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深受启发,感触颇多。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的道路。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他认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这让我深刻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模式,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我们往往追求高分,却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实践能力的锻炼。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他指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能。
教育者应当善于发现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将所有学生都塑造成一个模式。
这使我想起在我们的教育中,常常会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成绩不好就被认为是“差生”。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是多么片面和不公平。
有的学生可能在学术方面表现不佳,但在艺术、体育或者社交方面却有着出色的才能。
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平台,让他们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书中还提到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源泉。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他倡导学校和家庭都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反思我们的现实情况,很多学生沉迷于电子设备和网络游戏,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新爱上阅读,让他们在书籍的海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教学方法上,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提倡通过实践、观察、思考等方式来学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让我认识到,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而不是一味地讲解,让学生机械地记忆。
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关注教师的素养。
他认为,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心得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心得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心得心得体会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心得心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血汗筑就的记念碑。
人们在这记念碑眼前,可以玲听到很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很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发;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鉴戒。
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 假如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构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末这类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惫。
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
缘由或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起不出学生的真实的豪情多是最重要的。
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致于在孩子们那里构成了一种烦闷的感觉。
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仿佛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
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样能精神得起来呢?在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留意力集中和内容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史无前例的感到疲惫,或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些。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
培养这类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托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鼓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留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腔调,用饱满的热情激起学生求知的动力。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类需要特别强烈。
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授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 有甚么题目吗? 教室里一片沉默,因而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弄懂了。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心得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心得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
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我选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我们上课时有时说"这堂课上得很没劲"。
原因也许不同,但教师讲课时激发不出学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
教师对教材讲述的含糊不清,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孩子们那里形成了一种沉闷的感觉。
教师对教材无所谓的态度,立即会传递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似乎成了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条鸿沟。
面对着难以逾越的宽度,试问学生怎么能精神得起来呢?在这样的课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内容丰富的课来学生本不需要紧张,但却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惫,也许只有下课铃才能让他们更兴奋一些。
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
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认真听着,讲述结束了,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通用9篇)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通用9篇)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篇1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教学实践中,面对学生对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动力。
培养这种愿望与学校整个教学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它的实现首先得依靠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亦是我们的重任。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有感篇2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史上的传奇英雄。
怀着敬畏,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其中“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
”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有思考力。
教师备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目标知识(学科),有关学生的知识,学科教育知识。
这些都是由上而下的进行的。
而学生学习则是从个人经验、前备知识、知识表达方式解答三方面由下而上进行的。
关于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通用22篇)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关于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通用22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通用22篇),欢迎大家分享。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篇1现任班级中一名学生马剑豪,上课不参与学习,回家不做作业,热衷电脑,思维能力较好,自称很懒,不想学习。
我与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耐心地一对一地陪做作业,沟通对一些事件的想法等,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能主动要求老师放学后留下来教他学习,改变以往对待学习的冷漠的态度。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每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
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
我们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
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给他们多一些阳光,多一个笑脸。
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
我们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篇2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
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
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对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和教育理论的一次全面阐述和梳理。
该书共分为五大部分,涉及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心理、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思考和贡献。
本人阅读了该书之后,对于人的心理和教育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该选集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本身具有学习的天赋和能力,教育者的贡献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和激发这种能力,而不是通过机械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今教育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让人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实施教育。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让读者对自己和他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例如,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文化心理学”这一概念,认
为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对个体的思维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给人们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中还涉及到音乐、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分析,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及艺术对人的情感和意识觉醒的影响。
这些观点和理念对于文化及艺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对于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位著名学者的思想和贡献,更可以从中获取到对于自身思维和行为的启示与认识,以及对于教育方法和文化艺术的深入理解。
因此,该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性的读物,更是一本可以深入思考的有价值的教育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第一章:引言苏霍姆林斯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作品《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集结了他的一系列重要著作。
本次的读后感旨在对该选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选集的内容概述本章节将对《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的内容进行概述,包括选集的篇章组成和主要主题。
选集包含的著作涵盖了教育领域的多个方面,如教育哲学、教学方法、学生发展等,旨在向读者呈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
第三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本章节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
其中包括他对儿童发展的理解、教育的目标与方法论、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等方面的观点。
第四章:选集中的经典篇章分析本章节将挑选选集中的几篇经典篇章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这些篇章的内容涉及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自主性、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等,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改革的独特见解。
第五章:对选集的总体评价本章节将对《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进行综合评价。
从思想深度、论述逻辑、实践指导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以较为客观的角度评价选集的贡献和局限性。
附件:本文档附带如下附件,供读者参考:-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的书籍封面- 选集相关的教育研究报告- 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访谈视频法律名词及注释:1. 文化大革命:指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一场政治运动,于1966年至1976年期间进行。
其目标是清除一切被定义为资产阶级或偏向资产阶级的势力,导致了广泛的社会动荡和人员伤亡。
2. 教育改革:指对现有教育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的行动。
教育改革的目的包括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等。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后的一点收获作文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后的一点收获引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一本探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经典著作,作者列夫·苏霍姆林斯基是俄罗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这本书通过苏霍姆林斯基的亲身经历和观察,阐述了一些关于儿童教育和教育哲学的重要理念。
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收获了许多有关教育的见解和体验,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和分享。
儿童是主体苏霍姆林斯基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中强调了一个主要观点:儿童应该成为教育的主体。
他认为,传统教育往往忽视儿童的需求和利益,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纪律的执行。
相比之下,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将他们视为教育过程的主导者。
这一观点对我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过去,我可能更关注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通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我意识到儿童需要更多的自由空间,以发展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要符合儿童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应该与儿童的兴趣和需求相结合。
他强调了“游戏”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游戏可以让儿童更好地学习、成长和发展。
他建议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设置学习内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创造力。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在过去,我可能过于关注课程和内容的安排,而忽视了儿童的兴趣和需求。
然而,通过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开始意识到儿童的学习应该是有趣和具有参与性的。
只有在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求的基础上,他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激励和赞扬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中还强调了激励和赞扬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注重鼓励和赞美,以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他认为,通过正面的激励,儿童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潜力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一观点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
在过去,我可能过于注重纪律和惩罚,而忽视了激励和赞美的重要性。
然而,通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我开始意识到激励和赞美是促进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乌梁苏小学何长春
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
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
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
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
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
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
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
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
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
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