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合集下载

2022版高考地理中图版总复习课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2022版高考地理中图版总复习课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 变质作用(高温、高压

变质岩
生成的变质岩
作)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常见的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图
(2020·天津等级考)如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 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形成如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 力作用分别是( )
考点二 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地貌格局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 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 可以恢复。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如玄武岩。
2.沉积岩
(1)形成过程
裸露地 表岩石
风吹、日晒、雨打 ――及―生_―_物_―_―作―用―→
砾石、沙子和 _泥__土___
―风堆―、积―流、―水_―固_等―结_搬_―成运―岩、→ 沉积岩
(2)常见类型:石灰岩、砾岩、_砂_岩__、页岩
等。
(3)主要特点:一是具有层__理__构造,二是常含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5.图示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典型地理事象是( )
A.地震和褶皱
B.断裂和褶皱
C.褶皱和海沟
D.火山和海沟
3.C 4.B 5.D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洋板 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第4题,日本列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 板块的俯冲地带。第5题,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区多形成 火山和海沟。

第1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1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喷出岩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 的有流纹或气孔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 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 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沉积岩
层理构造、富含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 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 料;煤、石油是当前世 界最重要的能源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 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 原料
变质岩
片理构造
重难点 2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 游(例:黄河三角洲、 恒河平原等)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例:塔克拉玛干沙漠 里的沙丘、黄土高原 的黄土)
滨海地带
经典借鉴
试题:(2010· 泰安)岩石及地貌的形成与地质作用有关。图中各
字母表示地质作用的不同类型。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作用 B.b表示地壳运动中的外力侵蚀作用
答案:②③
核心解读
重难点
类型 侵入岩
1
列表比较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物点
形 成 特 点 有用成分举例
岩 浆 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 用下,侵入地壳上部, 冷却凝固而成岩石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 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 喷出地表冷凝而成岩石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 受到破坏成碎屑物质, 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 结而成岩石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 度、压力条件下,使原 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 而成新岩石
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 Nhomakorabea地理环境
第1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知识整合
知识点 1 岩石圈的结构
知识点 2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转化的,这种转化被称为

高二地理自然地理基础讲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高二地理自然地理基础讲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第一节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说出内力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3.运用示意图,描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重难点)一、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2.地质作用⎩⎨⎧a 表示上升冷却凝固b +c 表示外力作用d 表示变质作用e 表示重熔再生3.循环意义(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1)内力作用都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 )(2)太阳辐射能是所有外力作用的唯一能量来源。

( )(3)山地的“身高”降低都是由外力的侵蚀作用导致的。

( )(4)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地幔。

( )(5)三大类岩石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 )【提示】(1)× 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三种表现形式,其中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种,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中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3)× 许多山地的高度降低原因有两种,一种原因可能是因地壳下沉运动导致的,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外力中的侵蚀作用导致的。

(4)√ 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岩浆,而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5)× 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变质岩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估测,黄河每年将16亿吨的泥沙输入下游。

大部分注入渤海,为什么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提示】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力作用泥沙淤积使渤海变浅,而内力作用地壳下沉使渤海变深,正因如此,渤海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归纳总结]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地貌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但是一般体现在一定时期以某种地质作用为主,在判断地表形态(地貌)形成原因的时候,可以采取分步骤判断排除法。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1)褶皱
岩层
形态
背 岩层

向上 拱起
向 岩层 斜 向下
弯曲
地表形态
(地貌)
(未受侵蚀)成 为山岭,(久经 侵蚀)成为谷地
(未受侵蚀)成 为谷地,(久经 侵蚀)成为山岭
判断依据
中心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2)断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 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2)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 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 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 裂。
▪断层上升岩体 地貌:山岭或高地(断块山) 实例:庐山、泰山、华山 ▪断层下降岩体 地貌:谷地或低地 实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层带地貌:裂谷 ▪断层面地貌:陡崖
补充:研究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意义 ——找矿、找水和工程建设 1、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 背斜 构造中
2、地下水主要分布在 向斜 构造中
甘肃的鸣沙山和月牙泉
(3)冰川作用 与地貌
冰川侵蚀作用——冰斗、角峰、U形谷
冰川沉积作用——冰碛地形(冰碛物堆积的各种地形)
冰斗
U形谷
角峰 冰碛地形
二、考题回放
【2008年·江苏考题·单项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形成图中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2、地质作用、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易混点
地质作用:
指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 质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完整版)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完整版)
作用时发生的弯曲变形。 背斜 向斜
褶皱隆起常形成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
1、褶 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岩层形态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背斜
褶 岩层受 皱 向斜 挤压弯 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注意:不是所有的背斜都成山,向斜都成谷
思考:“地形倒置”的形成原因?
东 非 大 裂 谷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关系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 影响 相互关 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主要来自 于地球内 部的热能
来自于地球 外部的太阳 能和地球重 力能等
形成高山 地壳运动、 或低地, 岩浆活动、 使地表高 变质作用 低起伏 对地表物质的 风化,侵蚀, 搬运和堆积作 用
(一)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地球重力能。 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等
(二)、流水作用
1、流水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是: 湿润、半湿润地区。
2、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都是流水侵蚀作用 形成的
流水沉积地貌
冲(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冲积扇
风力侵蚀地貌
1、为什么同伴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
已经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2、你认为晶晶还可以再继续它的地表旅行吗?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亮亮发现自己的个头变小了, 并随着风和流水向前运动,亮亮边走边欣赏着地 表美丽的风光,忽然亮亮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 认真一看,原来是晶晶,亮亮惊讶地问:“你是 怎么来到地表的?” 3、请你简要推测晶晶到达地面的过程。 当地壳运动抬升,抬升的地方受到侵蚀, 地表的岩石会一层一层的被侵蚀掉,最终 会露出侵入型的岩浆岩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37张PPT)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37张PPT)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重熔再生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再 生
重熔再生
上升冷却凝固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1、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 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影响: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起伏
2、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
表现: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侵蚀 作 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冲击平原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板块构造学说
1、主要内容:
(1)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 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 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2)板块出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 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于地壳运动比较活 跃,多火山、地震分布(如环太平洋火山、地 震带)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变位。
地质作用:引起地表形态、物质组成和内部
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按能量来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一)、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能量来源
内 力 作 用 外变得 高低起伏
地壳运动 地球内部 岩浆活动 热能 变质作用
地球外部 太阳辐射
对地表物质的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等
削高填低,使 地表趋于平坦
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
地壳运动 侵蚀作用 堆积作用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六大板块示意图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
1、褶皱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 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式。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向斜
背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和向斜的比较: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 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概念辨析】
地表形态:也叫地形、地貌;指地表高低起伏
的状态。按自然形态分为高原、 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
(三)、风力作用
1、风力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是: 干旱、半干旱地区。
2、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蚀洼地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蘑菇的形成原因 : a.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 b.岩性的差异,下部岩性较软,上部岩性较硬.
侵蚀地貌: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 冰川侵蚀 波浪侵蚀
都是流水侵蚀作用
形成的
风的搬运
(3)、搬运作用 流水搬运
冰川搬运
风力沉积
(4)、沉积作用 流水沉积
冰川沉积
(5)、固结成岩作用
外力 侵蚀地形
沉积地形
主要分布地区
风力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沙丘、沙漠、 干旱、半干旱
黄土沉积
地区
流水
黄土沟壑 冲积扇、冲积 河床加宽加深 平原、三角洲
E、沙丘
⑤风力沉积作用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单元第1节《岩石圈
与地表形态》课件
2020/9/26
一、地球内部的垂直分层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
岩浆)上升冷疑
岩浆岩
高温熔化


风化
高 温 熔 化

质 外 侵蚀
熔 化
作 用
力 作
搬运
用 堆积
(内力作用
固结成岩
) 变质作用
变质岩
沉积岩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喀斯特地形 石钟乳、石笋 、石柱
湿润、半湿润 地区
上图中可以看出,迎风坡和 背风坡的坡度是怎样的?
迎风坡坡度小 背风坡坡度大
三角洲
冲击扇
球状风化地貌
将下列地理事物与其形成原因连线
A、阿尔卑斯山
①断层
B、东非大裂谷
②流水沉积作用
C、长江三角洲
③流水侵蚀作用
D、长江三峡
④褶皱隆起
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
地壳运动 侵蚀作用
堆积作用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断 水平位移 层 垂直位移
?2.断块山
断 层 的
垂 直 位 移
相对上升的岩体 :形成山岭或高地。 如华山、泰山和庐山。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 和汾河谷地 。
泰山 华山
庐山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华山
比较背斜、向斜
类型
判断依据
形态 岩层的新老
关系
一般岩层 中心部分岩 背斜 向上拱起 层较老,两
沉积岩 A
喷出型岩浆岩 B
C
侵入型岩浆岩
D
岩浆
变质岩
1、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
上分别属于( )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2、下列各种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花岗岩和页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砾岩
D、玄武岩和板岩
1.图示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 A.a B.b C.c D.d
3)与渭河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___ 处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属于背 斜的是 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见到背斜成谷现 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山。
石灰岩
花岗岩 页岩 砂岩
知识归纳
成因分类 形成过程 举例 主要特征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花岗岩 上升冷却凝固 玄武岩
常含有化
外力作用
砂岩、砾岩、 页岩、石灰岩
石的岩石
类型是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出山口:冲积扇或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中下游:冲积平原
3、风力作用:干旱地区
(1)风力侵蚀(大风区):吹蚀、磨蚀 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风蚀柱
风蚀沟谷
风蚀蘑菇
风湿洼地
风蚀柱
(2)风力搬运(过渡区): 飞沙走石
(3)风力沉积(减弱区): 沙丘、沙垄、堆积黄土
4、人类活动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坏
1、岩石圈的组成:按成因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1)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 岩浆→压力 喷出岩:玄武岩
侵入岩:花岗岩
喷出岩:玄武岩
(2)沉积岩: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 屑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有:石灰岩、砂岩、页岩。 常含有化石。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3)变质岩:高温高压下,原 有岩石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 变形成。 有: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2、流水作用:湿润地区
(1)流水侵蚀 ①侵蚀(上游):V型谷、千沟万壑、地表 崎岖。 ②溶蚀: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 林。(喀斯特地貌)
V型谷
千沟万壑、地表崎岖
漏斗
暗河
溶洞
石林
峰林
(2)流水搬运(中游):使河道、 河谷变深变宽 (3)流水沉积(下游): 出山口:冲积扇或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中下游:冲积平原。
(1)趋利避害:
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 修建水库。
(2)消极:
滥砍乱伐、毁林开荒。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地震波传播速度
(1)地壳:岩石。大陆厚,大洋薄,17km。 (2)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岩浆发源地), 2800km。 (3)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3400km。 外核:高温高压,液态或熔融状态 内核:固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地貌

山岭(新)

向上拱起 或谷地

向下弯曲
谷地(新)

或山岭
(2)断层
①概念 (flash)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 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就会 发生断裂 ,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 动、位移。
②形成的地貌 (图)
断层形态 上升岩块 下降岩块 断裂带
构造 地貌
块状山地 谷地
裂谷
或高地
大理岩 板岩 石英岩 片麻岩
侵入岩:结晶度好, 晶体颗粒较大
喷出岩:具有气孔
具有层理构造, 常含有化石
具有片理结构或 重结晶明显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
外 力 作
重 融 再 生
冷 却 凝 固
变 质 作 用

岩浆
重融再生
重融再生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组成
集合
元素
矿物
岩石
back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①板块张裂: 形成
裂谷 东非大裂谷
(图)
大洋 大西洋 中脊
②板块相撞挤压: 形成 山脉
A、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图)
B、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 巨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图)
内力作用的“足迹”
褶皱 断层
(1)褶皱(flash)(背斜、向斜)
岩层形态(一般形态)
back
back
back
背斜穹隆结构的储油、储气图
向斜储水的自流盆地
back
(1)地球圈层
内部圈层 (由地心向地表)
地核 地幔 地壳
外部圈层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必修一地理期中复习整理资料

必修一地理期中复习整理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宇宙1、宇宙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天地万物的总称。

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半径即“可见宇宙”半径:约150亿光年。

宇宙是一个物质世界,由各种天体组成。

2、天体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通称天体。

宇宙间最基本的天体:恒星、星云;①天体类型:自然天体——主要为恒星、星云等人造天体——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实验室等天体判断:空间位置,物质形态,运转轨道;②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 ③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总星系≠宇宙河外星系不是只有一个;** ④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地月系中心天体:地球二、太阳1、太阳结构:及其特征2、太阳辐射的影响:能量来源日核里的核聚变反应 4H—>He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能量来源、维持地表温度;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光热资源;与岩石风化有关;2)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直接能量来源,太阳能,及其相关应用;间接能量来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3、太阳活动的影响:*1)黑子(光球层,比周围区域温度低),影响地区降水进而影响气候;2)耀斑(色球层,短时内突然增亮):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暂时失效;3)太阳风(日冕层,带电粒子),使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现象;4、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运动特征:与其他七大行星类似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结构特征:与类地行星(水金地火)相同;**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物质*原因: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的自转绕转轴: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速度:1、角速度规律:除南北极点外,全球相同15°/h 线速度规律:赤道最大向南北两极递减,极点为0二、地理意义(一)产生昼夜交替昼夜的形成:原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照得到一面;昼夜交替:原因: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周期 24h(太阳日);晨昏线判断:①先确定地球自方向;②由黑夜变为白天的半圆弧叫做晨线,由白天变为黑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

第七讲-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

第七讲-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

第七讲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一、地球内部圈层1、地震波:2、圈层划分:地壳地幔地核3、软流层:4、岩石圈:5、地球的外部圈层:二、三大类岩石1、按成因分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沉积相:变质岩:[理解—要点突破]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12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力(按能量来源)划分:[理解—要点突破]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5.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 ( ) A .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 .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 .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 .温度降低,压力降低6.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 .②B .③C .④D .⑤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

据此完成5~6题。

3.对浮石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4.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够反映浮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 A .①B .②C .③D .④◎考向2 岩石圈及地壳物质循环(2018·烟台月考)浮石,主要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

该石多呈白、灰白、乳白、浅黄等色,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

读图回答3~4题。

【导学号:98510041】(2)其他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①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a.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b.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

②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是与中国大陆相连的,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

2、板块构造学说:发展:A: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第1次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内外力作用

第1次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内外力作用
1、运动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一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 一块,而是被海岭 、海沟 等 等 断裂构造带 分割成若干 单 元,称为板块。全球岩 石圈分为 六 大板块。
课堂练习7:在下图中填出各板块的名称。
BHale Waihona Puke CA FD
E
A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非洲板块 、 D 印度洋板块 、E 南极洲板块 、F 美洲版块 、
4、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 矿产资源 ; ②改变地表的 形态 ,塑造千姿百态
的 地貌景观 ; ③实现 物质交换 和 能量传输 ,改变
地表的 环境 。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 相互关系 影响
内 力 作
来自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
主要是地球内部 岩浆活动,
第二课时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授课班级:127班 授课人:张万聪 授课时间:10.23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 互转的,这种转化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 环(也叫地壳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过程
地球内部的岩浆 上升冷却 凝固 形成 岩浆岩; 地表岩石在一系列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作 用下,形成 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以 及 高压 条件下,发生 变质 作用形成 变质岩 ; 各类岩石回到地壳深处发生 重熔 ,又形成新 的 岩浆 。
①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 ②世界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板块交界处 。
2、板块的边界类型
板块边界分为 生长边界 和 消亡边界 。 前者主要是板块张裂处,后者主要是板块碰 撞地带。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3)C处成山、D处成谷,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合作探究】 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4)何处是较好的储水构造?
c
【合作探究】 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5)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 应选择C断面,还是D断面?为什么?
D断面 背斜为天然拱形,比较坚固; 并且不易积水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几个概念
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 状态下破坏地面并带走碎屑物的过程。
沉积作用:是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 条件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作用因素
地表形态
举例
流 侵蚀作用 水 作 沉积作用 用
风 侵蚀作用 力 作 沉积作用 用
▲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找水: 地下水多储存在向斜构造中; 断层线附近会有泉水出露;
▲工程建设: 断层两侧易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 水库、 隧道等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 隧道应从背斜部位穿过。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动力来源: 流水、 风力、 冰川、海浪、重力等
表现形式: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等
地质 构造
形成
岩层受强大 的挤压力, 褶皱 使得岩层发 生弯曲变形
岩层受强大 压力或张力 断层 时,岩块发 生破裂、位 移、错动
基本 岩层 单元 形态
背斜 岩层 向上 拱起
向斜 岩层 向下 弯曲
地垒 上升 岩块
地堑 下沉 岩块
岩层
地貌形态 示意图 新老
关系
背斜成山 背斜成谷
中间 老两 翼新
向斜成谷 向斜成山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物质是怎么循环的岩石圈的主要特点

岩石圈物质是怎么循环的岩石圈的主要特点

岩石圈物质是怎么循环的岩石圈的主要特点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范围是从上地幔软流层向上至地表的由岩石组成的空间,包括地壳。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岩石圈物质是怎么循环的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

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

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

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

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

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

沉积岩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类新岩石。

和前两类岩石主要区别是变质岩属重结晶的岩石,颗粒较粗,不含玻璃质和有机质的残体。

其主要特征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

常见的变质岩如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成原解理状的板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的片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质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
与地表形态变化
一、选择题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B.③
C.④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B.Ⅱ——③
C.Ⅲ——⑤D.⑥——Ⅰ
解析图中的地质作用分别为①沉积作用、②重熔再生、③上升冷却凝固、④高温高压、⑤变质作用、⑥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昆仑玉、大理岩同属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

生物化石出现在沉积岩中,是沉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 1.D 2.A
下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

A.背斜,山脊B.向斜,山脊
C.背斜,山谷D.向斜,山谷
4.形成该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B.火山地震
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解析第3题,该处岩层两翼老,中间新,是向斜;等高线向高值处凸出,判断该地地表形态是山谷。

第4题,该地地表形态属于“向斜成谷”,主要是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形成的。

答案 3.D 4.A
读右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的变化过程最有可能的是
A.沉积岩的形成过程B.岩浆的形成过程
C.变质岩的形成过程D.土壤的形成过程
6.图中abc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可信的一组是
A.a—砂岩b—砾岩c—板岩
B.a—沉积物b—沉积岩c—新岩浆
C.a—有机质b—风化壳c—岩石
D.a—石灰岩b—大理岩c——岩浆
解析第5题,该图表示了两种岩石接触的地方形成新的岩石,因此该图最有可能是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第6题,石灰岩与岩浆接触的地方受热变成大理岩。

答案5.C 6.D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B.③①④
C.④②①D.④①③
8.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解析第7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在海洋沉积环境下,形成石灰岩层;石灰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抬升形成陆地;地下石灰岩层遭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随着地壳进一步抬升,地下暗河被抬升到地表形成溶洞;在流水溶蚀、沉积作用下,溶洞内部形成石钟乳、石笋等。

故D正确。

第8题,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环境:浅层石灰岩层,湿热的气候条件。

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土层较薄,土壤贫瘠;由于该地貌地区地形崎岖,岩层破碎,地表水贫乏。

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7.D8.C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
A.④和⑤B.①和⑥C.①和④D.③和⑥10.下列岩石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
A.页岩、石灰岩B.砾岩、大理岩
C.砂岩、玄武岩D.石英岩、花岗岩
解析第9题变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图中与变质岩相连的过程有3个,而过程④只能是变质岩经高温熔化作用成为岩浆,所以③和⑥是变质作用。

第10题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它是伴随沉积岩形成过程而被保存下来的,所以只有在沉积岩中才有可能找到化石,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答案9.D 10. A
泥石流是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方向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发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下图为泥石流灾害严重的某村庄周边地形图。

读图回答11~13题。

11.上图中影响该村庄泥石流的集水集物范围最可能是()。

A.E-J-K-L B.L-K-I-M
C.E-G-H-I-K-L D.E-F-G-H-I-K-L
12.上图中①—④若为植被破坏同等严重地区,且面积和土质状况基本相同。

据此推测,暴雨发生时,会影响该村庄且泥、石等物质产生量最多的可能是()。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13.下图是上图中甲—乙之间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P类岩石的成因最可能是()。

A.岩浆喷发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D.侵蚀作用
解析第11题,图中影响该村庄泥石流的集水集物范围,也就是村庄上游分水岭分隔的流域,大致可以判断出C项正确。

第12题,植被破坏相同,面积和土质状况相同,暴雨发生时,产生影响村庄泥、石等物质最多的是②处,该处坡度大,侵蚀程度大。

第13题,P处岩石在沉积岩和岩浆岩之间,最有可能为变质岩,受到内力作用和变质作用而形成。

答案11.C12.B13.C
某河段示意图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15.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B.含沙量
C.汛期D.流量
解析第14题,因为该河地处北半球,由等高线凸出方向确定,河流流向应自北向南流。

右岸冲刷较强烈,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数家新住处”就应位于地势平坦的堆积岸。

第15题,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并形成高山和盆地。

地势的高低影响河流的流向。

答案14.B15.A
二、综合题
16.读下面两图,回答。

(1)40千米地壳厚度线与我国——自然分界线北部大致一致,简要说明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

(2)我国东北部的7月等温线与地壳厚度线的吻合度较高,简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太原和石家庄纬度相当,但7月气温差别较大,简析其原因。

解析地壳厚度不均,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在对流层,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递减,因此海拔越高的地方温度越低。

同一纬度,地势高的地区,温度低。

答案(1)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地势高地壳厚度大,地势低地壳厚度小
(2)气温和地壳厚度都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其等值线延伸方向基本与山脉走向一致
(3)太原地处黄土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石家庄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气温高。

17.下面是“地面物质循环简略图式”,读后回答:
(1)图中各字母分别代表岩石、岩浆或碎屑物质。

请将各字母表示的地理名称写在下面相应空格里。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图中各数字序号分别表示各箭头的地理意义(作用),请分别写在下面的空格里。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3)A的发源地是________,如果它在地壳中形成岩石这是________岩,如果它直接到达地表以后才形成岩石,这是________岩。

(4)有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结构、成分发生改变,形成新岩石,这叫________岩,这个过程叫________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根据各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即可判断。

答案(1)岩浆侵入岩喷出岩沉积物沉积岩变质岩(2)冷却凝固地壳运动(隆起)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熔作用(3)地幔花岗岩玄武岩(4)变质岩变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