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节点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节点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研究

摘要:新农村节点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各个乡村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政治基础千差万别,已拥有和需要的节点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样的节点放在不同区域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本文对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节点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建设节点形成原因特点

Abstract: the new rural node formation reason and its the characteristic is very complex, because each country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and political basis of differ in thousands of ways, has been owned and demand node also each are not identical, even for the same node in different regions also will produce different results, this article on the new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node formation reas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Key words: new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node, cause of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新农村节点的形成原因

1.1长期对城市节点的“渴望”

城市中常见的节点有广场、酒店、剧院、城市雕塑、景观小品;还有城市公园、小游园等,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可以归纳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或城市绿地,它们的存在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们中的节点除了承担自身的某些功能外,不少的城市节点就是城市的名片,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悉尼的歌剧院等等。有了它们的存在城市才有了活力,有了特色。最关键的,它们中的如汽车站、火车站、百货商店等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是城市的“造血厂”。然而在中国的大部分乡村,缺乏交通基础设施,购物等场所,使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低下,缺乏公园、剧院等集会场所,使得乡村居民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精神生活更是几乎没有。

1.2政治因素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的重中之重”、“全部经济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己经上升到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层次上了。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曾指出“规划的政治学”这一概念,也就是说政治学对城镇物质形态曾经有过决定性的影响”。同样,规划前辈们提出的种种城市规划与建设模式都与一定的政治抱负有关,历史上许多城市规划与设计师都是当时统治阶级在城市建设领域的发言人。中国的城市建设与政治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改革开放的最好见证—深圳就是最好的例子。城市与政治的关系不用多说,那么对于乡村来说,政府与政策的支持往往对于乡村的发展是起决定性的作用。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南街村,村中不少的景观节点都时刻响应着“为建设共产主小社区而努力奋斗。”

1.3经济因素

目前,在我国部分发达的农村地区,也就是“发展起来的农村”,有着农民收入水平高,生活水平高的共同特点,景观上表现为“村里的别墅+田园里的工厂”或者“缩小了的城镇”。这些发展起来了的农村,都有一个共同的支撑点一工厂。那就是在原本是农田的土地上通过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农民表面上失去了耕地,但利用土地补偿金办工厂,盖住宅,使农田变成了工厂或住宅。当地政府也因为出租土地,而有能力兴建公共基础设施,从而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和村民生活水平的循环发展,在这些发达的农村,工业取代农业成为支撑乡村发展的增长极,为其发展提供了源动力。在珠三角地区,这一类的村子就随处可见,如广东省深圳市沙井镇后亭村,工业用地站到了全村的建设用地的43%。

1.4文化因素

乡村节点往往是当地乡村文化和历史习俗的外在体现,是凝固的文化形态,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乡村节点与之相呼应,可见文化对乡村节点的影响程度之深。最典型的就是当农民有剩余生产物资,并且有地域性的首领与仪式时,对于生、老、疾病以及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延续等有共性的忧患。

我国在此方面具有独特见解,就是风水学说。随着历史的发展,其中亲和与亲近之感情越来越占主导地位。风水学说的哲学根源是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对天地人关系的总体认识。“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的突出特点之一,这种自然美学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农村与城市发展建设。其内涵就是要“顺之以天理”,追求与天同源、同构,从而达成和谐统一的整体的目的,所以乡村节点的规划与建设也顺应此思想,讲究因地制宜,和谐统一。乡村比城市更容易接触到自然山水,其规划和建设应该自始至终将山水等自然要素在融入乡村的规划建设中,始终成为其谋取合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新农村节点建设应该追求人与自然成为一个整体,尽量与自然亲近。

2.新农村节点的特点

2.1功能性

建设新农村的节点首要目的就是用于解决农村,农民,农业的实际问题,也就是其实用功能,如1965年到1966年,河北省修建的红旗渠,就是为了解决河北林县农民缺水的实际问题,是当时有力的供水送水设施。如今,红旗渠的不少地方已成为景观节点,有着不小的历史纪念价值。所以农村中建设的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功能性的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农村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

2.2空间性

是指物体所处的空间关系和视觉条件,如方位感的方向、空间结构的暗示等。最常见的就是占据突出空间,比如街道转角处的地块,可见率高,容易吸引各个方向的来往人群的注意,处于这种地块上的建筑物很容易成为节点。同样的一栋建筑物放在不同的地方是有不同的效果的,假如放在合适的突出的空间,普通节点也可能升级为重要节点。

2.3形象性

是指建构筑物体的外形,使观者产生高效而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印象。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当某一物体具有景观异质性时,即当它的体量、色彩、肌理、造型与周围环境形成图底关系的强烈对比,或者在尺度、密度和趣味性方面强大于其他建筑物时,就会产生物质形象的视觉冲击,对观察者造成审美心理上的震撼,从而给观察者在心理上留图片来下印迹。一般说来,这一建筑物或构筑物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特征越明显,就越有可能突出成为行人的知觉对象。如华西村的金塔壳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就是因为其不同于周边建筑的形象,使得它尤为突出,成为访客和游客观赏最多的地方。

2.4识别性

是指物体的外形特征或特点,如形象的载体类别因素(建筑物、构筑物、自然地貌等)、高度、形式、色彩等[3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是元朝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描绘的,在他心中已定格的故乡场景,虽然有些让人惆怅、感伤,但诗中所反映的古藤老树,小桥流水,就是故乡长期映在作者心中的.“节点”,是作者识别故乡的钥匙。农村中往往没有城市那么复杂的元素,所以这些不多的乡村节点印象图,更容易让村民记住和感知,使人们可以根据心中的节点勾画认知地图。相反,如果没有了这些意向中的节点,那么人们就更容易迷失在毫无特征的环境中。

2.5内涵性

节点的内涵性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文化涵义,是指观者体验后形成的心理感应、心理图像、心理意象直至能赋予文化意义,如唐伯虎桃花诗里的桃花山与桃花庵,这些本来很普通的景观因为在诗中的刻画被人们津津乐道,而成为人们所议论的一个节点。第二个是历史涵义,是指拥有一定年限的旧建筑物或构筑物所包含的历史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