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来自地球本身(地球内部的热能)。
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使地壳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控制地表基本形态。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能)。
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成岩。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破坏地壳,改变地表的原始形态,把高山削低,盆地填平。
二者的关系
1.同时作用于地壳,从相反方向改变地表形态。
2.内外力作用共同进行。
3.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同一时期,可能会以某种作用占优势,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在地壳发展变化中起主导作用。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探索新的研究方 法和手段,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更深入影响 跨学科合作:联合地质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进行研究 实地考察:加强野外实地考察,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数值模拟技术:利用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
内力作用总结
主要形式: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高 山、峡谷、海沟等
定义:内力作用是指地球内 部能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台湾火山的喷发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风化作用
定义: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发生崩解、破碎、蚀变和化学分 解的过程。
力作用。
演化过程:分析 喜马拉雅山脉在 地质历史上的演 化过程,包括山 脉的形成、抬升、
侵蚀等过程。
实践应用:探讨 喜马拉雅山脉的 形成与演化在地 质学、地貌学等 领域的应用,如 地质找矿、地震
预测等。
案例二:黄土高原的形成与侵蚀过程
黄土高原的侵蚀过程:水土 流失、风力侵蚀等作用
案例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 特征、形成原因及演变过程
类型: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影响: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破碎、崩解,形成松散堆积物,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实例:常见的风化作用包括岩石崩解、土壤层形成、岩石裂隙扩大等。
侵蚀作用
类型:风蚀、水蚀、冰蚀等
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植 被等
定义:指风、流水、冰川等外 力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 破坏作用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貌例子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貌例子内外力共同作用在地貌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给出几个地貌形成的例子,涵盖内力和外力的相互作用。
1.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由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所引起的。
例如,地震活动会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形成山脉、断层和盆地等地貌特征。
这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典型例子,地震引起的断层活动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2. 风蚀地貌,风力是一种重要的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沉积。
例如,沙漠中的沙丘就是风力作用下形成的,风将沙粒吹起并堆积成丘状。
而当风力减弱或改变方向时,沙丘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3. 水蚀地貌,水力是地表最常见的外力之一,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改造。
例如,河流侵蚀地表形成的峡谷、河谷和河床平原等地貌特征,是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流的流速和流量决定了侵蚀的程度和速度。
4. 冰蚀地貌,冰川是一种重要的地表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改造。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冰的切削和磨蚀作用,形成了各种地貌特征,如冰川谷、冰碛丘和冰川湖等。
冰川的作用主要是由于重力和冰的物理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5. 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貌变化,人类活动也是一种外力,对地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例如,城市建设、采矿和土地利用变化等,都会改变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
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貌变化是内力和外力的复杂相互作用结果。
总结起来,地貌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震、风力、水力、冰力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内外力相互作用,塑造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这些例子展示了地球表面地貌形成中内外力的重要作用。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卧龙学案地理(必修1-2)身心健康厚德崇礼志向高远博学多才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预习·基础知识】学习目标1.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通过学习了解地质作用及其分类,初步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内容。
3.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的构造地貌,掌握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
自主预习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2.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是怎样划分的?读图找出六大板块。
注意观察边界类型。
(2)板块的运动特点:内部________________;交界处____________________,多火山和地震。
(3)板块相对移动形成地表的基本地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的聚合带常形成____________,大陆板块被迫隆升形成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常形成________________;板块的张裂地区,常形成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内力作用的“足迹”(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之为地质构造,最常见的有和。
(2)列表对比褶皱和断层(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①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在构造中;②找水:在盆地中易找到地下水;③工程建设:隧道、水库等尽量避开。
4.外力作用的表现一、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1)依据底部岩层的形态:一般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2)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二、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研究地质构造及其形成可以更好地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找水、找矿、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地质构造与找水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槽部。
②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地表基本格局外力作用的影响: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其次是重力势能2、外力作用动力因素: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①风力②流水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地区③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高山等寒冷有冰川的地区④海浪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外力作用动力因素:⑤生物在主要分布在生物活动频繁的地区风化作用因素温度、水、生物。
作用使地表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侵蚀作用水、冰川、风等。
对地表岩石及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因素作用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条件3、主要类型搬运作用因素水、冰川、风等作用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因素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3、主要类型4、外力作用主要形式:①风化概念:在温度、水或生物作用下,岩石由大变小的过程。
4、外力作用主要形式:①风化花岗岩球状风化(物理风化)风化坑(化学风化)植被根劈作用(生物风化)一组题讲透(1)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下题。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D( )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小积累影响风化作用强弱的因素影响风化作用强弱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和生物因素,在题目中未出现有关说明时,通常只考虑气温的变化对风化作用强弱的影响。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越大的地区风化作用越强,如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风化作用强。
概念: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影响:使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从而形成侵蚀地貌。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的流动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 ”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漠化”“石漠化”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风力侵蚀流水侵蚀侵蚀溶蚀风蚀城堡峡谷石林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形成海蚀洞、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平台等冰川侵蚀冰川侵蚀形成的角峰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柱和海蚀崖海浪侵蚀一、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一、风力侵蚀地貌②风蚀柱一、风力侵蚀地貌③风蚀城堡风蚀城堡是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咱们聊聊这地球啊,就像个大舞台,天天上演着各种大戏,而内外力作用,那就是舞台背后的导演加编剧,悄悄地改变着地表的模样。
你瞧,这地球表面,高山流水、平原沙漠,还有那深邃的海洋,都是它们俩联手打造的杰作。
先说内力作用吧,这家伙就像是地底下的大力士,整天忙活着板块碰撞、地壳运动啥的。
咱们知道那喜马拉雅山吧,高耸入云,壮观得让人想吟诗一首。
嘿,那就是内力作用的手笔!想象一下,两大板块挤来挤去,就像两个大力士在推手,结果地皮给挤皱了,还挤出了这么一座世界屋脊。
这内力作用,还真是有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味道。
再来说说外力作用,这家伙就像是地表的雕塑家,风啊、水啊、冰啊、生物啊,都是它的刻刀和颜料。
比如说,那温柔的河流,它可不含糊,长年累月地冲刷着河岸,硬是把坚硬的岩石给磨成了圆润的鹅卵石。
这就是“水滴石穿”的生动写照嘛!还有风,那个子虽然轻,但力气可不小,它带着沙尘,呼啸而过,愣是把一座座山峰削成了奇形怪状的风蚀地貌。
这外力作用,真是“润物细无声”,却又能在不经意间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
这内外力作用啊,它们俩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有时候你进我退,有时候又携手合作。
比如说,内力作用把地皮挤出了褶皱,外力作用就趁机而入,风啊水啊一顿忙活,把褶皱给磨平了。
但过不了多久,内力作用又不甘寂寞,再来个板块碰撞,地表又热闹起来了。
这样一来一回的,地球就变得越来越有看头了。
有时候啊,这内外力作用还会玩点花样。
比如说,火山喷发吧,那就是内力作用在搞大动作。
那岩浆呼哧呼哧地往外冒,带着滚滚浓烟和炽热的气浪,把周围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但过不了多久,外力作用就开始登场了。
雨水冲刷着火山灰,植物在废墟中顽强生长,渐渐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就诞生了。
这简直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啊!所以啊,咱们这地球啊,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内外力作用这对搭档,就像是大自然的魔术师和工匠,用它们那神奇的双手和无尽的创造力,不断地改变着地表的模样。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4第四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3.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课时质量评价(十七)
一、选择题
岩层和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证据。如果两组岩层之间出现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则称为地层不连续。读某山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页岩颗粒小于砾岩),完成1~2题。
1.该地一定经历了()
A.一次断层活动B.多次地壳升降
C.海侵海退现象D.明显变质作用
2.从页岩到砾岩的物质积累期,自然环境变迁情况最可能是()
如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第二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2.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
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结果: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高温高压)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侵蚀后地貌 构造 地貌 图示
典例导入
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相关问题。
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背斜 、 ________ 处。甲处成 向斜 、 断层 。图中,陡崖出现在 丙 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 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 因此更容易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地势 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 从岩层的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 老关系上 两翼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移
图示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力, 常被侵蚀成谷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 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 向斜槽部受挤压, 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 不易被侵蚀,常形 如华山、庐山、泰山, 成山岭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 块,常形成谷地或低 地,如渭河平原、汾 河谷地,沿断层线常 发育成沟谷,有时形 成泉、湖泊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特别提示
(1)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一定的时间 和地区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其中内力作用对 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 (2)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 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 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 为观止。阅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 完成1~2题。 1.塑造“猫咪山”形态的根本力 量的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岩浆活动 C.大气 D.流水 2.“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 态是( ) 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 D.板块运动形成的
褶皱
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
知识点第四单元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1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用3.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考向:内力作用与地貌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基本形式示意图岩层的运动方向岩层变化对地表的影响例证相互关系水平运动平行于地表岩层发生水平位形成绵长的断裂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移和弯曲变形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相互影响,在一定时期和空间有主次之分。
从全球范围看,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垂直于地表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变动,起和凹陷和海陆变迁台湾海峡的形成考向:板块构造运动的影响(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内容理论①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2)板块运动边界类型运动方向←|→→|←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岭高大山脉海岸山脉、海沟、岛弧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示意图考点2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普遍(例:花岗岩的。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第1课时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2.图中长腰山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答案:1.D 2.B
()
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 3~5 题。
3.上图中板块共有
A.1 块
B.2 块
C.3 块
4.上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
A.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
B.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相反
C.内力作用先形成高山,然后外力作用再把高山削低
D.外力作用起的作用比较小,对山脉的形成不起主要作用
解析:第 1 题,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抬升 而形成。第 2 题,在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同时起作用,内 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 答案:1.B 2.B
6.有关该次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活动引起
B.地壳运动引起
C.山崩和滑坡引起
D.人类活动诱发而成
7.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约旦地沟的形成
答案:6.B 7.D
探究点(一)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从生活中学———————— 一、地理情境激趣 研学游悄然成风,各种地质考察线路、各种地貌奇观吸引学生探因 索源。2020 年 6 月,来自山东某学校学生研学旅行团开展了以“东非 大裂谷形成及地貌景观”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出发前学生搜集到东 非大裂谷的资料如下: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 如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 北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 全长近 6 000 km。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 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 2 000 m 不等。 下图是学生拍摄的东非大裂谷照片。
(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对地表进行破坏、把物质从高处搬 运到低处堆积起来,使起伏的地表趋于 平缓
(1)两者共同作用,塑造了多样的地表形态
(2)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据优势
(3)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三、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区位选择、发展方向等 交通线路:布局、方式选择、线路走向等 人口分布:密度等 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等 ……
地表形态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
分析地形与城市分布之间的关系。
兰州地形与城市
山区河谷城市因水源、水运而形成,但其进一步发展也受地表形态的制约。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①影响交通运输网的密度
中国主要公路分布图
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公路、 铁路密度与地形的关系。
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②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和生物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能量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表现形式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四种。
受物理风化作用后的岩石
物理风化作用过程示意
说出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及风化作用的分类。
风化作用指地表岩石和矿物在太阳辐射、大 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发生变 化的过程。
背斜顶部受张力 作用而破碎,物质疏 松,易被侵蚀而形成 谷地;而向斜槽部受 到挤压,岩层坚实不 易被侵蚀,反而可能 成为山岭。
思考:分析华山、渭河谷地的形成原因。
断层形成示意
地垒、地堑形成示意
断层中间岩块相对 上升叫地垒,常形成块 状山地,如我国的华山 等。中间岩块相对下降 叫地堑,常形成狭长的 凹陷地带,如我国的渭 河谷地等。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讲解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 岩层变得紧实,不易 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点按钮察看动画:断层
相对上升
断层形成地貌
相对下降
断块山地:华山、庐山、泰山、天山、阿尔泰 山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平原、 东非大裂谷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C 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甲~丁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
板块 内部 相对稳定。
4.板块相互运动,形成地球表面基本地貌。
★ 板块相互运动,形成地球表面基本地貌。 大西洋(亚欧
板块交界处
非洲、美洲) 红海(印度洋
与非洲)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冰岛(亚欧与 美洲)
(碰撞)
(张裂)
东非大裂谷
(非洲内部)
陆陆碰撞
陆洋碰撞 裂谷、海岭
褶皱山脉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喜马拉雅山(亚欧与印度) 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非洲) 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
用 重力能
固结成岩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与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 的地点和日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例1.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褶皱
1.地质构造
断层
2.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
能量来源:
太阳能及重力能等
几个概念
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 状态下破坏地面并带走碎屑物的过程。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质作用过程分析技巧
技巧(一)根据题目的区位,环境特点及岩石特征,判断岩石类型。
要求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以及它们和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图3)。
1、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坚 硬致密的 侵入岩(如花岗岩),或多气孔的喷出岩(如玄武 岩); 2、沉积岩是由地表被侵蚀的物质,由外力搬运后沉 积下来, 固结成岩而成,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及化石 燃料; 也包括石灰岩(化学沉淀物)和珊瑚礁(珊瑚虫遗 体堆积)。 3、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如 石灰岩变 为大理岩,页岩变为板岩。
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
斜,C—背斜,D—向斜。
3.断层的判断:看断层面的完整程度。如果断层面把所有岩
石断开,且断层面完整,则断层发生时间较晚,晚于其所
断开的岩层;如果果断层面不完整,则说明断层之后又发
生了某种地质活动;
4.根据地质构造之间的叠加和影响来判断:晚形成的地质
解析: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断关键是根据已知信息和箭
头指向,联系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逐步推导。第(1)题,
由沉积物只能变成沉积岩D,沉积岩变成变质岩E,变质
岩熔于岩浆A,岩浆冷凝形成侵入岩B和喷出岩C。
二、地质剖面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例3(内力作用+判断岩层新老关系+岩石形成条件逻辑思维)
图5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各岩 层、 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A.火成岩l、沉积岩l、沉积岩2、火成岩2、 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l、火成岩2、沉积岩2、 沉积岩l DC..沉沉积积岩岩33、、沉火积成岩岩2l、、火沉成积岩岩l2、、火火成成岩岩22、、沉沉积积岩岩l l 解析:根据沉积岩的顺序由老到新应是沉积岩3、沉积 岩2,而火成岩侵入地壳的定义可判断火成岩l、火成岩2 晚于沉积岩3和沉积岩2,且火成岩2晚于火成岩1。所以 选D。
2020-2021地理第一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第1课时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含解析第一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1课时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1。
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和类型。
(综合思维) 2。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地理实践力)3。
掌握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及其形态特征。
(综合思维)一、地质作用1.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2.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能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对地貌影响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削平山岭、填塞低地作用过程除火山和地震之外都非常缓慢一般较为迅速、明显二者关系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多种多样形态二、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岩浆活动2.地壳运动分类类别示意图运动方向岩层变化二者关系水平运动平行于地球表面受力变形,岩层发生褶皱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二者常常相伴存在垂直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上升或下降受力超过岩石承受力,岩层破裂断开(1)两个概念①褶曲: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
②褶皱:岩层受力发生的一系列褶曲。
(2)两种基本形态①分类错误!②地貌错误!(1)两个概念①断裂构造:岩层受到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力,岩层就会破裂断开,形成断裂构造。
②断层: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相对位移的叫断层。
(2)断层的组合及地貌①地垒:中间岩块相对上升,断层面相背倾斜的组合形式,常形成块状山地。
②地堑:中间岩块相对下降,断层面相向倾斜的组合形式,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1)概念:是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的表现,是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2)成因,分类错误!(3)震级与烈度①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
②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6.变质作用(1)概念: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第1课时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基础认知•自主学习 能力形成•合作探究 素养发展•图表应用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素养目标】 1.综合思维:结合具体地貌案例,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角度综合分析地貌形成 的内力作用。 2.区域认知:结合图像、视频等资料,识别内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推断其形成 过程。 3.地理实践力:通过进行野外考察,记录地层信息,总结区域地质、地貌特征,推断 其形成过程。
基础认知•自主学习
一、地质作用
项目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能
对地貌影响 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_起__伏__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和_重__力__能__
削平山岭、填塞低地
作用过程 除火山和地震之外都非常缓慢 一般较为迅速、明显
二、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岩浆活动:
2.地壳运动: (1)两个概念。 ①褶曲:岩层因_受__力__而发生弯曲。 ②褶皱:岩层受力发生的一系列褶曲。 (2)两种基本形态。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可知,断裂发育是由于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 力,使岩层发生断裂;该地处于从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 原、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造 成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石的承受能力而导致断裂发育。第(2)题,由上题 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侵蚀 作用下发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断裂分布。
答案:(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 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 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 (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成河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7讲在内外力共同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7讲在内、外力共同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内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成过程2.学会运用内外力作用原理分析地貌二、基础知识自主学习(一)地貌的形成:是在内力和外力下生成和发展的。
内力作用促使地表,增加;外力作用地表,地势高差;地貌类型成因背斜谷、向斜山岩层在挤压作用下形成背斜和向斜,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产生裂隙,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内力作用下形成谷,河流携带泥沙在谷地而形成河流阶地在地壳垂直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作用形成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下图为发源于太行山的拒马河河流阶地图。
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图示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垂直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垂直上升,流水侵蚀C.地壳垂直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垂直上升,流水沉积2.图示地区地壳运动上升的次数最可能是()A.1次B.2次C.3次D.4次【对点精练】海平面基准线是海拔0 m的起算线。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海平面基准线以下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3.该地地质作用过程依次为()A.下沉沉积、岩浆侵入、抬升侵蚀、下沉沉积、断裂升降B.抬升侵蚀、断裂升降、岩浆侵入、下沉沉积、断裂升降C.岩浆侵入、下沉沉积、断裂升降、抬升侵蚀、下沉沉积D.下沉沉积、抬升侵蚀、断裂升降、岩浆侵入、下沉沉积4.对该区域地貌的推断,正确的是()A.甲地受风力侵蚀,地势低平B.乙地因断裂下陷,蓄水成湖C.丙地因岩浆活动,奇峰林立D.丁地断裂抬升,地势较高(二)特殊地貌景观及等高线判读1.火山口2.风蚀蘑菇3.岱崮地貌4.梯田5.新月形沙丘6.山前冲积扇【对点精练】环崖丹霞地貌以弧形环崖为特色,基岩由坚硬的红色砂岩和松软的页岩构成,其形成受地壳抬升和河流侵蚀的综合作用。
下图为环崖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5.地壳抬升前,该地()A.河道位置不易摆动迁移B.背斜构造使砂岩更趋坚硬C.页岩受侵蚀程度大于砂岩D.地表受外力作用趋于平缓6.地壳抬升后,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导致河道()A.河曲发育B.定向侧移C.持续下切D.游移不定7.环崖是弧型主要是因为()A.砂岩与页岩之间不规则断裂而成B.页岩成环形崩塌形成C.前期曲流形态在砂岩中发育而成D.后期河流侧蚀砂岩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练习案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并确定地质构造。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考专题复习
地球表面形态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点梳理]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a)地质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各种地表形态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a)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板块运动形成了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即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挤压碰撞,或者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和地震。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地运动中。
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该地区为板块的生长边界。
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
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消亡边界。
具体如图所示:②六大板块的分布(如图)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如图中的C欧亚板块、D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F美洲板块、A非洲板块、E南极洲板块。
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一板块边界鹭内方向板块运初方向(葭非洲板块为参照)3.4.地质构造的类型(a)①褶皱:图中A 、B 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其中A 处岩层中间向上 隆起,叫背斜;B 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
②断层:图中C 处岩层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 断层构造。
其中E 处叫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 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 地或谷地。
构造 地貌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 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 东非大裂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 实践意义 名称
背斜 找石油、天然气
原因或依据
岩层封闭,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隧道的良好选址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向斜 找地下水,建水库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 谷发育 铁路、公路、桥梁、水 库等的回避处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 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 水库水易渗漏
褶皱 内力作用
背斜 向斜
两种判断方法
形成的地貌
断层:形成的地貌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风化 外力作用 侵蚀: 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侵蚀地貌 搬运 堆积:流水、风力沉积地貌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削高填低, 趋于平坦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与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 的地点和日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例1.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智慧之光 读下图,回答问题。
c
北
a
b
。
(1)地质构造名称: a、 向斜 b、 背斜
(2) a、b两处地质构造中有可能发现石油的是 b处,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和储气构造。 (3) 欲建一个东西地下隧道,应选a处还是b处开凿? 选择b处,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时有发生造成巨大人员伤亡。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 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
图示
点按钮察看动画:断层
断层形成地貌
相对上升
断块山地:华山、庐山、泰山、天山、阿尔泰 山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平原、 东非大裂谷
相对下降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甲~丁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C)
A.甲
B.乙
C.丙
D.丁
1.利用物理学的比重知识,____是良好的储油构 A B 造______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2.假如你是一位铁路工程师,C图中要建一条东西 向隧道,选在甲处还是乙处? 甲处
风的侵蚀
点 击 播 放 按 钮 观 看 动 画
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等
风 蚀 蘑 菇
风蚀柱
风蚀雅丹
风蚀城堡
动画: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 在干旱、半干旱和海滨地区强烈。
风力沉积 风携带沙尘,当风速减低时发生沉积 。
典型例子: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等。
风力堆积
风
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作用
褶皱山脉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喜马拉雅山(亚欧与印度) 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非洲) 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
东亚岛弧链、海沟(太平 洋—亚欧) 落基山脉(美洲板块与太 平洋板块)
练一练
喜马拉雅山 亚洲东部岛弧
大西洋中脊
东非大裂谷
请利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世界火山和地震带分布规律及原因
三、内力作用的足迹:
外力类型 流水
侵蚀地貌
搬运
沉积地貌
主要分布地 区 湿润半湿润 地区
风力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 一般与 冲积平原(我 壑 国三大平原) 速度大 V形河谷、峡谷、瀑 小有关, 三角洲 布云贵高原的喀斯 速度越 (长江、黄河、 特地貌(溶蚀作用) 大,搬 珠江三角洲) 运物体 冲积扇 的质量 越大。 沙丘、沙垄 风蚀穴、风蚀蘑菇、 风蚀洼地、风蚀城 黄土高原的黄 堡等。(主要集中 土 在干旱、半干旱西 北地区)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沉积岩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一、地质作用
分类 内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部, 主要是地球内部 的热能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高低不平
外 力 作 用
来自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阳能及 重力能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丁
3.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矿且比较安全的是 ( A ) A.甲 B.乙 C.丙 D.丁 4.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a、b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A
)
课堂小结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一、内外力作用比较 板块划分 二、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运动与地貌 三、内力作用的足迹 褶皱
内部
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相对稳定。
4.板块相互运动,形成地球表面基本地貌。
★ 板块相互运动,形成地球表面基本地貌。
板块交界处 消亡边界 (碰撞) 陆陆碰撞 陆洋碰撞 生长边界 (张裂)
大西洋(亚欧 非洲、美洲) 红海(印度洋 与非洲) 冰岛(亚欧与 美洲) 东非大裂谷 (非洲内部)
裂谷、海岭
三角洲
流水堆积地貌
冲
积
扇
平
原
河 流 冲 积 平 原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河漫滩平原
2、风力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风力侵蚀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砂石,吹蚀地表,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戈壁 等。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我 国以西北地区最为典型。
典型例子: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城堡、风 蚀洼地等。
1、流水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坡面受流水作用,被冲蚀、下切形成沟谷, 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加宽、加深,常形成峡 谷(V型谷)、瀑布等。
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大峡谷
长江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流水侵蚀山地
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沟壑地貌
黄土高原
石林
桂林山水
石柱
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
东
非
大 裂
谷
地
势 陡 峭
的
华
山
一 线
天
什么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内力作用
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 表面形态不 断发生变化 的作用
外力作用
学习目标:
1.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及 二者关系 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3.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对地形的影响及与人 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4. 读地貌景观图,回答 (1)左图所示地貌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右图B所示 的地貌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2)在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分布较为普遍的是 图所示 的地貌,而在东部平原地区分布较普遍的是 图所示的 地貌。
答案: (1)流水沉积
A
风力侵蚀
B
(2)右
左
内 、 外 力 作 用 与 地 表 形 态 变 化
地壳运动 引起的岩层的 变形、变位称 为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地质构造
断层
岩层断裂并明显错位
褶皱 岩层弯曲变形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1册
点按钮察看动画:褶皱、背斜、向斜与地表形态
看图思考:
沉积岩,上新下老 1.图中岩层属于什么类型?上、下层岩石”老新“如何?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 2.注意背斜、向斜形成的地貌。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3.看背斜、向斜中心岩层,是“老”还是 “新”?
背斜和向斜
4.侵蚀后地形★ ★ ★ ★ ★
新
老
①
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顶部、张力、侵蚀 槽部、挤压、不易侵蚀
地质构造
背斜 判 断 方 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褶皱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上
图示
中老两翼新
中新两翼老
构 造 地 貌
未侵蚀地貌
山岭
谷地或盆地
侵蚀后地貌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 背斜顶部受张力,裂 岩层变得紧实,不易 隙比较发育,常被侵 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蚀成谷地
贵 州 地 下 溶 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动画:流水的搬运作用
流水的搬运作用: 主要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沉积作用
流水速度减低时携带的泥沙发生沉积,在山前
平原形成冲积扇,在河流中下游由于地形平坦流速
减低河道展宽,流水沉积形成宽广平坦的冲积平原,
在入海口由于流速减低或海潮的顶托泥沙沉积形成
向海延伸的三角洲。
流水沉积——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干旱地区, 如我国西北 地区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举例 平整土地 修筑梯田 挖河修渠 修建水库等 乱砍乱伐 毁林开荒 后果 你对人类活动与地 表形态的认识
趋利避害
诱发灾害
我们应认识 自然,遵循自然 发展的规律。使 地表形态的改变 向着有利于人类 的方向发展。
小试身手 1. 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2. 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 成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3.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的是 A.长江三峡 B.戈壁和裸岩荒漠 C.河口三角洲 D. 沙丘、沙垄
1.地质构造
断层 2.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 能量来源:
太阳能及重力能等
几个概念
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 状态下破坏地面并带走碎屑物的过程。
沉积作用:是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 条件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