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变化与反应: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

3.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与应用: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
- 酸和碱的性质与溶液的酸碱指示剂;
- 盐的性质与用途;
- 燃烧与火灾的防治。

4. 常见化学实验与实验室器皿:
- 常用实验仪器:量筒、烧杯、试管、漏斗等;
- 常用实验操作:称量、过滤、蒸发、加热等。

5. 常见物质与生活、环境及人体的关系:
- 空气和水的污染与环境保护;
- 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 常见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如毒物、营养物质等。

这只是初三化学上册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具体内容还需根据教材进行学习和复习。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知识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性质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
4. 各种物质的分类和常见物质的特点
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2. 原子的核和电子的特性
3. 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周期表
4. 元素的周期性和化合价
三、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
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平衡常数
3. 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 量的关系和摩尔计算
四、物质的变化与能量
1. 物质的热学性质和热量的传递
2.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
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动力学
4. 化学能、电能和光能的转化
五、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1.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
2. 酸、碱和盐的概念和性质
3. 酸碱中和反应和溶液的离子反应
4. 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的鉴定方法
六、常见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1.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和制备
2. 酸、碱和盐的制备和性质
3. 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 物质的电解和重要的电化学反应
七、溶液和溶液的浓度
1. 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2. 溶质的溶解度和溶度
3. 溶液的稀释和浓度的计算
4. 溶质的鉴定和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涵盖了这一学期的重点和难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理解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

化学用语: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二、化学基础理论
原子结构: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化学键: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和形成条件。

三、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器材: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掌握常见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如防止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的措施。

四、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氢、氧、水:了解氢、氧的元素性质,以及水的组成和性质。

碳及其化合物:了解碳的元素性质,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化合物的性质。

硫及其化合物:了解硫的元素性质,以及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化合物的性质。

钠、钾及其化合物:了解钠、钾的元素性质,以及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化合物的性质。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清单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更高级的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初三上册教案(通用7篇)

化学初三上册教案(通用7篇)

化学初三上册教案(通用7篇)化学初三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教具准备】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交流回答】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展示交流】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阅读回答】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交流回答】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过渡】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通过后面的活动体验一下。

【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教材P51“探究”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展示交流】实验完成后请各组同学展示你们的实验成果。

初三上册化学学霸笔记

初三上册化学学霸笔记

初三上册化学学霸笔记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

3.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5.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6.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7.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二、元素与原子1. 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5.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并不均匀,按质量计算,地壳里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硅、铝、铁等。

6.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三、物质组成和分类1. 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特点。

2. 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

3. 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

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

5.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6.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蒸发、结晶、蒸馏)。

7. 粗盐提纯实验及其结果分析。

8. 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

9. $pH$试纸的使用方法。

10. 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的性质及其变色范围。

11.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检验试剂(焰色反应)。

12. 化肥的种类与作用(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13. 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及装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4.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初三上册化学教学设计篇一《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教学重难点固体、液体的取用教学工具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教学过程【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一、药品的取用指导学生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1、固体药品的取用【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演示】1)取锌粒2)取少量碳酸钠【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解释】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演示】滴管的使用,实验1-3【小结】1、固体的取用方法2、液体的取用方法作业:课后小结1、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快状)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细口瓶取用:倾倒注意: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初三化学上册教案篇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OH-NO3-CO32-SO4 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九年级化学上册 知识点及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 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色化学:向着环境友好发展。

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

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4、熄灭蜡烛后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初三上册化学重点笔记

初三上册化学重点笔记

初三上册化学重点笔记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以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 走进化学实验室:学习实验室安全规则、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 空气:了解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4. 氧气:掌握氧气的性质、用途以及制备方法。

5. 分子和原子: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以及分子的性质。

6. 水的组成: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7. 化学式与化合价: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以及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8. 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方法。

9. 碳和碳的氧化物:学习碳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用途以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本文档将归纳整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的重点知识点。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内容概述:
第一章重要化学概念
- 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方程式
- 常见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 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和式子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
- 分子的构成与性质
- 原子和离子的概念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 化合价的概念
- 元素周期表和化合价的联系
第三章分子运动与热
- 分子运动理论
- 温度和热量
- 热传递的方式和热传递规律-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图
第四章空气中的氧气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氧气的制取和应用
- 燃烧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第五章酸、碱与盐
- 酸和碱的性质和分类
- 酸碱中和反应
- 盐的制备和应用
- 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的影响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金属的常见应用和冶炼
- 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第七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 化学反应的控制
第八章碳与碳化合物
- 碳的性质和应用
- 碳的同素异形体
- 碳的化合价和共价键
- 碳的四类化合物和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的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上册化学笔记

初三上册化学笔记

初三上册化学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初三上册化学笔记一、化学基础知识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种。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3. 元素的性质: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经历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5.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以根据元素的周期和族确定元素的性质。

二、物质的组成1. 原子结构:原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2. 元素的符号:元素的符号是用拉丁字母表中的一个或几个字母表示元素的简写。

氢的符号为H,氧的符号为O。

3. 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是原子核质量和核外电子质量的总和,通常用原子量或者质量数来表示。

4.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具有共用或离子键的化合物。

5.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交换或共用而形成的连接,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公式: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2. 合成反应: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结合而成新的物质,例如氧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4.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化合物中的原子或离子被另一种原子或离子替代,形成不同的产物。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化学反应,其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失去电子,还原的物质获得电子。

四、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是其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和吸收的结果,颜色对物质的性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物质的状态:物质在常温下分为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状态转换。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学基本概念:如物质分类、化学式与化学符号、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

2. 化学基础理论: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等。

3.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如氢、氧、碳、铁、铜等元素的性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如取用试剂、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以及仪器的使用和洗涤等。

5.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评价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等。

6. 化学计算:如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的量之比等。

7. 化学与生活:如食品添加剂、营养物质、环境污染与防治等。

这些知识点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实验和习题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本】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目录

【部编本】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目录

【部编本】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目录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 1.1 化学物质的构成
- 1.2 元素和化合物
- 1.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第二章:空气和水的组成
- 2.1 大气中的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
- 2.2 水的组成和性质
- 2.3 ~ 2.5 水的净化和硬水及软水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 3.1 金属元素的性质
- 3.2 金属的合金及应用
- 3.3 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4.1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 4.2 氧化物、酸和碱的性质及应用
- 4.3 氢气和氧气的制取
第五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5.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5.2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式
- 5.3 燃烧、酸碱反应和中和反应
第六章:简单物质的制备与应用
- 6.1 硫和硫化物的制备和应用
- 6.2 储能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 6.3 碳和其它简单物质的制备和应用
第七章:电流与化学变化
- 7.1 电解概念和电解质
- 7.2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电解
- 7.3 ~ 7.4 电化学池和干电池
第八章:常见化学实验
- 8.1 气体的制备与性质的演示实验
- 8.2 金属物质与非金属物质的性质对比实验
- 8.3 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第九章:环境保护化学
- 9.1 大气污染与净化
- 9.2 水污染与净化
- 9.3 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
第十章:化学与人类生活
- 10.1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
- 10.2 化学专业与职业发展
以上是2023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目录内容。

初三化学公式上册

初三化学公式上册

初三化学公式上册一、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关化学方程式。

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化学方程式:C + O_2{点燃}{===}CO_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 硫在氧气中燃烧。

- 化学方程式:S+O_2{点燃}{===}SO_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 化学方程式:4P + 5O_2{点燃}{===}2P_2O_5-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化学方程式:3Fe+2O_2{点燃}{===}Fe_3O_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化学方程式:2KMnO_4{}{===}K_2MnO_4+MnO_2+O_2↑- 实验装置:需要用到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等。

2.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化学方程式:2H_2O_2{MnO_2}{===}2H_2O+O_2↑- 实验装置:可以用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集气瓶等。

3.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化学方程式:2KClO_3{MnO_2}{{===}{}}2KCl + 3O_2↑三、水的电解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2H_2O{通电}{===}2H_2↑+O_2↑- 现象: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初三化学(上册前三单元)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上册前三单元)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前三单元知识点大全(基础篇)班级:姓名:(把记忆落到实处是学好化学的绝招之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______、1.滴入。

注(2,3.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一般用_____。

使用时,应使量筒放平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__________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俯视、仰视都会有误差。

三、物质的加热1.热源——加热工具:最常用________,有时需要喷灯进行高温加热。

酒精灯火焰分____、_____、_____三部分,外焰温度最___,焰心温度最___,因此,加热时应把需加热物质放在______部分。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等。

5.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___________,(来回移动酒精灯或移动试管),然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给固体加热时,一般试管口应_______倾斜,给液体加热,应使试管__________,跟桌面大约成_____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四、玻璃仪器洗涤洗1.2.a)b)c)d)3.a)b)______或c)d)e)4.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化学史知识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_______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并较早地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了定量化。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氧化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 铁在氧气中燃烧:3. 铜在空气中受热:4. 铝在空气中燃烧: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燃烧: 11. 甲烷燃烧12. 酒精燃烧: 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14.过氧化氢分解: 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16.生石灰溶于水: 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8.镁燃烧: 19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0.氢气还原氧化铜 21. 镁还原氧化铜23. 碳充分燃烧: 24.木炭还原氧化铜:25. 焦炭还原氧化铁: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34. 锌和稀盐酸 35. 铁和稀盐酸36.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4.硫:淡黄色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三、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式大全

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式大全

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式大全以下是九年级上册化学中常用的公式大全,包括化学计算、物质的组成和反应等方面的公式。

1.化学计算公式-摩尔质量(Molar Mass):物质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质量求得。

例如,M(CH4)=12.01g/mol+4x1.008g/mol=16.04g/mol。

-摩尔浓度(Molar Concentration):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n/V,其中C表示摩尔浓度(mol/L),n 表示溶质的摩尔数,V表示溶液的体积。

-摩尔体积(Molar Volume):在标准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

这个值可以用来计算气体的体积。

2.物质的组成公式-摩尔比(Mole Ratio):摩尔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摩尔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在化学方程式中,aA+bB→cC+dD,a、b、c、d就是物质的摩尔比。

-百分含量(Percentage Composition):百分含量表示某个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占的质量比例。

百分含量的计算公式为Mass Percentage=(元素质量/化合物质量)x100%。

3.反应方程式相关公式-反应物的摩尔数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平衡的化学方程式确定。

例如,对于化学方程式aA+bB→cC+dD,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数关系可以表示为a:n(A)=c:n(C)。

-燃烧反应中,氧气的消耗量与燃料的摩尔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例如,燃料完全燃烧时,CxHy+(x+y/4)O2→xCO2+y/2H2O,其中,x和y分别是燃料中碳和氢的摩尔数。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中常用的公式大全,涵盖了化学计算、物质组成和反应方程式等方面。

这些公式有助于学生进行化学计算、理解物质的组成以及分析化学反应。

在学习中,建议学生掌握这些公式的使用方法,并通过练习和实验活动巩固和应用这些知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 教学难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课前准备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

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导入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猫插图、图1-9及图 l-10看图片思考 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学的魅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

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

结合图片中有关化学材料的介绍,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

创设情境 (引导发现) 介绍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利用介绍丰富多彩、接近生活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l .什么是化学?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介绍]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的认识。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引发学生对化学的亲近感,感知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学习意识。

深入探究[假设]: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小组讨论,提交结论。

让学生在猜想,解疑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归纳总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让学生真正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学习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

活动与作业1.阅读“绿色化学”。

2.预习课题2。

板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课后反思: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难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板书: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陈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

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

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

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

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

]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

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

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

(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

(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5.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提问: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第9页]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点燃前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燃烧时熄灭后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提问: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气。

)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同。

(板书: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1.在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信息:(见第10页)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

步骤如下: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呼出的气体”)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1)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书了什么?[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结合上述实验,提问:以上实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总结实验: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实验确实是我们探索问题的好帮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实验,运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总结本课时的内容。

板书设计: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水蒸气<水蒸气课后反思: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处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药品的取用。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