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悼天王冉闵
冉魏政权建立者冉闵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冉闵
冉魏政权建立者冉闵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冉闵历史如何评价冉闵慕容恪:①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②闵性轻锐。
《晋书》:①永曾之诛羯士,亦歼其类。
无德不报,斯之谓乎!②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
③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
司马光:闵骁勇善战,多策略。
虎爱之,比于诸孙。
谢采伯:若刘渊、聪、粲、曜,石勒、虎、闵,苻生,赫连勃勃等,其凶徒逆俦,淫酷屠戮,无复人理,祸亦不旋踵矣。
张大龄:当勒追越柩於苦县时,十万晋兵无一脱者,冉闵竟足以报之。
古之建国者,深仁厚泽,累数十世,犹力守臣节,不得已而后取,盖杀一不辜而有天下,所不为,此三代所以长久也。
司马氏手刃其主,夺之寡妇之怀,安得不生此凶残以鱼肉之耶!假令宁馨之计得行,杀一勒,生一勒,况徐光辈乃欲阴翦中山以安石氏,不亦愚乎?然而早见预防,不失为人臣子之道矣。
王夫之:冉闵尽灭羯胡,而曰:“吾属故晋人,请各称牧守,奉迎天子。
”虽非果有效顺之诚,然虑赵人之不忘中国而不戴己,未敢遽僭也。
有胡睦者,称闵功德,谓晋人远窜江左而不足戴,然后闵无所复忌而僭以成。
呜呼!蔡东藩:冉闵乘石氏之敝,起灭石氏,扫尽羯胡,僭帝号,复原姓,说者谓其志不忘晋,临江呼助,设晋果招而用之,亦一段匹磾之流亚。
吾意不然。
段匹磾之害刘琨,吾犹恨其昧公徇私,不能以厌次数言,遂为之恕。
彼闵蒙乃父之余廕,受石氏之豢养,予以高官,给以厚禄,大马犹知报主,闵犹人耳,何竟不顾私恩,对宠我荣我者而反噬之?况羯虽异族,远系从同,必欲尽歼无遗,设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谓其能顾祖国,必无是理。
吕思勉:冉闵之百战百胜,颇似项籍、孙策,与石氏余孽角逐,未必会遽败,而慕容氏加入这场与它本不相关的战争,挟其方兴之势,其气完,其力厚,‘是亦其所遭之不幸也。
范文澜:①冉闵逞勇残杀,立国三年,死人无数,失败是必然的。
但是,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
慕容隽致祭赠諡,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
武悼天王
武悼天王——冉闵很少有一个历史人物像冉闵这样充满争议,以至于主流教科书因为无法定论而不得不将他忽略。
而互联网上对他的评价则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论述,可以说在那个扭曲的时代,他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扭曲的。
屠胡令是其最有争议之处,那么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他?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冉闵其人,冉闵(又作染闵)(?-公元352),汉族,字永曾,小字棘奴,父亲冉瞻,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祖先是汉朝黎阳骑督都,世代的牙门将。
冉闵是中国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后来冉魏的开国皇帝(公元350-352在位)。
死后被当时的燕国追封为武悼天王。
《晋书.载记七.石季龙下》中记载:“(石)勒破陈午,获(其父)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
骁猛多力,攻战无前。
历位左积射将军、西华侯。
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
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
拜建节将军,徙封修成侯,历位北中郎将、游击将军。
季龙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
及败梁犊之后,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
”可见其父子都年少有为,而冉闵本人也是很早就有所建树并成长为“莫不惮之”的猛将。
冉闵是胡人政权后赵羯族人石虎的养孙,后乘乱篡权,挟石鉴揽权,多次以少胜多打败各路叛军并最终灭亡石氏,建立冉魏政权自立为帝,350年,石虎庶子石祗于襄国称帝,四月,石祗两次派兵攻打邺城,被冉闵打得大败,冉魏进入全盛《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记为“卒三十余万,旌旗钟鼓绵亘百余里,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之。
”351年,冉闵围攻襄国,石祗联合鲜卑、羌人夹击冉闵,冉闵起初大败,部众大量死亡,冉闵逃回邺城,石祗乘机再次使刘显帅众七万攻邺,冉闵击败《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记为“(冉闵)尽众而战,大败显军,追奔及于阳平,斩首三万余级。
显惧,密使请降,求杀祗为效,闵振旅而归。
”后刘显杀祗及其太宰赵鹿等十余人,传首于邺,送质请命,但不久刘显复率众伐邺,闵击败之。
世无冉闵汉人已从地球上消失
很少有一个历史人物像冉闵这样充满争议,以致于主流教科书因为无法定论而不得不将他忽略。在那个扭曲的时代,他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扭曲的。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他?捧杀还是棒杀? 世无冉闵,汉人已从地球消失! 目前我所找到最早持这一观点的是清未学者荆驼写的“冉闵传”,称冉闵「振古铄今,扭转乾坤」,见《江苏》,11/12期合刊本(光绪30年4月1日),页89,104-5。 据晋朝时期的“晋·江统〈徙戎论〉”五胡乱华之前,北方迁入中原的胡人已高达数百万,很多地方超过了当地汉人人口。五胡乱华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 《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唐编《晋书》卷65《王导传》据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就是说,南迁的人超过了半数。 留在北方的人命运很悲惨。凶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如《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煌”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 当时“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残留的汉人,为了免于屠杀,纷纷筑堡自卫,与胡人对抗。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人认为的“坞堡遍地都是”,当时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个。 按鸣沙屈出土的《鸣沙石室佚书》记录:“永嘉大乱,中夏残荒。保壁大帅数不盈四十。多者不过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由此推测当时北方的汉人最多不过四百万左右。 大屠杀了多年之后,石勒估计也杀累了,听录了谋士要他建立“根据地”做“皇帝“的建议,改变策略,开始有了收降汉人做奴隶的政策,而不再一味搞大屠杀。永嘉六年(西元312年),石勒根据汉人张宾的建议,定都襄国。中原农业经济得到一点恢复。 在南方石勒长期与祖逖将军做战.祖将军死后,没人能有效的组织北方各堡与胡人对抗。西元320年前后,屈指可数的几个保壁大帅
武悼天王冉闵
武悼天王冉闵(?-352),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国时期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也作“染闵”。
冉魏建立者,350-352年在位。
以勇猛著称。
350年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
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燕王慕容儁所执,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
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一战成名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殁于此役。
冉氏家族留下一个11岁的少年——冉瞻(冉闵之父),带领所部乞活余冉闵部继续与胡人英勇战斗。
310年,石勒(此时是前赵大将)攻打河内郡,勒见两军阵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长而勇悍,精于骑射,阵前临矢石不顾。
勒赞曰:“此儿壮健可嘉!”由于寡不敌众,冉瞻战败。
石勒徙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
316年,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
公元327年,冉瞻在和匈奴前赵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
冉瞻死后,留下年幼的冉闵,他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
,此战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
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勒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有内迁的丁零,乌桓,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在战斗中屡立奇功(其间也有两次调到外地作战)。
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杀戮,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
在返迁的路上这些胡族相互进攻掠杀、抢夺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
诸胡乱中华时,北方汉人被屠杀的只留下四五百万,最主要的凶手是匈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这个民族有拿人头祭祀的习惯)。
冉闵灭羯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匈奴为主的胡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武悼天王冉闵叙述
晋惠帝是昏庸无能的皇帝,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晋惠帝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呢?” 可见其为人。
但晋武帝司马炎为何要把皇位传给愚蠢糊涂的晋惠帝司马衷呢?只因司马衷有一个聪明的儿子,爷爷非常疼爱自己的孙子就把皇位给了司马衷,希望他把皇位到时传给孙子。
弱智的司马衷非常信任他的贾南风皇后。
贾后专政后铲除异己,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大内讧。
八王之乱开始,将西晋带入了混乱当中。
令晋室国力大减,胡人遂有机可乘。
(东汉末年的大战乱几乎使整个社会毁灭,而被破坏的大多是中原富庶地区,相反对少数民族的杀伤力没有那么大。
为了解决劳动力减少的问题,统治者开始有意识的引进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入塞,充当劳动力。
少数民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带,到西晋时期,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入驻中原。
)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入主中原。
五胡乱华时期处于中国被外族侵占,北方沦陷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他是首次外族入侵中国北方沦陷。
幸得有民族英雄冉闵屠胡挽救了中国。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
)在中国的“五胡乱华”这一中国与人类历史最黑暗的时期,却有许多人被大规模地宰杀烹食。
在入侵中原的胡人中,几乎所有的胡人都没有自己的文字。
十分野蛮,许多胡人还保留着食人的兽性。
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慕容鲜卑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
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
王浚发现后,要慕容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
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
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
易水为之断流。
羯族他们行军作战没有粮草,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
夜间奸淫。
白天则宰杀烹食。
羯族对汉族的血债实在太多,在他们所建立的后赵政权中,汉族几乎到了灭族的边缘。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冉闵皇帝公元316年,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机入侵中原,大肆屠虐汉民,视汉人如犬狗,史书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入侵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匈奴、鲜卑三族最为凶恶。
公元304年,慕容鲜卑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
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这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为之断流。
至于羯族,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
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的性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
在羯族建立的后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
到冉闵灭后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左右(西晋人口2000万),冉闵解放邺城后解救了20万被掳掠的汉族女子。
这些汉族女子是被羯族人当作“双脚羊”来饲养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
其中有五万多少女虽被解放,但已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
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
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五胡乱华时代的中原是汉族的人间地狱,胡族的兽欲天堂。
历史到了这里,一个在今天几乎不为人知的雄奇人物出现了,他就是五胡乱华时期的战神天王——冉闵皇帝——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在五胡乱华、胡族大肆屠杀汉人的纷乱年代,老百姓为了活命,迁徙的流民潮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国。
华夏民族的终极亮剑——武悼天王冉闵
华夏民族的终极亮剑——武悼天王冉闵仅以此文纪念那些为民族的独立与自由而牺牲的华夏先贤,让我们永远仰望武悼天王冉闵,这位中国战士,华夏民族英雄,是他,为我们挣得了幸福生活的权利。
前年火爆荧屏的电视剧《亮剑》,使人们对一个名词深为热衷——“亮剑精神”。
按照片中主角的说法,“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
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这种精神为人们所称道,也衬托出当下这种敢于拼搏的精神所剩无几。
人们之所以仰慕汉唐,恐怕就是因为对于那个时代强悍精神的向往。
天王冉闵为民族独立与自由殉难的历史,书写了华夏民族的终极亮剑。
冉闵,初为后赵国君羯人石虎部下将领,并为石虎养子,遂改姓石。
昌黎大战中,少年冉闵首次出场,史载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
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虎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后赵镜内有内迁的丁零,乌恒,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
)冉闵在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斗中屡立奇功,拔擢高位,威震华夏。
当时羯胡暴孽,残害汉民。
后赵皇帝石勒统治时,为使胡人人口超过汉人人口,北方汉人被大量屠杀。
石勒规定汉人被称作“奴仆下才”的同时,要尊“胡人”为“国人”,违者斩。
石勒规定胡人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汉人不得反抗辱骂胡人,甚至他的开国汉臣也常被抢。
石勒死后,羯人石虎杀光石勒的子孙。
比石勒更残暴百倍的统治北方汉人,石虎本已有多处宫殿,又在长安、洛阳、邺城、襄国等地广修新宫,汉人劳工死者不计其数。
一次性抢掠汉族民间少女五万(石虎征四万多人,石虎的儿子又背着他征一万名汉族少女)。
石虎无休止的发动战争,强征五十万汉人造甲,十七万汉人造船,折磨饥饿至死者三分之二。
胡族豪强们除了行军打仗外,在和平年代也常以人肉为食,要求孩子也跟着他们学。
石虎经常去大臣家里强奸掠来的“鲜货”,将少女人头作“艺术品”,甚至连尼姑也不放过,经常和大臣一起吃尼姑肉。
冉闵并非武悼天王!一块石碑揭露了他的真实身世和子孙下落
冉闵并非武悼天王!一块石碑揭露了他的真实身世和子孙下落公元1990年秋,在河南省偃师县城关镇杏元村的东砖厂,出土了一块石碑,根据碑上文字写明时间源自北魏年间,正是考古学家和书法爱好者最喜爱的”魏碑“,所谓“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而这方魏碑的格外与众不同之处,便是记述了历史上一个转瞬即逝却威风赫赫布战四方的彗星王朝,一位常被传统史学家忽略的悲剧英雄,以及他后世子孙的下落。
他就是冉魏帝国的皇帝冉闵。
冉魏皇帝:冉闵这方石碑便是冉闵后世子孙,北魏官员冉华的墓志铭。
现藏于偃师市商城博物馆。
当时”冉“字和”染“字长期通用,冉闵在有的古籍里也写作”染闵”,而冉华在此碑文上写做”染华“。
冉华生于公元465年,死于公元524年,享年60岁,是冉闵的玄孙,官居北魏射声校尉、镇远将军之侄。
他的墓志铭里,详尽记述了冉闵的祖先来历、死后谥号和子孙下落,填补了《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典籍不曾提及的关于冉魏历史的空白。
染华碑一染华碑全貌二原来,冉闵的远祖是上古五帝之帝喾,直接远祖是周文王姬昌的少子冉季。
他的父亲冉良12岁时被后赵军队俘虏,被石虎强迫收为养子,改名为”瞻“,28岁时在进攻匈奴前赵政权时战死。
后赵皇帝:石虎冉闵自幼才干出众,得石虎重用,成为后赵大将,在石虎死后夺取后赵政权,自立为帝,建立冉魏帝国,并追谥自己祖父为“隆元皇帝”,父亲冉瞻为“烈祖高皇帝”。
冉闵屠尽几十万羯人,并下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对四方胡族政权宣战,招致他们围攻,血战两年,兵少粮竭,终于在廉台之战寡不敌众,被鲜卑燕国俘虏,被执送至燕都薊城,燕王慕容儁责其“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冉闵对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況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称帝邪!」气壮山河,掷地有声。
慕容儁大怒,狠狠责打冉闵三百鞭,一边分遣诸将攻略魏地,魏国太子冉智闭邺城拒守,城外疆土皆降于燕。
冉智一边假意谈和,一边又以传国玉玺为质,向东晋求救。
慕容儁不久将冉闵斩首于燕旧都龙城,当地大旱、蝗灾,慕容儁认为是冉闵鬼魂作祟,遣使祀之,谥曰“武悼天王”。
正史中对冉闵的评价
正史中对冉闵的评价众所周知,五胡乱华是一段血腥黑暗的历史,纯粹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来看(不涉及现今的民族关系),冉闵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正史中对冉闵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正史中对冉闵的评价第一,冉闵诛胡实质上是十六国时期胡汉矛盾长期积累并激化后的表现。
首先,冉闵为什么要诛胡?因为胡人反对他;那为什么胡人反对他?因为冉闵是汉人;那为什么冉闵是汉人就要反对他?因为胡人对汉人太残忍,胡人害怕身为汉人的冉闵报复他们。
由此可见,冉闵诛胡是胡汉矛盾激化后的必然结果,反映出后赵时期胡汉矛盾的尖锐深刻。
第二,冉闵诛胡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个人政治目的,而非民族大义,目的在于获得汉人支持,同时预先消灭胡人部分有生力量,以图建立起自己的统治,这一点,我们无须讳言。
冉闵的这一动机,肯定算不得高尚,但也算不得低劣,是一个中性概念,这样看来,冉闵肯定不能算是民族樱雄(审核词组),因为他没有那么伟大高尚的情怀第三,应该承认,冉闵诛胡是受到中原汉族人民支持的,《晋书》记载显示,中原各地汉民在获知冉闵杀胡后,都纷纷响应冉闵诛杀胡人:“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意即:“对于屯据四方各地的羯人,当地的汉人都遵照冉闵的檄书诛杀之。
” ;《晋书》记载冉闵积极准备诛杀胡人时,结果凡是路程之内的汉人闻讯都踊跃前来,并积极追随冉闵诛杀胡人:“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可见当时汉羯矛盾早已不可调和。
说的更明白一点,是冉闵的一道杀胡令把汉人积压多年的屈辱和怒火给爆发出来了,大面积的仇恨一旦被点燃,遂在社会上迅速大面积蔓延,如同开闸的瀑布一样不可遏止,导致各地汉人争相击杀胡人(主要是屠杀汉族最烈的羯人和匈奴人,即“胡羯”),可见所谓“冉闵诛胡”,其实应该叫做”汉人诛胡“,虽然诛胡由冉闵发动,但是主要参与者还是各地普通汉族百姓,所以本质上其实是民族复仇行为,是一个长期受着侵略迫害屠杀的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自发复仇行动。
古代的英雄人物及事迹
古代的英雄人物及事迹1.(精忠报国)岳飞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英雄事迹: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
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
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
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
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在宋、元、明三朝,备受尊崇。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2.(碧血丹心)文天祥文天祥,原名:云孙,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道号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
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中国历史千古猛将大排名!
中国历史千古猛将大排名!在此声明,此次排名为正史“猛将”排名,演义小说里的人物不做考虑。
1.项羽(前232年-前202年),芈(mǐ)姓,项氏,名籍,字羽,中国古代中国著名将领及政治人物,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时被楚怀王芈心(或称熊心)封为鲁公,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项羽身长八尺有余(《汉书》中记载为八尺二寸),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项羽的勇武天下无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国数千年来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2.李存孝(?~894年),代州飞狐现灵丘(因唐代“灵丘道”亦称“飞狐道”)人,本姓安,名敬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
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
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
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个。
古人言“王不过项,将不过李!”项,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李,指的就是李存孝。
他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地位相当于《说唐》中的李元霸,天下无敌。
野史中曾说李存孝引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合。
3.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
以勇猛著称。
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其《杀胡令》更是让他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他的勇猛无敌。
4.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被误解的汉族英雄冉闵 冉闵做了几年的皇帝?
[键入文字]被误解的汉族英雄冉闵冉闵做了几年的皇帝?被误解的汉族英雄冉闵:很少有一个历史人物像冉闵这样充满争议,在五胡逐鹿中原,北方汉族几近卒灭之际,他被称为楚霸王转世,拯救北方汉民于水火之中,而对中原少数民族实行种族灭绝的铁血政策,又使他成为后世诟病的屠夫。
即使在今天,主流的教科书因无法为其功劳和罪孽准确定位而不得不将其忽略。
冉闵父冉良,滑州内黄人,自幼习武,11 岁时就已统率起族人与胡人作战,熟于骑马,多力善射,勇而无惧,任乞活陈午部将,其曾率族人从魏地(河南)过江奔东晋,要求晋室出兵北伐,未果北返,但这次南行受了东晋“建节将军”的封号,史料记载,河内之战时,面对数十万凶奴、羯胡的攻城大军,其于两军阵前,射杀刺死敌军多人,阵前观战的石勒大惊,勒奇之,赞曰:“此儿勇健可嘉”,后被俘,收为养子,故冉闵又称石闵。
冉闵,小字刺奴,又有史书说其名路,325 年出生,兰陵郡长大,自幼性格果锐,善谋略,多策略,及长身长八尺,勇力绝人,攻战无前。
后赵在北方壮大后,石闵随后赵军队征战,在攻打鲜卑和西羌及平服凶奴余部的战争,建立了军功。
石闵利用手中掌握的军权,开仓放粮,赈济汉族饥民,得到了广大深处社会最底层的汉族人民的支持。
石虎死后,后赵陷入内乱。
靠四十万汉人尸肯修建起来的后赵皇宫发生不明原因的火灾(襄国宫殿倒时明确史料为冉闵所炼烧死),大火烧了一个多月。
石闵借此机会,放出石虎从全国各地的抢掠十万汉族妇女,很多人已经无家可归了,冉将之许自已的部下与高力汉族卫士,收卖人心。
随着后赵权力核心的斗争不断升级,石闵奋而一击,建立了大魏国,并复归冉姓,史称“冉魏”。
冉闵虽在胡人政权中任职,却始终不忘自己是个汉人。
在那个五胡纷争的时代,北方的汉人成为名义和事实上的最低等人群。
公元349 年五月,冉闵扶立傀儡石遵,使其“杀世自立”。
石冲闻之,帅戍守幽州的1。
东晋十六国 冉魏宰辅执政列表
东晋十六国冉魏大单于列表
东晋十六国冉魏太宰列表
东晋十六国冉魏大司马列表
东晋十六国冉魏太尉列表
东晋十六国冉魏司徒列表
东晋十六国冉魏司空列表
东晋十六国冉魏尚书令列表
东晋十六国冉魏尚书左仆射列表
东晋十六国冉魏尚书右仆射列表
东晋十六国冉魏中书监列表
东晋十六国冉魏中书令列表
东晋十六国冉魏大将军列表
东晋十六国冉魏侍中列表
参考资料:《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晋书》、《资治通鉴》、《二十五史补编-伪赵将相大臣年表》。
伟人对冉闵的评价
伟人对冉闵的评价
冉闵出生于中国古代,即传说中“五虎上将”之一、东汉文成帝刘伯温麾下的名将冉闵。
虽是小小将军,但他凭借完美的军事智慧和极高的英勇气概,受到历史上许多伟人的
评价,被誉为“和王者一般的伟大将领”。
司马迁将冉闵的事迹写入《史记》中,详细记载了他的英勇谋略,表达了他色厉内荏
的胸怀。
东汉名将马踊以其驰骋沙场、不顾重任和险境而发奋抗敌的精神,见证了冉闵的
军事能力和勇敢的精神。
由于其无比的英勇,冉闵被后人誉为“将军榜样”。
《资治通鉴》中,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提到了冉闵:“他敢于大举入侵,果敢赤胆,
不畏强敌,性有过人之处,威耀天下!战争,他是胜者;克敌,他也是胜者!”这句感人
的赞美也是对冉闵英勇无畏的最高赞誉。
南宋名将李剑在《李剑临战文集》中提到了冉闵:“冉闵以气勇居上,大贤良将一条,野旷时见新星,马加将军星纵横。
莫怪他后无继,百官不肯让他来。
”此处,李剑明显地
以冉闵为榜样。
以上典籍中的评论表明,冉闵是一位勇猛而英勇的将军,在古代军事历史中能拿得出手,深受历史上众多伟人的赞许。
古人云:“昔有三英,今犹为形,荆轲射焉,冉闵军焉;颜良诛焉,鲁肃帅焉”。
对冉闵的赞颂,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古代-十六国历史事件(公元304~439年)
中国古代-十六国历史事件(公元304~439年)十六国五胡十六国又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
由于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期间(304-439),五胡大举侵占古华夏故地,故又被后世称作“五胡乱华”时期。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胡、氐、羌;十六国指主要的五个北方内迁民族在中国北部及蜀地建立的政权,其中封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16国,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
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北魏、冉魏、西燕、高氏高句丽(中国)、吐谷浑、谯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16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诸政权列表匈奴:前赵、北凉、夏鲜卑:吐谷浑、段部、宇文部、前燕、代国、北魏、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羯:后赵氐:仇池、成汉、前秦、后凉羌:后秦、宕昌、邓至汉:东晋、前凉、冉魏、西凉、北凉、桓楚、谯蜀、北燕高句丽:北燕、高句丽丁零:翟魏其余政权:丘沈、胡亢、杜曾、虚除权渠、司马保、句渠知、陈安、慕容仁、侯子光、范贲、黄韬、段龛、刘显、刘芒荡、张琚、段勤、王午、苏林、吕护、刘康、李弘、张育、鮮于乞、康宁、刘黎、魏揭飞、法长、窦冲、张超、苻广、张翘、王始、曹龙、司马顺宰、白亚栗斯、刘虎、曹弘、彭利和五胡乱华五胡乱华,是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正统政权对峙的时期。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
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开启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永嘉之乱永嘉之乱是指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
晋初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
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
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
历史上的冉闵生平与事迹-19页精选文档
历史上的冉闵生平与事迹简介冉闵(rǎn mǐn)(又作染闵)(?-公元352),汉族,字永曾,小字棘奴,父亲冉瞻,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祖先是汉朝黎阳骑督都,世代的[1]牙门将。
冉闵是中国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后来冉魏的开国皇帝(公元350-352在位)。
•中文名:冉闵•别名:石闵,染闵,李闵•国籍: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民族:汉•出生地:兰陵郡•出生日期:公元322-324年间•逝世日期:公元352年6月1日•职业:武将养息出身石氏养息[2]永嘉四年(庚午,公元310年)秋季,七月,汉楚王刘聪、始安王刘曜、石勒和安北大将军赵国,在怀县围攻河内太守裴整,朝廷诏令征虏将军宋抽救援怀县。
石勒与平北大将军王桑阻击并杀死宋抽。
河内人抓住裴整投降,汉主刘渊让裴整担任尚书左丞。
河内郡督将郭默收拾裴整的残余部众,自己担任小城堡主,刘琨任郭默为河内太守。
《晋书》记载,“[3](石)勒破陈午于河内,获瞻,时年十二,命(石)季龙子之。
”冉瞻即冉闵的父亲。
年少有为史书记载:[4]“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
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
拜建节将军,徙封修成侯,历位北中郎将、游击将军。
季龙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
及败梁犊之后,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
”声名初显晋成帝咸康四年(戊戌,公元338年),五月,后赵王石虎因为前燕王慕容没有会合后赵的军队攻击段辽,却独自占有掳获的民众和畜产,因而打算讨伐他。
太史令赵揽劝谏说:“岁星正当燕国的分野,出师必然无功。
”石虎发怒,鞭击他。
五月戊子(初九),后赵军进逼昌黎郡的棘城。
前燕王慕容打算离城逃亡,军中将领慕舆根、玄菟太守、河间人刘佩及大臣封弈等人的劝谏下,坚守。
后赵军从四面如同蚂蚁一样攀登城墙,慕舆根等昼夜力战十几天,后赵军不能取胜。
任辰(十三日),后赵军退却。
慕容派儿子慕容恪率领二千骑兵追袭,后赵军大败,斩获首级三万多。
后赵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只有游击将军石闵(即冉闵,下同)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
冉闵
冉闵冉闵(?-352年),亦作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
以勇猛著称。
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人物生平一战成名冉闵,字永曾,小字棘奴,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
父亲冉良,字弘武,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
其祖先曾任汉朝黎阳骑都督,累世为牙门。
后赵明帝石勒攻破陈午,俘获冉良,当时他十二岁,石勒命石虎收他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
冉良勇猛多力,攻战无敌。
历任左积射将军、西华侯。
冉闵年幼时就果敢敏锐,石虎如同对待孙儿般抚养他。
待他成年后,身高八尺,善于谋策,勇力绝人。
授建节将军,改封修成侯,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
咸康四年(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石虎在昌黎之战中失败,惟冉闵一支军队人马齐全,由此他功名大显。
打败梁犊后,威望更高,胡夏各族宿将无不畏惧他。
拘杀石遵永和五年(后赵太宁元年,349年),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
石世在位三十三天,石虎第九子石遵废石世自立为帝。
当初,石遵从李城出发时,曾对冉闵说:“努力吧!事情成功后,让你做太子。
”不久却立石衍为皇太子,冉闵颇感失望,自认为功高一时,企图掌握朝政,石遵顾忌这一点而不能任用他。
冉闵担任都督后,总管内外兵权,便安抚殿中将士和原东宫的高力一万余人,把他们都申报为殿中员外将军,进爵为关外侯,赐给他们宫女,树立自己的恩德。
石遵并不惧怕他,而更改了题名及其褒贬评价来抑制冉闵的势力,很多人都产生了怨气。
又采取了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的计策,对冉闵有几分疑惧,渐渐夺取他的兵权。
冉闵更加流露出不满,孟准等人都劝谏石遵杀掉冉闵。
同年(349年)十一月,石遵召石鉴等进宫,在郑太后面前议论此事,都请求杀冉闵。
郑太后说:“从李城回师进京,若无冉闵岂能有今日!他略微有些骄纵,不可动辄杀他。
历史上冉闵是谁
历史上冉闵是谁冉闵是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被称为冉闵大帝,死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他的后人也称他为平皇帝。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冉闵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冉闵的简介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
以勇猛著称。
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冉闵杀胡令的故事“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这就是震惊内外的闵冉杀胡令。
关于这件事情的史料记载有很多,众说纷纭,看法、评价不一。
要想真正了解整个故事的发生始末,就必须完全还原当时事情发生的背景。
但是,历史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只能靠史料记载的细碎字句,来推敲故事发展的细枝末节。
或许是应了“赢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道理,关于“杀胡令”事件的记载,无一不在批判冉闵的凶狠残暴,冷酷无情。
诚然,不论男女老幼,斩杀二十余万胡人,血洗城池这样的做法确实心狠手辣了点,但是在这血腥的故事背后是否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呢?生为汉人,却长于胡人间的冉闵,其实一直在胡和汉之间游走,心思飘忽不定,左右摇摆。
一则石虎曾宠爱于他,待他不薄;再则自己是汉人,身体里流着的是汉族血统。
就在他摇摆不定之际,胡人对他心生猜忌,意欲除之。
孙伏都率兵三千于殿中,他感觉自己的性命受到了威胁,决定先采取行动。
原本并未打算全城屠杀,但是,当“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的命令下传之后,胡人竞相逃出城去,他才在冲动之下颁布“杀胡令”。
当然也有人评价说,这不是他的莽撞之举,而是为了巩固之后的地位的计谋。
不管怎么说,这种毫无道德毫无仁心的种族屠杀,都无法逃脱历史的制裁。
冉闵是怎么死的一代战神冉闵死于公元352年,即冉魏政权建立两年,他本人登基为帝两年之后。
冉闵真的是汉族英雄吗?为什么帮助汉人杀胡人?
冉闵真的是汉族英雄吗?为什么帮助汉人杀胡人?本文导读:这段话读起来,正气郎朗,大义凛然,感觉冉闵是在拯救汉民族于危难之中。
若没有冉闵出现,汉人就被“胡人”给杀光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冉闵并没有杀胡拯救汉人的思想基础。
冉闵是汉人。
但是,他爹冉良12岁时就被羯族首领、后赵武帝石虎当干儿子养了起来。
冉闵是出生于石虎的家庭里,而且冉闵出生以后,石虎一直对这个养孙非常宠爱。
也就是,他从小生活的环境就是少数民族羯族的帝王家庭,受到的教育也都是羯族的教育。
他与汉族基本上没有文化交集,他可能同情汉人吗?其次,冉闵在长大后征战过程中,多次屠杀汉人。
最典型的是咸康五年(339年),冉闵随石虎和东晋作战,进犯荆州和扬州。
冉闵在沔南打败了东晋军,杀死了东晋将军蔡怀,屠杀了不少汉人。
第三,冉闵一生从未做过保护汉人的工作,在捐税上,从来没有减免过,反而是多次抄掠。
同时,他也没有保护过弱小的汉族妇女儿童。
从小编的分析可以看出,说冉闵保护了汉人,那是一句谎言。
那么,冉闵为什么要颁布《杀胡令》呢?其实,冉闵这样做,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罢了。
首先,冉闵这样做,是为了掩盖他屠杀收养他的祖父一家的事实。
冉闵被石虎当乖孙子养大。
石虎去世后,太子石世继位。
石世只当了33天皇帝,便被弟弟石尊废掉。
石尊自立为帝。
石尊当时为了拉拢冉闵,曾对冉闵说:“你好好跟着我干,将来我立你为太子。
”但是石尊登位后,食言了,立了自己的儿子石衍为太子。
这让冉闵心里很怨恨。
后来他联合李农等人,杀掉石尊。
石尊死后,石尊弟弟石鉴继位。
石鉴封冉闵为大将军,却又在暗中提防他。
于是冉闵又联合李农等人抓捕石鉴并杀掉。
后来,还把石家老小全部屠杀干净。
也就在这时候,冉闵颁布了《杀胡令》,提出:只要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文官都会进位三等,武职都任命为牙门。
这样一来,一天之内,有数万胡人被杀。
冉闵还亲自率军屠杀胡人(主要是羯族),不伦贵贱长幼男女都杀,几天下来,就杀了20多万羯族等少数民族。
冉闵是怎么死的
冉闵是怎么死的冉闵,魏郡内黄人,十六国时期称冉闵大帝,国号大魏,死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下面店铺分享了关于冉闵的死因,一起来了解。
冉闵的死因前燕慕容俊三年(魏永兴二年,351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前燕军在廉台(今河北无极东北)、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击灭冉魏的战争。
352年正月冉闵终于攻克了襄国,后赵残余势力至此基本被消灭,从而终于得以腾出手来对付此前一直无暇顾及的前燕,遂率领部队离襄国北上,活动于北方边境的常山、中山诸郡,一边四处搜集粮食,一边查看地形,准备抵御燕军南下。
4月,已经夺取了幽州的燕王慕容儁决心灭亡冉魏,吞并中原。
他派慕容恪及相国封弈向冀州讨伐冉闵,干系冉魏命运的决战就在安喜首先拉开了序幕。
当时冉闵兵少,全军不过1万人左右,且多步兵,燕军约10万人,尽为骑兵,双方兵力对比极为悬殊,且为野战对决,因而大董闰和车骑张温都劝说道:“鲜卑乘胜锋锐,且彼众我寡,请且避之,俟其骄惰,然后益兵以击之。
”,冉闵闻言大怒道:““吾欲以此众平幽州,斩慕容俊;今遇恪而避之,人谓我何?”,司徒刘茂、特进郎闿相互说道:“吾君此行,必不还矣,吾等何为坐待戮辱!”于是全部都绝望自杀了。
冉闵遂不纳董闰、张温之言,而率军进驻于同中山近在咫尺的的安喜,准备在此同燕军进行决战,慕容恪也随即率军追至(《资治通鉴》:“闵军于安喜,慕容恪引兵从之。
)(《晋书》:“俊遣慕容恪及相国封弈讨冉闵于安喜”),冉闵率军与燕军在安喜等地的平原上连续激战,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
这时,燕主慕容俊又率主力南下,进驻中山,准备会同慕容恪军合围冉闵:“俊如中山,为二军声势。
”,冉闵闻讯大惊:“闵惧,奔于常山”。
冉闵随即修改作战计划,而率领部队向常山方向南撤,决意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将燕军引向廉台的临水与多丛林地带交战,企图利用那里的有利地理环境扬长避短,以相对劣势的步卒击败鲜卑铁骑,同时,廉台位于常山方向,常山太守苏彦的部队可前来接应。
慕容恪也紧追不舍,魏军且战且退,一路连续多次击退慕容恪的追击,方才得以顺利撤到泒水南岸的魏昌附近扎营,慕容恪旋即也南渡泒水,和冉闵对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战成名少年——冉瞻(冉闵之父),带领所部,此战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
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勒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有内迁的丁零,乌桓,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在战斗中屡立奇功(其间也有两次调到外地作战)。
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杀戮,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
在返迁的路上这些胡族相互进攻掠杀、抢夺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
诸胡乱中华时,北方汉人被屠杀的只留下四五百万,最主要的凶手是匈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这个民族有拿人头祭祀的习惯)。
冉闵灭羯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匈奴为主的胡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建立政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
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
先后经历六场恶战。
(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6)六战又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
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
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
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
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
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
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死难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
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
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包围。
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和敌人拼命,一直杀到最后一人……燕将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前燕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
【“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
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
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
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正史记载,决非杜撰)。
冉闵死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
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
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
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
晋将自杀谢罪。
由于冉魏王朝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
后来统治北方的北魏(鲜卑王朝)在史书上把冉闵大骂一顿,而后代又只能根据以前遗留的资料来整理。
所以,某些太监史学家据此强调冉闵的杀胡,而不说明冉闵杀胡的原因。
想想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无月不战,日日相攻。
杀胡令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死,石世即位。
同年五月,石遵得到冉闵支持发动政变推翻石世。
起初,石遵答应立冉闵为皇储,后来却立石衍为皇储,引发冉闵的不满。
孟准等人劝石遵诛杀冉闵,石遵便与其兄石鉴及母亲郑樱桃商议,郑樱桃认为石遵之所以能够即位,冉闵有功劳,不可杀他。
会后,石鉴将此事密报冉闵。
冉闵遂联合汉族将领李农和王基推翻并诛杀郑樱桃与石遵,改立石鉴。
冉闵被任命为大将军,并掌控大权。
石鉴即位后,胡汉两族间的矛盾逐步走向激化,胡人不断掀起暴动和兵变。
350年,石鉴欲杀冉闵,事败后反为冉闵和李农所杀。
冉闵杀石鉴之前,发布了《杀胡令》和《讨胡檄文》致书各地,从而引爆了汉族人民积压了近半个世纪的国仇家恨,点燃了汉族人民的复仇反抗怒火,冉闵宣布:“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于是汉族人民对胡人进行空前规模的民族复仇,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史载当时的全国各地方的汉族人民“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头发略有发黄者亦有半数被杀,史载仅邺城即有二十余万人被杀。
其后建立魏国,依然建都于邺城(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改年号永兴。
冉闵遣使临江告东晋:“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
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
”由于冉闵已称帝,无法得到东晋支持。
在杀胡令前夕,随着后赵统治的逐步瓦解,胡汉两族间矛盾开始趋于激化,而当时冉闵发动政变袭杀石遵并夺取了政权,改立石鉴,并立即对后赵朝廷进行了重新改组,清洗了一批胡人官员,转而将一批汉族官员特别是汉族知识分子安插到要害职位上:“鉴乃僭位,大赦殊死已下。
以石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李农为大司马,并录尚书事;郎闿为司空,秦州刺史刘群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卢谌为中书监。
”而胡人由于以往对汉族人太残忍,因而非常惧怕汉人上台后会乘机报复,因而冉闵的夺权及对后赵朝廷的汉化改组,遂引起各地胡人将帅、部酋的强烈反对,这时各地胡族势力就已经纷纷聚集重兵屯于各方重镇,觊觎以邺城为中心的河北河南一带,对冉闵的根据地邺城形成了四面包围之势,大战已经是一触即发。
而以石祗为首的外地羯族势力则下手更早,早在杀胡令之前,石祗羯族集团就已经与羌族氐族势力联合起来讨伐冉闵:“时石祗在襄国,与姚弋仲、苻洪等通和,连兵檄诛闵、农”,准备进攻邺城。
邺城内部,胡人也是不断掀起兵变,先是“鉴使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夜诛闵、农于琨华殿,不克,禁中扰乱。
鉴恐闵为变,伪若不知者,夜斩松、才于西中华门,并诛石苞。
”,接着是“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诛闵、农,闵、农杀之。
”再接着,胡人掀起更大规模的暴乱:“龙骧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伏于胡天,亦欲诛闵等”,这就引起了矛盾的彻底大爆发。
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
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
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骑兵。
还有数万后续部队)包围。
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战斗经过本文从略),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机械地和敌人拼命,掩护随军的其他重要官员撤离战场,一直杀到最后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
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
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
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正史记载,决非杜撰)作者语:冉闵壮志未酬,天地为之大恸,可惜上天既然体恤冉闵的用心,为何不干脆赐他胜利的结局。
350年,石虎庶子石祗于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胡人将官纷纷响应。
350年1月,后赵汝阴王琨及张举、王朗率军七万伐冉闵,冉闵率骑兵千馀与战于城北,大破之,石琨等大败而去;350年6月,六月,石琨又率大军10万进据邯郸,后赵镇南将军刘国自繁阳会之,冉闵又率军大破之,死者万余人,刘国还繁阳;八月,后赵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集中约30万主力于昌城,将攻冉闵,冉闵率军反击,战于苍亭,后赵军全军覆灭;351年二月,石祗联合鲜卑、羌人夹击冉闵,冉闵因屡胜而轻敌,导致大败,部众大量死亡。
此战后,冉闵所据的徐州、豫州、兖州和洛阳归降东晋,东晋势力于是重返中国北方。
冉闵继续与胡人攻战。
期间冉闵诛杀齐王李农及其三子。
351年,石祗部下刘显在阳平之战中为冉闵击败,被杀三万余人,被迫投降冉闵,并回军杀死石祗,从而后赵灭亡。
七月刘显又背叛冉闵,自称皇帝,并率军攻冉闵,为冉闵所败;352年正月,冉闵率领8000骑兵攻克襄国,杀刘显,至此后赵残余势力基本被消灭,但前燕军攻势日急,前燕慕容恪率10万骑兵进攻冉闵,追至廉台(今河北石家庄东部无极县东北),而冉闵手下仅有8000兵,起初冉闵出击,十战十胜,后陷入鲜卑大军重围,冉闵突围东走二十馀里,坐骑朱龙突然死亡。
冉闵于是被赶上的前燕兵所俘。
前燕大军随即进围邺城,邺城守军艰苦抵抗鲜卑军达100多天,粮尽援绝,人相食,八月邺城陷落,冉魏灭亡。
冉闵被送于蓟城(今天津市蓟县),前燕国王慕容俊企图乘机嘲笑冉闵,道:“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大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慕容俊恼羞成怒,令人鞭之三百,“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
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
是岁永和八年也。
”(肆行劳祀曰”悼“;年中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这里的“悼”,意指“年中早夭”,表示同情、悼念,“武”为美谥,意为武勇过人,演义小说《五胡录》则以为“武悼”是慕容氏对冉闵的恶谥,误也,因为“肆行劳祀”是指穷奢极欲、荒淫无耻,而冉闵即便穷兵黩武,也应与“肆行劳祀”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