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一课孝文帝改革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28张PPT)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 力。摆脱危机、巩固统治是孝文帝改革的基本 出发点,故A项正确。
• 答案: A
• 2.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 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 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1 . 北 魏 建 立 : 386 年 ,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 平城,历史上称北魏。
2 . 统 一 黄 河 流 域 : 439 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历时一 百余年十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民族 汉族 鲜卑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化
农耕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游牧为主 逐水草而居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农耕文明 VS 游牧文明
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 →必要性
阶级矛盾
由于赋税制度的混乱、租调徭役繁重、 贪官横行,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矛盾
北魏统治者未能处理好与汉族和其他少 数民族的关系,致使矛盾日益尖锐。
统治危机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 会动荡不安,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可能性
从洛阳方面看
洛阳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
不利于改革
主的合作
经济 气候恶劣,交通不便, 地处黄河之南,农业
生产不能满足需要
生产发达
军事
易受强敌威胁,不利 于控制中原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 兵南下征服“南齐”
文化
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 个朝代之都
推动了洛阳的繁盛
北魏都城 政治经济中心 城市规模宏大
政治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选修一专题三第一课 励精图治的北魏孝文帝改革
选修一专题三第一课励精图治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课标要求及解析: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解析:结合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色,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认识其改革的必然性。
重点学习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内容(均田制、迁都洛阳),具体分析改革对北魏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为第二课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奠定知识基础。
(二)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课时是本专题的第一课。
主要介绍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
其中,均田制、迁都洛阳是本课的重点知识。
孝文帝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它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它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汉化革新,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注意具体的改革内容与当时社会情况的相互联系,让学生体会改革举措的合理性与重要性,突出认识孝文帝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具体制度的变化,更是整个社会面貌的变革以及对民族融合、社会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多维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深刻认识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然性。
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观察其对北魏社会转型所起的促进作用,并用唯物史观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了解,认识北魏前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
在此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目的的认识,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认识民族平等团结、互相交流的重要性。
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的措施难点: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三 第一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阅读下图:
(1)该图反映了一种什么趋势? (2)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提示:(1)民族融合。 (2)迁都,推行均田制,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与 汉族通婚,改籍贯等措施。
一、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1)孝文帝改革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社会 动荡,统治危机四伏。
(1)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 土地制度 。
(2)统治阶级的利益得到保障,限制了土地兼并。 (3)保证了 财政收入 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
三、整顿吏治
1.原因 (1)北魏统一北方后,百官以收取 租调 为谋生的主要手段。 (2)官吏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风。 2.措施 (1)修改任期:下令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为六年。 (2)严惩贪官: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徇私枉法的官吏一
[例]
(2010· 浙江高考)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说:)自
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 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 复成披发之人。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为吴
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 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 孝文帝改为陆氏。 ——《苏氏演义》卷上
识记基础知识
理解核心要点
专 题 三
第 一 课
把握热点考向
基础随堂巩固
应用创新演练
知能综合提升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1.了解北魏政权暴露出的种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 第 一 课
的激化促使孝文帝做出改革的选择
2.掌握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整顿吏治的措施 和效果,迁都洛阳的原因、目的、过程、影响 3.分析北魏革除旧俗、移风易俗的改革,理解孝文 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 第一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23张PPT)
一、使命篇—时局与困惑
1、政治前提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必要性
民族融合的趋势 鲜卑族落后 社会矛盾尖锐
3、改革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
4、可能性
冯太后和孝文帝
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前期改革: 创立新制
均田制
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本民族文化特点,最终导致北魏政权的瓦解和鲜卑
族的消亡。
胡旋
胡 饼
鲜卑人乐佣:中国古舞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胡 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其维护自身统床治。
社会制度封建化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材料四(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 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 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 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 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 3、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逐步形成、 发展和完善了中华文明;要坚持相互尊重、民族平等 的原则。 4、任何改革都具有曲折性。不会一帆风顺。 5、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作业: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分析解读, 课后据此写一篇小论文。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 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 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1)据材料分析归纳均田制推行的原因、目的及实质。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产 济 数崇方 发 民汉生服尚式 展 族服活胡,农,封方孝服耕政建式这文化权化汉帝是、的的出族社巩成行一化图会固功条制,典度民范永封族。恒建融牧生化合的马产)的图历方,加式史有 强的利 ,规农耕于 是牛律耕北 一图化胡 琴方 次。 但—是,—孝《文帝马不克加扬思弃恩的全格盘斯汉化选,集忽视》保第持二卷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三第一课孝文帝改革
2、整顿吏治
• 1、目的: 整顿吏治,巩固统治
• 2、措施: 俸禄国家筹集,制定惩治贪污办法 • 3、作用: 吏治得到改善,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 盾, 减轻人民负担。
3、迁都洛阳
㈠.迁都原因: ——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⑴政治: 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旧都保守势力强
大,阻挠改革 ⑵经济: 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⑶军事: 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⑷地理: 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㈡、迁都直接目的: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 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 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推行的均田制。
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 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移 风 讲汉话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易 改汉姓, 俗 定门第等级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通婚姻 改籍贯
政治联姻把两族利益联在一起
以洛阳为原籍
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 建化进程
采纳汉族的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典章制度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胡 服
汉服
归纳综合
二、孝文帝改革措施
1、均田制
2、整顿吏治
3、迁都洛阳
4、革除旧俗(汉化)
均田制
演变: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隋唐时进一步发
展,唐朝中后期逐渐瓦解。
含义: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
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1.均田制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人民版选修1讲解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习目标:1.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材整理 1 智者的选择 ( 改革的背景 )1.客观(1) 统一:北魏崛起,于 439 年统一北方。
阶级矛盾尖锐(2) 矛盾 民族矛盾复杂 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3) 落后:鲜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2.主观: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 深度点拨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 1.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各民族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具有改革意识和才能。
教材整理 2 改革的内容1. 重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过程、内容。
2. 难点:认识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历史意义。
②内容:俸禄制、任期考核制②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了北魏政权政治迁都洛阳①原因:平城保守派势力强大,阻碍改革;平城地处偏僻,产粮有限;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洛阳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②概况:493 年,以讨伐南朝为名,迁都洛阳;恩威并施,压制反对派①有利于推进改革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文化革除旧俗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说汉话,行汉制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融合[ 课中思考] (1) 阅读教材P29“学习思考”,什么是均田制?北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提示】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统治者将土地授予百姓耕种。
其中无主荒地称露田,百姓没有所有权,也不能买卖,死后要归还政府;已耕种过的土地称桑田,农民终身不必交还,可以买卖。
均田制下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原因:均田制的实行可以保证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统治者对农民的控制,保证统治者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阅读教材P30“学习思考”,北魏官员的收入在孝文帝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获取的?【提示】改革前,把战争中掠夺的人畜等财富,按照功劳的大小和品爵的高低划分,作为获得官俸的主要手段。
人民历史选修专题三第一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4) 前提: 政府掌握大量土地
5)性质:土地国有制
延伸:我国古代土地所有制 类型有哪些? 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均田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评价: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
6)作用: 对统治阶级来说:保障了?促证了?促进了?
对农民来说:
2、整顿吏治
1)
原因:吏治混乱,
贪污现象严重
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的名称、礼仪、
露田
鲜卑姓改汉姓 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1)建立:386年,鲜卑拓跋部建立魏国
仿汉族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新修订官制礼仪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
鲜卑姓 汉姓 允许一些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
环境闭塞,产粮 有限,常有水旱疾疫之灾
拓跋 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画像
地处中原,农业发达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 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
先进的汉族文化,是中原的 文化中心(东周、东汉、曹 魏、西晋的都城)
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 ◇
2)经过:
① 493年以伐南齐为名,强迁洛阳 ② 坚决镇压叛乱者
③ 允许一些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
④ 规定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洛阳,不许归葬 代北。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1)雏形:北魏初年实行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从事农业生产。
2)时间:485年
思考:露田和桑田有何区别?
条件: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3)内容
农民
土地 露田 —无主荒地,死后交还,不能买卖 桑田 —已耕种过,不必交还,可以买卖
义务: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官吏和地主: 官吏可以获得公田,
高中历史专题3北魏孝文帝改革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
(3)落后:鲜卑族的_经__济__文__化___水平相对落后。 2.主观: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教材整理 2 改革的内容
措施
具体内容
历史意义
雏形: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①保障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经 济
均 田
对象:15岁夺,巩固了北魏政权
①原因:平城保守派势力强大,阻碍
改革;平城地处偏僻,产粮有限;洛 ①有利于推进改革
政 迁都 阳地处中原,_农__业___发达;洛阳是当 ②有利于胡汉民族
治 洛阳 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_讨__伐__南__朝___,促进中华文
②概况:493 年,以_文__化__融__合___为名,明的发展
制
义务:承担徭役
杂税
②限制了__土__地__兼__并_______ ③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 劳役需要 ④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
政治
整顿 吏治
①相对缓和了阶级矛盾 ①原因:吏治混乱、贪污成风,影 和__民__族__矛__盾____ 响财政收入,激化了矛盾
②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 ②内容:__俸__禄__制__、任期考核制
——马非百《秦集史》
迁都洛阳;恩威并施,压制反对派
文 革除 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__联__姻__,说 有利于少数民族的
化 旧俗 汉话,行汉制
封__建__化__;有利于民__族__融__合__
探究点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史料
史料一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民族人民的经
济剥削也异常残酷……自北魏建国后的一个世纪以来,以汉族为主的各族民众
阶
阶
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共57张PPT)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 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 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 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 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4、革除旧俗,接受汉文化
①学习汉族的生活方式 穿汉服、讲汉话、 改汉姓、通汉婚…
②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尊儒崇文,兴办学校 **兴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3、北魏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4、孝文帝进行改革 (冯太后的影响)
“千古第一后”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为 什么对她评价这么高?北魏 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究竟 发挥了什么作用?
听政20年间,主持前期改 革,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 基础。 培养孝文帝,使他具有浓 厚的汉文化,为他推行全面 和彻底汉化奠定基础。
易服装
南 北 朝 武 士 复 原 图
改汉姓
鲜卑族姓氏 拓跋氏 丘穆陵氏 步六孤氏 贺赖氏 汉族姓氏 元氏 穆氏 陆氏 贺氏
定门第等级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 祖在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低 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 门第最高外,以穆、陆、 贺、刘、楼、于、嵇、尉 八姓为首,其门第与汉族 大族四姓(崔、卢、李、 郑)相对应;其他则是一 般世族。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220—589)
北 方 魏 蜀 吴 西晋
东 汉
十六国
南 方
东晋
魏晋南北朝(220—589)
北 方 魏 蜀 吴 西晋
东齐梁陈
南
朝
一、改革背景 1、北方战乱,严重破坏经济
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之东麓。洞为
天然石洞,在西侧洞壁上,共刻有201个字,汉字, 魏书。它证实了《魏书礼制》所载鲜卑先祖旧墟石 室。是鲜卑族拓跋部的发祥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3_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是孝文帝迁 都洛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答案:C
2.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在统一 之初的一段时间内,北魏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这些矛盾的产生 大多是由于( )
①鲜卑贵族对统治区域内的各民族推行歧视政策
②鲜
卑贵族采取各种手段对百姓巧取豪夺 ③藩镇割据不断发展,
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中原地区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 【解析】 北魏社会的落后和中原先进文化经济形态的吸引 是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要点 2
如何看待孝文帝采取的汉化政策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根本目的是加强鲜卑族的统治,
但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来看,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促进了民
当堂检测
当堂知识 当堂巩固
1.《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 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诗歌和童谣说明了( )
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②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 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④北 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
【自我测评】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义? 答案:政治制度上的吏治、禄制改革,整肃了秩序,遏制了 贪污,加速了拓跋鲜卑的封建化进程,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 盾和民族矛盾;经济上的均田制改革,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 劳役需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习俗上包括语言、服饰、姓 氏、婚俗等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加速了 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大融合。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一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然性。
2、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观察其对北魏社会转型所起的促进作用,并用唯物史观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了解,认识北魏前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
在此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目的的认识,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认识民族平等团结、互相交流的重要性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过程及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2、难点: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
⒉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
⒊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⒋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马背上得天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
然而,马背上得天下”不等于可以“马背上治天下”,北魏凭借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面临着一个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
可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成孝文帝痛下决心、坚定不移进行这场伟大的改革运动呢?(由此导入)(二)教授新课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386年、439年)----改革的前提——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局面;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加强。
2、社会矛盾尖锐----改革的必然性1)阶级矛盾尖税: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官吏贪污,兵役繁重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统治阶级内部汉族地主与鲜卑族地主间矛盾材料一:“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27张PPT)
A、使得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B、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 C、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 文明的发展
4.移风易俗
内容
易胡服 讲汉话 改汉姓 通汉婚 改籍贯 行汉制 崇儒学
促进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意义
推动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
三、改革的影响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影响)
材料:“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 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 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 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材料: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
谢灵运曾这样介绍:“北境自染逆虏,穷苦
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
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三、改革的影响 1、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 2、进一步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3、为隋唐的大一统和繁盛奠基
Hale Waihona Puke 延伸: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孝文帝改革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 的愿望。 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
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 毅然改革。
——《魏书·孝文帝本纪》
一、改革背景 1、北魏统一北方,经、政、文相对落后 2、北魏社会矛盾尖锐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因素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1)内容: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 的徭役和兵役。
2)影响: 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农民 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
史论总结
全面认识北魏均田制 (1)原因:为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2)前提: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3)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政府交租,并 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土地不得买卖。 (4)实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5)影响 ①进步性 经济恢复: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政权巩固: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民族融合: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 影响后世: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施行时间长达几百年,为中国封建社会鼎 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②局限性 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分配不均依然存在。 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1234
解析 答案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496年,孝文帝针对北魏各部族没有姓氏的情况,发布“制定姓族”诏文, “详定北人姓”,共一百二十姓。规定正员郎以上的高官须由鲜卑八姓、汉族四姓 者担任,其余各姓只能充任一般官员。 材料二 有人认为“对于鲜卑族的灭绝,孝文帝有责任,因为他将鲜卑族的一切符 号抹去,加速了北魏国家和鲜卑族的衰亡”。
问题思考 (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 提示 问题:民族矛盾尖锐。影响: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巩固。 (2)史料二中问题的存在必将导致什么结果? 提示 民族、阶级矛盾尖锐。
提示
史论总结
正确理解孝文帝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 (1)主要表现:①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 ②国家、豪强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③鲜卑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 (2)出现原因: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政权主要靠军事力量来维系。北魏政权制度 建设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权的基层统治方式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 是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 ②北魏统治者实行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3)社会影响:使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改革迫在眉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改革的必要性: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 六国分裂割据局面,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生产发展。 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一、智者的选择
3.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参照汉族政权的一些 统治方式,鲜卑族从游牧生活转向以农业为主的 定居生活;黄河流域的已有的文明基础为改革奠 定了基础。 4.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社会动荡,人民起义不断, 北魏统治面临危机,必须做出抉择。
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 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
化的过程;
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方少数民族和中 原汉族居住地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 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 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 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方东晋政权的对峙, 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 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的。根据气象学家的报告,中 国第二个寒冷期是东汉至隋朝(公元初至7世纪),第三 个寒冷期是北宋中后期到南宋中期(11至13世纪),第 四个寒冷期是元末明初到清末(15至20世纪)。每当寒 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 原。这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 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基本吻合。
(2)迁都洛阳对改革的深入有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
1、历史线索
北方
东 汉
南方
魏 蜀 吴
十六国
北朝 南朝
西晋
东晋
隋 朝
东魏 北朝: 北魏 南北朝 南朝: 宋 西魏 齐 梁
北齐 北周 陈 隋朝
南 北 朝 对 立 形 势
2、时代特征
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 时期。
长城--
农耕文明的防卫线? 两种文明的分隔线?
“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开 始;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形态 共存的开始。”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李鸿宾
最新考古 已证实,位 于内蒙古 大兴安岭 的嘎仙洞 内的石刻 祝文刻写 的是鲜卑 族拓跋部 的祭祖文 字,证明该 地区是拓 跋部的发 源地。
游牧为生流动性强 擅长射猎骑兵凶猛 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 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 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
问题1:根据材料和图片,你 问题2: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 能分别描绘长城南北人民的生 的原因是什么? 产、生活方式吗?
北魏的崛起
⑴族源: 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跋部;
作用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 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 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推动 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 式的转化。
讲汉话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改汉姓, 定门第等级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通婚姻 改籍贯
政治联姻把两族利益联在一起
以洛阳为原籍
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 建化进程
采纳汉族的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典章制度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魏晋之际游牧于山西、内蒙;
东晋时建立代国,为前秦吞并。
⑵崛起:
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次年称帝,是为道武帝
2、北魏的建立及北方的 统一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
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 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 讨论1:北魏何以能在这么多的民族政权中脱颖而出, 完成一统北方的伟业呢?
下图是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画像。他亲自率领 北魏铁骑,消灭了夏国、北燕、北凉等诸多政 权,统一北方;向北,马踏漠北,横扫了占据 蒙古大漠的柔然汗国;向南,屡次挫败南朝。 拓跋焘壮大了北魏,结束了一个半世纪的中原 混战,但“马背上得天下”不等于可以“马背 上治天下”,统一后的北魏面临着一个如何化 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
均田制是北魏时期实行的国有和私有 相结合的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 触动封建地主利益。
思考:古代有哪些土地所有制?
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 土地所有制类别 国有土地所有制 (官田) 君主土地 土地 私有制 私有 地主土地 私有制 制 自耕农土 地私有制 特点 所有权属于国家; 北魏隋唐均田制 主要供君主私人 开支 土地兼并成为扩 大地产的主途径 拥有很少土地, 或完全没有土地 备注 不是主要类型, 但一直存在;
2.革除旧俗
措施: ①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 与汉人通婚 ②废鲜卑旧制,改行汉人的 典章制度 意义:
掌衡武士 《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 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 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 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北魏文官俑》
2:革除易俗(汉化)
措施
易服装 移 风 易 俗
内容
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2)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 3)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发 展较快。 4)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是民族大 融合时期。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
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 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 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 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 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三、改革的影响
1、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农业 商业
洛阳
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 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⑴鲜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 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⑵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思考:北魏官员收入在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 获取的? 2、整顿吏治
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 1)原因: 而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 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2)内容:①任期考核制
②俸禄制
相对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吏 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北方 3)影响: 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对巩固政 权稳定有积极意义。
从平城方面看 政治 经济 从洛阳方面看 洛阳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族 不利于改革 地主的合作
军事 文化
气候恶劣,交通 地处黄河之南, 不便,生产不能 农业生产发达 满足需要 利于控制中原, 易受强敌“柔 并举兵南下征服 然”威胁,不 较弱的“南齐” 利于控制中原 落后的少数民族 先进的汉族文化, 数个朝代之都 文化
北魏文成帝皇后文 明皇后——冯太后
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 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 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 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 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 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文帝管 教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 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 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 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 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 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 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 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 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 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
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3、社会危机严重
“廓定四表,混—戎华。”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政治黑暗、负担沉重矛 盾尖锐 社会矛盾 人民与国家的矛盾 2、如何处理北方的民族关系? 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日益激化
1、北魏初年的统治状况如何? 北魏政府与豪强地主的矛盾
人民与豪强地主的矛盾 思考1:你认为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有哪些社会矛盾? 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矛盾 人民起义 接连不断 民族矛盾
4.[学习思考](教材P30)北魏官员的收
入在孝文帝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获取 的?
提示:
(1)改革前:把战争中掠夺的 人畜等财富,按照功劳的大小和品爵 的高低划分,作为获得官俸的主要手 段。 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2)改革后: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按
(二)中后期
特点:孝文帝主持 ,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从东汉起出现 田庄;兼并引 起动荡
3.[学习思考 ]( 教材 P29) 什么是均田制?北魏政 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 提示: (1) 均田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土地制 度,统治者将土地授予百姓耕种,其中无主荒 地称露田,百姓没有所有权,也不能买卖,死 后要归还政府。已耕种过的称桑田,百姓可传 之子孙,可买卖。均田制下农民要承担一定的 徭役杂税。 (2) 均田制的实行可以保证地主阶级的利益, 同时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加强统治者对农民的控制,保证统治 者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北魏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
北方 东魏 北齐
讨论2、《黄史· 总叙》认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 十六国 北魏 北周 西魏 东 隋 魏 汉 西晋 “中国之不国也”,“国史之羞也”。还有人认为相 朝 蜀 东晋 宋-齐-梁-陈 对落后的少数民族统治中原会造成社会的落后。你对 吴 这些观点有何看法? 南方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 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 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北方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现牛羊.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 课标 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 要求 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掌握: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与主要内容 理解: 目标 (1) 均田制的推行是鲜卑族封建化的关 分解 键措施