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的“通渭路径”——来自甘肃深度贫困县的报告

合集下载

宋平在甘肃

宋平在甘肃

宋平在甘肃作者:吴志菲来源:《新西部》2014年第06期1973年6月,宋平陪同农林部副部长罗玉川一行到甘肃通渭了解灾情时,一个公社派人从县里买来大肉、鸡蛋招待。

宋平对他们说:“通渭大旱,社员很苦,你们的饭我吃不下去!”1980年5月11日,一篇题为《政策要适当放宽,生产方针要调整—宋平同志经过调查提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意见》的报道在《人民日报》《甘肃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

当时,在甘肃农村,责任田就是包产到户的同义语。

这篇报道首次在新闻媒体公开亮出了时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允许搞“责任田”的态度,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高兴得把这篇报道称为“5 · 11文件”。

“八年陇原三段分,处乱治穷费尽神,是非功过应与析,党心民心与良心。

”1981年2月,宋平奉命离陇回京时,写下这首诗。

自1972年7月起,他在甘肃省委领导岗位上工作了8年半之久。

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而它本身又经过了从包工、包产到组到包产、包干到户的发展过程。

“组”和“户”一字之差,所蕴含的意义却有天壤之别。

这之中,宋平曾为触犯“公认”的原则、突破所谓“禁区”作了不懈的努力。

绕开“两个不许”划分作业组1973年春,甘肃中部地区22个月没有下过透雨,旱情十分严重。

刚刚担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不久的宋平,到中东部地区察看灾情,向甘肃省委汇报后,实施了紧急救灾措施。

一年后,灾区人民顺利度过了灾荒。

救灾,只是解决了燃眉之急,而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条件并没有多大改善,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也没有被调动起来。

于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成了宋平难以安枕的头等大事。

担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后,宋平紧紧抓住农村问题不放,亲自组织了大规模的农村调研,察看了大量的生产队,在农家院子里主持了许多座谈会,随后主持制定和发布了《关于当前农村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二十条》),文件主张还权于生产队,重申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明确提出了经营管理责任制,放宽农村“小自由”,试行后广大群众普遍欢迎,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

介绍通渭的贫困县的演讲稿。

介绍通渭的贫困县的演讲稿。

介绍通渭的贫困县的演讲稿。

大家好!我的家乡位于XX省XX市通渭县,原来是个很贫困的小县城,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到位,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里各项产业不断发展,扶贫项目不断创新,扶贫攻坚战打的如火如萘,家乡的发展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通过这次的深入洞察家乡细微变化,发现今日的家乡不再是昔日那个贫困的小县城。

而这沧海桑田的变化都归结于自十八大以来党的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的到位。

通过家乡父老乡亲的亲切笑谈,人民对国家的扶贫政策十分满意,十八大以来的扶贫政策深入人心,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是通过了解,各个农户之间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性。

在这个寒假,我去学习实践我们县城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前通渭县没有铁路运输,只有公路运输作为唯一的运输方式。

但是,自十八大以来,国家的一系列扶贫政策惠及到了我们这个贫穷的小县城,交通局设计规划宝兰铁路运输网络路径我们县城,并且修建了通渭火车站,国家的这一举措为家乡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并且显著的提升了全县的经济水平,尤其对家乡的旅游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家乡本来拥有显著特色的旅游业,通渭县的温泉度假村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处的汤池河谷中,历史悠久,饮浴效果独特,浴可医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

其水温高、水量大,水质优而居西北温泉之首,有“陇上神泉”之美誉。

就在前几年就有很多的外地人慕名而来,但主要的交通方式是公路,对旅游业的发展助力不是很大,但自十八大以来,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旅游业发展迅速,加上高铁线路的开通,旅游业更加发达,显著的提高了经济水平。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全县的各个乡镇都召开了关于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主题活动,并且媒体组织了十九大精神学习情况对各个干部的访谈工作,着重强调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主题。

另外,全县积极响应国家的扶贫政策,家乡的养殖业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农民有资金做项目,以打好脱贫攻坚战。

更重要的是全县各乡镇的村道路硬化建设已经列入计划,道路硬化建设计划将快速推进,以帮助人民早日脱离贫困,全面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2023年甘肃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县乡卷(完整版)

2023年甘肃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县乡卷(完整版)

》》》》》》考试真题整理《《《《《《2023年甘肃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县乡卷一、注意事项1.本试题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总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草稿纸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涂黑。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考生方可答题。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材料1在H市西北角,依山傍水的W县,是全市唯一没有工业园区的县。

“没选择,有时是最好的选择,对W县发展来说正是如此。

”县委蓝书记对W县的情况有清醒认识,“土地资源的受限、空间发展的制约,决定了W县不能走‘工业兴县’的道路,只能另辟蹊径,一门心思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近几年,W县根据省市发展规划,结合美丽城镇建设要求,扎实推进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

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产值年均超亿元,接待人次年均超100万,旅游过夜人次年均突破11.8万。

W县获得“全国旅游百强县”等多项国字号荣誉。

在W县房车露营公园,深耕户外领域20多年的老徐见证了一次行业热潮。

以2021年“五一”小长假为例,5天营业额近50万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近5倍。

“热潮”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而是来自长久的铺垫和布局。

W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户外旅游是W县精心打造的金名片。

2014年,W县引进了占地约800亩的“野天堂”项目。

此后,山地摩托、滑翔伞等项目纷纷落地,最具代表性的是民宿的发展。

W县是H市民宿起步最早、数量最多的县,民宿(农家乐)近千家,占H市近40%。

甘肃扶贫攻坚报告之兰州篇

甘肃扶贫攻坚报告之兰州篇

甘肃扶贫攻坚报告之兰州篇作者:张玉斌来源:《新西部》2018年第02期农村扶贫开发是兰州转型跨越的一大艰巨任务,直接关系到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在不同阶段的扶贫实践中,由于情况不尽相同,需要不断完善或采用更为积极有效的扶贫方式。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深入,兰州市在坚持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探索创新,转变扶贫发展方式,把整村推进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分散型向集中连片型转变,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发展。

在全市实现整体脱贫,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形势下,兰州市仍需进一步着力搞好精准扶贫,着眼于扶贫机制的创新,用新机制作保障,推动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理清扶贫思路,不断探索创新扶贫开发新路径,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榆中南山、榆中北山、七里河后山、永登西北片“四大贫困片”为主战场,以整村推进、整乡推进、片区开发、产业扶贫和“两后生”培训为抓手,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构建了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格局,促使全市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2015年全面完成3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十一五”末的25%下降到2%以下,全市实现整体脱贫,为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兰州市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1794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5%,永登、榆中、皋兰县和七里河区均达到了贫困县(区)退出标准。

2016年,兰州市扶贫开发工作在以“精准扶贫,共享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被评为全国“2016民生示范工程”。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兰州市扶贫攻坚形势不容乐观。

以榆中南北山、七里河后山、永登西北片为主的贫困地区,虽然2016年实现脱贫,但基础不牢,深层次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群众遇到自然灾害或疾病等,随时都有返贫的可能。

2024省考甘肃行测真题

2024省考甘肃行测真题

2024省考甘肃行测真题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2月24日,一艘30万吨级浮式生产储卸油船从山东烟台起航,前往()开展作业。

A.印度B.南非C.阿根廷D.巴西【答案】:D2.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A.“枫桥经验”B.“浦江经验”C.“晋江经验”D.“千万工程”经验【答案】:B3.2024年民航运输生产开局良好。

数据显示,2月国内市场运输规模同比()。

A.增长25%B.增长26%C.增长30.5%D.增长22.8%【答案】:C4.经权威历史考古学者论证,在南京西街遗址发现的“长干古城”始建于31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这将南京建城史前推了()多年。

A.600B.500C.200D.1000【答案】:A1/ 155.2023年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比上年增加()吨。

A.838万B.888万C.808万D.818万【答案】:B6.物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给人民带来很大的便利,例如杠杆。

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理发剪刀B.老虎钳C.筷子D.钓鱼竿【答案】:B7.不符合团结友善规范要求的是()A.顾全大局,虚怀若谷B.精诚合作,同舟共济C.严于律己,宽以待人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答案】:D8.政府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这体现了财政的()。

A.法治性B.市场营利性C.非市场营利性D.效益性【答案】:C9.山西青铜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馆内展出青铜器物多达2200余件,展品跨越整个青铜时代,演绎了中国青铜文明的辉煌乐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商代的青铜器能够存在至今,说明青铜耐腐蚀B.青铜和黄铜的成分都是纯铜,不属于合金C.青铜器上有锈迹的原因是发生了电化学腐蚀2/ 15D.合金由纯金属制得,其种类远多于纯金属【答案】:B10.炎热的夏季使人难以忍受,年轻的王龙躲进有空调小汽车里过夜,第二天当人们发现他时,他已死在车里多时,经法医解剖,排除了王某因疾病死亡的可能和被人谋杀的可能。

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策研究作者:马桂芬韩滢晫翟晓岩来源:《发展》2023年第10期乡村振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继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后,党中央再次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系统全面部署“三农”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甘肃乡村发展面貌与其他省区乡村发展相比有着明显差距,甘肃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掉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持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尤为重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甘肃在2020年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以后,农村农业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得到巨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本研究报告基于东乡族自治县、环县、渭源县的田野调查,就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对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甘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底气足经过多年艰苦奋斗,甘肃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彻底撕下了“苦甲天下”的标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东乡族自治县、环县、渭源县作为曾经全省的深度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所发生的沧桑巨变,是全省撕下历史贫困标签和巩固脱贫成果的一个缩影,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甘肃的生动实践。

通过这3 个县可以看到近年来甘肃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扎实的,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是牢固的。

(一)产业发展方面产业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首。

从东乡、环县、渭源县产业发展情况看,这几年,3 县都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大力发展肉羊、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跑出了产业发展的“加速度”,产业富民效应日益显现。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24 0 0 美元 的 i 3略强 ; 民人 均 纯 收 人 为 29 2 / 农 0 元, 不及 国 内 平 均 水 平 5 9 9元 的 一 半u ; 0 5 l 2 0
点 , 中央决 策 的 主 要 目标 指 向。 以定 西 为代 表 是
的西 部贫 困地 区 , 民收 入 和农 业 综 合 生 产 能力 农 提 高 的长效 机制 尚未 形 成 , 乡 居 民 收入 差 距进 城

年, 、 、 东 中 西部 地 区农 村居 民收 入分 别为 36 7 2 1 、
3 2 18 9元 , 部农 民人 均纯 收入 最 低 , 国农 8 、 7 西 全
步拉 大 , 城乡 二元 经 济结 构 没 有 得 到根 本 的 改
村绝对 贫 困人 口大 部分 在 西 部 地 区 ; 肃 农 民人 甘
小康社 会 的 目标 , 但西 部地 区要 实 现农 村 全 面 建 设 小康 社会 的 目标仍 存在 较大难 度L 。 2 ]
1 2 农业 和农 业产业化 发展 水平低 .
21 0 0年 , 西 全 市 实 现 生 产 总 值 1 6 0 定 5 . 2亿 元 , 民人 均 纯收人 2 0 农 7 2元 , 到历史最 高水 平 。 达 尽 管 如此 , 西北 地 区新农 村建设 2 1 离 0 0年农 民均
由 2 0 年 的 i6 2 2 增加 至 2 0 01 6 . 元 0 9年 的36 5 6 8 .
元, 年均增 长 i . % 。东 、 西 部 地 区农 村全 面 05 中、
小康 实现 程 度 分 别 由 2 0 0 3年 的 3 . 、 3 8/ 5 6 1 . 9 6 和一9 7, 高 到 2 0 . 提 9 6 0 8年 的 6 . 、 4 5 和 7 6 4. 2.%, 1 3 分别 提高 了 3 、0 7和 3 个 百分 点 。到 2 3. 1 22 0 0年 , 东部和 中部地 区应 可 如期 实 现 全面 建 设

聚焦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以临洮县扶贫工作实际为例

聚焦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以临洮县扶贫工作实际为例

聚焦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以临洮县扶贫工作实际为例赵建刚我国政府向世界承诺要在2020年前让中国变成无贫困人口的国家,所以要在2020年底实现全国约6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任重而道远。

针对贫困问题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提出因人施策、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策略,有效解决世界扶贫工作中的扶贫攻坚困境。

笔者作为一名精准扶贫工作的参与者,以临洮县为例,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了思考。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之要道,也是832个全国重点扶贫开发县和特殊困难集中县之一。

近年来临洮县始终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贫困地区、特殊困难群体和突出困难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积极开展惠民工程,不断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刺绣”扶贫,坚决贯彻消除贫困、解决群众关键问题的方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实现我国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确保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努力。

1、提高认识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精准扶贫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当前我们面临的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前我们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精准扶贫来解决贫困户的温饱问题,解决的是最基本的“两不愁三保障”,如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以及如何彻底解决剩余贫困户的脱贫问题,而这些剩余的贫困户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的驻村帮扶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帮扶力量,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提高困难群众的发展能力,逐步缩小差距。

2018年临洮县通过不断的努力,已经实现了61个村的摘帽工作,2019年临洮县计划126个村的脱贫摘帽工作,彻底实现全县的脱贫摘帽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关于国家级贫困县设施农业的调研报告——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泗水镇

关于国家级贫困县设施农业的调研报告——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泗水镇
关键词 :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国家级 贫困县 中图分类号 :F 3 2 7 文献标识码 :A
1调研背量 需要有不 同的种植技术 。实现 “ 一亩 田,十亩 园”效果 ,让多 作为 国家级贫 困县为切实有效地推动和发展设施农业 ,努 数人去种少数的园 ,让 少数人去种多数 的田。 力把设施农业转化为建设现代农业 的重要 载体 ,形成农业结构 7 . 2政策扶持 ,措施得 力 调整 的重要标志 ,培育成为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的重要 产业 ,它 让更多的人了解设施农业 ,让他们知道设施农业的发展前 关 系西部地 区农 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 是 我们 国家进行建设 的基 景。同时,逐渐 向有意 向、懂技 术的人倾 向。 本 出发点和落脚点 , 实现全面小康 的保证 。以调查资料为基础 , 7 . 3加强技术方面的培训 结合古浪县泗水镇 的具体情况 ,在如何解决 “ 三农 ”问题 上 , 建议场里能够组织技术员 和种植户到专 门的机构进行专业 提 出了 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想法 。 的培训 ,使 大家能够真正懂技术 ,懂政策 ,进行科学地种植 , 2调 研 地 点 从 而 减少 不 必 要 的损 失 。 甘肃省 武威市古浪县泅水镇 。 7 . 4引 进 专 业 人 才 3调 研 时 间 专业技术缺乏 ,能否引进专业人才 ,或者通过 向学校提 出 2 0 1 2年 7月 4 —6 E l 。 这一专业方 向的学生去 当地 当志愿者 ,不但解决 了缺乏专业 技 4泗水镇地理位置及现 状 术人 才的困难 ,而且还对学生的专业 知识也有 了一定 的提高 。 古浪县位于甘肃 省中部 ,干旱缺水 ,是 国家扶贫工作重点 7 . 5厂家或商家直接和农户签定合 同 县 和甘肃省 1 8 个 干旱县之 一。因为常年 干旱 ,作物经常 没有 缺少稳定的收购商 ,应该 和厂家 或商家直接和农户签定合 好 收成 ,当地大多数农户不得不靠外 出打工来维持生计 。 同 ,形成 固定 的产业链 。 泗水镇 位于县城东北部 ,是 出入古浪县 的 “ 北大 门” 。全 7 . 6制定 自村设施农业发展规 划

甘肃省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

甘肃省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

2020年11月总第35卷第11期Nov,2020VOL.35NO.11社科纵横SOCIAL SCIENCES REVIEW甘肃省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李宁苟颖萍席永杰(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50)【内容摘要】新时新形势新,脫贫是全面建小康社会的。

贫困面积大、贫困、贫困人,是全面建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中之,贫困发生贫困具有的区域性。

文基贫困问题的地域生,理贫的域模式,一步善域体、建内导、建地体系,域转型发展,发展,贫困人求的基本要求,实现中华民大复兴5【关键词】贫域模式可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20)11-0058-0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消除贫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1](P83)O2020年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分析当前形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叫甘肃国的西北内陆,地处三大的交汇处,贫困面积大、贫困、贫困人口多、扶贫成本、脱贫大、贫,是国家重的贫困,是全国脱贫的主5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精准扶贫成,全贫困人2018年的111万减少到当前的17.5万,贫困发生率由5.6%下降到0.9%[3],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基5当,前的贫困分布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干旱地区、高寒阴湿等地区,脱贫基础不牢固,建立长效脱贫机制。

消贫困、贫、创新发展途径,仍是当前甘肃脱贫解困需要着力解决的现实难题°本文基于甘肃的基本地理省情,准确分析贫困问题的地域生,整合贫的域特色模式,充分借鉴脱贫的经验教训,因人因户、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提岀精准脱贫后的发展及建议,新时代全面建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农村转型发展提供新、新模式5一、甘肃贫困问题的地域生成机制(一)自然环境与区位地理形成禀赋约束第一,地理条件和区位因素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插花型贫困县精准扶贫研究:以甘肃高台为例

插花型贫困县精准扶贫研究:以甘肃高台为例
二、插花型贫困县甘肃高台精准扶贫的困境分析 认真审视高台县精准扶贫工作也还还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产业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与干部群众思想不够解放、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 弱、土地收益不稳定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密不可发,但也 与我们在精准扶贫机制创新不足、机制健全不完善有 很大的关系。 (一)扶贫资金投入有限,持续发展缺乏带动资金 用于精准扶贫的资金既要用于改善水、路、渠、室等 基础设施,又要开展扶村、扶户、扶产业工作,导致供需 矛盾突出。近年虽然县级财政收入长 14.6%),但用于重点项目、政策性配套、民 生保障方面的刚性支出也大幅增加,县级财政难以保证 扶贫工作的大额资金需求。即使贫困户用申请到的扶 贫资金用来发展见效快、收益稳的产业,也因为自身资 金累积不足,存在“贷款修圈、无钱养羊”的尴尬。
(二)申请贷款门槛高,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省、市金融部门政策制定门槛较高,目前高台 县除农村合作银行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 等在县一级均没有贷款发放审批权、在广大农村均没 有营业服务网点,农村群众贷款绝大多数通过农村合 作银行。高台县农村合作银行就因存贷比过高,在监 管部门要求下停止了对农村群众的一般贷款,农业设 施、养殖圈舍建设等受到很大影响。高台县在东联等 3 个村探索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试点工作, 但受法律政策限制,推进难度大。同时,目前农村贷款 中一般的还款期限多数在 2年以内,与农业产业发展 周期较长的现实相冲突。 (三)扶贫资源整合不够,效益发挥不明显 在 扶 贫 开 发 工 作 中,资 金 安 排 上 要 求 “各 出 一 道 菜,共办一桌席”,力求效益最大化。但在实际操作过 程中,由于受项目条块限制、资金使用方向监管等多种 因素制约,项目下达后已基本失去了整合余地,“撒胡 椒面”、投向不准、上下对接不紧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 个别项目实施效率降低、实施成效受到影响。在部分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特别是很多投资高、规模大的基 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于上级部门下达指标有限,有的无 法列入项 目 计 划,造 成 很 多 基 础 设 施 项 目 无 法 实 施。 如高台县地处祁连山浅山区的新坝镇,渠道等主要水 利设施运行时间长,老化损坏严重,大部分水库塘坝存 在淤积、渗漏等问题,无法正常发挥调蓄作用,严重制 约区域经济发展。 (四)项目建设重争取,持续管理跟进不力 一些乡镇、村只重视争取多少项目、接受多少资金 和物资,忽视对帮扶项目和物资的规范高效使用管理。 如个别扶贫培训项目注重追求参训人数,而对培训的 实际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部分群众不愿专门花时间 接受培训。在种养业项目实施上,日光温室、养殖圈舍 建成后,后续监管和服务滞后,影响了扶贫项目综合效 益的发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过程中,一些贫困村把 上级的财政扶贫资金看作“唐僧肉”,只想一口吞,不想 能否消化、群众是否接受。基层对个别项目的争取有 试一试的态度,导致个别项目批复实施过程中遇到水 土不服、资金暂时“搁浅”问题。 (五)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群众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以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接受新技术、新观念意识 弱、能力差,种养业以粗放型为主,造成农业生产的科 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差,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同时,农村空心化造成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民素质 提升难度大,培育贫困片区成长性支撑产业难度较大。

甘肃省定西市农村脱贫问题研究

甘肃省定西市农村脱贫问题研究

甘肃省定西市农村脱贫问题研究作者:石维芳来源:《山西农经》 2018年第13期石维芳(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摘要:甘肃省作为西部地区欠发达的省份之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改革发展道路中的必经之路,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更低的定西市作为国家级贫困地区,其所管辖的六县一区的脱贫任务都面临着更加严重的考验。

在分析了定西市的扶贫发展历程、农村居民贫困的原因,以及近年扶贫的成就和不足,对新形势下居民脱贫在增强基础设施投入、合理规划和布局特色产业的发展、切实落实好地方扶贫工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使我国在“反贫困” 的道路上更近一步朝着实现小康社会的道路迈进。

关键词:农村脱贫;贫困原因;脱贫建议文章编号: 1004-7026 (2018) 13-003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D422.6;F323.8 文献标志码: A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改善贫困、消除贫困、逐步走向繁荣的过程,扶贫工作是长久以来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又繁重的任务。

定西市作为甘肃省乃至全国的贫困代表,所面临的贫困覆盖广、贫困程度深、减贫难度大等贫困问题更为严重,其脱贫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的硬战。

定西市人口近年大量流失,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较少,缺少致富之路,因灾因学因病造成的贫困频繁发生同时发展受到思想文化经济权利的制约,如何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开拓出一条适合该地区发展、稳定而又可持续的脱贫之路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

因此,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投资来源和分配不公的相关问题,帮助其建设美好乡村、打赢脱贫之战不仅能使当地居民受益,更是符合国家的发展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总目标 [1] 。

1 定西市扶贫历程定西市地处甘肃省的中部,产业以农业为主,据2016 年调查,其农业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 87.3% [2] 。

首先, 1983—1994 年耗资 3.25 亿的三西建设,通过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建设,夯实了农业发展的基础,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尚有多数人还未解决温饱问题。

甘肃省财政厅事业单位真题2024

甘肃省财政厅事业单位真题2024

甘肃省财政厅事业单位真题2024(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清明节假期,共518.9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较去年同期()。

A.增长60.6%B.增长69.6%C.增长62.6%D.增长66.5%【答案】:B2.2023年,民航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6.2亿人次,同比()。

A.增长126%B.增长118.1%C.增长106%D.增长146.1%【答案】:D3.2023年,全国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以上。

A.99.9%B.95%C.90%D.97%【答案】:A4.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将于2025年在()三地举办。

A.陕西、香港、澳门B.杭州、广东、澳门C.广东、香港、澳门D.湖南、广东、杭州【答案】:C1/ 155.2024年3月20日,探月工程四期()中继星成功发射,将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提供地月间中继通信。

A.鹊桥三号B.鹊桥二号C.天宫二号D.星河二号【答案】:B6.股票与债券的相同点是()。

A.都是筹资方式B.收益是一样的C.都可以上市流通D.到期都还本付息【答案】:A7.“黄帝战蚩尤”,“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远古神话传说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地理,医药,文化知识。

这些神话收录在()里。

A.《山海经》B.《韩非子》C.《玉台新咏》D.《吕氏春秋》【答案】:A8.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天人们按照习俗吃冷食B.“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是节日之后的情景C.是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D.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答案】:C9.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了()。

A.时间的无限性B.时间的一维性C.时间的持续性2/ 15D.时间的绝对性【答案】:B10.政党是有阶级性质的,任何政党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都有着自己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的政党。

A.中国工人阶级B.中国农民阶级C.中国知识分子D.中国人民【答案】:A11.中国历来有为姹紫嫣红的花庆祝生日之说。

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路径探析——以威宁县龙场镇为例

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路径探析——以威宁县龙场镇为例

三 、深 度 贫 困 地 区龙 场 镇 的 扶 贫 路 径 探 索
分 调 研 了解 市 场 需 求 ,结
合龙 场 自然 资源 优势 ,解 决好 农 业产 业
“生 产什 么 ”和 “品质 多好 ”的问题 ,
不断 提升 油桃 、小黄 姜等 优质 农产 品 品
一 、 龙场镇 的扶贫现状
龙 场 镇 位 于 威 宁 县 城 东 部 ,距 县 城 45公 里 , 最 高 海 拔 2550米 ,最 低 海 拔 1315米 ,整 个 地 势 高 山低 谷 相 问 ,为 典 型 的 口客斯 特 地 形地 貌 ,全 镇 总 面 积 245.88平 方 公 里 ,其 中耕 地 13.2万 亩 ,全 镇 共 32 个 村 198个 居 民 组 ,户 籍 人 口 15715户 67689人 , 建 档 立 卡 贫 困 户 共 41 1 O户 1 9949人 ,贫 困 发 生 率 29.47% 。 在 脱 贫 攻 坚 “五 个 一 批 ” 中 ,“易地 搬 迂 脱 贫 一 批 ” 共 350户 1 908人 (201 6年 1 32户 720人 ,201 7年 1 99户 1 098人 ,2O1 8年 1 9户 90 人 ),“社 会 保 障 兜 底 脱 贫 一 批 ” 共 624户 2320 人 ,2014年 脱 贫 651户 3265人 ,2015年 脱 贫 782 户 3820人 ,2016年 脱 贫 280户 1384人 (完 成 县 级 723户 3240人 的 脱 贫 任 务 )。 全 镇 32个 村 中 有 24个 贫 困村 ,其 中 克 沟、乐坪 、百 花 3个 村 属 于 县 级 极 贫 村 ,目前 24个村 都 还 未 出列 ,201 7年 ,龙场 镇 计 划 河块 村 、长 坪 村 、边 沿 村 作 为 出列 村 ,计 划 完成 430户 2252人脱 贫 任务 。

通渭:贫瘠土地变成希望沃土

通渭:贫瘠土地变成希望沃土

通渭:贫瘠土地变成希望沃土甘肃省通渭县水土保持局【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2(000)022【总页数】2页(P前插8-前插9)【作者】甘肃省通渭县水土保持局【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召开项目建设村民“一事一议”动员会甘肃省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植被稀少,水资源严重缺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面对十年九旱、十年九灾的县情,通渭县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不懈地走以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路子不动摇,提出利用10年或更短时间实现基本农田梯田化目标。

多年来,勤劳智慧的通渭人民抓住国家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利时机,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走出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肥还田—再种植”的旱作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子。

从2010年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在通渭县实施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5747.2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000万元,省级配套600万元,群众自筹2147.23万元。

项目区综合治理小流域面积52.52k m2,其中新修梯田6万亩(0.4万hm2)、田间道路186k m、排水沟86.4k m,造林9413亩(627.53hm2),种草9316亩(621.07hm2),配套谷坊250座。

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由治理前的39.5%提高到74.8%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531.3万t。

对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通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罚办法。

实施中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所在乡镇全力配合,认真落实行政领导定地块、定任务、定时间、定奖罚和业务部门包规划、包质量、包软件、包验收的“四定四包”责任制。

县上始终把规划和质量作为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坚持整体规划、综合治理、连片开发的指导思想,制订了《通渭县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总体规划》。

甘肃省定西市农村贫困:现状、成因与对策

甘肃省定西市农村贫困:现状、成因与对策

甘肃省定西市农村贫困:现状、成因与对策郭涛;李小进【摘要】甘肃省定西市六县一区都是国家重点贫困县,文章从甘肃省定西市农民贫困的基本现状出发,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探讨了造成定西市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期刊名称】《中国市场》【年(卷),期】2016(000)017【总页数】2页(P193-194)【关键词】定西市;农村;贫困【作者】郭涛;李小进【作者单位】辽宁大学,辽宁沈阳 110036;辽宁大学,辽宁沈阳 110036【正文语种】中文[DOI]10.13939/ki.zgsc.2016.17.1931.1 土地贫瘠,种植繁多定西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中的肥力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仍是绝大部分山区农民种植生产的真实写照。

长期以来农民掌握的信息,以及为了避免灾年,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山区,土地面积广的地方,农民家中几乎种植各种粮食、副食作物,从日常吃的白菜、豆角、辣椒、西红柿到牛羊猪吃的大豆、高粱、荞麦、谷子、玉米,以及经济作物如马铃薯、中药材。

1.2 科技水平落后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较低,农耕时分,定西地区很多地方二牛抬杠、二人抬杠的耕作方式仍然常见。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4YW—160型中药材挖掘机研制项目是渭源县农机推广站承担的定西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于2006年9月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验收,项目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但到目前,农户并不知道这项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劳动力不足又能带来高效率的机器。

1.3 生活条件一是吃的方面。

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改善是反映经济水平的一项重要的指标,然而在定西市很多农村,农民的吃穿住行与10年前甚至20年前没有什么区别。

二是住的方面。

住的房屋大部分为土木结构,二三十年房龄的房屋随处可见,尤其在山区,由于交通的不便捷,人们想通过修建房屋改善居住条件的可能性不大。

农民一有钱就修房,这是很多地方农民普遍的行为,长期以来生活在农村环境中的农民,对一座封闭的庄院,几间宽敞的房子的奢求和投建从不会计较成本的。

浅谈《摆脱贫困》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应用

浅谈《摆脱贫困》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应用

浅谈《摆脱贫困》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应用王蕊《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时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时,关于扶贫问题在会议发表的讲话稿和报纸刊发的理论性文章汇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扶贫问题的思考,具有特别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摆脱贫困》一书,然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进行了简单概述,最后深入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中的实事求是、普遍联系、矛盾特殊性、内外因结合、群众观点、从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在《摆脱贫困》一书的应用。

1 《摆脱贫困》图书简介《摆脱贫困》由习近平总书记完成于一九九二年,有二十九篇文章组成,全书共计十二万一千字。

在图书构成方面,《摆脱贫困》一书中收集收录了从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零年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时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一职时,有关扶贫问题在会议发表的讲话稿和报纸刊发的理论性文章,共计二十九篇;此外,书中还有十张照片,其中六张为习近平的工作照片。

在图书内容方面,本书主要以闽东地区的脱贫为主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平实的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战略思想,通过极具逻辑性的行文脉络积极提出了许多具体而又可操作性极强的扶贫制度设计方案和扶贫实践经验推广方案,不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扶贫问题所焕发的巨大活力,更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方面思考的深度与广度,进而表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家国的宏大志向和勇于担当的实干精神。

总的来看,《摆脱贫困》一书对脱贫工作深入浅出的阐述,不但具有极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意义,还具有“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现实实践意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概述简单概括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其最主要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深入的来看,该体系中包含实事求是、普遍联系、矛盾特殊性、内外因结合、群众观点、量变到质变等诸多观点和原理。

一位县委书记的贫困县摘帽思考 甘肃省临洮县委书记石琳:用“微改革”助推精准扶贫

一位县委书记的贫困县摘帽思考 甘肃省临洮县委书记石琳:用“微改革”助推精准扶贫

一位县委书记的贫困县摘帽思考甘肃省临洮县委书记石琳:
用“微改革”助推精准扶贫
李开南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
【年(卷),期】2015(0)48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
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


困县将怎样如期"摘帽"?"摘帽"对贫困县的发展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诸多问题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是全国最早进行"三西"(甘肃的河西、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县份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和六盘山片区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总页数】2页(P70-71)
【关键词】扶贫开发工作;贫困县;甘肃省;县委书记;改革;石琳;农村贫困人口;五中全会
【作者】李开南
【作者单位】<中国经济周刊>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7
【相关文献】
1.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专访临洮县委书记石琳 [J], 朱家雄;
2.甘肃省临洮县委书记石琳:用"微改革"助推精准扶贫 [J], 李开南
3.把临洮建成兰州卫星城、后花园—访甘肃省临洮县委书记张智全 [J], 曹剑南
4.一个深度贫困县的教育“减贫奇迹”——聆听会泽县委书记谭力华聊教育精准扶贫 [J], 龙德芳;杨曙光;
5.不只为了摘帽而扶贫——访江口县委书记杨华祥 [J], 岳振;王铁清;文叶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魏凯伦的故事演讲稿

魏凯伦的故事演讲稿

魏凯伦的故事演讲稿
今天我们走进一位励志人物的生活,了解他的故事。

这个男孩儿就是魏凯伦,生活在极度贫困的乡村之中,与一般的孩子不同,他上学条件十分艰苦,每次上学都要翻过几座大山,才能到达学校,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因此他对山外的世界更加向往,他从小就立志要好好学习,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走到山外的世界。

因为家庭情况比较贫困,他在课余时间还会去工地搬砖补贴家用,大概是上天被他的真挚与努力所感动了,最终他以620分的高分考到了国防科技大学。

魏凯伦出生在甘肃省通渭县的一个山村里,他所在的地方是当地的深度贫困县,在2020年许多贫困县都摆脱贫困,仅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而通渭县就是其中之一,魏凯伦家中姐弟共四人,生活也过得十分艰苦。

他的父亲去了新疆阿克苏打工,由于家中的兄弟姐妹很多,所以母亲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在家种地带孩子,尽管家庭不富裕,但是一家六口也过得十分幸福,为了增加收入,母亲每天早上5点就会起床,翻过大山去学校做早餐,作为长子的魏凯伦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从小也会带着弟弟妹妹们帮着母亲分担家务。

经过不懈的努力,高考成绩出来那天,魏凯伦十分高兴,因为他取得了620分特别不错的成绩,这样的成绩代表他可以去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军事院校——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在报考完志愿之后,他又开始了自己在工地的搬砖生活,甚至在录取通知书到达那天,他也不忘初心还在工地上工作。

他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努力一定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不论再怎样极端的环境下,环境束缚不了任何一颗追求梦想的炽热的心。

《崖边报告》

《崖边报告》

《崖边报告》《崖边报告》作者:来自澎湃新闻字体:大| 中| 小民族复兴网编者按:在崖边村,无论如何找不到改革带来的实惠,放眼望去,甚至看不到近代文明的印记。

但荒凉之中的那一片梯田就像古希腊神庙的遗迹一样,告诉人们曾经有过的辉煌,要不然破屋之中怎么会依然悬挂着毛主席的像?这里说明一个问题:改革是“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而决不是“使”人们富起来,这是大家一定要搞清楚的。

《崖边报告》书影核心提示:媒体跟随学者探访甘肃贫困村“崖边村”。

崖边村性别比严重失衡,光棍村和奢婚就是后果。

在崖边最荒诞的是一桩近亲结婚事件。

2006年,崖边人宋顺顺逼迫自己表妹与自己成婚。

当大家以为他打光棍已成定局时,在外打工的他与表妹同居,“生米煮成熟饭”将表妹变成了妻子。

“《崖边报告》是一部优秀的农村民族志,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深入自己的家乡,一步一步为人们揭开理想失落、集体瓦解、阶级再造的年代中,农民和农民工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的真实情况。

《崖边报告》的贡献在于指出中国必须调整发展模式,农民必须再走合作化道路,我们才能看到一丝的光明。

”这是远在香港的劳工研究学者潘毅对《崖边报告》的推荐语,两人之前素不相识,让作者阎海军颇为感念。

此书于近日出版,阎海军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电视台工作者,一个出身于甘肃崖边村的八零后,但经过贺雪峰、梁鸿等知名三农学者的推荐,《崖边报告》也得到了各主流媒体读书栏目的好评。

继梁庄系列后,人们多久没看到这样扎根乡土的非虚构写作和鲜活的思考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阿列克谢耶维奇,也是对非虚构写作的嘉奖,令阎海军振奋。

在此前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中,阎海军说:“一直想问你,你是城里长大的,为什么会对农村的故事感兴趣?”他习惯性对读者群的兴趣缺乏信心。

作为一个由乡村向城市迁徙并落脚城市的人,他身上承受着城市和乡村的剧烈撕扯力。

书中的崖边村,位于陇西黄土高原旱海的山湾里,在这个偏僻荒凉又闭塞的村子里,发生了许多真实而荒诞的故事,超出了城市的想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摆脱贫困的“通渭路径”——来自甘肃深度贫困县的报告
陇中苦瘠甲天下。

在甘肃定西这片旱渴苦焦的土地上,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这片土地将彻底“脱胎换骨”,摆脱贫困。

产业到户见实效增收有底气
过去5年,定西市通渭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65万户12.28万人。

目前,通渭县仍有贫困人口1.5万余人,贫困发生率3.89%,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位。

通渭县委书记邵志刚说:“脱贫致富,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产业。


说给群众听,不如做给群众看。

2013年,通渭引进山东一家公司带动当地发展金银花产业。

户均种植3亩金银花,丰产后年收益在1.5万元以上。

2017年,群众思想观念逐渐转变,通渭大面积推广金银花种植。

“金银花扶贫”使襄南镇黑石头村村民王建忠摘掉了“贫困帽”。

他在这家公司的育苗基地打工,自己又种了3亩金银花,有两笔收入。

“通渭特别注重特色产业的覆盖达标,力争做到贫困户都有主导产业、有稳定的增收渠道。

”通渭县委常委徐斌科介绍,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人口4.7人,确定一项主导产业和一至两项辅助产业,每户年收入就能达到2万元以上。

黑石头村贫困户王三龙就是产业扶贫受益者。

2017年,当地政府为他免费引进了一头基础母牛,他又贷款买了一头。

现在,他有6头基础母牛,很快要出栏两头,能卖2万多元。

再过两个多月,他的3亩金银花也将进入采花季。

如期脱贫不成问题。

干部帮扶“在状态”脱贫更带劲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看干部。

6713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扶贫干部正在通渭靠前帮扶。

站在棚圈里,马营镇华川村驻村工作组组长马金龙和76岁的贫困户徐万余拉着家常。

“‘牛生牛,钱滚钱’。

去年你卖牛犊2万多元,今年出栏多的话,挣得更多。

徐叔,你要伺候好这些‘摇钱树’。


34岁的马金龙是养牛行家。

父亲是养牛大户,他从小耳濡目染,深知“养牛可以赚钱”。

2018年,马金龙带领村里贫困户赴外地学习观摩。

看到规模化的养牛场,听到养殖户的致富经,贫困户“心动了”。

在扶贫资金支持下,20多户贫困户均免费引进了一头基础母牛,政府还配套建设了青贮饲草池、发放了铡草机。

“嘴宽蹄圆、线条好的牛,上膘快、生长快,这才是好品种。

”马金龙说,自己帮着贫困户精心挑选“发财牛”,传授养牛技术。

如今,华川村有29户贫困户养了牛,户均3头半。

马金龙和村干部还引导村民改种饲草。

一池饲草就够几头牛吃好几个月,省出来的劳动力还可以就近务工。

龙头企业真帮扶脱贫更自信
通渭县扶贫办主任廉国斌表示,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生根落地,为通渭持续增收、防止返贫筑牢了基础。

在常家河镇胜义村,刚刚萌生绿意的山头上、山脚下,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去年,通渭籍企业家常海增返乡创业,依托企业的资本、人才和技术等优势,成立了福兴德农牧林专业合作社,打造田园综合体千亩山楂园。

现在,该合作社通过多种方式吸纳劳动力100多人。

春天赏花,夏天观叶,秋天食果。

常海增对山楂园的经济效益很乐观。

“今年秋季,将有400亩山楂树挂果,后续我们还会生产山楂饮料,提高产品附加值。


出于对家乡的感情,一批批通渭籍企业家返乡创业,建立扶贫车间。

事业有成的李威龙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通渭建起服饰公司,吸纳170多人稳定就业。

目前,通渭已建成31个扶贫车间,带动农村劳动力近1000人,其中一半以上是贫困户。

“产业发展有门路,干部群众‘在状态’,龙头企业真帮扶,这为通渭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基础。

”邵志刚说。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