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 第2单元4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同步练习 鲁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二单元第一节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二单元第一节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

姓名,年级:时间: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学生用书P32])一、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比较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太阳能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对地表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使地表趋于平坦相互关系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与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2.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4)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2.常见类型(1)褶皱①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②基本形态错误!(2)断层①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②地貌:常形成谷地或陡崖.3.意义(1)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2)找水: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

(3)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三、外力作用的表现1.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2.流水作用(1)侵蚀地貌: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2)沉积地貌: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3.风力作用(1)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2)风积地貌:沙丘、沙垄等。

4.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2)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会产生消极作用。

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1 地形变化的动力 (共27张PPT)

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1 地形变化的动力 (共27张PPT)

用 与 地 表 形 态 的 变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V型谷、峡谷、瀑布、沟谷 、丹霞地貌
海浪侵蚀: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平台
3.表现形式及 形成地貌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湖
搬运作用:外力作用于风化和侵蚀物,使之位移的过程 风力堆积: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沉积作用: 流水堆积:冲(洪)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海浪堆积:沙滩等海岸地貌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 向斜
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下水出露成泉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 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 煤矿
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 油、气 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3.风化作用的结果
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如果风化物残留原地,则称为风化壳 4.风化作用的意义
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风化产物也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侵蚀和搬运
1.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的概念
侵蚀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和土壤等物质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松散、溶解和破坏, 且发生位移的过程。 风化和侵蚀作用产生的各种物质,在自然力作用下,发生进一步较长距离位移 的过程,就是搬运作用。
向斜山
为何现实中有的背斜成了谷,向斜反而成了山呢?
背斜谷
为何现实中有的背斜成了谷,向斜反而成了山呢?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 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 蚀反而成为山岭
(二)、断层
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强度, 致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现象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鲁教版必修1

上面岩层的年龄。
解析答案
123456
(2)A处岩层向上拱起,但地形为向下凹陷的山谷,其成因是____________ _A_处__为__背__斜__构__造__,__其__顶__部__受__到__张__力__作__用__,__岩__层__比__较__破__碎__,。容易被侵蚀
解析 背斜成谷是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形成沙滩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堆积
课堂小结
返回
随堂达标检测
123456
对点训练一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 海枯石烂:通过用海水干涸、石头腐烂来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 志永远不变。据此回答1~2题。 1.引起材料中“海枯”发生的作用力是( A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解析 “海枯”是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导致的,如喜马拉雅山就是海 枯后形成的山脉。
答案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答案
(3)“背斜成谷”主要是受到哪种外力作用的影响?石油和天然气一般 建在背斜顶部开采,隧道一般选择建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场则选择建 在背斜顶部,为什么? 答案 侵蚀作用。 背斜岩层是拱形的,承压大,安全性好,而向斜是储水构造,修建隧道 易积水或渗水。因此石油和天然气一般存在于背斜构造中,易在背斜顶 部开采;隧道一般建在背斜核心部位;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破 碎,因此采石场选择建在背斜顶部。
验成功
教材活动指导
疑解惑
挑战自我 点 重点难点 个 即时训练 体 回归教材 答
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
一、内、外力作用比较
作用 特点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主要是_太__阳__能__及地球重力能等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综合提升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综合提升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学科技能突破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 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读内容 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 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 矿产分布状况等。
1.熟悉典型图示
单元综合提升二
核心知识必备 1.岩石的类型: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 和变质岩三大类型。 2.岩石圈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 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阳光、流水、风、海浪等外力作用下, 被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并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已经 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 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 3.内力作用 定义:指来自地球内部的作用力。 表现形式: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3.地质构造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1中的乙、丙 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 前常成山岭(如图1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1中丙), 未沉积前常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 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 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甲处,图2中Ⅱ处均为断层,若只 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4.外力作用:外力是指地球外部的作用力,其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 能、地球重力能等,主要通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作用改 造地表形态,其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检测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检测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

单元过关检测(二)地形变化的原因[A级—基础达标检测]广西北海湄洲岛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岛,下图为鳄鱼头地质公园景观图。

据此回答1~3题。

1.导致鳄鱼头地质公园海岸呈现“上黑下白”色彩的主要原因是( )A.上部为玄武岩,下部为珊瑚礁风化堆积物B.上部为花岗岩,下部为花岗岩风化堆积物C.上部为玄武岩原色,下部玄武岩受水褪色D.上部花岗岩为植被染色,下部为岩石原色2.在该公园的海岸附近可见“石桥”,在崖壁上可见“洞龛”。

这说明该地点( ) A.多断层和裂隙B.受海浪侵蚀强C.熔岩地貌复杂D.受台风影响大3.从丁图崖壁上的多层“洞龛”来看,该岛( )A.地层呈持续性抬升B.火山曾多次喷发C.地层呈间歇式抬升D.沉积岩发育良好解析:1.A 2.B 3.C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广西北海湄洲岛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岛,说明组成该岛的岩石中含有岩浆岩,鳄鱼头地质公园海岸呈现上黑,说明上部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的玄武岩构成,下白,结合海滩沉积物进行分析,说明底部可能是由于珊瑚礁风化堆积物构成,因此呈白色,故选A。

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该公园位于海边,海岸附近可见“石桥”,在崖壁上可见“洞龛”主要是由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B正确。

第3题,丁图崖壁上“洞龛”是由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且丁图崖壁上的“洞龛”是分层的,说明受海水的侵蚀是间断的,因此是地层间歇式抬升的结果,C正确。

我国太行山东侧发育有嶂石岩地貌。

图甲是某处嶂石岩景观的素描图,呈现出自上而下呈三级阶梯状的陡崖,其形成过程如图乙中的①~④所示(图例Ⅰ~Ⅳ分别代表不同岩层)。

读图,完成4~6题。

4.图乙所示岩层中,岩性最松软的是( )A.ⅠB.ⅡC.ⅢD.Ⅳ5.该处三级陡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地壳抬升D.冰川侵蚀6.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与图乙类似的是( )A.华山陡崖B.海蚀崖C.雅丹地貌D.峡湾地貌解析:4.C 5.A 6.B 第4题,读图乙可知,Ⅲ最先遭受侵蚀,说明Ⅲ岩性最松软,故选C。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达标训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1达标训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含解析)

学业分层达标训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基础过关]1.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沉积作用④侵蚀作用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2.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答案 B解析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甲处岩层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读“地质剖面图”,回答3~4题。

3.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4.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可能是( )A.岩层B.向斜C.背斜D.断层答案 3.C 4.D解析第3题,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从图中可看出③位于断层处。

第4题,岩层的形成一般是先下层,后上层;断层只能发生在已形成的岩层中。

读“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冲积扇地貌由风力搬运作用形成B.冲积扇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甲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D.断层线右侧的岩层相对下降6.近年来,图中河流下游泥沙淤积加剧,其原因可能是 ( ) A.疏浚河道B.植被破坏C.引水灌溉D.退田还湖答案 5.C 6.B解析第5题,冲积扇地貌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从图中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为背斜构造。

从图中看,断层线右侧的岩层呈上升状态。

第6题,图中河流上游位于山区,下流泥沙淤积加剧,可能是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所致。

读下图,回答7~8题。

7.形成图甲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C.内力侵蚀D.海浪侵蚀8.造成开罗附近“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风化和风蚀作用答案7.D 8.D解析第7题,海边奇形怪状的岩石主要是由海浪侵蚀造成的。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地质构造的判读方法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如下。
地质 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断层
从形 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隆起
岩层一般向下凹陷
岩层受力断裂 并沿断裂面有
从岩层的 中心部分岩层较 中心部分岩层较 明显的相对位
新老关系上 老,两翼岩层较新 新,两翼岩层较老 移
图示
干旱、半干旱 地区
流水 冲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 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沟 壑纵横
河流流经的高 原、山地
流水 溶蚀
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暗 河流流经的中
河、漏斗等喀斯特地貌,地 低纬度的可溶
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性岩石地区
探究一
探究二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
典型景观
冰川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高山和高纬度
提示:赞同。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 表趋于平坦。



二、内力作用 1.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划分。 ①美洲板块,②太平洋板块,③亚欧板块,④非洲板块,⑤印度洋板 块,⑥南极洲板块。 (2)板块运动。 ①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 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带。 ②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3)形成地貌。 ①消亡边界:a.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常形成高大山脉;b.大洋板 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常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 ②生长边界:a.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b.海洋中板块 张裂地带,常形成大洋中脊。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 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鲁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
河流阶地是废弃在河谷谷坡之上的阶梯状地形。

金沙江青岗坝附近河段峡谷深切、山高坡陡,发育了较为明显的多级阶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于T3、T4处,T1、T2处阶地的沉积物()
A.颗粒较细B.类型较多C.发育较早D.海拔较高
2.推测该段河流阶地发育的主要过程是()
A.下切~滑坡~堰塞~沉积~下切B.下切~沉积~堰塞~滑坡~下切
C.滑坡~下切~堰塞~下切~沉积D.沉积~下切~堰塞~下切~滑坡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是在中生代的陆地地层—“红层”上形成的。

景区内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

下图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组成张掖丹霞陆地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A.花岗岩B.流纹岩C.沉积岩D.变质岩4.张掖彩色丘陵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
B.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抬升
C.风化侵蚀—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
D.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
5.下列地貌景观中,表示风蚀蘑菇的是()
A.B.
C.D.
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2019高中地理 第2单元第1节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

2019高中地理 第2单元第1节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通过图示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重难点) 2.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重点)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重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教材整理1 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 阅读教材P 31~P 32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2.常见类型 (1)褶皱①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②基本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形成谷地或盆地(2)断层①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

②地貌:常形成谷地、陡崖或断块山。

3.意义(1)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

(2)找水: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

(3)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

正误判断:(1)“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是由背斜转化成了向斜。

( )(2)岩层发生断裂就形成断层。

( )(3)背斜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 )【提示】(1)×背斜谷虽然被侵蚀成了山谷,但地质构造仍然是背斜。

(2)×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才会形成断层。

(3)√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

教材整理2 外力作用的表现阅读教材P32~P33,完成下列问题: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2.流水作用(1)侵蚀地貌: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2)沉积地貌: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3.风力作用(1)侵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

(2)沉积地貌:沙丘、沙垄等。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检测题含答案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检测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检测题一、单选题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

左图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A.增强①过程B.增强②过程C.减弱③过程D.增强④过程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减弱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4.阴天时,气温比晴天低是由于()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增强灌丛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沙物质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的阻挡发生沉积而形成,属于特殊沙丘地貌。

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和衰败退化可以指示环境变化。

柽柳是优良的防风固沙先锋树种,沙物质常在其附近堆积,发育成灌丛沙丘。

下图示意柽柳灌丛沙丘剖面。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区域中,可能发育灌丛沙丘的是()A.沙漠内部B.沙漠边缘C.绿洲内部D.泥沙淤积的河床6.柽柳的生长发育能够形成灌丛沙丘的主要原因是()A.根系发达B.抗风沙C.耐旱D.耐盐碱7.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可以指示()A.沙丘活化B.土壤水分条件改善C.气候趋于干旱D.植被覆盖率降低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

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有关监测时段该城市区域气温的表述()A.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B.最高温多云天高于晴天C.气温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8日22时市中心气温可能是15℃9.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B.8日18时左右C.9日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左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城等深线分布图”,右图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2、3、4、5、6、1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7、8、9、10、11、12、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5·福建卷,9~10)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回答1~2题:1.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2.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1.A 2.B 第1题,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X地的岩层是中部老两翼新,为背斜,从X地的河流分布及等高线弯曲特征可以判断其为山谷,故A项正确。

第2题,从等高线分布图上可以看出,c河③~④河段的海拔比a河谷高,若a、c两河支流相连,将导致③河段的水部分流向a河,导致②河段流量显著增大,故B项正确。

(2018·陕西咸阳模拟)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地质构造,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读图,回答3~4题:3.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

根据该地层剖面顺序,判断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 )A.深海B.浅海C.陆地D.无法判断4.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过程是( )A.一直上升B.一直下降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解析:3.C 4.D 第3题,读图可知C层为砂岩层,由题干信息可知,砂岩是河湖沉积的产物,因此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应是陆地。

第4题,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E、F、G分别为石灰岩、砂岩和页岩,可知E到G经历了深海到河湖沉积的产物再到浅海的过程,即海平面先降后升。

(2018·湖北武汉模拟)2017年6月19日,俄罗斯舍维留奇火山喷发,灰柱高达15 000m,火山本身高度为3 283m,该火山的航空危险级别为“橙色”。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后落实2.2.2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作业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后落实2.2.2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作业

课后素养落实(八)(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裂的作用。

以下图示意冰楔作用的过程。

读图,完成1~2题。

1.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A.风化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2.以下地区中,图示现象表现最显著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1.[第1题,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使岩石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第2题,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裂的作用,说明昼夜温差大对冰楔作用影响最大,青藏高原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冰楔作用显著。

]读图,答复3~4题。

3.形成图甲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A.流水积累B.风力积累C.内力侵蚀D.海浪侵蚀4.造成开罗四周“狮身人面像〞缺损严峻的主要缘由是()A.河流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风化和风蚀作用3.[第3题,海边奇形怪状的岩石主要是由海浪侵蚀作用造成的。

第4题,开罗地处热带,不行能消失冰川;“狮身人面像〞所在地点并不临海,不行能受到海浪侵蚀作用影响;“狮身人面像〞是雕塑,河流不行能侵蚀其面部;该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以风化和风蚀作用为主。

]以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6.①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5.[第5题,①新月形沙丘是风力积累地貌;②长江三峡为河流侵蚀地貌,主要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③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由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④三角洲属于河流积累地貌,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入海口四周,由于流速变缓以及受海水的顶托作用,大量泥沙沉积形成。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七)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沉积作用④侵蚀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2.下列地理现象中,是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A.石灰岩溶洞B.东非大裂谷C.撒哈拉沙漠D.长江三角洲解析:选B 石灰岩溶洞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外力作用;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内力作用;撒哈拉沙漠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外力作用;长江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形成的,外力作用。

B正确。

3.下列各组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A.褶皱、断层B.地壳运动、地震C.高山、峡谷D.火山喷发、岩浆活动解析:选A 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层,A对。

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岩浆活动是地质作用的内力作用,地震是地质灾害,B、D错。

高山、峡谷是地貌类型,C错。

4.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选B 读图判断甲处岩层沿断裂而有相对运动,为断层;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5.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B.暴雨形成的冲沟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解析:选A 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是生物风化,A正确;暴雨形成的冲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B错;干旱区的风蚀城堡,是风力侵蚀,C错;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是流水的侵蚀作用,D错。

6.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海边的“女王头”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景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而成C.甲景观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D.乙景观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解析:选A 庐山瀑布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台北野柳地质公园的“女王头”是由于海水侵蚀、风化作用形成的。

2020高中地理 第2单元4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同步练习 鲁教版必修1

2020高中地理 第2单元4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同步练习 鲁教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四)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

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时期由岩浆上升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花岗岩的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特征。

图甲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图”,图乙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甲图乙1.形成图甲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2.形成图乙岩石球状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火山活动D.风力侵蚀作用1.B 2.A[第1题,武夷山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丰富,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图示山体陡峭,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2题,在风力、流水等外力风化作用下,花岗岩的棱角被剥离,形成球状形态。

]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

读图,回答3~4题。

3.上图中丙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A.变质岩B.花岗岩C.玄武岩D.石灰岩4.关于上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B.乙图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C.丙图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D.丁图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3.D 4.D[第3题,丙图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

第4题,黄土“桥”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桥”是由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蚀“桥”地貌在我国西南地区较多;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和沙漠地区。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B.背斜C.向斜D.断层6.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5.C 6.D[第5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老,故为向斜。

【创新方案】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创新演练大冲关 鲁教版必修1-推

【创新方案】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创新演练大冲关 鲁教版必修1-推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 2 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创新 演练·大冲关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 B.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内力作用 C.内力作用表现为地震、地壳运动、泥石流、滑坡 D.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 是重力能 解析: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地表 形态是它们长期作用的结果;地震和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 表现,泥石流和滑坡是外力作 用的结果;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答案:A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它们 背面印有一些风景图案。读图回答 2~3 题。
2.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甲图上的景观
C.丙图上的景观
B.乙图上的景观
D.丁图上的景观
解析:根据这四幅景观图可知,甲、乙、丙、丁所示的景观分别是河流流水侵蚀而成
的峡谷、冰川侵蚀地貌、桂林山水、瀑布。其中只有桂林山水是由流水溶蚀了可溶性岩石
而形成的。
答案:C
3.有关乙图上雄伟壮 丽的景观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艺料0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下卷2,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2可地护以缩1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试要5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置底4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敷3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课件第二单元第一节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课后检测能力提升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课件第二单元第一节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课后检测能力提升
第二十五页,共28页。
答案:(1)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F E (3)C (4)B
第二十六页,共28页。
本部分内容讲解 (jiǎngjiě)结束
按ESC键退出(tuìchū) 全屏播放
第二十七页,共28Biblioteka 。内容(nèiróng)总结
本部分(bù fen)内容讲解结束
No Image
第二十八页,共28页。
A.①
B.②
C.③
D.④
第六页,共28页。
解析:第 4 题,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可知,图甲中 A 是侵 入岩,B 是喷出岩,C 为沉积岩,D 为变质岩,①为岩浆侵入 地壳上部,②为岩浆喷出地表,③为外力作用,④为固结成岩 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因此图甲中表示埃 特纳火山喷发的是②。第 5 题,图乙地貌景观为河口三角洲, 是外力作用形成的,表示外力作用的是图甲中的③。 答案:4.B 5.C
第二十一页,共28页。
8.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十二页,共28页。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______, 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均有分布,则甲在________处分布, 乙在________处分布。 (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 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 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 A→B 方向物质组成可能 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第四页,共28页。
2017 年 3 月 27 日,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喷发。 图甲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数字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 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 4~5 题。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同步:2.1.2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Word版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同步:2.1.2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Word版

姓名,年级:时间: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课后篇巩固探究2017年4月25日14时6分,云南普洱市墨江县发生里氏3.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第1~2题。

1.根据震源深度,推断此次地震发生在()A.莫霍界面附近B。

地核内部C。

地壳内部 D.软流层内2.该地区位于世界上非常活跃的火山地震带上,下图中a、b、c、d表示不同的板块交界地带,该地区位于其中( )A。

a处附近B。

b处附近C.c处附近D.d处附近解析:第1题,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大陆地壳更厚.云南普洱市墨江县的此次地震应发生在地壳内部。

第2题,a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b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d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答案:1.C 2。

C“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堆积成像“烟囱"一样的形状。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 )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②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上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A.①②B。

③④ C.①④ D.②③4。

“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 )A.沉积岩B.变质岩C。

侵入岩 D.喷出岩解析:第3题,依据图中信息结合世界板块分布图,可以判断图中的“黑烟囱”位于南印度洋,处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此交界处板块边界是生长边界,所以选择D 项。

第4题,形状像“烟囱",是堆积而成的,由此判断为沉积岩。

答案:3。

D 4.A5。

电影《霍比特人》《指环王》中展现的新西兰风景令人陶醉.形成下列新西兰美景的地质作用有误的是()A.甲——流水堆积作用B.乙—-岩浆活动C。

丙——冰川侵蚀作用D.丁——流水侵蚀作用解析:甲图是海滩,是海浪堆积作用,不是流水堆积作用,A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四)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

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时期由岩浆上升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花岗岩的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特征。

图甲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图”,图乙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甲图乙
1.形成图甲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上升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2.形成图乙岩石球状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
C.火山活动D.风力侵蚀作用
1.B 2.A[第1题,武夷山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丰富,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图示山体陡峭,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2题,在风力、流水等外力风化作用下,花岗岩的棱角被剥离,形成球状形态。

]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

读图,回答3~4题。

3.上图中丙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
A.变质岩B.花岗岩
C.玄武岩D.石灰岩
4.关于上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B.乙图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丙图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
D.丁图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
3.D 4.D[第3题,丙图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

第4题,黄土“桥”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桥”是由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蚀“桥”地貌在我国西南地区较多;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和沙漠地区。

]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B.背斜
C.向斜D.断层
6.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
5.C 6.D[第5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老,故为向斜。

第6题,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7~8题。

7.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8.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7.B8.A[第7题,根据题干描述,“蜂巢”是指花岗岩上千疮百孔的形态,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距冬季风源地近,在风力的吹蚀作用下形成。

第8题,岩浆侵入到沉积岩的上部,形成花岗岩,
因此先沉积形成沉积岩,后岩浆侵入。

从图中可看出此地形成山地,而沉积岩没发生弯曲,因此是在地壳垂直抬升作用下上升,后在外力的侵蚀下形成该地貌。

]
9.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地质构造类型: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该地地壳受到了________(南北、东西)方向力的作用,此力属于________(“拉张”或“挤压”)力。

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运动。

(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__(“甲”或“乙”)地,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________地;钻探石油应选择在________地,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丙处岩层断裂错位为断层。

第(2)题,岩层沿着南北方向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受到南北方向力的作用,属于挤压力;从岩层分布看,地壳运动表现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褶皱分布规模大,以水平运动为主。

第(3)题,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褶皱形成并遭到侵蚀后,地壳下沉,地势变低,堆积形成上覆岩石。

第(4)题,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比较稳定,地下水向两侧分流,不易出现透水事故,适于建隧道;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
(2)南北挤压水平垂直水平
(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侵蚀堆积
(4)甲背斜向上拱起,且有较强的稳定性,地下水沿岩层两侧渗流,保持隧道干燥乙甲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冲A挑战练]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B.凸岸
C.凹岸D.入海口
11.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B.冰斗
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12.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10.B11.C12.D[图中显示的是砾石堆积地貌。

第10题,图中砾石直径较大且较圆滑,而河流源头的石块多具有棱角;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入海口处河流流速较慢,沉积物颗粒很小。

故B项正确。

第11题,图中砾石是在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受到挤压、摩擦、碰撞而形成的。

石笋是含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的,A项错误;冰斗是典型的冰蚀地貌,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B项错误;风蚀蘑菇是由于近地面的气流含沙量大,突兀的岩石下部受到风沙的磨蚀较上部严重,下部变得愈来愈细,最后变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岩石,C项正确;花岗岩风化球属于风化地貌,D项错误。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砾石有大有小,且直径在9 cm左右的砾石较多,所占比重最大,而比其直径大一倍左右即直径在17 cm以上的砾石所占比重很小,D项正确。

]
13.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风。

沙丘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_______。

(4)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地貌。

【解析】第(1)题,A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

第(2)题,流动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结合指向标可得出该地盛行东北风。

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3)题,图中岩层断裂成左右两块,左侧的岩层相对右侧岩层上升。

第(4)题,石灰岩受高温多雨的气候影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1)西北风力侵蚀
(2)东北风力堆积
(3)上升
(4)喀斯特(岩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