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萧珊课文分析
浅析《怀念箫珊》
一、巴金心中的愧疚与痛惜之情:
1、因我而受罪,我害了她。 2、因我而致死,我虽然爱她。 3、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不在她的 身边。 4、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并未好好地 帮助过她。
二、感情笃深:写不出一句话,巴金对妻的 感情
·眼睛很大、很美、很亮。 ·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 离开我!我甚至愿意为我那十四卷“邪书”受到千 刀万剐,只求她能安静地活下去。
巴金被鲁迅誉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 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 战线问题》)。 1961年出版《巴金文集》十四卷。 “文革”期间曾遭受残酷迫害,还坚持翻译了《往事与随 想》。 “文革”后著有著名的散文集《随想录》和《创作回忆录》 等。 巴金具有世界影响,曾于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奖”, 1983年获法国荣誉勋章,1985年5月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授 予他名誉外籍院士称号:“巴金星” 《家》是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 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浅析《怀念萧珊》
关于散文集《随想录》: 巴金与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了《随想 录》专栏,此后历时八年,发表五集共42万字的散 文巨著。 可贵之处:未将所有的不幸归罪于“文革”,而是 从自身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忏悔。 他说:“50年代不会写《随想录》,60年代我写 不出它们,只有经历了连接不断的大大小小政治运 动之后,只有在被剥夺了人权,在‘牛棚’里住了 10年之后,我才想起自己是一个‘人’,我才明白 我也应该像人一样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里程 碑之作
·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 泪和血。 ·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 的搀和在一起。
三、那一个声音:萧珊的疑问
含泪滴血的心灵倾诉——巴金《怀念萧珊》赏析
含泪滴血的心灵倾诉——巴金《怀念萧珊》赏析
《怀念萧珊》是巴金出生于孝义,长於太原的一篇自传体小说,创笔于一九二
四年的夏天。
巴金以自己的视角,记录下伴随他一路走过的那段看似平静但实际沉重的岁月,他亲身述说了童年的无忧,及以后的漂流和艰难。
在此篇小说中,特别介绍的是巴金的婆婆萧珊。
老人已经逝世十几年,作者仍
深深地怀念她,将自己昔日侍奉萧珊一家充满真情,也是她家庭环境最明显的痕迹,叙写得淋漓尽致。
萧珊去世了,巴金很悲痛,但他仍然忍受着萧珊去世时所遭遇的悲惨,他将自
己说说小时候被萧珊呵护教化的永恒地爱意,以及萧珊逝世后留下的赤子之心,都描绘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怀念的也不单是萧珊的爱,而是他与家人经历的日夜和磨难,他感激
家人给予他的爱,这些爱贯穿了他的成长,在他记忆里深深地烙印着,慰籍着他的心灵。
《怀念萧珊》勾起了巴金的心绪,一同形成心灵的独白,而用一句犹如泪滴血
般的末班话喻去,仿佛情绪内心流露后若有所思,令人动容:“此恨绵绵无绝期”。
通过文字,巴金传递出他唏嘘萧珊眷念,不留情之思,陪同着他的心灵历经一
切的恩爱大涌,包含泪滴血的心灵倾诉,极具感染力。
它是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关于世纪叛逆的回忆,也称作巴金的回忆性文学系列中温柔而回首深思的一首吟咏.。
巴金《怀念萧珊》教案
巴金《怀念萧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巴金的散文《怀念萧珊》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能够把握作者通过文字表达出的对萧珊的深厚感情;(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萧珊的真挚情感,学会珍惜友情;(2)认识萧珊勇敢、善良、无私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追求真善美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怀念萧珊》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和人物形象;(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对萧珊的深厚感情;(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巴金及其作品《怀念萧珊》;(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难句等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2)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和人物形象;(3)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深入解读作品。
5. 练习与拓展:(2)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巴金的其它作品,如《家》《春》《秋》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巴金《怀念萧珊》分析
巴金《怀念萧珊》分析《怀念萧珊》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文字朴实,感情真挚,作者信笔所至,感人肺腑。
文章主要写了巴金的妻子萧珊在“文革”中的遭遇,作为反革命分子的妻子,她在“文革”中遭受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关进牛棚,挂上牛鬼蛇神的牌子,被罚扫马路。
有病的时候得不到治疗,直到去世前三个星期才住进医院,但是已经晚了,肠癌变成了肝癌。
文章写到了萧珊在“文革”对于自己精神上的坚强的支持。
在上海作协,巴金被当作“罪人”和“贱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每当巴金诉苦般的说:“日子难过啊!”萧珊也会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她总会加上一句“坚持就是胜利”。
两人相濡以沫的深情就在这一呼一应中自然地体现了出来。
和许多中国女性一样,她们的坚韧成为自己伴侣艰难岁月中最有力量的支撑。
甚至她们会克服女性所特有的胆小害羞的特点,而变得格外勇敢。
巴金就提到,萧珊曾经为了他而挨过打,北京来的红卫兵深夜闯入巴金家里,萧珊担心他被揪走,就偷偷跑到家对面的派出所去请民警出面干涉,但民警只身一人,不敢管。
闻风而来的红卫兵,用铜头皮带狠狠地抽打了她,留在左眼上的黑圈好多天以后才褪尽。
在替丈夫承受肉体虐待的同时,还要承受精神的折磨,但在萧珊,她觉得自己多受一点精神折磨,可以减轻巴金的压力,她也愿意承受,于是她的生命的火一天天地逐渐熄灭了。
《怀念萧珊》可以说是为萧珊立传,虽然她的一生并没有在文章中得到完全体现,但最重要的人格已经在忧患岁月中闪耀了它的光辉的底色。
但巴金没有把萧珊写成英雄,而是写了一个凡人在非凡岁月中的坚持和顽强。
这是一篇真挚、深情而又自然朴实的散文,作者是怀念自己最亲爱的朋友,一个善良的人——自己的妻子,追忆了“文化大革命”中萧珊为了自己所受的苦,以及在精神上给予自己强有力的支持,也写到了她有病不能治,被延误的痛苦和悲哀,以及最后一段时间在医院的“厮守”。
作者从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怀念为起点来写,追忆了已逝者的高尚品格,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怀念与感激,而这又是一个丈夫写妻子,一个男性写女性的文章,也透露出常年埋在作者心里的遗憾和歉疚。
巴金的《怀念萧珊》
巴金的《怀念萧珊》一、作者: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笔名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余一、黄树辉等。
原籍浙江嘉兴,出生于四川成都。
1920年考入成都外国语学校。
其间深受“五四”文化洗礼和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为前期创作打下底色。
1927—1928年留学法国,开始文学创作。
1929年发表《灭亡》,引起轰动。
1949年以前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雷》)、《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憩园》、《寒夜》等。
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和作协上海分会主席。
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此期写作也由小说转向散文,出版了12部散文集,但大多是失去艺术个性的遵命文学,为作者后来所否定。
新时期写出了150篇42万字的五集《随想录》,即《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巴金:“我把这五本《随想录》当作我这一生的收支总帐。
”文艺界评价:这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
巴金以他的创作而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
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怀念萧珊》最初发表于1979年2月2日至5日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题为《随想录》(五),后收入《随想录》第一集。
二、作品分析(一)寻找分析的切入点1、印象:散乱、无技巧(让学谈直感)。
以杨朔散文为参照,更会觉得,此文不太讲技巧,如老人絮语,十分随意。
这种印象没有欺骗我们,巴金多次坦言:他不是一个作家,是将文学当作工具的,不讲究技巧。
“我甚至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
”(《探索集·探索之三》)2、比例是否失调?此篇为悼亡之作,即为悼念爱妻萧珊而写的,是以写人抒情为主的,理应选取他们一生中极富光彩处叙写,如浪漫的初恋(八年恋爱)或其它幸福往事。
怀念萧珊
虐
7、【细节描写的作用】
• 分析:题干已经提示细节描写是用来展示人物的 内心世界的,答题时则根据文本具体回答这部分。
答:第二段中:浩劫到来之后,有一个时期巴金和 萧珊每晚都靠服眠而通才能睡觉,但是天刚刚发 白就都醒了。两人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啊!” 第三段中:巴金把带有批判自己的报纸藏起来却被 萧珊发现。 作用:形象地再现了巴金与萧珊这对善良的夫妻相 濡以沫、相依为命的悲惨情形。他们的遭遇同时 又是那段苦难岁月中许多中国人艰难景况的写照。
8、【文章语言特色】
• 常见的语言特征或风格: 准确周密、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朴素自然、含 蓄蕴藉、幽默风趣、庄重典雅、清朗明快、绚丽 华美、音韵和谐、整散结合······
本题要求结合具体语句评价文章的语言特色。 答:这篇文章通篇都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直陈其事, 娓娓叙说,没有雕琢的文字和华丽的辞藻,朴素 无华。如第二段中夫妻俩早晨醒来时的对话,第 四段中作者内心的忏悔,朴素中蕴含着深情。
9、【主题探究】
•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物形象的经历作答。 • 答:作者通过对过去的回忆与思考,在主题上都 表现了对“文化大革命”的控诉;同时揭露“文 革”给千千万万个家庭带来了灾难。
• 主题探究要答深层次的,如巴金表达对妻子的怀 念是为了主题服务。
记念刘和珍君基础
一、注音
1、pái huái 2、jí 3、dàng 4、fěi 5、báo 6、lí 7、zàn 8、chóu chú 9、yú 10、zhāo 11、 chà 12、jié ào 13、lì n 14、xuè 15、dàn 16、pū 17、hái 18、cuán19、chéng chuàng 20、yǔn
最新巴金-怀念萧珊公共课大学语文
关于散文集《随想录》: 巴金与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
开辟了《随想录》专栏,此后历时八 年,发表五集共42万字的散文巨著。 可贵之处:未将所有的不幸归罪于 “文革”,而是从自身进行了深刻的 反省与忏悔。
妻子萧珊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粉碎“四人帮”后的 第三年。巴金妻子去世时,他 什么也写不出来。本文写于 1978年8月13日。完成它却是 1979年1月16日。过了半年之 久,才写毕此文,不难想见, 作者面对萧珊的遗像,度过了 多少个不眠之夜,倾注了多少 悲愤、思念的泪水。
巴金被鲁迅誉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 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 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1961年出版《巴金文集》十四卷。 “文革”期间曾遭受残酷迫害,还坚持翻译了《往事 与随想》。 “文革”后著有著名的散文集《随想录》和《创作回 忆录》等。 《家》是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 的心灵,奠定丁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作品简介及分析:
A、对妻子在我身遭迫害时候她给我的精神与生活的 关心和鼓励,妻子所受的精神上的折磨,使我内心 很是惭愧。 B、因为我的缘故她得不到应有的治疗。直至病危。 写妻子去世前住院前后的经历,因为妻子生病,儿 子得以回家,但儿子也因为我的缘故,被剥夺了好 些公民权力。 C、妻子住院和没有见面的永诀。却是我感到痛苦和 幸福的时间,因为我们一起度过的最后的平静的时 刻。儿子也病了,一切都源于我!我与妻子间的感 情笃深。"那双很大,很美,很亮的两只眼睛"。
四、思考与练习: 1.四部分写的都是什么?贯穿此文 的线索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文中记 叙、描写和议论是如何结合的? 2.作者为什么要写此文? 3.巴金心中的萧珊是个什么形象? 4.生活了三十多年年,我与萧珊之 间最值得珍视的是什么? 拓展阅读: 巴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
【赏析】《怀念萧珊》巴金 文学考研
《怀念萧珊》巴金主题思想(特殊情怀):《怀念萧珊》写于1978年8月至1979年1月,是一篇悼亡之作。
当时,人们还刚刚从梦魇中挣扎出来,怀着悸怖的心理反思着昨天的灾难。
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时代情绪,作者在哀悼亡妻的同时,也倾诉了对自己的伤悼,伤悼自己在这场灾难中所失去的一切。
文章主要叙述了在艰难困苦中,萧珊对作者的帮助,她在生垂危之际的善良愿望和遗憾,真实地再现了他们最后相守时的痛苦与幸福,写了她去世后,作者的悲痛思念与歉疚并缅怀了30年风雨同舟的夫妻之情。
他虽然写得是个人的遭遇,但又时时把这场遭遇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劫难过程联系在一起,使散文中所写的日常生活情景都超越了个人的意义,成为特殊的历史年代里的一个知识分子的见证。
(特殊情怀:前面+悲哀并不悲观,怀念死者是为了激起人们对“四人帮”的共愤,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为了美好的明天)艺术特色:《怀念萧珊》是巴金的一篇优秀的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作者怀念的是自己的妻子,汩汩的情感从心灵之源不断涌出,向读者倾吐自己心头难以排遣的哀思、痛苦与愤怒。
通篇文章只是对生活琐事的回忆和怀念。
甚至把对痛苦的记忆也看作是一种寄托感情的凭籍。
因此,他能在文章中写了妻子默默的死,以及死前那一双美丽的眼睛。
作者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这种艺术境界在他中年以后创作中才逐渐成为自觉的追求。
这篇散文从艺术特色到遣词造句,纯出于感情的自然流露,以文字的本色来反映生活的本色,不雕琢、不虚饰,无拘无束,笔到情至,是新时期散文创作中的一篇优秀的悼亡之作。
看起来并不经意其实蕴含匠新,全文分为四个部分1、回忆2、遭难3、逝世之事4、回溯30年(结构特点)巴金笔下的萧珊形象:散文《怀念萧珊》中作者用直铺的语言为作者再现了一位心地善良的女姓,萧珊平凡无华,业不惊人。
“一个普通的文艺工作者,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者,一个善良的好人”她性格坚强,忍辱负重,富有牺牲精神,在她和巴金共同的生活的记忆里……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
《怀念萧珊》读后感
《怀念萧珊》读后感第一篇:《怀念萧珊》读后感《怀念萧珊》读后感在萧珊去世后的第六年巴金写了感人至深的《怀念萧珊》。
《怀念萧珊》不仅是巴金对亡妻的悼文,里面倾注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还饱藏着他对给萧珊带来不幸的罪恶势力的无比仇恨和深刻的控诉。
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先写在妻子死去之时的伤悲,而后再把和妻子患难与共的回忆娓娓道来。
“我想,我比她大十三岁,为什么不让我先死?我想,这是多么不公平!她究竟犯了什么罪?她也给关进“牛棚”,挂上“牛鬼蛇神”的小纸牌,还扫过马路。
究竟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她是我的妻子。
” “她本来可以活下去,倘使她不是“黑老K”的“臭婆娘”。
一句话,是我连累了她,是我害了她。
”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巴金对妻子萧珊的爱以及他内心深深的自责。
“在我靠边的几年中间,我所受到的精神折磨她也同样受到。
但是我并未挨过打,她却挨了‘北京来的红卫兵’的铜头皮带,留在她左眼上的黑圈好几天以后才褪尽。
”人们对萧珊冷嘲热讽,侮辱她,揭露她的“罪行”,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平静,其实“内心的痛苦像一锅煮沸的水”。
但是她还是不断地安慰巴金,替他感到不平,支持他。
这从中可以萧珊也是挚爱着巴金,他为了巴金的安全替他承担了很多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
文中巴金还穿插了周信芳同志的媳妇的故事,其实是为了突显出萧珊也为他做了很多牺牲。
萧珊经常问巴金“你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解决呢?”而巴金只能苦笑着说:“总有一天会解决的。
”的确,到最后事情是解决了,但是伊人已不再了,命运是如此的会捉弄人啊!“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
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
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
”巴金和萧珊多年来相濡以沫,他们都是对方的精神支柱,正是对方不断的鼓励支持才让他们坚持下来。
文章还表达了巴金对当时社会的腐朽的控诉。
“任何人都可以责骂我、教训我、指挥我。
从外地到‘作协分会’来串连的人可以随意点名叫我出去‘示众’,还要自报罪行。
巴金《怀念萧珊》教案
巴金《怀念萧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巴金及其作品《怀念萧珊》的创作背景,通过分析作品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妻子萧珊的深厚感情,感悟生活中平凡而真挚的爱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巴金的生平和创作经历,阐述《怀念萧珊》创作的背景及意义。
2. 作品梗概:概括《怀念萧珊》的故事情节,梳理作品结构。
3. 主题思想:分析作品传达的作者对萧珊的思念之情,探讨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生观、价值观。
4. 艺术特色:分析巴金在《怀念萧珊》中的文学手法,如叙述方式、人物描写、情感表达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让学生理解作者对萧珊的深厚感情,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人生观、价值观。
2. 教学难点:分析巴金在《怀念萧珊》中的文学手法,以及如何将这些手法与作品主题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关键问题,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作品的具体分析,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介绍巴金及其作品《怀念萧珊》,让学生对作品背景有一个初步了解。
2. 第二课时:阅读《怀念萧珊》,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感知。
3. 第三课时:分析作品结构,讨论作品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分析巴金的文学手法,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品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在作品分析中的理解程度,包括对作品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的把握。
巴金《怀念萧珊》简析
《怀念萧珊》简析
• 一、《怀念萧珊》文体:是一篇悼 挽散文。 • 《怀念萧珊》是通过对逝者的回忆 来寄托生者的哀思。
二、《怀念萧珊》的思想意义
• 它是巴金对亡妻真挚而深沉的怀念, 饱含了作者对给萧珊带来不幸的罪 恶势力的无比仇恨。是一篇充满情 感力量的佳作。
二、《怀念萧珊》的思想意义
• 巴金满怀深情地诉说着萧珊生前的一切, 诉说着他们相濡以沫的最后时光。 • 文章开头,写到萧珊不该死,不想死,也 不能死,但竟然死了。“一句话是我连累 了她,是我害了她。”以沉重的心情点明 了萧珊的死因。
二、《随想录》的特点
• 第一个特点是真诚,这是《随 想录》最突出的特点。 • 第二个特点是内省。 • 第三个特点是控诉,也是最主 要的内容。作者在控诉他憎恨 的罪恶。
三、《随想录》的最高艺术境界
• 巴金在《随想录》中,不再受所谓“技巧”的束 缚,他没有间也没有必要去考虑用怎样的技巧 来表露自己心中的热血与眼泪,充盈在他心中的 热的血,热的泪,连着大街小巷的忧思,连着人 生人世无数正直、善良心灵的话语,能够冲破心 灵之外的压力,能够冲破一切虚假的外壳,自由 地流出来,就是胜利,就是成功。当自己抒写的 一切和自己的良知达到完全和谐的时候,艺术就 成了良知的象征、良知的呼声,此时的艺术就走 向最高的境界,就天然地带着美,天然地带着一 切迷人的原素
《怀念萧珊》
巴金
巴金的《怀念萧珊》
• 巴金新时期的创作:
• 《随想录》五集。 • 著名作家柯灵说,这本《随想录》,是对 “文化大革命”的总结。 • 著名作家王西彦说:真诚在他的五本《随 想录》里是最突出的。他是拿心与读者交 换心。
一、《随想录》的文体特点 • 《随想录》文体特殊,形式活泼。
把它当散文读,当议论文读,当小 品读,当杂感读……有的篇章还可 当故事读,当小说读,都未尝不可。 而无论怎么读,都无碍我们接受作 者真诚的感情,从而获得深刻教益。
怀念萧珊
【学习要点提示】
1.了解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
3.具体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作品背景介绍】
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中,许多知识分子遭受到严重迫害,巴金同样也没逃脱这场灾难。他作为“牛鬼蛇神”、“反动权威”一次又一次地挨批斗,受侮辱,关“牛棚”,到“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改造,晚上常常做恶梦。萧珊也因是巴金的妻子被“勒令”靠边劳动,并在大大小小批斗巴金的会上陪斗。尽管日子难熬,她却始终陪伴着巴金,给巴金以安慰和鼓励。渐渐地,在内心默默忍受着极度痛苦的萧珊,越来越憔悴,最终她病倒了。虽然进行了救治,她还是很快地去世。“文革”结束后,巴金已是70多岁高龄的老人。此时,他已身心交瘁,爱妻的死,成为他心灵深处沉重的创伤。他心中另一处沉重的创伤,是民族的精神悲剧。对此,他苦苦思索着:为什么会发生“文革”?怎样才能避免“文革”悲剧的重演?于是,他以与民族共忏悔的彻底求真精神,以耄耋之年、病残之躯写下了五部散文集《随想录》,把自己的人生积淀、深刻思索,以及坦诚、智慧和品格都熔铸于笔端。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艺术特色举要】
1.把萧珊的悲剧同特定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起来,以个人的悲剧反映民族的悲剧,揭示出深刻的主题。
文章一开头就说,萧珊被火化后两三天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 ······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象冻结了一样。”这点明了萧珊去世的特殊岁月──“文革”期间。那时,作者还没有表达自己感情的自由,甚至说连自己的思想感情都不敢有了。巴金说:“五十年代我不会写《随想录》,六十年代我写不出它们。只有在经历了接连不断的大大小小政治运动之后,只有在被剥夺了人权,在‘牛棚’里住了十年之后,我才想起自己是一个‘人’,我才明白应当像人一样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文中提到,作者当时“经常去龙华火葬场,参加老朋友们的骨灰安放仪式”,“去参加给别人戴上反革命帽子的大会”,还提到“干校”、“四清”运动、“工作组”、“造反派”等等带有时代特点的词语,不断向人们提示着悲剧发生的特殊时代、悲剧的典型意义,从而揭示出深刻的主题。
《给亡妇》与《怀念萧珊》的比较
《给亡妇》与《怀念萧珊》的比较《怀念萧珊》是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中的一篇,是为悼念其妻子萧珊而作。
这篇散文讲的是巴金的妻子在“文革”中因巴金而受到牵连,吃尽了“文革”的苦头,甚至最后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
《给亡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一卷,也是为悼念自己的前妻所作。
散文描写了自己的妻子为自己与孩子及家庭操劳一生,最终因病去世的辛酸。
《怀念萧珊》和《给亡妇》两篇散文都是作者通过记叙生活中的一些大小事件,如《给亡妇》中朱自清的妻子养育孩子,在逃难中背着自己慢慢一箱子书;《怀念萧珊》中“自己”因遭受“四人帮”迫害而意志消沉的时候妻子鼓励自己,妻子因受到牵连扫马路等事,记叙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点点滴滴,以及相互帮扶的夫妻感情,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怀念。
文章在章节构架上面都分为几个部分,艺术特色上都通俗易懂,在写作目的上都是悼念亡妻,但是在这些相同之中又有很大的相异。
首先,从体裁上来讲,《给亡妇》尽管属于散文,而且没有使用书信的格式,但依然可以算得上是书信体,这篇散文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作者写给妻子的一封信,如散文开头就直接说“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
”全文从始至终都用了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
通过“我”向“你”的讲述,从侧面回忆了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倾诉了自己对亡妻的思念。
而巴金的《怀念萧珊》采用的是一般的叙事体,就像是在给别人讲故事一样,文中贯穿始终的是第一人称“我”,由“我”从正面讲述了“六年前的光景”,既妻子与自己在“文革”中的一些事情。
其次,从章节构架上来说,两篇散文都被分成了几个部分。
朱自清的《给亡妇》第一段写自己向妻子交代自己与孩子的境况;第二段写妻子为了养育几个孩子付出的辛劳;第三段写妻子如何的“心里有我”,主要从妻子为了自己忍着家里受的气,操劳家务,带着母亲和孩子们逃难等事;第四段写妻子对自己的坏脾气的迁就以及妻子的病逝;最后一段是自己给妻子上坟的事情以及对妻子亡灵的祝愿。
怀念萧珊
血与泪的爱——读《怀念萧珊》我看巴金的作品不多,记忆最深的就是《怀念萧珊》,看着看着,就有一种眼泪控制不住的感觉,汩汩感情从心里倾泻而出!文章字字平静,可平静之下是巴金先生对妻子萧珊的歉疚和深切的爱。
怀念萧珊》是一篇悼念亡妻的动人之作。
巴金叙述的是爱妻与自己在那个腥风血雨的文革年代中,妻子因受自己牵连而遭罪,身患绝症而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默默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夫妻两相濡以沫、相扶相助的生活情景,讴歌了身处患难中而坚如磐石的真挚的爱情。
张爱玲说过: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一句“你也在这里”,却代表了所有——所有的开始,所有的结局和所有的人生。
就像巴金和萧珊,他们1936年相识,1944年结合,八年的爱情长跑,将近三十年的婚姻生活,成就的是世人关于“爱”的新的楷模,谱写的是一曲相濡以沫的赞歌。
在这篇随想录里,巴金先生对他的爱妻未曾用过一个爱字,未曾用过思念一词,但是字字段段是深情,字字句句是血泪。
当风暴袭来的时候,抚慰自己所爱的人的心灵这是最真挚的爱,这是最珍贵的慰藉。
萧珊是茫茫长夜里丈夫心中的一线光明,漫漫严冬里一丝温暖。
尽管作家回忆叙述的言辞是那样的平易、舒缓,然而“辞愈缓而情愈切”,通过这些质朴无华的词句,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家对亡妻的无限深情。
散文情深意远,在如泣如诉的回忆中,倾吐了作家对亡妻那绵绵不绝的情怀,渗透了作家对历史的深刻思索文中说到:“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
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
有一个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要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闭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
我唤她,她也唤我。
我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啊!”她也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
”或者再加一句:“坚持就是胜利。
浅谈《回忆萧珊》
浅谈《回忆萧珊》作者:马雨晴王宛臣等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05期摘要:《回忆萧珊》一文是巴金为其妻子逝世六周年而做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并收录在《随想录》中。
在这篇散文中巴金用自己苍劲而有力的笔锋再现了身患绝症妻子在文革时期所展现的坚强与傲骨,也包含了自己对于没能陪妻子到最后哪怕是看上一眼的深深自责。
文章最后对妻子的赞美也是巴金日常生活中没能向萧珊表露的话语。
但是现实还残留着淡淡的温馨与对革命忠诚的信念,想必这就是巴金所最得以慰藉的地方。
关键词:回忆怀念遗憾最初打算提笔写《怀念萧珊》这一文时颇有踌躇,因为我不知道凭借我的见解和人生阅历能否很好的解读这篇文章,我不知道在当今一个政治和平、人性光辉的时代我能否去切身的理解文章中所孕育的杂陈五味般的人生。
但是我还是勇敢的提笔,去努力了解巴金笔下的人物形象,他对最深爱妻子的无限怀念。
对于这篇文章,我最初反复品读了几遍,只觉得在当时的巴金和妻子遭受着非常人所能理解的人生磨难。
从朋友到家人,从和自己一样的“受害者”到摧残自己思想的四人帮,这些经历都在一步步侵蚀着他本纯洁的心,同样迫害着他珍如生命的家人。
在这篇“回忆”中巴金先将我们的视角带到了萧珊逝世六周年的现场,在一开始巴金说“六年前的光景还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更有“一切都是乱糟糟的”感慨。
我想这里他记得的不仅是过去那些“迫害者”带给他的苦难,更多的是对于妻子的无限怀念和遗憾。
所以思想便不能平静,于是在桌前记录下自己和萧珊的故事。
在第一部分巴金就谈及自己对于妻子的愧疚,他认为妻子受到的种种苦难都是自己连带的作用结果,萧珊甚至被冠上“牛鬼蛇神”的名号,被关“牛棚”,遭受身体的残害,以至于最后连得癌症也不能对巴金放心时的种种话语和神情都刻在巴金的脑子里,所以沉默了六年后他终于忍不住了,终于提起宛若千斤重的笔。
也有人这样形容这篇作品的抒情方式,并且称之为“凄切哀婉,笔重情浓”。
虽然妻子不断饱受思想和身体上的折磨,但是身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萧珊都在各方面展现了自己不屈的意志和与丈夫相濡以沫的感情。
巴金《怀念萧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怀念萧珊》优秀教案2. 课文作者:巴金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对象:高中语文5.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巴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萧珊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萧珊的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隐喻和象征手法。
(2) 联系作者的生平,深入领会课文的主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巴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怀念萧珊”。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3. 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一些重点句子和隐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如:作者为什么怀念萧珊?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5. 总结: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平,深入领会课文的主旨。
四、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怀念”的作文,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也可以是关于名人怀念的故事。
2. 拓展作业:让学生阅读巴金的其他作品,如《家》、《春》、《秋》等,了解巴金的艺术风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作文批改:通过批改学生关于“怀念”的作文,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感引导: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萧珊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2. 文本分析:运用分析方法,解读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互动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怀念萧珊巴金教案
怀念萧珊巴金教案教案标题:怀念萧珊巴金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萧珊巴金的生平和作品,培养学生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2.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时期背景的认识和分析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萧珊巴金的形象和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出问题:你们对于萧珊巴金有了解吗?你们对于他的作品有什么印象?第二步:介绍萧珊巴金(1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萧珊巴金的了解;2. 教师简要介绍萧珊巴金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包括《红高粱家族》和《家》等。
第三步:分析萧珊巴金的作品(15分钟)1. 学生阅读一段选自《红高粱家族》或《家》的文本,然后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这段文本中有哪些特点和主题?- 这段文本给你的感受是什么?2. 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第四步:探讨历史背景(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20世纪的历史背景,包括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等;2. 学生小组讨论,探讨萧珊巴金的作品与当时历史背景的关系;3. 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第五步: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训练(15分钟)1. 学生阅读一篇批评性文章,分析其中对于萧珊巴金作品的评价和观点;2.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你认为这篇文章对于萧珊巴金作品的评价是否合理?- 你对于这篇文章中的观点有何看法?3. 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
第六步: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研究萧珊巴金的作品,培养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学生对于萧珊巴金作品和历史背景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于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展示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心”。
萧珊,原名陈蕴珍,1944年5月,恋爱8年后,在贵阳花溪与巴 金共结连理。
通篇都采用白描的手法,直陈其事,娓娓叙说,没有雕琢的文字和华丽的 辞藻,朴素无华
萧珊人物形象
(1)朴素 (2)坚贞 (3)乐观、隐忍、坚强
考点
《怀念萧珊》的思想主题
本文思想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看仅仅是怀念萧珊, 但实际上既有对爱妻萧珊的深切怀念,倾诉了丈夫对妻 子那种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感情,又有对萧珊去世的 深沉的悲痛,还有对因萧珊受自己连累而被折磨直至得 病死亡的深深自责与歉疚。
谢谢观看
第四十三课
怀念萧珊
巴金
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 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幼年多病的巴金从来没有读过大学。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 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925年,他到北京准 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