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叶子与光合作用科学教案
叶子与光合作用科学教案引言:绿色植物的叶子能够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等自然资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生命所需的优质有机物质。
这一现象固然神奇,但其背后也有相应的科学原理。
本教案将从叶子的基本构造、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方程式与作用机理以及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四个方面进行科学讲解。
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实践,了解叶子与光合作用这一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一、叶子的基本构造1.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基础。
一个标准的叶片由叶柄、叶叶脉和叶片三个部分组成。
叶柄是叶片和植物枝干之间的连接部分,叶叶脉是叶子内部的管道,负责运输水分和养分。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地方,其特殊的构造是光合作用能够进行的重要基础。
叶片通常分为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四个部分。
2.叶片的生理特征叶片的生理特征是指叶片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
叶片的营养吸收、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能力都与叶片自身的结构和生理特征密切相关。
叶片的生理特征包括叶面积、叶鞘长度、生长速度等。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能够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等自然资源制造出生命所需的优质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原理是: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再利用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化学反应,产生出氧气和有机物质。
三、光合作用方程式与作用机理光合作用的方程式是: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光合作用的机理主要是两个方面:1.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2.利用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化学反应,产生出氧气和有机物质。
四、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光合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光合作用可以制造出有机物质,为吸附和分解有机物质的微生物提供能量。
2.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使生态系统更加健康。
3.光合作用可以逐渐消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所带来的破坏。
4.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提供物质来源,维护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第一节《叶片与光合作用》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 (8)
第一节《叶片与光合作用》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8)第一节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觉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看新奇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不叶片的结构,讲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讲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看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样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重难点:●重点: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看叶徒手切片。
四、教学课时:7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题什么缘故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 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叶绿体,那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取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要紧是淀粉), 同时开释氧气,由此我们讲叶绿体的作用专门庞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那个地点,我们把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开释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觉,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如何样发觉的呢?二.教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觉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差不多过程(1)范海尔蒙特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 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
第一节《叶片与光合作用》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 (4)
第一节《叶片与光合作用》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4)三、第二课时:【实验三】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实验三的目的是使学生得出〝没有二氧化碳,绿叶就不能制造出淀粉〞的结论。
实验三的实验装置分为甲、乙两套,在甲装置的槽里盛有25%的NaOH溶液〔或KOH溶液〕,由于NaOH 〔或KOH〕能够吸取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因此甲装置的空气成分中就没有二氧化碳;乙装置作为甲装置的对比,在槽里盛有清水,因此乙装置内的空气成分中仍旧有二氧化碳。
为了使对比实验的光合作用效率更高,还能够用KHCO3溶液代替清水盛入槽内,因为KHCO3溶液能够不断逸出二氧化碳,从而增加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之前,第一向学生介绍实验三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专门要指出在甲装置中放NaOH的目的。
然后启发学生摸索:〔1〕甲、乙两套实验装置有什么要紧区不?〔2〕随着时刻的延长,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内的空气成分会发生什么变化?在学生初步了解甲、乙两套装置的基础上,教师能够从甲、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进行酒精脱色一清水冲洗一滴加碘液一清水漂洗〔以上实验操作也能够改为学生动手完成〕,最后展现实验结果。
摘自甲装置的叶片未被染成蓝色,而摘自乙装置的叶片被染成蓝色。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出实验三的结论:必须有二氧化碳参加,绿叶才能在光下制造出淀粉。
是不是只要有了二氧化碳,植物就能进行光合作用了呢?教师能够启发学生摸索,栽培植物都需要哪些治理措施?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以及生活体会,讲明水对植物的重要性,指出科学实验还证明,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四】光合作用产生氧实验四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能放出氧气。
实验材料是生长旺盛的金鱼藻或黑藻。
实验时切取十余株10cm左右的带着顶芽嫩枝的金鱼藻,切口向上,用线缚在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大型号烧杯中。
然后用短颈漏斗倒置在水藻上,使水藻都被罩在漏斗里,而漏斗的短柄应没入水中,取一支细型试管,向其注入清水,水满后用右手大拇指揿住管口倒插入水中,然后套在漏斗柄上〔套在漏斗柄上的试管现在不应带有气体〕。
第5章--第1节-叶片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加强基础。
利用可见可触及的叶片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引出课题。
二、宏观观察、分析叶片的结构基本组成
指导学生将叶片向上面对折,可以轻轻的从叶片的表面撕下一层透明的薄膜。将叶片向另一面对折,也可以从其表面撕下一层透明的薄膜。我们把这两层透明的薄膜分别叫做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夹在两层表皮之间较厚的绿色部分,叫叶肉。在叶片表面我们可以看到纵横交错的脉络,是叶脉。由此可见,叶片可分为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
根据教师讲解,及讨论进一步理解叶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板书设计
1、表皮:
上表皮无色透明,有角质层。
下表皮属保护组织
气孔:由保卫细胞(含叶绿体)围成,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2、叶肉:叶肉细胞组成
细胞形态
细胞排列
叶绿体含量
栅栏组织
圆柱形
紧密、整齐
较多
海绵组织
不规则
疏松
较少
叶脉:支持、疏导(网状叶脉平行叶脉)
导管:输导水、无机盐
筛管:输导有机物
教学反思
2、创设情境:
Q2:同一枝条上的许多叶片呈镶嵌式排列(展示)这有利于接受阳光的照射。那么,大多数植物的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呢?为什么有些植物的叶片上表面呈深绿色,而下表面呈浅绿色呢?这些特征是否也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呢?(引出课题)
A1: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氧气;条件:光照;场所:叶绿体
A2:叶片内含有叶绿体;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我们要通过学习叶片徒手切片,制成叶横切的临时切片,来观察。
【演示】叶片徒手切片的方法
A4:不行。显微镜下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观看老师演示。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关于光合作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
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回答:叶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3)气孔的开关受保卫细胞控制。
[小结]:叶片的结构表皮——保护作用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第一节《叶片与光合作用》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 (6)
第一节《叶片与光合作用》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6)第1节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觉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看新奇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不叶片的结构,讲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讲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看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样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点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看叶徒手切片。
五、教学课时:7课时课题一从柳苗之谜讲起——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使学生领会到光合作用的发觉是许多科学家聪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②使学生领会科学家们发觉咨询题和解决咨询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同意科学素养的启蒙教育。
2、知识目标:①讲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觉的过程。
②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会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1、讲出光合作用的发觉过程。
2、讲明发觉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讲明光合作用发觉的意义。
教学难点:阐明发觉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小小叶片来追我科学教案设计: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小小叶片来追我——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不仅是因为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最为基本的能量转化途径,同时也是作为人类生命过程中食物来源的重要过程之一。
学习光合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植物生长和生命活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
故而本次课程设计将以小小叶片来追我,以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学习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基本构造和生长特点,掌握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探究、观察、思考和学习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3.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程将采用直观性强、操作性好、趣味性强的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体验植物的光合作用。
其中,教师需要在课程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安排好实验过程。
四、具体实施过程1.介绍小小叶片来追我的实验目的和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小小叶片来追我这个实验是为了让同学们在观察和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同时,感受到植物和人类的生命密不可分关系。
其实验过程为:将小小的植物叶片放入透明烧杯或试管中,放入水中并且放在太阳光下,观察植物在光的作用下的变化。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和过程后,应当让学生组成小组,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展示实验方案。
教师可将对于小组所制定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审查,以保证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实施实验并记录学生通过已经设定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太阳光照射下的变化,记录下植物的变化。
同时,学生需要认真记录下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以及对植物请问的分析和思考。
4.实验成果展示和讨论在实验结束后,老师应当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成果进行汇报和展示,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探讨。
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此机会分享彼此的实验心得和思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了解植物的光合器官:叶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了解植物的光合器官——叶片学科领域:生物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叶片的形态结构特点。
3. 引导学生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叶片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1. 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叶片标本、显微镜等教学用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入叶片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叶片的外观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探究叶片结构1. 教师向学生介绍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等部分。
2. 学生分组观察叶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3. 学生记录叶片各部分的特征,并与同组同学进行交流。
Step 3:了解叶片功能1. 教师讲解叶片的功能,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
2. 学生通过PPT、课本等资料,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3. 学生结合叶片结构,分析叶片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Step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叶片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叶片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Step 5:布置作业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叶片,观察其结构特点,下一节课分享。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
2. 观察不同种类的叶片,记录其结构特点,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叶片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以及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掌握。
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延伸Step 1:开展课外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如参观植物园、调查周边植物的叶片结构等,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观察和了解叶片。
了解植物的光合器官:叶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了解植物的光合器官——叶片学科领域:生物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并明白叶片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过程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叶片的基本结构。
2. 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其在叶片中的进行。
教学难点:1. 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 光合作用的微观过程。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实物模型、叶片标本等教学资料。
学生:预习叶片的相关知识,准备提出问题和建议。
环境:教室、实验室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入叶片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叶片的基本结构(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片标本和实物模型,使学生了解叶片的基本结构,如叶肉、叶脉、表皮等。
3. 分析叶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叶片的结构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如表皮的保护作用、叶肉的光合作用等。
4. 总结光合作用的原理(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使学生明白叶片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原理(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原理。
2. 探究光合作用在叶片中的进行(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片切片,了解光合作用在叶片中的进行过程。
3. 分析叶片的光合作用与生物圈的关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叶片的光合作用如何为生物圈提供物质和能量。
4. 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绘制叶片结构示意图。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
叶片与光合作用
《叶片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获得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肉、叶脉及气孔等基本概念;(2)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和讨论,初步认识叶片的形态特点;(2)利用挂图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识别叶片的内部结构,并认识到叶片的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的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意义,增强学生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叶片的内部结构及特点难点:叶片的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的联系三、教具准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集3种以上植物的叶片教师:叶片内部结构挂图四、教学过程导入:1.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2.是不是植物体的各个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叶绿体的器官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引出“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3.叶片的结构有哪些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新课:师:让全体学生展示叶片,观察叶片的形态、结构。
问:为什么叶片大多是扁平的?不同的叶片在形态上是否一样?在结构上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答:易于接受阳光,形态各不相同,但叶片中间都有很多纹路……师:叶片有哪些结构?中间的纹路又叫什么名称?(展示叶片结构挂图)一、叶片的结构:1、表皮:师:说明叶片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且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板书)问:表皮的这种结构与光合作用有哪些联系呢?答:表皮细胞和角质层都是透明的,有利于透光,给光合作用提供光能;角质层不易透水,可以防止叶片过多地散失水分,对叶片还起到保护的作用。
师: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我们会发现在表皮上还有很多气孔,他们都是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
问:气孔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呢?答:由于气孔可以张开或关闭,所以它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分)及产物(氧气)可以通过气孔进出叶片内。
5.1叶片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家庭实验:尝试在家中种植一种绿色植物,观察在不同光照、温度等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探讨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的小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b)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c)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
3.教学过程:
a)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新课: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叶片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c)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的转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手段,直观展示叶片的结构,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叶片的组成和功能。
b)实践探究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d)巩固: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巩固。
e)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实验操作、合作学习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b)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1.叶片的组成与功能: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叶片的横切面,讲解叶片的组成,如表皮、叶肉、叶脉等,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叶子的光合作用(简单演示)》教学设计
《叶子的光合作用(简单演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初步了解叶子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光合作用需要阳光、二氧化碳和水。
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故事讲解、讨论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科学现象的认知能力。
在探索叶子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幼儿对植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爱护植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阳光、二氧化碳、水)和简单过程,以及其对植物和人类的重要性。
通过简单演示实验,让幼儿直观感受光合作用的存在。
2.教学难点用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幼儿解释光合作用的原理,尤其是涉及到的化学变化。
三、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通过简单易行的实验,直观展示光合作用的部分现象。
故事教学法:讲述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有趣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讨论教学法:组织幼儿讨论光合作用的现象、意义,鼓励幼儿分享想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教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那你们知道叶子有一个神奇的本领吗?这个本领对植物和我们人类都非常重要哦,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
”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好奇心。
(二)光合作用的故事(7分钟)教师讲述故事:“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和树。
这些植物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呢!它们的叶子就像一个个小工厂。
白天,阳光照在叶子上,叶子就开始吸收空气中一种我们看不见的气体,叫二氧化碳,还有从根部吸收上来的水。
然后,叶子通过自己神奇的本领,把这些东西变成了甜甜的食物,这种食物能让植物长得高高的、壮壮的。
而且,植物制造的这些食物,对我们人类也有很大的帮助哦。
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叶子是怎么做到的吗?”提问幼儿:“你们觉得叶子是怎么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食物的呢?”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猜测,激发他们对光合作用的探索欲望。
树叶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树叶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树叶光合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2. 掌握树叶光合作用的关键要素;3. 理解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概念;2.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3. 树叶光合作用的关键要素:光能、二氧化碳、水和叶绿素;4. 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意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小视频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概念,让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三步:原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表的形式,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包括光能的转化、二氧化碳的吸收、水的供应和叶绿素的作用等。
第四步:实验演示(30分钟)教师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
实验内容包括观察并记录叶片变色,测量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等。
第五步:讨论和总结(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第六步: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光合作用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验。
第七步:拓展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室外考察,观察不同植物的叶片形态和颜色,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的影响。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并给予相应的指导;2. 学生的课堂讨论和总结的质量;3.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准确性和全面性;4. 学生参与拓展活动的积极性和观察的准确性。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小视频关于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展示;2. 幻灯片或图表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3. 实验器材和材料:一些植物叶片、试管、空气泵、二氧化碳检测仪等;4. 课堂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4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4.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结构,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叶片结构模型、实物叶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利用显微镜观察叶片切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4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4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为了确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特点进行了充分的期调研,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等部分,并能识别各种叶片的结构特点。
2.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产物,能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4.引导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现象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植物、珍惜自然资源的环保意识。
3.通过对叶片与光合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与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叶片的结构与光合作用》为主题,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叶片的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关系。在案例中,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运用人性化的教学语言和专业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叶片中的发生位置。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叶片各部分的功能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例如,我会让学生讨论:“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植物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重要性?”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一)导入新课
为了引起学生对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兴趣,我将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导入新课:“大家知道为什么植物是绿色的吗?”这个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接着,我会展示一片绿色的叶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叶片的颜色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这个导入,学生将产生对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叶片结构时,我会使用多媒体展示叶片结构的三维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叶片的组成。我会详细讲解叶片的各个部分,包括叶肉、叶脉、表皮等,并解释各部分的功能。例如,叶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部分,叶脉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表皮则起到保护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清晰地理解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2.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叶片结构的三维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叶片的美丽和复杂性,引发学生对叶片结构的探究欲望。
3.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场景,如树木生长、花草盛开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光合作用的神奇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学习兴趣。
了解植物的光合器官:叶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了解植物的光合器官——叶片课时安排:45分钟年级水平: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光合器官,知道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2. 掌握叶片的结构特点,包括叶肉、叶脉、表皮等。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2. 叶片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 叶片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1. 植物叶片标本或图片。
2. 显微镜或其他观察工具。
3. 叶片结构图。
4. 彩色笔、纸等绘画工具。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的外观特征。
2. 提问:你们知道叶片是什么吗?叶片有什么作用?Step 2:探究叶片的作用(5分钟)1. 介绍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Step 3:观察叶片结构(5分钟)1. 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结构。
2. 讲解叶片的结构特点,包括叶肉、叶脉、表皮等。
Step 4:绘制叶片结构图(10分钟)1. 发给学生空白叶片图,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叶片结构,用彩色笔绘制叶片结构图。
2.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Step 5: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叶片的作用和结构特点。
2.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植物的叶片具有特殊功能吗?3. 展示一些特殊功能的植物叶片,如仙人掌的刺状叶片、水生植物的浮叶等。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叶片结构,让学生了解叶片的作用和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四、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植物叶片,描述其外观特征。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特殊功能植物叶片,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叶片的作用和结构特点。
2. 学生能绘制出完整的叶片结构图。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第4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学设计【教课课题】第 3 单元第 5 章第 1 节光合作用第4课时叶片与光合作用【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描绘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构造。
2、概括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构造特色。
二、能力目标1、制作叶片表皮暂时装片,进一步娴熟显微镜操作。
2、依据叶片光合作用的功能特征,推断叶片的构造构成。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认可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看法。
2、在察看活动中,养成仔细谨慎、擅长思虑的科学质量。
【教课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构造特色; 2 制作叶片表皮暂时装片,娴熟显微镜操作【教课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构造特色,【教课方法】师生共同解决型【教课媒体】自制多媒体 PPT课件、【教课准备】1.显微镜、叶片横切永远切片。
2.实验用资料:新鲜的菠菜叶片。
3.采集并自拍植物叶片构成、构造及植物表皮上气孔构造等有关图片。
4.自制植物叶片构造模型【教课方案】学设计学设计【内容重点】【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导入1、平时生活中,我们四周大多数植物回首光合作激发兴趣的叶片摆列有一个共同的特色,相用的实质引起思虑邻两个叶片互相错开,能够获取更多的阳光,有益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2、出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图片。
提出问题: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有哪些构造与光合作用有关呢?气体是怎样出入叶片的?光合作用在叶片的那些构造中进行呢?3、引入课题:叶片与光合作用教课方法和设计企图从生活中的叶镶嵌现象,到详细的叶片构造与光合作用相适应 ,激倡始学习的兴趣2、提出问题:叶片的哪些构造和正、思虑并对色激倡始学生反面的色差有关?差现象进行研究叶片内3、依据学生提出的假定,指引学生设假定部构造的兴计实验——察看叶片下表皮细胞,并提趣出问题:进行察看实(1)表皮细胞有什么特色?验并进一步(2)表皮上有什么特别形状的细思虑和总结胞?(3)气体是怎样出入叶片的?经过实验了师生共同总结:解叶片表皮(1)表皮细胞是透明的,细胞排的构造列密切。
叶片与光合作用
叶片和光合作用 1.教材分析 “叶片和光合作用”,是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的内容。
该节要求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构造,领悟叶片的构造,领悟叶片和光合作用相适应的构造特点。
本节内容涵盖了7年级上册所要求的主要内容。
包括光合作用、叶片的构造、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绘图等根本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本节的教学在整册教科书中显得非常重要,本节的教学设计更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2。
设计思路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观察叶片的构造"这一实验活动,虽然这个活动不是一个探究活动,但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进展改进,让学生循着探究的过程完成这一实验活动,使这一普通的活动增加了“悬念”感,变得更加有兴趣性,促进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充满激情地、创造性地完成这一实验活动,而不是机械地照搬照套教材中的步骤。
3.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必须掌握好学生练习徙手切片的操作时间,重点应该放在观察叶片的构造上。
也可以连续安排2课时,这样时间充裕一些。
(2)课前老师应准备好一些切得较薄的切片(浸在10%~20%甘油的水溶液中)作为备用。
(3)实验材料应该选用易于撕下表皮的叶,如菠菜、槐树、蚕豆的叶。
可以在开学之初种些蚕豆,以供实验课上的使用。
(4)大班额上课,应事先分好活动小组,必要时可事先对小组长及科代表进展培训。
(5)徙手切片时,所用的切片很锋利,应强调安全,以防止伤害,同时应有防范措施,如准备医用碘酒、创可贴等药物.〖教学目的〗1.知识: (1)识别叶片的构造,说出叶片和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构造特点; (2)获得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肉、叶脉及气孔等根本概念。
2。
才能: 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构造,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根本技能、理论才能和思维等方面应得到一定的开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参和制作徒手切片,体验实验活动过程,养成胆大心细、认真仔细的科学品质并强化安全意识(刀片很锋利); (2)进一步领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叶片和光合作用相适应的构造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叶片与光合作用
作课时间
1
课型
讲授课
作课班级
作课教师
学习
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获得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肉、叶脉及气孔等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
后记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课题的理念,充分发掘教师能力资源,综合社会、生活的知识和经验,使教学活动更丰富、更生活化,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二、创设实验情境,体验探究过程
(1)探究切片方法,制作临时切片
教师先不直接告诉学生切片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实践,从而找到合适的切片法,这样做虽然有点“费时”,但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明确观察目标,观察临时切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创设交流情境,分享探究成果
(1)交流看法
(2)交流成果
这样的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表达自己见解、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已不再是评判者和“正确的化身”,而是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四、创设练习情境,巩固探究成果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过程
板书
设计
一、课前准备;二、情境引入;三、合作交流;四、练习提高;五、课时小结;
六、布置作业;七、活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