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答案终稿文法自己整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整理版)自然辩证法绪论一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答: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在当代,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已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包括内核学科与外核学科两大部分,内核学科是它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个学科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
自然哲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属性的哲学学说。
这种哲学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存在与演化,即自然界万物由什么构成?如何存在?联系方式是什么?如何演化发展?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对科学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
一是静态的分析科学,把科学看做事有研究成果组成的知识体系,分析他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二是动态的分析科学,将科学看做是一个依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的探索的过程,考察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怎样对它进行检验与评价。
技术哲学是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技术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
主要的研究内容:1,技术的定义和技术的本体论地位;2,技术认识的程序论;3,技术知识结构论;4,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5,技术与文化;6,技术价值论与技术伦理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国外与这个领域相对应的是STS,这是一个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科学技术史是以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历史演进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一系统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答:系统较为全面的定义应该具有如下涵义:(1)一切系统均由多个元素(至少是两个元素)组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2)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且联系具有某种确定性,形成一定的结构,人们能够据以认识该系统,并与其他系统相区别。
就是说,系统具有相关性的特点;(3)系统的多元性与相关性,产生了系统的整体性,具有整体的结构、整体的形态和整体的边界,并以整体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整体的特性或功能。
自然辩证答案整理版
绪论一、名词解释: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人和自然关系出发,论述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简答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它包括那些研究内容?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人和自然关系出发,论述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2.学习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和技术工作者有何意义?答:一、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科学世界观与历史观、文化的认同感高于经济的认同感、认清历史趋势,坚决反对民族分裂。
二、有助于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三、有助于了解科技发展规律;3. 从古代到现代,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1.古代朴素自然观----自发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带有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缺陷,包含了以后分裂的种子。
2.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神学=科学。
宗教神学的自然观:世界上一切都是神创造出来的;人活在世界上不仅没有幸福,而且就是为了“赎罪”,以便死后升入天堂。
3.近代形而上学和机械论自然观----克服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缺陷,但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把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统一的客观辩证法的规律,用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把它们作为统一的物质世界加以考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区别于其他自然观的特点。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强调自然与人、社会的统一,把人和社会包含在自然的概念之中,而且还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出发,在对自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主体性因素,阐发了“人化自然”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学说。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领域?A.自然观B.科学观C.艺术观D.技术观答案:C.艺术观2、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B.自然观、科学观、艺术观C.自然观、历史观、技术观D.自然观、社会观、技术观答案: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A.提高生产效率B.促进文化交流C.推动经济发展D.加剧社会矛盾答案:D.加剧社会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的实践意义包括哪些方面?A.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B.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C.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D.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案:ABCD2、下列哪些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畴?A.宇宙的产生和发展B.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和方法C.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演变和进步D.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答案:ABD三、简答题1、请简述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技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其发展是有历史条件的;第三,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精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请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环境;第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自然辩证法最终答案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答:概念:(1)基本概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2)起源。
‚自然辩证法‛一词,最初是恩格斯为其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的部分手稿所定的一个归类题目,其本意是‚自然界的辩证法‛,以后它的研究对象从自然科学技术注解扩展至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3)关于自然的观点。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自然界是一切事物的本原,人类本身就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并从自然界那里取得生存与发展的资料的;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科学,对自然界的改造产生了技术;人类社会就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同发展起来的;近代以后,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4)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5)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研究和考察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和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这里的‚自然‛,既包括‚天然自然‛,也包括‚人工自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6)研究基本内容。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观、科学技术工程观、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
(7)在中国的演变。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我国就出现了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组织,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自然辩证法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不断更换着存在的形态,在理论上不断走向成熟。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 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2 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P23)3 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 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 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 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P39)3 6*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 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 2,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P49)3,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P52) 4,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P70)3,生态危机的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整理1、自然辨证法创立的科学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说自然辨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答:(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学基础是自然科学。
近代后期的科学家们冲破了传统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的束缚,自然科学取得了一系列划时代的发现,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这一系列划时代的重大发现包括:天文学的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地质学的赖尔地质渐变论,生物学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化学的道尔顿原子论、维勒人工合成尿素、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等等,从各个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辨证的发展过程。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是因为自然辩证法具有独特的学科功能,对于丰富和字眼辩发展马克思注意哲学和指导科学技术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自然辨证法提供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在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和着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迎接新挑战和新机遇,研究新现象和新问题,自然辨证法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从而也表明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又是不断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换言之,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不仅有其悠久的科学技术历史渊源,而且它的创立和发展,都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2、自然界各种自然物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答:自然界在其存在方式上具有物质性亦即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又具有系统性。
也就是说,相信自然界在其空间结构上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整体,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物都是以系统和层次的方式存在着的,各类自然系统又都具有整体性、有序性、相对性、层次性等基本形式,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概莫能外。
这种崭新自然观无疑也是当代一切科学技术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基本形式:系统和层次。
(1)系统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或基于要素的原因,或基于结构的原因,或基于环境的原因,或同时基于这三者。
①被改造了的要素的素质,是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带答案详尽版
一、绪论1.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主要内容答:研究对象: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主要内容:自然观(系统、生态),科技观(科技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
二、自然观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p15论述题)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大特征是:唯物论与辩证论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
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机械和形而上学,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2.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P41)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3.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答:自然系统的结构是指自然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现为系统内部的组织形式、联系方式或秩序。
功能指整体所具有的特性和能力。
“自然辩证法终极版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Pirate captain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2、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一、古希腊自然观的内容:(1)用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
(2)追求逻辑的完满。
(3)对自然的认识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4)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他既注重逻辑的严谨,又注重经验事实,从亚里士多德之后,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二、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猜测性、朴素性、直观性、唯物性、辩证性。
三、古希腊自然观的意义: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的进步。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的问题。
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得它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3、形而上学自然观是在怎样的科学背景下产生的?产生的原因:由于科学发展水平所限,经验材料不足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的内在联系。
要进行分析,就必须把自然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暂时割断它同其它事物的过程的联系,把它看成是孤立和静止的。
自然辩证法讨论问题[终稿]
讨论问题1、真正的自然观应该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2、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在中国科技发展中是否起到了阻碍作用(论“易经阻碍了中国人的科学思维”扬振宁语)?3、古代东西方自然观的异同。
4、如何看待科学造假?5、计算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影响?6、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是使人类生活更好还是使人类走向毁灭?7、阻碍中国当前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8、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的主要障碍是什么?9、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互动关系是什么?10、科学建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作用。
11、从大学的历史看大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12、科技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13、树立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具体指那些方面。
14、现代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矛盾。
15、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16、如何看待伪科学和民间科学。
17、我国对于科学研究政策的演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
18、如何有效防治学术腐败。
19、如何理解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20、如何看待大学教授的科研与教学所投入精力不同的现实。
阻碍中国当前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中国人民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科学技术是在中国现代化中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马、恩曾经详细地研究了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转变中的作用这方面他们有许多光辉的论述,例如: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儿印刷术则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杠杆......然而当今中国在各个科学领域,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出现了较大差距。
曾经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为何在近几百年中与世界科学的轨道偏离了?在我们看来,阻碍当今中国科学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能力方面: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人才选拔的基数上,中国有着绝对的优势,然而如今科研的问题不是成果多少的问题,问题体现在创新领域的层次上,外国有了什么先进东西,中国可以很快模仿出来,并且也可以批量生产出来。
自然辩证法答案
自然辩证法答案1、自然辩证法是由恩格斯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现已被拓展为包括下列分支学科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研究领域:①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论、方法论;②科学观、自然观、方法论;③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④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
2、自然辩证法与具体自然科学的关系是:① 一般与一般的关系;②特殊与特殊的关系; 33、直觉思维的明显特征在于:①,非逻辑性、突发性、想象性;②,非逻辑性;创造性、联想性;③,非逻辑性、意外性,偶然性;④,发生的突发性、过程的突变性、结果的突破性。
4、自然界的演化,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及人类的起源和演化;② 宇宙和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人类起源和演化;③ 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演化;④宇宙和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5、认识客体是指:①纳入认识主体对象性活动结构的一切物质客体;然界存在物;④自然界一切生物体的总和。
6、近代科学发展史上,主张理性主义方法作为科学研究主要方法的科学家是:①,英国的休谟;②,法国的笛卡儿;③,意大利的伽里略;④,英国的培根。
7 关于进化与退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进化和退化相互包含B. 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C. 进化与退化互相排斥D. 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8、科学方法论认为,建立科学假说应该遵循解释、简单、对应与①,典型性原则;②,可检验性原则;③,系统性原则;④,全面性原则9、近代最早提出的自然界演化历史观是:①牛顿经典力学;②康德星云假说;③达尔文进化论;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10、宇宙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化阶段:①辐射阶段、核合成阶段、实物阶段;②暴胀阶段、辐射阶段、核合成阶段、实物阶段;③核合成阶段、辐射阶段、实物阶段;④基本粒子形成阶段、辐射阶段或核合成阶段、实物阶段11、恒星的演化按目前广为接受的弥漫说,一般经历四个阶段:①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脉冲星阶段、白矮星阶段;② 引力收宿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脉冲星阶段或爆发阶段和高密阶段;③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白矮③一般与特殊的关系;④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部分参考答案
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意义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1)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具有哲学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因有三:第一、从研究内容上看:它把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活动都看成是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其中普遍而深刻的规律性,因而具有哲学世界观的性质第二、从研究的角度上看:它主要不是对自然界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对认识变革自然的活动进行纯思维逻辑分析,而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来研究自然、人以及两者的中介,因而具有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相统一的特点。
第三、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它不局限于一般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而更重视哲学抽象。
哲学抽象主要特点是进行多层次分析和多学科综合,以便提炼出既普遍又深刻的内容。
(2)自然辩证法属于分支哲学,具有中介性质。
自然辩证法的普遍性和抽象性比自然科学长,比马克思哲学的普遍性和抽象性小,介于二者之间。
2、自然辩证法的意义a.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时代正处在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在转变之中”。
19世纪生物学首先发展为演化的科学,20世纪以来,物理学和化学也发展成为演化的科学。
科学自身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自然界的基本看法。
b.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技术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多种因素发生和发展着极为密切的了解。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为它所提供的条件和环境的制约。
c.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需要面对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人类不得不认真地进行反思,不得不从自然观、方法论和科学观的高度来认识和审视这些问题,深刻把握和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合理实现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d.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需要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就必须从当代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汲取营养,也就必须发展自然辩证法的研究。
e.建设现代化的需要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关键f.科研工作的需要对科研工整理来说,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然辨证法课后题答案汇总最终版
目录0.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3)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3)0.3.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4)0.4.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4)1.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4)1.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和机唯自然观。
.4 1.3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4)1.4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5星) (5)1.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5)2.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5)2.2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5 2.3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的进化方式? (6)2.4、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6)2.5、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7)3.1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7)3.2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8)3.3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8)3.4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上届考察) (8)4.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9)4.2科学知识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5星) (9)4.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9)5.1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9)5.2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
(9)5.3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 (10)6.1什么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0)6.2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10)6.3思想模型方法在假说的形成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1)7.1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它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11)7.2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11)7.3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举例说明 (11)7.4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62-163) (11)8.1不同的科学理论累积发展模式各是如何看待理论的归并的? (12)8.2科学发展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举例说明之。
自然辩证法总结答案
1.自然辩证法的定义与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1、总体:属于哲学,研究自然、认识自然和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高度研究。
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不同于一般哲学:比辩证唯物主义低一个层次,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逻辑同一个地位3、交叉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2.工程硕士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自然辩证法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不断发展的创新内容,对于工程硕士在工程建设和管理实践中自觉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幸发展观,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思想,将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自然辩证法是帮助工程硕士通过对自身从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研究活动及其成果的思考,架起一座通向提离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桥梁。
具体而言, 工程碩士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把捱当代科学、技术、工程发展的全球趋势,认识各个学科领城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历程的系统回顾,同时考察科学、技术和工程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全球趋势,对于人们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中去分析和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走向, 在更高层次上理解与工程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各方面问题,如“大科学”问題,跨学科交叉问題,科学技术发展宏观和微观模式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来理解“科教兴国”和“自主创新”战略的地位和作用,其行动才会是高度自觉的。
自然辩证法答案整理.docx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要冇自己的理解)。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它是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
他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口然观包括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对自然界木来而目的理解,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部分,而科学研究则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为科研主体的人总是在某种思想、理论指导制约下,按照一定的理论框架有选择地进行信息材料获取,组织观察、调查、实验及分析综合等研究活动,探索某种客体运动、变化的规律。
因此科学研究工作者只有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自然观为指导,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正确运用一些逻辑思维方法”才能在科研活动中有所作为。
2.论述科学技术中的创新思维方法(什么是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思维的意义)。
一、思维的收敛性打发散性二、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三、直觉与顿悟思维四、移植、交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科学技术需要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动力和灵魂。
要创新,必须冇创新思维和方法。
科学研究上和技术发明上的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要素的辨证组合与重新配置。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表现为运用规范性的辨证思维形式之外,还体现为收敛性与发散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辨证思维特征。
在这些具有对立方向的特性之间保持张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也是创新思维方法的典型特征。
不同行业和环境,创新思维,冇多样的表现形式。
但本质上,是人的一种思维能力的体现,创新思维在我们tl常生活中有着界乎寻常的作用,让今天各行各业的人都非常重视。
首先,创新思维促使知识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
其次,创新思维促使金业自主创新,培养国际品牌。
最后,创新思维能促进社会重视创意产业发展,督促立法体制的完善。
3.我们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以及如何建设国家的创新系统。
■第四步要结合现实。
自然辩证法答案整理
1.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下面斜体是课件中内容)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方法论,也是自然辩证法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础;当代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现在发展的另一种形态,是人们面向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
生态自然观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生态自然观是在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资源、环境和人口等问题)的背景下并以生态学科学为基础形成的。
人工自然方面:由于人类活动使环境产生了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稳定的现象。
一方面,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引起大范围的生态退化,另一方面,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这些生命维持系统发生了严重的污染。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恩格斯:“伴随着自然科学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2. 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第2章1. 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应该是排除了形而上学因素,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感性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科学只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这两种形式的感性出发,因而,科学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
”2. 试述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
学习和把握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有何现实意义?(1)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等特征。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3) 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
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
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速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当代产生的新兴学科大部分是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它们都兼有分化和综合的双重功能。
分析就是研究,综合就是创造。
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
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
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继续前进。
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才能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
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
(4)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任何技术,最早都源于人类的需要。
正是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了各种技术。
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张力作用。
先进的思想文化会推动技术的发展,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会制约和阻碍技术的发展,包括影响技术决策、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各方面。
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于技术实践的全过程。
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包括实现技术目的的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形式。
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是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和保证,它包括为达到技术功能要求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应用工具的方式。
3.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9世纪中期以后,科学走到了技术的前面,成为技术发展的理论向导。
科学革命导致技术革命,技术发展对科学进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已成为科学的应用。
尤其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日益形成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
第3章1.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有何意义?科学技术研究,离不开辩证思维。
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些辩证思维的形式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
自觉地认识和提升这些辩证思维的形式,对于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有哪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有何意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表现为运用规范性的辩证思维形式之外,还体现为收敛性与发散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特征。
在这些具有对立方向的特性之间保持张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也是创新思维方法的典型特征。
移植和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
科学技术研究需要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不竭动力和灵魂。
要创新,必须有创新思维和方法。
科学研究上和技术发明上的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要素的辩证组合与重新配置。
第4章1. 举例说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1)马克思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①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科学“是人的生产力的发展即财富的发展所表现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
”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着整个人类物质生产的迅猛发展。
②作为强大精神力量的科学技术,能够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变革,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有力影响。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③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的科学技术,能够作为解放的杠杆,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现代科学革命包括相对论革命、量子力学革命和分子生物学革命等。
新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海洋、空间、环境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革命。
各种新兴科学技术,如信息科学技术、网络科学技术、基因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等得到迅猛发展和广泛的社会应用。
(3)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形态变革:①生产力方面,从手工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生产关系方面,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调整: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各种社会阶层如寄生阶层、蓝领阶层、中产阶层等开始出现;③科学技术的政治功能得到加强,专家治国、网络民主凸现出来。
生活方式方面,从农业时代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生活方式,走向工业时代商品经济生活方式。
二、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各要素的作用:科学技术促进整个生产力系统的优化和发展,导致社会生产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演化,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3)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历史体现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引发一系列经济转型1.产业结构呈现升级。
原有产业部门得到改造,新的产业部门和朝阳产业开始出现,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减小。
2.经济形式发生变化。
新的经济形式,如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生物经济等开始出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经济增长方式出现转变。
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逐渐被低消耗、高产出、低污染的集约型经济代替。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被提出并得到贯彻实施。
三、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一)马克思劳动和技术异化理论。
2. 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包括哪些内容?科学家与工程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伦理责任?探究科技应用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有何意义?(一)科学技术道德的主要规范:献身科学、科学技术创新、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谦逊勤奋。
(二)伦理责任: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尤其是进行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应该遵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
技术工作者,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