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科学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3.19•【字号】黔府办发〔2021〕6号•【施行日期】2021.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黔府办发〔2021〕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开发区(包括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特色工业园区等)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是改革发展和开放创新的重要窗口。

为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我省“十四五”时期“一二三四”发展总体思路,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进一步明确开发区功能定位,加强统筹规划,理顺体制机制,提高运营水平,主攻首位产业,推动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先行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示范区,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和有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全省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企业户数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

到2025年,全省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均达到90%左右,初步建成千亿级开发区5个、五百亿级开发区10个、百亿级开发区40个。

三、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功能定位(一)坚持规划引领。

开发区要坚持以发展工业为主,突出生产功能,科学合理做好产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

在规划编制时,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用地外,原则上开发区工业用地应占建设用地70%左右,已经建成区或情况特殊的开发区,可在坚持以发展工业为主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完善规划。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贵阳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

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其中,金阳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新天高新技术工业园规划面积1.31平方公里,起步规划建设的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先期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远期拓展到92平方公里。

贵阳国家高新区按照“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方针,引进了中航集团、中电集团、中国南车集团、中国兵装集团、法国赛峰集团、贵州科学院在园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聚集了振华科技、航宇科技、皓天光电、力源液压、时代沃顿、泛特尔生物等骨干企业,培育了朗玛信息、汇通华城、成智重工、雅光电子等一批科技型成长企业,初步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贵阳)片式元件产业园”、“国家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现全区共有企业1200余家,其中,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1家,占全省的42%。

贵阳国家高新区聚集了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片式元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先进锻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国际生物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公共实验室、国家质检总局四个国检中心等一批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拥有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58家,其中国家级中心4家、省级中心14家;建成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贵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贵州火炬软件园、贵阳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贵阳国家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园等孵化器。

贵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人才培育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

目前,留学生创业企业17家,博士创办企业20余家,大学生创业企业151家。

当前,贵阳国家高新区紧扣“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遵循“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的发展定位,大力构筑核心动力圈、产业聚集圈、商务服务圈“功能三圈”,在金阳科技产业园着力打造技术研发、创新孵化、信息软件、资本运营、科技商务“五大中心”;在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四大基地”。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劳动保障事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劳动保障事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劳动保障事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城镇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

为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根据区政府有关要求,结合市局有关政策和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劳动保障事业的主要成就(一)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建立。

“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体系,确立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

实现了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2006--2010年12月,全区新增就业岗位18633个;城乡统筹就业28944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6268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9826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7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职业培训取得明显成果。

职业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劳动者技能素质不断提高。

我区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劳动者的培训力度,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扎实推进,近四年来,城乡统筹培训各类失业人员18589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12993人,下岗失业人员4864人,农村劳动力5596人。

(三)积极的就业政策作用进一步发挥。

“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为进一步促进就业,实行了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加大就业经费投入,积极提供就业资金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

2006--2010年,我区累计为471名自主创业人员、自谋职业人员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592.1万元,累计帮助3961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692人,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083.76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1889.42万元,培训补贴228.97万元,税费减免35215人次1884.86万元。

贵阳国家高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20-

贵阳国家高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20-

贵阳国家高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20-2035)项目采购需求公示内容项目编号:GZMC-ZC20186045项目名称:贵阳国家高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20-2035)项目采购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局代理机构:贵州明诚招标有限公司第一部分采购清单及技术参数要求一、项目背景1、贵阳空间战略发展规划2035相关规划加快编制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将于2020年到期,亟需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工作。

贵阳市将先通过编制《贵阳空间战略发展规划2035》,为下一步全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市里已开展一系列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

贵阳国家高新区需主动出击,提前谋划,通过编制战略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争取在新时代背景下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承担更大的职能。

同时为高新区工管委提供决策咨询,为近期施政提供抓手。

2、贵阳高新区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实现逐步扩容与成长,发展成效显著贵阳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省首个国家级高新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步从设立之初的新天园扩张为“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括新天园(1.31平方公里)、金阳园(2.34平方公里)、沙文园(27.37平方公里)。

近几年,贵阳国家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上升显著,从2013年的56位上升为41位,是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国家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全省“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之一。

3、高新区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

在国家转型发展的新常态下,贵阳市未来的发展必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提高创新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突破。

因此高新区提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未来实施创新驱动的关键。

黎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局等公共场所管理人责任纠纷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

黎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局等公共场所管理人责任纠纷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

黎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局等公共场所管理人责任纠纷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侵权责任纠纷侵权责任纠纷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纠纷公共场所管理人责任纠纷【审理法院】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12.29【案件字号】(2021)黔01民终8420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何艳【审理法官】何艳【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黎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局;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小河区分公司【当事人】黎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局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小河区分公司【当事人-个人】黎明【当事人-公司】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局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小河区分公司【代理律师/律所】王志贵州奔达律师事务所;刘丽琴贵州奔达律师事务所;王茂林贵州慧原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王志贵州奔达律师事务所刘丽琴贵州奔达律师事务所王茂林贵州慧原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王志刘丽琴王茂林【代理律所】贵州奔达律师事务所贵州慧原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黎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局【被告】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小河区分公司【本院观点】案涉井盖位于道路主干道上,同时案涉井盖上刻有‘市政污’字样该井盖标识已说明市政单位系井盖管理人。

【权责关键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代理过错管辖鉴定意见新证据关联性合法性质证诉讼请求维持原判执行【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二审查明的事实与一审查明的事实一致,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案涉井盖位于道路主干道上,同时案涉井盖上刻有‘市政污’字样该井盖标识已说明市政单位系井盖管理人。

根据《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关于经开区建管局的主要工作职责其中一项为‘依法负责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因此经开区建管局负有对设置在道路上的案涉井盖安全隐患管理职责。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主导产业生态工业发展规划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主导产业生态工业发展规划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主导产业生态工业发展规划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主导产业生态工业发展规划(一)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至2009年开发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家,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00.5亿元,同比增长23.9%。

形成了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医药及特色食品为代表的产业体系。

其中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形成了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

装备制造业是开发区最具优势的主导产业,已基本形成了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及配套、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铸锻造工模具及热表处理等五大类别。

2009年,开发区已拥有装备制造业企业240余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48家,企业总资产58.87亿元,2009年工业总产值近80亿元,占开发区工业比重接近80%。

目前开发区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产业空间布局受限、重大产业项目不多开发区的地理空间现状决定了其工业用地不足,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缺乏扩张性与持续性。

空间问题也制约了现有企业的技改升级与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

2)产业档次不高、工业增长动力不足开发区装备制造业还处于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工业发展重心更多是强调在规模和总量方面,而对提升产业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视略显欠缺,工业经济增长后续乏力,虽然建立并发展了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技术密集型主导产业,但缺乏龙头企业、完整的配套网络尚未形成,限制了开发区的工业发展动力。

3)产业网络尚未形成、缺少核心竞争力产业链开发区现有企业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没有真正形成企业间分工合作的产业网络。

导致产业发展重点过多,整合目标过于分散,区域整体优势难以形成。

4)产业发展对相关产业关联带动效应有限区内产业集群度低,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制约了产业链的横向延伸,阻碍了产业纵向分工的细化、深化和专业化。

第三方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服务机构未能实质有效地参与到集群关联结构之中,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贵阳市“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贵阳市“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贵阳市“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布部门】贵阳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06.09【实施日期】2006.06.09【时效性】部分失效【效力级别】XP10【部分失效依据】本篇法规中的“第三十一条内容:激励创新品牌。

对企业实施创国家名牌计划,针对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产品实物质量方面的技术改造项目,由市技改、中小企业发展等资金给予扶持。

市政府对新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对获得国家名牌产品和全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贵州名牌产品和贵州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获得市名牌产品的企业,适当奖励。

奖励资金在市政府名牌产品奖励资金中支付”已被《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停止执行<实施《贵阳市“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年)》若干配套政策>中个别条款的通知》(发布日期:2009年3月13日实施日期:2009年3月13日)停止执行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贵阳市“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实施贵阳市“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六月九日实施《贵阳市“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为实施《贵阳市“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年)》(市发[2006]号)(以下简称“十一五”科技规划),营造激励科技创新的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步伐。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和贵州省《关于实施〈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精神,特制定如下配套政策。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服务业发展规划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服务业发展规划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服务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小河区生产者服务业发展规划 一、小河区生产者服务业总体概况 “十一五”期间,小河区生产者服务业规模有所扩大,结构有所优化,企业数量有所增加,总量规模有所提高,地域的集聚化程度有所加强,资本密集型特征有所显现,成为带动小河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的重要引擎之一。

但与国内同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比,小河区生产者服务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总量规模有待扩大,结构层次有待提升,发展速度有待加快。

二、小河区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1.小河区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1)房地产业是小河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截至2010年底,全区已有房地产开发企业32家,物业管理企业30家。

2005-2010年间,小河区房地产投资逐年增长,每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均在30%以上,成为拉动小河区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为本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2)商品房价格高位运行,居民购房压力大 现阶段小河区居民的收入水平难以支撑上涨的房价,购房压力很大。

2005-2010年期间,每年房价平均增长率保持20%左右。

“十一五”期间,小河区居民收入房价平均为4.3,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平均为9%,商品房价格增长率在20%左右。

(3)房地产开发企业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 小河区已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竞争力不强,未有一家上市,其中:二级资质5家,三级资质6家,四级资质5家,暂定资质16家。

此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政府、银行依赖性大,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自身抗风险能力弱。

(4)房地产开发项目分散,配套设施不完善 “十一五”期间,小河区房地产开发项目众多,但过于分散,具体布局如图1-1。

同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楼盘配套设施缺乏,入住人群少,房地产项目没有很好地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

(5)楼宇经济与总部经济等新型房地产发展模式发展缓慢 小河区现有商业用楼盘普遍档次不高、功能不完善,在租金、物业管理、停车位等多方面都存在不足。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科学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科学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科学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小孟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等,都为我区跨越式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为扎实抓好“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工作,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根据《贵阳市小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科技与高新技术发展情况(一)主要成绩1.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以科技计划为引导,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十一五”期间,攻克了制约优势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和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承担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特种工程机械、新一代数字平板电视、多功能组合化高可靠新型电连接器等产品上实现创新突破,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华阳电器公司与贵州大学合作开发的“CAN总线技术电动车窗控制系统”项目,形成了12项专利和6套技术标准;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合作开发“高速轮式全液压挖掘机底盘优化设计”等项目,加速了产品更新换代步伐;贵州红林通诚机械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合作的“轿车助力转向泵成型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产品合格率从90%提高到98%,成本降低10%。

“十一五”期间共实施产学研项目70余项,其中与贵州大学合作的项目就达40余项。

全区累计申请专利达920件,获得专利授权483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分别增长47.87%和47.10%。

到2010年,我区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1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

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全文)

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全文)

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展条例(全文)导语: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

它是以高新技术为根底,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效劳的企业集合。

下面是提供的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展条例,欢送阅读。

第一条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标准从事高新技术产业活动的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高新技术产业,是指列入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指南,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高风险、高经济效益等特征,能够推进新兴产业开展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产生重要作用的产业。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衔接,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开展的环境,协调、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开展的重大问题,促进本行政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开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经济贸易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相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工作。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公布优先开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工程的实施。

第八条鼓励单位和个人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取得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将高新技术成果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实施转化或者产业化,并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获得相应专项资金的支持。

第九条支持单位和个人以多种方式转化高新技术成果。

以高新技术成果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或者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出资参与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其所占企业股份的比例,由投资各方依法约定,但最高不得超过70%。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促进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支持办法(试行)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促进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支持办法(试行)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促进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支持办法(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促进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支持办法(试行)(2013年)为加快贵阳国家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区域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及现代服务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适用范围:经高新区管委会认定,在高新区新注册的高技术服务业、科技商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公共服务业等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

第二条优惠政策:(一)企业纳税奖励:对符合本办法第一条规定的企业,自本办法颁布之日起,在高新区登记注册并纳税,按企业所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营业税地方所得部分的一定比例分年度予以资金奖励,奖励年限及比例为:第1-2年60%,第3-4年50%,第5-6年40%,第7-8年30%,第9-10年20%。

(二)个人所得税奖励:自本办法颁布之日起,对在符合本办法第一条规定的高新区企业就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自就业之日起十年内,在区内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按前三年全额奖励,后七年50%比例奖励。

(三)企业开办资金补助:自本办法颁布之日起,对符合第一条规定并在高新区新设立全国总部、地区总部且注册资金在1亿元及以上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按照企业注册资金1%的比例给予开办补助,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助分三年按40%、30%、30%的比例发放。

对企业分期出资达到上述规定注册资金规模的,按照分期到位资金逐步给予补助,累计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三区书记”杨明晋折戟

“三区书记”杨明晋折戟

“三区书记”杨明晋折戟│文卢思敏出生于1961年的杨明晋是贵阳本地人,他的三十多载宦海沉浮,也从没离开贵阳。

在贵阳官场,一条关于杨明晋的说法流传甚广——别人当上市领导欢天喜地,只有杨明晋,两次当选市领导居然都垂头丧气,甚至闹过情绪。

第一次是2012年,已有7年县级市市委书记经历的他,志在跻身贵阳市委常委,最后却当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第二次是5年后的2017年,杨明晋还有主政高新区的亮眼政绩,然而他最终的职务是市政协副主席。

一名熟悉贵阳官场的人士介绍,在杨明晋仕途的末期,许多人都能感受到他的负面情绪,甚至可说牢骚太盛。

一次聚会时,面对数名曾经的部下,杨明晋苦笑道:“不能怨你们走得顺,只能怪我自己老不长进。

”一名领导干部,哪怕有才干、有政绩,但不能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总认为组织亏待了自己,被负面情绪包裹,终究要出事。

毁誉参半的市委书记杨明晋是贵阳息烽人,19岁时进入贵州省财政学校学习,两年后回到息烽,进入财政局工作。

从21岁到39岁,杨明晋在老家官场不断晋升,历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乡镇党委书记、县长助理、副县长。

一名知情人士介绍,杨明晋是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干部,办法多,胆子也大。

2000年,杨明晋离开息烽,调任贵阳小河区常务副区长,2003年,他再进一步,担任清镇市(县级市)市长。

在清镇,杨明晋工作了整整10年,前3年是市长,后7年是市委书记。

一名当地人士说,那时贵阳人都知道清镇有个书记,抓经济是把好手,尤其在工业园区建设上有政绩,同时脾气也不小,连市长也要挨他的骂。

当时,清镇的工业发展较为滞后,杨明晋上任后,提出要建设全国最大的生态铝城,并大力进行招商引资。

这让清镇的铝及铝加工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杨明晋为了招商,还混进过午餐会。

2006年时,广东企业家组团来到贵阳,这次招商活动由贵州省政府组织,只邀请了贵阳市的领导,所有区县领导没有受邀。

杨明晋穿上西服,带着招商局长,混进了午餐会,发了一百多张名片。

贵州省贵阳市高新区科技计划的技术方案

贵州省贵阳市高新区科技计划的技术方案

贵州省贵阳市高新区科技计划的技术方案一、支持方向(一)围绕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两主一特”产业,支持科技项目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支持企业承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三)支持企业围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需要,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企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四)支持企业围绕区域创新发展需要,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等科技服务平台;(五)支持绿色环保、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及科技创新服务类项目。

二、申报要求(一)申报主体1.申报单位依法成立,工商、税务关系均注册登记在贵阳高新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且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自申报之日起计算,申报前近三年内征信及科研诚信无不良记录;2.项目应符合贵阳高新区科技、产业政策导向,具有较好的技术创新性和经济社会效益,无知识产权纠纷;3.申报单位应具有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具有完成项目所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有比较健全的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等制度;4.项目负责人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具有完成项目所需要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项目小组成员结构合理;5.申报单位根据实施情况自筹启动建设,并首先落实资金来源;6.申报单位无执行到期未验收项目;7.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不超过24个月。

(二)申报方式登录贵阳高新区科技项目管理系统(http://117.187.130.95:8081/)完成申报注册和网上申报。

(三)支持方式1.各单位结合自身发展需求认真凝练项目,本次申报项目不限数量,鼓励应报尽报;2.科技创新局将对申报的项目组织评审,对通过评审的项目进行立项,并进行跟踪关注,掌握项目建设情况;3.项目采取后补助形式,根据项目实施期满后的实施效果、绩效等评估结果,择优进行支持;4.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项目第一承担单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者承担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项目的企业;5.重大关键技术采取“揭榜挂帅”模式,纳入一事一议予以扶持。

前进中的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

前进中的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

前进中的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

【期刊名称】《贵阳文史》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贵阳市中心区南隅,距市中心5公里,始建于1993年3月,总人口14.9万,总面积63.13平方公里,首期规划建设面积9.55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6.55平方公里,东南部是工业区,北部是生活区,西部是生态农业观光区。

200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区域建立贵阳市第六个市辖行政区——贵阳市小河区。

同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

【总页数】5页(P65-69)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73
【相关文献】
1.贵阳市小河区新农村建设成效、问题及对策分析 [J], 赵基英
2.映日荷花别样红——贵阳市小河区地税局多措并举创新图强纪实 [J], 叶蓁
3.提高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思考-——以贵阳市小河区为例 [J], 黄杰
4.2012年贵阳市小河区新招幼儿教师妇科白带体检结果调查 [J], 张敏
5.软质岩石fa的确定方法——以贵阳小河区某廉租住房工程为例 [J], 夏江黔;郑玉元;张高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阳各区发展定位情况

贵阳各区发展定位情况

九大区域购房优势综合分析随着《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出台,突然间感觉大了起来。

在中心城区扩容上和组团的整合上,老城区之外,增加三马片区、新区为核心形成的城市主城区。

“一城三带多组团。

山水林城相融合〞的出台和实践,城还是那些城,自然景观还是那些景观,但是经过观念的更新之外,大正式升级,主城区扩容2倍多,之前的郊区作为组团,巧妙的融入了整个大的经济圈中,在不知不觉中,大了起来。

大了以后的,在结构上也和以前不太一样了,9大片区中居住的人们对本区的概念模糊起来了,下面我们将到未来的9大片区去转转。

看看居住在未来的各大片区的特点是什么!依照《市城区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骨干路网示意图》规划,将市划分为九大片区:中心区、白云片区、新区、三桥马王庙片区、新天片区、龙洞堡片区、小河区、花溪区、二戈寨片区。

可以概括为两核、三新、二戈寨片区。

A 两核:中心区、小河片区组成一核心区域,白云片区、新区、三桥马王庙片区组成另一核心区域。

B 三新:花溪片区、龙洞堡片区、新天片区。

C 二戈寨片区1.中心区2.小河区3.新区4.白云区5.三桥马王庙片区6.花溪片区7.新添片区8.龙洞堡片区9.二锅寨片区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市未来的城市开展重心将要遵循分区开发、错位开展的原那么。

把握努力推进老城区稀化、美化,提升形象的同时,大力开展现代效劳业,带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新区按照“行政办公、居住、文化和高新技术为主〞的规划加快开发建立,在政府的支持和带动下,将与小河、花溪、乌当错位开展,共同带动城市近郊的建立和开展。

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促进老城区与新区的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和清镇连片开展。

龙洞堡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建立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进,形成贵龙经济带……市委、政府在升级过程中根据区域因地制宜,做了科学分工,以防止重复开展造成浪费。

比方,依托乌当良好的生态规划的食品经济、旅游经济,小河孟关机器准备制造业经济,会展经济等等,相对具有各自的优势又成为一个整体。

贵阳高新区群策群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贵阳高新区群策群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贵阳高新区群策群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近日,由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科技部火炬中心和贵州省科技厅主办,贵阳市科技局和贵阳高新区承办的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交流对接会在贵阳举办。

此次会议是贵州省科学技术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落实科技部与贵州省政府2011年部省工作会商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

快马加鞭落实“十二五”规划“今年是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国家高新区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示范区,集聚效应明显,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十二五’时期更是高新区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胡世辉在会上介绍说,科技部即将颁布的国家高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将从7个方面对国家高新区下一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第一,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产学研合作转为技术、人才、资本等多要素的合作。

第二,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设产业技术开发研究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投资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出资,共同致力于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设。

第三,大力发展服务业,重点发展为生产服务的商务、物流等高端服务产业,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关键原材料和核心部件的制造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建设数字园区,搭建国家高新区区域服务和产业发展的数字化载体。

第四,进一步完善孵化加速体系建设。

提高孵化器运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形成有利于企业快速扩展的载体,创新并优化管理机制,着力培育大企业,开展上市、融资、兼并、重组、跨国发展,形成若干商业模式领先、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世界性企业。

第五,引进培育一批由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领衔的高科技创业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完善人力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国家高新区海外创业人才引进政策。

第六,加强投融资改革创新,拓宽融资渠道,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相关科技金融政策实施载体,形成以优势资源吸引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参与的新局面。

第七,分类推进国家高新区的建设,推进在科技金融、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突破,进一步加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开展园区建设的检查和考核。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三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规划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三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规划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三五”高新技术及产
业化发展规划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4.27
•【字号】黔府函〔2017〕94号
•【施行日期】2017.04.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三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
展规划的批复
黔府函〔2017〕94号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你们《关于报送〈贵州省“十三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规划(送审稿)〉的请示》(黔科呈〔2017〕11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贵州省“十三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规划》。

二、规划实施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围绕壮大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狠抓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狠抓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狠抓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创新投入增加。

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重,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将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成为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先导力量,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三、省科技厅要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协调
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困难问题,定期对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完成各项发展目标。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7日。

贵州省情期末考试题

贵州省情期末考试题

贵州省情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0、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1、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1、(欠开发)和(欠发达)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期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发育地貌出露面积达10.91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1.9 )%,碳酸岩总厚度占沉积岩层总厚度的70%。

3、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1000 )米左右。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可分为三级阶梯,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800 )米以下。

4、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

北部有(大娄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

东北部有(武陵山),是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部有(乌蒙山),是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最高峰是(赫章韭菜坪),被称为“天上石林”。

中部有(苗岭),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5、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的(威宁),平均海拔(2166 )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的(玉屏),平均海拔(541)米;最高处是(赫章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处是(东南部黎平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8)米。

6、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年平均气温(15 )℃左右。

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铜仁),最高达(42.5 )℃;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威宁),最低达(-15.3 )℃。

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区分别是苗岭南坡的(晴隆)、(丹寨)和武陵山的(东南坡),雨量最少的是(赫章)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科学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小孟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等,都为我区跨越式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为扎实抓好“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工作,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根据《贵阳市小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科技与高新技术发展情况(一)主要成绩1.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以科技计划为引导,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十一五”期间,攻克了制约优势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和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承担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特种工程机械、新一代数字平板电视、多功能组合化高可靠新型电连接器等产品上实现创新突破,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华阳电器公司与贵州大学合作开发的“CAN总线技术电动车窗控制系统”项目,形成了12项专利和6套技术标准;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合作开发“高速轮式全液压挖掘机底盘优化设计”等项目,加速了产品更新换代步伐;贵州红林通诚机械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合作的“轿车助力转向泵成型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产品合格率从90%提高到98%,成本降低10%。

“十一五”期间共实施产学研项目70余项,其中与贵州大学合作的项目就达40余项。

全区累计申请专利达920件,获得专利授权483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分别增长47.87%和47.10%。

到2010年,我区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1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

有9个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31个项目获得贵阳市科学技术奖励。

其中,获得贵阳市最高科技创新奖2个,贵阳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个。

2.科技进步贡献和引领作用突出根据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评定的新要求,2008年以来,我区有14家企业参见重新评定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2009年,我区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是2006年的近2倍,年均增长25.14%。

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从2006年的2.9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53亿元,年均增长23.02%;生物与医药制造业从2006年的1728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2.85亿元,年均增长151.95%。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装备制造业领域突破了一批制约经济增长的技术瓶颈,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2657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3.13亿元,年均增长127.5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1.3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70亿元,年均增长25.68%。

科技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集中集聚,使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在20%以上;2010年全去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7.51%。

3.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快速推进2009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筑党办发[2009]17号),明确在“小河—孟关”建设贵阳市具有产业特色的科技创新孵化器,为装备制造工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为推进军工技术应用于民品领域和民用高新技术应用于军工领域,开发区管委会与贵阳市科技局、中国贵航集团、中国江南航天集团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贵阳小河国家军民结合(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打造具有区域优势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得到国家科学技术部的批复认定。

该基地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机电一体化装备、精密机械基础件、家用电器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为攻克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依托中国贵航集团、中国江南航天集团所属企业技术力量,整合清华大学、贵州省科学院、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省内外13家单位的科技资源,创建“贵阳军民结合(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贵阳市小河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来,致力于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在技术咨询、教育培训、信用担保、风险投资、企业孵化、信息化建设、政府决策咨询等方面,充分利用外部科技中介资源,变“为我所有”为“为我所用”,在共同服务我区科技产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10年,贵阳市小河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目前,我区已建成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2个,国家和省市级检测(检验)测试中心5个。

科技中介服务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4.科技促进社会进步和环境协调发展科技工作围绕实施“六有”民生行动,加快农村、城镇科技事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以农村信息化超市建设为突破口,建成了一批村级“农村信息化超市”,助推农民的信息脱贫和信息致富。

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行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引领社会和谐发展。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科技为动力,项目建设为载体,生态友好为前提,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减灾防灾方面,科技始终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2008年的低温凝冻灾害,科技部门在第一时间组织发放《减灾防灾手册》,引导全区民众科学抗灾、防灾。

由于科技预防和减灾措施的及时到位,使工农业生产免遭重大经济损失。

“十一五”期间,我区还建成了“经贸(科技)信息平台”、“安监信息平台”、“工业统计企业网上直报系统”、“数字化档案局域网络系统”等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使安全监督、信息监管、统计服务等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5.科技投入和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区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从2006年的800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2545万元,年均增长33.55%。

累计投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8298万元。

2010年科学技术支出为2638万元,占区财政一般性支出(64337万元)的4.1%。

组织企业申报上级科技计划项目,累计获得各类科技计划立项348个,获得科技计划资金也有较大增长。

在历次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中,我区都获得了“全省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还在全省科技进步考核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成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的先进市(县、区)。

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我区2009年3月进入全国首批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全国共有124个),成为我省首批实施县域经济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连续五年被贵阳市科技局评为科技工作优秀单位。

科技法规建设稳步推进。

先后制定《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暂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应用技术研发资金项目验收管理办法(暂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试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办法(试行)》等政府规章,并颁布执行。

组织研究了“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雷雨‟、…天网‟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方案”、“公共创新平台运行资金管理办法”、“重点科技中介机构认定管理办法”、“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运行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为进一步加强科技法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全民学科学用科学活动蓬勃开展我区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科学普及,营造全民创新的浓厚氛围。

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五年累计印发科普宣传资料3000余册(份),年平均印发资料600份以上。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适用技术”为主题,举办农业科普讲座150余次,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

开展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健康”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全区21所中小学积极响应,年参与人数达万人,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积极配合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振兴老区、服务三农、科技列车贵州行”活动,开展了科技服务企业创新活动。

在贵阳华烽有色铸造有限公司、贵州光华橡塑有限公司、贵阳广航铸造有限公司、贵阳维隆塑胶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建立科协组织,深化了科技活动的内涵。

(二)存在的不足回顾“十一五”科技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在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的同时,又存在着不足。

一是自主创新整体能力还较弱。

全区专利的绝大部分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申请和所有,占绝对数量的中小企业专利申请少,获得授权也较少;技术开发模仿跟踪多,创新突破少,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中小型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

二是产业链和集群发展滞后。

高新技术产业还没有形成以骨干龙头企业为核心,众多配套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很多企业存在两头在外的情况,横向、纵向难以联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过高,从而影响了主导产品和企业规模的扩张,影响有更高附加值、更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深度开发。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业绩不突出。

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地位还不突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数量少,有重大影响和带动力的成果转化项目更少;科技成果产出及转化型式单一,停留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内的产出与内部转化,中小型企业参与比较少。

四是产学研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有待发展。

简单科研成果分享模式多,以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创业就业相统一的模式还有待探索;以项目为纽带,人才为核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的利益共同体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优势产业需求与国内优势学科的结合还有待推进。

五是融资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担保体系还不健全,科技风险投入保障机制建设滞后;科技与金融结合还待进一步探索,发明专利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模式的应用没有起步。

二、“十二五”机遇与挑战(一)机遇1.科技创新驱动仍然是发展的主导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明确提出: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激励政策,实施知识产权质押等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采用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

科技创新驱动,是我区加快发展的主导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