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揭开了经济运行的神秘面纱,了解了国家经济的整体表现和趋势。

期末考试临近,让我们一起对这门课程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总复习。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重要方面。

首先,我们来谈谈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

在复习时,要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以及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政策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另一个关键概念。

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它会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比如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影响人们的储蓄和投资决策,甚至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我们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如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等,以及政府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失业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失业不仅给个人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压力,也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要清楚不同类型的失业,如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在降低失业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复习的要点之一。

接下来是宏观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它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中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总供给则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因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经济的均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在国际贸易方面,要掌握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以及贸易顺差和逆差对经济的作用。

了解国际贸易政策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财政政策则通过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实现经济目标。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解析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解析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解析一、重点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框架。

2、试述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GDP、NDP、NI、PI、DPI之间的关系。

(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GDP中扣除了折旧后的产值。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的概念)国民收入(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的各种生产洋提供者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货币价值之和。

个人收入(P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得到的全部收入之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最后归个人所有并能直接支配和使用的全部收入。

(2)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GDP-折旧(资本消耗)=NDPNDP-企业间接税=N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PIPI-个人所得税=DPI3、凯恩斯提出的基本心理规律有那些?凯恩斯提出的基本心理规律有: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以及流动性偏好。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是指由于资本家普遍对未来存在信心不足,从而导致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

流动偏好指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以及投机动机而使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产生偏好。

4、凯恩斯理论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何时达到均衡?如何调整以实现均衡?(1)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当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经济达到均衡。

(2)如果投资大于储蓄,经济社会的总支出大于总收入,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大于零,即企业的存货会增加,企业会削减生产。

反之,储蓄大于投资,经济社会的总收入大于总支出,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小于零,即企业的存货会减少,于是,企业会扩大生产。

的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doc

的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doc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复习内容1、基本知识2、基本概念3、基本理论4、联系实际二、习题类型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3、判断题(十个,共10分)4、简答题(五个,共30分)5、计算题(两个,共15分)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答: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吋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答:既从国内牛产总值中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国民收入(NI)答:从倒内生产净值屮扌II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牛产性服务所得报酬既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总投资答:为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重置投资答: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为重置投资。

GDP的平减指数答:为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公式为: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的反应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的测聚实际GDP答: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答: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市场价值就是用哲哲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2、GDP测度的是敲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售卖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GDP是计算的额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牛变化的量,存量是一定时间点上存在的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牛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牛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的是某国人人民在一定吋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晶的帀场价值。

6、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答:1、支出法: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总卖价来计算GDP。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docx

1、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实际支配使用的全部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

2、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3、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來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为什么要计算名义GDP?名义GDP和实际GDP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名义GDP是指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产品的价格变化是经常发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用名义GDP指标比较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势必包括虚假的信息,因为总产出的变化可能是有价格变化的因素引起的,所以为了准确地比较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就必须剔除GDP统计中价格因素的影响。

一般我们用GDP折算指数,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换算。

GDP折算指数衡量了和某一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的幅度。

5、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是凯恩斯剔除的三大基本心里规律之一。

它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量不如收入的增量那样多。

由于人们总是不把所有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耗掉,而要留下一部分作为储蓄,这样人们的收入越是增加,消费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就越小。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有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由于这个规律的作用,增加的产量在除去个人消费增加以后,就留下了一缺口。

假如没有相应的投资来填补这个缺口,产品就会有一部分无法销售出去,于是就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生产紧缩和失业。

6、流动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 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F愿持有现金而不远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的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个人整理)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个人整理)
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
萨伊定律核心思想:供给决定需求
1.3 流量与存量分析
流量:指一定时期测算的量值 存量:指一个时间点测算的量值
关系:流量来自于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之间
e.g:资本是存量
2 政府的经济作用与宏观收入再分配
2.1 公共产品
概念:与私有物品相对,一个人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人的消费,由政府提供,又称公共财产。
GDP价格矫正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反映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情况。=(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值/该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100%
P.S:一般CPI上涨大于3%时,称为通货膨胀,而当上涨大于5%称为严重通货膨胀。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进出口
⑵收入法(要素报酬法)
含义
3.3 GDP的矫正(理解GDP价格矫正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
GDP价格矫正指数的定义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概念
4 国民收入的决定
4.1消费与储蓄
消费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
掌握消费函数曲线
四个倾向(储蓄倾向和重点掌握消费倾向其的概念、取值范围和公式)
4.2 国民收入决定论
3 国民收入的统计
3.1 经济总流程(理解两、三、四部门经济循环及流程图的含义,注意论述部分)
两部门经济
假设:①只有厂商和居民户两个经济部门的经济;②所有收入花光,企业所得收入用于购买生产要素。
对总产出核算即可用上半部分(总收入)也可用下半部分(总支出)
经济均衡: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投资储蓄恒等式:从总支出角度看,总产出=C+ I;从总收入去向看,总产出=C+S.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A. 国内生产总值GDP ——名词解释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B.GDP 统计注意事项: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DP 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存量是流量的积累;流量则是存量的改变量。

GDP 度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价值量,所以是一个流量指标。

第五、GDP 按国土原则〔常住生产单位〕计算,是一个地域概念。

但凡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法1.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X=出口M=进口2.收入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NDP 公式: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10会计宏观重点...计算题根据老师说的记得,可能有点小问题题型:1.选择:15*1’(大多分布在第二章和第五章)2.名词解释:5*3’3.简答:6*6’4.计算:2*10’(P65 四、1 P100 四、2 , 3 P116 二、7)5.论述:1*14’一.名词解释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缴纳了个人税和非税支付后留下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中间产品:指被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和劳务。

挤出效应:政府增加购买之后,引起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将会减少,相当于政府的购买挤走了私人的投资。

广义投资:是指为了获得未来报酬或收益的任何经济行为及其垫支的资本。

就是一定时期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新的资本流量。

狭义投资:仅指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也可称为证券投资,如股票、债券等。

漏出:是指脱离经济循环的收入流量。

间接税:是以成本形式计入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可看成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

乘数:就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收入变动的倍数。

IS曲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在产品市场中,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LM曲线:指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货币市场中,均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或根据资金运用情况,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另外再自愿持有的一定数量的法定准备金以上的准备金。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包括财政支出政策与财政收入政策。

成本推进型通胀:是指由于某些重要生产投入的价格上升引起的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现象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与此消彼长,也会产生失业人口,由此造成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可打印.docx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可打印.docx

此答案主要参考了杨妍懿版、李辉版、冯晓蕾版宏观经济学答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名词解释:1、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这里的失业者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乂在寻找工作的人。

而劳动力是指-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

2、结构性失业:是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其特点是既冇失业,又冇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冇适当技术,或者居住地点不当, 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

它在广泛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4、法定准备率:银行可将绝大部分存款用来从事贷款或购买短期债券等盈利活动,只需要留下一部分存款作为应付提款需要的准备金。

这种经常保留供支付存款捉取用的一定金额成为存款准备金。

而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是由政府规定的,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率。

5、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6、收入乘数:收入乘数是指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收入乘数泛指山于消费支出增加、投资支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増加及净出口增加而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7、资本市场:资木市场是长期资金市场。

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的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也称屮长期资金市场。

8、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9、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10、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支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入和瓦他经济变最在既定条件下,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支出的数量。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版.docx

宏观考试重点一、名词: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经济休系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说明:GDP测度的是绘终产品的价值;GDP是一个流量概念;GDP是以市场价格来衡量产品或劳务的价值;有些产品和价值无法用市场价格来衡量;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木国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强调国尺原则。

3、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即:失业率二(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数)X100%以u代表失业率,则有:w=£xlOO%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可以归于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者三L种类型。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冇货币因素干扰的借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鬧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是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失业人口。

实际上,由丁•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的技能并支付不同的工资,工人可能会离职,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來寻找一份新的更好的工作。

这种由于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由于经济是动态变化的, 工作不断地产生和消火,工人也不断地加入和退出劳动力队伍,因此,为了使工人和工作相匹配,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Z上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所造成的失业。

与摩擦性失业不同的是,结构性失业并不是因为他们工人试图寻找最适合他们个人技能的工作,而是现行工资下,劳动供给人于劳动需求。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之间的差别:由丁• 经济是动态变化的,工作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工人也不断地加入和退出劳动力队伍,因此,为了使工人和工作相匹配,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Z上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所造成的失业。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笔记(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笔记(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述、计算、论述)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区别①理论依据不同:微观经济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依据;宏观经济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依据。

②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前者是资源配置;后者是资源利用。

③基本假设不同:前者为资源稀缺,充分就业;后者是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④分析方法不同:前者是个量分析;后者是总量分析。

⑤分析的对象不同:前者是家庭、企业和市场;后者是国民经济总体。

⑥研究中心不同:前者是市场价格;后者是国民收入。

⑦主要目标不同:前者是个体利益最大;后者是社会福利最大。

⑧核心理论不同:前者为价格理论;后者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阶段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当代经济学(凯恩斯革命--新古典综合派—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3.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或增加值之和,不重复计算。

③GDP是生产而非卖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④GDP是计算周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非存量。

⑤GDP是一国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土原则)。

⑥GDP是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计算GDP应注意的几种情况:是否进入市场,是否具有市场价值,是否有合法性,是自有住房还是租赁住房,是现期生产还是过去生产,是否为最终产品,是否是国内生产。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劳务。

4.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生产法(部门法):按照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该法反映了GDP的来源) 支出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GDPGDP = C + I + G + ( X - M )居民个人的消投政府购 =NX,进口M与出口费支出资买支出 X的差额,净出口收入法: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把几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各种收入(工资、地租、利息、利润)相加在一起。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关键概念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最新宏观经济学重点总结(打印版)

最新宏观经济学重点总结(打印版)

精品文档1、2、11、宏观经济学确定的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是什么?他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答:宏观经济学确定的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分别是提高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降低通货膨胀率、以及平衡国际收支。

他们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性,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12、宏观经济学的三大市场、三个行为主体、四个经济部门是什么?答:宏观经济学的三大市场分别是产品、劳动和资本,三个行为主体分别是政府、企业和居民户,四个经济部门分别是政府、企业、居民户和国外市场。

1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的研究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宏观经济政策。

14、何谓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如何衡量,一个经济周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答:所谓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经济周期的衡量:周期性波动是用实际GDP与长期增长趋势背离的程度来衡量的。

在衰退时期,实际GDP 低于潜在GDP在经济高涨时期,实际GDP会在短期内高于潜在GDP 一个经济周期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部分组成。

15、简述失业及其类型、奥肯定律。

答:失业是指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

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三种类型。

摩擦性失业:指再生产过程中由于精品文档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百分点。

16、简述通货膨胀及其衡量(GDP消胀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通货膨胀对公民和社会的影响。

答: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完整word版)期末复习中级宏观经济学重点各种题型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期末复习中级宏观经济学重点各种题型知识点整理

期末复习中级宏宏观经济学重点各种题型知识点整理重点涉及到的名词解释(黑体为主白体为辅)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把经济当成一个整体进行的研究通货紧缩: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们货币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下降,形成通货紧缩。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视为给定的变量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所要研究的变量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是给定时期的经济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实际GDP:用一组不变的价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GNP: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指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实际获得的可用于个人开支和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第三章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投入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要素价格:是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数量劳动的边际产量:是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多雇佣一单位的劳动所增加的产量资本的边际产量:是在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从一单额外的资本所得到的额外产出量可支配收入:支付了所有税收后的收入欧拉定理: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且厂商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在市场均衡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实际所取得的报酬总量会等于社会所生产的产品总和第四章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的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购买权的契约货币的职能: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古典二分法(重点):是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部分的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会计宏观重点…计算题根据老师说的记得,可能有点小问题
题型:1.选择:15*1 '(大多分布在第二章和第五章)
2.名词解释:5*3 '
一.名词解释 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缴纳了个人税和非税支付后留下的, 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中间产品:指被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和劳务。

挤出效应:政府增加购买之后,引起利率上升, 私人投资将会减少,相当于政府的购买挤走
了私人的投资。

广义投资:是指为了获得未来报酬或收益的任何经济行为及其垫支的资本。

加到资本存量中的新的资本流量。

狭义投资:仅指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也可称为证券投资,如股票、 债券等。

漏出:是指脱离经济循环的收入流量。

间接税:是以成本形式计入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可看成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

乘数:就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收入变动的倍数。

IS 曲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在产品市场中,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LM 曲线:指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货币市场中,均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 或根据资金运用情况,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另外再自 愿持有的一定数量的法定准备金以上的准备金。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 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 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包括财政支出政策与财政收入政策。

成本推进型通胀: 是指由于某些重要生产投入的价格上升引起的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现象 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
动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与此消彼长,也会产生失业人口,由此造成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

3.简答: 6*6
4.计算: 2*10 '(P65 四、1 P100 四、 2 , 3 P116 二、7)
5.论述: 1*14
就是一定时期增
第二层次的货币为狭义的货币,称为 M i ,它包括作为交易媒介的通货和活期存款。

第三层次的货币为广义的货币,称为
M 2。

它包括M i 和储蓄存款D s 和定期存款Dt 。

狭义货币:M1,包括作为交易媒介的通货和活期存款( Dd ), M1是被各国货币当局严格 控制的货币量。

二.简答题
1. 用收入法、支出法( 45 °交叉线)或者投资法、储蓄法来说明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如何被决 定的。

(画图) 储蓄 —投资法
根据AE=Y ,Y=C+S ,AE=C+I ,则有S=I ,因此国民收入的决定也可以通过研究储蓄与投 资的关系来进行。

如图所示。

① 假定投资为主观投资,与国民收入变化无关,投资曲线 I 为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② I 曲线与S 曲线交于E 点,E 为均衡点, 为均衡国民收入;
③ 点的左侧, I>S ,表明当年生产的剩余产品不能满足投资支出的需要,将刺激厂商增加生 产,从而使 Y 增加;
④ E 点的右侧,S>I ,表明投资不能消化当年生产的全部剩余产品,造成产品积压,使厂商 减少生产,从而使 Y 减少。

总之,如果离开了 B 点,S 与I 就处于失衡状态,只有达到 E 点,即S=I 时国民收入才回到 均衡水平。

2. 为什么间接税计入 GDP 而转移支出不计入?
GDP 必须是按照对等交换原则实现的价值, 其价值转移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

转移支付是只有支付,而没有收回任何东西, 支付不能直接导致产出的增加,所以不能计入 中转嫁给消费者, 是要素收入以外的追加, 人可支配收入)
投资变化引起的乘数作用是因为社会的各个部门是相互联系的: 投资品增加7投资品生产者
的收入增加7消费品生产增加7,
…,7国民收入达到新的均衡水平。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
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越大。

乘数效应是双重的,即自发总需求增加时,引起均衡收入 成倍的增加,自发总需求减少时,引起均衡收入成倍的减少。

4. 乘数发挥作用的一个前提是什么?
只有当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

5. 货币的层次是如何划分的
第一层次的货币称为 M o ,是在银行以外流通的现金,也就是人们在手中持有的通货,包括 纸币和铸币。

计入 GDP 的产品和劳务必须进入市场进行交易,
所以这种
GDP 。

间接税是以成本形式计入到产品价格
因此要计入到GDP 中。

转移支付应计入 DPI (个
3. 为什么投资对国民收入有乘数作用?(放大、 缩小)
6. 商业银行是如何创造存款的?
在存准备金制度下,当中央银行发行一笔通货且流入银行后, 这意味着银行体系增加了一笔
始存款,经过银行体系的一连串的存款
一贷款一再存款一再贷款后,由此产生新增存款。

7.
有哪些因素引起IS 曲线的斜率和位置的变化?哪些因素引起 LM 曲线的斜率和位置的变
化?
IS 曲线:边际消费倾向、投资量、自发性消费支出、政府购买、自发性投资支出、税收。

影响IS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自发性的消费支出、自发性的投资
影响LM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函数。

8.为什么在产品市场上利率跟收入是反向变动的,而在货币市场上是同向变动的?
产品市场均衡时,I=S 。

现考虑国民收入增加,则储蓄增加(由储蓄函数决定),如果要恢 复均衡,投资也必须增加,而投资增加需要利率下降(由投资函数决定)。

因此二者反向变 动。

货币市场均衡时,L=M 。

货币需求函数为L=Ky+J-hr 。

货币供给一定的情况下,交易需 求KY 增加,则要求投机需求 hr 增加,因此二者同向变动。

9.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会失效?什么情况下货币政策会失效?
IS 曲线垂直时或LM 曲线为水平时,货币政策失效;IS 曲线水平时或LM 曲线垂直时,财政 政策失效。

财政政
策失效:
LM 垂直(完全挤出效应:政府购买增加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因
为由利率上升而减少的私人投资正好等于增加的政府购买)货币政策失效: 对利率的弹性为零此时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也无法增加国民收入)
1.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另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NI — AE 模型
扩展的国民收入模型:IS — LM 模型
LM 曲线:投机动机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供给量、货币需求函数。

LM 曲线不变,IS 曲线移动。

支出、政府购买以及税收等。

IS 曲线不变,LM 曲线移动。

LS 垂直(投资
三.论述题
“收入-支出模型”不考虑货币市场,仅仅考虑产品市场的均衡;“ I-SLM 模型”同时考虑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其中IS 线可以认为来自“收入-支出模型”,但该模型仅从需求角度考察,不考虑供给;“AD-AS 模型”同时从需求与供给两个角度考察,其中AD 线即由IS-L
M 中的均衡点构成
“收入—支出模型”是建立在凯恩斯交叉图基础之上的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它把财政政策和计划投资作为外生的,并证明存在一种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的国民收入决定水平,它说明财政政策的变动对收入有乘数效应。

“ IS L—M 模型”模型结合了凯恩斯交叉图和流动偏好理论的组成部分。

IS 曲线表示满足产品
市场均衡的各点,而LM 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的各点,IS 与LM 曲线的交点表示满足这两个市场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一般只能用于短期的实证分析。

且价格为外生给定的。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则既可以用来作短期分析,又可以用来作长期分析。

且价格为内生变量。

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哪些,实现这一目标的政策工具?
目标:(1)充分就业(劳动力市场)(2)物价稳定(货币市场)
3)经济增长(商品市场)4)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际市场)
工具:货币政策的工具:a.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下降, 货币供给量下降,利率上升,抑制经济增长)
b.公开市场操作(买国债增加货币供给)
c.调整法定准备金率(r上升Ms下降)
财政政策的工具:a.改变政府购买(经济衰退时, G上升Y上升)
b.转移支付(TR上升=有效需求上升丫上升)
c.税收(税率上升有效需求下降丫下降; 降)固定税上升有效需求下降丫下
d.公债(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公债在资金市场的流通影响货币供给,调解总需求)
四.计算题
1.财政赤字=财政收入(税收、负债)—政府支出(购买、转移支付)
支出法计算GDP=C+I+G —XM
收入法计算GDP=C+S+T 2 .非意愿性存货=实际产出—计划支出
C+I )
投资1变成投资2,^ I投资增加^ I,国民收入变动多少?(用乘数Ki=1-1\b )
丫= △ I*Ki
经济均衡,知道消费函数C,投资函数,求均衡时的丫
3.IS 曲线告知,LM 曲线告知,求均衡时的Y 利率
LM曲线位置:L=投资+交易
如果告知货币需求函数,告知Y,R,求具体货币需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