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个人分担制度探析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个人分担制度探析
( ) 共经济 学 角度 : 品属 性理 论 二 公 产
也 成为 学费 制度 变迁 的推 动者 , 愿意分 担教 育成 本 。 上述 几 种 理论 都 有其 合 理性 . 都从 某 一 个侧 面 或 角 度说 明 了高等 院校 收 取学 费 的理论依 据 。学术
界 始 终 也 没 有 能 产 生 一 种 一 致 认 可 的标 准 或 者 理
能 性 。 然 而 我 国 在 实 施过 程 中却 出 现 了 一 些 问题 . 如个 人 分 担 比重 增 长 相 对 居 民 收 入 的 增 长 过 大 , 响 高 等 教 育 的 影 公 平 性 等 。 因 此 有 必 要进 步 分 析这 些 问题 。 在 此 基 础 上 构 建 更 加 科 学 合理 的 成本 个 人分 担 制 度 。 并 关 键 词 : 等 教 育 ; 本 个 人分 担 ; 论 基 石 ; 策 高 成 理 对
( ) 制 度经 济学 角度 : 度变 迁理 论 四 新 制
家 约 翰 斯 顿 在 《 等 教 育 成 本 分 担 : 国 、 邦 德 高 英 联
国 、 国 、 典 和 美 国 的 学 生 财 政 资 助 》 书 中 提 法 瑞 一
出 :无 论 在 什 么社 会 、 制 和 国 家 中 , 等 教 育 的 “ 体 高 成 本 都必须 由 以下 四个 方 面 的资源 来分 担 。它们 是 家 长 、 生 、 税 人和 高 等 院校 ( 学 纳 即从 慈善 机 构 获 得 捐 助 的院校 ) ” 】 此 , 人作 为 一个 重要 的主体 要 。 [因 z 个
中 图分 类 号 : 4 G6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6 9 2 0 0 — 0 5 0 1 0 — 3 O( O 9) 4 0 0 — 3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中国化研究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中国化研究
wi aifci n o e ti r s p o i o t s t a t fc r n p e u p st n,t e te r o l r vd e l t p r a h i a i g t e c n r d cin b t e n s p l h s o a i h h o y c ud p o i e a r a i i a p o c n e sn h o t it ew e u p y sc a o a d e n o u d n h g e d c t n n d ma d f f n s i ih r e u ai .Ho e e , te e i u e i e e c b t e n h n n U.. i u h I a a o w v r h r s a h g d f rn e ew e C ia a d f S A n s c a ̄ s s
教育成 本这 一概 念被 引入教 育经 济学 的研究 中 。在
几 乎完全 由政府或纳税人 负担转 向至少部分依靠 家长和学生负担 , 他们以学费的形式补偿部分教学 成本 , 或支付使用费以补偿 由政府或大学提供的住 宿 费和 膳 食费 v) 一 概 念是 由美 国纽 约州 立 2 。这 6 大 学校 长 、世 界著 名 高等 教育 财 政专 家 布鲁 斯 ・ 约 翰斯 通于 1 8 年 提 出 的。它 源于 这样一 个假设 , 96 即 高等教育的经费主要来 自四个方面 :1政府 、 () 纳税
e o o c ,p l i s h s r n u t r .T e eo e i i e e s r o tk i aS s e i c n t n l c n i o s it o sd r t n c n mis o i c , it y a d c l e h r fr , t s n c sa t a e Ch n p cf a i a o d t n n o c n ie ai t o u y i o i o

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结构分析——以成本分担为研究视角

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结构分析——以成本分担为研究视角
者 框 架 , 持 互动 发 展 , 立 全 面 的 协 坚 建
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_ J 教育 J
理 论 与 实践 ,0 83 ) 2 0( 3 .
接受与所学 专业有联 系的综合素质 和
技 能 知 识 培 养 , 断增 强 就 业 竞争 力 。 不
议机制 、 沟通 和监 督机 制 , 能彰显办 才
全 或 几乎 完 全 由 政府 或 纳 税 人 负 担 益 的 大 小 确 定 各 自分 担 的 成 本 份 者承担较 多的社会责任 , 从而减轻支付
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课 题( /O 9 O /6 )江 苏省教育厅 高校哲 学社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9J 30 5 阶段性成果。 D 2 0 / 1O 8 ; 0S D60 4 )
府、 纳税 人 ; 生 家长 ; 生 个 人 ; 学 学 个 住 宿 费 和 膳食 费 。高 等 教 育成 本 可 多 负担 成 本 ,收益 少 的 主体 应 少 分 以看 成 来 自四 大部 分 :政 府 、纳 税 了政 府 、 生 及 其 家庭 、 会 个 人 及 人 ; 生 家 长 ; 生 个 人 ; 人 或 机 学 社 学 学 个
高校资金及资产管理 -__●
F E RI NDS O F A C O UN T NG CO C I
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结构分析
— —
以成本分担为研究视角
南 通( Bue on sn ) 摘 D. rc h —t e ̄等教 育成本分担理论 的概述 , J o 并对 中国与美国高等教 育成本 分担 主体 结构进
构 捐赠者 ” 。高等 教育 成本 分担 仅有 p y pi il) a r cpe 即支付费用要根据主体 n
济 原则 , 有利 于促 进高 等教 育财 政 的 指所有从教育中获得利益的人( 包括直 公 平 。 且有 利于促 进 受教 育机会 的 接 的和 间接的 ) 而 都应按其能力大小补偿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高等教育成本的构成根据约翰斯通的观点,高等教育成本构成大致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教学成本,包括教师薪金、图书杂志、仪器设备、教学类建筑费用、水电费用等。

第二类是研究支出,主要是指用于科研活动的费用,由于各校对研究重视的程度不同,这也是支出差异较大的一类。

第三类是生活成本,包括师生伙食、住房、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所需要的书本、文具、往返交通费用。

第四类是学生放弃的收入,即学生继续上学而没有参加生产劳动失掉的那一部分收入。

(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1.收益原则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应按受益多少来承担高等教育成本。

获得的利益越高,支付的费用也应越高,反之亦然。

毫无疑问,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包括国家、社会、高校、学生及其家长。

那么,高等教育的成本也理应由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家庭共同承担。

2.支付能力原则依据支付能力原则,所有高等教育获益人都应该按照其支付能力提供教育费用。

能力越高,支付越多,反之亦然。

其中,政府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政府占有社会资源的程度上,集中表现为财政收入水平占GDP的比重;企业的承担能力主要是根据企业的收益水平和受高等教育者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水平;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家庭的经济能力。

在我国目前状况下,制定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要采取收益原则与承受能力原则相结合的方式,综合统筹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的利益,考虑多种因素:现实的成本分担水平及分担比例;高等教育个人成本及收益水平;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及居民的支付意愿;居民的收入水平及付费能力等。

在综合考虑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成本分担政策。

二、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财政拨款对高等教育投入总量相对不足根据“谁受益谁支付”的原则,国家应承担大部分的教育培养成本。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虽逐年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总量仍相对不足。

1993年,政府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20世纪末要达到4%,但1998年这一比例仅为2.55%,1999年仅为2.79%,甚至到了2009年也仅为3.59%,仍未达到4%的标准。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研究

2013年第28卷第1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收稿日期:2012-12-20作者简介:欧扬夏子(1988-),女,湖南郴州人,从事教育管理向的研究。

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概念高校教育成本,是指国家、社会和个人(家庭)为培养一名大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指在学期间学生所消耗的以货币为表现形态的直接和间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概念是于1986年,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顿提出的。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又可以称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或高等教育成本补偿。

它主要指高等教育成本由谁来支付、负担以及负担多少。

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背景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顿提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成本应当由政府、家长、学生、纳税人和高等院校几方面来共同分担。

这种分担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承担;二是能力原则,即谁从教育中获得的利益越多,谁就应当支付更多的教育经费。

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迅速膨胀,使得财政拨款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了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1989年出台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开始在高校中进行试点,逐步推广。

1997年,我国高等教育了成本分担的新阶段,实现了全国所有高校基本完成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的改革。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实行扩招,高等教育规模开始迅速扩大。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又明确规定2015年高等教育在校生数达到3080万人,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展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多方位的增长需求,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另外,就国际来看,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在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如1999-2000年,美国公立高校经费46.6%来自联邦和州政府,18.5%来自学费收人;加拿大的办学经费的70%来自联邦和省政府,20%来自学费,其余部分由社会各方面捐赠。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以研究生教育为例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以研究生教育为例
计划内非定向培养生和定向培养生 , 培养费由国家财政拨款。少数研究生属于委托培养生( 培养费由选送
单位支付) 自筹经费培养生( 或 培养费由考生本人 自筹) 。但随着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 , 研究生教育计划
内招生比例越来越小 , 自费生比例越来越大。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的呼声越来越高, 而一些高等院校也不 失时机地实行了这一政策。笔者认为 , 研究生个人和家庭承担必要 的教育成本有利于研究生教育的进~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1 期
20 年 3月 06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un l f i ga oma U i ri( aua S i c d i ) o ra o Xa t N r l n esy N trl c n eE i本分担 的现状及趋势
2 世纪 8 O O年代以来 , 全世界都出现了高等教育持续增 长的现象 。同时 , 各国对承担高等教育 费用的 愿望和能力减弱。世界性的高等教育财政危机 , 使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走上了成本分担与补偿之路。
我国现阶段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多样化, 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只有在高教成本 由受
益各方合理分担与补偿时才能实现。只有实现 由高等教育受益各方合理分担与补偿成本才能促进我国高
等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成为了一种趋势 :中国改革和发展纲要》 《 明确指出,
实施缴费上学制度 已成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一个重要趋势 ; 0 2 3年底 , 国研究生在校人数已接近 0 我
步发展 , , 同时 也体现了谁受益谁承担的公平性。但要求研究生教育成本完全 由受教育者个人承担是不合 理的。首先 , 兴办教育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 , 国家有责任兴办教育, 障公 民的受教育权利 ; 保 其次 , 由于 教育具有巨大的外部正效应 , 教育的发展不仅给受教育者个人带来收益 , 同时也给国家 、 、 社会 企业等利益

浅谈高校教育成本及成本分担

浅谈高校教育成本及成本分担

浅谈高校教育成本及成本分担自1977年我国完全打破了免费的高等教育制度以来,学费制度的安排上已经逐步体现了受益者付费原则,个人和国家共同承担学费。

但随着学费的高涨,个人承担高等教育成本比例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现行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是否合理、公正、公平。

本文通过研究高校教育成本,进而研究高校教育成本的分担,并提出如何分担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议。

一、高校收费引发的问题自1977年我国完全打破了免费的高等教育制度以来,学费的收取已经逐步体现了受益者付费的原则,即收益者个人也要承担一部分学费。

但近年来,随着学费的高涨,个人承担比例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高校学费的收取是否合理,进而开始关注学费标准的制定依据上来。

对于这些疑问,我国《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财〔1996〕101号)第五条做了相关的规定: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和标准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做出原则规定。

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

20XX年,“25%”这条红线又一次被强调。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魏建国说“理论上说,把生均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出来,然后乘以25%,这就是学费的上限。

”看来“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这一因素,对学费的收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的构成及现状会计学范畴内的高校教育成本的构成是指高等学校一定时间内为培养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学习期间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教育成本主要由学校教学和管理支出的公务费、业务费、在编教职工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职工福利费等正常办学费用以及设备购置、基本建设等一次性费用。

为此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中成本构成如下:高等教育总成本=人员成本+公用成本+固定资产成本。

不包括灾害损失、事故、校办产业支出等非正常办学费用支出。

2005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则將“高校教育培养成本”划分为四个部分——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

关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研究

得到较大改善 。伴随着我 国高等教 育 向大众化推 进, 高等 教育 规模扩 张 和政 府 资金 不 足 这 一全 球 性
的问题 在 中国 显 得 尤 其 严 重 。 因此 , 据 “ 收 益 根 谁
谁 付 费” 原则 , 国从 1 8 我 9 9年开 始 在 高 校 收费 。 目
育成 本 的支 付 能力 、 校 的年生 均 日常运 行成本 等 。 高 从我 国 目前 的收 费标准 看 。理工 科生 均 培养费
3 0
过渡, 高校毕业生 的就业体制从过去 的包分配过 渡 到 双 向选 择 和 自主择业 。高 等教 育体 制 的这些 变化
对我 国各个社会层面家庭 的教育决策都产生了不 同
会化改革 的基本走 向。公寓、 食堂等学生生活服务 可以取得 民办非企业单位 的主体地位 , 纳人 民政登
程度 的影 响。我 国高校从 2 O世纪 9 0年代 前 的免 费, 到此后 的几 十元 一年 的象 征性 收费 , 到如今 高 再 于 50 元 1 00 年的学杂费 , 在短短几十年间高校收费
承担。
关键词 : 高等教育 ; 成本分担
中图 分 类 号 :5 6 7 G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1 8 ( 09 0 — o3 — 0 17 - 5 0 2 0 ) 8 00 2
随着 我 国政 治 、 经济体 制改 革 的深入 , 等教育 高
成本 基本 上形成 了 以政 府 为 主、 人 与 社 会 负 担 为 个
在 30 左 右。但 如何确 定这 个标 准 , 00元 目前没 有规
定 。各 高校 根据 日益增 长 的年生均 日常运行成 本不
辅 的分担 机制 ; 在成 本 来 源 上基 本 形 成 了政 府拨 款 为 主 , 渠道 多形式筹 措 办学资 金 的格局 ; 办学模 多 在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
公平 的关注主 要集 中于入学机 会的均等 。 政府 应 当
做 出最公正 的选 择 , 确保不 同阶层 的学 生享有 平等
的入 学机会 。
4 )高等 教育成 本分担 理论 。高等 教育在 人才
培养 过程 中是 需要成本 的。 高等 教育 的发展 需要大
2 研 究的理论 基础
本 研究 以人力 资本投 资理论 、公共商 品理论 、
[ 摘 要】 高 等教 育成 本分 担 政 策具 有相 3的 " - 合理 性 , 而 大学 收 取 学 费在 一 定程 度 上 影 响 了高等 教 育 机 会 均 等 目标 的 实 现 。本 文 基 于 高等 教 育 机 会 均 等 的视 角对 我 国 高等教 育 成 本 分担 问题 进 行研 究 ,阐述 了研 究的 理 论 基础 和 国 内外研 究 现状 和 趋 势 ,从 家庭 经 济差 异 、 区域 经 济 发展 不 平衡 、 城 乡 二元 结构 差 异 和 学校 差 异 分 析
了我国高等教 育公平 问题。 [ 关键词】 高等教 育机会均 等;成本分担 ;教 育公平
[ 中图分类号】 G 4 0 - 0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5 - 4 6 3 4( 2 0 1 3 )0 3 — 0 0 3 2 - 0 4
1 问题 的提 出
第 3期
洪 柳 高等 教育机会均等视角下我 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

3 3
的平等 ,也 能够提高 高等教育供 给效率 。这 一理论 成为世 界各 国高 等教育 收费 的直接 政策依据 。 5 )教育 公平理 论 。社 会公平 的重 要 内容 之一 是教育 公平 。 教育 公平是社会 公平 问题 的延伸 和体 现 ,是实现社 会公平 的重要方 式和途径 。教育 机会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浅析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浅析
目前各高校会计核算都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即以现金是否收到或支付作为标准同时既没有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也没有固定资产折旧所以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高校当期的收入成本和费用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高校成本和学生学费年年增加另一方面高校内部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人 文教 育
. 1 39
我 国 高 等教 育 成 本 分 担机 制 浅析
史与现状 出发 ,然后从四个方面深入剖析 了我 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存在 的问题 ,最后针对这些 问题提 出了五点优化策略。 关键词 :高等教 育 ;成本 ;分担机制 中图分类号 :G 4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0 6 ( 0 1 6— 0 0— 2 2 X 2 1 )0 0 0 0
3 企 业 、社 会 负担 高 等教 育成 本 的现 状 .
年来这个 目 标却从未实现 ,各级政府本应该用于教育的预算也经 常被挪 作他用 ,没有有效的法律法规 、更没有有效的体制安排去保证 国家对 教 育投入政策的落实 。结果导致 实际财政 经费投入 的相对 比例持续减 少 , 国家分担 比例过低 ,而个人所分担学费持续增加 ,比重过大 ,超过 了大 部分家庭 的承受能力 ,造成社会不公等 教 育成 本 分 担 的 历 史 与 现 状
从 建国后 至今 ,我 国高 等 教 育成 本 分 担 大致 可 分 为 四个 发 展 阶 段 : 国家完全承担高等教育成本 阶段 、个 人分担 高等教育 成本试 行阶 段 、高等教 育成本分担改革推进 阶段 和高等教 育成本分 担多渠道发 展阶 段 。到 目前 为止 ,我国学生对高 等教育成 本分 担的基 本情况是 :增 长速 度远远快 于国家财政投入 的增长 速度 ,也远 远高 于人们收 入增长速 度。 具体分担情况 如下 : 1 .政府分担 高等教 育成本 的现状 首先 ,政府所分担的高等教育成本 因地 区、经济 发展水平 、高校性 质不 同而不 同。在经济发达地 区,普通高校教育经费 中国家 财政承担 的 份额明显高于经济欠 发达 地 区;在 同等生 均成本 的高校 中 ,中央 属高 校 、发达地 区高校 的学费标 准也 远远 高于 地方 属高校 、欠发 达地 区 高 校。其次 ,在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 高速发 展 ,财政收 入逐 年增加 , 政府分担高等教育经费的绝对数额逐步增加 ,而 占高等教育 总投入 的相 对比例却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2 .个人及其 家庭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现状 自2 0世纪 9 0年代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 制以来 ,生均成 本的不 断上 升导致 学费标准 不断提 高 ,个人 负担 的高 等教育 成 本 比例迅 速上 升 ,已经超 过了社 会大多数人所 能够承担的心理极限 ,使得高 等教育成 为与医疗 、房价并 列的社会 “ 三座大 山”之一 。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分析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高等教育成本的构成根据约翰斯通的观点,高等教育成本构成大致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教学成本,包括教师薪金、图书杂志、仪器设备、教学类建筑费用、水电费用等。

第二类是研究支出,主要是指用于科研活动的费用,由于各校对研究重视的程度不同,这也是支出差异较大的一类。

第三类是生活成本,包括师生伙食、住房、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所需要的书本、文具、往返交通费用。

第四类是学生放弃的收入,即学生继续上学而没有参加生产劳动失掉的那一部分收入。

(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1.收益原则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应按受益多少来承担高等教育成本。

获得的利益越高,支付的费用也应越高,反之亦然。

毫无疑问,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包括国家、社会、高校、学生及其家长。

那么,高等教育的成本也理应由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家庭共同承担。

2.支付能力原则依据支付能力原则,所有高等教育获益人都应该按照其支付能力提供教育费用。

能力越高,支付越多,反之亦然。

其中,政府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政府占有社会资源的程度上,集中表现为财政收入水平占GDP的比重;企业的承担能力主要是根据企业的收益水平和受高等教育者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水平;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家庭的经济能力。

在我国目前状况下,制定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要采取收益原则与承受能力原则相结合的方式,综合统筹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的利益,考虑多种因素:现实的成本分担水平及分担比例;高等教育个人成本及收益水平;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及居民的支付意愿;居民的收入水平及付费能力等。

在综合考虑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成本分担政策。

二、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财政拨款对高等教育投入总量相对不足根据“谁受益谁支付”的原则,国家应承担大部分的教育培养成本。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虽逐年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但总量仍相对不足。

1993年,政府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20世纪末要达到4%,但1998年这一比例仅为%,1999年仅为2.79%,甚至到了2009年也仅为3.59%,仍未达到4%的标准。

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分析与建议

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分析与建议
了一 些 建 议 与 对 策 关 键 词 :高 等教 育

( 助学 金 和 贷 学 金 ) 间接 资 助 ( 便 宜 的 宿 舍 、 食 、 惠 如 和 如 伙 优 交 通 费及 减 免家 长 的税 负 等 ) 慈 善 家 通 过 捐 赠 基 金 或 捐现 款 。 的 方法 来 支 付 。 二 、 国 高 等 教 育 成 本 分 担 主体 分 析 我 由 于具 体 的 国情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成 本 分 担 的 主体 主 要 由
以 下几 部 分 构 成 。
( ) 府 一 政
成本分担
分 担 主 体

高等 教 育 成 本 分 担 理 论
2 世 纪 8 年 代 以前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 所 有 办 学 经 费 均 来 0 0
高 等 教 育 成 本 分 担 理 论 由约 翰 斯 通 ( .rc h s n , DBueJ nt e o o 1 8 ) 美 国“ 94在 大学 资助 服务 第3 届 年 会 :0 0 议 程 ” 第 一 0 20年 上 次 提 出 . 确 了 “ 受 益 , 付 款 ” 则 中 的 各 方 责 任 , 在 明 谁 谁 原 并 19 年 出 版 的《 等 教 育 的成 本 分 担 : 国 、 国 、 国 、 典 96 高 英 德 法 瑞 和美 国 的学 生 资 助 》 中对 成 本 分 担 理 论 作 了详 尽 的 论 述 。 高等 教 育 成 本 分 担 ,指 高 等 教 育 教育 成 本 完 全 或 大 部 分 由政 府 或 纳 税 人 转 向至 少 部 分 依 赖 学 生 和 家 长 负 担 ,他 们 交 学 费 补偿 部 分 教 育 成 本 ,或 支付 合理 费用 补 偿 由政 府 或 大 学 提供 的住 宿 费 和 膳 食 费 。 布鲁 斯 ・ 约翰 斯 通 认 为 高 等 教 育 成 本 无 论 在 什 么社 会 、 体 制 和 国 家 中 。 必 须 由来 自政 府 、 长 、 生 、 税 人 、 人 或 都 家 学 纳 私 社会 事 业 捐 赠 、 等 学 校 几 方 面 的资 源 来 分 担 。 长 承 担 高 等 高 家 教育 成 本 有 直 接 和 间 接 两 种 方 式 。 许 多 国 家 , 们 期 望 家 长 在 人 为学 生 至 少 承 担 生 活 成 本 .并 以支 付 学 费 的方 式 承 担 部 分 教 学 成 本 , 由家 长 直 接 承 担 教 育 成 本 。间接 承 担 教 育 成 本 是 家 即 长 从 他 们 的 现 期 收 入 、 款 或 者 未 来 的 收 入 ( 款 支 付 ) 学 生 存 借 。 自己可 以 承 担 部 分 生 活成 本 或 部 分 教 学 成 本 。 其方 式 主要 有 : 自己储 蓄 和 财 产 、 工 俭 学 所 得 , 勤 以及 学 生 贷 款 或 毕 业 生 税 等 未 来 的 收 入 支付 。 欧 洲 大 部 分 国 家 , 税 人 承 担 着 所有 或几 在 纳 乎 所 有 的 直 接 教 学成 本 , 承 担 着学 生 的部 分 生 活 成 本 。 还 在美 国 , 税 人 为 大 学 提 供 经 费 和 分 担 部 分 学 费 , 担 着 公 立 院校 纳 承 的大 部 分教 学成 本 。 多数 国 家 , 税 人 还 通过 不 同方 式 为 学 在 纳 生 提 供 资 助 , 担 学 生 的 部 分 生 活 成 本 。方 式 有 “ 接 资助 ” 承 直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及成本分担研究的反思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及成本分担研究的反思
高 教 探 索
2 0 1 4年 第 1
Hi g h e r Ed u c a t i o n Ex p l o r a t i o n
高等 学 校教 育成 本 及 成 本 分 担研 究 的反 思
李奇 凤 袁 明哲

要 :关 于高等 学校教 育 成本 应 涵盖 的 内容 ,学者4 J ' 1 点各异 ,官方规 定也 有一 些模 糊 ,导 致 高等教 育
由人员 支 出 、公 用 支 出 、对 个 人 和 家庭 的 补助 支 出
丽丽 ( 2 0 0 4 )认 为 ,一 般 情 况下 ,高校 为教 学 服 务
而 ,如何 确定 学 生 培 养 成 本 一 直存 有 争 议 ,学 术 界 和教育 界都 尚未达 成共 识 ,原 定 2 0 0 7年 出 台的 《 高
严格意义上的会计成本概念 ,核算教育成本既无必 要 ,也不 可行 ,依 据 所 谓 的 “ 教 育成 本 ” 来 确 定 学
费 收取标 准 更不 具 合 理 性 。高 等 学 校 学 费收 取 标 准 的 制定 必 须 在 居 民承 受 能力 范 围 内由学 校 根据 实 际

c o s t o f e d u c a t i o n ”或 “ e d u c a t i o n c o s t ”或 “ e d u c a .
而是依据收付实现制对 “ 教育事业支 出”项 目进行 核算。 “ 教育事业支出”包括工资 、补助工资 、其 他工资 、职工福利费 、社会保 障费、助学金 、公务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8—1 3
项。
对教育成本做 出规定的唯一官方文件是 2 0 0 5 年 6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 《 高等学校教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制度探析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制度探析
生 , 生应 交纳 ~ 定 数 量 的 培 养 费” 1 8 学 。99
本分担理论是指高等教育成本应该 由从高
等 教 育 中 受益 的各 方 进 行 合 理 分担 , 即 受
益各 方根据各 自收益程度高低 及支付能 力 大小对高等教育费用进行补偿 将一部分 高等教育成本转移 给付得起 学费的家长 . 并在经济状况调查基础上对付不起学费的 人给予资助,是相对合理的。
内 容 摘 要 : 衣 文依 据 高 等 教 育成 衣 分
担 的 经 济 学 理 论 , 对我 国 高等 教 育 成 本 分担 与 补 偿 制 度 的 历 史 演 进 及 存 在 问题 进 行 深 入 剖 析 ,并 提 出 了 完善 建

在这 一 时期 ,我 国实 行计 划经 济体 制, 高等教育实行 “ 统包统分 、 免费人学、
毕业分配” 政策。 免交学杂费的同时 , 的 在
学生还可以领取~定 的生活补贴及等次不

的助学金。免交学 杂费 的政策是与 当时
的计 划经济及 高度集 中的政体相 适应的。 当时的大学 为经济需要培 养特定规格的人 才 ,促进了新中国经 济的发展 。但由于高 等教育完全被 当作公共产品对待 , 在一 也 定程度上为 以后成本补偿制度的确立带来
由各 省 、 自治 区 、直 辖 市 教 育 、物 价 和财
( ) 本 补 偿 制 度 发展 阶 段 f 9 4 三 成 8一 1
】9 9 担 高等
教 育成 本 的 理 论基 础
t三 1人 力: 理 论 舞冬
18 9 6年 ,布 鲁斯 ・ 翰 斯 顿 在 《 约 高等 教 育 的成 本 分 担 :英 国 、联 邦 德 国 、法 国 、 瑞 典 和 美 国 的 学生 财 政 资 助 》一 书 中 ,提 出 了 著 名 的成 本 分 担理 论 ,即应 由纳 税 人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高等教育是一项对提高人才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事业。

然而,高等教育的成本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确保高等教育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各国不断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高等教育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管理运营等。

由于高等教育所涉及的领域广泛,成本也会因此而有所差异。

在大部分国家中,高等教育成本主要由以下三个主体共同分担:政府、学生和社会。

政府是高等教育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之一。

政府通常通过财政资金向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经费支持,用以支付学校的运营费用和教学资源的购买。

政府在高等教育成本中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稳定运行,还可以确保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然而,政府也需要应对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他社会需求等各种压力,因此在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时需要进行合理的经费分配。

学生是高等教育成本的另一个重要分担方。

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

这些费用通常由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支付,起到了学生的自我成本分担作用。

学费的数额往往会因国家、地区以及学校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些国家通过设立贷款或奖学金等措施,来帮助学生解决高等教育经费问题,减轻学生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公平。

社会是高等教育成本的第三个分担方。

社会在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时主要体现为企业和社会组织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捐赠和赞助。

社会的参与与支持对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吸引社会资金和社会资源的投入,高等教育机构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善设施和拓宽教育资源。

同时,社会也可以通过促进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研究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和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领域,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制度及其完善

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制度及其完善

( )企业和其他社会成员。由于高等教育具有很强 三 的外部性 ,除了能够给受教育者 自身带来很大收 益外 , 也能给企业和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很高的收益。对于企业 来说 ,教育的收益主要在于 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从而收 益提高 ;接受过较高程度教 育的劳动者创新欲望及工作 能力强 ,在工作 中会不断创造新方法和新产 品,使企业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受过较高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在企业 所占比例高 ,可优化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 的社会形象和 品牌价值。 三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高比例的高等教育费用 由学生及其家庭承担 一 会限制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由以上分析可知 ,高等 教育成本分担 中,政府承担部分的减少很大程度上转嫁 给 了私人家庭 ,这对贫困家庭 的学生造成 了经济负担 。
版 )2 0 . , 0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4 王善迈 . 关于 教育产业 化的讨论… . 北京 师范大学学 报( 会科 社
学 版 )2 0 . , 0 0
据统计 ,我 国目前农村 家庭 中,学费占农村居 民可支配 收入 的比例从 19 年的8 .%快速上升 ̄ 2o 年 的顶点 96 67 Uo o 169 9 .%,其后逐步下降 ̄2 0年的10 U0 5 4%。学费给我国居 民家庭高等教育支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 )过高的私人教育成本分担易导致高等教育机会 二 选择的不均等 。 目前我 国有一些政策为贫困学生提供 了 优厚条件 ,比如2 0 年实行 的免 费师范生政策。接受这 07 政策的学生免除大学四年的学 费和住宿费 ,并每 月补 贴足额的生活费 ,但要求学生毕业后必须到生源所在地 的农村学校教学两年 ,并且从事教育事业十年 以上 。虽 然 这 样 的政 策 为 贫 穷 学 生提 供 了上 大 学 的 机会 ,但 是 这 样的机会却并不是真正均等的机会。 ( 三)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不完善导致高等教育经费 的不足 ,降低办学效率 。近几年 ,我国高等教育学生人 数不断增长 ,原来高校存在的师资和基础设施的潜力已 经充分利用 ,现在容纳能力 已到极限 ,普遍 出现师资和 教学设施紧张的状 况,教学和生活条件有恶化趋势。因 为教师和教室不足 ,不少学校普遍采用上大课的方式 , 百多人甚至几百人挤在一个课堂,严重降低 了教学效 果。出现了严重的教学资源不足。 四、完善高等教 育成本分 担的建议 ( 一)完善政府资助机制,真正实现机会均等。针对 目前学生 及其家庭承担的成 本分担 比例快速增长 ,造成 学生支付困难 ,失去接受高等教 育的机会 ,或者是接受 不公平的教育机会 ,我国政府应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 , 给予贫困学生充分且公平的机会 。相应的对策是建立各 种形 式 的学 生 资 助 政 策 ,包 括 奖 学 金 ,助 学金 ,勤 工 助 学,学费减免,学生助学贷款等 。 ( )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成 员捐赠,大力发展慈善 二 事业 。在政府投入不断减少的情况下 ,适当的将学生及 其家庭承担的比例转移一部分到企业和其他社会成 员的 捐赠 比例 ,是解决 经费来源结构失调的有效举措 。中国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结构 中,社会资本的比例很小 ,而不 断提高社会分 担高等教育成本的能力是一条成功的国际 经验 。据此 ,政 策上应鼓励和引导社会 资本投入高等教 育倡导社会捐助高等教育事业 ,从税制上鼓励对教育的 捐助,拓展社会资金筹措的渠道。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分析从1990年到2002年我国高等的毛入学率由3.4%增长到15%,实现了有“精英教育”(Elite)到“大众教育”(Ma)的性跨越,平均每万人大学生人数有1990年的15.4人,增加到2002年的70.3人。

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办学规模的扩大,要求有相应规模投入的支持,在国家财政支持增长能力有限条件下,我国实行了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制度,对接受高等教育者收取学费、杂费等各项费用,1997年高等学校的全面“并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实行收费制度,1950年以来实行的高等教育免费制度宣告结束。

从1998年到2004年高等教育的学费持续飞涨,引起了人们对高等教育收费与否、收费多少,即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试对这个进行探讨。

公共部门学认为,高等教育具有虽然在未达到拥挤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但又具有排他性,不是纯粹的公共品而是准公共品。

同时高等教育的收益虽然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收益大于个人收益,但接受高等教育者从中的到的收益,如:好的薪水、职位等,是完全可以内部化的,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也是明显的。

这就决定高等教育的成本,若单独有国家负担则会出现高等教育的供给不足,单独有个人负担则会使大量低收入者被排斥在高等教育之外,而应该有国家和个人共同分担。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D.约翰斯通提出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无论在什么社会、体制和国家中,都必须由来自政府、家长、学生、纳税人和高等学院几方面的资源来分担。

就实践来看,当今世界,除一些高福利国家(如瑞典)和特殊国家(如朝鲜)的高等教育实行免费外,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成本都实行国家和个人分担,在这个分担机制家是负担高等教育的主要部分。

二、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分析自50年代我国实行了免费的高等教育,1989年国家教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从政策上肯定了高等教育应该实行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制度。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若干问题研究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若干问题研究

ct no iee t e o s d frn lvl a dd frn se it s nsc a , d ct ni hn ai df rn rg n , iee tees iee t p c le.I u haw y e u a o C ia o f i f n f ai i n
Absr c Asf rt e is e o w o s a e t o to i a’ ih re u ain,t e ea e s me h — t a t: o h su fho t h r hec s Ch n Sh g e d c to f h r l o y p te ia sa e fc s ol nd c s c o n i g,a d t e e e u i n a d i l me ain o h o t oh tc mitk so o tp ls a o ta c u tn l n h x c to n mp e ntt t e c s o f s ai y tm r t h n l d pr p ry. T e e o e,i s n c sa y t t d h xsi g p lce h rng s se a e no a d e o el h r fr t e e sr o su y t e e itn o iis,t i o man an t e b sc s a i g p o o t n o v rl o t n mp o e t u o mo srg t fc a gn u — it i h a i h rn r p ri fo e a lc ssa d i r v he a tno u h so h r i g t i o i t n fe ,a d t a es me rf r me s r s,s h a l siid c n r l o s a et e c sso i h re u i e s n ot k o e om a u e o uc sca sfe o to ,t h h o t h g e d — r f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应的,高等教育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研究一种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本文章将围绕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定义、成本分担主体、成本分担方式和成本分担机制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定义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是指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从经济角度解决教育成本问题的方式,即由谁承担高等教育的成本。

二、成本分担主体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包括政府、个人、企业和社会等。

1.政府政府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之一,政府通过财政出资等方式承担部分学费和部分教育成本。

在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投入比较大,但受财政收入限制,政府的投资并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

止匕外,政府投资也存在着浪费和不合理性的问题,导致高等教育的质量不高。

2.个人个人在高等教育中有义务承担一定的教育成本,包括学费、住宿费、书费、交通费等。

但个人承担的成本也会因经济能力的差异而不同,导致接受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状况对学习的影响越大。

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通过贷款、奖学金等方式来帮助弱势群体完成高等教育。

3.企业企业作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之一,也应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企业可以通过捐赠、赞助、提供实习和就业等方式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制定招聘标准、职称晋升标准等,对有高等教育背景的求职者给予优先考虑的机会,也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4.社会社会作为高等教育的最终受益者,应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承担一定的责任。

社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例如为学校捐款、充当义工、提供职业指导等。

同时,社会也可以参与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测、行业评估、人才招聘等活动,共同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成本分担方式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方式包括政府支出、个人缴费、企业支持和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

1.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要方式之一,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出资、助学贷款、奖学金等方式来支持高等教育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研究摘要:面对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的现实,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财政供给困难的矛盾,在人力资本、教育个人收益、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支持下,我国进行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

但改革的成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在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基础上着重从分担比例的角度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目录1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演化过程 (1)2 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 (1)2.1 高等教育的属性 (1)2.2 西方经济学家的教育成本理论 (2)2.3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的组成 (2)3 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1 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必要性 (3)3.1.1 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3)3.1.2 经济活动的多样化的必然要求 (3)3.1.3 成本补偿有利于促进受教育机会的均等 (4)3.2 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可行性 (4)3.2.1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4)3.2.2 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 (4)4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及其分担状况 (4)4.1 国家 (5)4.2 个人 (7)4.3 社会 (9)5 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对策建议 (9)5.1 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体系,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 (9)5.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0)5.3 鼓励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的支持 (10)5.4 优化资源配置,增加高校自身收入 (10)5.5 完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 (11)5.6 提高高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降低教育成本 (11)6 致谢 (13)1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演化过程成本分担是指高等教育成本完全或几乎完全由政府或纳税人的负担转向至少部分地依靠家长和学生负担,以交学费的方式补偿部分教学成本,或以支付使用费来补偿由政府或大学提供的住宿和膳食。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实行的是免收学费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经费投入的不足和规模的扩张导致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状况不断加剧,政府决策者注意到继续实行这种免费教育制度,不仅国家财政难以承受,而且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因此,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的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

1989年国家教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规定从1989年开始,对新入学的本、专科学生实行收取学杂费制度。

这就从政策上肯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实行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制度。

1992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较大范围地推行招生收费制度改革,自费学1生的比例得到提高,1997 年全国范围内高等学校普遍“并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实行收费制度。

至此,50年代以来实行的高等教育免费制度宣告结束。

[1]2 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2.1 高等教育的属性在谈及教育成本分担问题时,人们往往先从教育产品的属性着手。

首先,我们来了解准公共产品的概念。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

不同的公共产品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程度不同,根据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程度,公共产品又被进一步划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纯公共产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准公共产品只具有局部非竞争性与局部非排他性。

如果某种产品属于公共产品,则从理性层面或至少从学理层面上讲,生产这种产品的所有成本,应完全由公共社会或能代表公共社会的国家来承担;如果是私人产品,其成本则要由拥有这种产品的私人承担;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则私人和公共社会应当按某种比例分别承担。

[2]高等教育产品就是典型的准公共产品。

这是因为高等教育的某些收益是发生在受教育者个人身上,具有受益的排他性和效用的可分割性,而且高等教育也具有较高的边际成本,其机会是竞争性的;但是高等教育除了具有可分割的私人利益之外,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利益,这些利益从受教育者本人和家庭成员延及社会的其他成员。

因此,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成本应当由享受个人收益的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与国家及社会共同分担。

2.2 西方经济学家的教育成本理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D.约翰斯通(D.Bruce Johnstone)提出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认为应由纳税人(政府)、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捐赠)共同分担高等教育的成本。

1986 年,约翰斯通出版了《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学生财政资助》一书,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成本分担理论。

此后,“成本分担”论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制定高等教育学费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3]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认为,高等教育的教育成本应当由在教育中获得益处的各个方面分担。

这种分担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利益获得”原则,即谁从教育中获得好处和利益,谁就应当支付教育经费;二是“能力支付”原则,即谁从教育中获得的好处越多,谁就应当支付更多的教育经费。

[4]22.3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的组成提出成本分担理论(cost sharing)的约翰斯顿教授认为,教育活动的运行,必须投入一定的社会劳动,耗费一定的人力和财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于教育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便构成了一定的教育成本。

高等教育成本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学成本,诸如教师和行政人员工资、设备、图书、行政活动等支出。

二是研究支出,由于各校对于研究重视程度的差异,这项支出差异比较大。

三是学生生活支出,诸如住房、饮食、服装等方面的费用。

这些支出尽管与学校财政支出关系不大,但学生和家庭必须支出,这是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所付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高等教育成本上升的重要方面。

四是放弃的收益,从理论上讲,它是高等教育成本的重要组成,无论对于劳动力短缺的社会来说还是对于学生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成本。

3 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必要性3.1.1 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我国投资基础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但是,国家资助重点的“多极化”发展,使国家在安全、环境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从而相对削弱了对教育的增量投入能力;另一方面,我国教育规模的扩大,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政府财政难以继续全面支持。

我国的2020年规划中,反复呼吁提高教育经费,提高教育经费不能转嫁到学生身上,政府是经费来源的主渠道。

国务院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

但是到2000年,这个指标仅为2.58%,与目标的缺口约为900多亿,其中1995年财政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仅为2.32%,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

2005年也不过2.80%,始终没有达到4%。

(见图1)3.1.2 经济活动的多样化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专业分工日益精细,经济活动多样化的特征日趋明显。

而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必然要求有教育活动的多样化作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3教育成本仍然由政府“单挑”,必然是教育完全处于政府的严密控制下,从而不利于教育多样化的实现。

相反,如果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和政府一起分担教育成本,就会使它们各自获得一定的对教育的影响权,根据自身的需要量身打造一批专业人才,使整个社会经济以多种形式蓬勃发展起来。

3.1.3 成本补偿有利于促进受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公平问题始终是各国政治生活中很敏感的一个话题,这是影响到一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对实现教育公平、机会均等与提高高等教育系统资源配置效率都有积极的意义。

因为适度的收取学费,可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公共财政压力,增加高校收入,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规模,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与个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而且国家可以有更多的经济能力来搞好我国的基础义务教育,有利于整个社会教育公平的实现。

[5]3.2 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可行性3.2.1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家财政收入的份额逐年降低,而国民收入中分配给个人的部分不断增加。

这就为我国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政策提供了可能。

3.2.2 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4和投入趋于稳定,而对教育等奢侈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家庭对子女教育期望明显升高。

而且,广大居民已经接受了非义务阶段“谁受益,谁出钱”的观念,即政府支付的只应是与公共收益相适应的教育成本,企业、受教育者个人也应承担与其所获收益相适应的教育成本。

4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及其分担状况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实现了多渠道,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学费和杂费及其他教育经费五项(如图2所示)。

基于国家和个人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成本分担的两个最主要的主体,本文将试着重从研究国家和个人所承担的教育成本比例来分析我国教育成本分的现状。

4.1 国家国家之所以作为政府的代表应成为高等教育成本的主要补偿者,是因为高等教育作为56 一种“准公共产品”它的外部效应也是十分显著的。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今,发展高等教育已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基本途径,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都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和较大的社会收益,这就决定了作为这种收益代表的政府,自然应分担与补偿其成本。

也就是说,国家和社会肯定应该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大受益者,高等教育对于社会的外部效应是巨大的。

[6]下面具体作国家教育成本分担的实证分析。

选择学杂费为被解释变量,GDP 为解释变量。

建立双对数模型:01ln ln y a a x =+。

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修正后的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表2(数据来源同上)7根据计算分析,模型结果为:ln 0.517ln 12.675y x =+,这说明GDP 每上升1%,学杂费就上升0.517%。

[8]4.2 个人学费的收取是世界各国为了解决教育财政短缺所做的最后抉择,个人也就成为高等教育成本的重要补偿者之一。

由于高等教育总体上可视为一种收益内在化的“私人物品或服务”,这种服务不仅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预期经济利润,而且还能够使他们得到某些非经济利益。

因此从权益与义务对等这一公平角度看,个人应负担部分高等教育成本,或者说,学生个人原则上至少应按教育的成本价格交纳部分学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