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1 上 下 前 后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1 上 下 前 后   人教版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1 上下前后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2. 利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利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谜语、故事等形式引出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22页的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3)教师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定义,并板书。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1,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2)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2,让学生根据方向词找出隐藏的图形。

4. 实际应用(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描述对方的位置关系。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6.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24页的练习3,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使学生掌握了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中的学生自主描述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位置(上下前后)》(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位置(上下前后)》(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位置(上下前后)》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根据方向词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2. 教学素材:图片、实物等,用于辅助教学。

3. 学生分组,每组4-6人,便于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尝试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初步感知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2. 探究新知(15分钟)(1)教师讲解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结合图片或实物进行演示。

(2)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摆放文具、排队等,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

3. 巩固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提高(10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稍微复杂的图片,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生活中的场景,如教室、公园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并与家长分享。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 位置-认识前后、上下(教案)-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 位置-认识前后、上下(教案)-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位置-认识前后、上下(教案)-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

2.能够正确使用“在上面、在下面、在前面、在后面”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学会使用木块来模拟不同位置的物体。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前后”、“上下”的刻画及描述。

2.学生对“前后”、“上下”的概念理解。

三、教学准备1.木块或其他类似的教具。

2.相应的课件或图片,用来给学生演示和理解不同位置的物体。

3.介绍上下、前后方位的教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物体的图片及其在教室中的实际摆放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物体的位置及其在空间中相对位置的关系。

2. 讲解前后、上下等方位概念通过示范、讲解及展示各种物体的位置而引导学生理解前后、上下等方位概念。

例如,让学生站在窗口前面、走到书桌后面、举起手在头顶上方等。

3. 实践操作通过呈现多个木块的不同排布组合,引导学生模拟物体及其位置。

例如让他们排列小的木块在大的木块上面,或者把矮的木块放在高的木块上面等。

4. 课堂巩固讲解完毕后,让学生模拟不同的物体位置举例子。

然后就是小组讨论或者小测验,检查学生是否已经理解本节课程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关表达。

5. 课后拓展通过家长带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物体的前后、上下等方位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五、教学评价1.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用简单的语言,并且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各种物体的位置。

2.学生需要积极参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物体位置,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标准应重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前后上下七、教学反思这堂课程难度不大,是一个很基础的概念,所以教学上需要思考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操作和表达,让其理解相关概念、加深记忆和理解。

同时,如果有机会,可以增加或者拓展其他的知识点,比如左右、东南西北等方位的概念,来丰富学生的视野。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上下前后教学设计1一年级《第一节上下和前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

【难点、重点】:1会辩认和区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教学挂图,学生的文具用品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今天是什么日子?开学的第一天,你一进到班级里看到了什么呢?现在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一些与方位有关的话)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刚才说的这些话中就蕴含了一些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方位的知识。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1上下。

出示挂图。

老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1)自由观察这幅图,你发现有什么?(2)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这幅图吗?(自由发言)(3)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能独立存在吗?卡车在上面,火车在下面,行吗?(引发思考,并说出理由)(4)卡车在轮船的面。

轮船在火车的面。

卡车的下面有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还能提出问题吗?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5)如果把你的书、文具等物品摆一摆,你能说出它们的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吗?你能提一个问题吗?2前后。

(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上画了什么?(2)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位置关系?并回答书上的问题。

(3)强调前面和后面也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不能孤立存在。

(4)独立解决做一做第2题。

三实践应用拍手游戏。

教师说方位,学生拍手表示。

四全课小结:你有什么收获?自己回家画一幅图,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画出来,并对家长说出它们的方位。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上下、前后-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上下、前后-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上下、前后-苏教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1.认识上下、前后的概念;2.掌握上下、前后的指示方法;3.了解上下、前后指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1.上下、前后的概念;2.上下、前后的指示方法。

3. 教学难点1.上下、前后指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准备4.1. 环境准备1.教室环境整洁、安静;2.板书准备充分。

4.2. 教具准备1.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上数学;2.板书笔、橡皮。

5. 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上下、前后这些词汇,它们是什么意思呢?2.让学生通过操纵自己的身体,感受一下上下、前后的指代关系。

5.2. 认识上下、前后(20分钟)1.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针对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选择正确的指示方法。

5.3. 深化认识(15分钟)1.再次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认识上下、前后的指示方法;2.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例子,选择更加精细的指示方法。

5.4. 拓展应用(10分钟)1.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上下、前后的指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2.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在班内进行上下、前后的指示。

5.5. 总结(5分钟)1.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及如何运用于生活中。

6.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多样的展示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认识上下、前后的指示方法;2.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增强学生对于上下、前后指示方法的理解和记忆;3.下节课可将认知范围拓展至其他方向的指示方法。

上下前后拍打歌幼儿园教案

上下前后拍打歌幼儿园教案

上下前后拍打歌幼儿园教案上下前后拍打歌幼儿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感知位置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

(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

(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学生交流。

(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

)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上下前后教案范文

上下前后教案范文

上下前后教案范文教案: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上下和前后的概念。

2.能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指示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小白板和白板笔。

2.实物造型玩具,如小汽车、公交车、火车、飞机等。

3.用于小组活动的图片或卡片,上面印有各种不同方向的文字或箭头。

4.学生教材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带有箭头指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箭头指向的方向。

2.引导学生思考箭头所指的方向,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方向的名称。

3.教师出示上下和前后两个字,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二、学习(25分钟)1.教师用小白板和白板笔绘制一个简单的房间图,上面有门、窗户和几个家具。

2.教师指着图中的门,问学生门在哪个方向。

学生回答“前面”。

3.教师指着图中的窗户,问学生窗户在哪个方向。

学生回答“后面”。

4.教师指着图中的家具,一个一个地问学生它们在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上面”、“下面”等。

5.教师用实物造型玩具示范并提问,学生回答。

三、练习(30分钟)1.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担任指导员。

2.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图片或卡片,并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文字或箭头,指导小组成员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走。

3.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完成一轮后进行反馈和总结。

4.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配合,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总结(10分钟)1.教师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我们学了哪几个方向的词?如何使用这些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2.强调掌握上下和前后这两个方向,并能够正确运用它们。

五、延伸活动(20分钟)1.教师布置练习册上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解决问题。

六、作业(5分钟)1.练习册上的习题。

教学反思:这堂课主要教授上下和前后的概念和用法。

通过图片、实物和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延伸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下前后教案

上下前后教案

上下前后教案上:教案一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背景一、目标1. 了解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2. 分析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及影响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地考察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短视频等形式展示某一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 学习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该事件的发生背景,老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该事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在小组内归纳总结出几点观点。

4. 实地考察学生参观相关地点或博物馆,深入感受该事件的历史痕迹,增加对历史事件的亲身体验和理解。

5. 总结学生回到教室,各小组派代表分享实地考察的体会和感受,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进行互动。

6. 拓展学生可选择其他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学习,通过展示、写作或其他形式将所学知识展示出来。

7. 让学通过小测验或评估任务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下:教案二发掘古诗词中的意象描写一、目标1. 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描写;2. 学会欣赏并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3. 提高学生对语言细节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古诗词中的意象描写。

三、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相关古诗词音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妙之处,引起学生对意象的兴趣。

2. 学习老师解读部分古诗词文本,分析其中的意象描写,引导学生观察诗词中的意象,并感受其美。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诗词创作,要求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意象描写,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4. 分享学生朗读自己的诗词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体会。

5. 欣赏学生欣赏他人的诗词作品,通过评论和交流,加深对意象描写的理解和领会。

6. 总结老师总结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归纳并掌握意象描写的特点和技巧。

7. 拓展学生可以继续欣赏其他古诗词作品,或尝试运用意象描写来创作其他文学作品。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教案、教学设计
5.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6.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互评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7.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合作精神以及尊重他人的品质。
3.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设计富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拓展活动,如“我是小小设计师”,让学生利用所学空间方位知识,设计简单的场景或物品布局。
5.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份关于“上下前后”主题的手抄报,内容包括:
(1)本节课学习的“上下前后”概念及运用方法。
(2)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展示如何运用“上下前后”知识。
(3)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家长予以监督和指导。通过作业的完成,希望同学们能更好地掌握“上下前后”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家长们也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2.紧扣重难点,分层教学:
(1)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动作模仿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上下前后”四个方位词。
(2)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说一说”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空间方位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针对前后顺序的难点,采用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比较物体位置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上下前后》教案最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上下前后》教案最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上下前后》教案最新2021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上下前后》教案1一. 目标1. 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2. 彩操作活动中付息5以内的数数3. 学习按数量取物二. 准备贴有点卡的塑料袋(同幼儿数)、串珠积木六篮、动物图形卡1——5一套三. 过程(一)集体活动1. 师以小狗开糖果店的游戏来应起幼儿的兴趣师:今天又各客人来我们班作客,你们看是谁?(小狗)师:小狗开了一家糖果店,生意很忙,有很多的小动物来帮忙,看看是谁来了?2.复习5以内的数数师:这是谁?有几只?(师逐一出示动物卡片,幼儿伸出手指点数,并说出总数)(二)操作活动1. 装糖(1) 师: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可是还是来不及。

小朋友们愿意帮助小狗吗?(2) 提出要求师:先每人拿一只塑料袋,数数上面有几个点子,就往里装几粒糖,一边装一边数,最后说:“我装了×粒糖。

”(3) 师示范一次(4)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5) 提问:你装了几粒糖?为什么装了×粒糖?2. 送糖(1) 师:请小朋友把糖送到糖果店的柜台里。

(2) 提出要求师:你有几粒糖就放在有几个图形的框子里。

一边送一边说:“我送了×粒糖。

”(3) 师示范一次(4)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3. 结束活动师:小狗说谢谢你们,欢迎你们到他的店里买糖吃。

2021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上下前后》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展台,屏幕,小兔子图。

学具:6个大信封,6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16只小燕子、14只蝴蝶、13只海豚、11只青蛙、8头骆驼、7匹小马〈见附图〉),每种小动物都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两种。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上下前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策略与手段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教学流程(一)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仔细观察,理解位置◆教学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南京长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教学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游戏1.一切行动听指挥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空间观念进行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具:小动物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玩具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游戏中的前后、上下、左右概念。

二、导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动物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

2.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并解释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三、课堂探究(10分钟)1. 教师发放卡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描述,锻炼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互相描述并指出组内成员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设计前后、上下、左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换答案,检查并纠正错误。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前后、上下、左右概念的掌握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分析他们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前后、上下、左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六、课堂活动:寻找隐藏的宝藏活动目标:1.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1. 教具:藏宝图、小奖品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玩具或图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掌握“上下前后”概念,能够正确运用这些位置词进行描述。

2.能够通过实际物品的摆放,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如地运用“上下前后”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上下前后”概念。

2.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1.区分“上下”、“前后”的概念。

2.利用实物进行相应的展示和练习。

四、教学准备
1.立体物体模型。

2.实物:书、桌子、椅子等。

3.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
品之间的位置关系。

2.学习《上下前后》概念:通过示例,教授“上下前后”的概念。

3.游戏练习:利用立体模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上下前后”概念。

4.实物练习:老师提供实物,让学生描绘物体的位置关系,运用“上下
前后”描述。

5.小结:复习“上下前后”概念,巩固学习成果。

六、课堂作业
观察家中的摆设,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各个物品之间的位置,并运用“上下前后”
说出位置关系。

七、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实物练习
•梯子、凳子、箱子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实物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上下前后”的概念。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前后”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引导和巩固。

一年数学下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一年数学下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基本的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

2. 能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和模仿动作,理解方位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描述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并正确使用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

2. 能够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
袋子、卡片、小球、纸张、黑板、白板笔、教具、手工制作的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
Step1:导入(通过观察、描述和模仿动作引入主题)
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图片中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

教师
鼓励学生观察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并鼓励他们用简短的话语描述物
体的位置关系。

如:红色球在桌子上、蓝色球在椅子下等。

2. 教师让学生模仿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并用简短话语描述模仿
的动作。

如:举起左手、向前迈一步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常用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

Step2:理解方位词(以实物进行示范和讲解)
1. 教师带来一个袋子,袋子里放有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卡片,每个卡片上标有不同的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

教师随
机取出一个卡片,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相应的方向。

随机选择几个学生前台进行展示。

2. 教师用白板笔在白板上画一个简单的房子,房子里有窗户、
门等,然后教师拿出几个小球,将小球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让学生
用方位词描述小球的位置。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1上、下、前、后》15-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1上、下、前、后》15-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1上、下、前、后》1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学会掌握上、下、前、后的基本方位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上、下、前、后的理解。

4.锻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上、下、前、后的含义。

2.使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1.区分上下、前后的概念。

2.灵活运用上、下、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上、下、前、后的图片和示意图。

2.教学实物道具:例如文具盒、书本、板擦等。

3.计算机或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上、下、前、后的概念,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猜测物体的位置。

•学生互动,讨论并确定上、下、前、后的含义。

2. 讲解(10分钟)•讲解上、下、前、后的具体定义和用法。

•展示图片和实物道具,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的概念。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在课桌上放置文具盒,并使用上、下、前、后描述文具盒的位置。

•组织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巩固对上、下、前、后的运用。

4. 拓展(10分钟)•鼓励学生到教室不同角落,用上、下、前、后描述周围物体的位置。

•挑战性练习:老师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学生根据描述找到该物体。

5. 小结与反馈(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上、下、前、后的规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对上、下、前、后的认识。

五、课堂延伸1. 实践活动•室内或室外进行追逐游戏,老师用上、下、前、后的指令引导学生行动。

•让学生自由组合实物道具,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 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上、下、前、后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上、下、前、后的概念展开,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方位词的使用方法。

《第2单元 位置:上、下、前、后》教案、说课稿(共5篇)

《第2单元 位置:上、下、前、后》教案、说课稿(共5篇)

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学生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能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情境图,课件。

一、谈话导入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二、探究新知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1、拍手游戏(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

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谁?小云在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完整版】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完整版】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师:同学们,往前看老师,把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下面,摆整齐,双手放在桌面上,你们做好准备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刚才老师用了上,下,前,后表达了位置的方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它们,揭示课题《上下前后》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南京长江大桥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仔细观察图片,图上都有什么?生:有卡车,小汽车,客车......师:你观察的真仔细,现在你能不能用上下的位置关系说一说卡车和火车的位置,师:你能换一种说法再来说一说卡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生:火车在卡车的下面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的好孩子,同桌你能完整的讲它们的位置关系说出来吗?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其实上和下是一组相对的位置关系,那后面同学接着说,同桌之间说一说。

师:再来看图片,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卡车的下面有什么?师:你的回答很完整,火车在卡车的下面,火车也在轮船的上面,我们还可以说火车在轮车和卡车之间。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你能用上下的位置关系说说话吗?生;举例。

师:听老师的口令,你来变魔术,比一比看谁变得最成功的,注意,听完老师的口令,再开始做!现在请从文具盒里拿出格尺,放在文具盒里的上面生:动手师:好,把文具盒变成在最上面,同桌之间看一看谁做的好!师:接着变,格尺的上面有数学书和文具盒,同学们想一想这时候格尺的位置上是(最下面)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弄清了上和下的位置关系,再来认识一下前和后的位置关系,仔细看一看墙上三辆车,你能说一说,小汽车和卡车的位置关系吗?生:小汽车在卡车的前面,卡车在小汽车的后面(贴板书)师:孩子你说的真不错,回答的很完整,前面和后面也是一组相对的位置关系,谁还能这样完整的说一说?生:小汽车在卡车的前面,卡车在小汽车的后面师;你的声音真宏亮,前面你再来说一说,同桌之间说一说师:客车的前面是什么?小汽车的后面是什么?师:你观察的很仔细,卡车在客车的前面,卡车在客车的后面,我们也可以说卡车在小汽车和客车的(中间)师:好了,同学们,听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们运动一下休息休息,拍手操,起立,我的小手拍一拍,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师:老师请3位坐的好的小朋友上台来。

前后上下左右口语交际教案

前后上下左右口语交际教案

前后上下左右口语交际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使用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进行口语交际。

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和方向。

3.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用法。

2. 难点,能够在口语交际中准确运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图片、实物道具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笔和纸,以便做练习。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情境,比如在一个房间里,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视等,然后让学生描述这些物品的位置和方向。

2. 学习方位词。

教师通过PPT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用法,并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这些方位词的用法。

同时,教师可以用实物道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方位词。

3. 口语练习。

教师设计一些口语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描述一个场景,让学生用方位词描述出物品的位置和方向,或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实际情境的口语交际练习。

4. 拓展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方位词进行口语交际。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家里的布局,或者描述去某个地方的路线等。

五、教学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来检查学生对方位词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用法,并能够在口语交际中准确运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同时,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位词的用法,同时也可以通过更多的口语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设计更多的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位置前后上下小学数学教案

位置前后上下小学数学教案

位置前后上下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认识位置前后上下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能够正确使用位置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准确使用位置词语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1. 理解位置前后上下的基本概念。

2. 运用位置前后上下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1. 灵活运用位置前后上下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图示和实物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教案、黑板、粘贴纸、实物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前、后、上、下”四个位置词语,然后让学生讨论这四个词语的意思,并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词语的用法。

二、讲解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1. 让学生看图,了解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2. 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物品的位置,让学生用位置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三、练习
1. 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并用位置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2.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操练,相互提问并回答,运用位置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四、总结
让学生总结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位置前后上下的定义。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位置前后上下的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和用法,通过实物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同时,需要关注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次教学主题为“位置”上下前后,旨在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掌握“上下前后”等方向词汇,能够在游戏中发现位置,并熟练运用方位指示词语。

教学内容1.学习方位词语:上下前后2.找出图中物品的位置,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3.用自己的语言谈论物品的位置。

教学重点1.学习方位词语:上下前后2.找出图中物品的位置,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方位词语:上下前后,并能够在游戏中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通过播放视频《一起动手看位置》,学生将了解什么是位置。

第二步:学习新知识1.通过图片,手势、口述等方式,教授“上下前后”的方位词。

2.讲解方位词的运用方法,通过交流方式,让学生理解方位词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给学生看一些图片,帮助他们了解方位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步:练习和探究1.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找到图片里的物品,挑战“我最聪明”。

2.设计场景任务,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方位词的运用方法。

第四步:总结归纳通过讨论,总结出方位词的运用方法,并与学生一起写出总结性的长段落。

教学评估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以下评估:1.学生能够掌握“上下前后”的方位词汇,掌握方位词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表达自己所在的位置。

2.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找到图片里的物品,挑战自己的聪明智力。

3.学生能够在场景任务中完成指定任务,真正理解方位词的运用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一年级小学生对方位词非常有兴趣,愿意与认真地学习。

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自主性较差,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同时,在设计场景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难易度和情景的真实性,以确保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效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
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
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

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
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