区域的不均衡的情况(P431 表14-1)3、IS和LM曲线的移动对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影响五、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1、有效需求的基本内容2、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3、数学模型的描述(P433)六、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5章(和IS、LM联系到一起)1、财政、货币政策的定义2、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会和“挤出效应”联系起来)3、挤出效应的定义及影响因素4、凯恩斯主义极端的分析5、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6、古典主义极端的分析7、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的表现8、两种政策不同的搭配使用的情况、效果及对利率和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9、货币幻觉的概念10、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6章一、财政政策1、财政的构成2、自动稳定器的定义,发挥作用机制及分析3、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4、什么是功能财政,与周期平衡预算政策的异同5、如何判断财政政策方向?6、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如何实施?目的是什么?二、货币政策1、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职能及关系2、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金的定义,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构成3、基础货币的定义4、不同情况下货币创造乘数的构成5、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定义,特点6、扩张性或紧缩性货币政策如何实施?目的是什么?三、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7章一、AD1、总需求的定义,构成及影响因素2、总需求函数反映的内容,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反向变化的原因,四个效应的概念和推导,计算3、总需求曲线的形状、推导4、总需求曲线的变动(1)沿着既定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如何移动(3)总需求曲线转动的影响因素二、AS1、长短期划分的标准2、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描述3、对从劳动市场推导总供给曲线的理解4、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古典、凯恩斯、常规(1)前提条件(2)形状(3)政策含义三、AD-AS模型1、短期宏观目标的实现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特别是左移:供给冲击,会不会在短期内右移))4、数学模型的描述第18章一、失业1、定义2、分类(给出具体事例,会判断属于哪一类失业)3、充分就业的理解,允许失业的类型,自然失业率的表达、定义4、失业的影响5、奥肯定律的内容二、通货膨胀1、定义2、分类(给出具体事例,会判断属于哪一类通胀)3、原因的分析4、通胀的效应三、菲利普斯曲线1、短期PC:定义,反映的内容,形状,政策含义,失业和通胀的取舍2、长期PC的形状,政策含义第20章一、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率的描述2、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方程,直接和基本原因,丹尼森的结论;3、新古典增长理论:(1)不具有技术进步:基本假设、基本方程、稳态的理解和分析、储蓄率和人口增长对稳态的影响(比较静态分析)、结论(2)具有技术进步的结论(P562 表20-5)4、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二、经济周期1、定义、阶段的划分2、特征3、类型4、新理论的概述(成因)5、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用以对我国的解释。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四版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两部门(私人部门)两部门经济是由居民户部门和厂商部门构成的经济(假设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部门)。
居民户部门与厂商部门通过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发生联系。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的公式表达:从宏观经济来看,总需求(AD)是购买者购买所有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它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它们分别用消费支出(C)和投资支出(I)总需求(总支出)=消费+Y总供给是全部产品和劳务供给的货币总值。
产品和劳务由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加以生产,因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来表示总供给。
居民所得到的这些收入可分为消费(C)和储蓄(S)两部分,则,总供给(总收入)=消费+:Y=C+S,2.三部门经济在两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中加上政府部门,就成为三部门的经济模型。
为了保证三部门经济的正常循环进行,不仅储蓄等于投资,而且政府的税收(T)等于政府的支出(G)。
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 Y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Y,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3.四部门的经济模型由居民户、厂商、政府和对外经济活动所组成。
要使四部门经济正常运行下去,不仅储蓄等于投资、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而且要出口(X)等于进口(M)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C+I+G+X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Y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对国民收入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国民收入,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及劳务价值的总和。
它包括五个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或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1.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GNP第一,GN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考试点( w w w k a o s h i d i a n c o m ) 名师精品课程 电话: 4 0 0- 6 8 8 5- 3 6 5
重点章节与重要考点
从大的结构上说, 重点章节一般分布在前述中的第二与第三部分, 即宏观分析的短期与长期 模型。 从历年相关院校的试题中, 我们发现具体的考点主要分布如下:I S - L M 模型、 蒙代尔 - 弗莱明模 型、 总供给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模型、 宏观政策效应与政策争论。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 9 3 ) 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9 5 ) 第一节 消费 ( 9 5 ) 第二节 投资 ( 9 8 ) 第三节 货币需求 ( 1 0 0 )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 1 0 4 ) 第一节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 1 0 4 )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 1 0 4 ) 第三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 1 0 7 )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 A D- A S 模型 ( 1 0 7 )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 1 1 0 ) 第六节 名义粘性 ( 1 1 1 )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 A D- A S 模型 ( 1 1 2 )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 1 1 4 ) 第九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 1 1 4 ) 第二十三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 1 1 7 )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科学吗? ( 1 1 7 )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 ( 1 1 7 ) 第三节 在应用时应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 1 1 8 ) 第四节 科学主义 ( 1 1 8 ) 第五节 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 ( 1 1 9 ) 第六节 当前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 ( 1 1 9 )
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精华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第十三章
1,理解均衡产出的定义? 2,理解国民收入均衡中的i=s和国民收入核
算中的I=S的区别? 3,理解凯恩斯消费函数? 4,什么是MPC和APC? 5,理解凯恩斯储蓄函数?
第十三章
6,什么是MPS和APS? 7,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8,从家庭消费函数导出社会消费函数需要考虑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AD的移动 3,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4,AD曲线的经济含义 5, AS曲线的经济含义 6,古典、凯恩斯、常规的AS曲线 7,AS-AD对现实的解释
第十八章
1,什么是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自 愿失业?非自愿失业?
2,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要实现的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GDP的概念和深层次含义? 3,什么是最终产品?包括哪些? 4,GDP和GNP的区别? 5,GDP统计的缺陷?
第十二章
6,GDP核算的方法? 7,掌握支出法核算GDP的要素? 8,投资的分类? 9,什么是净投资? 10,理解五个国民收入总量之间的关系? 11,掌握投资储蓄恒等式 12,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概念?什么是
哪些是主要的? 5,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的
影响?
第十五章
6,凯恩斯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 7,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 8,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用的区别? 9,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0,混合使用的政策效果 11,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的
影响?
第十七章
1,总需求函数的推导(代数推导,几何推 导)
哪些因素? 9,掌握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用消费函
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方法。并掌握 图形 10,什么是投资乘数?乘数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11,掌握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 数。 12,了解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及相关乘数的 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 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P625—632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
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
表现为GDP 或者人均GDP 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
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
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 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
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
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 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
政府支出G 和税收T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γββγββγβ+−−−=+−−−++)1(11)1(1)111P P P t t t -(-=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0,0==γP t ,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1收。
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4、试说明图中A、B 两点的经济涵义。
r%货币投机需求Msp答:A 币投机需求为0。
B 点:利率处于最低点,未来利率只升不降,债券价格只降不升,人们只愿意持有货币,不愿意持有债券,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
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处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实效。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
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
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6.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
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是政府“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 ”。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自动变动的税收(特别累进税制)、政府转移支付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7.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
答: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
产生原因在于: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
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
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
反之,准备金增加。
8.画图用AD-AS 模型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成因?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如发生在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价,石油依赖程度高的国家进口原油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提高,总供给下降的冲击。
如图:P 1 PAS 2ADAS 1P 2yY 2 Y 1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由于总供给刺激,AS 1移动到AS 2,均衡点发生移动,这时国民收入下降,有Y 1到Y 2,失业率增加;同时价格水平也上升,有P1上升到P2,出现通胀。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国民经济循环流动模型 1.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两部门经济是由居民户部门和厂商部门构成的经济(假设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部门)。
居民户部门与厂商部门通过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发生联系。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的公式表达:从宏观经济来看,总需求(AD)是购买者购买所有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它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它们分别用消费支出(C)和投资支出(I)来代表,即: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 Y=C+I 总供给是全部产品和劳务供给的货币总值。
产品和劳务由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加以生产,因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来表示总供给。
居民所得到的这些收入可分为消费(C)和储蓄(S)两部分,则,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 :Y=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C+I=C+S ,I=S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
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在两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中加上政府部门,就成为三部门的经济模型。
为了保证三部门经济的正常循环进行,不仅储蓄等于投资,而且政府的税收(T)等于政府的支出(G)。
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即 Y=C+I+G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 即 Y=C+S+T 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C+I+G=C+S+T ,I+G=S+T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S+T 3.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四部门的经济模型由居民户、厂商、政府和对外经济活动所组成。
要使四部门经济正常运行下去,不仅储蓄等于投资、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而且要出口(X)等于进口(M) 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Y=C+I+G+X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 Y=C+S+T+M 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I+G+X=S+T+M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X=S+T+M 二、国民收入的概念 对国民收入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国民收入,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及劳务价值的总和。
它包括五个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或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1.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 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理解此概念需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GN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所以GNP是一流量而不是存量概念。
第二,GNP看的是“生产”的情况,计算的是当年生产的产品。
如果去年生产的产品,但在今年销售,不能算进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因此计算时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四,GNP不仅包括各种最终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各种劳务的价值。
第五,GNP的统计都是按 当年的“市场价格”加以计算的。
按市场价计算出来的GNP中包括价格变动因素,称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如果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得出的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第六,GNP不包括非市场交易(如家务劳动的价值)和非生产性交易(指纯粹金融市场交易)。
第七,GNP是一个以人口标准做基础的概念,测度的是本国国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产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GDP概念。
GDP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国土上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它是一个以地理标准为基础的概念。
GDP=GNP-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部分+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
上而所述的七点注意事项除了第七点以外,其余六点也都适用于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NNP=GNP-折旧(NDP=GDP-折旧) NI=NNP-间接税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PDI=PI-个人所得税 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异曲同工的三种核算GNP方法,即支出法、收入法和增值法,其中前两种是主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