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一:通货膨胀
说到宏观经济学不得不提出通货膨胀这一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的是发行量超过了实际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指标。

提到通货膨胀,不得不就就提起
失业,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

二:宏观调控
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其中最主要的调控手段就是经济手段。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提起宏观调控不得不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来
调节货币的供给量。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及支出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就业
与收入。

四:总需求
总需求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一般都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五:宏观经济政策
而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作出的指导原则和措
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开启有意识的干预。

六: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失业率用横轴表示,
货币工资增长率用纵轴表示。

Classified as Internal。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

23一国收入的衡量一、经济的收入和支出·GDP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

·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GDP衡量货币流量。

·两种计算GDP方法:加总家庭对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或加总企业支付工资、租金和利润的总收入。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1、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几点说明·GDP使用市场价格。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和家庭内的生产和消费。

·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

·GDP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劳务。

·GDP不包括过去(一年或一个季度之外)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用两种算法算出的GDP差额为统计误差。

3、其他收入衡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GDP+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的磨损或消耗)·国民收入: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

=NNP–间接的企业税+企业补贴·个人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

=国民收入–留存收益(公司获得但未支付给其所有者的收入)-公司所得税–对社会保障的支付+家庭从其持有的政府债券中得到的利息收入+家庭从政府转移支付项目中得到的收入三、GDP组成部分·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C+I+G+NX=Y·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政府购买(政府消费支出和总投资):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转移支付:改变家庭收入却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不用于交换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计入政府购买。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知识点梳理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知识点梳理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知识点梳理第一讲: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1、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短期(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长期(经济可持续增长)2、特点:问题复杂;理论多样;经验各异3、基本变量(1)国民收入的衡量:A.国内生产总值GDPa.定义: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b.通过交易增加了GDP;分工越细,GDP会增加c.最终:不包括中间物品;生产的: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税收可以算一个国家内:指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内。

区别国民生产总值GNP,按产权来分(统计太麻烦,过时了,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方便统计;GDP的影响大于GNP)d.GDP衡量方法:①附加值法:生产过程各个阶段创造的附加值之和②收入法:所有生产要素有所这的收入之和(工资、利润、地租、利息)③支出法:消费主体的支出之和Y=C+I+G+NXe.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GDP的增长速度不同寻求生存阶段:较为缓慢经济起飞阶段(中国):满足物质生活,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增长快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美国):较为平缓f.不同发展阶段GDP的构成不同g.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GDP平减指数:(名义GDO/实际GDP)×100,衡量相对于基年物价水平的现期物价水平(增长率已经去掉了通货膨胀的影响)h.潜在GDP:所有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达到的GDP(充分就业GDP)超过潜在GDP就是经济过热(over heated)i.GDP作为衡量经济水平的标准的缺点①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②不能反映一个国家产品和服务的结构③不能反映产品和服务的进步④ GDP 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B . GDP 与福利经济最好的衡量指标,但不完美,没有包含闲暇、环境质量以及市场之外的活动。

C . 其他指标GNP :NNP :国民生产净值(=GNP-折旧)NI :国民收入(=NNP-间接税)PI :个人收入(=NI-企业未分配的收入)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PI-所得税)(2) 物价水平的衡量 A 、 消费物价指数(CPI ): 注意数量都是基期的数量通货膨胀率:通常公布的相邻两年的比较经济景气容易产生通货膨胀对比GDP 平减指数:GDP 包含所有产品,CPI 包含消费品B 、 生产物价指数(PPI ):PPI 带动CPI 变动,先于CPI 变动(3) 失业A 、 失业者的定义: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或等待新工作的人;劳动力不包括:未成年,退休的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人,不找工作的人B 、 失业的类型① 摩擦性失业:跳槽,资源性失业② 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的季节性特征(滑雪场)③ 周期性失业:经济危机造成的④ 结构性失业:行业衰落,经济结构变化C 、 失业的衡量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D 、 自然失业率与周期性失业率第二讲 宏观经济理论模型一、收入-支出(Y-AE )模型A 、 简单的凯恩斯收入-支出模型AE=C+I+G+NX (AE :aggregate expenditure )消费支出 , :自主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 ; :可支配收入其中 (税收)根据宏观经济均衡:总收入=总支出Y=C+I+G+NX联立求解: t 0t 00PQ CPI 100P Q =⨯∑∑11100%t t t CPI CPI P CPI ∙---=⨯B、整体经济中Y=C+S=C+I,则I=S(储蓄和投资相等)私人储蓄:Y-T-C;公共储蓄T-G;储蓄S=Y-C-G=私人储蓄+公共储蓄二、AD-AS模型A、总需求:在任何物价水平上经济中需求的所有物品与劳务量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①财富效应:物价下降,更富裕,消费上升,需求量增大②利率效应:物价下降,持有货币数下降,货币供给上升,利率下降,投资上升,增加了需求量③汇率效应:物价下降,利率下降,投资者偏好外国投资市场,本币贬值,刺激了净出口,增加了需求量B、总供给:在任何物价水平上企业生产并销售的物品和劳务总量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个别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总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统计分析和经济模型。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通货膨胀率衡量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失业率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3.宏观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经济学的供给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等;-宏观经济学的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等。

4.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不断波动和循环;-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5.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扩大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

6.宏观经济学的货币和金融:-货币是社会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存储和价值尺度的作用;-金融市场通过提供资金的融通,促进经济的发展。

7.宏观经济学的政府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总量;-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总量;-结构政策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

8.宏观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福利有重要影响;-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9.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通过研究政策的影响和效果来提供政策建议;-经济政策评估需要考虑不同的经济群体和宏观经济目标的权衡。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总复习要点,包括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标、供给与需求、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货币和金融、政府政策、国际经济关系以及经济政策评估等内容。

通过熟悉这些要点,可以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对相关的考试或研究。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各章知识点分析第12章国民收⼊核算⼀、了解与识记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法:即均衡国民收⼊理论和总量分析⽅法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计⼊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3、核算国民收⼊的三种⽅法(⽀出法、收⼊法、增殖法需要了解)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5、GDP折算数⼆、理解与分析1、国民收⼊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第13章简单国民收⼊核算理论⼀、了解与识记1、简单国民收⼊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3、凯恩斯的绝对收⼊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4、其他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的决定及变动(重点)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般均衡(重点章节)⼀、了解与识记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2、IS曲线的含义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5、LM曲线的含义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了解与识记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解与分析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般情形、极端情形)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般情形、极端情形)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的政策效应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了解与识记1、⾃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2、财政政策、政策⼯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事”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级市场,⼆级市场,主板市场,⼆板市场)(可以略看)⼆、理解与分析1、经济政策的⽬标及相互关系⽬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平衡关系:四个⽬标是⽭盾统⼀的。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其主要关注国民收入、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经济变量的总体行为,并分析影响这些变量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问题是:1) 经济的总体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实现充分就业;2) 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二、国民收入核算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2. 国民收入(NI)- 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利息等收入。

3. 净国内产品(NDP)- 考虑了资本折旧后的产品价值。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1. 总需求(AD)-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

- 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

2. 总供给(AS)-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 受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和资源的影响。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1. 失业- 定义: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的人数。

- 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 通货膨胀- 定义: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 原因: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货币型。

五、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

-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2.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 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六、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经历的波动,包括经济扩张、顶峰、衰退和低谷四个阶段。

七、国际贸易与支付1. 国际贸易- 贸易差额: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 贸易政策: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

2. 国际支付-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目标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运行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支,关注宏观经济变量的总量性质和相互关系。

其基本概念包括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等。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调节经济政策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二、宏观经济学的需求与产出1. 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总供给则是指该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供应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

2. GDP与GDP的构成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的指标。

GDP的构成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三、宏观经济学的货币与物价1. 货币的功能与货币供求关系货币在经济中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等功能。

货币供求关系是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包括货币乘数等重要概念。

2. 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一般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水平。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其带来的问题包括货币贬值和消费能力下降等。

四、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活动持续增长的现象,其驱动因素包括劳动投入、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等。

2.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活动在时间上的起伏波动,包括扩张期、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

经济波动的原因有多种,如内外部冲击和制度变革等。

五、宏观经济学的政策调控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和资源配置。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和物价水平。

3. 结构性政策结构性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1.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存在一些规律性行为,例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

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经济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可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计算。

GDP的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

4.失业: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种类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失业率是衡量一国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政府经常采取措施来减少失业率。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有很大影响,如降低购买力、扰乱资源配置等。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率。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税收和支出来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过热经济。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8.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市场等都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

9.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统计数据进行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胀等。

10.期望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和预测。

期望管理能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二.判断题(T、F)1.产出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变化是宏观经济研究的主要问题(T)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国民经济,只不过研究角度不同而已。

(T)3.经济政策是指用以达到经济目标的方法。

(T)4.借鉴宏观经济学应注意对本国经济的深刻理解。

(T)5.资源如何在不同的用途之间分配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F)6.宏观经济学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收入差距的原因.(F)三.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的研究包括下列哪些课题A.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根源B.一些经济取得成功而另一些经济则归于失败的原因C.为实现经济目标,可以制定经济政策以增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D.上述答案都正确2.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主要是A.掌握基本概念 B.掌握基本理论C.弄清楚这些理论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D.弄清楚这些理论本身的局限性E.以上各项全应注意3.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A.寻找充分就业、平抑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B.寻找充分就业、平抑物价、均衡利率和均衡投资的宏观经济政策C.建立充分就业、平抑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理论D.建立充分就业、平抑物价、均衡利率和均衡投资的宏观经济理论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A.相互独立的B.两者是建立在共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C.两者在理论上又有联系、又有矛盾D.属不同的宏观理论体系,两者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5.存款单上的存量为A.收入额 B.支出额 C.收支额 D.余额6.宏观经济学包括这样的内容A.总产出是如何决定的 B.什么决定就业和失业总量C.什么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速度 D.什么引起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和下降E.以上说法全都正确7.西方经济学以微观宏观并立的形式出现,主要由于A.凯恩斯《通论》的影响 B.巴廷金《货币、银行与利息》的影响C.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的影响 D.希克斯的《资本与价值》的影响。

E.以上各项全不准确8."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点在于A.都必须由模型中不包括的关系决定B.外生变量值由模型外部决定而内生变量的值由模型内部决定C.外生变量由模型内部决定,内生变量由模型外部决定D.内生变量是确定的,而外生变量则不是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9.宏观经济学A.研究所有重要的社会问题 B.研究经济学中所有与政治有关的方面C.寻求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 D.研究价格决定的学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10.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部著作是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B.大卫•李嘉图的《赋税原理》C.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D.凯恩斯的《通论》E.萨缪尔森的《经济学》11.宏观经济学A.分析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B.研究为什么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的人的工资要比工人的工资低C.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收入差距的原因D.分析对企业征收的环境污染特别税对整个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12.宏观经济学A.解释为什么家庭消费者为他们的抵押品偿付的利率要高于政府所偿付的利率B.探讨利率平均水平波动的决定因素C.指出利息超过15%是不公平的D.指出通货膨胀时借入者会剥削借出者,获得不公平的利息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二.判断题(F,T)1.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DP。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经济的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定义:➢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国民原则➢GDP是以国境为界,即本国境以内的所有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GDP,它强调境内工业。

➢GNP是以国民为界,即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都记入该国的GNP,它强调的是民族工业。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1.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2、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又称成本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3、生产法:又称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反映GDP的来源。

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政府部门提供的劳务活动以投入的成本计入总产出。

三种核算方法总结➢生产法(增加值法) GDP = 所有企业增加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 = C + I + G + (X - M)➢收入法GDP = 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企业间接税、转移支付+ 折旧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1)产出=收入。

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

2)产出=支出。

最终销售=最终支出。

第三节与GDP相关的其它经济指标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一)含义: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基本要求古典通货膨胀理论: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货币数量论方程式;费雪效应及名义利率如何对通货膨胀作出反应,通货膨胀给社会的各种代价,通货膨胀税。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长期中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决定理论):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价值——货币量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联储注入货币后,货币贬值、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价值与物价水平负相关——长期中,物价总水平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仅适用于长期)。

货币数量方程式与货币数量论:MV = PY 称为货币数量方程式。

通常,货币流通速度V是稳定的,因此:1、货币数量M的变动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的同比例变动;2、长期中,产出量Y与货币数量无关,因此PY的变动值反映在P的变动上。

——央行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轮)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调整:名义利率 = 真实利率 +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皮鞋成本、菜单成本、资源配置不当、税收扭曲、混乱与不方便、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税——政府增发货币的激励。

—1—第31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要求出口、进口及净出口——物品与劳务的国际流动资本流出、流入及资本净流出——金融资本的国际流动基本关系:净出口 = 资本净流出、储蓄 = 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名义汇率、真实汇率及其关联,汇率决定理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物品的流动:净出口NX(贸易余额)= 出口–进口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NCO = 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 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重要的等量关系: NCO = NX ——资本净流出等于净出口NCO = S-I ——资本净流出等于一国的储蓄与国内投资的差额S = I+NCO ——一国的储蓄等于国内的投资与资本净流出的和NCO(或NX)>0,或S>I时,称作贸易盈余;反之,称为贸易赤字;NCO(或NX)= 0,或S = I时,称作贸易平衡名义汇率: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当这一比率增加时,称货币升值,反之称作货币贬值(间接标价法)真实汇率:两国产品交换的比率;真实汇率 = 名义汇率×(国内物价/国外物价) = e(P/P*)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意义: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真实汇率就是固定不变的。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是个别市场或个体单位。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教授效应:-教授效应描述了一种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模仿技术,提高自身生产能力的现象。

这种技术传递过程可以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力水平。

4.成本疾病理论:-成本疾病理论指出,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5.多重平衡理论:-多重平衡理论认为,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可能存在多个稳定的均衡状态。

这意味着经济体系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跃迁可能需要外部冲击。

6.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下降时,劳动力市场紧张,工资上升,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反之,失业率上升时,劳动力市场宽松,工资下降,物价下跌。

7.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8.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长期内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周期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波动是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出现的波动,通常由内部和外部的冲击导致。

9.收入分配与社会不平等:-收入分配研究个人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而社会不平等研究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

-收入不平等可能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带来负面影响。

10.公共产品和外部性:-公共产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者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会减少别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1、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L=m)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为LM曲线,线上任一点都表示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2、凯恩斯区域: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LM曲线呈水平状的区域。

按凯恩斯的说法,当经济位于凯恩斯区域时,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不大有效。

3、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5、菲力普斯曲线:最初是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曲线。

后被凯恩斯主义者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6、古典区域: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LM曲线呈垂直状的区域。

宏观经济学认为,当经济位于古典区域时,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不大有效。

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此时只有交易需求),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表现为该利率水平以上与纵轴相重叠的一条垂线(不管利率上升到多高,货币投机需求都是零,人们手持的货币量都是交易需求量),相应地,LM曲线也是一段垂直线。

7、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8、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即净现值为零。

9、IS曲线:是指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之一关系的几何图形就是IS曲线。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 i= 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10、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是指经济活动的繁荣与萧条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关键概念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过多等因素引起。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高失业率通常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GDP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增加等手段实现。

5.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萧条期。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8.开放经济:开放经济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经济系统。

开放经济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方面。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产生影响。

10.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各国之间进行金融交往的组织和机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

11.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私人拥有的资本和市场决定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体自由。

1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国家所有的资本和计划调配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和社会公正。

13.经济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开发是指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经济活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以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14.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是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的一套学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重点(含答案)

名次解释(5*3=15分)1.货币政策:p472: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2.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3.消费的“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来难”4.GDP(国内生产总值)P368: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劳务和物品)的市场价值5.总需求曲线p486: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6.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p443: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7.汇率:p529: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例,它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8.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9.经济增长p577:一个经济体产量的增加,其中产量即可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

10.托宾的“q”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资本之比。

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他把此比例称为“q”。

11.C PI(消费物价指数)p459:政府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其中一个数据。

通俗的讲,CPI就是市场上的货物价格增长百分比12.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13.菲利普斯曲线:p520: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青协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曲线。

14.资本深化: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当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使得人均资本k上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简答(3*8=24分)1.什么是乘数原理?其作用的前提条件?概念:增加投资或政府支出会使收入和就业若干倍地增加的理论就是乘数理论。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

其关注的是总体经济现象,而非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通货膨胀指的是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这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稳定。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 GDP 的定义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GDP 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避免重复计算;其次,GDP 是市场价值的总和,需要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最后,GDP 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非销售的。

2、其他相关指标除了 GDP,还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指标。

GN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与 GDP 的区别在于计算的是本国国民的生产,而不管生产活动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进行。

NDP 是从 GDP 中扣除折旧后的净值。

N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 是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的个人收入。

DPI 则是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3、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

支出法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即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之和来计算 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来计算 GDP,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活动或宏观经济现象为考察对象。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异和联系。

答:差异:①表现在研究对象上不同;②表现在研究的变量不同;③对待政府的态度不同。

联系:①首先,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离开了微观分析这一基础,宏观分析将成为空中阁楼;;②其次,从根本目标上看,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也是一致的;③再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虽然分析的侧重点不同,但二者是不能分开的;④最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基本分析方法上也存在一致性。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与方法3、在宏观经济学中,考察经济总量的各种指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

4、GDP核算的方法。

答:对于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的核算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得到:①产品法,即计算已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②支出法,即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者的总支出额;③收入法,即计算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所有收入。

5、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划分问题。

答:最终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最终结果而进入人们的消费或使用领域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与劳务则是指已经生产出来,但在同期中就在其他产品的生产中被用掉的产品和劳务。

(注意:在GDP的核算中,资本品和存货投资都视为最终产品)6、净利息是指个人从商业和国外渠道得到的利息收入减去为借款所支付的利息。

7、名义GDP与实际GDP。

答:在宏观经济学中,以现期市场价格计量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称为名义GDP;以在一个特定的基年或基期盛行的市场价格计量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称为实际GDP。

名义GDP=实际GDP×物价指数;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

8、价格指数。

答:对于一个特定的商品和劳务组合,相对于一个特定的基期,计算其报告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化即为价格指数。

现期价格指数是现期某些物品的价值与基期同样物品的价值的比率,并乘以100%。

价格指数主要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注意: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100%)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均衡9、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答: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厂商和居民的经济。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为:AD=AS或者C+I=C+S(AD代表总需求,AS代表总供给,C代表消费,S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

I=S是两部门经济均衡的基本条件。

(I代表储蓄,S代表投资)10、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答:三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和政府这三种经济行为为主体组成的经济。

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是:AD=AS或C+I+G=C+S+T,即I+G=S+T (①、I=S+(T-G);②S=I+(G-T))。

11、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答:四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这四种经济单位构成的经济。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政府税收+国外供给。

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是:AD=AS或C+I+G+X=C+S+T+M即I+G+X=S+T+M (①、I=S+(T-G)+(M-X),②、S=I+(G-T)+(X-M))。

12、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方程表示为C=C(Y);收入和储蓄之间的关系叫做储蓄函数,方程表示为S=S(Y)。

13、APC和APS、MPC和MPS的互补关系为:APC+APS=1; MPC+MPS=1。

14、短期消费函数可以定义为:C=a+bY。

15、所谓均衡收入或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收入或产出。

16、在经济学中,人们把增加储蓄的初衷与储蓄减少的结果之间的强烈反差,称为“节俭之谜”或“节俭之悖”。

17、乘数:①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此处的G应该写在K的下角并且小点,下同)=△Y/△G=1/1-b。

(KG表示政府购买或支出乘数,△G表示政府支出变动, △Y表示收入变动)。

②、税收乘数KT=△Y/△T=-b/1-b。

③、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Y/△TR=b/1-b。

④、平衡预算乘数△Y/△G=△Y/△T=(1-b)/(1-b)=1-Kb。

第四章货币市场的均衡18、货币的形态:商品货币、可兑换纸币、法定货币和私人债务货币。

①、商品货币是其本身具有价值并能作为交换媒介的任何一种实物商品;②、可兑换纸币是商品货币的纸面占有权;③、法定货币是起到货币作用而本身几乎毫无价值的物品;④、私人债务货币是债务人保证随时可以通货形式偿还的贷款。

19*、货币总量的构成:在货币供应量的构成方面,一些经济学家把货币定义为流通中的现金和支票存款,这就是狭义货币M1。

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及其他短期流动资产是潜在的购买力,容易发现,因而主张以流动性为标准,划分更为广义的货币概念层次,从而形成了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指标M2、M3、M4等。

M0(流通中的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M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20、“凯恩斯陷阱”的含义是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为无限大,人们不再投资或购买债券,而大量持有货币。

这就意味着货币掉进陷阱里,即L2迅速增加。

利率为r1时,L2为无限大,这就是凯恩斯陷阱。

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

假定用L代表总货币需求,称为流动偏好,则可得下式:L=L1+L2=L1(y)+L2(r)=ky-hr。

21、货币从中央银行进入商业银行,只是货币供给的开头。

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流出来的货币的运作才形成完整的货币供给机制,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信用的创造和货币的创造。

货币乘数k=D/R(D表示存款总和,R表示原始货币供给)。

22、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增加,促使利率下降;货币供给量减少,促使利率提高。

23、费雪方程式或交易方程式:MV=Py或P=MV/y (M代表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加权平均后的一半物价水平,y代表一国的实际国民收入)24、货币需求就是人们愿意在手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对商品和劳务的支配力。

这种货币需求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①、财富的总额;②、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③、货币的效用。

第五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25、投资函数的形式:I=I(r)=I0(此处是零不是欧)-dr (I代表投资量,I0代表自发投资,r 代表利率,d用来反映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如果投资对利率越敏感,即d越大,反之越小)26、IS曲线的斜率:两经济部门条件下,IS曲线的斜率公式为:-((1-b)/d);三经济部门条件下,IS曲线的斜率公式为:-((1-(1-t)b)/d)。

27、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在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向同方向变动。

即利率高则国民收入高,反之,则国民收入低。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L=M,即ky-hr=M,整理后为r=(ky/h)-(M/h),,LM曲线的斜率为k/h。

28、LM曲线的移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表示既定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较低的利率结合实现了货币市场的均衡;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使LM曲线向左移动,表示既定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较高的利率相结合实现了货币市场的均衡。

29、财政政策及其挤出效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应取决于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

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30、货币政策及其效应: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货币供给的增加,可使利率下降,造成国民收入增加;同理可说明,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能使利率提高,国民收入减少,这就是货币政策的效应。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1、总需求、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全体消费者、生产者、政府以及国际市场对国民经济中范围广大的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函数可表示为:Y=f(P),当一般价格水平P提高时,均衡国民收入Y就减少;当一般价格水平P下降时,均衡国民收入Y 就增加,二者的变动方向相反。

21、影响总需求的因素:答:引起总需求增加的因素有:利率下降、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汇率下降、预期资本边际产出增加、货币量增加等等。

引起总需求减少的因素有:利率上升、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汇率上升、预期资本边际产出减少、货币量减少等等。

22、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①、凯恩斯总供给线段表示资源远未充分利用,价格不变,但总供给量可以增加;②、常规总供给线段现被认为是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一般情况,它表示资源尚未充分利用,价格和供给量同方向变动;③、古典总供给线段表示资源已经充分利用,不管价格如何变化,总供给量不变。

23、宏观经济均衡的三种情形(见课本P129-130)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24、充分就业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即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

另一种是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的,如果空缺职位总额恰好等于寻找工作的人数,就是充分就业。

25、稳定价格是指稳定价格总水平,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26、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27、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

28、财政政策工具答:西方政府调整其收入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

29、赤字与公债答:财政赤字是国家的预算开支超过收入的结果,弥补赤字的途径主要有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

公债作为政府取得收入的一种形式起到了弥补财政赤字的作用,但政府发行公债毕竟是一种负债,与税收不同,发行是要还本付息的。

30货币政策工具答: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三种。

31、西方财政政策在运行中的困境主要体现了四个方面:答:第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对私人投资有“挤出效应”;第二,有些财政政策的实施会遇到阻力;第三,财政政策会存在“时滞”;第四,公众的行为可能会偏离财政政策的目标。

第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32、自愿失业:西方经济学把符合工作条件但不按现行工资寻找工作的人,叫做自愿失业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