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三、爱莲说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文言文复习练习精编:爱莲说(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中考文言文复习练习精编:爱莲说(含答案)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素养提升把握物象特征,类比作者思想。

文中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原意为:枝蔓,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原意为:枝节,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清:①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②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③回清.倒影(《三峡》) ______________3.重点实词(1)可爱.者甚蕃..爱:____________甚:____________蕃:____________(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__(3)自.李唐来自:__________(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____(5)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__涟:____________妖:____________(6)中通.外直通:____________(7)香远益..清远:____________益:__________(8)亭亭净植.植:__________(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____________亵:____________玩:____________(10)予谓.菊谓:____________(11)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闻:____________(12)同予.者何人予:__________(13)宜.乎众.矣宜:____________众:____________4.文言虚词(1)者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②花之君子者也____________③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2)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4)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中考语文 古诗文阅读 爱莲说

中考语文 古诗文阅读 爱莲说

7.重点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我则只喜爱莲从污泥里里生生长长出出来来,,却却不不沾沾染染((污污秽秽)),,经经过过清清水水洗洗涤涤但但不不 显得妖艳。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课下注释)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直,,不不横横生生藤藤蔓蔓,,不不旁旁生生枝枝茎茎,,香香气气远远闻闻更更 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
蕃:多多 独: 只只 染:沾沾染(染污(秽污秽)) 濯:洗洗 涟:水水波波
妖:艳艳丽丽
(5)亭.亭.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 (8)宜.乎众矣
亭亭:耸立耸的立的样样子 亵:亲亲近而近子而不不庄庄重 鲜:少重少
宜:应应当当
5.其他实词(非课下注释)
(1)香远益.2020 清 益:更更加加
①感①②慨感即知音慨 使少知 同(对音 道世少 不人(多缺对少,世君也子人要之缺德坚少的守遗君志憾子)趣;之②,德即洁使的身同遗道自憾不爱多)(;,永也要坚 守志葆趣清,洁白身的自操爱(守永和葆清正白直的的操守品和格正)直做的人品格应)做该人做应像该做莲像花莲花那
样高那洁样正直高的洁人正,要直洁的身人自好,,要不洁与世身俗自同好流合,污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
(2)予谓.菊
谓:认认为为
6.重点虚词 (1)之水予菊陆独之.草爱爱木莲之之..花2018出淤泥而宾不语染宾志前助语助立置助助的前词词性词,词置,,取,的的取消的标标句志消子句独子独立性
(2)者可花同爱之予隐者者..逸甚何蕃者人.也代代人语词气语判词代气断代花词,,词词代代词,指,,指,人表表指指判代代断花 (3)出淤泥而.不染 连连词词,,表表转转折折

中考文言文复习《爱莲说》

中考文言文复习《爱莲说》

中考文言文复习《爱莲说》中考文言文复习《爱莲说》篇1【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爱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兔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

对于莲花的爱好,象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主要内容】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主题思想】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赋予莲美好的形象,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文章结构】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描绘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揭示莲花的象征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本文章法极为严密。

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是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接下来,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作者心意,这是入题。

循此继进,自然说到莲的种种可贵之处。

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总括莲的品格。

莲既有此品格,菊和牡丹又如何呢?由此又引申出一层新意:“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者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

到篇末,作者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2020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三、爱莲说

2020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三、爱莲说

三、爱莲说❶周敦颐【2014年考查单篇阅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❷。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甚:副词,很。

] 晋陶渊明 ❸独 ❹爱菊。

东晋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自李唐 ❺来,世人 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❻自从唐朝以来,世人( 都 )很喜爱牡丹。

我只喜爱莲花,( 因为它 )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中而不染 ❼,濯清涟而不妖 ❽,中通外直 ❾,不蔓生长出来却不沾染( 污秽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莲的柄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 枝 ❿,香远益清 ⓫,亭亭净植 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⓭焉 ⓮。

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在水中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予: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益:更加。

]予谓菊,花之隐逸 ⓯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

[谓:认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 ⓰!菊之爱,陶 后 鲜 ⓱有闻。

莲之爱,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同予者何人⓲?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⓳。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矣:语气词,表肯定的语气。

]赏析评点第1段:以陶渊明爱菊花和世人爱牡丹为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高洁、质朴、正直、芳香和清高的特质。

将莲花人格化,赋予莲花美好高贵的品格。

第2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象征意义,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唾弃。

以菊、牡丹衬托莲,形成对照,突出主旨。

❶选自《周敦颐集》卷三。

周敦颐( 1017—1073 ),字茂叔,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 )人,北宋哲学家。

著有〔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3.《爱莲说》(共31张PPT)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3.《爱莲说》(共31张PPT)

问题探究
知识帮 第3篇 爱莲说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014年考】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问题探究知识帮 第3篇 源自莲说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采分点:亵玩)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答案】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采分点:谓、隐逸)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014年考】 【答案】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采分点:鲜、闻 )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案】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采分点:同)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采分点:宜)
知识帮 第3篇 爱莲说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中通外直
3.予谓菊 4.花之君子者也 5.陶后鲜有闻 6.同予者何人
之: 通: 直: 谓: 君子: 闻: 同: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知识帮 第3篇 爱莲说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结构导航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字词释义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014年考】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问题探究
知识帮 第3篇 爱莲说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答案】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采分点:可爱、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答案】 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 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采分点:独、染、濯、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014年考】 【答案】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采分 点:通、直、蔓、枝)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答案】 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采分点:益、 亭亭、植)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必背古诗文汇总(部编版七八九年级共六册)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必背古诗文汇总(部编版七八九年级共六册)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必背)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必背)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必背)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必背)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论语·十二则》(全文必背)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七年级下册《木兰辞》(全文必背!)北朝民歌(节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陋室铭》(全文必背)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全文必背)宋·周敦颐(节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登幽州台歌》(必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必背)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一)课文字词详解①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

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水陆①草木之花,②可爱③者甚④蕃(fán)。

晋陶渊明⑤独爱菊。

⑥自李唐来,①草木:草本。

②可爱:值得喜欢。

③者:……的花。

④蕃:多。

⑤独:只。

⑥自:从。

世人①甚爱牡丹。

②予③独爱莲④之出淤泥而不⑤染,⑥濯(zhuó)⑦清涟而不⑧妖,①甚:特别,十分。

②予:我。

③独:只。

④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染:沾染(污秽)。

⑥濯:洗。

⑦清涟:清波。

⑧妖:过分艳丽。

中①通外②直,不③蔓(màn)不④枝,香⑤远⑥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焉。

①通:贯通,通透。

②直:挺立。

③蔓:生藤蔓。

④枝:生枝茎。

⑤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⑥益:更加。

⑦亭亭:耸立的样子。

⑧植:竖立。

⑨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予①谓菊,花之②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③君子者也。

①谓:认为。

②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

③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①噫!菊之爱,陶后②鲜(xiǎn)有③闻。

莲之爱,④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⑤宜乎⑥众矣。

①噫:叹词,表示感慨。

②鲜:少。

③闻:传闻。

④同:和……一样。

⑤宜:应当。

⑥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初中中考语文专题总结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3篇爱莲说.docx

初中中考语文专题总结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3篇爱莲说.docx

第 3 篇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版本导航:◎统编七下第16 课;◎语文七下第19 课;◎苏教七下第五单元专题“荷”。

原文呈现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 án) 。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 (y ū) 泥而不染,濯 (zhu ó)清涟 (li án)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xi è) 玩焉。

教参译文 ( 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教参段层准)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第①段:对莲高洁的形象染 ( 污秽 )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过分艳铺排描绘。

丽; ( 莲的柄 )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竖立, ( 只) 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第②段:作者对三种花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君子者也。

噫 (y ī) !菊之爱,陶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较和品评,揭示了莲的喻后鲜 (xi ǎn) 有闻。

莲之爱,同予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呢?对于牡丹的爱,人应当很多了。

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写作特点】 (1)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2)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中心,加深立意。

以“牡丹之爱”“菊之爱”衬托“莲之爱” ,以突出“莲之爱”者的境界之高。

(3) 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

(4)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2020年中考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全(核对版)

2020年中考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全(核对版)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一、七年级上册P14 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次北固山下》4、《天净沙"秋思》P29 《世说新语》二则5、《咏雪》6、《陈太丘与友期》P50 7、《论语》十二章P63 课外古诗词诵读8、《峨眉山月歌》9、《江南逢李龟年》10、《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1、《夜上受降城闻笛》P77 12、《诫子书》P105 13、《狼》P140 课外古诗词诵读14、《秋词(其一)》15、《夜雨寄北》1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7、《潼关》1、【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世说新语》二则】5、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7、【《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16《爱莲说》复习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16《爱莲说》复习

作者认为君子应该具有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品格。文末的感叹是 说,像陶潜那样真正的隐士已经很少见,像自己这 样向往君子的人不知有谁,而仰慕富贵的人却多了 起来;作者感叹的字里行间就是希望改变这种状况, 希望更多的人同他那样,做一个向往君子的人。
2. 本文写莲,同时还写到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 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传得越远越显得清幽,端庄洁净地挺立着。 3. 文意理解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 现了莲的什么品质?
表现了莲花的高洁傲岸,冰清玉洁。
(2)试就课文中“出淤泥而不染”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 炎附势之人的鄙弃。
(3)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 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不同,你 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我赞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这句话隐喻了做人要心地纯净,不受外界世 俗的影响;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自控 能力差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坏的现象所诱导,说法 很绝对。生活中,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 品格(操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 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最后我们都能“出 淤泥而不染”。
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 是“花之富贵者也”,此外别无贬词,但从“宜乎” 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弃。
全文理解
【全文中心】本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 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表 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 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文意理解】 1.作者认为君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格?作者 文末的感叹是要表达怎样的意愿?

2022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强化训练:古诗文阅读三、爱莲说(含答案)

2022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强化训练:古诗文阅读三、爱莲说(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三、爱莲说,答复以下问题。

(16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

②荷:也称作莲。

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1.请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晋陶渊明独.爱菊独: 只(2)濯清涟而不妖.妖: 艳丽(3)宜.乎众矣宜: 应当(4)金粟初.开晓更清初: 开始,刚刚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莲的柄)内部贯穿,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3.《爱莲说》中,菊是隐逸(者)的象征;《咏菊》中,菊有耐寒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4.《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情感:《爱莲说》喜爱(或:赞美)莲,《咏菊》不喜爱(或:鄙弃)荷。

(2分)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4分)(答复“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参考译文】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着在瓦上,芭蕉折断,荷叶倾倒。

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金粟一般的花蕊刚刚绽开,早晨更多了一份清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答复以下问题。

(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一、文学常识1.选自《周元公集》。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宋代理学创始人。

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2.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还可以发表议论(重在议论)的文体。

二、原文水陆草木之(1)花,可爱者甚(2)蕃()。

晋陶渊明独(3)爱菊。

自(4)李唐来,世人甚(5)爱牡丹。

予(6)独爱莲之出淤泥(7)而不染(8),濯(9)清涟(10)而不妖(11),中通外直,不蔓(12)不枝(13),香远益(14)清(15),亭亭(16)净(17)植(18),可远观而不可亵(19)玩(20)焉(21)。

予谓(22)菊,花之隐逸(23)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24)!菊之爱,陶后鲜(25)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26)乎众(27)矣(28)!三、注释(1) 之:的。

(2) 甚:很。

(3) 蕃:多。

(4) 独:仅,只。

(5) 自:自从,从。

(6) 甚:更,特别。

(7) 予:我。

(8)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9) 染:沾染。

(10) 濯:洗涤。

(11)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12) 妖:美丽而不庄重。

(13) 蔓:生出枝蔓。

(14) 枝:生出枝节。

(15) 益:更加。

(16) 清:清芬。

(17) 亭亭:挺立的样子。

(18) 净:洁净。

(19) 植:竖立。

(20) 亵:亲近而不庄重。

(21) 亵玩:玩弄。

(22) 焉:相当于“呢”。

(23) 谓:认为。

(24) 隐逸: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25) 噫:相当于“唉”。

(26) 鲜:少。

(27) 宜:当然。

(28) 众:多。

(29) 矣:相当于“了”。

四、译文水中、陆上的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开始,世上的人很喜欢牡丹。

我只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爱莲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

爱莲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

爱莲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爱莲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一起来看看关于古诗词内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可爱者甚蕃:多。

2、益:副词,更。

3 、植:立。

4、鲜:少。

5、亵:亲近而不庄重。

6、宜:应当独:7、只,仅8、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9、不蔓不枝: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二、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

(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爱莲说》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爱莲说》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予者 何 人 ⓲?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⓳。
矣:语气词,表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肯定的语气。
第1段:以陶渊明爱菊花和世人爱牡丹为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 赞美莲花高洁、质朴、正直、芳香和清高的特质。
将莲花人格化,赋予莲花美好高贵的品格。 第2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象征意义,表现作者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唾弃。 以菊、牡丹衬托莲,形成对照,突出主旨。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表现莲的高洁,崇尚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2.文中表现莲高贵品质的句子( 点明中心的主旨句 )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 3.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 4.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பைடு நூலகம்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文中表明“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的句子是“ 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 ”。
( 2 )形容词用作动词
香远.益清
远: 远闻
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 1 )予独爱莲 / 之 / 出淤泥而不染( 划2处 ) ( 2 )可远观 / 而不可亵玩焉( 划1处 ) 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只喜爱莲花,( 因为它 )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 污 秽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014] 译文:( 莲的柄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 3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在水中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 4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014] 译文: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三、爱莲说 周敦颐
【2014年考查单篇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❷。
甚:副
晋陶渊明 ❸独 ❹爱菊。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词,很。 东晋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自李唐 ❺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❻
自从唐朝以来,世人( 都 )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 因为它 )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中 而不染 ❼,濯清涟而不妖 ❽,中通外直 ❾,不蔓
❶选自《周敦颐集》卷三。周敦颐( 1017—1073 ),字茂叔,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 )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❷〔蕃( fán )〕多。 ❸〔陶渊明( 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浔( xún )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附近 )人, 东晋诗人。 ❹〔独〕只。 ❺〔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❻〔淤( yū )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❼〔染〕沾染( 污秽 )。 ❽〔濯( zhuó )清涟( lián )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 妖,艳丽。
生长出来却不沾染( 污秽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莲的柄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 不 枝 ❿,香远益清 ⓫,亭亭净植 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⓭焉 ⓮。
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在水中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予:我。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三、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文章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花的气度和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 定和追求,也折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世态的心理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 情操。 2.对比、反衬。文中几次以菊花正衬、牡丹反衬莲花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 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突出 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 3.文章以一个“爱”字贯串全文,结构严谨。 4.语言优美简练,骈散相间。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重点词语解释 ( 1 )可爱者甚蕃. ( 2 )濯.清涟而不妖.
( 3 )不蔓.不枝.
( 4 )香远益.清 ( 5 )亭.亭.净植.
蕃: 多 [2014] 濯: 洗 [2014] 妖: 艳丽 蔓: 横生藤蔓 枝: 旁生枝茎 益: 更加 [2014] 亭亭: 耸立的样子 植: 竖立
1.朝代称呼。 【李唐】古人会在朝代前冠以帝王姓氏来称呼某个朝代。如: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此外,对朝代比较常见的一种称呼是按照时间顺序称作“前后”和按照地理位置划为“东 西南北”,如前秦、后汉、西周、北魏。 2.文体知识。 【说】古代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写法不 拘一格。如《爱莲说》《马说》等。
〔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亵( xiè )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语气词。 〔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噫( yī )〕叹词,表示感慨。 〔鲜( xiǎn )〕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 6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7 )陶后鲜.有闻 ( 8 )宜.乎众矣
亵: 亲近而不庄重 鲜: 少 宜: 应当 [2014]
2.古今异义 古义: 竖立
( 1 )亭亭净植. 今义:种植
古义: 应当 ( 2 )宜.乎众矣 今义:合适
3.词类活用
( 1 )名词用作动词
不蔓.不枝.
蔓: 横生藤蔓
枝: 旁生枝茎
一、内容主旨 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表达对莲花的赞美,表现了作者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二、结构图解
生长环境 莲 体态香气 君子者( 清高坚守 )→托物言志 《爱莲说》 清高风度 菊 →隐逸者( 孤独避世 )→鲜→正衬 牡丹→富贵者( 昏庸逐利 )→众→反衬
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益:更加。 予谓菊,花之隐逸 ⓯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
谓:认为。君子:指
噫 ⓰!菊之爱,陶 后 鲜 ⓱有闻。莲之爱,
品德高尚的人。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