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和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 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 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情感 、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合应该具有的 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 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 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这是课堂 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 2.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 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 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 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 本理念 • 3.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 4.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农林、经济、管理 、军事等)的学生装必须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
2、课程基本理念
• • • • 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课程的内容理念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课程的设计理念 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课程的学习理念 4.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课程的 技术理念 •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课程的评价理念
3、设计思路
(二)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 1、知识经济 • 2、国际基础 • 3、我国素质教育改革
地理课程目标缺乏完整性
地理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性
二:《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性质、设计思路理念 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 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 完成课程的目标以及措施建议
• (一)前言部分 • 1、学科性质 第一、综合性。 第二、地域性。
(二)课程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 二、过程与方法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内容标准
2023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2023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引言本文档旨在解读2023年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地理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指导中学地理课程设计与教学的重要文件,对于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设置与目标1. 标准明确了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和目标,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认知能力和发展特点,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
初中地理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高中地理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2. 地理课程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地球的基本认知和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地理信息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等。
二、核心内容与要求1. 课程标准明确了中学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地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地理观察、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等。
2. 要求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研究,掌握地球基本概念和地理知识,理解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具备通过地理观察、调查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1. 地理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通过探索性研究、合作研究和情境教学等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展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提高地理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教学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包括考查、项目评价、实地考察和讨论等。
评价侧重学生对地理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选用与资源支持1. 教材选用应符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研究需要。
教师可以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选用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教材资源,提供多样化的研究材料和教学资源。
2.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包括地理实验室、地理观测设备、数字教学资源等,以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对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解读
对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解读********系 2******1班 **** ***********号通过对高中地理新课标的通读、细读,在结合新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我对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解读如下:一、对课程性质和理念的解读新课标下的地理课程要关注课程性质,贯彻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地域性,注意学科内部各知识点的综合联系、学科之间的综合联系。
使师生都感到学习地理的途径不单一,学地理不枯燥无用,地理不难学。
课程中,地理知识与周边的生活生产紧密先连,并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
学习的地理是公民必备的生存和终身发展有用的,从课本、课堂就已体现,一清二楚的摆在学生面前,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这样不仅利于达到新课标,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也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总之,通过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使学生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符合新课标的地理课程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的、有用的、多样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综合的。
二、对新课标下的课程内容的解读:课程内容注意“标准”要体现的目标,注意内容要求的广度和深度,注意限定的方法,注意“搭桥”。
1、新课程目标在新课标下要求教师的课程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实际环境条件制定好目标,以目标设计内容安排。
课标要具体化、实际化、细节化。
首先,要对内容标准进行分解,确认其“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认知内容”是什么。
第二,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其学习水平。
第三,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
第四,制定学习目标。
根据内容标准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运用具体行为动词,叙写学习目标,指出学生应达到的目标。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和理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初中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课程。
开设高中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备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提高生命品质为目的,他首次将生命的感受、生命的品位、精神境界作为教育的目标,是地理教育人性化的回归。
基于以上课程目标,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与03版课程标准相比,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课程理念的变化: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地理课程结构;并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纲更新了教学内容、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倡导培育和创新地理学习方式、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同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均做了调整。
二、地理核心素养1、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三个维度来表述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同一学习目标,同一学习个体从不同维度的测量标准,但无论从哪个维度要求和测量,培养人,培养有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的人是最终目标,所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三维目标的升华和概括。
2.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地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那什么应该成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呢?回归地理学科本身来看:地理学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综合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点,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的特色。
所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成为地理课程目标中的共同素养、关键少数素养和高级素养。
也成为在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内,需要最重要进行培养的素养。
3.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乘持的正确的价值观。
2024年总结: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2024年总结: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1.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实施。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这一标准,本总结将对其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2. 课程标准概述2.1 课程性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2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包括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过程与方法、地理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3 课程内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地理科学基础、人文地理基础和地理实践三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区域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探究方法等三个模块。
3. 课程实施与评价3.1 教学建议根据新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加强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地理,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3.2 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情感和地理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 总结与展望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地理教育改革、提高地理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为培养具有地理核心素养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在未来,我们期待地理教育能够在新的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不断进步,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一、新课程在培养目标方面产生了什么重要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要了解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及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对现行教学大纲和新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研究。
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学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体系、范围和顺序。
原高中地理教学大纲(1990年)其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
①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②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教育。
结合乡土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教育。
新地理高中教学大纲(2000年2月第二版)的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地整治和区域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②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④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我们通过新旧大纲对比,可以清楚看出,两个大纲均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等方面阐述了高中地理的教学的目的,但无论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等方面其目标都有较大的变化。
新大纲除了上述的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外,还规定了必修课与选修课各自的教学目标。
这样,教学目标的系统化,有利于高中地理教育改革有方向、有层次地进行。
(1)知识方面由于原大纲的教学目的就是整个中学地理教育而言,因此,对高中阶段就显得针对性不强。
在知识要求方面,表述为“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显得比较空泛。
具体落实到教材上,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上,显得较为混乱。
高中地理新课标内容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标内容解读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高中课程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等。
在这样的规划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确定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则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些要求:一、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高中地理新课标在课程功能定位,课程目标,基本理念,课程结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作了解读。
尤其是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提高,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定为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素养。
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
重视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侧重生活的地理、文化的地理、科学的地理学习。
讲求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二、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正是从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提出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1. 简介本文件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为核心,强调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掌握高中地理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学生还需具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方式,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3.1 地球与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地图的编制与使用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的整体认识和地图应用能力。
3.2 自然地理涵盖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强调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然地理素养。
3.3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
3.4 区域地理以不同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地理特点、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区域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实施与评价4.1 课程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和教学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4.2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宗旨,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1 “课标” 的研制过程 “课标” 课标
院士专家意见之二(2001/4): 2001/4)
人文地理学家: 人文地理学家: 吴传钧: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吴传钧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原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 国 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 地理学报》主编。 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地理学报》主编。 陆大道: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陆大道 :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 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 所所长、 地理研究》主编。 所所长、《地理研究》主编。 自然地理学家: 自然地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 刘昌明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 , 地理学报》 《地理学报》主编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 郑 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 《The 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主编 》 地理信息系统学家: 地理信息系统学家: 刘纪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 刘纪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 地理研究》主编。 《地理研究》主编。
1 “课标” 的研制过程 “课标” 课标
院士专家意见之二(2001/4): 2001/4)
总体评价: 总体评价: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是具有跨越自然科学和 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培养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关心国内外重大地理问题, 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 培养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关心国内外重大地理问题 , 了解环境 与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确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与发展的关系 , 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确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是地理教育责无旁贷并能发挥 重要作用的阵地。因此,地理基础教育的改革十分必要。 重要作用的阵地。因此,地理基础教育的改革十分必要。 新近编制的《地理课程标准( 年级) 设计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社会、 新近编制的《地理课程标准(7~9年级)》设计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社会、 年级 经济发展对地理基础教育的重要需求,对我国两个文明建设造就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经济发展对地理基础教育的重要需求 , 对我国两个文明建设造就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与现 行的地理教学大纲相比,该标准在指导思想、课程内容与实施方法等方面, 行的地理教学大纲相比 , 该标准在指导思想、 课程内容与实施方法等方面 ,都有较大程度 的改进。突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的改进 。 突出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以及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 对于初接触地理科学的初 中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内容适当精简,列出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明确教学重点, 中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课程内容适当精简 , 列出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 , 明确教学重点 , 可以起到具体辅导作用。学习方法提倡活学活用,如由远(世界)而近(乡土) 可以起到具体辅导作用 。 学习方法提倡活学活用 ,如由远 (世界 )而近 ( 乡土 ) 或由近而 远可以灵活安排,是好办法。有些国家把乡土地理列为重点,往往占到全部课程内容的1/3 远可以灵活安排,是好办法。有些国家把乡土地理列为重点,往往占到全部课程内容的 以上,因为乡土地理是“看得见,摸得着” 学生便于领会。结合乡土地理学习, 以上 , 因为乡土地理是 “ 看得见 ,摸得着 ”, 学生便于领会。 结合乡土地理学习 ,提倡跑 实察) 动脑(思考问题) 动手(记录、使用和学习画地图,景观素描,摄影等) 路( 实察) 、 动脑( 思考问题 ) 、动手 (记录 、 使用和学习画地图, 景观素描, 摄影等) 。 这类户外活动的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 这类户外活动的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 该课程标准比较明确7~9年级地理课程与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区别。 初中地理以区 年级地理课程与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区别。 该课程标准比较明确 年级地理课程与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区别 域地理学习为主线,将主题学习贯穿到区域地理的学习中, 域地理学习为主线, 将主题学习贯穿到区域地理的学习中 ,强调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知识 和地理技能,这很好的实现了初中和高中的分工。 和地理技能, 这很好的实现了初中和高中的分工 。此次的课程标准增加了地理课程的开放 给教材的编撰、地方教材的开发以及地理课程的建设留了余地,提供了弹性。 性, 给教材的编撰、 地方教材的开发以及地理课程的建设留了余地, 提供了弹性 。由于采 用了地理要素单列和区域地理相结合的方式,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 用了地理要素单列和区域地理相结合的方式, 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 明显减少了内容的层 次和难度,不求面面俱到,而侧重于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次和难度 ,不求面面俱到 ,而侧重于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这符合素质教育对地理课 程的新要求。 程的新要求。
2023年地理新课程标准
2023年地理新课程标准前言地理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我国全日制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
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绘制与阅读。
2.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
3. 人口、城市与乡村:人口增长、人口分布、城市化、乡村发展、城乡规划。
4. 经济发展: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区域经济发展、国际贸易。
5. 区域地理:我国地理、世界地理、区域差异与协作。
6. 人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三、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测、实验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课程资源1. 教材:采用国家审定的地理材,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2. 网络资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图像等地理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 课外读物: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地理读物,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内容更为丰富。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标准》中还增加了&uot;实施建议&uot;这部分内容,对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材编写等,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使标
教学大纲的名称容易与教师的教学提纲相混淆,而课程标准这一名称则比较简洁、准确。
课程标准的内容比教学大纲涉及领域更广泛,它不仅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等项目,还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活动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等项目。
对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陈述,不像原教学大纲那样基本上是一个纲目,而是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进行陈述
三:新《标准》的特点
1.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改革的步子较大。
《标准》中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以体现地理课程的开放性。可以简要地用&uot;1-5-5-5&uot;(即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五个国家以及我国的五个地区)来形容新《标准》中有关区域地理部分的学习内容。
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道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地域性,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这次的《标准》,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方面作出了许多改进。
二: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区别
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教材难度,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4.在学习目标的陈述方面,过去教学大纲采取目录形式,表达较笼统和抽象,新《标准》则更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启发性。
《标准》采用了如&uot;运用、识别、举例、说出、说明、分析、评价&uot;等具体的行为动词表达了学习目标。并且,在目标之后有相应的活动建议和说明。
2.课程标准不再对学习顺序作硬性规定。
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自己决定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比如教材编写可以先安排&uot;中国地理&uot;,也可以先安排&uot;世界地理&uot;。教师可以考虑将&uot;地球与地图&uot;的知识集中学习,也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学习。
3.初中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为主,原则上不涉及深层次的成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